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調研報告_第1頁
小麥調研報告_第2頁
小麥調研報告_第3頁
小麥調研報告_第4頁
小麥調研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前言小麥是我國三大糧食作物之一,在糧食生產中含有重要的地位。全世界1/3以上的人口以它為主食。小麥是我國糧食系統中的重中之重;是營養比較豐富、經濟價值較高的商品糧。小麥籽粒含有豐富的淀粉、較多的蛋白質、少量的脂肪,尚有多個礦質元素和維生素B。

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中國是小麥的重要產地,小麥在我國各地都有大面積種植,是重要糧食作物之一。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增加速度快,雖為小麥產銷大國,將來十年中國小麥仍需進口,要在立足于國內生產、充足發揮本國生產能力的基礎上,通過適度進口來彌補國內產需缺口。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中國應努力根據比較優勢原理,盡量運用國內和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謀求小麥供求平衡。因此,小麥跨境貿易潛力無限,我們能夠運用我們的地區優勢,與中亞國家緊密聯系,互相增進貿易發展。小麥調研報告TOC\o"1-3"\h\z\u19222一、小麥品種概況 1134601.1基本介紹 1220261.2適種區域 1268811.3小麥種類 1221481.4用途 2136871.4.1硬冬白小麥用途 246371.4.2優質強筋小麥用途 2327361.5小麥的倉儲與運輸 368861.5.1小麥的倉儲 337311.5.2小麥的運輸 4205461.6小麥的等級原則 413377二、小麥種植分布及產量 5203642.1小麥種植分布 583272.1.1國內: 568962.1.2國外: 886652.2世界小麥產量 10123262.2.1美國 11194132.2.2加拿大 1222.2.3澳大利亞 13197932.2.4法國 13241992.2.5印度 14234442.3小麥產量與預測 158三、小麥進出口、消費狀況 1611803.1小麥主產國出口狀況 1645203.1.1美國 1621503.1.2歐盟 173773.1.3烏克蘭 1865373.1.4哈薩克斯坦 19138083.1.5中國 21101543.2世界小麥消費狀況 23244763.2.1世界小麥消費總量的變化

23109003.2.2世界飼料用小麥消費量的變化

23252663.2.3世界小麥食用、種用和工業用消費量的變化

24232833.3影響世界小麥消費量變化趨勢的重要因素

2434103.4

世界小麥消費量增加的地辨別布

25281623.5對世界小麥消費量的初步預測

25186803.6中國小麥消費 2621432四、小麥下游產業發展前景 28267554.1小麥產業鏈 28131014.2小麥淀粉行業發展 28326394.2.1用途 28325894.2.2小麥淀粉提取辦法 29216394.3面粉加工工業發展 3036124.3.1小麥加工產能區域 30204824.3.2現在我國面粉加工行業面臨的問題

31120494.3.3我國面粉加工行業發展趨勢

3244914.4飼料工業 33249184.5小麥有關政策 33270674.5.1小麥最低收購價格 3343304.5.2糧油倉儲管理方法第5號令 3590154.5.3小麥進口政策 41148404.5.4國家有關三農的政策方法 447464五、小麥價格狀況 4630545.1年度價格狀況 4727025.1.1小麥價格狀況 47128065.1.2小麥價格狀況 4812915.1.3小麥價格狀況 49218595.2影響小麥價格的因素 52222935.2.1供求關系的影響 52197115.2.2氣候和自然災害的影響 52165645.2.3價格政策因素 53209705.2.4匯率因素 53213035.2.5其它因素 54一、小麥品種概況1.1基本介紹小麥是我國糧食系統中的重中之重;是營養比較豐富、經濟價值較高的商品糧。小麥籽粒含有豐富的淀粉、較多的蛋白質、少量的脂肪,尚有多個礦質元素和維生素B。小麥按播種季節分,可分為冬小麥和春小麥。小麥品質的好壞,取決于蛋白質的含量與質量。普通,春小麥蛋白質含量高于冬小麥,但春小麥的容重和出粉率低于冬小麥。1.2適種區域小麥是一種溫帶長日照植物,適應范疇較廣,自北緯17°~50°,從平原到海拔約4000m的高原(如中國西藏,新疆高原地區)都有種植。受氣候及地理條件等客觀因素的影響,現在國際、國內上公認優質小麥產區為36°N附近,國內來說山東高密小麥品質較高,為公認的“黃金優麥區”,在民間素有“東北米,高密麥(面)”之說。1.3小麥種類小麥的品類繁多,各有不同的大小,形狀及顏色。1.冬麥與春麥

冬麥種植于溫帶地區,在秋天時播種,而春麥則生長在有長冬的地方,它在無霜的春天播種,它們都可長出軟質麥和硬質麥(取決于谷的質地)。

2.硬麥和軟麥

小麥蛋白質的含量由谷的硬度決定。因此,質硬的小麥含蛋白質高,重要用于制面包和面食。質軟的小麥含蛋白質稍低,它重要用于做蛋糕和糕餅的面粉。

我國小麥國標(

GB1351-1999)把小麥細分為9類:

*

白色硬質冬小麥(硬冬白小麥):種皮為白色或黃白色的麥粒不低于90%,角質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麥

*

白色硬質春小麥(硬春白小麥):種皮為白色或黃白色的麥粒不低于90%,角質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麥

*

白色軟質冬小麥(軟冬白小麥):種皮為白色或黃白色的麥粒不低于90%,粉質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麥

質率不低于

70%的春小麥

*

紅色硬質冬小麥(硬冬紅小麥):種皮為深紅色或紅褐色的麥粒不低于90%,角質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麥

*

紅色硬質春小麥(硬春紅小麥):種皮為深紅色或紅褐色的麥粒不低于90%,角質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麥

*

紅色軟質冬小麥(軟冬紅小麥):種皮為深紅色或紅褐色的麥粒不低于90%,粉質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麥

*

紅色軟質春小麥(軟春紅小麥):種皮為深紅色或紅褐色的麥粒不低于90%,粉質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麥

*

混合小麥:

不符合前八條規定的小麥1.4用途1.4.1硬冬白小麥用途由于國標沒有規定內在品質,因此硬冬白小麥期貨交割的貨品比較雜,現有內在品質較高的品種,也有較低的品種,因此用途不一。在沒有強筋小麥期貨時,硬冬白小麥期貨交割原則的用途比較廣。但有了強筋小麥期貨后,硬冬白小麥中能夠達成強筋小麥原則的,就專門用做面包、餃子、拉面等,這樣強筋小麥的大部分就從硬麥中分離出來。從期貨交割的原則來說,硬冬白小麥普通穩定時間在8分鐘下列(不排除有8分鐘以上)。因此,達不到強麥原則的硬麥大部分用做饅頭、面條、餃子等。1.4.2優質強筋小麥用途優質強筋小麥重要用于加工制作面包、拉面和餃子等規定面粉筋力很強的食品。其中面包全部用優質強筋小麥,對小麥品質規定最高。為了提高面包粉質量,國內某些專用粉廠還經常在國產優質強筋小麥中添加進口高筋小麥。加工餃子粉,也要優質強筋小麥混配,提高面粉質量,增加食品的口感。另外,對于某些質量較差的小麥,添加優質強筋小麥,改善內部品質,加工饅頭和其它面食。如東北地區用優質強筋小麥與春麥搭配,改善春小麥粉的質量。

國家優質強筋小麥原則與普通小麥原則相比,重要增加了下列指標:小麥粗蛋白、濕面筋、面團穩定時間、降落數值和烘焙評分,這些指標重要是衡量小麥面筋值的含量及質量、小麥蛋白質含量、發酵品質(降落數值)和加工面包食品的質量。1.5小麥的倉儲與運輸1.5.1小麥的倉儲小麥儲存期間玉米象、麥蛾危害最嚴重。由于小麥成熟、收獲、入庫時氣溫較高,利于儲糧害蟲的生長與繁殖,嚴重影響儲藏小麥的品質。一、小麥的儲藏特點1、吸濕性強:小麥種皮較薄,組織構造疏松,吸濕能力較強。2、后熟期長:小麥后熟期較長。品種不同,后熟期長短也不同。大多數品種后熟期從兩周至兩個月不等。含水量適宜的小麥,完畢后熟作用之后,品質有所改善,儲藏穩定性尚有所提高。3、較耐高溫:小麥含有較強的耐熱性。水分17%時的小麥,在溫度不超出46℃時進行干燥;或水分在13%下列時,曝曬溫度不超出54℃,酶活性不會

