【中國與挪威水產品國際競爭力比較淺析15000字】_第1頁
【中國與挪威水產品國際競爭力比較淺析15000字】_第2頁
【中國與挪威水產品國際競爭力比較淺析15000字】_第3頁
【中國與挪威水產品國際競爭力比較淺析15000字】_第4頁
【中國與挪威水產品國際競爭力比較淺析15000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與挪威水產品國際競爭力比較及互補性研究目錄TOC\o"1-2"\h\u300831導言 導言1.1研究的背景過去五十年,食用水產品供應量年均增長3.2%,超過1.6%的世界人口增長率。從20世紀60年代到2012年,全球每個人消費水產品的水平從平均9.9千克增長為19.2千克。中國生產水產品的產量增幅巨大致使了水產品供應量的增加,人均水產品消費在1990-2010年期間的年均增幅為6.0%。盡管發展中區域和低收入缺糧國的年人均消費水產品的數量不斷升高,而發達區域消費量卻仍然很高。發達國家或地區消費的水產品中,相當大部分是靠進口來的水產品,原因是穩定的需求以及國內漁業產量下降。在發展中國家,水產品消費趨向于基于局部和季節性可獲得的產品,這些產品影響著水產品供應鏈。但由于國內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新興經濟體的消費者正經歷著出于漁業進口品增加而獲得的水產品類型的多樣化。歐盟、美國、日本和中國是全球水產品主要進口市場,中國和挪威則分別為全球水產品第一和第二大出口市場。水產品國際貿易中中國和挪威既是競爭對手也是重要合作伙伴。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增長,中國已成為全球水產品生產、消費和進出口大國。雖然我國水產品資源稟賦條件較好,但競爭力有緩慢下降趨勢,出口貿易產品結構單一,出口市場過度集中。因此,提高我國水產品貿易競爭力尤為重要。中國出口水產品的國際市場雖然占有率高,但競爭優勢不明顯。相反,挪威水產品貿易競爭力則逐步提升,連綿不斷的海岸線使得漁業成為國家經濟支柱之一。因此,研究中挪水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和競爭力消長趨勢對于發展中挪水產品貿易和推動中國水產品國際市場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2研究的目的和意義本文主要研究目的是:第一,摸清中挪水產品貿易狀況;第二,分析中挪水產品兩種貿易關系——用不同指數分析兩國間互補關系與競爭關系;第三,實證分析中挪水產品貿易影響因素;第四,預測中挪雙邊水產品貿易發展前景本文的研究意義是:中國與挪威在水產品貿易方面即具有競爭性,又有互補性,而且中挪產業內貿易還具有波動較大,差異明顯,互有優勢的特點。兩國水產品貿易不是沒有變化的,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會呈現出不同的經濟特征,分析現階段的水產品貿易發展狀況通過比較分析,建立中國和挪威之間相互促進的貿易發展戰略,以實現我國水產品對外貿易結構的優化和方式的轉變。1.3研究的方法和思路根據以上思路,本文運用的研究方法有:(1)文獻研究法,在闡述水產品出口品種結構方面利用歷年統計資料和FAO統計數據庫,對中挪水產品出口貿易發展的現狀進行分析;(2)比較分析法,本文以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理論為指導,結合中挪水產品出口現狀,對雙邊水產品出口因素進行分析。(3)描述性統計分析法,如在分析水產品出口存在問題時采取定量分析,并運用大量的統計數字和數據,在分析所采取的應對措施時采取定性分析。(4)計量分析法,如通過對雙邊貿易數據進行分析,建立動態模型,對其進行定量研究。2理論分析與文獻綜述2.1相關理論分析本論文主要探討新常態下中國與挪威水產品國際競爭力比較,理論支撐是比較優勢理論、競爭力優勢理論。(1)比較優勢理論:比較優勢成本理論認為,一個國家的資源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往往被配置到具有相對較高生產率的產業當中,也就是說,進行國際貿易的基礎是在生產技術上存在著相對差別(而不是絕對差別),另外包括因此而產生的相對成本的差異。該理論模型假定生產技術是給定的外生變量,企業的報酬與生產規模大小無關,僅僅考慮了勞動這一生產要素,認為生產成本的差異是源于商品生產中勞動生產率的差異。根據比較優勢理論,各國應該出口那些使用本國密集要素作為生產要素的產品,進口那些使用本國非密集要素作為生產要素的產品。(2)競爭優勢理論波特的競爭優勢理論來源低成本和差異性。一個企業所具有的優勢或劣勢的顯著性最終取決于企業在相對成本和差異性的創造上取得成果。由此,降低成本和創造產品差異也就成為了一個企業或一個產業創造國際競爭力的兩種基本策略;而價格競爭力和產品差異則成為國際競爭力的兩種基本類型。波特的競爭力包括生產要素、需求條件、相關支持產業及企業戰略、企業結構與同業競爭;波特認為的三類成功型戰略思想:總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專一化戰略。