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京戶外事故調研報告_第1頁
2010年北京戶外事故調研報告_第2頁
2010年北京戶外事故調研報告_第3頁
2010年北京戶外事故調研報告_第4頁
2010年北京戶外事故調研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0年北京戶外事故調研報告》北京分冊2010.12.30目錄一、北京地區戶外事故綜述...3二、北京地區戶外事故資料2.1水上...42.2登山...42.3穿越...162.4其他...17三、北京各地戶外事故情況介紹3.1延慶戶外事故情況介紹193.2懷柔戶外事故情況介紹203.3門頭溝戶外事故情況介紹213.4北京其他地區戶外事故情況介紹22

一、北京地區戶外事故綜述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在繁忙的工作后,到郊外參加戶外活動的人們越來越多。戶外活動在鍛煉身心、培養團隊意識等方面都能起到很好的成效,但也時常發生意外事故。北京地區戶外事故頻發地帶大多屬于非旅游景區,北京救援隊針對事故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分析。北京地區2010年戶外事故達24起,因迷路或者突發情況導致的各類戶外事件涉及人數達到93人,其中死亡1人,傷2人。多數事故因迷路或突發氣象情況導致,估算動用搜救人員總數400人以上。一、戶外事故高發地段及季節通過數據顯示,北京地區事故頻發地點主要集中在延慶、懷柔、門頭溝等地。各地區的事故多發時間段不同:延慶地區:在夏季最為多發,原因是山區海拔高,其他季節不適宜驢友們穿越跋涉。懷柔地區:在秋、冬季節事故較多,幾乎全部發生在箭扣,原因是箭扣險峻,山區秋季與雪季更是風景秀麗,引起戶外行較多,特別是雪季的雪霧等環境容易引起事故。門頭溝地區:門頭溝地區事故多發季節為秋季,與滿山紅葉、復雜的地形有密不可分的關系。二、戶外事故救援情況通過數據顯示,北京地區戶外救援方面,平均每次救援時間達到5小時。延慶地區:動用救援人數最多,各類資料內容詳細,可顯現當地政府重視力度;平均救援耗時為9.14小時,與山區海拔及地形復雜程度有很大關系。懷柔地區:對搜救人數、搜救時間記錄不全,搜救時間平均為4.8小時,與箭扣地區的時間段來說是非常較為合理,該地區基本能夠獲得及時救援。門頭溝地區:搜救人數記錄不全,平均搜救時間達到7.5小時,如果增加每次投入的救援人數,可能會對該地區的救援質量明顯改觀。序號地區事故數量涉及人數搜救人數平均耗時事故發生時間事故頻發地帶春季夏季秋季冬季1延慶7282529.14152海坨山2懷柔72827+4.81123箭扣3門頭溝52763+7.5131九龍山4昌平1341長峪城5房山121331瓦溝村6石景山1241八大處7涿鹿12141東靈山8海淀1141鳳凰嶺合計2493355+53985二、北京地區戶外事故資料2.1水上

2.2登山(共18起)一、事故情況:北京箭扣長城拍雪景兩天津游客因鞋凍住被困事故時間:2010年01月11日事故經過:一對來自天津的五旬夫妻前天來京,從山的另一頭爬上了箭扣長城。1月10日9時,他們倆從山的另一側開始登箭扣長城,原以為只要3個小時就能登上,原準備下午下山。但由于山路非常險要,一些路段幾乎寸步難行,直到下午5點多才登上長城。這時,天已經黑了,便決定呆在長城上過夜。晚上非常冷,他們又沒有帶取火工具,也沒辦法生火。因害怕腳被凍壞,第二天不能走路,他和丈夫便把圍巾取下來包住腳,然后互相把腳放到對方懷里取暖。同時,把背包套在頭上,就這樣過了一夜。1月11日早晨6點,他們發現鞋已經被凍住,感覺到無法自己下山,決定撥110求救。救援過程:1月11日早晨6時30分許,懷柔區雁棲鎮派出所民警接到求救電話。對方稱是一對夫妻,被困在箭扣長城上已經一整夜,無法下山。雁棲鎮派出所民警接到求救電話后立即趕往現場,但由于山上積雪很厚,懸崖上還結了冰,施救有很大難度,于是通知雁棲鎮的消防支隊,請求派消防官兵援助。9時許,8名消防隊員和兩位村民、一位民警組成救援隊,進山搜索。接近中午時,救援隊在一個地勢險要的烽火臺找到了求助夫妻。據消防隊員介紹,他們看到夫妻倆靠在一起,蜷縮在烽火臺一角,凍得全身發抖。救援人員在烽火臺里點起一個火堆,先讓他們取暖,隨后拿出隨身攜帶的一瓶二鍋頭,讓夫妻倆喝了點,幫助他們暖和身體。上山參加救援的村民表示,看到夫妻倆暖和了些,救援隊員攙扶著他們開始下山。但因為路面積雪厚,一些路段還緊貼著懸崖,他們便拉起繩子,讓大家扶著繩子挨個兒通過。其中一段300多米的路,走了近40分鐘。1月11日下午2時許,救援隊成功把這對夫妻送到了山下。夫妻兩人身體無大礙,不需要去醫院檢查。事故分析:1、有戶外經驗,能夠從容應對特殊情況:夫妻倆發現天黑,不冒險天黑下山,采取在烽火臺過夜方式避免雪夜迷路和減輕搜救難度;用圍巾保護腳、用背包當帽子和互相取暖方式減少了寒冷的侵襲;心理承受能力較強,能夠承受雪夜露宿的饑寒交迫。2、判斷不足:對登山的時間判斷不足,未針對雪天加長登山時間計劃。3、無意外事故準備:沒有攜帶取火裝備,也未攜帶戶外露營裝備,導致受寒。二、事故情況:三驢友穿越靈山遇困手機微弱信號110求救成功事故時間:2010年1月19日事故經過:1月18日上午10時許,“塔瑪”(網名)和另兩名驢友從靈山的柏峪出發,向北靈山方向進行穿越,原本計劃在當天即可抵達不遠處的停車場,但沒想到在途中迷失了方向。“沒化的積雪太厚了,最淺到小腿,最深到胸口。”“塔瑪”給記者比劃著。為了照顧體弱的同伴,他只好放慢速度,結果一直走到天黑也沒有走出來。因為陰天沒有星星,3人又沒帶指北針,于是徹底迷失了方向。靈山平均積雪有20多厘米厚,夜晚最低氣溫可低至零下20℃。3位驢友行走緩慢,是這次被困的主要原因。隨著氣溫驟降,一名驢友開始體力透支,幸好當時手機還有信號,他們及時發出了求救信息。經連夜救援,1月19日凌晨,迷失在門頭溝清水鎮靈山的3名驢友全部獲救。