減少,發芽力仍然得到保持。4、含有耐儲性:小麥最大的優點是含有較好的耐儲性。完畢后熟的小麥,呼吸作用微弱,比其它谷類糧食都低。正常的小麥,水分在原則以內(12.5%),在常溫下普通儲存3-5年或低溫(15℃)儲藏5-8年。5、易受蟲害:小麥是抗蟲性差、染蟲率較高的糧種。除少數豆類專食性蟲種外,小麥幾乎能被全部的儲糧害蟲侵染,其中以玉米象、麥蛾等危害最嚴重。小麥成熟、收獲、入庫正是夏季,正值害蟲繁育、發生階段,入庫后氣溫高,若遇陰雨,就造成害蟲非常適宜的發生條件。二、小麥的儲藏辦法1、嚴格控制水分:由于小麥吸濕性能力強,小麥儲藏應注意降水、防潮。應充足運用小麥收獲后的夏季高溫條件進行暴曬,使小麥水分控制在12.5%下列,再行入庫。2、通

過日曬,可減少小麥含水量,同時在暴曬和入倉密閉過程中能夠收到高溫殺蟲制菌的效果。對于新收獲的小麥能增進后熟作用的完畢。由于害蟲的滅絕,小麥含水量和帶菌量的減少,呼吸強度大大削弱,可使小麥長久安全儲藏。3、小麥趁熱入倉的具體操作辦法是在三伏盛夏,選擇晴朗、氣溫高的天氣,將麥溫曬到50℃左右,保持2小時高溫,水分降到12.5%下列,于下午3點前后聚堆,趁熱入倉,整倉密閉,使糧溫在46℃左右持續10天左右,可殺死全部害蟲。此后,糧溫逐步下降與倉溫平衡,轉入正常密閉儲藏。三、糧害蟲的防治辦法用80%敵敵畏乳油50-100倍液撒與蓋在種子表面的報紙上,密閉2-3天,然后揭開報紙散氣。1.5.2小麥的運輸如果從國外采購小麥普通由外國供貨商用貨輪經海上運到中國沿海港口,再由第三方物流公司用汽車運到采購方的倉庫,或經鐵路運輸運到倉庫。其間看合同條款來決定誰組織第三方物流公司或鐵路運輸。在國內采購小麥時,分為鐵路運輸和汽車運輸,這與國外進口小麥運輸方式相似,汽車運輸由國內供應商組織運輸,而火車運輸由鐵路部門組織。1.6小麥的等級原則我國小麥國標(

GB1351-1999)按容重、不完善粒、雜質、水分、色澤、氣味分為5個等級:優質強筋小麥質量原則期貨市場小麥的檢查辦法

粒色:小麥粒色有紅、白兩種。其檢查辦法是,取被檢小麥

100粒,自然光下觀察小麥粒色。種皮為白色或黃白色的麥粒不低于90粒,鑒定為白麥;種皮為深紅色或紅褐色的麥粒不低于90粒,鑒定為紅麥。

硬質率:硬質粒占

100粒完善粒的比例。其檢查辦法是,將籽粒從中間剖開,觀察其剖面。剖面上玻璃狀透明體所占比例,硬質部分占籽粒1/2以上的為硬質粒,然后以硬質粒的粒數計算軟、硬質籽粒在試樣籽粒的含量。籽粒的剖切可采用籽粒切斷器。⑶

為了精確判斷小麥的軟、硬質

,也可在透視箱內觀察籽粒。這種辦法就是以胚乳的透明部分即為硬質部分

,然后擬定與否為硬質粒,再計算軟、硬質籽粒的含量。二、小麥種植分布及產量2.1小麥種植分布2.1.1國內:【華北地區】: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華東地區】:山東、江蘇、安徽北部中部河南【華中地區】:江西、湖北【西北地區】: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東北地區】:遼寧、吉林、黑龍江【西南地區】:重慶、四川、貴州【北方地區】:內蒙古、新疆在我國,各地都有小麥種植。全國冬小麥面積約占小麥總面積的84%和90%,重要分布在長城以南,主產省份有河南、山東、河北、江蘇、四川、安徽、陜西、湖北、山西等省。其中河南、山東種植面積最大。春小麥播種面積約占16%,重要分布在長城以北,主產省有黑龍江、內蒙古、甘肅、新疆、寧夏、青海等省。小麥重要種植區有下列幾個:東北春麥區:涉及黑龍江、吉林兩省全部和遼寧、內蒙部分地區。全區小麥面積及總產量靠近全國的8%,約占全國春小麥面積及總量的47%和50%,故為春小麥的主產區。在黑龍江有大量國營農場。本區小麥品種屬春性,對光照反映敏感,生育期短,多在90天左右。一年一熟,4月中旬播種,7月20日前后成熟。北部春麥區:全區以內蒙古為主,涉及河北、陜西、山西部分地區。小麥種植面積及總產量分別占全國的3%和1%,約為全區糧食作物面積的20%,小麥平均單產在全國各區中為最低。種植制度以一年一熟為主,個別地區有二年三熟。本區小麥屬春性,對光照反映敏感,生育期90-120天,播種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成熟期在7月上旬左右,最晚可至8月。西北春麥區:本區以甘肅、寧夏為主,涉及內蒙、青海部分地區,麥田面積約占全國的4%,總產量達5%。單產在全國范疇內僅次于長江中下游冬麥區,而據各春麥區之首。種植制度為一年一熟,小麥品種屬春性,生育期120-130天。3月上旬播種,7月中旬至8月上旬左右成熟。北部冬麥區:涉及河北、山西大部,陜西、遼寧、寧夏、甘肅一部分及北京、天津兩市。全區麥田面積和產量分別為全國的9%及6%左右,小麥平均單產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種植制度以兩年三熟為主。一年兩熟制在澆灌地區有所發展。品種類型為冬性或強冬性,生育期260天,9月中旬左右播種,6月下旬左右成熟。黃淮冬麥區:涉及山東全部,河南大部,河北、江蘇、安徽、陜西、山西、甘肅部分地區。全區小麥面積和產量分別占全國的45%及48%左右,約為全區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的44%,是中國小麥主產區。澆灌地區以一年兩熟為主,旱地及丘陵地區多為兩年三熟,部分地區為一年一熟。品種多為冬性或弱冬性,生育期230天左右。播種期普通為10月上旬,但部分地區常由于多個因素不能適時播種,致使晚茬面積增大,產量減少,故合理安排茬口和播種期,是小麥生產的核心,全區小麥成熟在5月下旬至6月初。長江中下游冬麥區:涉及江蘇、安徽、湖南各省大部,上海、浙江、江西全部以及河南信陽地區。全區小麥面積為全國麥田總面積的11.7%總產量約為全國的15%,單位面積產量高,為全國各區之首。生育期200天左右,播種期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旬,第二年5月下旬成熟。西南冬麥區:涉及貴州全境,四川、云南大部,陜西、甘肅、湖北、湖南部分地區,全區小麥種植面積約占全國小麥總面積的12.2%,其中以四川盆地為主產區。生育期180-200天,普通地區播種期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新疆地區新疆是我國西北重要的小麥優勢產區。其小麥生產對地區糧食安全至關重要。小麥播種面積和總產量占全國的比重由的3.23%和4.07%提高到的4.75%和5.45%。其播種面積排全國第7位,總產量排第6位。單產為5434.5

kg/公頃

,比全國平均水平4

738.5

kg/公頃高14.69%,排第四位。2.1.2國外:由于各地自然環境和農業生態條件差別較大,因而各國小麥生產水平和品種的特性特性也含有明顯的差別。1.亞洲中國是第一產麥大國,播種面積和總產都居世界第一位,單產大大超出世界平均水平。日本、朝鮮和韓國小麥生產規模較小,重要依靠從國外進口滿足消費。小麥品種由春性至強冬性都有,以弱冬性者為多。這些小麥品種早熟、稈矮,拔節至抽穗歷時較短,是選育早熟而抗春霜品種的好親本。其弱冬性品種可適應我國黃淮平原麥區。

由于人口多,印度小麥生產發展很快,據稱近年來已開始出口。其品種大多數為春性,早熟,籽粒較大,株高中檔,抗旱,適應在中國南方麥區種植。西亞諸國涉及土耳其、敘利亞、阿富汗、伊拉克、伊朗等是小麥的初生來源地,含有豐富的小麥遺傳資源。但中國從這個地區引入的小麥品種較少,其中阿富汗小麥品種均為春性,早熟,灌漿快,落黃好,抗旱,莖稈較矮而有彈性。土耳其品種為弱冬性和春性,稈較高,成熟晚。位于敘利亞的國際干旱地區農業研究中心(ICARDA)育成品種中,冬、弱冬和春性都有,半矮稈的居多數,成熟偏晚。2.美洲

美國北部重要種植春小麥,中部種植冬小麥。產量不高但種植面積大,是重要小麥生產國和出口國。春小麥品種抽穗成熟均晚,籽粒較小。冬小麥品種多為冬性和強冬性,分蘗力強,成熟中晚或晚,籽粒品質較好。美國冬春小麥多數品種的葉片較窄,植株偏高。其中春小麥品種適宜在中國的東北和西北春麥區種植,冬小麥較早熟品種適合在華北地區種植。