波特的競爭棧略分析研究開創了企業經營戰略的全新領域,為研究中挪兩國水產品貿易的競爭力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分析框架,對于中國對挪威水產品貿易構建適合本國的競爭優勢提供了思路借鑒。2.2國內相關研究現狀國內關于新常態下中國與挪威水產品國際競爭力比較的研究范圍主要在有三個方面:中挪水產品貿易現狀及特點。陳林生在[1]《中挪水產品貿易競爭力比較分析》中,通過TSC指數分析出中國四類水產品的貿易專業化指數均大于0,均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其中035類和037類水產品的國際貿易競爭力很高,中國幾乎是這兩類產品的凈出口國,034類和036類產品在全球市場上具有一定的競爭力。挪威034類和035類水產品國際競爭力極強,挪威幾乎是這兩類產品的凈出口國。挪威出口的034類產品主要是鮮活和冷凍的養殖鮭魚類,出口的035類產品主要是干及煙熏的北大西洋鱈魚類。挪威的036類和037類水產品在出口市場缺乏競爭力。這幾類水產品在中挪水產品國際競爭力的比較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第二,中挪水產品競爭性和互補性的分析。李京梅,馮麗[2]在《中挪水產品貿易的競爭性與互補性研究》中通過國際市場占有率公式計算得出中挪2000-2009年每年的水產品國際市場占有率并用折線統計圖,用線條的升降反映中國和挪威水產品國際市場占有率總體上保持上升趨勢,其中中國水產品上升速度更快、幅度更大。另外,還計算得出中挪水產品各組成部分的國際市場占有率,繪制表格直觀看出在鮮活冷凍魚和干腌熏魚方面挪威具有優勢,而中國則在甲殼軟體類和水產品深加工方面具有優勢。兩人不僅進行了比較分析,也通過建立相關的指標體系進行測算得出兩國水產品有著較強的互補性,但是挪威對中國的互補性相對更強。第三,中挪水產品發展潛力,《中挪水產品貿易發展與潛力分析》一文中,梁森[3]在貿易比較中運用了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CA),國際市場占有率(MS),貿易競爭指數(TC)得出:中挪兩國水產品進出口貿易往來在全球市場中的占有率總體維持穩步提升的態勢,特別是中國更加突出,國際市場占有率大幅躍升。然而相比較中國的生產總量在全球范圍內的地位而言,中國水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占有率依然相對較低,仍有上升的空間。挪威作為一個沿海小國,其養殖產量較低,其出口占到挪威總出口額度的一半左右,顯示了挪威水產品貿易的巨大優勢。而中國則從原來的較強競爭優勢水平轉為中等水平,水產品貿易發展與潛為分析勢的逐步喪失。第四,關于水產品消費的研究,王麗娟[4]等(2009)通過研究我國城鎮居民水產品消費數量及其變化,采用彈性模型計算水產品的需求收入彈性,實證分析研究了城鎮居斜消費變化;胡求光[5]等(2009)分析我國水產品消費在總量顯著增長的同時,人均消費量持續偏低,呈現顯著的地區差異和城鄉差異特征,并就人均收入(income)、人口總數(pop)、城市化水平(city,以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來表示)變化量回歸分析并驗證對水產品消費(co)的影響;而劉銳[6]等(2011)歸納了中國水產品消費的變動特點,研究了水產品消費的影響因素,并且預測了中國在未來幾年的消費潛力;在分析影響因素的方面,孫建富[7]等(2007)在產量和消費量不對等的情況下,從產品、人文、地理和經濟等角度對水產品消費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的建議;王坤[8]等(2012)通過采用雙對數需求模型,考察城鎮居民消費水產品的影響因素,得出結論: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居民越多地消費水產品,產品價格越高,居民越少地消費水產品。2.3國外相關研究現狀國外有關中挪水產品國際競爭力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水產品消費的研究。Hsiang-taiCheng等(1987)分析了家庭消費三種貝類和五種魚類的家庭開支,解釋對海鮮商品支出變化的因素有自身價格,家庭收入,票面價值,家庭規模,地理區域,城市化,種族和季節性;漁業產品的支出對于家庭大小變化的敏感度高于家庭收入變化。為了便于比較,文獻中運用了價格,收入,家庭規模的估算彈性。ChristopherL.Delgado等(2003)分析了漁產品供應和需求的近來趨勢,并研究了2020年魚的消費前景、生產前景及貿易前景。二是對水產品貿易關系的研究。PishayasineeMulapruk等(2005)采用引力模型框架測試兩個經驗假說:貿易轉移和貿易競爭。但是,山于在第三國市場與中國的競爭,我們發現了負面影響,尤其是最終產品。