據介紹,獲救驢友除兩位小伙子外,還有一位65歲的女性。救援過程:18日晚7時40分,清水鎮政府紀委李廣文書記接到了區政府的緊急通知,距離被困驢友最近的森林派出所出動全所13名民警尋找被困者。18日晚9時許,3人在山中被發現,隨后民警與從山腰趕來會合的綠野、藍天等救援隊合力將3人護送下山。凌晨2時,綠野、藍天等民間救援隊的隊員已經結束搜救,受困驢友在森林公安和鎮工作人員的護送下剛剛回到鎮政府。PS:2009年12月19日和26日,兩批驢友分別在河北境內的西靈山、門頭溝十八潭景區附近迷路。經過警方和民間救援隊的連夜搜救,受困者均在第二天上午被成功找到。兩次的受困者分別為3名和25名。事故分析:1、經驗不足,裝備不齊:雪中徒步經驗不足;沒有攜帶指南針等工具;2、報警及時:有年長同伴,出現體力不支情況及時報警,避免出現意外狀況。三、事故情況:登山者海坨遇險北京延慶消防展開地毯式搜尋事故時間:2010年7月3日事故經過:海坨山位于延慶縣張山營鎮與河北省赤城縣交界處,主峰海拔2241米,為北京市第二高峰,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優美的自然風光,成為不少登山愛好者的首選之地。7月3日晚上19時35分許,延慶大隊松山中隊接到119指揮中心調度室電話:有一名登山愛好者被困在海坨山。救援過程:19時40分,中隊指揮員與報警人取得聯系,經了解后得知被困者是北京崇文區的一名游客,下午15點從海坨峰口開始攀爬,19點35分發現迷路后報警。據了解:被困人員為男性,是登山愛好者,利用周末攀登北京第二高峰——海坨峰,準備從海駝峰的南面穿越至海駝峰的北面。由于當時天色已晚,自己攜帶的手電筒電池耗盡,在加上對當地地形不熟,漸漸迷失了方向,在山林中轉悠了幾個小時,還未找到下山的路。中隊指揮員了解情況后,迅速挑選出業務素質過硬的四名官兵組成搶險救援小組,攜帶強光燈、擔架等救援工具迅速驅車趕往海坨山。20時10分,中隊救援隊到達山腳下,并根據現場情況制訂了救援方案,與民警一起進入山里展開地毯式搜尋。在搜尋的同時,中隊官兵通過手機、喊話等方式試圖與被困者進行聯系。三個小時后,隱隱約約聽到了被困旅客的呼救聲,當時戰士們的心情極度振奮,不顧急行軍三個小時的疲勞,向著呼救聲的方向奮力攀爬。半小時后,官兵終于找到了被困人員。被困游客看到救援隊的到來喜極而泣,感動的說道:“你們是我們的救命恩人啊......”這時中隊戰士及時將隨身帶的御寒衣物、水和食物遞給被困者,在經過了簡短的交談后,發現被困者雖然被困了三小時多,但精神狀態良好。為了盡快將被困者救至山下,指揮員果斷命令:由兩人在前面開路,其余人員輪流護送被困者下山。22時15分,順利把被困人員救下山。事故分析:1、有過戶外經驗,但對地形不熟,也未充分了解地理情況。2、準備不充分:未攜帶過多裝備,導致天色昏暗時無法依靠工具判斷位置。3、單獨出行,沒有結伴,遇險時缺少相互救助,應避免單獨出行。四、事故情況:男子鳳凰嶺獨自登山墜入山崖終獲救事故時間:2010年6月20日事故經過:6月20日上午11點多,30歲的陳先生在鳳凰嶺一線天附近爬山時,因所抓的樹藤突然折斷,不慎墜到七八米深的山崖中。中午12點左右,一名目擊游客稱,他和同伴一路爬山走到鳳凰嶺后花園景區附近時,突然聽到從一處山崖下傳來呼救聲。他們向下望去,發現一名男子躺在崖下無法動彈,隨后立即撥打了報警電話。救援過程:接到報警后,民警、消防員以及999急救中心的急救人員相繼趕到。在觀察地勢后,消防員利用繩索下到崖下,并將安全繩綁到男子身上,慢慢將其向上拖拽。經過幾個小時的努力,男子最終被成功救出。下午4點多,獲救男子被消防員和急救人員抬下山。據999急救中心醫生介紹,經檢查發現,陳先生右側肋骨骨折,無生命危險。事故分析:1、獨自登山,遇困時不能得到同伴的救助,因此登山要結伴而行。2、沒有戶外經驗,對山勢懸崖的危險缺乏判斷,遇困后沒有通訊設施,沒有及時報警求援。五、事故情況:兩大學生被困涿鹿東靈山京張警方14小時大營救事故時間:2010年7月27日事故經過:7月27日,兩名中國農業大學學生跟隨老師同學們到涿鹿縣東靈山采風實習。從未見過叢林的兩人,義無反顧地鉆進叢林。傍晚時分,小軍和小明和回頭望時,已經不見了其他同學,更不知自己所處的方位,本能中兩人在大山中穿來穿去,卻總是無濟于事,所帶的水和食物全部用完了,兩人隨即報警。救援過程:當晚8點30分,涿鹿縣“110指揮中心”接到兩名學生迷路被困東靈山的報警后,立即命令所在區域的礬山派出所抽調多名警力趕往事發地,同時在山上成立了臨時指揮部,指揮搜救行動。民警在詳細詢問了中國農業大學的兩名帶隊教師,了解兩名走失學生事前登山的具體位置及預訂的行走路線后,初步判斷兩名學生的大致方位在京西東靈山河北界內。與此同時,指揮部一邊與北京清河派出所取得聯系,請求搜援,一邊找到熟悉地形的村民做向導準備與北京警方兵分三路連夜進山搜救走失學生。民警通過查看東靈山地形地貌圖,大致確定了兩名走失學生的大致位置在東靈山的大西溝(礬山鎮觀音殿村西南方向)山坡一帶。由民警、村民、農大教師臨時組成的搜救隊進山。一路上,民警不時地與兩名走失學生聯系,但由于天黑,兩名學生根本說不清自己所在的方位,搜救隊員只好不斷地進行安慰,并告誡他們停留在原地。借助手電筒的微光,踏著陡峭的亂石,搜救隊員不斷往上爬,山下警車警笛開到了最大聲……次日凌晨4點,搜救隊員到達海拔2000多米的東靈山大西溝一帶,雖然不斷地向山下喊話,但仍聽不到兩名學生的任何回音,搜救隊員只好繼續從山下尋找。在凌晨5時,山下指揮部通過多種手段,最終確定了走失學生的具體方位在距離搜救隊員不到500米遠的原始森林里。28日上午10時45分,搜救隊員扶起兩名學生時,他們已無半點力氣,更說不出一名話。搜救隊員趕緊一步步往山下退,到達山下時,已是上午11點。事故分析:1、戶外采風多意外,尤其是身處不熟悉的深山野林中,一但貪戀美景掉隊則容易迷失方向,導致迷路遇困。2、戶外采風也應準備相應的設備,以防意外的發生。3、群體戶外活動要顧全大局,隨時跟集體保持聯系防止掉隊。