加拿大以春小麥為主,產量不高但種植面積大,是重要小麥生產國和出口國。主產區為曼尼托巴、薩斯堪徹溫和阿爾伯塔3個草原省。加拿大稈銹、葉銹、黑穗病發生嚴重,在此條件下經自然和人工選擇,小麥品種抗銹性強。另外,普遍體現籽粒大,品質好,植株高大,對光周期反映敏感,成熟晚。加拿大春小麥品種適合在中國東北春麥區種植。

墨西哥(含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CIMMYT)小麥近年來引進較多。多數為春性,也有某些冬春兼性品系,體現為早熟或中早熟,植株較矮,莖稈有彈性,抗倒伏。對光周期反映不敏感,適應性較廣。對三種銹病均含有較強的抗性。后期易出現早衰、感染赤霉病和白粉病。有些品種容易穗發芽。墨西哥小麥適合在中國西北春麥區和云南南部種植。阿根廷、巴西、智利等國小麥品種的共同特點是大部為春性,少數為弱冬性,成熟期中檔。抗銹性強,株高中檔,抗倒伏性強,豐產性好。巴西品種抗土壤鋁害和抗干熱風能力強,熟期落黃好。這些國家小麥品種可供中國南方冬麥區或北方春麥區運用。3.歐洲前蘇聯國家以冬小麥為主,成熟晚,穗大,抗銹病,冬小麥抗寒性強。重要可供中國新疆、甘肅等地生產上直接運用。而成熟較早的品種,在中國其它地區育種中也有運用價值。

巴爾干半島諸國中,羅馬尼亞冬小麥以冬性或強冬性為主,南斯拉夫品種則大多數為弱冬性,保加利亞的介于羅、南品種之間。三個國家的品種成熟期均為中晚熟、抗銹性強,植株粗壯,葉片色深而多有蠟質。羅、保品種株高中檔,而南斯拉夫的較矮。羅、保品種適合在中國北方冬麥區種植,南斯拉夫品種更適合在黃淮麥區和長江上游的四川盆地種植。

西南歐諸國引入的小麥品種重要來自意大利。該國小麥品種以弱冬性為最多,也有春性、冬性和強冬性的。成熟中檔,拔節至抽穗期歷時較短,植株繁茂,葉片較寬,植株不高,穗大粒多,不育小穗少。抗條銹病品種多,抗旱性差。意大利小麥品種適宜在中國長江流域運用,另外有些品種也適應黃淮麥區和西北春麥區。西歐諸國如英國、法國、荷蘭,由于氣候濕潤,增施化肥,小麥單產是世界上較高的國家。英、法、荷蘭的面積分別是187、527和14萬公頃,單產分別是7959、6987和8574公斤/公頃。其中英國以冬小麥為主,品種均為強冬性和冬性,在北京成熟較晚,抽穗后因氣溫已高,諸多品種不能正常成熟,籽粒瘦癟,葉片寬敞多蠟質。喜肥水,不抗旱,抗銹、抗白粉病性較強,法國小麥品種與英國的共同特點是植株較高,成熟晚,抗銹病、白粉病性強,但不抗旱,以無芒、無毛、白殼、紅粒為主。英、法兩國的小麥品種,可供中國北部冬麥區和黃淮麥區做親本運用。

中歐諸國如匈牙利、德國和波蘭的品種與西歐國家品種相似,強冬性或冬性。對光周期反映敏感,成熟晚或極晚。植株較高,葉片寬敞。有些品種抗銹性很強,有的品種適于中國西藏種植。德國小麥面積是317萬公頃,單產7465公斤/公頃。北歐諸國涉及芬蘭、瑞典、挪威、丹麥和冰島等,小麥產地重要在瑞典南部。這一地區是世界小麥分布的最北部,緯度高,小麥品種對光周期反映很敏感,因此在中國體現生育期長,極晚熟或晚熟,植株高大,莖葉繁茂多蠟質,喜肥水,稈硬抗倒。4.澳洲重要產麥國是澳大利亞。該國小麥主產區少雨,因此小麥品種抗旱性較好。以春性為主,成熟晚或中晚。中稈品種較多,植株的繁茂性介于歐、美兩洲之間。抗銹性普通。澳大利亞小麥品種以無芒、無毛、白殼、白粒為多。春麥品種可在中國西北春麥區和南方冬麥區運用。5.非洲北非國家如埃及、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斯等,小麥品種為春性,成熟期中檔偏晚。植株矮,莖稈粗壯。抗銹性強。非洲南部及中部的南非、津巴布韋和肯尼亞等國家的品種,與北部國家品種大致相似,但成熟更晚,植株較高。肯尼亞品種不僅抗銹病,并且白粉病感染輕。津巴布韋品種植株矮。非洲小麥品種可在我國南方冬麥區作為抗銹親本運用。2.2世界小麥產量世界種植小麥的國家諸多,但產量重要集中在中國、印度、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和阿根廷等國家,這7個國家小麥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57%。在這7個國家中,中國是惟一總產量超出1億噸的國家,位居世界第一,另首先是印度、美國和俄羅斯。從各大洲的分布看,小麥生產重要集中在亞洲,面積約占世界小麥面積的45%,另首先是歐洲,占25%,美洲占15%,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各占5%左右,各洲小麥產量分布狀況與面積比重大致一致。亞洲和歐洲既是生產大洲,也是消費大洲,但亞洲當年產局限性需,需要大量進口;北美(含中美)洲和大洋洲即使產量不是很高,但洲內消費比例較低,大部分用于出口;非洲產量最低,但消費量相對較高,需要大量進口;南美洲生產和消費總量基本持平。因此,小麥的消費是全球性的,全世界約有40%的人以小麥為主食。小麥的供需構造決定了世界小麥貿易的特點:交易范疇廣、交易量大、參加國家多。2.2.1美國美國是世界小麥主產國之一,由于小麥種植效益比玉米和大豆低,自1997年美國小麥種植面積持續7年下滑,現在已由1997年的254萬公頃下降到185萬公頃,產量由1997年的6754萬噸下降到的4406萬噸。但現在,美國仍是世界第一小麥強國。美國農業區域在地形、土壤和氣候方面的差別極大。由于有這些差別,美國生產多個適合于本地條件的農作物。美國生產多個適合于本地條件