該結果意味著對東盟四國受益于東盟一中國自由貿易協定,因為這會增加進入中國市場,同時也可能意味著需要政策刺激東盟四國的人力資本積累,以維持其長期的比較優勢。2.4評價學者們的相關理論研究種類豐富,內容扎實,運用的指數多樣全面,但筆者發現仍有不全面,與局限之處。第一,盡管之前也有學者對挪威水產品貿易進行了相關理論研究,但筆者發現許多文獻使用的數據較為陳舊,并且近十年和尤其疫情期間的數據研究極少;第二,眾多文獻資料中很多還存在實用性不足的缺點,關于理論上的探討較多;第三,許多文獻的質量往往難以保證,且常常隱含著由個人的偏見、作者的主觀意圖以及形成文獻過程中的客觀限制所形成的各種偏誤,從而影響到文獻資料的準確性、全面性和客觀性,影響到文獻資料的質量。鑒于此,本文希望通過分析挪威水產品生產、貿易的概況和特點,對比中挪水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差異,探尋在新冠疫情期間中國水產品應如何提高國際競爭力,希望能為中國水產品貿易提高國際競爭力這一方面提供些許啟示。3中國和挪威水產品的進出口結構和特征3.1全球水資源及生產狀況比較2012年,全球水產養殖的產量包括6660萬噸食用魚和2380萬噸水生藻,合計9040萬噸(1444億美金),創了另一新高,2013年分別為7050萬噸和2610萬噸。2012年,中國一個國家就生產了近三分之二的食用魚和一半的水生藻類。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近年減少了水產養殖產量,主要原是來自較低生產成本國家的競爭。世界食用魚水產養殖產量在2000-2012年期間從3240萬噸增加到6660萬噸,年均增幅約6%。同期,非洲(11.7%)和拉美及加勒比區域(10%)增幅較大。若不包括中國,亞洲其他地區產量增長8%。作為最大水產品生產國的中國,自2000至2012年十二年間,平均每年增幅為5.5%。圖1全球水產品捕撈與養殖產量變動趨勢:1950-2012(資料來源: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在水產品總供應量中,水產養殖的發展依然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012年,水產養殖和捕撈漁業(包括非食用產品)構成總產為1.58億噸,其中養殖食用魚為0.67億噸,占了總量的42.2%。1990年這一數字只有13.4%,2000年則為25.7%。自2008年起,亞洲整體狀況是養殖產量高于捕撈產量,2012年其水產養殖量在總產量中的份額達到54%,吹洲為18%,其他大洲則不到15%。在2000-2012年期間,世界食用魚養殖產量年平均增長率為6.2%,比1980-1990年期間(10.8%)和1990-2000年期間(9.5%)要慢。1980年和2012年之間,世界水產養殖產量年均增長率為8.6%。全球食用魚養墮的產量增長一倍多,在2000-2012年間,從3240萬噸增加到6660萬噸。因食用魚在大多數水產養殖國家中的需求持續增加,水產養殖產量的總體增長呈相對強勁的趨勢。但是,近些年來,水產養殖在一些工業化區域的主要生產國產量下降,最明顯的是美國、西班牙、法國、意大利、日本和韓國。在所有這些國家普遍呈現一種魚類產量下降的現象,獲得來自生產成本相對低的其他國家的進口產品是其產量下降的一個主要原因。上述國家因此導致的供應缺口是其他因家擴大以出口為導向的品種生產的驅動力之一。3.2中挪兩國水產品的雙邊貿易狀況與貿易結構3.2.1中挪水產品貿易基本狀況就總體而言,中挪兩國雙邊水產品貿易發展較為迅速,一直以來也是兩國雙邊產品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圖22002-2009年中國對挪威水產品進出口貿易情況從圖2中可以看出,中挪水產品貿易在不斷增長,特別是2002年以后雙方的水產品貿易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加入WT0后進口關稅的降低使中挪水產品貿易得到了很大發展,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內對水產品的消費需求也在不斷增大,中國進出口差額的比例在逐漸縮小。挪威水產品進出口額度也在持續增長。但漲幅和增速中國明顯高于挪威。另一方面,中國從挪威進口的水產品要遠遠大于出口,中國長期處于逆差地位,而且隨著中挪雙邊貿易額的擴大,這種逆差會越來越嚴重。圖32002-2009中挪雙邊水產品貿易結構從兩國間水產品貿易結構來看(見圖3),中挪水產品貿易中鮮活、冷凍魚占絕對比重,近10年來一直在90%左右,比重最小的是干腌熏魚。中國從挪威進口的水產品主要是鮮活及冷凍魚,對挪威出口的主要是份額較小的其他水產品,兩國干腌熏魚和甲殼類、軟體動物進出口差距較小且變化不穩定。就具體品種而言,中挪水產品貿易品種共涉及45類,其中我國對挪威出口5至7類,如制作或保藏的淡水小龍蝦仁、熏大馬哈魚及多瑙哲羅魚等,其中以制作或保藏的淡水小龍蝦仁所占比例較大。我國從挪威進口品種則相對豐富,共涉及40種魚類,主要有凍鯖魚、凍鱈魚、鮮冷三文魚及未列名凍魚。