六、事故情況:六名驢友迷失海坨山延慶60人隊伍雨夜大救援事故時間:2010年7月17日事故經過:6名迷路驢友是北京師范大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中國而教”項目組派駐外地的6名志愿者教師(三男三女),6人于17日上午10時許從張山營鎮西大莊科登山,下午16時30分從小海坨山南線下山,返回時迷失方向,21時30分迷路報警。在漆黑的雨夜,京郊延慶縣出動60人,展開了一場雨夜大救援行動。經過近一夜的努力,6名登山者終于安全獲救,目前身體狀況良好。救援過程:7月17日晚22時30分,延慶縣應急指揮中心接到110指揮中心轉市公安局警情,稱有6名登山者在登海坨山返回途中迷路,需要救援。延慶縣應急指揮中心立即通知縣公安局、縣消防大隊、縣園林綠化局和張山營鎮政府等相關部門迅速出動人員進行搜救。在很短的時間內,由60余人組成的救援隊伍迅速集結,并向海坨山方向進發。當時,由于還不能確定迷失人員的準確位置,救援隊伍只能向離海坨山上最近的地方進發,指揮部就設在車輛無法前進的山腰處。山上驢友與山下救援人員只能通過手機聯系,信號還時有時無。通過技術手段,也無法找到6名登山者的準確位置。指揮部一邊安慰迷路驢友,要求他們將其余的手機關閉,只保留一部手機開機,保存電池電量,并原地等候;通過查看地圖、詢問當地有經驗的人員,綜合各方掌握的情況,各部門分工協作,緊急部署救援方案。經過初步分析判斷后,由延慶縣森林消防大隊延慶中隊12人組成的第一支救援隊伍,帶著照明、通訊以及鐵鍬等工具率先向海坨山的方向進發,與此同時,山下另一支救援隊處于待命狀態。12名救援人員只能在荊棘中艱難跋涉,露水、汗水混在一起,渾身濕漉漉的。他們翻過了第一道山就開始邊走邊喊,卻遲遲沒有回音。7月18日凌晨2時45分的時候,經過搜救隊員、山下現場指揮部以及驢友三方的共同努力,救援隊終于發現了迷失的驢友。18日凌晨4時20分,6名驢友終于全部被成功救下山。事故分析:1、經驗不足且準備不充分:未了解當地天氣情況,雨天導致山滑難以判斷方向;沒有請向導;未攜帶適當裝備,有名女驢友穿的是涼鞋,不適合登山。2、未能及時報警:下午4點多下山,但經過5個小時才報警,等應急指揮中心到達該地區時已是深夜,增加了搜救難度。3、無意外事故準備:沒有攜帶應急用品防雨。七、事故情況:三驢友結伴攀登黑坨山迷路后體力透支被困荒山事故時間:2010年7月30日事故經過:7月30日,三名登山愛好者從延慶一側的黑坨山攀登主峰。登上陡峭的頂峰后,由于迷路、體力透支,三人被困在荒山。7月31日,接到求救的懷柔兩支消防中隊冒雨營救,終將三人成功解救。救援過程:7月30日晚上8點多,湯河口中隊接到求助,連夜冒雨展開搜索,但因為深夜山中漆黑一片,加之暴雨導致山路濕滑,救援人員并未發現三名被困者,同時體力也出現了透支狀況。7月31日凌晨4點30分,懷柔支隊迎賓路中隊接到調度指揮中心增援湯河口中隊的任務,消防員迅速準備好山岳救助器材冒雨趕赴現場支援。7月31日清晨6點多,迎賓路中隊隊員在與連夜搜救的隊員了解情況后,再次制定了新的搜救路線,冒雨展開第二次營救。7月31日上午10點多,救援人員經過連續13個小時的尋找后,終與三名被困者會合。7月31日下午2點,消防隊員終將三人成功營救下山。據消防員介紹,山上灌木叢生,他們只得手腳并用向前緩慢前行。而因為三名被困者無法說出被困的具體位置,他們只能通過喊話尋找被困者。“當時三人躲在樹下,衣服已被雨水浸透,渾身瑟瑟發抖。”事故分析:1、經驗不足,未做好氣象調查:當天山中暴雨,導致山路濕滑,并可能導致山洪,這種天氣情況下上山及其危險。2、準備不充分:未攜帶保暖衣、防水衣褲,在潮濕環境下引起體力透支;也未攜帶定位裝置或其他判斷位置方式,導致無法描述被困具體位置,增加搜救難度;當地山上灌木叢生,可通過記號等方式留下痕跡,作為搜救或者尋路的指標。3、無意外事故準備:沒有攜帶哨子等工具,搜救人員與被困人員無法通過其他方式溝通,導致現場搜救人員只能通過喊話尋找被困者;沒有攜帶充分食物,導致被困時饑餓,引起體力透支。八、事故情況:立秋夜4名游客被困山中延慶展開雨夜大救援事故時間:2010年8月7日事故經過:8月7日,正值立秋節氣,傍晚一場中雨給人們帶來陣陣寒意。當晚,4名為北京艾斯克雷公司員工的游客,由公司組織,與公司其他員工及家屬共計11人于當日上午從張山營鎮龍聚山莊登山,其他7人于下午返回,4人因體力不支,且無照明裝備,并雨勢較大被困山中,由于體力不支被困在延慶縣張山營鎮黃柏寺村后山,并向當地政府發出了求救信號救援過程:8月7日19時40分,延慶縣應急指揮中心接縣110指揮中心轉市公安局警情:有4名登山人員在延慶縣張山營鎮黃柏寺村后山登山返回途中,因體力不支無法下山,需要救助。接報后,縣應急辦立即啟動救援應急預案,通知縣園林綠化局、縣旅游局、屬地派出所迅速趕赴現場實施救援。縣應急辦在張山營鎮黃柏寺村北設立指揮部,指揮救援工作,各有關單位主管領導帶領救援隊伍趕赴現場。經與被困人員聯系,初步確定人員位置,于20時30分,組織延慶縣森林消防大隊延慶中隊8名隊員上山實施救援。由于當時雨很大,救援人員踏著泥濘的小路,艱難的前行,他們還為被困人員背著食品、飲用水等。21時18分首先發現2名被困人員,半小時后又發現另外2名被困人員,4名被困人員都補充食物,恢復體力后,在救援人員的協助下山。22時45分,2被困分2批,都安全下山。事故分析:1、延慶山多,生態好,受很多驢友青睞,但是驢友所到之處,都非正規景區,被困時有發生。2、登山前準備不充分,未攜帶照明裝備,導致天色昏暗時無法判斷位置。3、體力不支,導致掉隊,從而遇險,旅游應該量力而為。九、事故情況:游客被困野山懸崖拔草充饑50人連夜進行搜尋事故時間:2010年8月15日事故經過:8月14日11點左右,朱先生(順義某大型企業的員工,今年25歲)和3個朋友一時興起,從延慶縣石京龍滑雪場處登山,準備游歷周邊的風景。但在登山時,他們每人只帶了一瓶礦泉水,并沒有攜帶其他應急設備。據了解,該處是一座野山,并沒有名字,離龍聚山莊比較近,由于地勢險峻,加上荒無人煙,就連當地百姓平時也不從此處上山。4人最初走得還比較順,可是山越高、路越難走,前面都是懸崖峭壁。