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西縣灑河橋鎮大關莊村鐵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_第1頁
遷西縣灑河橋鎮大關莊村鐵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_第2頁
遷西縣灑河橋鎮大關莊村鐵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_第3頁
遷西縣灑河橋鎮大關莊村鐵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_第4頁
遷西縣灑河橋鎮大關莊村鐵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1 1 1 2 6 6 10 10 10 12 28 49 49 54 70 72 75 75 85 85 87 115 115 142 142 143 161 1612 163 166 207 208 208 212 216 216 217 221 225 225 234 237 258 261 267 267 268 271 272 273 281 281 2833112233445566771******平方公里2022年12月遷西縣灑河橋鎮大2021年7月通過評審并備案,方案適用年限為5年(2021年7月-20圍、變更開采方式的,應當重新編制或修訂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礦山本次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是在根據礦山的開采現狀及現場調查情況年12月以下簡稱《編制指南》)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及技術規范標準的要求進行2土地復墾的實施管理、監督檢查以及土地復(1)查明礦山的自然地理、地層巖性、地質構造、水文地質、工程地質、人類工程活動情況等地質環境條件及礦山土地利用現狀、(2)查明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礦山地質災害現狀及危害程度,明確礦山損毀土地類型及損毀環節,分析研究其分布規律和形成機理、(3)制定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治理和監測措施及土地復墾的標準、復墾工程,未來礦山閉坑后,進行礦山閉坑治理和復墾,并對(4)對擬采取的各種保護與復墾措施進行費用概算,并對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3);););););););););2、《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做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編報有關工作的通);44、國土資源部、財政部、環境保護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銀行業6、《關于取消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建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的指););次會議通過,2022年河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3、河北省自然資源廳關于做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報有關工作的););5、《河北省財政廳河北省自然資源廳關于印發河北省地質環境恢復治理與保護項);););););5);););););););););););););););1、《遷西縣灑河橋鎮大關莊村鐵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秦皇島);2、《河北省遷西縣灑河橋鎮大關莊村鐵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秦皇島中冶地五);3、《遷西縣灑河橋鎮大關莊村鐵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河北蘊海礦山工程););6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服務年限為***年,即****本方案嚴格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本次方案適用期為***年(*****年*月至****年*月)。當礦山企業變更礦區范圍和開采方式、擴大開采規模,或變更開采礦本次方案編制工作按照《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編制規范》7 礦山地質環境、土地資料調查確定礦山地質環境評估區范圍和復墾區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和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報告編寫和圖件編繪本次評估工作方法以資料收集和實地調查為主野外調查采用比例尺為1:2000地形圖作為底圖,結合無人機航拍技術,采用手持GPS并針對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區,進行土壤剖面測8提交《遷西縣灑河橋鎮大關莊村鐵礦礦山地質環表0-5-1完成工作量一覽表序號完成工作量1資料收集2地質環境調查(1:2000)調查面積79.8755hm23礦山環境影響評估(1:2000)評估面積79.8755hm24調查訪問人數5調查路線5.2km6調查點42個7野外照片50張8提交技術成果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1份本次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調查,野外調查手圖采用礦山提供的1:2000地形1、實施統一規程、統一計劃、統一組織、統一驗收、分步實施和責任到人的分級2、主要參加編寫技術方案的人員具備有十年以上相關的工作經驗,長期從事礦山3、項目組負責人對方案編制工作進行全程質量監控,對野外礦山地質環境調查工9后,項目組又征詢了方案涉及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和地方人民政4、保證所使用的各種規范、規定和圖式統一,保證使用數據的真實性和科學性。工作大綱。利用衛星定位儀(GPS)、數碼相機等對現場進行調查,取一手資料。野外調查資料自檢和互檢率均為100%,項目負責人檢查率為100%;室內開第一章礦山基本情況遷西縣灑河橋鎮大關莊村鐵礦位于河北省遷西縣城***********km,******鎮北表1-2-1礦區范圍拐點坐標一覽表123456789表1-2-2擬調整后礦區范圍拐點坐標表XY123456789遷西縣灑河橋鎮大關莊村鐵礦于2022年12月委托河北蘊海礦山工程設計服務有限利用方案》該《開發利用方案》已于2023年2月通過評審并備案。現參照此《開發術能力、生產能力等,《開發利用方案》確定T=Q/[A(1-p)]p—廢石混入率10%;控制資源量****萬噸,平均品位:TFe****%,mFe****%;推斷資源量******),采率。設計開采儲量=回采率×設計利用資源量×可信度系數=0.90×(****×遷西縣灑河橋鎮大關莊村鐵礦現狀主要形成15處露天采場(17處工業場地(CD1~CD17)、9條礦區道路(DL1—DL9)。