農作物。小麥就是一種典型的例子。

美國50個州中的大部分州都有小麥種植。但每個地區的小平等類型和產量各不相似。因此,進口商或國內廠商都能通過選擇適宜的小麥品種來滿足自己的需要。作物育種對確保美國小麥產量和質量的不停提高是十分重要的。小麥品種改良工作于1987年正式開始,當時美國農業部制訂了一種主動的有關小麥研究和發展的計劃。現在,品種開發項目由許多州的實驗站來進行。實驗站也作為些農業院校的一部分。實驗站是新的小麥品種的重要來源,并且協助保持每一類小麥的一致性。在這些聯邦或州立實驗室里工作的植物科學家不僅考慮農民對高產、抗旱和抗病品種的需要,并且也考慮國內外制粉和烘焙業對質量的規定。美國小麥按種植季節可分為冬小麥和春小麥,其中冬小麥種植面積占70%-80%,不管是種植和收獲時間,還是冬春小麥比例都與中國相差不多。根據最后用途,美國將小麥分為五大類:硬紅冬、硬紅春、軟紅冬、白麥和杜倫小麥。2.2.2加拿大加拿大小麥播種面積為100萬-133萬公頃,重要集中在馬尼托巴、薩斯喀徹溫和阿爾伯特三省。春小麥占80%左右,硬粒小麥占15%~20%,冬小麥僅占3%-4%o小麥單產水平不高,僅為2250kg,冬小麥產量相對較高,也只有3600kg。小麥普通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播種,8月下旬即可收獲。其機械化程度較高,從播種到施肥、施藥、收獲小麥都是使用機械設備。普通以家庭農場經營為主,每戶的經營規模,在東部地區平均為80公頃,在西部的草原省平均為300公頃。加拿大即使不是一種重要的小麥生產國,卻是一種重要的小麥出口國。在收成好的年份,小麥產量也只有3000多萬t,但由于加拿大人口少,可將小麥產量的60%以上用于出口貿易,在全球約1億t小麥貿易中,加拿大占20%左右,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國。2.2.3澳大利亞小麥是澳大利亞最重要的糧食作物,每年大概種植1200~1400萬公頃,總產占世界小麥總產的3%。但由于澳大利亞干旱、半干旱地區占70%以上,灌溉面積很小(局限性4%),并且幾乎不使用任何肥料,因此,小麥單產很低,全國小麥平均產量在正常年份只有1500~1800㎏,最高年份也只有2250㎏。澳大利亞大概有4萬個農場以種植小麥為主,基本上以家庭經營為主,平均規模為900公頃,實施一年一作,并且有相稱面積的土地休閑。澳大利亞是一種典型的貿易國,大概80%的小麥用于出口,每年出口量為1000萬~1200萬t,占世界貿易量的10%,為世界上最大的小麥出口國之一。澳大利亞地處南半球,小麥收獲季節正是大多數產糧國的淡季,因此澳麥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中含有季節性優勢。澳大利亞極其重視小麥的質量。其控制方法為:第一,新品種選育,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從親本選配、各代選拔與鑒定過程中均采用較嚴格的控制手段和方法。第二,新品種推廣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每年都要根據實驗所得的數據資料公布一次小麥品種推薦名單和各品種的質量分析成果,供種植者選擇。第三,嚴把收購質量關。收購的小麥最少要通過3次嚴格的質量檢查。確保質量的另一種核心是倉儲條件;從港口到基層收購站都采用原則化的金屬倉庫,架離地面,嚴格封閉,并撒施防蟲劑。2.2.4法國小麥是法國第一大類農作物,其種植面積占糧食作物的50%,小麥產量居世界第五位。法國種植的小麥幾乎全部是冬小麥,播種時間普通在10月15日至11月15日間,收獲季節在翌年的7~8月間。法國小麥顏色為橙黃色,幾乎沒有白色小麥。由于氣候適宜,法國小麥的產量很高,平均為4800kg/公頃左右。法國是世界第四大小麥出口國和最大的面粉出口國,也是歐盟最大的小麥生產國和出口國。以1999年為例,法國小麥產量3600萬t,出口小麥和面粉1700萬t,約占歐盟小麥出口量的50%。法國小麥產量為3590萬噸,出口量為1710萬噸。盡管法國小麥的質量無法與美國和加拿大及澳大利亞的面包麥相抗衡,但由于法國小麥價格比美國小麥每噸最少便宜40美元,亞洲進口商逐步放棄價格高昂的美麥和澳麥,而以法國小麥作為替代。2.2.5印度近幾年來,印度小麥種植面積變化不大,但單產增加較大,產量已由1995年的2250㎏/公頃增加到的2775kg/公頃,總產由6577萬t增加到7181萬t,增加了600多萬t。總產達成7637萬t,總產僅次于中國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二小麥大國。印度小麥出口的國際競爭力不停增強。1985-1988年印度共出口小麥128萬t,1989年忽然下降到1.3萬t,出口量增加到81萬t,和2猛增到300萬t左右。開始實施的小麥出口禁令,直至重新開始出口小麥,出口小麥800萬噸。印度小麥出口以飼用為主,重要出口國家涉及韓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等國及中東地區。2.2.6中國我國小麥播種面積基本穩定,保持在約2300-2500萬公頃。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有關數據,全國小麥播種面積24256萬公頃,較上年的24291萬公頃略減35萬公頃,減幅0.14%;全國小麥播種面積24190萬公頃,較上年24256萬公頃減少66萬公頃,減幅0.27%。我國小麥單產水平近幾年不停提高。單產成為我國小麥近些年豐收的重要因素。/度我國小麥單產預計為4875公斤/公頃,較去年提高91公斤/公頃,單產水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份依次是河北、安徽、山東、河南。我國小麥總產近來八年持續豐收,每年產量都在1億噸以上。/度我國小麥總產量預計約1.1792億噸,較上年增加274萬噸,增加2.4%,產量較大的省份依次是河南、山東、河北、安徽、江蘇等,這5個省的小麥產量占全國小麥產量的75%。我國小麥產量歷年數據2.3小麥產量與預測國際谷物理事會(IGC)公布的最新報告稱,/度全球小麥產量預計為7.176億噸,高于早先預測的7.166億噸,去年為7.125億噸。IGC預計/度歐盟小麥產量為1.541億噸,高于早先預測的1.531億噸,去年為1.431億噸。烏克蘭2400萬噸,早先的預測為2300萬噸,去年為2230萬噸。美國5540萬噸,早先的預測為5500萬噸,去年為5800萬噸。/度澳大利亞小麥產量預計為2400萬噸,低于早先預測的2500萬噸,去年為2700萬噸。加拿大2750萬噸,早先的預測為2800萬噸,去年為3750萬噸。哈薩克1350萬噸,早先的預測為1400萬噸,去年為1390萬噸。/度俄羅斯小麥產量數據不變,仍為6000萬噸,去年為5210萬噸。阿根廷1200萬噸,與早先的預測相一致,去年為920萬噸。/度哈薩克斯坦小麥產量有望增至1450萬噸,高于的1390萬噸。

/度哈薩克斯坦小麥出口量預期為700萬噸,低于/度的750萬噸。/度國內小麥用量預期為730萬噸,和/度持平,其中飼料、種子和工業用量將達成480萬噸,也和/度持平。/度哈薩克斯坦小麥期末庫存預期為320萬噸,高于/度的290萬噸。IGC預計/度全球小麥用量為7.098億噸,早先的預測為7.09億噸,去年為6.967億噸。其中小麥飼料用量預計為1.391億噸,早先的預測為1.403億噸,去年為1.317億噸。食用量預計4.835億噸,早先的預測為4.813億噸,去年為4.766億噸。工業用量預計為1950萬噸,早先的預測為1920萬噸,去年為1860萬噸。/度全球小麥貿易預計為1.491億噸,早先的預測為1.465億噸,去年為1.552億噸。小麥期末庫存預計為1.929億噸,早先的預測為1.945億噸,去年為1.85億噸。三、小麥進出口、消費狀況全球小麥生產集中,消費分散,出口國相對集中,進口國相對分散。全球小麥年貿易量約1億噸左右,含有交易范疇廣、交易量大、參加國家多的特點。國際上傳統的小麥出口國重要有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阿根廷及歐盟。美國產量的50%、澳大利亞和阿根廷產量的70%、加拿大的80%用于出口。這幾個地方的出口量占世界小麥貿易量的70%以上。進口國重要集中在亞洲和非洲,南美和部分歐洲國家也有某些進口。僅亞洲進口小麥的國家就達20多個。巴西、埃及、歐盟、日本和印尼小麥年均進口量都在500萬噸以上,屬進口大國。3.1小麥主產國出口狀況3.1.1美國美國是小麥生產和出口大國,小麥年產量約為6000萬噸,出口量

占其年產量的二分之一左右。所產小麥的大致使用去向是近50%出口海

外,30%以上用于國內食品消費,近10%用作牲畜飼料,5%作為種子。美國小麥生產規模列在中國、獨聯體和歐盟之后,是世界第四大小麥產區。從近幾年小麥產量的變動狀況看,美國小麥占世界的比重約為9-10%,而消費量只占世界總消費量的近6%。美國小麥歷年出口量3.1.2歐盟歐盟是小麥重要產區和出口地區之一,特別是法國。在法國,小麥的經濟分量是十分巨大的,法國生產糧食含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正是有了這一基礎,小麥所含有的巨大能力才促使了法國邁進,使法國建立起了一種從小麥生產到面包制作,到動物飼料生產和出口的基礎堅實的行業。/度歐盟很可能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頭號小麥出口國,由于船運費率高企有助于歐盟抓牢毗鄰的中東市場,并將業務擴大到亞洲地區。

船運費用上漲不利于美國對埃及的小麥出口,政治因素也對美國對伊朗的出口造成不利影響。歐盟、烏克蘭和俄羅斯則趁虛而入,從美國手中奪走了不少市場。歐洲貿易商稱,國際糧食貿易不存在十拿九穩的市場。對非洲以及中東買家來說,從美國進口谷物的海運成本上漲,因此對美國出口不利。以約旦為例,前該國進口的小麥幾乎全部來自美國,而現在價格低廉的黑海小麥更有競爭力,約旦買家根本不看美國小麥。