其他3位朋友就此打住,并勸說朱先生一起下山,但其并沒有聽朋友的意見。此后,朱先生的3名朋友相繼按原路下山,只剩下他一個人繼續上山“探險”。一瓶水喝完后,朱先生就沒有任何食品了。雖然山上樹木雜草郁郁蔥蔥,但將近傍晚時,朱先生興奮過后終于意識到自己被困在懸崖峭壁之上,遂撥打119求助。救援過程:接到報警后,延慶公安消防大隊首先派消防官兵到龍聚山莊附近的山下實施救援,到現場后發現難度很大。14日晚6點左右,延慶縣消防大隊將相關情況報告到延慶縣應急指揮中心。延慶縣應急辦立即通知縣園林綠化局、張山營鎮政府和屬地公安派出所以及森林消防大隊延慶中隊趕赴現場,會同消防大隊共50余人實施救援。據了解,雖然朱先生手機能接通,但是他不能確定準確方位,再加上是野山,山高路陡,救援還要翻過一座山。經過幾批人員的上山搜索,半夜時終于確定了被困人員在棺材山(當地一地名)上,但是四周都是懸崖,夜間救援無法實施。延慶森林消防中隊3名隊員,還有兩名來自延慶工商分局的登山救援志愿者以及與朱先生同行的一位朋友,帶著棉大衣上山,陪伴朱先生過夜。據志愿者陳義東介紹,他們半夜深一腳、淺一腳地登到與朱先生距離最近的一座山峰。他們的衣服已被汗水打透,只好把濕衣服脫掉,裹上棉大衣過夜,凍得直發抖。他們每隔10分鐘向對面喊一次話,一方面鼓勵被困人員堅持住;另一方面是給他壯膽。山下警車的警報器不斷地響起,安慰和提示被困人員。到天亮時,這個警報器已經報廢。朱先生在山上又冷又餓,沒有任何可吃的東西,就拔些草莖吃。15日凌晨4點左右,經過精心部署后,又一批救援人員上山實施營救。其中3名營救人員拽著灌木一步一步地爬上去,終于在7點左右見到了被困者。出乎救援人員意料的是,這名被困人員精神狀態非常好,見到穿黃色消防服的森林消防隊員時哈哈大笑,“我終于得救了!”朱先生還幽默地說:“我還以為得派直升機來!”15日上午8點半,補充體力后,在救援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朱先生來到山下,與在這里等候一夜的另外兩名隊友相聚。事故分析:1、不熟悉地形、不知路線,不聽朋友勸告,也沒帶任何設備敢獨闖懸崖,可謂無知者無畏,所幸沒有造成重大損失,朱先生為年輕氣盛付出了代價。2、沒有任何戶外經驗,獨自登野山,遇困時不能得到同伴的救助和鼓勵,因此登山要結伴而行。十、事故情況:兩游客五里坨山迷路被困近4小時后迷路者獲救事故時間:2010年8月22日事故經過:8月22日晚7時42分許,兩位游客報警,稱其在八大處山上迷路被困。通過手機聯絡,當地的消防、公安人員初步判斷,兩人所處位置可能在與八大處山相鄰的五里坨山上。23時30分許,救援人員找到兩名迷路者。救援過程:22日晚7時42分許,消防部門接到求救報警。一男一女在電話中稱,兩人在八大處爬山,沿大路爬上山頂后,沿小路返回時迷路。根據兩人的描述,消防員初步判斷后,開始登山搜尋。但當消防和公安人員爬到二處山腰時,又接到兩位報警人的來電,兩人又重新描述了所在位置、路線及方向,根據這次描述,救援隊又做出新的判斷,兩人二次來電所處位置,很可能是與八大處相鄰的五里坨山的半山腰。于是,救援組又改變行進和搜尋方向,向五里坨山方向靠近。22日22時25分許,“對上光兒了。”八大處消防中隊值班消防員在電話中說,前方救援隊傳來信息,看見了被困者微弱的手機光亮。深夜里,雖無法通過兩個光亮點估算出雙方準確距離,但電話中兩位游客表示,并未出現體力不支、受傷等情況。22日23時30分許,救援人員找到兩名迷路者。事故分析:1、無戶外經驗:對路況不了解情況下,盲目選擇小路;報警后沒有逗留原地,導致搜救人員改變行進和搜尋方向。2、及時報警:報警及時,手機有電。十一、事故情況:游客滾落箭扣城墻昏迷不醒經6小時營救送往醫院事故時間:2010年9月4日事故經過:9月4日下午,一行4人游客來到箭扣野長城附近登山游玩,并在山上過了一夜。9月5日,幾人下山回家途中,其中一名20多歲的男子不慎從城墻上滾落到6米深的野長城腳下,昏迷不醒。懷柔消防支隊消防員趕到現場,經過6個半小時的營救,將男子抬下山并送往醫院治療。

救援過程:9月5日下午1點,懷柔消防支隊迎賓路中隊接到游客求助電話。到達現場后,消防員攜帶擔架等山岳救援裝備,與120急救人員一同根據求助者提供的位置上山尋找。消防員說,受傷男子所在的位置,在箭扣野長城最陡峭的“鷹飛倒仰”景點附近。由于箭扣野長城未被開發,山路陡峭,前行十分艱難。他們找到受傷男子時,發現其處于昏迷狀態,頭部、肢體多處受傷。見此情形,120急救人員立即進行現場救治,為傷者包扎、輸液。隨后,消防員將受傷男子放在救援擔架上固定,合力將其向山下抬。消防員說,下山過程中,他們在通過幾處70度的陡坡時,由于擔架無法前行,他們只得臨時設置繩索當作扶手,一名消防員將傷者背起,由其他人保護著緩慢向下移。其間,還有一名消防員專門負責高舉吊瓶,保證傷者正常輸液。9月5日晚上7點半,受傷男子終被抬上急救車并送往醫院救治。事故分析:1、戶外經驗不足:野長城險峻,不小心易掉落山崖,需穿著適合的登山鞋,注意登山技巧和安全;如遇跌落,需要使用特定姿勢以保護腦部。2、無急救知識:發生同伴昏迷后,其他人員無急救知識,等到急救人員來再施救,容易導致急救延誤。十二、事故情況:海淀陽臺山一男子獨自登山失蹤事故時間:2010年10月11日事故經過:10月10日一早,一男子獨自乘公交去陽臺山,當晚7時30分與家人通話,只說了“我從六……”3個字后就完全失去聯系。走失男子身著橘紅色沖鋒衣,青草綠色背包,拿一根可調長度的拐杖,持導航儀一部。11日凌晨,剛剛在門頭溝成功搜救兩位迷失驢友的綠野救援隊隊員還在睡夢中,就被手機鈴聲驚醒,新的任務再次到來——海淀陽臺山一男子失蹤。進入10月以來,北京連續發生懷柔采栗人走失、門頭溝圈門兩驢友迷路等事件。救援過程:通過定位,大家首先確定了失蹤者最后通話時所處的經緯度。經過技術分析后,綠野救援隊“二當家”、“幽淵”等成員迅速集結組成第一梯隊,并且聯系蘇家坨派出所商議搜救事宜。“饕十二”救援隊隊長黃偉隨第一梯隊一同前往。