根據《開發利用),現狀存在工業場地17處(CD1—CD17),場內主要為豎井及辦公區等(場),),照片1.3-1露天采場CK1、CK2照片1.3-2露天采場CK3(鏡向北東)照片1.3-3露天采場CK4(鏡向北東)照片1.3-4露天采場CK5(鏡向北西)照片1.3-5露天采場CK6(鏡向南西)照片1.3-6露天采場CK7(鏡向南西)照片1.3-7露天采場CK8(鏡向南東)照片1.3-8露天采場CK9(鏡向北東)照片1.3-9露天采場CK10(鏡向北東)照片1.3-10CD5照片1.3-11CD14照片1.3-12CD15照片1.3-13CD17照片1.3-14DL1(鏡向南東)照片1.3-15DL3(鏡向南東)照片1.3-16DL5(鏡向北西)照片1.3-17DL7(鏡向南東)照片1.3-18DL9(鏡向北西)礦塊結構參數為:階段高度26~50m,礦塊長度30規格2m×2m。將礦房底部全部拉開,完在礦房形成采礦作業空間后,逐層上向回采。分層高度2m,回采工作面為梯段形,采用YT28型鑿巖機鑿巖,人工裝藥,導爆管起爆器起爆導爆管起爆網房內暫留資源量與頂板之間的作業面保持2~2.5m的凈空間,為下次回采創造良進行下一循環的作業。直至采到礦房頂柱,然環境,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膠凝材設計利用原一采區副井作為1號副井,井筒中心坐標為:X=*************,物料的提升任務,并作為進風井,主要承擔開采1線以西礦體的進風任務。井筒內設有設計利用原一采區主井作為1號風井,井筒中心坐標為:X=***********,設計利用原二采區副井作為2號副井,井筒中心坐標為:X=**************,設計延伸至0m標高,延深4m(井底水窩)。副井采用罐籠提升,主要承擔人員、物料的提升任務,并作為進風井,主要承擔開采1線以東礦體的進風任務。井筒內設有梯子設計在礦區東側16線巖石移動界線100m以外新開鑿回風井,井筒中心坐標為:X=井主要承擔2號副井以東礦體的回風任務。井筒內安裝設計在礦區南側1線巖石移動界線20m以外新開鑿回風斜井,井筒中心坐標為:X=(1)摸清礦區及其附近地表水系的匯水、滲漏情況、排泄能力和有關水利工程等(2)主動與氣象、水利、防汛等部門聯系,建立災害性天氣預警和預防機制。及(3)雨季前全面檢查防范暴雨洪水引發事故災難措施的落實情況,對排查設計井下采用一段排水方案,在兩個副井40m中段井底車場附近分別設置《冶金礦山采礦設計規范》(GB50830-2013)和《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防治水防使用,多余的水用管道輸送到附近供礦區綠生活污水主要為職工盥洗產生的盥洗污水(2m3/d),可直接潑灑抑塵,不),礦區東側相距35m為****鄉道,礦區中部有*****鄉道南北向通過。兩條鄉道均設置保安礦柱。礦區東側相距60m為****河道,位于205鄉道東側,參照推至0m標高,留設保安礦柱。設計圈定的地下開采地表巖石影響范圍分成兩處,東側面積約231447m2,然環境,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膠凝材遷西縣灑河橋鎮大關莊村鐵礦由原漢兒莊鄉鴿子峪自八十年代后期開始群采,除地表采坑外地下工程已無據可查2016年3月29日換領采礦證,證號**2021年10月15日進行了最近一次采礦權延續,取得現有采未進行開采。礦證范圍累計查明工業礦資源儲量(122b+332+333)礦石),表1-4-2露天采場主要特征表采場編號現狀調查備注CK1長約130m,寬約15m,面積約1335m2,采場邊坡坡度55-70°,采場邊坡高10-27m,存在高陡邊坡,底部平臺面積約541m2。底部平臺栽植有栗樹、楊樹,栽植栗樹44 棵,楊樹10株,邊坡生成蒿草。開采Ⅰ-2礦體CK2長約137m,寬約66m,面積約3164m2,采場邊坡坡度55-70°,采場邊坡高6-19m,存在高陡邊坡。底部平臺面積約1685m2。底部平臺已栽植栗樹,栽植栗樹約165株,邊坡生成蒿草,邊坡頂部設置警示牌6塊。原豎井SJ8位于此采場中,已回填。開采Ⅰ-2礦體CK3長約195m,寬約22m,面積約3487m2,采場邊坡坡度50-65°,采場邊坡高6-12m,存在高陡邊坡。底部平臺面積約1868m2。底部平臺已栽植栗樹,栽植栗樹約344株,邊坡生成蒿草,邊坡頂部設置警示牌6塊。開采Ⅰ-2礦體CK4長約540m,寬約60m,面積約20737m2,采場邊坡坡度50-65°,采場邊坡高2-15m,存在高陡邊坡。底部平臺面積約8296m2。采場頂部拉設刺網約1200m。SJ12及一采區風井位于此采場中,其中SJ12井深183.3m,一采區風井井深189.1m。開采ⅠCK5長約150m,寬約10m,面積約1566m2,采場邊坡坡度60°-70°,采場邊坡高2-5m。底部平臺面積約617m2。底部平臺已栽植栗樹,栽植栗樹約82株,邊坡生成蒿草。開采ⅡCK6長約52m,寬約11m,面積約557m2,采場邊坡坡度55°-70°,采場邊坡高4部平臺面積約268m2,底部平臺已栽植栗樹,栽植栗樹約28株,邊坡生成蒿草。開采ⅡCK7長約55m,寬約6m,面積約283m2,采場邊坡坡度60°-70°,采場邊坡高2-4m。底部平臺面積約122m2,底部平臺已栽植栗樹,栽植栗樹約19株,邊坡生成蒿草。開采ⅡCK8長約591m,寬約69m,面積約21992m2,采場邊坡坡度50°-70°,采場邊坡高6-20m,存在高陡邊坡。底部平臺面積約11275m2。場頂部拉設刺網約1250m,設置警示牌12塊。開采Ⅲ礦體CK9長約143m,寬約26m,面積約3471m2,采場邊坡坡度60°-70°,采場邊坡高5-8m。底部平臺面積約1560m2,SJ4、SJ5(暗井)、PD2位于此采場中,其中SJ4、SJ5及PD2已封堵。底部平臺已栽植栗樹,栽植栗樹約53株,邊坡生成蒿草。開采Ⅳ礦體CK10長約50m,寬約11m,面積約514m2,采場邊坡坡度65°-75°,采場邊坡高3-8m。底部平臺面積約255m2,底部平臺已栽植栗樹,栽植栗樹約46株,邊坡生成蒿草。開采ⅡCK11長約116m,寬約12m,面積約1457m2,采場邊坡坡度60°-70°,采場邊坡高3-15m,存在高陡邊坡。底部平臺面積約673m2,底部平臺已栽植栗樹,栽植栗樹約337株,邊坡生成蒿草。開采ⅡCK12長約91m,寬約17m,面積約1398m2,采場邊坡坡度55°-70°,采場邊坡高3-10m。底部平臺面積約673m2,底部平臺已栽植栗樹,栽植栗樹約58株,邊坡生成蒿草。開采ⅢCK13長約42m,寬約17m,面積約564m2,采場邊坡坡度65°-70°,采場邊坡高3-8m。底部平臺面積約321m2,底部平臺已栽植栗樹,栽植栗樹約63株,邊坡生成蒿草。開采Ⅲ-2礦體CK14長約47m,寬約17m,面積約778m2,采場邊坡坡度60°-70°,采場邊坡高3-8m。底部平臺面積約349m2,底部平臺已栽植栗樹,栽植栗樹約51株,邊坡生成蒿草。設置警示牌6塊。開采Ⅲ-2礦體CK15長約33m,寬約13m,面積約387m2,采場邊坡坡度65°-70°,采場邊坡高3-8m。底部平臺面積約308m2,底部平臺已栽植栗樹,栽植栗樹約43株,邊坡生成蒿草。開采Ⅲ-2礦體),表1-4-3工業場地統計表編號現狀調查CD1長約65m,寬約50m,面積約2232m2,為新建2號風井場地,主要建筑為一層磚混結構,建筑物面積約670,硬化區域1341m2,硬化厚度為0.2m。CD2長約13m,寬約10m,面積約166m2,為豎井(SJ7)場地,豎井SJ7已填平,現場地內無建筑物,無硬化。CD3長約23m,寬約12m,面積約354m2,為豎井(SJ6)場地,豎井SJ6已填平,現場地內無建筑物,無硬化。CD4長約45m,寬約23m,面積約683m2,為平硐(PD3)場地,PD3已封堵。主要建筑為一層磚混結構,建筑物面積約50m2,其他區域未硬化。CD5長約132m,寬約22m,面積約2361m2,為豎井(SJ2、SJ新6)場地,豎井SJ2已經回填。主要建筑為一層磚混結構,建筑物面積約360,硬化區域1200m2,硬化厚度為0.2m。SJ新6井深50m。CD6長約17m,寬約12m,面積約181m2,為豎井(SJ10)場地,豎井SJ10已填平,主要建筑為簡易板房,SJ10井深84.3m,場地內無硬化。CD7長約65m,寬約21m,面積約1616m2,為2號副井(原二采區副井)場地,2號副井已經回填。