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政治總復習必修3考點復習講義_第1頁
2021年高考政治總復習必修3考點復習講義_第2頁
2021年高考政治總復習必修3考點復習講義_第3頁
2021年高考政治總復習必修3考點復習講義_第4頁
2021年高考政治總復習必修3考點復習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課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

考點一: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表現

1、含義:文化多樣性是指不同民族和國家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各具特

魚。

2、表現:

(1)民族節日:蘊含著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

倫理等文化因素,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慶祝民族節日,

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2)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不

僅對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展現世界文化的

多樣性具有獨特的作用,它們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

考點二: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共性與個性的關系)

①文化是世界的(共性):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

有普遍的規律,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

規律。

②文化是民族的(個性):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

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

③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文化又是

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考點三:尊重文化多樣性

1、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樣性?(地位+作用+意義)

①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

力。文化多樣性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

缺少的色彩。只有保持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

機與活力。

③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民族文化起著維

系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

根基。尊重文化多樣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培育好、發展好

本民族文化。

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一個民族的文

化成就不僅屬于這個民族,且屬于整個世界。各民族文化,都以其鮮

明的民族特色豐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和繁榮。

2、如何尊重文化多樣性?(正確態度+原則+要求+反對)

①既要認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鑒,

求同存異,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

②必須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

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

③我們倡導文化交流互鑒,既要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又要以我

為主,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同時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④反對“封閉主義”(一味固守本民族文化的)和“民族虛無主義”

(一味推崇外來文化)的錯誤傾向。

考點四: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

文化交流的過程,就是文化傳播的過程。

商業貿易、人口遷徙、教育,各種經濟、政治、文化活動,都是

文化傳播的途徑。

考點五:現代文化傳播手段的特點

①出現標志:傳媒真正開始面向大眾傳播信息,是以印刷術的推

廣為標志的。

②形式:有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形式。

③特點及作用:依托現代信息技術的大眾傳媒,能夠最大限度超

越時空的局限,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顯示出文化傳遞、溝通、

共享的強大功能,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考點六:加強文化交流的意義

①有利于中華文化的傳播,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增強文化

自信。

②有利于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促進中華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繁

榮與發展。

③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和融合,實現文化創新。

④有利于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

⑤有利于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第五課文化創新

▲什么是文化創新?文化在交流的過程中傳播,在繼承的基礎上發

展,都包含著文化創新的意義。

文化發展的實質,就在于文化創新。

考點一:社會實踐與文化創新

1、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

①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遮泉。離開了社會實踐,人們就不能作出

有價值的文化創造。

②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一方面,社會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

提出的新問題,需要文化創新;

另一方面,社會實踐的發展,為文化創新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準

備了充足的條件。

2、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

3、文化創新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這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

檢驗文化創新的根本標準。

考點二:為什么要文化創新?(原因、作用、意義)

①文化發展的實質是文化創新。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

求。

②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這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

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根本標準。

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的文化

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

④創新是文化富有生機與活力的重要保證。推動文化創新,解放和

發展文化生產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是繁榮文化的必由之路。

考點三:文化創新與繼承的關系(古今)

(1)原因: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文化創新既是一個“取其精華、去

其糟粕”,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又是一個“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

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

(2)要求:一方面,我們不能離開傳統文化,空談文化創新。否則

會失去文化創新的根基。另一方面,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

要追求。文化創新,表現在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獨的努力之中。

考點四:文化創新與借鑒、融合的關系(中外)

(1)原因: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

與融合,既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

過程。實現文化創新,需要博采眾長。

(2)表現:文化的交流、借鑒和融合,是學習和吸收各民族優秀文

化成果,以發展本民族文化的過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相互借鑒,

以“取長補短”的過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鑒的基礎上,推出融匯多種

文化特質的新文化的過程。可見,文化多樣性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

(3)要求:在文化交流、借鑒與融合的過程中,必須以世界優秀文

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又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考點五:如何實現文化創新?

①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是源泉和動力)。(+材料”立

足于……實踐”)

②繼承傳統,推陳出新,是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要推動中華優秀

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材料”既要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又要體現時代精神”。)

③面向世界,博采眾長,是文化創新的又一基本途徑。(+材料“既

要吸收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又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

民族特色”

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動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

傳播手段創新。

⑤堅持文化創新的正確方向。既要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又要

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

"守舊主義"(固守傳統文化拒絕接受新文化)、"封閉主義"(固守

本民族文化拒絕接受外來文化)、"民族虛無主義"(一味推崇外來文化

的)、"歷史虛無主義"(根本否定傳統文化)。

第三單元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

第六課我們的中華文化

考點一、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1、源遠流長——從橫向上表明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從未中斷

(1)表現:

①古代輝煌的發展歷程

時期,對早期中華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春秋戰國

時期形成、秦的統一具有意義、漢代儒家學

說確立了地位。隋唐時期中華文化進入了時代,

宋元明產生____________,明清時期面臨0

②近代衰微的原因:封建統治日漸沒落以及西方近代工業文明的

沖擊

③現代再創輝煌(要求?)

