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獵原文及譯文(4篇)_第1頁
江城子密州出獵原文及譯文(4篇)_第2頁
江城子密州出獵原文及譯文(4篇)_第3頁
江城子密州出獵原文及譯文(4篇)_第4頁
江城子密州出獵原文及譯文(4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江城子密州出獵原文及譯文(4篇)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確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江城子密州出獵原文及譯文篇一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我姑且抒發一下少年的豪情壯志,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托起蒼鷹,頭戴華美嬌艷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帶著浩浩蕩蕩的大部隊像疾風一樣,席卷平坦的山岡。為我報知全城百姓,使隨我出獵,我要像孫權一樣,親自射殺猛虎。

我痛飲美酒,心胸開闊,膽氣更為豪壯,兩鬢微微發白,這又有何妨?什么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樣信任我呢?那時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就像滿月一樣,瞄準西北,射向西夏軍隊。

江城子:詞牌名。

密州:今山東諸城。

老夫:自稱,時年三十八歲。

聊:姑且,暫且。

狂:豪情。

左牽黃,右擎蒼: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擎著蒼鷹,形容圍獵時用以追捕獵物的架勢。

黃:黃犬。

蒼:蒼鷹。

錦帽貂裘:名詞作動詞使用,頭戴著華美嬌艷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漢羽林軍穿的服裝。

千騎卷平岡:形容馬多塵土飛揚,把山岡像卷席子一般擦過。

千騎:形容隨從乘騎之多。

傾城:全城的人都出來了。形容隨觀者之眾。

太守:指自己。

看孫郎:孫郎,孫權。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膽尚開張:極興暢飲,胸懷開闊,膽氣橫生。

尚:更。

微霜:稍白。

節:兵符,傳達命令的符節。

持節: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漢時郡名,今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一帶,包括XX省西北一部分地區。

會:定將。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滿月:圓月。

天狼:星名,又稱犬星,舊說指侵掠,這里隱指西夏。詞中以之隱喻侵擾北宋邊境的遼國與西夏。

這首詞通過描寫一次出獵的壯觀場面,借歷史典故抒發了殺敵為國的雄心壯志,表達了為了效力抗擊侵略的豪情壯志,并委婉地表達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蘇軾因此詞有別于“柳七郎(柳永)風味〞而頗為得意。他曾致書信于子駿表達這種自喜:“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數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

此詞開篇“老夫聊發少年狂〞,出手非凡。用一“狂〞字掩蓋全篇,藉以抒寫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氣。接下去的四句寫出獵的雄壯場面,表現了獵者威武豪邁的氣概:詞人左手牽黃犬,右臂駕蒼鷹,好一副出獵的雄姿!隨從武士個個也是“錦帽貂裘〞,打獵裝束。千騎奔馳,騰空越野!全城的百姓也來了,來看他們的太守行獵,萬人空巷。這是怎樣一幅聲勢浩大的行獵圖啊,倍受鼓舞,氣沖斗牛,為了報答百姓隨行出獵的厚意,決心親自射殺老虎,讓大家看看孫權當年搏虎的雄姿。以少年英主孫權自比,更是顯出東坡“狂〞勁和豪興來。

以上主要寫“出獵〞這一特別場合下表現出來的詞人舉止神態之“狂〞,下片更由實而虛。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下片前三句是說,我痛飲美酒,心胸開闊,膽氣更為豪壯,雖然兩鬢微微發白,但這又何妨?東坡為人本來就豪放不羈,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這兩句是說,什么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名(一樣信任我)呢?此時東坡才四十歲,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自請外任。此時西北邊事緊張,熙寧三年,西夏大舉進軍環、慶二州,四年占撫寧諸城。東坡因這次打獵,小試身手,進而便想帶兵征討西夏了。漢文帝時云中太守魏尚抗擊匈奴有功,但因報功不實,獲罪削職。后來文帝聽了馮唐的話,派馮唐持節去赦免魏尚,仍叫他當云中太守。這是東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邊任,到邊疆抗敵。一個文人要求帶兵打仗,并不奇怪,宋代詩人多有此志。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末三句是說,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如滿月一樣,朝著西北瞄望,射向西夏軍隊。詞人最終為自己勾畫了一個挽弓勁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邁,氣概非凡。