主要建筑為一層磚混結構,建筑物面積約540m2,硬化區域580m2,硬化厚度為0.2m。CD8長約80m,寬約20m,面積約2038m2,與CD7隔DL3相連,為新建充填編號現狀調查硬化厚度為0.2m。CD9長約43m,寬約18m,面積約744m2,為豎井(SJ11)場地,豎井SJ11已填平,主要建筑為簡易板房,建筑物面積約150m2,場地內無硬化。CD10長約29m,寬約24m,面積約534m2,主要建筑為一層磚混結構,建筑物面積約120m2,其他區域未硬化。CD11長約69m,寬約35m,面積約1732m2,為豎井(SJ1)場地,豎井SJ1已填平,主要建筑為一層磚混結構,建筑物面積約290m2,其他區域未硬化。CD12長約24m,寬約16m,面積約304m2,為豎井(SJ9)場地,豎井SJ9已填平。主要建筑為一層磚混結構,建筑物面積約90m2,其他區域未硬化。CD13長約33m,寬約225m,面積約832m2,主要建筑為一層磚混結構,建筑物面積約60m2,硬化區域面積約450m2,硬化厚度為0.2m。CD14長約106m,寬約48m,面積約4721m2,為主井(原二采區主井)場地,主要建筑為一層磚混結構,建筑面積約1080m2,二采區主井井深170m,CD15長約90m,寬約50m,面積約4356m2,為1號風井(原一采區主井)及豎井SJ新3場地,豎井SJ新3已經回填。主要建筑為一層磚混結構,建筑面積約720m2,場地水泥硬化,硬化面積1750m2,硬化厚度約0.2m。1號風井設計井深155.2m。CD16長約59m,寬約110m,面積約539m2,為PD4場地,PD4已回填封堵。現存主要建筑為簡易板房,建筑面積約160m2,場地無硬化。CD17長約82m,寬約66m,面積約7036m2,為1號副井(原一采區副井)及豎井SJ新2場地,豎井SJ新2已經回填。主要建筑為一層磚混結構,建筑面積約1280m2,1號副井設計井深146.1m。場地水泥硬化,硬化面積2850m2,硬化厚度約0.2m。表1-4-4礦區道路統計表道路編號現狀調查備注DL1長約381m,寬約4m,面積約1524m2,為砂土路。DL2長約708m,寬約4m,面積約2831m2,為砂土路。DL3長約638m,寬約4m,面積約2551m2,為砂土陸。DL4長約148m,寬約4m,面積約591m2,為砂土路。DL5長約417m,寬約4m,面積約1670m2,為砂土路。DL6長約185m,寬約3m,面積約741m2,為砂土路。DL7長約424m,寬約4m,面積約1698m2,為砂土路。DL8長約339m,寬約4m,面積約1355m2,為砂土路。DL9長約684m,寬約4m,面積約2736m2,為砂土路,道路兩側栽植楊樹約490株。二采區現有一套豎井開拓系統,現有開拓工程為二采區主井、二采區副井、表1-4-5現有井巷工程一覽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工程工程坐標開采情況開采礦體一采區主井X=***Y=***H=***井深155.2m,形成130m、80m、30m三個中段;與一采區副井SJ新1一、二、三中段貫通。與SJ新2井130m中段貫通。工程工程坐標開采情況開采礦體一采區副井X=***Y=***H=***井深116.08m,形成130m、80m、30m三個中段;與一采區主井一、二、三中段貫通。與SJ新2130m中段貫通。一采區風井X=***Y=***H=***井深62.9m,形成130m回風中段,作為一采區各中段回采時的回風井。二采區主井X=***Y=***H=***井深170m,形成30m、4m二個中段;與二采中段貫通。二采區副井X=***Y=***H=***井深160.86m,與二采區主井30m、4m中段貫通。(廢棄)X=***Y=***H=***井深151.7m,形成118m,86m、24m三個中段,通過24m中段與SJ8、SJ2貫通形成一個系統,24m中段以上自6.5線至18線之間的Ⅰ-2礦體采完,形成采空區。(廢棄)X=***Y=***H=***個中段,通過24m中段與SJ8、SJ1貫通形成一個系統,24m中段以上自6.5線至18線之間的Ⅰ-2礦體采完,形成采空區。(廢棄)X=***Y=***H=***井深150.33m,僅有24m一個中段可以進入,其他中段無法進入。通過24m中段與SJ8、SJ2貫通形成一個系統,24m中段以上自6.5線至18線之間的Ⅰ-2礦體采完,形成采空區。(廢棄)X=***Y=***H=***97m五個中段。192m中段向西掘進106m,采高6.5m;172m向西掘進100m,采高12m;143m中段向西掘進106m,采高23m;124m向西掘進100m,采高13m;124m中段向東與Ⅲ-1(廢棄)X=***Y=***H=***124m、84m四個中段。各中段與豎井SJ5貫通形成一個開拓系統。84m中段與一采區主井貫通。Ⅲ-1(廢棄)X=***Y=***H=***116m中段向東西兩側掘進185m,采高9m;90m向西掘進57m,采高12m;67m向西掘進110m,采高12m;三個中段與豎井SJ7的三個中段貫通。Ⅲ-4工程工程坐標開采情況開采礦體(廢棄)X=***Y=***H=***井深103.2m,形成116m、83m、60m三個中段。83m向東掘進64m,采高18m;60m向東掘進70m,采高12m;三個中段與豎井SJ6的三個中段貫通。Ⅲ-4(廢棄)X=***Y=***H=***僅施工井深20m,未進行平巷掘進。SJ10(廢棄)X=***Y=***H=***井深84.3m,形成100m一個中段;再掘進兩個盲豎井,形成70m、48m兩個中段,開采巷道長度160m,采高為22m、30m、22m。Ⅲ-3SJ11(廢棄)X=***Y=***H=***井深124.7m,形成100m、80m、47m三個中20m、32m。Ⅲ-2SJ12(廢棄)X=***Y=***H=***井深183.3m,形成30m、4m二個中段。與二采區主井30m、4m中段貫通。(廢棄)X=***Y=***H=***井深183.3m,形成30m、4m二個中段。與一采區主井30m、4m中段貫通。(廢棄)X=***Y=***H=***井深20m,形成167m一個中段。向西掘進巷道100m,未進行采礦。X=***Y=***H=***僅施工豎井,未進行平巷掘進。PD4(廢棄)X=***Y=***H=***PD4內掘進盲豎井SJ5,運輸平硐。第二章礦區基礎信息域面積2059km2。灤河在遷西縣境內,因處山區,河道彎曲,河床寬5寬達2000-3000m,細砂河底。灤河屬山溪性河流,雨季暴漲暴落。灤河多年平均流量礦區屬于燕山南麓低山丘陵區,海拔標高160-243m,礦區最低侵蝕基準面),表2-1-3項目損毀單元地形、土壤、植被情況說明表損毀分區損毀方式及時序土壤原始植被現狀情況露天采場--野苜蓿、狗尾草等基巖裸露,無土層覆蓋工業場地已/擬壓占壤砂土、砂土栗樹、狗尾草等素土壓實礦山道路壤砂土、砂土栗樹、狗尾草等素土壓實區內出露地層較為簡單,主要為太古界遷西群三屯營組二段變質巖系地層主要巖性為黑云角閃斜長片麻巖為主,夾角閃斜長片麻巖、角閃磁鐵石英沿片麻里貫入,呈脈狀或團塊狀。礦區內地層總體傾向北西320°~350°,傾角49°~79°。沙土及粘性土組成,厚度幾米至十余米不等長度1300米,寬2~4.5米,產狀與F1一致。煌斑巖為成礦后巖漿活動,與礦礦區區域大地構造單元位置為中朝準地臺燕山臺褶帶馬蘭峪復背斜遵化穹礦區地處馬蘭峪復式背斜中部,現工程控制范圍總體為走向45°~50°,巖性以片麻巖類為主,風化裂隙發育深度在12.5-86.60m,風化層平均41.63m,巖心多為碎塊-扁柱狀,風化裂隙較發育,裂面內有水銹及泥質物,少根據2013年2月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第一地質勘查院提交的《河北省遷西縣灑河橋鎮大關莊-大黑石鐵礦詳査報告》抽水試驗結果,計算得該含水層滲透系粒狀變晶結構,片麻狀構造,主要由長石、石英、黑云母、角閃石等組成。在100m標高以下,通過2013年詳査施工鉆孔顯示,巖心較完整,多呈長柱-短柱水量很小,2019年30m水平坑道排水主要為上層坑道涌水匯入,根據礦山提供每天排水4小時左右,排水量約為140m3/d,豐水期排水約5小時,排水量在170m3/d,多年來礦山生產均正常,水量變化不大,僅在雨季時,礦坑涌水量增本區地下水的補給來源主要是大氣降水。