美國與伊朗的政治關系緊張也不利于美國的小麥銷售。兩國長久出現政治摩擦造成伊朗只有別無選擇時才會考慮進口美國小麥,因此一位歐洲貿易商稱,伊朗與美國長久以來的政治沖突意味著伊朗只有別無選擇時才會從美國進口小麥,這也使得歐盟坐收漁利。歐盟歷年小麥出口量3.1.3烏克蘭烏克蘭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地處東歐大平原,地勢平坦,農業用地約4256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70%左右,并且分布在平均海拔為175米的平原上。全世界23%的黑土地分布在烏克蘭境內,土壤肥沃,生產條件極其優越。烏克蘭也是小麥重要出口國之一,烏克蘭因嚴重災害造成產量下降15%至1680萬噸,為避免國內面包價格上漲,烏克蘭政府頒布出口限令,恢復出口。7月1日再度暫停出口,因國內天氣干旱造成小麥減產,4月恢復出口。烏克蘭現在是世界10大小麥出口國之一,12月,烏克蘭開始辦理對華出口小麥許可證,至此,烏克蘭谷物全部對華開放出口。3.1.4哈薩克斯坦近年來,哈薩克斯坦平均年產糧食1700-1900萬噸,國內市場消費900-1100萬噸,平均每年出口500萬噸,進口約4萬噸。但是,受氣候影響,哈糧食產量起伏較大,產量2080萬噸,基本達成五年來最高水平;產量1180萬噸,創六年來最低;,產量2690萬噸,達成創歷史統計水平;,由于受到干旱天氣影響,哈薩克斯坦百萬公頃糧田受損,糧食總產量大幅下降,產量為1450萬噸左右。薩克斯坦的重要糧食產區位于北部,該地區肥沃的土壤和夏秋季良好的自然條件保障春播糧食的高產量。北部三州(阿克莫林州、科斯塔奈州、北哈薩克斯坦州)的糧食產量占全哈的75%。

現在,哈薩克斯坦生產的糧食中,超出80%為小麥,10%為大麥,玉米和大米的比重分別為1.8-3.8%和1.3-3.1%,燕麥和蕎麥分別占1%和0.2%。為變化這種“小麥獨大、品種過于單一”的狀況,哈近年來采用了增進糧食作物多樣化的政策,提高其它糧食作物及油橄欖等經濟作物的比重。由于大部分地區冬季嚴寒,哈的糧食生產構造中,以春播為主(占90-97%)。

近來五年,哈糧食出口量受到國際市場糧食行情的影響,變化起伏較大,最高為的688萬噸,最低為的349萬噸,哈出口的糧食中超出90%為小麥。,哈向29個國家出口小麥289萬噸,重要的出口對象國是獨聯體國家(占哈小麥出口總量的66.2%),其中阿塞拜疆,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分別占哈小麥出口總量的19.2%、16.9%、15.7%和9.3%。哈小麥的其它傳統市場還涉及土耳其、埃及、阿富汗、阿聯酋、希臘、伊朗等。上六個月,哈出口小麥217.45萬噸、總值5.09億美元,同比分別增加51.9%和30.1%。其中,哈向伊朗出口小麥55.38萬噸、總值1.4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加257.8%和198.6%;烏茲別克斯坦38.91萬噸、總值6.29萬美元,同比分別增加37.8%和22.3%;阿塞拜疆28.77萬噸、總值6830萬美元,同比分別下降32.3%和47.1%;塔吉克斯坦32.62萬噸、總值7880萬美元,同比分別增加16.4%和下降0.2%;吉爾吉斯斯坦19.49萬噸、總值4240萬美元,同比分別增加64.9%和31.4%;中國15.94萬噸、總值4270萬美元,同比分別增加14倍和11倍;德國5.53萬噸、總值1230萬美元,而去年同期沒有向德出口小麥;蘇丹5.46萬噸、總值1450萬美元,去年同期無出口;土耳其5.32萬噸、總值1620萬美元,同比分別下降43.4%和39.2%;瑞典3.27萬噸、總值850萬美元,同比分別下降6.5%和27.3%;格魯吉亞2.45萬噸、總值660萬美元,同比分別增加20.7%和13.2%等。哈薩克斯坦糧食合同集團管理委員會副主席卡什基姆巴耶夫稱,近年來哈小麥對華出口獲得了一定成績。本銷售年(7月至10月23日)已向中國出口1萬噸小麥,10-12月計劃再出口2萬噸小麥。5月,哈農業控股集團與中國中糧公司達成合同,-哈計劃向中國出口10萬噸小麥。7月至6月農業年度內,根據哈農業部預測,將出口800萬噸糧食(含面粉等價物)。3月6日,應新疆建設兵團農十師海川制粉有限公司申請,阿勒泰出入境檢查檢疫局受上級主管部門委托,構成“進口哈薩克斯坦小麥定點加工”考核組,對該公司申請加工進境植物產品總體狀況進行了文獻審核及現場考核。在考核過程中,考核組按照《進口哈薩克斯坦小麥定點加工、倉儲檢疫規定》及考核原則,對該公司倉儲條件、防疫方法、加工工藝等硬件設施及體系管理方面逐個進行了現場考核,并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整治。由于我區是農牧業生產大區,避免國外疫病疫情傳入傳出、保護農牧業生產安全尤為重要,在這個前提下,考核人員既要考慮疫病疫情風險職責,又要權衡本地小麥原料供應存在缺口、公司需要擴大經營、滿足市場需求、增進同周邊國家貿易往來之原則,最后,經周密策劃,嚴格考核,該公司終于在有條件整治的狀況下順利通過了驗收,即將成為阿勒泰地區乃至全疆首家獲得進口哈薩克斯坦小麥定點加工、倉儲資質的公司。按照國家有關加強糧食進口關稅配額管理規定,規定獲得小麥配額的加工公司進口的小麥必須在本地區定點加工使用原則,同時規定嚴禁倒賣進口小麥、向外買賣配額證手續,違者將按照進境動植物檢疫有關法律法規規定,追究進口糧食加工公司法律責任,并注銷進口許可證和定點加工資質。3.1.5中國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我國小麥長久產局限性需,每年進口1000萬t以上小麥彌補缺口。1996年以來,我國小麥持續4年豐收,總產量持續超出1億t,國內小麥出現供過于求的局面,小麥進口量快速減少,從1995年的1162.7萬t波動減少到的44.7萬t。90年代中期后來我國進口大幅減少也得益于國內種植構造調節,優質專用小麥有了較快發展,部分地替代了進口小麥。1999年之后,受市場因素及國內農業構造調節影響,我國糧食生產持續下滑,小麥也不例外,產量連繼4年下降,小麥產量降到8649萬t,比歷史最高紀錄1997年的12329萬t減少29.85%。在國內糧食持續減產,供應偏緊的市場格局下,四季度后國內糧價普遍上漲,進口量大幅增加到725.8萬t,是上年的15.2倍。同時,為了大力發展糧食生產,國家及時出臺了種糧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政策,之后幾年國家扶持糧食生產的政策力度不停加大。在政策、科技以及氣候等多個有利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國小麥生產逐步恢復,并實現了持續5年增產,國內供求關系明顯改善,—進口量逐年快速減少,從的進口354.4萬t減至的4.31萬t。后來我國小麥進口量劇減除與國內產量不停增加、庫存充裕有關外,、國際糧價高位運行,且明顯高于國內價,也克制了我國公司進口需求,進口量降到了歷史最低點。下六個月以來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不利影響加劇,全球經濟出現衰退,需求持續低迷,農產品價格大幅下跌。、全球小麥產量又持續2年豐收,造成國際市場小麥價格同比跌幅達30%以上,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我國進口量再度大幅增加,全年進口90.41萬t,比上年增加20倍。夏季我國小麥收獲期河南、江蘇等主產省遭遇陰雨天氣,部分地區小麥出現大面積穗發芽,春季部分主產區又遭遇低溫凍害,小麥品質受到嚴重影響,國內優質麥供應緊張,我國進口量繼續增加到123.07萬t,較上年增36.12%,為以來的最大量,但相對于供應短缺時期數百萬t以上的進口量還是小得多。下六個月以來,全球小麥減產,供需出現缺口,國際價格再度上漲,進入繼續維持波動上漲行情,而同期國內價格穩中有升,進口價格高于國內價格,進口同比大幅減少。一季度累計進口小麥產品25.29萬t,同比減32.51%。在我國小麥大量進口的同時,也有少量出口。入世后,特別是以來,我國小麥產量增加,出口競爭力增強,出口量有所上升。盡管我國在某些年份有出口,但我國仍然是小麥凈進口國,但是隨著近些年進口量整體減少,在全球貿易量中的比重也呈快速下降的趨勢。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我國年小麥進口量占全球貿易量的比重在10%左右、20世紀60年代占9%、70年代占8.4%、80年代進口量增加到千萬t,占全球貿易的比重增加到11.2%,1990—1995年比重略降到10%。1996年后來,隨著我國進口數量的減少,占全球進口量的比重也快速下降,多數年份在1%左右,后來不到1%,最低的僅占0.03%,、進口量增加,占全球貿易量的比重也提高到0.67%、0.98%。3.2世界小麥消費狀況3.2.1世界小麥消費總量的變化

1960/61年度以來,世界小麥消費總量在大多數年度里呈線性增加趨勢,但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增速略有放緩。盡管趨勢非常明顯,但世界小麥消費總量并非逐年增加,在某些年份曾有較明顯減少,這與小麥價格、小麥與玉米比價及小麥與稻谷比價有一定關系。20世紀60年代,世界小麥消費量年均增加1003.24萬t;70年代,年均增加1145.59萬t;80年代,年均增加1057.84萬t:90年代,年均增加343.53萬t;本世紀前世界小麥消費量年均增加568.89萬t。3.2.2世界飼料用小麥消費量的變化