此作是千古傳誦的東坡豪放詞代表作之一。詞中寫出獵之行,抒興國安邦之志,拓展了詞境,提高了詞品,擴大了詞的題材范圍,為詞的創作開創了嶄新的道路。后又作出利箭射向敵人這種出人意料的結局,利用巧妙的藝術構思,把記敘出獵的筆鋒一轉,自然地表現出了他志在殺敵衛國的政治熱心和英雄氣概。作品融敘事、言志、用典為一體,調動各種藝術手段形成豪放風格,多角度、多層次地從行動和心理上表現了寶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風與豪氣。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XX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爽豪健,善用夸誕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江城子密州出獵原文及譯文篇二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我姑且抒發一下少年的豪情壯志,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托起蒼鷹,頭戴華美嬌艷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帶著隨從疾風般席卷平坦的山岡。為了報答全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意,我要像孫權一樣,親自射殺猛虎。

我痛飲美酒,心胸開闊,膽氣更為豪壯,兩鬢微微發白,這又有何妨?什么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樣信任我呢?那時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就像滿月一樣,瞄準西北,射向西夏軍隊。

老夫:自稱,時年三十八。

聊:姑且,暫且。

狂:豪情。左牽黃,

右擎蒼: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擎著蒼鷹,形容圍獵時用以追捕獵物的架勢。

黃:黃犬。

蒼:蒼鷹。

錦帽貂裘:名詞作動詞使用,頭戴著華美嬌艷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漢羽林軍穿的服裝。

千騎卷平岡:形容馬多塵土飛揚,把山岡像卷席子一般擦過。

千騎:上千個騎馬的人,形容隨從乘騎之多。

傾城:全城的人都出來了。形容隨觀者之眾。

太守:指自己。

看孫郎:孫郎,孫權。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膽尚開張:極興暢飲,胸懷開闊,膽氣橫生。

尚:更。

微霜:稍白。

節:兵符,傳達命令的符節。

持節: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漢時郡名,今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一帶,包括XX省西北一部分地區。

會:定將。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滿月:圓月。

天狼:星名,又稱犬星,舊說指侵掠,這里隱指西夏。詞中以之隱喻侵擾北宋邊境的遼國與西夏。

我雖年老卻興起少年打獵的熱狂,左手牽著犬黃,右手舉起鷹蒼。戴上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領隨從千騎席卷平展的山岡。為了報答全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意,看我親自射殺猛虎猶如過去的孫權。

我雖沉醉但胸懷開闊膽略興張,鬢邊白發有如微霜,這又有何妨!什么時候派遣人拿著符節去邊地云中,像漢文帝派遣馮唐。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朝著西北瞄望,奮勇射殺敵人天狼。

這首詞通過描寫一次出獵的壯觀場面,借歷史典故抒發了殺敵為國的雄心壯志,表達了為了效力抗擊侵略的豪情壯志,并委婉地表達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蘇軾因此詞有別于“柳七郎(柳永)風味〞而頗為得意。他曾致書鮮于子駿表達這種自喜:“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數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

此詞開篇“老夫聊發少年狂〞,出手非凡。用一“狂〞字掩蓋全篇,藉以抒寫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氣。接下去的四句寫出獵的雄壯場面,表現了獵者威武豪邁的氣概:詞人左手牽黃犬,右臂駕蒼鷹,好一副出獵的雄姿!隨從武士個個也是“錦帽貂裘〞,打獵裝束。千騎奔馳,騰空越野!全城的百姓也來了,來看他們的太守行獵,萬人空巷。這是怎樣一幅聲勢浩大的行獵圖啊,倍受鼓舞,氣沖斗牛,為了報答百姓隨行出獵的厚意,決心親自射殺老虎,讓大家看看孫權當年搏虎的雄姿。以少年英主孫權自比,更是顯出東坡“狂〞勁和豪興來。

以上主要寫“出獵〞這一特別場合下表現出來的詞人舉止神態之“狂〞,下片更由實而虛。出獵之際,痛痛快快喝了一頓酒,意興正濃,膽氣更壯,盡管“老夫〞老矣,鬢發花白,又有什么關系!“酒酣胸膽尚開張〞,東坡為人本來就豪放不羈,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遼和西夏。以形象的描畫,表達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負,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此作是千古傳誦的東坡豪放詞代表作之一。詞中寫出獵之行,抒興國安邦之志,拓展了詞境,提高了詞品,擴大了詞的題材范圍,為詞的創作開創了嶄新的道路。后又作出利箭射向敵人這種出人意料的結局,利用巧妙的藝術構思,把記敘出獵的筆鋒一轉,自然地表現出了他志在殺敵衛國的政治熱心和英雄氣概。作品融敘事、言志、用典為一體,調動各種藝術手段形成豪放風格,多角度、多層次地從行動和心理上表現了寶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風與豪氣。