大氣降水垂向滲入補給各含水巖根據以往施工鉆孔終孔穩定水位觀測結果,該區基巖裂隙水水位標高靠近灤河的SJ6(廢)豎井現以開采到69m標高,灤河標高在138綜上所述,基巖裂隙水含水層屬弱富水含水層,節理裂隙不發育,富水性及導水性差,地表水體未與礦體、頂底板溝通,地表水體‘、礦坑涌水量預測象,雖然開采時留設較厚護頂礦柱并最終形成30—40m覆蓋層,但并不能排除影響較小;SJ6(廢)90m、69m中段距離灤河最近,開采過程中未發現有因采根據2023年《遷西縣灑河橋鎮大關莊鐵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礦區Q=F根據礦體中段圖,現在坑道面積為3297m2,4m標高坑道后續掘進面積標高預測方法降雨量分期計算參數預測涌水量QQoFoF(m3/d)0水文地質比擬法富水系數比擬法豐水期329717000正常329717000721.87););最大平均最大Cφ灰-淺灰綠色,局部土色,斑狀結構,塊狀構造。基質由斜長石、石英及少云母。總體看,該組巖芯較完整,裂隙不發育,多呈短柱狀,巖芯節長一般在不需要支護。礦區內存在3條斷裂,錯斷礦體,通過對一采區30m中段坑道調在斷層面附近約5cm的范圍內巖石具糜棱巖化、顏色為赤紅色到礦區Ⅳ-Ⅴ結構面主要為大小不等的節理裂隙,通過水文地質調查和鉆孔水該礦區軟化系數在0.42-0.90之間,該礦區水對巖石的影響程度為:略受影Z=I.f.S位置計算參數Z巖體質量等級備注IfS礦體頂板0.860.607.53.87好礦體底板0.920.606.43.53好礦體0.950.609.34.97特好M=.RQD位置RcRQDM巖體質量備注頂板7.50.862.15良底板6.40.92良礦體9.30.952.94良根據RQD值計算結果,礦體頂、底板在85%以上,礦體RQD值為95%,礦體;Ⅲ號礦帶由4條礦體組成,編號為Ⅲ-1~Ⅲ-4號礦體;Ⅳ、Ⅴ號礦帶均由%,%,礦體賦存標高-***~***m,礦體厚度變化系數為46%,厚度變化簡單,品位變%,角閃石:含量20-25%,淺綠色調,柱狀、不規則粒狀,粒徑0.2-1.2mm,狀集合體形式分布,結構以自形~他形晶及不礦石中主要化學成份SiO2平均含量*****%、Fe2O3平均含量****%、FeO%,縣政府駐地興城鎮。1958年,遷西縣撤銷,灤河以東并入遷安縣,灤河以西并錳、鎂和硅灰石、花崗石、大理石、膨潤土、海泡石等礦產36種,其中黃金儲*****鎮,隸屬于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地處遷西縣北部,東、北與****鎮物產資源豐富,境內有金、鐵等礦產;果樹以板栗、核(資料數據來源于:《遷西縣國民經濟統計資料》2020年和實地訪問調查)據最新年度土地變更調查成果土地利用現狀圖(圖幅號:**********、***********礦區土地利用類型為旱地、果園、其他草地、采礦用地、農一級類二級類面積(hm2)類別編碼類別名稱類別編碼類別名稱礦界內礦界外損毀合計01耕地0103旱地0.08670.086702種植園用地0201果園63.6185.389669.007604草地0404其他草地0.29241.10991.402306工礦倉儲用地0602采礦用地7.15720.92328.080407住宅用地0702農村宅基地0.11920.1192交通運輸用地公路用地0.31670.3167農村道路0.25070.2507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河流水面00.18120.1812溝渠0.22580.03520.261其他類型農用地設施農用地0.00020.00020.00540.0054其他類型土地裸土地0.12980.1298合計72.20217.639179.8412礦區土地所有權性質為國有土地、集體土地,土地權屬遷西縣范圍內,周圍無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勝古跡地礦區范圍與基本農田重疊面積1.4286公頃(未進行破壞),本農田空間重疊的,各級地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加強永久基本復墾等日常監管。縣局承諾將加強礦區范圍內基本農田區域的保日常監管,如基本農田涉及損毀,縣局將監督復墾,確保永久基地塊名稱重疊面積基本農田圖斑面積占用基本農田面積大關莊鐵礦礦區1.42861.64141.4286合計1.42861.64141.4286根據現場調查,礦區及附近無重要交通要道或建筑設施,無自礦區及周邊主要人類活動為礦業開采、耕地及種植果樹,礦山多年開現狀評估:露天采場崩塌危險性小;巖石移動范圍采空塌質災害危險性小;露天采場對地形地貌景觀影響和破壞嚴重,工礦山開采對含水層影響和破壞程度較輕;對水土環境預測評估:露天采場發生崩塌的可能性中等、危險性中等;巖生采空塌陷及伴生地裂縫地質災害可能性中等,危險性中等;露動范圍對地形地貌景觀影響和破壞嚴重,工業場地及礦區道路對地形響和破壞較嚴重,其他區域對地形地貌景觀影響和破壞較輕。礦根據2023年4月的遷西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驗收意見,2021年7危巖清理,對廢棄豎井進行了回填,并進行了地質環境監測工程量度/塊/m塊///4040月的監測工程尚4242表2-6-2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2021年7月~2023年6月)實際投入費用計算表塊m塊測4040////////////測4242////////////部分區域防護網影響村民出行及果樹管護未能施工,采用警示牌代替,3口廢棄豎井由于存在糾紛未能拆除回填,因疫情封控停產、停建,未能根據2023年4月的遷西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驗收意見,2021年7度0000000/00表2-6-5礦山土地復墾(2021年7月~2023年6月)實際投入費用計算表資0000000///////////00////00////////////////礦山已簽訂了三方土地復墾費用監管協議,設立土地復墾費用共礦山承諾在復工復產后一年內完成整改工作,嚴格按照新編制的山開采現狀及開發利用方案將方案服務年限確定為***年,即****年**月至****工程名稱破壞面積(hm2)說明上期方案設計本次方案設計露天采場6.06696.1681場地基本保持現狀不變,重新測量面積微調。巖石移動范圍42.726939.1572礦山生產規模由20萬噸/年調整至30萬噸/年,開發利用方案設計開拓系統位置發生變化導致。本次扣除了與工業場地與礦區道路重合區域。工業場地2.11453.1629上期方案新增2處工業場地,本次設計新增1處工業場地。礦區道路1.91491.5697部分場內運輸道路合并到工業場地工業范圍積發生微小變化。上期礦山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工程恢復的主要治理工程為回填豎井、在巖石移動范圍外設置警示牌、防護網、露天采場邊坡清理危巖及地含水層水位水質監測、地形地貌景觀監測和水土污染監測。本次設計程為露天采場邊坡清理危巖地質災害監測、含水層水位水質監測、地監測和水土污染監測。警示牌及防護網因上期方案上期方案的復墾責任范圍主要為露天采場、巖石移動范圍道路范圍,損毀土地利用類型為其他園地、其他林地、其他草地、公路用2損毀單元合計總計說明露天采場6.06696.1681場地基本保持現狀不變,重新測量面積微調。工業場地1.98373.0280上期方案新增2處工業場地,本次設計新增1處工業場地。礦山生產規模由20萬噸/年調整至30萬噸/年,開發利用方案設計開拓系統位置發生變化導致巖石移動范圍變化。上期工業場地、礦區道路與巖石移動范圍重合部分計入巖石移動范圍,本次巖石移動范圍扣除了工業場地和礦區道路。