就在救援隊準備出發時,走失男子打來了電話。原來,他的手機電量耗盡后,便與外界失去聯系。但他憑借自己的戶外運動經驗,摸索著從山中走了出來,并通過公用電話第一時間與家人取得聯系。事故分析:1、最好結伴而行,避免單獨出行。日前發生的懷柔采栗人走失的事件便是實例,切忌盲目獨自行動。

2、出行前應告知家人自己的出行計劃,特別是返回時間。遇到突發情況,家人可以及時作出反應。

3、準備好常用裝備和給養。比如登山杖,可以幫助節省一些體力。巧克力可以提供大量的熱量。當然,水是必帶的。

4、保持通訊暢通。如果發生意外情況,不要盲目亂打電話,要注意保存手機以及其他通訊設備的電量。前夜門頭溝圈門迷路事件中,兩名女驢友欠缺經驗,迷路之后,兩個人不斷用各自的手機、手臺求救。其實,最好的處理辦法是只用一個人的手機或手臺,第二個人的手機或手臺當做備用。另外,學習一些戶外應急的基本知識也十分必要。十三、事故情況:箭扣野長城一天先后兩起事故造成一死一傷事故時間:2010年10月23日事故經過:10月23日早晨,20余名山東籍驢友攀登箭扣野長城,其中一名40多歲男子突發心臟病死亡。當天下午,另一名“驢友”又在附近的險要景點受傷。當天箭扣野長城霧氣彌漫,20余名由淄博一家戶外運動團體組織的驢友在箭扣野長城進行穿越,但這個團體相互之間并不是很熟悉,屬于在網上聯系臨時組成的團隊。當一行人接近箭扣野長城頂峰時,一名40多歲的男子突現異常情況,他稱感覺身體不適就坐下來休息,隊友發現他臉色發青、呼吸不暢,大家想幫助他時還沒說幾句話,他就昏迷不醒了。隊友趕緊報警。救援過程:消防、警察、120急救人員相繼趕到事發現場,經急救人員檢查,這名“驢友”已沒有生命跡象。消防隊員在陡峭的野長城和山崖間架起繩索,將這名遇難人員艱難運送到山下。據了解,死者為一名老師,警察在他的身上找到了一些急救藥品,推測該人患有疾病。箭扣野長城每年都吸引來很多驢友,就在這名驢友死亡的當天下午,又有一名驢友在險要的“鷹飛倒仰”景點意外受傷。據稱當天道路比較濕滑,不少人在下山時摔倒,這名驢友摔倒后腿部受傷。據當時在場的驢友介紹,這名驢友很可能腿部骨折,最終在眾人的幫助下下山并被急救車送往醫院。事故分析:1、個別驢友,特別是患有疾病的人員,沒有正確面對自己的身體狀況,不能量力而行導致悲劇的發生。2、對戶外危險估計不足,造成意外傷害的發生。十四、事故情況:12名驢友出游海坨山遇大霧被困

救援人員14小時雪中搜救事故時間:2010年10月24日事故經過:海陀山位于河北省赤城縣西南,南接延慶。主峰海拔2241米,是京北第一高峰。23日,5名男子和7名女子共12人從網上相約,打算組團完成穿越大海坨山的計劃。上午9時30分左右,12人開始從延慶縣張山營鎮西大莊科村出發,下午5點左右到達位于延慶與河北交界處的海陀峰頂。12人照相后準備返回,計劃從海陀山山脊鞍部下至大海陀村。由于天色已晚,下午山中又突降濃霧,導致他們無法辨明方向。盡管他們攜帶了GPS定位設備,但霧實在太大,他們只能慢慢摸索著下山。當時,由于看不清道路,驢友們無法按照原路返回,因此決定另尋新路下山。下山路上他們很快誤入龍慶峽上游玉渡山方向一處山谷,在下往谷底途中,驢友遇到五處落差兩三米的懸崖,自行爬到第六個懸崖時,落差達到五六米,驢友們無法爬下,又爬不回去,12人被困在兩個懸崖之間。到傍晚6時左右,海陀山的天色完全黑了下來,“再往前就是懸崖,我們的GPS也失去了定位功能。”一位驢友介紹說,在尋找下山道路的途中,一個女驢友因被樹木絆倒崴傷了腳。隨著下起小雨,山上的氣溫驟然下降。由于驢友原計劃當天返回,所以隨身并未多帶御寒的衣服,12人只好靠在一起取暖,其中一位驢友還將自己的貼身衣物燒了為大家取暖。因為沒辦法找到下山的道路,無奈之中,其中一人想起手機里存有綠野救援隊的電話,遂向救援隊打電話求救。救援過程:23日晚,接到電話時,綠野救援隊隊長海貓(網名)正與饕12救援隊隊長山魈(網名)在順義參加緊急災害醫學救援技能培訓。接到求救信息后,兩位隊長立即召集救援隊員對遇困事件進行分析,并且搜集山里的詳細信息。救援隊員很快集結了4輛車和21名隊員,由兩位隊長指揮,分別從北京的三個地區同時向八達嶺高速集結。聯盟工作人員地主(網名)也帶著裝備與物資,駕車前往集結地。救援隊趕往事發現場的路途中霧很大,尤其在山路上行駛,有些路段能見度只有兩米,車速也只有每小時10公里左右。綠野救援隊通過電話聯系了驢友被困地附近的大海坨村的村民及松山自然保護區的向導,讓他們先行前往搜救。晚8時50分左右,松山消防隊接到求救電話,隨即派出救援人員進山搜救,并隨隊攜帶著大衣、水、食物、繩索、軟擔架、急救箱、照明燈等急救設備和物品。據了解,參與救援的隊伍共有70人,其中延慶縣應急辦組織了消防員及武警近50人。救援的隊伍分為三個批次。當晚9點多,向導老吳帶著第一批救援隊員沿著大海坨村方向率先上山。此后不久,松山消防中隊的消防員也開始上山朝失蹤者的方向進行搜救。當晚10點,綠野救援隊第一梯隊10多人攜帶裝備開車出發前往山區。24日凌晨,三批救援者相繼于接近了被困者的位置。據松山消防中隊消防員介紹,他們于24日零點到達海坨山峰頂,向四面喊話后無人回應,隨后進一步向山谷下搜救。通過電話和求助人取得了聯系,說其在海陀界碑往西南方向下到山谷,救援人員一行順著山谷往下走了500米,向谷內喊話得到回應,正式確定被困者方位,開始沿該方向繼續向谷內搜救,穿過5道懸崖后終于確定被困者位置。24日凌晨2時30分,救援人員終于找到12名被困的驢友,向導老吳帶著幾名救援人員率先到達驢友被困處。隨后,消防員也趕到了現場。據被困驢友介紹,當時他們所帶食物已吃完,身體疲勞,大部分人體力都已透支。此時,山中開始下雪,雪花四處飄散,救援隊員們將帶來的御寒衣物給驢友們穿上。由于有傷者及體力透支者,所以12名驢友分為兩批,9人和一隊救援人員先行離開,另外3人則在休息一陣后由另一隊救援人員用擔架抬離開。因當地降雨,地勢坡陡路滑,大部分驢友不能正常爬上山坡,消防員只能將12個人用繩子綁定,讓他們抓著繩子往上爬,三個小時后到達峰頂。隨后,被困者分三個批次向海陀村方向下山。24日上午11時20分,所有人員安全抵達海陀村,此時山上積雪已有2厘米。