圖42003年我國從挪威進口不同種類水產品金額組成比例圖從絕對數量與金額統計,歷年未列名凍魚與凍鯖魚進口占據絕對大比例。如圖4所示,以金額組成比例為例子,2003年未列名凍魚占從挪威進口的水產品45%,凍鯖魚占比27%,是我國從挪威進口水產品種類中占比金額最高的水產品種類;而后由高到低分別是其他占比12%;凍鱈魚,鮮,冷三文魚,凍黑線鱈魚所占份額相對較少分別為5%,7%和4%。3.2.2中挪水產品額變動趨勢從中國和挪威總的商品出口額變動趨勢進行觀察,中國商品出口額總體呈現快速平穩增長的變動趨勢。相比較蔬菜等其他行業,我國水產品參與國際化競爭的程度遠高于其他農產品,水產品出口額居農產品出口總額的首位。圖5中國與挪威出口額變動趨向比較:2000-2013如圖5所示,2000年以來我國水產品出口量額呈現飛躍性的發展,在總量上我國擁有較大的水產品國際市場份額。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水產品出口量和出口額齊增,2004年的出口量額增幅最大。隨后我國水產品逐漸進入穩步發展的階段,雖然2008年金融危機對我國水產品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隨后在2009年-2011年迎來了高速增長時期。挪威出口額自2000年以來一直保持平穩小幅增長態勢。個別年份略有波動。圖6中國與挪威進口額變動趨向比較2000-2013從中國和挪威總的商品進口額變動趨勢看出,出現和出口同樣的變動趨勢。中國商品進口額總體呈現快速平速增長的變動趨勢。自2000年以來,挪威進口額度保持著小幅穩步增長趨勢,其中增長速度最快期間是2006年至2008年。個別年份略有波動。3.2.3中挪兩國在進出口水產品貿易中的地位自2002年,中國已經成為目前為止最大的出口國家,但其進口也在增長。自2011年起,中國已經成為排在美國和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大進口國。2013年,中國的水產品貿易創新了記錄,出口值和進口值分別是196億美金和80億美金。圖1前十大主要水產品進出口國中中挪的地位出口國2002年(百萬美元)2012年(百萬美元)APR(百分比)中國44851822815.1挪威359689129.6泰國369880798.1越南2037627811.9美國326057535.8智利186743868.9加拿大304442133.3丹麥287241393.7西班牙188939277.6荷蘭180338747.9前十國小計28525677889.0世界其他區域合計29776613197.5世界合計583011291078.3挪威作為第二大出口國有著不同的產品結構,從養殖的鮭科魚類到小型中上層物種以及傳統上的白魚肉產品。北極鱈的恢復也使挪威擴大了新鮮鱈魚產品市場。2013年,挪威進一步提高了漁業出口額度,比2012年增長了16.4%,達到了104億美金。圖2前十大主要水產品進出口國中中挪的地位進口國2002年(百萬美元)2012年(百萬美元)APR(百分比)日8美國10634175615.1中國2198744113.0西班牙385364285.3法國320760646.6意大利290655626.7德國242053058.2英國232842446.2韓國187437397.2中國香港176636647.6前十國小計44830779985.7世界其他區域合計173235139011.5世界合計621531293887.6但挪威在進口方面遠遠落后于圖3-4中的十個國家,主要原因是挪威是一個人口極少的小圍(人口總量不到500萬),而且挪威本國漁業發達,能夠滿足本國大部分漁產品的日常消費需要,因此其消費能力和進口能力明顯不足。3.3中挪進出口水產品的特點3.3.1中挪水產品貿易額呈上升趨勢圖7中挪水產品相互貿易情況從圖7來看,中挪雙邊的貿易額持續增長,從2000年至2009年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2000年至2002年,這個階段雙方的水產品貿易發展都較為平穩,增長速度不大,但從2002年至2008年,雙方的水產品相互進出口大幅增加,中國的增長速度大于挪威。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出,在水產品的貿易往來上,中國對挪威水產品的進口要遠遠多于對挪威的出口,中國長期處于逆差水平上,相反,挪威對中國水產品的出口遠遠高于進口,挪威長期處于順差。隨著中國持續不斷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進口挪威高檔水產品還會進一步增長,這種逆差現象也會越來越嚴重。3.3.2中挪水產品貿易品種集中分析中國和挪威兩國水產品的貿易結構,以鮮活和冷凍魚為主,其比重近十幾年來一直處于80%的水平,干腌熏魚所占的比重是最低的。其中,中國從挪威進口水產品是以鮮活、冷凍魚為主的。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鮮冷三文魚在我國水產品進口中占有絕對地位。