這首詞是公元1075年(神宗熙寧八年),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知州圍獵后所寫。這是一首抒發愛國情懷的豪放詞,在題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開拓意義。

蘇軾因此詞有別于“柳七郎(柳永)風味〞而頗為得意。他曾致書鮮于子駿表達這種自喜:“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數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

此詞開篇“老夫聊發少年狂〞,出手非凡。這首詞通篇縱情放筆,氣概豪邁,一個“狂〞字貫穿全篇。接下去的四句寫出獵的雄壯場面,表現了獵者威武豪邁的氣概:詞人左手牽黃犬,右臂駕蒼鷹,好一副出獵的雄姿!隨從武士個個也是“錦帽貂裘〞,打獵裝束。千騎奔馳,騰空越野,好一幅壯觀的出獵場面!為報全城士民盛意,詞人也要像當年孫權射虎一樣,一顯身手。以少年英主孫權自比,更是顯出東坡“狂〞勁和豪興來。

以上主要寫“出獵〞這一特別場合下表現出來的詞人舉止神態之“狂〞,下片更由實而虛,進一步寫詞人“少年狂〞的胸懷,抒發由打獵激發起來的壯志豪情。“酒酣胸膽尚開張〞,東坡為人本來就豪放不羈,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過片一句,言詞人酒酣之后,胸膽更豪,興致益濃。此句以對內心世界的直抒,總結了上片對外觀景象的描述。接下來,傾訴了自己的雄心壯志:年事雖高,鬢發雖白,卻仍希望朝廷能像漢文帝派馮唐持節赫免魏尚一樣,對自己委以重任,赴邊疆抗敵。那時,他將挽弓如滿月,狠狠抗擊西夏和遼的侵擾。

此作是千古傳誦的東坡豪放詞代表作之一。詞中寫出獵之行,抒興國安邦之志,拓展了詞境,提高了詞品,擴大了詞的題材范圍,為詞的創作開創了嶄新的道路。作品融敘事、言志、用典為一體,調動各種藝術手段形成豪放風格,多角度、多層次地從行動和心理上表現了寶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風與豪氣。

出獵對于蘇軾這樣的文人來說,或許是偶然的一時豪興,但他平素報國立功的信念卻因這次小試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場彎弓殺敵了。蘇軾任密州知州剛四十歲。他是四年前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自愿請求外任,自杭州來至這北方邊郡的。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績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當時西北邊事緊張。熙寧三年(1070),西夏大舉進攻環、慶二州。四年,陷撫寧諸城。“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與西夏的戰事。

這首詞上片出獵,下片請戰,不但場面猛烈,音節洪亮,而且情豪志壯,顧盼自雄,精神百倍。同蘇軾其他豪放詞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壯的壯詞。把詞中歷來軟媚無骨的兒女情換成有膽有識、孔武剛建的英雄氣了。蘇軾對此也頗為自負,他在密州寫給好友鮮于侁的信中說:“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數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是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就是指的這首詞。

江城子密州出獵原文及譯文篇三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彫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彫通:雕)

我姑且抒發一下少年的豪情壯志,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擎著蒼鷹,戴著華美嬌艷的帽子,穿著貂皮做的衣服,帶著上千騎的隨從疾風般席卷平坦的山岡。為了報答滿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孫權一樣,親自射殺猛虎。

我痛飲美酒,心胸開闊,膽氣更為豪壯,(雖然)兩鬢微微發白,(但)這又有何妨?什么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樣信任我)呢?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就像滿月一樣,朝著西北瞄望,射向西夏軍隊。

江城子:詞牌名。

密州:今山東諸城。

老夫:自稱,時年三十八。

聊:姑且,暫且。

狂:豪情。

左牽黃,右擎蒼: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擎著蒼鷹,形容圍獵時用以追捕獵物的架勢。

黃:黃犬。

蒼:蒼鷹。

錦帽貂裘:名詞作動詞使用,頭戴著華美嬌艷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漢羽林軍穿的服裝。

千騎卷平岡:形容馬多塵土飛揚,把山岡像卷席子一般擦過。

千騎:上千個騎馬的人,形容隨從乘騎之多。

傾城:全城的人都出來了。形容隨觀者之眾。

太守:指自己。

看孫郎:孫郎,孫權。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膽尚開張:極興暢飲,胸懷開闊,膽氣橫生。