事故分析:1、有戶外經驗:攜帶了GPRS導航,便于判斷方位;能夠清晰描述所在位置;了解繩索的使用方法,便于攀登和下降;有取火的工具,為抵御寒冷提供了一絲保障。2、未做好充分準備,裝備不專業:未攜帶多余的食物;未攜帶夜宿裝備和御寒物品。3、無意外事故準備:此次事件條件惡劣,搜救難度較大;驢友們在大霧情況下盲目下山顯然容易迷路,應停留原地保持體力。十五、事故情況:兩名驢友山中迷路救援隊3小時山地穿越施救事故時間:2010年10月28日事故經過:28日晚,兩名驢友在房山區三合莊瓦溝村仙奇洞附近山上迷路,隨后他們向救援隊求救。通過3個小時山地穿越,并與房山的民防救援團合作,兩人順利獲救。救援過程:28日晚,綠野救援隊隊長海貓稱,接到驢友求助后,他們很快召集救援隊員,前往房山。因為驅車至事發地需要3個小時,而遇困的驢友有無法聯系上。為防不測,他又聯系了房山民防救援團。28日晚10點20分許,救援隊的7人抵達瓦溝村,他們和13名房山民防救援團的隊員展開山地搜救。23時20分,在得知有人遇困的消息后,當地應急辦也組織救援人員趕到。期間,先期上山搜救的綠野救援隊隊員們,突然失去信號,聯系不到,多次用對講機呼叫未果。依靠時有時無的手機信號,大概確定了兩名驢友在山中一處懸崖附近。驢友告訴說他們已經看到了救援隊的燈光,目測距離不到百米。29日凌晨1時05分,救援隊與驢友會合,驢友身體狀況良好,隨后被帶下山。事故分析:1、戶外經驗不足:攀登野山未有做好路線準備;沒有相應的定位設備;沒有尋找當地向導配合戶外之行。2、準備不足:未攜帶足夠的戶外裝備。3、無意外事故準備:如果體力沒有透支,在可以維持的情況下應等到天亮尋求救援,避免夜間救援帶來的意外事件。十六、事故情況:男子鳳凰嶺登山腿部受傷救援隊遠程指導自救事故時間:2010年11月20日事故經過:11月20日中午12時許,海淀鳳凰嶺的群山中,一個求救信號突然傳出。一名驢友在登山的過程中腿部受傷,無法行動。該天北京的氣溫有所回升,驢友們又開始了戶外穿越活動。在鳳凰嶺景區,聚集了不少戶外隊伍。雖然山林中少了幾分綠色,但陽光打在身上的感覺,依舊讓驢友們頗為興奮。與傷者同行的還有4名驢友,幾人約好去鳳凰嶺進行穿越練習。途中,傷者的小腿突覺不適,同伴懷疑他小腿脛骨發生了骨折或骨裂。同行的幾人,均對此類事件沒有應急處理經驗。于是他們便向綠野救援隊發出了求救信息。救援過程:得知消息后,綠野救援隊隊長海貓立即集結在附近的隊員前往。考慮到傷者有可能是骨折,海貓通過電話“遠程指導”傷者隊友,對傷者的受傷部位進行捆扎夾板。夾板可以起到固定作用,這樣便于救援隊接應。在趕往現場的途中,海貓得知傷者所在地點附近,還有另一隊登山小組。于是,他設法與該隊伍取得聯系,希望這支登山小組能夠協助救援。登山小組的領隊欣然接受海貓的請求,立即向傷者所處的位置移動,很快他們便與傷者會合。20日下午3時許,傷者與趕來的救援隊員們會合。傷者隨后被送往醫院進行治療,救援隊的隊員們也各自返程。據海貓介紹,這次行動如此順利,關鍵在于傷者朋友的積極自救。事故分析:1、戶外受傷要學會因時因事積極自救,第一時間處理好傷勢,為救援的到來做好準備,避免傷勢惡化以及二次傷害的發生。2、遇險后要及時聯絡求救,積極利用通訊工具獲得自救信息。十七、事故情況:八名河北驢友夜困九龍山事故時間:2010年12月10日事故經過:8名驢友來自河北涿州,都是同事。10日上午8時許,他們到九龍山的“九龍”附近開始登山,這是他們十一假期的最后一次戶外探險活動。下午3時許,他們登至云峰山最高處“一龍”,但天氣突變,整座山籠罩在濃霧中,能見度不足5米,就連站在附近的同伴也看不清了。驢友們開始給山下的居民打電話問路,但卻無法準確說出自己的位置,他們只好報警求救。為了保持手機暢通,他們8個人輪流爬上山梁,和前來救援的民警保持聯系。救援過程:接到報警后,周口店派出所聯合當地消防隊、交通隊近50多人,開始分批次搜救。雖然民警們對九龍山比較熟悉,但山上籠罩著濃霧、道路濕滑、手機信號也不好,帶隊的房山區周口店派出所金守印副所長只能斷斷續續和驢友們聯系,一直無法確定他們的具體位置。從九龍一直搜,搜到一龍。金守印副所長只能按照驢友們所走的路線進行搜尋,他帶著兩名向導進了山,其他人員也分批開始搜尋。在翻越了5座山嶺、走了18公里山路后,“四龍”山頂終于傳來了驢友們的回應聲,此時,已經是晚上11點多。11日晨零時許,山下的濃霧已開始退去,但山上還是霧茫茫一片。直到1時45分,幾個亮點出現在下山路口的遠端,救援人員和驢友出現在大家的視線中。雖然臉色發青身體疲憊,身上的衣服有些也被刮破,但是幾名驢友身體整體狀況良好。2時許,驢友們在當地救援人員的引導下,回到停車場駕車返回涿州。事故分析:1、有過戶外經驗,但對當地氣候不熟,對氣象天氣變化可能帶來的影響估計不足。2、沒有延已修好的山路攀爬,由于已開發山路有太陽能路燈,且路燈都有編號,若在路上走失,只要向山下報出路燈上的號碼,救援人員就可以迅速搜救,而是選擇了未開發的野路,被困后因為天氣惡劣才耗費了如此長的搜救時間。3、驢友中有三人是第一次參加野外活動,迷路后引起心理恐慌。4、為了保持手機暢通,他們8個人輪流爬上山梁,和前來救援的民警保持聯系,為營救創造了溝通條件,穩定了軍心。十八、事故情況:兩名北京女驢友雨夜被困圈門九龍山事故時間:2010年11月10日事故經過:門頭溝的圈門地區,是驢友們比較喜歡的一個地方。在網上,網友們組織了一次登山活動,活動人數為30人。10日上午,他們從門頭溝區圈門附近上山,一開始天氣尚好,但到下午5點左右,因感覺要下雨,驢友們決定緊急下山,避免意外。幾名身手矯健的老驢友帶著隊伍,很快抵達半山腰。領隊在清點人數時,發現隊伍里少了兩名女驢友。領隊當即通過電臺,與兩名驢友取得了聯系。原來她們是在下撤的過程中因為體力不支,逐漸落在后面,與大部隊走散。領隊立即召集了幾名熟悉環境的驢友一同返回尋找迷路的人,但因為山上地形較為復雜未能找到,在數次通話后,兩名驢友的手機和電臺的電量被漸漸耗盡。隨著時間的推移,天色漸暗,山區里開始降雨、刮風,溫度開始急劇下降。倍感慶幸的是,就在兩名女驢友感到害怕時,他們找到了綠野救援隊在山上標記的一個坐標。坐標上寫著綠野的求救電話以及編號信息。看到坐標后,她們沒有盲目地亂走,而是在坐標附近等待救援。在手機斷電前,她們將信息告訴了活動領隊后,又給綠野打了求救電話。救援過程:10日下午5時許,綠野救援隊先接到領隊的求助電話,稱在門頭溝圈門九龍山走丟了兩名女隊員,一直無法聯系上。大約一個小時后,他們又接到了走散的兩名女驢友打來的求助電話。接到兩名驢友的電話后,他們通過對方的描述,確定失蹤者是在門頭溝圈門305號坐標附近。此時,雨已經越下越大,山路濕滑,綠野救援隊立即組織救援,隊員“蝰蛇”和幾名隊友一起,先行抵達圈門地區,從九龍駕校方向上山尋找。第二梯隊由海貓帶隊,攜帶救援裝備從市內出發。