礦區道路1.70281.5697擬損毀新建工業場地0.34290.1349巖石移動范圍42.7269合計上期方案和本次設計的工程均主要為拆除工程、清理工程本期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在上期方案的基礎上進行了完善,補礦山承諾最新的二合一方案通過后,礦山將嚴格按照最新的二合本項目以遷西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烈馬峪鐵礦作為周邊案例位于遷西縣灑河橋鎮烈馬峪村和漢兒莊鄉石門村,距離遷西縣灑河資源環境勘查院編制的《遷西縣灑河橋鎮烈馬峪鐵礦礦山地質環境理工程為露天采坑回填廢石、撒播草籽、植樹,井口及工業場地封物拆除、覆土、植樹,廢石堆整理、覆土、植樹,地下采場警示牌樹、碎石土清理、警示圍欄、警示牌等工程,已完成的各項治理工程施工規范要求,達到了預期目的,工程質量合格,經專家組驗收予以治理項目單位設計工程量已完成工作量已投入治理費用(萬元)露天采場回填廢石m3750005000.35撒播草籽m223500爬山虎6086株、紫穗槐9600棵6.50植樹棵550井口及工業場地封堵豎井m330建筑物拆除m23200植樹棵0挖坑m35120覆土m35120廢石堆廢石整理m330000植樹棵34000挖坑m33600覆土m33600地下采場警示牌塊5警示牌15塊、警示圍欄3032m合計8.13遷西縣灑河橋鎮大關莊村鐵礦與遷西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烈馬峪式均為地下開采,礦山前期均為露天和地下開采相結合。地質災害種塌、采空塌陷及伴生地裂縫等,兩礦山的地質環境條件較為類似,對礦山通過多種治理措施,主要為植樹綠化、清理危巖及巖石移動范圍示牌等,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礦區地質災害隱患,改善了礦區環境。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烈馬峪鐵礦進行類比,本次設計的治理工程都是本項目以遷西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烈馬峪鐵礦作為周邊土地范圍5.2351公頃,損毀地類為其他園地、有林地、采礦用地,擬復墾為果園、灌木林地、其他草地。方案設計土地平整、覆土、土地翻耕、林草總工期9年。2015年至2019年礦山上期土地復墾方案的2015年至2020年土地復墾工作計劃為:進行回填碎石,削坡找平、植被恢復,對工業場地進行回填碎石及覆土被恢復工程。露天采場復墾方向為:露天采場平臺復墾方向為灌木林地經過現場調查,礦山對露天采坑邊坡進行了清危、削方工臺栽植柏樹、紫穗槐,邊坡坡腳栽植爬山虎,2號辦公及生活區(為上期方案的成活率高,管護容易;植被搭配盡量選擇林草相結合方式,可第三章礦山地質環境影響和土地損毀評估大關莊村鐵礦提供的1:2000地形地質圖,結合最新土地利用現狀圖,進行了礦按照《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編制規范》(DZ/T0223-2011)、《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做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報有關工作河橋鎮大關莊村鐵礦提供的1:2000地形地質圖,針對區內存在的礦山地質環境觀察、測量和訪問為主,采用GPS定點,配合路線調查追索,重點查明礦山地進行拍照和GPS定位;然后通過積極訪問相關主管部門及區內村民,了解礦區土地資源現狀調查前收集了礦區土地利用現狀遷西縣灑河橋鎮大關莊村鐵礦礦山地質環境與土地資源調查面積序號完成工作量1資料收集2地質環境調查(1:2000)調查面積79.8755hm23礦山環境影響評估(1:2000)評估面積79.8755hm24調查訪問人數5調查路線5.2km6調查點42個7野外照片50張8提交技術成果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1份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行業《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編制規范》(DZ/T0223-2011)以下簡稱《規范》,結合礦區地質環境條件、地質災害依據《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編制規范》(DZ/T0223-2011)的有關要求,評估區范圍應根據礦山地質環境調查結果分析確定。礦山地質環境調查的范圍應包括采礦權登記范圍、采礦活動可能影響以及被影響的地質環境體范圍。確定評估范圍時,根據礦區及周邊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及環境地質特點,結合地質災害影響范圍、含水層影響范圍、地形地貌景觀影響范圍、水土環境經現場調查,遷西縣灑河橋鎮大關莊村鐵礦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區由礦權登記范圍及受采礦活動的影響區域組成。評估區主要包括露天采場、工業場地、礦區道路及巖石移動范圍等。經測算,評估區面積79.8755hm2,評估區范5)評估區范圍內破壞園地、其他草地、公路用地、農村道路、河流水面、重要區較重要區一般區分布有500人以上的居民集中居住分布有200~500人的居民集中居住區居民居住分散,居民集中居住區人口在200人以下分布有高速公路、一級公路、鐵路、中型以上水利、電力工程或其他重要建筑設施;分布有二級公路、小型水利、電力工程或其他較重要建筑設施無重要交通要道或建筑設施礦區緊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含地質公園、風景名勝區等)或重要旅游景區(點)緊鄰省級、縣級自然保護區或重要旅游景區(點)遠離各級自然保護區及旅游景區(點)有重要水源地;有較重要水源地;無重要、較重要水源地;破壞耕地、園地破壞林地、草地破壞其他類型土地注:評估區重要程度分級采取按上一級別優先的原則確定,只要有一條符合者即為該級別。確定因素因素分析分析結果1、居民居住情況分布有500人以上的居民集中居住區重要區2、重要工程設施無重要交通要道或建筑設施一般區3、自然保護區分布無自然保護區一般區4、重要水源地情況重要水源地重要區5、破壞土地類型重要區綜合分析(采取上一級別優先原則)重要區件簡單。對照《編制規范》附錄C中表C.2(見表3-2-3),判定該礦山地質環復雜簡單采場礦層(體)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采場匯水面積大,采場進水邊界條件復雜,與區域含水層或地表水聯系密切,地下水補給、徑流條件好,采場正活動和疏干排水容易導致區域主要含水層破壞采場礦層(體)局部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采場匯水面積較大,與區域含水層或地表水聯系較密切,采場正常涌水量3000m3/d~10000m3/d,采礦活動和疏干排水比較容易導致礦區周圍主要含水層影響或破壞采場礦層(體)位于地下水位以上,采場匯水面積小,與區域含水層或地表水聯系不密切,采場正常涌水量小于3000m3/d,采礦活動和疏干排水不易導致礦區周圍主要含水層影響或破壞礦床圍巖巖體結構以碎裂結構、散體結構為主,軟弱結構面、不良工程地質層發育,存在飽水軟弱層或松散軟弱巖層,含水砂層多,分布廣,殘坡積層、基巖風化破碎帶厚度大于10m、穩固性差,采場邊坡巖石風化破碎或土層松軟,邊坡外傾軟弱結構面或危巖發育,易導致邊坡失穩礦床圍巖巖體結構以薄到厚層狀結構為主,軟弱結構面、不良工程地質層發育中等,存在飽水軟弱層和含水砂層,殘坡積層、基巖風化破碎帶厚度5m~10m、穩固性較差,采場邊坡巖石風化較破碎,邊坡存在外傾軟弱結構面或危巖,局部可能產生邊坡失穩礦床圍巖巖體結構以巨厚層狀-塊狀整體結構為主,軟弱結構面、不良工程地質層不發育,殘坡積層、基巖風化破碎帶厚度小于5m、穩固性較好,采場邊坡巖石較完整到完整,土層薄、邊坡基本不存在外傾軟弱結構面或危巖,邊坡較穩定地質構造復雜,礦床圍巖巖層產狀變化大,斷裂構造發育或有全新世活動斷裂,導水斷裂切割礦層(體)圍巖、覆巖和