尚:更。

微霜:稍白。

節:兵符,傳達命令的符節。

持節: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漢時郡名,今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一帶,包括XX省西北一部分地區。

會:定將。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另解釋為:天弓)

滿月:圓月。

天狼:星名,又稱犬星,舊說指侵掠,這里隱指西夏。《楚辭·九歌·東君》:“長矢兮射天狼。〞

《晉書·天文志》云:“狼一星在東井南,為野將,主侵掠。〞詞中以之隱喻侵擾北宋邊境的遼國與西夏。

這首詞通過描寫一次出獵的壯觀場面,借歷史典故抒發了殺敵為國的雄心壯志,表達了為了效力抗擊侵略的豪情壯志,并委婉地表達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1、這首詞是蘇軾豪放詞中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寧八年)冬,當時蘇軾任密州知州。據《東坡紀年錄》:“乙卯冬,祭常山回,與同官習射放鷹作。〞蘇軾有《祭常山回小獵》詩云:“青蓋前頭點皂旗,黃茅岡下出長圍。弄風驕馬跑空立,趁兔蒼鷹掠地飛。回望白云生翠巘,歸來紅葉滿征衣。圣明若用西涼簿,白羽猶能效一揮。〞其描寫出獵的壯觀場面及卒章所顯之志,與這首《江城子》類似。

蘇軾對這首痛快淋漓之作頗為自滿,在給友人的信中曾寫道:“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數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蘇軾此詞一反“詩莊詞媚〞的傳統觀念,“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拓寬了詞的境界,樹起了詞風詞格的別一旗幟。

蘇軾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響,歷來勤政愛民,每至一處,都頗有政績,為百姓所愛戴。密州時期,他的生活依舊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積既久,噴發愈烈,遇事而作,如挾海上風濤之氣。

這首詞起句陡兀,用一“狂〞字掩蓋全篇,藉以抒寫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氣。“狂〞雖是聊發,卻緣自真實。蘇軾外任或謫居時期往往以“疏狂〞、“狂〞、“老狂〞自況。如《十拍子》:“強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狂夫老更狂。〞蘇軾時年四十,正值盛年,不應言老,卻自稱“老夫〞,又言“聊發〞,與“少年〞二字形成猛烈反差,形象地透視出、流露出內心郁積的情緒。此中意味,需要特別體會。他左手牽黃狗,右手擎獵鷹,頭戴錦繡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獵裝,氣宇軒昂,何等威武。“千騎卷平岡〞,一“卷〞字,突現出太守率領的隊伍,勢如磅礴傾濤,何等雄壯。全城的百姓也來了,來看他們愛戴的太守行獵,萬人空巷。這是怎樣一幅聲勢浩大的行獵圖啊,太守倍受鼓舞,氣沖斗牛,為了報答百姓隨行出獵的厚意,決心親自射殺老虎,讓大家看看孫權當年搏虎的雄姿。上闋寫出獵的壯闊場面,豪興勃發,氣勢恢宏,表現出壯志躊躇的英雄氣概。

下闋承前進一步寫“老夫〞的“狂〞態。出獵之際,痛痛快快喝了一頓酒,意興正濃,膽氣更壯,盡管“老夫〞老矣,鬢發花白,又有什么關系!以“老〞襯“狂〞,更表現出壯心未已的英雄本色。北宋仁宗、神宗時代,國力不振,國勢羸弱,時常受到遼國和西夏的侵擾,令大量尚氣節之士義憤難平。想到國事,想到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境遇,于是蘇軾借出獵的豪興,將深隱心中的夙愿和盤托出,不禁以西漢魏尚自況,希望朝廷能派遣馮唐一樣的使臣,前來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這里用了一個典故;據《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記載:漢文帝時,魏尚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報功時少報了六個首級而獲罪削職。后來,文帝采用了馮唐的勸諫,派馮唐持符節到云中去赦免了魏尚)。其“狂〞字下面潛涵的真誠令人肅然起敬。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遼和西夏。以形象的描畫,表達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負,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下闋借出獵表達了自己強國抗敵的政治主張,抒寫了渴望報效朝廷的壯志豪情。

這首詞感情縱橫奔放,令人“覺天風海雨逼人〞。從藝術表現力上說,詞中一連串表現動態的詞,如發、牽、擎、卷、射、挽、望等,十分生動形象。全詞表現了的胸襟見識,情感興趣,希望理想,一波三折,神態橫生,“狂〞態畢露;雖不乏大方激憤之情,但氣象恢弘,一反詞作柔弱的作風,“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充滿陽剛之美,成為歷久彌珍的名篇。