中國對挪威出口的主要是其他各類水產品,就具體魚的種類而言,兩國間的水產品貿易中大概有四十幾類品種,中國出口挪威的大約有5至7類的品種結構,比如最多的是淡水小龍蝦及蝦仁,其次是熏大馬哈魚等,而挪威對中國出口的魚類品種有三十多種,但比較多的是排在前面的凍鱈魚、凍鯖魚、鮮冷三文魚等。3.3.3中挪水產品貿易存在問題(1)我國貿易逆差嚴重2013年挪威進口中國產品將近81億美金,增幅達到0.2%,是挪進口產品的9.1%,中國從挪威進口數量較大,在進口來源國中排第三。然而,挪威基本不從中國進口水產品。從2013年的數據分析,雖然挪威出口產品到中國的資金達到27.7億美金,但是挪威進口中國的產品主要是機械設備和服裝等,水產品占比極低。我國與挪威的進口額除個別年份有有小幅下降外,其他年份呈明顯上升趨勢,歷年增幅超過40%。在這種中國大量從挪威進口水產品,而挪威極少從中國進口水產品的現狀來看,進口絕對數量與金額遠遠大于出口絕對數量與金額,再加上進口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出口規模的相對下降,中國對挪威的水產品貿易存在很大的貿易逆差現象。(2)水產品品質問題出口水產品品種的產品質量升級指數波動幅度較大。從產品競爭力的結果來看,不少出口品種在2000-2017不同時間段出現了質量下降的狀態,0301(鮮活魚類)在2004-2005年之間波動幅度較大,1604(魚卵和魚子醬制品)自2001年后出現了下降的趨勢,出口質量指數從3.67年(2000-2001)下降到1(20162017年),0302從1.04降低到0.89,這說明我國部分水產品質量有待提高。近年來由美國,日本,歐盟等發起的多個貿易政策,對我國出口水產品質量制定的更嚴格的標準,使我國水產品產業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并可見,貿易壁壘對我國水產品品質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說明我國必須全面提高對水產品品質安全的重視程度。在國際水產品市場競爭中,品質更高價格越低則具有更強的國際競爭力。3.4本章小結本章主要講述中挪兩國水產品雙邊貿易狀況及貿易結構,主要從三個方面說明。第一,全球水資源與生產狀況的比較,得出全球水產品捕撈與養殖產量變動趨勢逐年增長;第二,中挪兩國水產品的貿易狀況與貿易結構,得出中挪水產品貿易發展迅速,但中國常年處于逆差地位。中國與挪威水產品無論是在進口額還是出口額都是上升趨勢,中國增長趨勢比挪威幅度更大;挪威和中國都是水產品出口大國。第三,中挪進出口水產品特點,分析得出中挪水產品貿易額呈上升趨勢,兩國水產品貿易品種集中,中挪水產品貿易存在的問題以中國為主述說了逆差嚴重,水產品質量不過關等問題。4中挪水產品雙邊貿易關系分析上述我們分析了中挪兩國水產品貿易的現狀及特征,但是關于中挪兩國水產品貿易各自的競爭優勢如何,還需要進一步的深入分析。4.1中挪兩國進出口水產品的競爭關系本節主要運用出口產品相似性,出口市場相似性,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的方法進行分析。(1)出口產品相似性對出口水產品相似性的分析,選用了出口產品相似性指數模型(ExportSimilarityIndexforProducts,SP),它是通過考察兩國某種產品在世界市場上的份額大小以及其份額的分布是否相似,來分析兩國產品的出口相似性程度的一種方法。該模型可以表述為:通過對20年來中挪兩國的貿易數據進行計算,如表3所示,中國和挪威出口水產品的相似性指數在1992~2012年間介于20%~50%之間,這表明兩國出口產品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性,但是其差異程度在不斷弱化。從時間推移的趨勢角度考察,中挪兩國水產品的出口結構趨于收斂。表3中國和挪威出口水產品在世界市場的產品相似性指數年份199219962000200420082009201020112012出口產品相似性指數26.8238.1838.2040.4741.0842.1842.7845.9746.99資料來源:根據UNCOMTRADE數據計算。(2)出口市場相似性如果兩國出口的產品結構極為相似,但其出口市場的分布卻完全不一致,并不能說明兩國的產品存在競爭關系,只有在分析了兩國產品出口市場結構的相似性的基礎上,才能更加準確的認清兩國產品的競爭關系。為了進一步考察中挪兩國水產品的出口相似性,筆者采用了出口市場相似度指數模型皿(ExportSimilarityIndexforMarket,Sm)對1992-2012年間的出口市場相似性指數進行了測算,其基本思路是,考察兩國某一類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分布來分析其競爭態勢,該模型可以表述為:表4中國和挪威1992-2012年水產品出口市場相似性指數年份199219962000200420082009201020112012出口市場相似性指數22.0626.6336.4231.5137.8338.3340.0646.3452.14資料來源:根據UNCOMTRADE數據計算。