小麥消費總量可簡樸劃分為飼料用、食用、種用和工業用消費量。用于飼料的小麥普通是等級最低的小麥,這類小麥蛋白含量和出粉率均較低,不適合食用。與被稱為飼料之王的玉米相比,小麥作為飼料原料沒有優勢。小麥中的多糖類物質動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畜禽腹瀉,普通不能單獨使用,且需添加少量酶。20世紀60年代后期,第一次綠色革命帶來的小麥單產快速提高,大大提高了世界小麥產量。在滿足世界小麥制粉消費的同時。更多小麥能夠作為飼料原料。對應地,飼料用消費量在世界小麥消費總量中的比重從1963/64年度最低約10%提高到1970/71年度最高點約24%。此后,飼料用消費量在世界小麥消費總量中的比重始終保持在20%左右。自20世紀90年代初至今,該播種略有減少,基本保持在17%左右的水平。

3.2.3世界小麥食用、種用和工業用消費量的變化

世界小麥食用、種用和工業用消費量變化較飼料消費量的變化平緩。小麥與玉米不同,作為工業原料用途有限,這就限制了小麥工業消費量的增加空間。歐盟是世界小麥主產區,但在世界出口市場上往往面臨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的激烈競爭。近年來歐盟加大了使用小麥生產燃料乙醇的數量,消耗掉許多小麥。由于小麥價格相對較高,使用小麥生產燃料乙醇不能實現正常利潤,歐盟采用了補貼生產的方式,這就限制了其將來的發展空間。粗略預計,食用消費量在世界小麥食用、種用和工業用消費量中的比重在90%以上,因此后者更多反映的是前者的變化,基本呈逐年增加的態勢。

3.3影響世界小麥消費量變化趨勢的重要因素

影響世界小麥消費量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口增加和經濟發展。人口的剛性增加是推動世界小麥消費量長久增加的重要因素。普通認為,隨著經濟的增加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均小麥消費量會經歷一種先增加后趨穩甚至略有減少的過程。除此之外,小麥價格變化、政策及小麥產量也是影響世界小麥消費量的重要因素。這些因素往往會造成世界小麥消費量在年度間出現波動,但并不是決定小麥消費量長久趨勢的重要因素。

自1960年以來,世界人口基本呈線性增加趨勢。年均人口增加相對穩定,除個別年份外,年均增加7300萬~8700萬人。印度是世界上人口增加最快的國家,近年年均人口增加在1500萬人左右,另首先是中國、尼日利亞和巴基斯坦,其它國家近年年均人口增加在300萬人下列。俄羅斯和烏克蘭人口近年呈減少態勢,年均總人口減少約65萬和30萬人。因人口減少而使小麥出口產量增加,近年該兩國在世界小麥出口市場中的地位逐步攀升。

與人口增加不同,經濟發展對小麥消費量的影響并不是線性的。世界經濟增加率年度間變化非常大。體現出一定的周期性。經濟增加對小麥消費量的影響在不同的國家或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的體現有明顯不同:對低收入國家而言,溫飽問題的解決會推動人均面粉消費量的增加;對中檔收入國家而言,隨著居民飲食構造中動物性食品比重的提高,人均面粉消費量將有所減少;對高收入國家而言,居民飲食構造已相對穩定,人均面粉消費量趨于穩定,小麥食用消費量的增加更多取決于人口增加。固然,這只是粗略的判斷,世界各國飲食習慣差別很大,并不全部遵照這一規律。另外,經濟增加對小麥工業消費量并沒有明顯的推動作用,最少從歷史上看是如此,這一點與玉米有明顯不同。

3.4

世界小麥消費量增加的地辨別布

近年世界人口年均增加量中約91%來自中低收入國家,其中約56%來自于低收入國家。按世界銀行原則,中檔收入國家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按聯合國原則,中低收入國家人均GDP為799~2990美元。根據前面的分析,人均GDP在3300美元左右時人均小麥消費量達成最高。這意味著每年新增的約6900萬中低收入國家人口,奉獻了世界絕大多數的小麥消費增加。固然,這些新增人口中有相稱部分無法得到充足的食品供應,其對小麥消費量的拉動幅度不大于人口的增幅。

現在世界上只有少數國家(如巴基斯坦,過去5年年均小麥消費總量增加約75萬t)在人口增加的同時小麥消費量靠近線性同時上漲。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世界人口絕對量增加大國,近年小麥消費總量則徘徊不前。世界小麥消費總量的增加來源十分分散,大多數國家年度增量很小,小麥消費量快速增加的地區則極少,這也是人們對世界小麥市場進行短期分析時只關注主產國生產形勢的因素。

3.5對世界小麥消費量的初步預測

根據以上分析,將來十年世界小麥人均消費量將基本穩定,消費總量變化將重要取決于世界總人口的增加。考慮到歷史上耕地面積從未對小麥消費量構成限制,在預測世界小麥總消費量變化趨勢的過程中,并未考慮產量對消費量的影響。

世界總人口在過去近五十年保持了幾乎完美的線性增加趨勢,年均增加約7600萬人。據此,預計到,世界總人口將達成76.1億~76.2億人。世界小麥人均食用、工業用和種用消費量近年來已非常穩定,但人均小麥消費總量年際間仍有一定的波動,其因素是飼料用消費量會因小麥價格的波動而變化。3.6中國小麥消費我國既是小麥生產大國,也是小麥消費大國,生產量和消費量都保持在1億噸左右。國內小麥重要用于國內消費,基本保持供求平衡格局。90年代中期以前,我國始終是國際上重要的小麥進口大國,平均年進口量保持在1000萬噸以上。通過-的減產,從開始小麥出現恢復性增產,并在突破1億噸。同時為了滿足國內對高檔小麥的需求,進口小麥有所增多,進口量突破100萬噸,進口量突破150萬噸,出口量保持在較低的水平。我國小麥重要用于食用,制粉消費中約75%的小麥形成面粉,5%形成次粉,20%形成麩皮。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制粉消費穩中有降,飼用及工業消費不停增加。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小麥制粉消費8300萬噸,飼用及工業消費分別為2100、1150萬噸。隨著國內人口增加與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整體明顯提高,消費升級拉動居民對肉、蛋、水產等的巨大需求,1995年-,都市人均肉、蛋、水產的消費支出復合增加率為5.4%,農村人均對肉、蛋、水產的消費量復合增加率為3.1%;過去五年,國內對肉類與乳類的消費增加分別達成12%、22%,遠超出全球1.6%的平均水平。消費構造的升級造成糧食需求總量呈增加態勢,城鄉居民人均口糧需求不停減少,飼料糧和工業用糧增加,特別是飼料糧方面,其將會繼續成為我國糧食需求增加的主體,因每生產1公斤的豬肉需要3公斤谷物飼料,每生產1公斤的乳類需要4公斤飼料,而每生產1公斤牛肉,則需要8公斤飼料。從糧食消費品種構造的變化來看,近年來,對稻谷和小麥消費的比重均呈明顯下降的趨勢,對玉米消費的比重明顯上升,對大豆和雜糧消費的比重在總體上也呈提高趨勢。糧食消費品種構造的變化與其消費用途構造的變化趨勢基本相吻合,現在國內稻谷和小麥重要用作口糧,玉米重要用作工業用糧和飼料糧,大豆的重要用途也在工業和飼料方面,雜糧消費的擴張則是順應城鄉居民消費構造多元化的趨勢。隨著國內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城鄉居民的消費構造將日益走向多元化,更重視“營養”與“健康”,肉、蛋、奶等非糧食類產品將在更廣的范疇、更深的層次上替代口糧消費。近幾年來,隨著食品加工業的發展和國內居民飲食構造的變化,城鄉居民對面粉的需求呈現多樣化、專用化的趨勢。國內面粉消費需求整體呈現下降趨勢,面粉銷售狀況整體不如以往,面粉的消費構造出現明顯分化,專用粉的需求明顯好于普通粉。為適應國內生活節奏的加緊,城鄉居民日益追求膳食方便化、營養化、多樣化的需要,糧油主食品工業化進程正在加緊。“糧食加工業十二五”規劃提出,要擴大專用粉的品種和產量,到,專用粉品種達成30個以上,產量占小麥粉總產量的比例從現在的11%達成30%,到專用粉品種達成50個以上,產量在小麥粉總量比重達成40%以上。城鄉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的提高使其對專用粉制品的需求量明顯增加,而普通粉及其制品的需求量呈現萎縮態勢。國內面粉消費構造的分化,對國內小麥市場需求帶來明顯變化,從中長久來看,國內對優質專用小麥的需求空間較大,而因普通粉消費疲軟,這將使得普通小麥其制粉需求空間不大。,國內工業飼料總產量1.62億噸,超出1.7億噸,“十二五”期間預計飼料總產量將達成2億噸。現在國內玉米飼料消費占比70%,飼料產量增加直接帶動玉米需求量上升,1995-,國內玉米消費復合增速為3.0%,玉米產量復合增速為2.1%,我國玉米由凈出口轉為凈進口,、凈進口115、200萬噸,10月27日,摩根士丹利稱,國內本年度玉米進口量可能增加至400萬噸。國家糧油信息中心10月份預計,國內玉米種植面積在3315萬公頃,較上年度增加65萬公頃;玉米產量在1.845億噸,較上年度增加725萬噸,非官方預測今年增產也在600萬噸左右。但由于消費構造升級,飼料用糧及工業用糧需求旺盛,國內玉米供需仍趨向緊平衡甚至供需缺口逐步拉大,這將使得后期國內飼料小麥的使用量增加,3月份左右,在養殖規模效應顯現及養殖利潤下降的狀況下,小麥替代玉米量進一步增加。受消費構造升級推動,現在國內小麥市場面臨供需構造轉型格局,優質專用小麥及飼用小麥后期將備受面粉加工公司和飼料加工公司青睞,含有一定上漲空間。小麥下游產業發展前景4.1小麥產業鏈上圖能夠看出,小麥工業重要是由飼料工業、面粉加工工業以及下游的淀粉加工工業構成,因此這兩種工業的發展趨勢直接關系到小麥的消費。4.2小麥淀粉行業發展4.2.1用途小麥淀粉是一種對面粉進行精加工的一種物質,由于其畢竟是精糧,重要還是應用于食品做增稠劑、膠凝劑、黏結劑、或穩定劑等,也有的用其做淀粉糖(食用糖的一種,但比蔗糖健康)工業上應用不多,但應用領域較為廣泛,其應用領域為:造紙業