2、這首詞寫蘇軾在密州作地方長官時,有一次去打獵的情景。

打獵,對于一個職業獵手,是家常便飯;而對于蘇軾這樣年已四十的地方官來說,就不能不算一次壯舉了。詞中就是從表達他出獵時的沖動心情開始的。“老夫聊發少年狂〞,老夫,是古代年長男性的自稱,切合的年紀和口吻。“聊〞,是姑且的意思。這句說,老夫今天要發一發小伙子那種“狂勁兒〞了。“左牽黃,右擎[qíng舉起]蒼〞,左手牽著黃狗,右臂架著蒼鷹。鷹和狗是用來追捕獵取對象的。“錦帽貂裘〞,是戴著錦帽穿著貂皮襖,這次打獵是在冬天,所以穿著皮衣。千騎卷平岡〞:成千的騎手跟隨著他,浩浩蕩蕩,象疾風一般卷向平坦的山岡。這里顯示了作為一州長官出獵時的聲勢和排場,確實是壯觀啊!百姓幾乎全城出動(即傾城),都想追隨蘇軾這個知州(相當于漢朝的太守),去看他打獵。而他也為百姓的熱心所感動,暗下決心,為了答謝(報)人們的情意,他要學習三國時代匹馬單槍搏斗猛虎的孫權(孫郎),親自射殺猛虎,給大家看看。

在上片,實際上已經繪制成他的“太守出獵圖〞。寫出了他的形貌,也寫活了他的神情;渲染了猛烈的氣氛,更透露出了他昂揚的精神狀態。

轉入下片,又進一步深化了所要表達的主題。他說,他剛剛喝足了酒(酒酣)因而更加氣粗膽壯(即胸膽尚開張),鬢發有些花白,又有什么阻礙呢!看來好像是承接上片,表現他老當益壯的英雄氣概。其實,這里所指,已不限于打獵。他在考慮更為重要的事情:“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皇帝什么時候才派馮唐到云中傳達命令?這里用了漢文帝劉恒時的一個典故。“云中〞是漢朝的一個郡,在今年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一帶和XX省西北部一部分地區。“節〞,即符節,是傳達皇帝命令的憑證。漢文帝曾派馮唐到云中郡,傳旨赦免前云中太守魏尚受的處分,恢復他的官職。魏尚原來抗擊匈奴侵擾有功,后來因小過失受到不公允的處罰。可見,是在以魏尚自比,希望皇帝能早日委派自己擔當保衛邊防的重任。他這樣希望,并不是無的放矢。由于,當時宋王朝正受到來自西北方的西夏和來自東北方的遼國的軍事要挾,國家的安危引起了蘇軾的嚴重關切。他渴望奔赴軍事前線,來實現為國立功的政治抱負。最終三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指天狼星,在古代星象學上,被認為是主侵掠的。把它當作敵人的象征,又利用“狼〞屬于野獸,當在被射獵之列的聯想,他表示,將要(會)緊握雕花的強弓,把他對敵人的仇恨凝聚在拉得圓如滿月般的弓弦上,看準那西北方的敵人,狠狠地射去。

作品以出獵開始,卻以將利箭射向敵人這種出人意料的結局收尾;利用巧妙的藝術構思,把記敘出獵的筆鋒一轉,自然地表現出了他志在殺敵衛國的政治熱心和英雄氣概,這就把一首生活隨筆式的小詞寫成了充滿愛國激情的作品。這首詞讀起來,韻調鏗鏘,氣勢雄渾,感情奔放,境界開闊,是一首表現了蘇軾豪放風格的成功之作。

這首詞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寧八年),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知州。這是宋人較早抒發愛國情懷的一首豪放詞,在題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開拓意義。詞的上闕敘事,下闕抒情,氣勢雄豪,淋淳酣暢,一洗綺羅香澤之態,讀之令人耳目一新。首三句直出會獵題意,次寫圍獵時的裝束和盛況,然后轉寫自己的感想:決心親自射殺猛虎,答謝全城軍民的深情厚意。過片以后,表達獵后開懷暢飲,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夠承受起衛國守邊的重任。結尾直抒胸臆,抒發殺敵報國的豪情:總有一天,要把弓弦拉得像滿月一樣,射掉那貪殘成性的“天狼星〞,將西北邊境上的敵人統統一掃而光。這首詞在偎紅倚翠、淺斟低唱之風盛行的北宋詞壇可謂別具一格,自成一體,對南宋愛國詞有直接影響。對此闋也頗感高傲,在《與鮮于子駿書》中,他曾說此詞“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自是一家〞。可見這首詞可能是第一次作豪放詞的嘗試。