主要含水層(帶)或溝通地表水體,導水性強,對采場充水影響大地質構造較復雜,礦床圍巖巖層產狀變化較大,斷裂構造較發育,切割礦層(體)圍巖、覆巖和含水層(帶),導水性差,對采場充水影響較大地質構造較簡單,礦床圍巖巖層產狀變化小,斷裂構造較不發育,斷裂未切割礦層(體)圍巖、覆巖,對采場充水影響小現狀條件下原生地質災害發育,或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類型多、危害大現狀條件下,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類型較多、危害較大現狀條件下,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類型少、危害小采場面積及采坑深度大,邊坡不穩定,易產生地質災害采場面積及采坑深度較大,邊坡較不穩定,較易產生地質災害采場面積及采坑深度小,邊坡較穩定,不易產生地質災害地貌單元類型多,微地貌形態復雜,地形起伏變化大,不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大于35°,相對高差大,高坡方向巖層傾向與采坑斜坡多為同向地貌單元類型較多,微地貌形態較復雜,地形起伏變化中等,自然排水條件一般,地形坡度一般20°~35°,相對高差較大,高坡方向巖層傾向與采坑斜坡多為斜交地貌單元類型單一,微地貌形態簡單,有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小于20°,相對高差較小,高坡方向巖層傾向與采坑斜坡多為反向坡注:采取就上原則,只要有一條滿足某一級別,應定為該級別。礦種類別計量單位年生產量備注大型小型鐵(地下開采)萬噸100-30礦石中表A.1“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精度分級表”,確定該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級評估區重要程度礦山生產建設規模地質環境條件復雜程度復雜簡單重要區√大型一級一級一級一級一級√一級小型一級一級二級較重要區大型一級一級一級一級二級二級小型一級二級三級一般區大型一級二級二級一級二級三級小型二級三級三級等,對其穩定性(發育程度)進行初步評價。地質災害評地震、降水等自然因素和開挖擾動、采礦活礦山現有15處露天采場,巖石屬堅硬—較堅硬巖石,邊坡穩定性較好,露采場多年以來未發生過崩塌現象,受開挖擾動、爆破、機械震動,僅CK4、CK8采場編號邊坡高度邊坡坡度(°)巖層產狀節理裂隙巖質/土質CK155-70不發育巖質CK255-70不發育巖質CK355-65不發育巖質CK455-65不發育巖質CK52-560-70不發育巖質CK655-70不發育巖質CK72-460-70不發育巖質CK86-2050-70不發育巖質CK95-860-70不發育巖質CK103-865-75不發育巖質CK1160-70不發育巖質CK1255-70不發育巖質CK133-865-70不發育巖質CK143-860-70不發育巖質CK153-865-70不發育巖質發育程度發育特征強崩塌(危巖)位于欠穩定—不穩定狀態,評估區或周邊同類崩塌(危巖)分布多,大多已發生。崩塌(危巖)體上方發育多條平行溝谷的張性裂隙,主控裂隙面上寬下窄,且下部向外傾,裂隙內近期有碎石土流出或掉塊,底部巖土有壓碎或壓裂狀;崩塌(危巖)體上方平行溝谷的裂隙明顯。崩塌(危巖)位于欠穩定狀態,評估區或周邊同類崩塌(危巖)分布較少,有個別發生。危巖體主控破裂面直立呈上寬下窄,上部填充雜土生長灌木雜草,裂面內近期有掉塊現象;崩塌(危巖)體上方有細小裂隙分布。崩塌(危巖)處于穩定狀態,評估區或周邊同類崩塌(危巖)分布但均無發生,危巖體破裂面直立,上部填充雜土,灌木生長年久茂盛,多年來裂面內無掉塊現象;崩塌(危巖)體上方無新裂隙分布。危害程度災情死亡人數/人直接經濟損失/萬元受威脅人數/人可能直接經濟損失/萬元大≥10≥500≥100≥500中>310>100500>10100>100500小≤3≤100≤10≤100注1:災情:指已發生的地質災害,采用“人員傷亡情況”“直接經濟損失”指標評價注2:險情:指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采用“受威脅人數”“可能直接經濟損失”指標評價注3:危害程度采用“災情”或“險情”指標評價危害程度發育程度強大危險性大危險性大危險性中等危險性大危險性中等危險性中等危險性中等危險性小危險性小礦體號采厚(m)采深采深采厚比礦體最小厚度礦體最大厚度礦體平均厚度最小厚度最大厚度平均厚度******************************************Ⅲ-1**************Ⅲ-2**************Ⅲ-3**************Ⅲ-4**************Ⅳ**************Ⅴ**************發育程度參考指標發育特征地表移動變形值開采深厚比采空區及其影響帶占建設場地面積/%治理工程面積占建設場地面積/%下沉量(mm/a)傾斜水平變形(mm/m) 地形曲率(mm/m2)(mm/m)>60>6>4>0.3>10>10地表存在塌陷和裂縫;地表建(構)筑物變形開裂明顯中等20~603~62~40.2~0.380~3~103~10地表存在變形及地裂縫;地表建(構)筑物有開裂現象弱<0.2>120地表無變形及地裂縫;地表建(構)筑物無開裂現象危害程度災情死亡人數/人直接經濟損失/萬元受威脅人數/人可能直接經濟損失/萬元大≥10≥500≥100≥500中>310>100500>10100>100500小≤3≤100≤10≤100注1:災情:指已發生的地質災害,采用“人員傷亡情況”“直接經濟損失”指標評價注2:險情:指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采用“受威脅人數”“可能直接經濟損失”指標評價注3:危害程度采用“災情”或“險情”指標評價危害程度發育程度弱大危險性大危險性大危險性中等危險性大危險性中等危險性中等危險性中等危險性小危險性小工程建設引發或加劇采空塌陷發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發育程度危險性等級工程建設位于采空區及采空塌陷影響范圍內,引發或加劇采空塌陷的可能性大大強大弱工程建設位于采空區范圍內,引發或加劇采空塌陷的可能性中等強大弱工程建設臨近采空區及其影響范圍,引發或加劇采空塌陷的可能性小小弱小經現狀調查評估區范圍內未發生場多年以來未發生地下采場采空塌陷及伴新增一處回風斜井工業地(CD18)及開采完畢后形成兩處地表巖石移動范圍。礦山預測其主要存在的地質災害隱患為崩塌、采空主要存在露天采場邊坡及新建工業場地(CD1根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規范》(DZ/T0286-2015)中“地質災害危害程度分級表”,受威脅對象為礦山施工人員、機械設備等,受威脅人數≤10人,可能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危害程度小。根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規范》(DZ/T0286-2015)中“地質災害危險性分級表”,預測評估露天采場引發或加劇崩塌地質災害的發育程度弱,危害程度發育程度發育特征強崩塌(危巖)位于欠穩定—不穩定狀態,評估區或周邊同類崩塌(危巖)分布多,大多已發生。崩塌(危巖)體上方發育多條平行溝谷的張性裂隙,主控裂隙面上寬下窄,且下部向外傾,裂隙內近期有碎石土流出或掉塊,底部巖土體有壓碎或壓裂狀;崩塌(危巖)體上方平行溝谷的裂隙明顯。崩塌(危巖)位于欠穩定狀態,評估區或周邊同類崩塌(危巖)分布較少,有個別發生。危巖體主控破裂面直立呈上寬下窄,上部填充雜土生長灌木雜草,裂面內近期有掉塊現象;崩塌(危巖)體上方有細小裂隙分布。崩塌(危巖)處于穩定狀態,評估區或周邊同類崩塌(危巖)分布但均無發生。危巖體破裂面直立,上部填充雜土,灌木生長年久茂盛,多年來裂面內無掉塊現象;崩塌(危巖)體上方無新裂隙分布。