指數為100,若完全不相同,則為0。如果指數隨著時間推移上升,表明兩國k商品的出口市場結構趨于收斂,同時也意味著兩國k商品的競爭程度愈激烈。如果收斂發生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則說明發展中國家快速的經濟發展和工業化水平的提升。反之,指數下降意味著兩國k商品的市場細分程度提高,很可能兩國貿易在市場結構上屬于互補關系。表52012年中國與挪威水產品的主要出口國家(地區)中國挪威出口目的地份額(%)(%)出口目的地份額(%)(%)出口目的地份額(%)(%)出口目的地份額(%)(%)日本17.7馬來西亞2.89俄羅斯10.1加拿大4.42美國16.4英國2.56法國9.96德國4.42韓國11.87印度尼西亞2.26波蘭6.86瑞典3.78香港6.36加拿大2.14丹麥6.81西班牙3.7德國4.7巴西2.1日本5.62荷蘭3.55荷蘭4.47法國1.83中國4.85美國3.01西班牙3.37俄羅斯1.76英國4.55巴西2.6如表5顯示,總體而言,當前中國與挪威的出口市場相似性指數較高,除2004年出現波動性的回落外,該指標從1992年的22.06,一路攀升到2012年的最高值52.14,這說明兩國水產品的市場分布正在由上世紀90年代初的互補性特征轉變成為目前的相似性特征,兩國的水產品出口競爭程度不斷加強,這值得引起理論界和水產品相關產業部門的重視。這充分說明中國與挪威在世界水產品市場上的競爭比較激烈,而且這種競爭趨勢有逐漸強化的可能性。為了進一步說明中國與挪威水產品市場的相似程度,選取了2012年雙方各自出口份額最大的出口目的地作為出口市場相似性指數的參照。在中國和挪威各自出口份額最大的14個出口市場中,中國出口金額占總出口金額的比重合計為80.42%,挪威出口到最大的14個出口市場的金額占出口金額的比重為74.22%。進一步分析發現,各自14個出口市場中有9個是雙方共同的出口市場,共同出口市場占總出口金額的比重中國和挪威分別為54.94%和49.32%。因此可以看出,前14大出口市場大部分相同,相同市場所占出口金額的份額也非常接近,這足以說明中國和挪威的水產品出口市場有相當程度的重疊性,雙方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較為激烈。結合出口產品相似性指數的計算結果,1992-2012年以來,中國和挪威出口到世界市場的水產品的貿易關系已經由原來的互補性發展為現在的相似性,即在產品結構、目標市場等方面體現出明顯的競爭關系。4.2中挪兩國進出口水產品的互補關系前面用了三個指數對中挪兩國水產品貿易的競爭性做出了比較分析,下面將通過釆用貿易互補性和結合度兩個指數分析兩國水產品貿易的互補性關系,進一步理清中挪兩國水產品貿易的結構與特征。(1)貿易互補性指數貿易互補性指數(TradeComplementrityIndex,TCI)體現了兩國之間的商品貿易結構的互補性程度。i國家出口與j國家進口互相之間的貿易互補性指數可以用如下的Cij表示:圖8中挪水產品貿易互補性指數:2000-2013(數據來源:聯合國貿易數據庫整理)圖8顯示了在水產品上,中挪兩國從2000年至2013年的貿易互補性指數變動趨勢,可以清晰地得知,兩國貿易互補性指數均大于1,這體現了中挪兩國在水產品貿易方面存在著較強的貿易互補性特征,但也可以看出,挪威在水產品貿易互補指數方面明顯大于中國的情況,比如從2000年至2013年的十幾年間,中國的指數在1-3,大部分年份在1-2,而挪威卻在3.5-4.5,說明挪威作為主要出口水產品的國家,在水產品貿易方面,它的互補性更強。相比較而言,中國在水產品貿易方面的互補性指數一直呈現走低的形勢,在2000年還是2.668,到2013年已降低至1.243的水平,而挪威水產品貿易互補指數基本保持4左右的水平,兩國互補性特征具有不穩定性。(2)貿易結合度指數這個指數是一個較為綜合性的指標,用來權衡兩國在貿易往來方面的相互依存關系。它是指一國對其他某一個貿易合作伙伴國的出口額度占該國出口總額的比率,與該貿易伙伴國進口總額占全球進口總額的比重之比。它的數值的大小決定著兩國貿易聯系的緊密程度。數值越大,代表兩國貿易聯系越緊密。貿易結合度指數能夠進一步分解成貿易偏向度指數和貿易互補性指數,第一個同國家間的政治經濟關系、區域位置和宏觀經濟決策有很大相關性,第二個同國家的經濟發展與收入水平關系比較大。圖9中國與挪威進出口水產品的貿易結合度指數:2000-2013(數據來源:聯合國貿易數據庫整理)如圖9所示,總體而言,在水產品貿易方面,中國和挪威兩國的貿易結合度都并不是很高,兩國的這個指數都低于1,但是比較分析兩國的指數,中國對挪威的指數小于挪威對中國,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兩國水產品貿易互補性指數相對較高,由此得知,中挪兩國的貿易偏向度指數則偏低。主要原因在于中挪兩國的區域位置相隔太遠,同時也展示出中挪兩國在政治、經濟關系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發展潛力,由于最近兩國在政治方面的疏遠,造成兩國的貿易偏向度指數較低,政治上的不確定影響了這一效果,考慮到長遠情況,中挪在政治方面會有改善的空間。