活動隊伍的領隊率先找到了兩名失蹤的驢友,緊接著,救援隊的第一梯隊的兩名隊員也趕到了被困者所在區域。迷路的兩名驢友也有著登山經驗,在救援隊找到她們時,她們的身體狀況正常。找到兩名迷路的驢友后,幾個人開始下撤。夜色、降雨和大風讓下山變得十分困難。下山的路泥濘濕滑,稍有不慎便容易受傷。由于沒有很好的參照物,大家無法向后續趕到的第二梯隊報告位置。第二梯隊的人只能在山下的九龍駕校附近等待消息。在經歷了4個多小時的行進后,下山的幾個人找到了一個研究所避雨,并將消息告訴了第二梯隊。第二梯隊的隊員們很快便確定了第一梯隊與迷路驢友的地點——九龍駕校的圍墻外側。10日晚11時許,兩隊人馬終于在九龍駕校的圍墻旁邊會合,兩名迷路的驢友中,有一人因為氣溫過低有些失溫,另一人身體狀況正常。隨后,救援隊員驅車分別將兩人送回各自家中。事故分析:1、集體活動,領隊沒有及時發現掉隊隊員,掉隊隊員也未能及時通知領隊,造成人員失散。2、兩名驢友有一定的戶外經驗,看到坐標后沒有盲目亂走,在手機斷電前,向救援隊發送了準確的救援坐標信息,為救援贏得了寶貴時間。2.3穿越(共2起)一、事故情況:天津旅友穿越雙龍峽被雪霧困在山中事故時間:2010年4月22日事故經過:雙龍峽被開發的時間并不算長,很多地段由于來過的人少,保留著原始的狀態。雙龍峽景區所處的位置距離齋堂鎮的火村大約2.5公里,最高峰稱老龍窩,高度在1646米。4月21日晚,雙龍峽地區開始出現雨夾雪。而到深夜時,雨夾雪全部變成了白雪,山中大霧加上降雪給下山增加了很大的難度。也就在此時,3名天津驢友在雪霧中迷路。他們聯系了天津的朋友,并告知他們在山中迷路。當時,他們在海拔約1300米的地段迷路。接到求救信息后,天津的朋友迅速聯系了綠野救援隊。簡要地了解情況之后,救援隊立即與警方取得聯系。22日上午安全下山。救援過程:4月22日凌晨零時許,壹基金救援聯盟綠野救援隊的隊員們被隊長叫醒,除部分在青海參與地震救援的人員外,仍舊留在北京的隊員立即收拾行裝,趕往了距離北京市區約87公里的門頭溝區齋堂鎮雙龍峽自然風景區。由于3名被困者的位置暫時無法確定,救援人員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門頭溝區警方在獲知情況后,立即協調附近了解風景區地形的馬欄村的村民幫助搜救。最終,警方、村民和救援隊三方同時從三處出發搜救被困人員。警方從風景區后山上山,村民從位于齋堂鎮的后山上山,而綠野救援隊則是按照被困人員的上山路線開始尋找。22日晨6時許,還是對山上路況最為熟悉的馬欄村的村民最先發現了3名被困驢友。在村民引導下,幾人緩慢地下山。在半山腰處,他們遇到了前來接應的救援隊以及民警。上午10時許,3名驢友和救援人員均已安全下山。3名被困驢友被天津趕來的朋友接走。據悉,被困的3人均為男性,年紀在30歲上下,身體均無大礙。事故分析:1、準備工作不充分:沒有了解當地氣候情況。2、經驗不足,裝備不夠:遇到雨雪天氣后,是扎營還是繼續探路?需要提前做好計劃并見機行事。二、事故情況:11名北大學生穿越京西古道迷路事故時間:2010年10月31日事故經過:10月31日上午,來自北大的8男3女共計11名學生自發組織在門頭溝區齋堂鎮的黃草梁進行穿越探險,11名學生中有研究生也有本科生,從他們出發前的準備工作看,多數人都有戶外運動的經驗。然而進入黃草梁之后,行動卻不如他們預期得那般順利。由于黃草梁并未完全開發,加上山區地勢多樣,他們當天下午返程時沒能在預定時間內抵達山下。天色漸暗,山中的氣溫急劇下降,雖然有照明工具開路,但學生們的行動速度大大降低。當晚11時許,他們在一處五六米高的懸崖邊迷失了方向。寒冷、疲憊、緊張讓他們亂了方寸,見勢不妙,只得向綠野救援隊發出求救信息。救援過程:綠野救援隊接到這些大學生的求救信息后,他們立即讓其撥打電話報警。幸虧一名被困學生的手機有GPS定位功能,能夠講出他們被困的大概位置。隨后,救援隊通過特殊設備,確定被困學生在北緯40.039°、東經115.61°坐標附近,七八名隊員立即開車前去搜救。趕赴現場途中,海貓聯系了110以及當地的消防部門,并將學生們的具體位置提供給了警方和消防隊。當晚12時左右,由派出所民警、當地政府工作人員及村民組成的第一批救援隊員也進入深山展開營救。經過3個多小時的搜索,最終,救援隊于凌晨2時左右發現這些被困在半山腰的學生。11月1日凌晨2時30分許,11名學生在消防隊員和民警的指引下安全下山,并與救援隊員取得聯系。經檢查,11名學生中除一人腳部有輕微扭傷外,其他人身體狀況正常。救援行動至此結束,學生們也安全返校。事故分析:1、雖有較豐富的戶外經驗,但對意外的出現估計不足,沒有事先做出最壞預計準備,導致被困。2、戶外運動風險無處不在,再細心準備也不為過。2.4其他(共6起)一、事故情況:北京游客獨自游登封森林公園受困崖頂終獲救