危害程度災情死亡人數/人直接經濟損失/萬元受威脅人數/人可能直接經濟損失/萬元大≥10≥500≥100≥500中3~10100~50010~100100~500≤3≤100≤10≤100注1:災情:指已發生的地質災害,采用“人員傷亡情況”“直接經濟損失”指標評價注2:險情:指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采用“受威脅人數”“可能直接經濟損失”指標評價注3:危害程度采用“災情”或“險情”指標評價危害程度發育程度強大危險性大危險性大危險性中等危險性大危險性中等危險性中等危險性中等危險性小危險性小工程建設引發或加劇崩塌(危巖)發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發育程度危險性等級工程建設位于崩塌(危巖)影響范圍內,工程建設活動對崩塌(危巖)穩定性影響大,引發或加劇崩塌的可能性大大強大大弱工程建設臨近崩塌(危巖)影響范圍,工程建設活動對崩塌(危巖)穩定性中等,引發或加劇崩塌的可能性中等強大弱工程建設位于崩塌(危巖)影響范圍外,工程建設活動對崩塌(危巖)穩定性影響小,引發或加劇崩塌的可能性小強大巖石移動范圍45.8934hm2(與露天采場、工業根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規范》(DZ/T0286-2015)附錄D中表D.8“采空塌陷發育程度分級表”,根據預測剖面數據計算,預測各礦體平均厚度的采深礦體號采厚(m)采深采深采厚比礦體最小厚度礦體最大厚度礦體平均厚度最小厚度最大厚度平均厚度********************************************************Ⅲ-1**************Ⅲ-2**************Ⅲ-3**************Ⅲ-4**************Ⅳ**************Ⅴ**************b——水平移動系數。覆巖類型覆巖性質下沉系數水平移動系數主要影響角正切主要巖性單向抗壓強度/MPa堅硬大部分以中生代地層硬砂巖、硬石灰巖>600.27?0.540.2?0.31.20?1.91砂質頁巖為主,其他為軟礫巖、致密泥灰巖、鐵礦石。0.841.92?2.40軟弱大部分為新生代地層砂質頁巖、頁巖、泥灰巖及黏土、砂質黏土等松散層。<302.41?3.54WmimqrabⅣⅤ分級表”,采空區的巖石移動范圍無村莊和交通干線,受威脅對象主要為井下生發育程度參考指標發育特征地表移動變形值開采深厚比采空區及其影響帶占建設場地面積/%治理工程面積占建設場地面積/%下沉量(mm/a)傾斜水平變形(mm/m) 地形曲率(mm/m2)(mm/m)>60>6>4>0.3>10>10地表存在塌陷和裂縫;地表建(構)筑物變形開裂明顯中等20~603~62~40.2~0.380~1203~103~10地表存在變形及地裂縫;地表建(構)筑物有開裂現象弱>120地表無變形及地裂縫;地表建(構)筑物無開裂現象危害程度災情死亡人數/人直接經濟損失/萬元受威脅人數/人可能直接經濟損失/萬元大≥10≥500≥100≥500中>310>100500>10100>100500小≤3≤100≤10≤100注1:災情:指已發生的地質災害,采用“人員傷亡情況”“直接經濟損失”指標評價注2:險情:指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采用“受威脅人數”“可能直接經濟損失”指標評價注3:危害程度采用“災情”或“險情”指標評價危害程度發育程度弱大危險性大危險性大危險性中等危險性大危險性中等危險性中等危險性中等危險性小危險性小工程建設引發或加劇采空塌陷發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發育程度危險性等級工程建設位于采空區及采空塌陷影響范圍內,引發或加劇采空塌陷的可能性大大強大弱工程建設位于采空區范圍內,引發或加劇采空塌陷的可能性中等強大弱工程建設臨近采空區及其影響范圍,引發或加劇采空塌陷的可能性小小弱小測結果表可知,取樣水質均未超標,地下水水質均能達到《地下水質量標準》Q=F根據礦體中段圖,現在坑道面積為3297m2,0m標高坑道后續掘進面積標高預測方法降雨量分期計算參數預測涌水量QQoFoF(m3/d)0水文地質系數豐水期329717000正常329717000721.87根據開發利用方案,隨著開采的進行,被開挖綜上所述,礦井正常涌水量小于3000m采場編號現狀調查CK1存在高陡邊坡,底部平臺面積約541m2。底部平臺栽植有栗樹、楊樹,栽植栗樹44棵,楊樹10株,邊坡生成蒿草。CK2長約137m,寬約66m,面積約3164m2,采場邊坡坡度55-70°,采場邊坡高6-19m,存在高陡邊坡。底部平臺面積約1685m2。底部平臺已栽植栗樹,栽植栗樹約165株,邊坡生成蒿草,邊坡頂部設置警示牌6塊。原豎井SJ8位于此采場中,已回填。CK3長約195m,寬約22m,面積約3487m2,采場邊坡坡度50-65°,采場邊坡高6-12m,存在高陡邊坡。底部平臺面積約1868m2。底部平臺已栽植栗樹,栽植栗樹約344株,邊坡生成蒿草,邊坡頂部設置警示牌6塊。CK4長約540m,寬約60m,面積約20737m2,采場邊坡坡度50-65°,采場邊坡高2-15m,存在高陡邊坡。底部平臺面積約8296m2。采場頂部拉設刺網約1200m。SJ12及一采區風井位于此采場中,其中SJ12井深183.3m,一采區風井井深189.1m。CK5長約150m,寬約10m,面積約1566m2,采場邊坡坡度60°-70°,采場邊坡高2-5m。底部平臺面積約617m2。底部平臺已栽植栗樹,栽植栗樹約82株,邊坡生成蒿草。CK6長約52m,寬約11m,面積約557m2,采場邊坡坡度55°-70°,采場邊坡高4-10m。底部平臺面積約268m2,底部平臺已栽植栗樹,栽植栗樹約28株,邊坡生成蒿草。CK7長約55m,寬約6m,面積約283m2,采場邊坡坡度60°-70°,采場邊坡高2-4m。底部平臺面積約122m2,底部平臺已栽植栗樹,栽植栗樹約19株,邊坡生成蒿草。CK8長約591m,寬約69m,面積約21992m2,采場邊坡坡度50°-70°,采場邊坡高6-20m,存在高陡邊坡。底部平臺面積約11275m2。場頂部拉設刺網約1250m,設置警示牌12塊。CK9長約143m,寬約26m,面積約3471m2,采場邊坡坡度60°-70°,采場邊坡高5-8m。底部平臺面積約1560m2,SJ4、SJ5(暗井)、PD2位于此采場中,其中SJ4、SJ5及PD2已封堵。底部平臺已栽植栗樹,栽植栗樹約53株,邊坡生成蒿草。CK10長約50m,寬約11m,面積約514m2,采場邊坡坡度65°-75°,采場邊坡高3-8m。底部平臺面積約255m2,底部平臺已栽植栗樹,栽植栗樹約46株,邊坡生成蒿草。CK11存在高陡邊坡。底部平臺面積約673m2,底部平臺已栽植栗樹,栽植栗樹約337株,邊坡生成蒿草。CK12長約91m,寬約17m,面積約1398m2,采場邊坡坡度55°-70°,采場邊坡高3-10m。采場編號現狀調查底部平臺面積約673m2,底部平臺已栽植栗樹,栽植栗樹約58株,邊坡生成蒿草。CK13長約42m,寬約17m,面積約564m2,采場邊坡坡度65°-70°,采場邊坡高3-8m。底部平臺面積約321m2,底部平臺已栽植栗樹,栽植栗樹約63株,邊坡生成蒿草。CK14長約47m,寬約17m,面積約778m2,采場邊坡坡度60°-70°,采場邊坡高3-8m。底部平臺面積約349m2,底部平臺已栽植栗樹,栽植栗樹約51株,邊坡生成蒿草。設置警示牌6塊。CK15長約33m,寬約13m,面積約387m2,采場邊坡坡度65°-70°,采場邊坡高3-8m。底部平臺面積約308m2,底部平臺已栽植栗樹,栽植栗樹約43株,邊坡生成蒿草。有的地表植被破壞,改變了原有的地貌類型,工業場地對原生地形地貌景觀的影響程度為較嚴重。現狀礦山采空區投影面積約為25.0586hm2,巖石移動范圍37.4786hm2。現狀巖移范圍內地表無變形及地裂縫;地表建根據《開發利用方案》及現場調查,礦山將新建一回風斜井(CD18)用于根據《開發利用方案》,礦山未來進行地下開采,巖石移動范圍影響面積45.8934hm22。