從水平方向進行分析,挪威對中國的貿易結合度稍微要大一些,這同貿易互補性指數的結論顯示大致相同,關鍵原因是中國居民對外來水產品具有較大的需求偏好,從而使得挪威出口水產品比較高地滿足中國國內市場需求。縱向角度來看,在水產品貿易方面,除了2003-2007年和2011-1012年兩個期間,挪威對中國的貿易結合度存在下降趨勢,總體來說,一直處于上升形勢,由此可見,挪威在開拓中國水產品市場方面的持續重視。4.3本章小結本章分析了中挪水產品雙邊貿易關系,中國和挪威兩國同為世界上重要的水產品大國,其水產品的競爭力水平都較高,但相應的優勢主要體現于種類各異的水產品方面,總體而言,挪威在很多方面的優勢更加明顯,其競爭力整體比中國稍高,但中國的水產品及其水產品貿易的整體水平和競爭力水平都有很大提升的空間。中挪兩國的水產品貿易互補性均較強,但在水產品進出口的互補指數方面,挪威顯然優于中國,即挪威作為水產品的出口國,其互補性相對更強。需要指出的是,中挪兩國在水產品進出口上具有不穩定的互補性特征。5中挪水產品貿易影響因素研究5.1數據來源通過多種渠道收集相關數據和資料信息,比如通過在校圖書館的圖書、報紙和雜志,瀏覽中國有關的水產品統計報告,水產會議論文。網上檢索,主要網站設計國家海洋局網站、農業部網站、各省市海洋與漁業廳局、各省市統計局。通過聯合國糧農組織網站、各種水產交易網、水產行業年報和公開信息、水產專家公開發表的觀點等等。5.2相關政策對中挪水產品貿易的影響首先,中國和挪威兩國水產業各子行業的專業化分工水平將隨著自貿協定的達成而不斷提高。因為依據關稅同盟理論,如果同盟之前兩國貿易的競爭性大于互補性,則建立同盟以后,各成員國的專業化生產機會將會進一步增多,從而有利于擴大成員國在國際市場的貿易份額。前中國和挪威水產品出口在產品相似性、市場相似性以及出口價格等方面呈現出較為激烈的競爭關系,貿易壁壘的消除可以促進相關行業的充分競爭與合作,進一步促進兩國在相對優勢較強的子行業吸引更多的資本和技術聚集,從而為貿易創造效應的發揮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其次,關稅同盟的達成將直接導致兩國在世界水產品市場競爭力的加速提升。依據關稅同盟理論,同盟前貿易規模越大,貿易創造的效果就會更大,同時低成本高效率的生產者越有可能在同盟內部岀現。當前,中國和挪威是世界水產品生產量、出口量和出口額最高的國家。此外,從雙邊貿易的角度,水產品是挪威出口到中國的唯一重點農產品。較大的貿易規模基礎對貿易創造效應必將產生積極的影響。中挪兩國水產品產業內貿易的規模和層次也將隨著同盟的達成而得以大幅提升,為中國進一步拓展挪威水產品市場提供條件。挪威國內農業支持水平較高,農業補貼額度僅次于瑞典,居世界第二。同時,挪威還實施了具有一定隱蔽性的從量稅和季節性關稅等復雜關稅,加之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影響,造成中國水產品出口挪威市場的困難,中國與挪威的雙邊水產品貿易一直處于逆差狀態而且有不斷擴大趨勢。根據關稅同盟理論,成員國同盟之前的關稅水平越高,建立同盟后產生的貿易創造效應也越大。可以預期,中挪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必將有利于中國在加強漁業政策支持和引導、提高加工技術、增強水產企業競爭力等方面與挪威開展深層次的貿易合作。5.3影響中國水產品出口貿易因素(1)生產方式粗放我國擁有豐富的水產品生產要素,其中,淡水和海水資源和勞動力位居世界前列,這為水產品出口貿易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與加拿大、挪威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養殖資源要優于這類國家,原因在于我國得益于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和豐富的漁業資源。同時也可以看出在資源稟賦系數上,我國低于秘魯、菲律賓這類發展中國家。(2)出口結構不合理一是出口市場集中度高。目前我國水產品出口市場不斷優化,東盟取代歐盟成為我國第三大出口市場,盡管如此,但從歷年水產品進出口情況來看,出口市場仍集中在亞洲市場。2017年亞洲市場份額占到我國水產品出口總額的56%,對比2008年和2017年出口份額,我國主要七大出口市場份額由84.35%下降到82.36%,說明我國出口市場集中度仍然較高。二是我國水產品以養殖和初級加工為主,通過上文分析,雖然目前我國水產品出口結構呈現日益優化的特點。我國出口水產品以0304(魚肉、魚片和魚糜制品)和1605(制作或者儲藏的甲殼類和無脊椎軟體類)為主,其他品系的出口量額也在逐漸增長,但據農業部《2017年我國水產品進出口情況》報告得到頭足類、對蝦類、貝類或羅非魚等主要產品占一般貿易出口額的49.7%,可見出口水產品結構集中度仍然較高。出口市場和結構集中性容易導致遭遇他國的貿易壁壘。(3)產品品質有待提高出口水產品品種的產品質量升級指數波動幅度較大。