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療》課件-第十七節 漏肩風_第1頁
《針灸治療》課件-第十七節 漏肩風_第2頁
《針灸治療》課件-第十七節 漏肩風_第3頁
《針灸治療》課件-第十七節 漏肩風_第4頁
《針灸治療》課件-第十七節 漏肩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漏肩風2一、概述312漏肩風定義:漏肩風是肩關節周圍酸重疼痛、活動功能障礙的病證。

也稱“肩凝癥”、“凍結肩”、“五十肩”。女性發病率高于男性。4二、病因病機51、正氣不足,氣血不足,筋脈失養,致關節僵直,肩臂不能

舉,不榮則痛2、感受風寒,或勞累閃挫,氣血瘀滯,不通則痛?,F代醫學的認識主要病理系慢性退行性改變,系肩關節周圍組織所發生的慢性無菌性炎癥可繼發于肱二頭肌腱腱鞘炎、岡上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或肩袖損傷等。病因病機

三、診斷要點71.年齡一般在40以上

2.疼痛,夜間加重

3.壓痛,為廣泛性壓痛

4.功能障礙,各方向均有,以外展外旋后伸最明顯,有“扛肩”現象診斷要點

四、辨證要點91、早期以疼痛為主、受涼或夜間加重,局部廣

泛性壓痛;后期以功能障礙為主2、若本病疼痛以肩前中府穴區為主,后伸時加

劇者屬太陰經證;3、疼痛以肩外側肩髃、肩髎穴處為主,三角肌

壓痛,外展時疼痛加劇者屬陽明、少陽經證;4、疼痛以肩后側肩貞、臑俞穴處為主,肩內收

時疼痛加劇者屬太陽經證。

辨證要點

五、辨證論治11疏筋通絡、行氣活血以肩關節局部取穴為主。治療原則

主穴:阿是穴

肩髃

肩前

肩貞

陽陵泉

中平穴(足三里下1寸)配穴:太陰經證者加尺澤、陰陵泉;陽明、少陽經證者加手三里、外關;太陽經證者加后溪、大杼、昆侖;痛在陽明、太陽經者加條口透承山。處方

肩髃、肩前、肩貞為“肩三針”,配局部阿是穴可祛風散寒、疏經通絡;循經遠取陽陵泉能疏筋活絡、通經止痛;中平穴為治療肩周炎的經驗效穴。諸穴相配使寒邪散,經脈通,氣血調和方義毫針刺用瀉法,或平補平瀉法,寒證可加灸,留針20min~30min,每日1次。操作

六、其他療法16取肩髃透極泉、肩貞透極泉、條口透承山等。肩不能抬舉者可局部多向透刺,使肩能抬舉。條口透承山時邊行針邊令患者活動患肢,動作由慢到快,用力不要過猛,以免引起疼痛。芒針穴位注射在肩部穴位注射當歸、川芎、元胡、紅花等注射液或10%葡萄糖注射液、維生素B1注射液,每穴注入0.5ml。如壓痛點廣泛,可選擇2~3個壓痛最明顯處注射。

對肩部腫脹疼痛明顯而瘀阻淺表者可用皮膚針中強度叩刺患部,使局部皮膚微微滲血,再加拔火罐;如瘀阻較深者可用三棱針點刺2~3針致少量出血,再加拔火罐,使瘀血外出,邪去絡通。每周2次。刺絡拔罐耳針取肩、肩關節、鎖骨、腎上腺、神門、對應點。每次選3~4穴,毫針強刺激,頻捻針,囑患者同時活動患肩,隔日1次,留針30min;也可用王不留行籽貼壓。取肩髃、肩前、肩髎、曲池、天宗、外關。每次取3~5穴,針刺得氣后分別接電針儀,早期用連續波、后期用斷續波強刺激10min~15min。電針激光照射

取局部壓痛點、肩井、肩髃、巨骨、臂臑、天宗。每次取3~5穴,用氦-氖激光每穴照射3min~10min,照射距離一般為50cm。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七、按語201.明確診斷,排除肩關節結核、腫瘤、骨折、脫臼等其它疾病,并與頸椎病、內臟病等引起的牽涉痛相區別。2.對肩關節粘連、肌肉萎縮者,應配合推拿治療,以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