事故時間:2010年1月25日事故經過:1月24日下午3時30分許,北京游客王先生昨天獨自到河南登封嵩山國家森林公園游玩,下午3時許,他順著小道走到了景區外,當他爬到三皇寨好漢坡對面的山峰時,發現前面已無路可走,無奈之下他選擇了從崖口下面的一個平臺上脫身的線路,就縱身一跳,雖然跳在平臺上,但卻摔斷了腳而無法動彈,于是撥通了當地110報警電話。救援過程:不多時壹基金救援聯盟成員、河南護盟登封救援隊的五名隊員也接到了求救電話。五名搜救隊員于4時許從各自地點向事故點集結,大約5時08分許,這五名救援隊員和傷者在平臺上匯合了。見到王先生后,他們迅速檢查了傷者的情況,發現除了左腿踝部有骨折跡象外,沒有其他傷勢,于是便用隨身攜帶的急救工具將傷者腿部固定好,又打開隨身攜帶的擔架,將傷者扶到了擔架上。由于山路陡峭,搜救隊員和110干警以及消防隊員只能采取相互接力的方式,把這名傷者抬下山。大約5時40分許,王先生被抬到山下,早已等候的120急救車上的醫生迅速對傷者進行了處置,隨后將其送往醫院做進一步治療。目前傷者正在當地醫院接受治療,傷勢已經穩定。事故分析:1、對戶外運動危險估計不足,易造成運動性骨折及外傷等危險,繼而導致行動不便而遇困。2、最好結伴而行,避免單獨出行。3、遇險后及時報警求救,呆在原地節省體力等待救援。三、事故情況:三名大學生爬野長城迷路被困4小時后被救事故時間:2010年2月17日事故經過:長峪城長城是北京境內海拔最高的長城,位于山腳下的長峪城村是昌平區最北端的一個村子。2月17日10時許,小馬等3人從長峪城村出發開始攀爬該段長城。他們原計劃當日16時多返回村子,但行進到京冀界碑處不遠就打算返回,因天色太暗難以辨認返回的路線,導致迷路。被困后立刻撥打了報警電話,報警后,小馬撥打了綠野救援隊海貓的電話。救援過程:18:00左右,綠野救援隊海貓接到電話后,幫助他們確定方位,并進行心理干預,在電話中要求三人盡量保持手機電量,并相擁取暖,找到距自己迷失位置的明顯標志物。在海貓的指導下,小馬等人發現不遠處有一個信號發射塔。在與警方的溝通中,確定3人所處的位置距離河北懷來縣東花園鎮橫嶺村不遠。小馬和同學就開始向橫嶺村的信號發射塔行進。當晚,來自延慶縣的南菜園消防中隊和懷來縣東花園派出所聯手救援。22:00左右,3名同學在橫嶺村與河北警方相遇,接警的懷來縣南花園鎮派出所民警將3人送到了昌平區長峪城村。次日凌晨,小馬等3名同學駕車從長峪城村返京。事故分析:1、有過戶外經驗,但對地形不熟,也未充分了解地理情況:此前他們也曾有過戶外攀爬經驗,長峪城長城是第一次攀爬,實際他們迷失地已經是在河北境內。2、準備不充分:未攜帶過多裝備,只是抱著隨便玩玩的態度,導致天色昏暗時無法依靠工具判斷位置。3、無意外事故準備:沒有攜帶充分食物,導致被困時饑餓,引起心理恐慌。四、事故情況:18名游客爬野長城被困消防隊員出動成功營救事故時間:2010年5月2日事故經過:5月2日正是假期人們出外旅游的日子,而18名游客因攀爬懷柔箭扣野長城,最終因體力不支困在山上,被困后撥打了報警電話。救援過程:懷柔消防支隊接警后,7名消防隊員出動前去救援,被困山上的游客通過電話對消防隊員說,他們一共18人,在山上已經迷路無法下山。消防隊員攜帶好繩索等山岳救援工具以及部分食物和水,在當地向導的帶領下開始上山營救。消防隊員介紹,箭扣長城是未開發的野長城,林木茂盛灌木叢生,營救困難很大。在登山過程中,消防員遇到兩名男子,其中一男子懷里還抱著一個小女孩。兩男子介紹,他們就是18名被困游客的“先頭部隊”,由于二人體力稍好,先下來找路。消防隊員根據兩男子介紹確定了被困游客位置。一個小時后,消防員經過艱苦尋找終于發現原地待救的6名游客,其中還包括一名小男孩。每名消防隊員固定與其中一名游客結成對子,并用安全帶將小男孩綁在身上下山。下午3點半左右,被困游客全部安全到達山下。事故分析:1、對野外危險認識不足,造成迷路及體力不支而遇困。2、野外攀爬風險很高,不具備專業知識及素質的人員很容易遇險,尤其不適合未成年人及兒童。五、事故情況:驢友寒夜被困八達嶺野長城四十多人上山搜救事故時間:2010年10月25日事故經過:10月25日下午4時許,40多歲的陳先生獨自到八達嶺長城景區拍照。晚8時許,他來到一段長城下,發現周邊全是巖石。此時,他的手機即將沒電,信號也時好時壞。在給朋友發出“我被困”的短信后,他便與外界失去了聯系。陳先生的朋友隨后報警。救援過程:延慶應急辦接到求救電話后,迅速組織旅游局、林業局、八達嶺鎮政府、八達嶺消防中隊等部門召開緊急會議,并根據陳先生的短信推測他的爬山路線。晚9時許,應急辦請來當地農民沈炳坤當向導,十多名消防人員分兩路向野長城進發。野長城周邊沒有像樣的道路,山風凜冽,還有積雪,山上氣溫迅速降到冰點。消防員在山里打著手電筒大喊,希望引起陳先生的注意,“但爬了兩個多小時,嗓子都喊啞了,仍然只有風聲”。夜11時許,消防員突然發現,山頂遠處閃出一道光,隨即大聲向光源處呼喊,終于等來了陳先生的回應:“在呢。”10月26日零時10分,被困八達嶺野長城近4小時的驢友陳瑾(化名)被救援人員接下山。26日晨1時許,陳先生被送往附近農家院休息,并接受進一步檢查。事故分析:1、雖然看到有“禁止攀登”的警示牌,但該人員以為景區內不會出事,就從豁口處爬上了長城,導致被困。2、準備不充分,未攜帶任何裝備,手機在發出最后一個求援信息后就斷電,為搜救確定方位造成困難。六、事故情況:女驢友箭扣長城欣賞日出被困3小時將其救下事故時間:2010年11月1日事故經過:11月1日凌晨,一女子今年50歲,是登山愛好者,為欣賞日出,登上了懷柔區的箭扣野長城,但登頂后才發現,周圍均是懸崖,自己無法找到下山的道路,只好報警求救。救援過程:接警后渤海派出所民警和迎賓路消防中隊迅速趕赴現場救援。據介紹,由于被困女子情緒緊張,無法說出自己所處的準確位置,救援人員上山救援時,只得通過用手機反復聯系和喊話的方式,逐步確定女子被困位置。上午10點,救援人員終于找到了被困女子。隨后,救援人員將隨身攜帶的水和食物拿給該女子供其補充體力。當天中午,該名女子在救援人員的攙扶下,安全下山。事故分析:1、該女子有過戶外經驗,是登山愛好者,體力充沛且登山經驗豐富,此前她曾多次爬上箭扣野長城,但依然遇險,所以戶外運動風險時時處處充滿著變數,即使是經驗豐富的人員依然會面臨危險,因此充分準備以及及時求援也很重要。2、由于被困時該女子情緒緊張,無法說出自己所處的準確位置,延長了救援時間,因此遇險時切記慌亂,要迅速冷靜下來,找到易辨識的標的物,縮短救援時間。3、獨自登山,遇困時不能得到同伴的救助。三、北京各地戶外事故情況介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