(2)見證:

①漢字一一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文字的發明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

代。

漢字為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②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

2、博大精深——從縱向上表明中華文化內容豐富(廣度)、內涵深刻

(深度)

(1)獨樹一幟,獨領風騷一一(獨特性)

①中華文化中的文學藝術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獨樹一幟。

文學藝術對于反映人們的精神生活、展示人們的精神世界有

獨特的作用。

②中國科學技術成就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地位:科技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

特點: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注重實際運用,具有實用性和整體

性的特點。

意義:中華民族在認識、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創造的一切科技

成就,都是中國人民勤勞、智慧和艱苦奮斗精神的結晶,是中華民族

生命力、創造力的生動體現。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區域性)

①成因: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經濟社會發展

程度不同,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

域特征。

②關系:不同區域的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相互吸收,

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

(3)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一一(民族性)

①我國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

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例如:我國的雕刻建筑藝術是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都是中華

文化的瑰寶;許多少數民族用自己的語言文字創造了優秀的民族文

學。

②各民族文化對中華文化的意義(見考點3)

考點二、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1)中華文明之所以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

性。

(2)含義: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

民族的文化和睦相處;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鑒其他

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

(3)意義:有利于與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

身文化的認同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考點三、各民族文化對中華文化的貢獻

①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中華文化呈現著多種民族文化的

豐富色彩。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

族特性。(特點)

②它們都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地

位)

③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

文化。(關系)

④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強烈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

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意義)

第七課我們的民族精神

考點一、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

(1)團結統一:含義、形成、作用

(2)愛好和平:含義、優良傳統、作用

(3)勤勞勇敢:含義、表現、作用、發展

(4)自強不息:含義、作用、典故

考點二、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為什么要發揚愛國主義精神?)

①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貫穿于民族精神的各個方

面。

②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精神,相輔相成,

無不體現著愛國主義這個主題。

③無論什么時期,愛國主義都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

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

考點三、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

①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

②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愛國主義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體

內涵。

③在當代中國,愛祖國與愛社會主義本質上是一致的。發展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

考點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義和途徑

1、為什么?

(1)重要性:

①中華民族精神,始終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

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

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

②中華民族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體現了

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

③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

(2)必要性(意義)

①是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是當前應對國際復雜局勢的需

要。

②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民族精神是民族綜合素質

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集中體現0

③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

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重要尺度。中華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動員

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

④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面對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實施西

化、分化的政治圖謀,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顯得更為重要和迫切。

⑤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鑄造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為中華

民族的生存發展強基固本。

2、途徑:(怎么辦?)

①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體系這一“主心骨’’的作用。

②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既要珍惜和愛護中華民

族歷史上形成的優秀文化傳統,又要繼承和發揚我們黨在長期革命、

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

③必須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既要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

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敵對勢

力對我國進行西化、分化的圖謀。

④必須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

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相輔相成,相互支撐,統一于建設中

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只有丕所注△時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

神博采眾長、日益豐富;只有堅持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時代精神不

移根基、不失本色。

⑤必須立足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人人都做民族

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共同續寫民族精神的新篇章。(根

本途徑)

二、易錯點

1、區分:中華文化的兩個基本特征

(1)從發展歷程看,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從內涵上看,是中華文化的又一個基本特征。

下列分別體現了中華文化的什么基本特征?

①中華文化呈現著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②文明圣火,千古

未絕者,唯我無雙。

③吳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各有特點;④我國的園林藝術

在世界上無與倫比。

⑤我國歷史上編撰的史書規模之大,存留之豐,為世界所僅有。

⑥聞名中外敦煌石窟、云岡石窟、龍門石窟等都是中華文化的瑰

寶。

⑦我國的文學藝術歷史輝煌悠久、內容豐富絢爛、風格鮮明獨特。

⑧《資治通鑒》為后世所傳,被統治階級所借鑒。

⑨古典小說《三國演義》描繪了魏、蜀、吳三國大約半個世紀的

紛爭和興衰過程。

⑩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成就長期處于世界前列。

2、區分:中華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存在于

___________之中。

3、中華文化具有先進性,我們要弘揚中華文化,對嗎?為什么?