從產品競爭力的結果來看,不少出口品種在2000-2017不同時間段出現了質量下降的狀態,0301(鮮活魚類)在2004-2005年之間波動幅度較大,1604(魚卵和魚子醬制品)自2001年后出現了下降的趨勢,出口質量指數從3.67年(2000-2001)下降到1(2016-2017年),0302從1.04降低到0.89,這說明我國部分水產品質量有待提高。從比價系數的計算結果來看,雖然我國水產品擁有較強的競爭優勢,但在優勢出口產品0304(魚肉、魚片和魚糜制品),越南、美國和印度的出口價格均低于我國;在1605(制作或者儲藏的甲殼類和無脊椎軟體類)上,泰國、美國、智利、丹麥和瑞典擁有更強的價格競爭優勢,同時也說明我國水產品附加值低。5.4本章小結鑒于中挪兩國水產品出口在世界市場的相似性特征,在中國-挪威自由貿易協定達成的假設下,依據關稅同盟的貿易創造理論,中國和挪威兩國水產品各子行業的專業化分工將得以進一步促進,同時兩國在世界水產品市場競爭力的將加速提升。此外,貿易創造效應會使中挪兩國水產品產業內貿易進一步向縱深方向發展,為中國進一步拓展挪威水產品市場提供條件。6結論和政策建議6.1研究結論本文以中挪產品貿易為背景,從貿易背景、品種結構、貿易趨勢、影響因素分析中挪水產品貿易現狀,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出雙邊貿易存在的問題問題,并得出以下結論:雖然我國水產品資源稟賦條件較好,但競爭力有緩慢下降趨勢,出口貿易產品結構單一,出口市場過度集中。因此,提高我國水產品貿易競爭力尤為重要。中國出口水產品的國際市場雖然占有率高,但競爭優勢不明顯。中國與挪威在水產品貿易方面即具有競爭性,又有互補性,而且中挪產業內貿易還具有波動較大,差異明顯,互有優勢的特點。近年來,兩國之間水產品貿易互補性有所增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競爭力方面則此消彼長。本文在分析中國水產品出口貿易規模與結構特征的基礎上,結合世界水產品進口需求規模和結構變遷狀況,對中國水產品的出口貿易規模與結構是否適應需求變動進行分析和評價,進而探討中國水產品出口貿易總體規模與結構變動的影響因素,在運用計量模型對其進行實證檢驗的基礎上,根據研究結論提出中國水產品出口貿易的改進對策。第四,中國作為世界水產品貿易規模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在世界水產品貿易格局中的地位在不斷提升,但是在出口貿易結構上仍存在不盡合理之處,國內消費需求變動的影響并不明顯,還有一系列等等問題進行探討和改進。6.2對策建議影響水產品國際貿易競爭力與比較優勢的因素有自然資源稟賦、漁業產業結構、市場規模、養殖(加工)技術、產業發展能力、人力資本以及成本等經濟社會因素。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養殖漁業國和水產品來料加工出口國,其巨大的漁業經濟規模,先進水產品養殖技術是中國水產品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要素。影響出口競爭力的主要因素有出口貿易產品單一,深加工技術不夠。挪威的競爭優勢主要源于先進的鮭魚養殖技術、先進的物流系統、規模化組織化的產業體系以及品牌戰略。挪威主要通過規模化、組織化鮭魚養殖產業體系以及養殖鮭魚的品牌戰略獲得034類和035類的國際市場競爭優勢。因此,為提高中國水產品貿易的競爭力:(1)加快漁業結構升級挪威僅有500萬余人,但是水產品比較優勢強于中國,且一直處于強比較優勢地位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挪威有發達的漁業生態養殖及運輸保鮮技術。中國水產品比較優勢下降很大原因在于中國水產品貿易在國際貿易中處于低端地位,依賴于人口紅利和自然資源。因此加快中國漁業轉型升級,提升水產品貿易的技術含量是提升中國水產品比較優勢較為有效的方法。(2)加強對水產品的行政管理世界上第一個設立漁業部門的國家就是挪威,其主要任務是確保挪威水產養殖的運營獲利及漁業可持續發展,實施的結構配額制度,在保障不破壞漁業資源的前提下,充分實現就業目標。我國是水產品出口大國,近年來的過度捕撈及漁業資源的浪費,嚴重破壞了漁業生態環境,引入挪威先進的水產品監管制度有利于我國漁業可持續發展。具體做法如下,在漁業總量控制等消提下,公開合理地確定配額制度,嚴格監管漁民的捕獲數量,積極執行漁船登記,引導部分漁民淘汰退出捕撈作業。(3)重視水產品品牌培育挪威十分重視漁業國際間的合作,如花費大量時間、人力、物力,通過簽署《歐盟經濟區協定》,挪威的很多水產品如鮭全魚可以以超低關稅優惠的價格出口到歐盟。另外挪威通過與丹麥、瑞典簽訂三方協議,獲取了在斯卡格拉克海峽和卡特加特海峽進行捕撈的便利。加速中國水產品“走出去”步伐,必須學習挪威,加強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漁業合作,降低水產品出口成本,注重出口水產品質量的提升及中國水產品品牌的培育,提升水產品貿易比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