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曰人生作文_第1頁
佛曰人生作文_第2頁
佛曰人生作文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佛曰人生作文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題記

曾一度懵懂走過了多少輕狂的歲月,也曾在燈火闌珊之處獨釣孤舟,終究是我不懂。過去的風景已不再屬于我,佛曰人生,心靈在佛法中升華。默念著……

佛曰: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注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開的時間。是啊,人生在世未免會有苦難,何苦去埋怨?何不坦然面對?遵循本心,意義和價值終究會明白的。何苦糾纏?學著佛陀拿一朵花細細聞,是否看到了笑容?明白了,拈花一笑,靈魂的旅途。仿佛置身其中,無比寧靜,像空曠的山林縹緲無際。脫離輪回,這是何等的境界。

“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這也許只是一個理想,卻詮釋了六道眾生的理念。人是有凡心有欲望的,要做到這一點可能很難。萬惡出于心,若心凈了便可拋除邪念除去邪淫,不隨生死相續。“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由此看來人活一輩子并不容易。人生在世間時刻像處于荊棘叢林之中一樣,暗藏危險或者誘惑。唯有不動妄心,不存妄想,心靜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動無偏頗,才能規避風險,抵制誘惑。否則就會痛苦繞身。佛教教義的核心是:人生一切皆苦,而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消除人的欲望便可避免苦的因果。

《悟性論》中這樣說:“妄想時,一心是一佛國;有妄想時,一心是一地獄。眾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獄。菩薩觀察妄想,不以心生心,故常在佛國。若不以心生心,則心心入空,念念歸靜,從一佛國至一佛國。若以心生心,則心心不靜,念念歸動,從一地獄歷一地獄。若一念心起,則有善惡二業,有天堂地獄;若一念心不起,即無善惡二業,亦無天堂地獄。為體非有非無,在凡即有,在圣即無。圣人無其心,故胸臆空洞,與天同量。”我一直苦苦探尋其中的道理,我說理解的是有思慮,就必須承受生死的苦難。對于生死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看法,我們只是凡夫俗子,都不斷重復著生死。我希望自己生來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花如笑靨,葉若浮萍,即便盛開也不該初心;我希望自己死時如同靜美的秋日落葉,葉展凝碧,葉落如蝶,即便枯萎也無怨無悔!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方一凈土,一葉一菩提。把握生命的每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