4、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是o漢字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5、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現:、、o獨

特性主要表現:、0

6、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的力量。

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

7、是中華民族之魂。是中華民族自

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

8、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文化的

相申主同幽唱。

9、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

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

第四單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第八課走進文化生活

考點一、文化市場對文化生活的影響(即文化生活的“喜”與“憂”)

1、表現(What?)

2、原因(Why?)

3、應對(How?)(即如何規范文化市場、凈化文化環境?)

(1)國家:加強管理、正確引導。

①要弘揚主旋律,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

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發揮先進文化的導

向和示范作用。

②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

堅決抵制腐朽文化。

(2)文化企業

遵守國家法律法規,遵守職業道德,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始終把

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

(3)公民(青少年)

①要提高辨別不同性質文化的眼力,增強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

化的能力;

②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

活動,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

考點二、關于大眾文化

1、含義(What?)是指面向廣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與呼聲,為

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社會主義文化。

2、原因(Why?)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豐

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人們對文化的需求

日益呈現出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的特點。

3、要求(How?)

①應該提供多種類型、多樣風格的文化產品。無論什么類型、風

格的文化,人民大眾真正需要的,都是先進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②必須面向廣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與呼聲,為人民大眾所喜

聞樂見的社會主義文化。

考點三、關于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一)What?

(1)落后文化:

①含義:各種帶有迷信、愚昧、頹廢、庸俗等色彩的文化。

②表現:常常以傳統習俗的形式表現出來。

③措施:通過科學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文化:

①含義: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輪功”

邪教、淫穢色情文化等。

②危害:腐蝕人們的精神世界、侵蝕民族精神、阻礙先進生產力

發展、危害社會主義事業。

③措施:堅決抵制、依法取締。

(二)Why?(存在的原因)

①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并沒有完全退出歷史舞臺;

②西方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沖擊;

③市場經濟自身的弱點,反映到人們的精神生活中來,誘發不良

思想,滋生不良現象。

(三)How?(同上1)

▲關于主旋律

(1)What?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即先進文化)

(2)Why?必要性+地位、作用+先進性科學性

(3)How?(即加強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

第九課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考點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內涵

1、內涵: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

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2、重要性: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才能把繼承中

華優秀文化傳統和吸收人類文化優秀成果結合起來,使悠久的中化文

化煥發新的生機,實現文化強國的夢想。

3、如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綜合探究)P113

考點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

1、為什么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P96)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宏偉目

標。這個目標,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相適應,與建設富

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目標相銜接,與我國深厚文化

底蘊和豐富文化資源相匹配。

2、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怎樣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

展道路)

(1)必由之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A、Why?

①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這個路徑,是由我國

社會制度、發展道路和黨和性質宗旨決定的;是由繼承和創新中華民

族優秀歷史文化的要求決定的;是由我國文化自身發展規律和人民群

眾根本意愿決定的;是由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實需要決定的。(必

由之路、四個決定)

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與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路

徑和目標的關系。這一道路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實現中華文化

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

B、How?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

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

近群眾的原則;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皿、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

二;堅持以改革促發展、促繁榮。(六個堅持)

(2)關鍵: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

自信。(考點三)

(3)最重要的是: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指導實

踐、推動工作。

(4)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事業,開展精神文

明創建活動。(考點四)

(5)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全面提高公

民道德素質。

考點三: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1、What?

①含義:文化自覺,是對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認識、對文化發展規

律的正確把握、對發展文化歷史責任的主動擔當。文化自信,來自于

對時代發展潮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深刻把握,來自于對

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

②表現:這種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表現為對中華文化發展前途充

滿信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充滿信心、對社會主義文

化強國目標充滿信心。

③兩者關系: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文化自覺是文化自

信的基礎,只有高度的文化自覺才有堅定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文

化自覺的表現。

2、Why?

①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向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宏偉目標邁進,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為此,需要樹立高

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②是我們進行文化創

造的科學理論指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我

們進行文化創造提供了寶貴資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我們進行文化創造提供了

深厚實踐基礎。(客觀條件)P99/±

3、How?(要求)

①最重要的是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指導實踐、

推動工作。

②把含義、表現轉化成要求,要……

考點四:教育、科學和文化事業

1、發展教育事業

①重要性: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

②措施: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而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

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

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發展科學技術。

①原因: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②措施:必須充分認識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加強科學基礎設施

建設;

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提高全民科學素養,在全社會形成

崇尚科學、鼓勵創新、反對迷信和偽科學的良好氛圍;堅持社會科

學與自然科學并重,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

作用,

3、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原因: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

部分,能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增強我國文化產業的

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措施:①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