在造紙過程中,小麥淀粉的加入,能夠提高紙張的表面強度,改善紙張的粘合性,提高紙張的重量,節省電力消耗及減少制造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

紡織業

重要是使用淀粉,用于棉紡織物的上漿過程,能夠保持織物在編織時的光潔度及耐磨性能,讓織物有良好手感及平滑的表面。

石油業

由于通過預糊化的小麥淀粉含有抗高溫和耐高壓的特性,因此可放入石油鉆井中作為稠度穩定劑,讓其凝結成膠控制泥漿水分的濾失。醫藥業

由于小麥淀粉,有著穩定的化學性質,并且比較有粘性,無毒無味,能夠用做膠囊、潤滑劑、藥片的原料。食品業

因其粘度較強,慣用做食品中的增稠劑、粘結劑、乳化劑等,也能夠在湯料中大量使用,增強食品的松軟性,改善食物的口感。4.2.2小麥淀粉提取辦法從小麥中提取淀粉,過去是采用發酵法,即將小麥加水浸軟、磨碎后,進行加酸發酵,使包圍在淀粉顆粒周邊的細胞被溶解而淀粉易于分離,但該法面筋的損失較多,并且淀粉中蛋白質不易去盡,影響淀粉質量,現在已被馬廷法所替代。馬廷法

它是以小麥面粉為原料,在攪合機中加水50~80%,以40轉/分的轉速使面粉捏合成面團。攪合時間約30分鐘,放置30分鐘,使面筋膨潤而互相粘結,使淀粉易于分離。若添加適量食鹽,可改良面筋的品質,而增進其粘結。如遇面粉的游離酸多時,可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鈣調節其pH值。面團臨時靜置后,加5~8倍的水進行揉洗,分3~4次揉洗。洗出的乳狀液為淀粉乳,需進行精制提純,剩余物為面筋,含水分為65~70%,經干燥后,蛋白質含量約為75~85%,能夠食用或作為制造油面筋的原料。上述小麥淀粉的提取辦法是屬于分段解決,不能持續操作。國外曾報道過持續式制法,工序基本上相似,只是需采用持續設備組合起來進行生產。機械化持續式制法小麥面粉——通過均質器混合后——通過洗滌——分成漿水和濕面筋——漿水通過除砂器解決進一步除去漿中的泥沙——通過三級洗滌去除小顆粒的面筋——通過多級旋流器分離——分離掉球蛋白——脫水——烘干成A淀粉;分離完后的球蛋白漿液——在通過分離解決——進一步分離出一部分的淀粉為B淀粉。濕面筋——通過脫水——混合切斷——經多級烘干——成品谷元粉。阿耳塞廷法

近年來,尚有以小麥為原料生產淀粉的阿耳塞廷法。該法生產原理與玉米淀粉生產工藝相似。制作辦法

將含水分為14%、粗蛋白質含量約10%的軟質小麥,用含0.2%二氧化硫的浸泡水在39℃溫度下,浸泡12小時,吸水增加到55%。其它操作辦法與玉米加工相似。得到成品淀粉中粗蛋白質含量在0.4%下列,回收率最高達83%。4.3面粉加工工業發展近年來,我國面粉加工行業在市場競爭中不停轉換升級并發展壯大,已形成一定規模的生產體系,發展勢頭平穩;但也面臨著產能過剩、行業利潤率低、競爭力不強等問題。4.3.1小麥加工產能區域從小麥加工產能區域分布看,產能超萬噸的省份2個,為河南和山東;超1000萬噸省份3個,為江蘇、河北和安徽;超200萬噸省份7個,為陜西、新疆、湖北、四川、廣東、黑龍江和山西。其中,除廣東、黑龍江之外,面粉加工業重要集中在小麥產區,尤以黃淮海小麥產區最為明顯。該區域河南、山東、江蘇、河北、安徽五省小麥產量高,約占全國總產的75%左右。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國規模以上面粉加工公司面粉產量1.32億噸,同比增加4.2%,(按歷史數據增幅為7.08%)其中,河南、山東兩省面粉產量超萬噸,分別為5243.8萬噸和2402萬噸,河南在全國制粉工業在全國的地位進一步增強。河南、山東、河北、安徽等10個面粉加工主產區面粉產量1.24億噸,較上年增加7.0%,增幅明顯低于全國總水平,主產省面粉產量占到全國總產量比重進一步提回落到93.9%。按照統計局面粉產量小麥消費1.78億噸,綜合統計偏差和實際面粉消費需求狀況,調節后的小麥加工消費1.056億噸。地辨別布來看,10個主產省小麥加工消費量9915萬噸,占到全國小麥加工總量的93.88%。其中,山東實際小麥加工量為1921萬噸,較上年下降8.74%,河南小麥加工消費量為4194萬噸,較上年增加7.37%,河南小麥加工量的快速增加為國內小麥加工消費快速增加的重要推動力量。綜合的小麥加工消費和當年小麥產量,小麥加工年度結余1447萬噸,較上年的1594萬噸有所減少;從分省面粉加工消費共有12省有產需缺口,缺口總量1467萬噸。其中河南、廣東、福建、浙江產需缺口最大,分別為1010萬噸、205萬噸、97.5萬噸和26.6萬噸。其它省份小麥產量不不大于面粉加工消費,結余總量為2913萬噸,這些小麥結余能夠調往外省加工或者作為飼料及其它消費。制粉加工結余量超出100萬噸的省份有8個,其中,河北、新疆、江蘇結余超出300萬噸,依次為632.8萬噸、572萬噸和305.9萬噸,河北、山東部分優質小麥小麥流向京津東南、華南;江蘇小麥剩余量重要供應廣東、福建、浙江沿海加工需求。四川本地小麥加工剩余用作飼料消費、工業消費,部分流向廣西、貴州、云南等地;新疆地區大量剩余并且出疆運輸緊張,限制影響本地農業的生產可持續發展。由于國內居民面粉消費重要用于制作饅頭、面條等主食,國內面粉加工公司也以生產普通面粉為主,普通粉在產品構造中所占比重大,仍占據面粉主流市場。但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品質規定的提高,普通粉將不能滿足消費者多樣化消費需求。在細分市場上,特色面粉仍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和市場空間。4.3.2現在我國面粉加工行業面臨的問題

(一)行業產能過剩,產品附加值低

現在全國小麥粉加工行業平均產能運用率66.1%,且產能增幅是產量增幅的近10倍,產能過剩問題進一步加劇。現在,行業內中小型公司仍占多數,日解決能力200噸下列的公司達1962家,占入統公司數量的70%,且眾多規模下列公司尚未納入統計。受公司規模偏小影響,大部分公司只是從事滿足本地市場需要的簡樸生產,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新技術、新產品研發應用能力弱,尚無法滿足市場對多樣化、高品質產品的需求。(二)行業利潤率低,公司發展受政策影響大