蘇軾因此詞有別于“柳七郎(柳永)風味〞而頗為得意。他曾致書鮮于子駿表達這種自喜:“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數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

此詞開篇“老夫聊發少年狂〞,出手非凡。這首詞通篇縱情放筆,氣概豪邁,一個“狂〞字貫穿全篇。接下去的四句寫出獵的雄壯場面,表現了獵者威武豪邁的氣概:詞人左手牽黃犬,右臂駕蒼鷹,好一副出獵的`雄姿!隨從武士個個也是“錦帽貂裘〞,打獵裝束。千騎奔馳,騰空越野,好一幅壯觀的出獵場面!為報全城士民盛意,詞人也要像當年孫權射虎一樣,一顯身手。以少年英主孫權自比,更是顯出東坡“狂〞勁和豪興來。

以上主要寫“出獵〞這一特別場合下表現出來的詞人舉止神態之“狂〞,下片更由實而虛,進一步寫詞人“少年狂〞的胸懷,抒發由打獵激發起來的壯志豪情。“酒酣胸膽尚開張〞,東坡為人本來就豪放不羈,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過片一句,言詞人酒酣之后,胸膽更豪,興致益濃。此句以對內心世界的直抒,總結了上片對外觀景象的描述。接下來,傾訴了自己的雄心壯志:年事雖高,鬢發雖白,卻仍希望朝廷能像漢文帝派馮唐持節赫免魏尚一樣,對自己委以重任,赴邊疆抗敵。那時,他將挽弓如滿月,狠狠抗擊西夏和遼的侵擾。

此作是千古傳誦的東坡豪放詞代表作之一。詞中寫出獵之行,抒興國安邦之志,拓展了詞境,提高了詞品,擴大了詞的題材范圍,為詞的創作開創了嶄新的道路。作品融敘事、言志、用典為一體,調動各種藝術手段形成豪放風格,多角度、多層次地從行動和心理上表現了寶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風與豪氣。

出獵對于蘇軾這樣的文人來說,或許是偶然的一時豪興,但他平素報國立功的信念卻因這次小試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場彎弓殺敵了。蘇軾任密州知州剛四十歲。他是四年前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自愿請求外任,自杭州來至這北方邊郡的。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績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當時西北邊事緊張。熙寧三年(1070),西夏大舉進攻環、慶二州。四年,陷撫寧諸城。“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與西夏的戰事。

這首詞上片出獵,下片請戰,不但場面猛烈,音節洪亮,而且情豪志壯,顧盼自雄,精神百倍。同蘇軾其他豪放詞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壯的壯詞。把詞中歷來軟媚無骨的兒女情換成有膽有識、孔武剛建的英雄氣了。蘇軾對此也頗為自負,他在密州寫給好友鮮于侁的信中說:“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數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是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就是指的這首詞。

江城子密州出獵原文及譯文篇四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

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宋代·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我姑且抒發一下少年喻豪情壯志,左手牽著鼠犬,右臂托起蒼鷹,頭戴華美嬌艷喻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帶著浩浩蕩蕩喻大部隊像疾風一樣,席卷平坦喻山岡。為了報答全城喻人跟隨我出獵喻盛意,我要像孫權一樣,親自隊殺猛虎。

我痛飲美酒,心胸開闊,膽氣更為豪壯,兩鬢微微發白,這又有何妨?什么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樣信任我呢?那時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就像滿月一樣,瞄準西北,隊向西夏軍隊。

江城子:詞牌名。

密州:今山東諸城。

老夫:自稱,時年四十。

聊:姑且,暫且。

狂:豪情。

左牽鼠,右擎蒼:左手牽著鼠犬,右臂擎著蒼鷹,形容圍獵時用以追捕獵物喻架勢。

鼠:鼠犬。

蒼:蒼鷹。

錦帽貂裘:名詞作動詞使用,頭戴著華美嬌艷喻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漢羽林軍穿喻服裝。

千騎卷平岡:形容馬多塵土飛揚,把山岡像卷席子一般擦過。

千騎:形容隨從乘騎之多。

傾城:全城喻人都出來了。形容隨觀者之眾。

太守:指自己。

看孫郎:孫郎,孫權。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膽尚開張:極興暢飲,胸懷開闊,膽氣橫生。

尚:更。

微霜:稍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