②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

③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

業。

▲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關系

含義不同:不以營利為目的,面向社會,為公眾提供文化產品和服務

的行業。〃從事文化產品生產和提供文化服務的經營性行業。

資金來源:政府扶持、社會贊助。〃面向市場,依法經營,自我積累,

自我發展。

特征不同:創造性和公益性,不以營利為目的。〃消遣性、娛樂性、

益智性和營利性。

目的不同:滿足人民群眾高品位的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

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滿足人民群眾一般性的文化消費需求。

范疇不同:學術研究、文學藝術以及博物館、圖書館等。〃主要包括

文藝演出業、影視業、音像業、文化娛樂業、文化旅游業、藝術培訓

業等。

聯系:文化產業為國家創造物質財富,使國家有更多的物力和財力支

持文化公益事業;文化公益事業的發展,又可以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

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

▲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1)Why?

①在當代中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建設社會主義精

神文明。

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

全面發展;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必須努力建設社會主

義精神文明。

③精神文明建設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奮,各項事業才會全面

興盛。

④精神文明建設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能為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方向保證、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

(2)How?

①根本任務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提

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以適應社會主義現

代化建設的需要。

②發展教育、科學和文化事業。一一考點四

③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全面提高公

民道德素質。

④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

▲關于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1)目標:通過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完善社會志

愿服務體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互愛互助、見義勇為的社會

風尚。

(2)主體:是億萬人民參加文化建設的偉大實踐

(3)對當代中國青年的要求:投身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偉大

實踐,為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文明風尚身體力行,

做新時期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傳播者,是當代中國青年成長、成才的

必然選擇。

第十課文化建設的中心環節

考點一、思想道德建設

1、What?核心是為人民服務;原則是集體主義。

2、Why?

①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性質和

前進方向。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中心環節。(地位)

②道德模范具有時代性,人們對思想道德的評判具有差異性。因此,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要推動學習宣傳思想道德模范常態化。

3、How?

①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

②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

③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考點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What+Why+How?)

1、What?(基本內容)

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靈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主

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精髓),社會主義榮辱觀(基礎)。

2、Why?

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是全國

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

②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

為思想道德建設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

3、How?(要求)

①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須堅拄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

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

②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③必須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

抵制各種錯誤思想的影響,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

聚力。

④必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直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

建活動全過程,貫穿于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從根本上提高國家文化軟

實力。

4、“體系”與“觀”的關系

①“觀”是“體系”的內核,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相契合,

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相銜接。

②“觀”體現“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征,反映“體系”的豐

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是“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觀”比“體

系”更加突出核心要素,更加注重凝練表達,更加強化實踐導向。

考點三、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

1、基本任務: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

2、要求:

①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以誠信建設為重點,加強社會

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弘揚時代新風。

②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考點四、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1、What?主要內容概括為“八榮八恥二

2、Why?只有明辨什么是光榮的、什么是可恥的,才能在全社會扶

正祛邪、揚善懲惡,引領良好風尚的形成和發展。社會主義榮辱觀,

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

考點五、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文化修養的關系(What+Why+How?)

1、區別

(1)科學文化修養:

①含義:人們在科學知識、文史知識、藝術欣賞等方面自我教育、

自我提高的過程。

②內容: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知識,用人類創造的科學文化知

識武裝自己的頭腦。

③途徑:在于通過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自覺接受先進文化的

陶冶。

(2)思想道德修養:

人們通過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斷提高思想道德認識、思想道德

判斷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形成正確的世界

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崇高理想的過程。

2、聯系

①良好的科學文化修養,能夠促進思想道德修養。掌握科學知識,

有助于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作出理性的

行為選擇,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②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能夠促進科學文化修養。提高思想道德認識,

有助于增強學習的自覺性,提高科學文化修養。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

修養,能運用所掌握的知識為社會造福。否則,o

⑷科學文化修養的根本意義,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斷升華,為

人民服務的本領不斷提高。一個真正有知識文化涵養的人,也應該是

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

3、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①我們要不斷提高科學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不斷追求更高的

思想道德目標。

②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基礎上,不斷改造主觀世界,樹立正

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③要腳踏實地、不尚空談、重在行動,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從點滴小事做起。

★綜合探究:如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P113

①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關鍵在于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

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②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

系,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

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

③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發展教

育科學文化事業,加強思想道德建設,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立足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

實踐,著眼于世界文化發展的前沿,發揚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汲取

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長處,不斷實現文化的創新與發展。

⑤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全體人民的共同事業。要堅持以

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

性,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才能永葆生機和活力。

⑥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

文化生產力,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不斷增強

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易錯點

區分: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根本任

務:培育四有公民。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中心環節:思想道德建設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

社會主義思想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