隨著近幾年國家不停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水平,加工公司原糧成本不停上漲;同時,小麥粉作為重要的民生產品之一,受政策調控影響較大,由此面粉公司利潤率始終保持低位。另外,國家在扶持行業發展方面政策、方法也很有限。特別是在小麥定向銷售加工公司政策出臺之后,由于受惠公司在原糧采購、生產成本和銷售價格方面比其它公司更具政策優勢和市場競爭優勢,從總體看,行業發展也面臨較為嚴峻的態勢,中小公司生存發展難度加大。4.3.3我國面粉加工行業發展趨勢

(一)面粉公司繼續整合升級,產業鏈建設步伐將加緊

從行業競爭態勢和發呈現狀看,通過整合升級、兼并重組,裁減落后產能,行業整體優化升級趨勢明顯。公司產業鏈建設進程加速,在糧源環節,涉足訂單農業,從源頭搶抓糧源特別是優質糧源;在物流環節,通過建設倉儲物流設施及與糧食倉儲公司開展戰略合作,提高應對市場風險和保障生產加工能力;在銷售環節,打造本身銷售網絡,建設直接面對終端市場銷售網點等。在外資涉足面粉加工領域后,國內面粉行業重組兼并和產業鏈建設進程可能加緊。

(二)食品安全受重視,面粉產品構造將進一步優化

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公眾關注,面粉增白劑“廢存”成為社會的熱點和焦點。據悉,全國食品添加劑原則委員會已審查同意注銷面粉增白劑。衛生部監督局也公布征求意見稿,從12月起禁用面粉增白劑。面粉增白劑的取消對面粉加工行業是行業變革和產品升級難得的機會。同時,在行業利潤率普遍偏低的狀況下,通過改善產品構造,提供更多健康、營養、生態和滿足城鄉居民更高品質規定的產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將成為提高生存能力和發展機會的有效手段之一。專用粉、全麥粉、營養強化粉等特色產品比重將有所提高。

(三)受政策扶持,龍頭公司市場影響力將繼續增強

三季度,國家面對面粉加工公司舉辦托市小麥專場競價銷售會,四季度對部分加工公司實施定向銷售政策。從糧食調控政策走向看,調控方式由過去直接投放原糧調控市場逐步向通過投放成品糧油平抑市場傾斜。投放成品糧油直接面對廣大城鄉居民,對“保供穩價”作用也更為有效、直接。促使龍頭加工公司在調控市場中的作用加大,在執行國家調控政策中,相比其它加工公司也更含有政策優勢和市場競爭優勢。受此影響,大型面粉加工公司將進一步發展,市場影響力和話語權將進一步增強,有望引導后期面粉市場發展。4.4飼料工業飼料工業整體增速放緩,據有關飼料公司介紹,普通在飼用小麥價格較玉米便宜50元/噸時,飼料公司樂意調節配方,增加小麥的用量。近幾年飼料行業開始大規模使用小麥替代玉米,甚至以玉米作為唯一原料的豬飼料也開始使用小麥進行生產。并且隨著飼料技術的發展和突破,現在飼料小麥整體替代水平在60%左右,鴨料和部分肥豬料甚至達成100%替代率。7月,國內玉米持續上漲,因糧源重要集中在臨儲庫存中,市場優質玉米缺口較大,臨儲拍賣的優質玉米成交價格堅挺,支撐玉米價格一路走高。現在,全國玉米均價已經突破了8月7日發明的歷史高點2529元/噸,現在達成2560元/噸的歷史新紀錄,從當下的情形看,玉米短期上漲動力不減。與此同時,國內新小麥豐產上市,銷區小麥價格已經普遍低于玉米,并且質量較好,7月小麥/玉米比價一路走低,小麥替代量大幅增加。初步預計,7-9月份生產的飼料中小麥替代玉米量將達成800萬噸。受新麥糧源減少、下游需求不停回暖的影響,部分制粉公司反映小麥收購難度加大,提價收購意愿增強,9月份小麥價格穩中有漲。小麥余糧數量已大大減少,小麥與玉米之間的差價也逐步縮小,因此小麥替代玉米的高峰期或已通過去。4.5小麥有關政策4.5.1小麥最低收購價格為保護農民利益,避免“谷賤傷農”,國家繼續在小麥主產區實施最低收購價政策。綜合考慮糧食生產成本、市場供求、比較效益、國際市場價格和糧食產業發展等各方面因素,經國務院同意,生產的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為每50公斤118元,保持水平不變。我國小麥市場開始實施最低收購價政策,從至國家已經持續7年提高小麥的最低收購價格,國標三等白麥收購價由的0.72元/斤提高至的1.18元/斤,調節幅度在0.03-0.11元/斤,累計提價幅度63.89%,這反映了國家在政策上穩幅提高農產品價格,確保農民種糧收益的導向。實施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是國家調節糧食供求關系的重要手段,也是增進農民種糧的“定心丸”。國家在制訂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方面要考慮多方面因素。首先,每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格的提高幅度,要考慮農民的種糧收益狀況,避免“谷賤傷農”。如化肥價格上漲幅度、種糧比較效益、自然災害等因素。提價水平是綜合考慮了種糧成本、順價銷售、國內外差價等多個因素后謹慎擬定的。另首先,政策要減緩最低收購價格上漲對市場及經濟的沖擊,避免“米貴傷民”。從近幾年的政策執行效果來看,在持續提高的最低收購價格的影響下,局部地區階段行價格上行對加工和消費市場形成沖擊。如果最低收購價格提價幅度過大,會明顯推動糧食市場價格,進而刺激食品價格,有加速通脹、影響宏觀經濟穩定運行的可能。此番最低收購價格保持不變,政策導向較為明顯。這對穩定現在農產品市場形勢,緩和國內糧價長久上漲的壓力有利,對短期市場影響有限,其影響在于長久。分析來看,一是現在小麥市場價位普遍較高。今年夏收以來,國內主產區新小麥收購價格始終是漲勢隨著,9月份以來小麥價格持續保持高位平穩。據中華糧網數據中心顯示,截至10月16日,全國重要糧油市場三等白麥收購均價2492元/噸,比最低收購價格高176元/噸。現在看,市場主流價格在1.3元/斤左右,與去年同期價格基本持平,并未出現價格大幅度提高的實際行情,讓市場對于將來價格繼續高漲的盼望本就有些失落,托市價格保持去年水平的消息,將對小麥價格的實際走勢形成更強的制約。二是我國小麥市場供求狀況寬松。今年小麥豐產豐收,我國整體供需形勢略為寬松,國家政策性收購量達成近兩年歷史新高,重要糧源為國家掌握,對穩定市場起到主動作用,在整體經濟環境、農產品形勢及國際小麥價格低迷的影響下,政策收購價格對小麥上漲的推動力削弱,市場購銷因素對價格的影響更為明顯和直接。本次價格制訂能夠說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前期對托市價格的傳言中,就有一條是對小麥部分地區試行目的價格政策,但現在尚未有有關政策公布。而從大豆、棉花等品種的政策變化以及高層對于農產品價格機制的評價和盼望來看,變化農產品的宏觀調控手段將是重要發展方向。如今,小麥價格維持于去年水平,是糧食底價有確保后,對糧價市場化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政策旨在確保農民收益的方法已經到位,真正要漲,漲多少,還要看具體的市場狀況。同時,也對每年日益增加的有關財政支出有一定的緩和作用。出乎意料的是,根據近7、8年的正常規律,本次調價應當高于上年價格,而實際并未提高。長久以來形成的小麥價格節節高心理將嚴重受挫,及之后小麥市場必將形成新的走勢趨向。本次托市價格的公布,可能成為小麥價格走勢的重要節點,但絕非拐點。另外,通過數年托市收購的洗禮,市場收購各方對于價格上漲的判斷,重要是根據政策對于市場價格的指導,本次政策調節,將對將來托市收購的實際執行和非國有主體的實際收購有一定的影響。4.5.2糧油倉儲管理方法第5號令糧油倉儲管理方法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糧油倉儲單位的糧油倉儲活動,維護糧食流通秩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根據《糧食流通管理條例》、《中央儲藏糧管理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制訂本方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糧油倉儲單位從事糧油倉儲活動,合用本方法。第三條糧油倉儲單位必須恪守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管理規定,執行國家和地方糧食流通政策和糧食應急預案,貫徹國家和地方制訂的倉儲管理制度和原則,接受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的業務指導,配合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依法開展監督檢查。第四條糧油倉儲單位應當建立健全糧油倉儲管理制度,主動應用先進合用的糧油儲藏技術,延緩糧油品質劣變,減少糧油損失損耗,避免糧油污染,確保庫存糧油數量真實、質量良好、儲存安全。第五條國家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全國糧油倉儲監督管理工作,制訂管理制度和原則,組織儲糧安全檢查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糧油倉儲監督管理工作。第二章糧油倉儲單位備案管理第六條糧油倉儲單位應當自設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