預測評估地下采空區地質災害危險性中等,巖石移動從而導致土地(1)礦區水環境污染現狀分析地表水質量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I類標準;地下水檢測結果表明項目區地下水質量滿足《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I類(2)礦區土壤環境污染現狀分析樣品中檢測項目含量均低于《土壤環境質量-農用地土評估結論:現狀采礦活動對礦區土壤環境影響較輕。可以滿足充填需要,采用汽車運輸到充填站料場,膠結材料可以采用325#普通少,基本不對土壤環境構成影響。預測礦業活(1)礦山地質環境影響嚴重區(Ⅰ區)(2)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較嚴重區(Ⅱ區)度較輕,地質災害不發育。現狀評估礦區道路為礦山地(3)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較輕區(Ⅲ區)分區名稱分布范圍面積(hm2)評估要素難度地質災害危對含水層的影響對地形地貌景觀影響水土環境污染嚴重區Ⅰ露天采場6.1681崩塌危險性小較輕嚴重較輕大較嚴重區Ⅱ巖石移動范圍36.042431.4447采空塌陷及伴生地裂縫危險性中等較輕較輕較輕大工業場地3.0280地質災害不發育較輕較嚴重較輕較大運輸道路1.5697較輕較嚴重較輕較大較輕區Ⅲ受開采影響較輕區37.6650地質災害不發育較輕較輕較輕小評估區總面積79.8755hm2(1)礦山地質環境影響嚴重區(Ⅰ區)(2)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較嚴重區(Ⅱ區)染影響和破壞程度較輕;預測評估巖石移動范(3)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較輕區(Ⅲ區)分區名稱分布范圍面積(hm2)評估要素地質災害對含水層的影響對地形地貌景觀影響水土環境污染嚴重區Ⅰ露天采場6.16816.1681崩塌危險性小較輕嚴重較輕較嚴重區Ⅱ巖石移動范圍43.889839.1572采空塌陷及伴生地裂縫危險性中等較輕較嚴重較輕工業場地3.1629地質災害不發育較輕較嚴重較輕運輸道路1.5697較輕較嚴重較輕較輕區Ⅲ受開采影響較輕區29.8176地質災害不發育較輕較輕較輕評估區總面積79.8755hm2塌陷損毀主要為巖石移動范圍,一旦地表出現塌用地項目損毀形式損毀環節損毀時序現狀露天采場挖損以往露采上世紀80年代至2011年工業場地CD2-CD6、CD9-CD12、CD16壓占上一階段運營期至2023年不再利用壓占運營期至2030年正在使用運輸道路壓占運營期至2030年正在使用巖石移動范圍塌陷運營期至2030年正在使用評價因子評價等級輕度損毀中度損毀重度損毀挖掘深度≤1米≥5米挖掘面積≤2公頃2~5公頃≥5公頃挖掘土層厚度≤1米≥2米評價因素評價因子評價等級輕度損毀中度損毀重度損毀地表變形壓占面積<100平方米100~1000平方米>1000平方米排土高度20~50米>50米邊坡坡度25°~35°>35°壓占物性狀礫石含量增加<10%10~30%>30%有機質含量下降<15%15~65%>65%穩定性穩定性穩定較穩定不穩定損毀等級水平變形mm/m附加傾斜mm/m下沉m沉陷后潛水位埋深m生產力降低%輕度≤8.0≤20.0≤2.0≥1.5≤20.08.0~16.020.0~40.02.0~5.00.5~1.520.0~60.0重度>16.0>40.0>5.0<0.5>60.0拆除回填,面積0.3164hm2,底部平臺面積約0.1685hm2。損毀土地類型為果園造成土地破壞嚴重,喪失原有果園功能,采參照前文損毀程度定級標準,該區域挖掘深度破壞嚴重,參照前文損毀程度定級標準,該區域挖掘深度大于5米,損毀程度為參照前文損毀程度定級標準,該區域挖掘深度采礦用地1.5955hm2。采場土地損毀方式為挖損,造成土地破壞嚴重,表土損失面積約0.1560hm2,SJ4、SJ5(暗井)、PD2位于此采場中,其中SJ4、SJ5及PD2參照前文損毀程度定級標準,該區域挖掘深度破壞嚴重,參照前文損毀程度定級標準,該區域挖掘深度大于5米,損毀程度為破壞嚴重,參照前文損毀程度定級標準,該區域挖掘深度大于5米,損毀程度為采礦用地0.0162hm2。場地土地損毀方式為壓占,參照前文損毀程度定級標準,場地土地損毀方式為壓占,參照前文損毀程度定級標準,該區域壓占面積介于物面積約360m2,硬化區域1200m2,硬化厚度為0.2m。損毀土地類型為果園井)場地,建筑為一層磚混結構,建筑物面積約540),地,豎井SJ11已填平,主要建筑為簡易板房,建筑物面積約15地土地損毀方式為壓占,參照前文損毀程度定級標準,該區域壓占面積介于前文損毀程度定級標準,該區域壓占面積大于1豎井SJ9已填平。建筑為一層磚混結構,建筑物面積約90m2,其他區域未硬化。損毀土地類型為果園0.0304hm2。場地土地損毀方式為壓占,參照前文損毀程度插圖3-3-4工業場地CD12-CD類型為果園0.0041hm2、公路用地0.0002hm2、采礦用地0.078場地,主要建筑為一層磚混結構,建筑面積約1080m2,二采區主井井深170m,場地水泥硬化,硬化面積1780m2,硬化厚度約0.2m。損毀土地類型為果園文損毀程度定級標準,該區域壓占面積大于100厚度約0.2m。損毀土地類型為果園0.0576hm2,河流水面0.0308hm2、采礦用地0.6152hm2。場地土地損毀方式為壓占,參照前文損毀程度定級標準,該區域壓其中道路3局部為混凝土硬化道路,硬化厚度0.1-0.2m。礦山道路損毀面積1.5697hm2,占用土地類型為果園0.7630hm2、公路用地0.0018hm2、農村道路0.1775hm2、溝渠0.0386h道路土地損毀方式為壓占,參照前文損毀程度定級標準,該區域壓占面積大于砂土路,與南部主路連接,連接CD6和CK15道路,目前作為農業生產道路使用,度定級標準,該區域壓占面積大于1000平方產道路使用,礦山閉坑后進行土地復墾。損毀土地類型為果園0.0591hm2。道路土地損毀方式為壓占,參照前文損毀程度定級標準,該區域壓占面積介于為砂土路,與東部主路連接,連接CD15、CD16、CD18和CK9-CK12、CK4的道路,砂土路,場地接觸部位局部硬化,硬化厚度0.2m,與DL5連接,連接CD15和CK4毀土地類型為果園0.0741hm2。道路土地損毀方式為壓占,參照前文損毀程度定道路土地損毀方式為壓占,參照前文損毀程度定級標準,該區域壓占面積大于道路土地損毀方式為壓占,參照前文損毀程度定級標準,該區域壓占面積大于接,連接CD7-11和CK3-CK4、CK13-CK14的道路,道路兩側栽植楊樹約490株,該0.0488hm2。道路土地損毀方式為壓占,參照前文損毀程度定級標準,該區域壓地0地002種植園用地04草地06工礦倉儲用地10交通運輸用地11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類型土地總計020104040602果園其他草地采礦用地農村道路河流水面溝渠2.98450.23112.95256.16810.71610.00002.27860.00020.00230.03083.02800.76300.00000.40450.00180.17750.18120.03860.00311.5697土地面積46.0281hm2。工業場地CD18為新建面積0.1349hm2,土地類型果園該區域地形較平坦,新建場地占地面積0.1349hm2,擬損毀土地類型果園并用于CK4進行土地復墾。新建工業場地CD18土地損毀方式為壓占,新建場地把巖石最大移動范圍45.8932hm2作為監測區考慮在復墾范圍內,在計算復墾資開采礦體最大沉降Wm(mm)最大傾斜im(mm/m)最大曲率Km(mm/m2)最大水平移動Um(mm)最大水平變形εm(mm/m)4333.980.0686.512522.510.0450.460.762852.460.0357.050.75Ⅲ-12252.220.0344.900.67Ⅳ0.0232.040.49Ⅴ2012.050.0340.230.6202種植園用地04草地0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