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級班復習資料三近體詩起承轉合的關系“起承轉合”是一種經(jīng)典的詩文寫作結構章法的技巧。了解這種章法技巧,有利于我們寫詩作文,也有利于我們對詩文結構內容的理解。古典詩歌中的近體詩,特別講求格律章法,所以,要想更好地理解近體詩、鑒賞近體詩,不可不講“起承轉合”。絕句四句、律詩四聯(lián),往往與“起承轉合”依次一一對應,雖有例外,也不多見。所謂“起承轉合”,一般認為是這樣的:起:破題開啟全篇,往往有統(tǒng)領全詩、奠定基調、渲染氣氛、鋪墊意境的作用。起句往往以寫景為主,也有寫情或議論的。比如王維的《山居秋暝》首聯(lián)“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直接以“空山”“晚來秋”點題總起,概寫秋天傍晚時山中雨后之景,同時也奠定全詩閑適清幽的基調。承:緊承起句,是對起句的延續(xù)、深化、補充或具體闡釋。頷聯(lián)對上一聯(lián)作進一步的表述,使讀者有聽下回分解的感覺。比如王維的《山居秋暝》頷聯(lián)“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承接首聯(lián),繼續(xù)寫傍晚山中雨后之景,也是對首聯(lián)進行延續(xù)和具體補充。“明月”扣住首聯(lián)“晚”字,“清泉石上流”則是“新雨后”的結果。轉:結構和內容的轉換,往往體現(xiàn)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情及景、由事及理、由理及事等等思路上的轉換,當然同時也是內容上的轉換,要求開拓新意。比如王維的《山居秋暝》頸聯(lián)“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前兩聯(lián)寫景,此聯(lián)則轉向寫人物活動,與前兩聯(lián)形成一靜一動的相互映襯,讓山林不再死寂,為詩歌增添了一份生氣和活力。詩境要開闊,意蘊要深厚,轉句就必須合理、恰當。特別是在絕句中,一首詩的優(yōu)劣,往往與轉得好不好直接相關。比如傳說唐伯虎寫的這首詩:“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舉頭紅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前兩句極其平淡無味,然而第三句一轉,寫登高遠眺之景,詩歌頓時境界開闊,詩味十足。合:合句是全詩的結尾,往往具有收束全篇,點出主旨的作用。在律詩中,合句一般是前三聯(lián)詩意的最后合成,是詩人思想感情抒發(fā)的凝結點。比如王維的《山居秋暝》尾聯(lián)“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大意是“任憑那些春天的花草凋謝枯萎,我這隱居山中的人自可留居”。潛臺詞是:此時的山中雖然不像春天那樣芳草鮮美百花嬌艷,卻有著春天沒有的獨特秋景,正是這些動人的秋景讓我留戀留居。一二聯(lián)寫景,第三聯(lián)寫人:都是寫秋天傍晚時山中的場景。正是看著這樣的景象,詩人才生發(fā)出留戀山中不愿離去的想法:對隱居生活的喜愛和向往。這就表現(xiàn)出了作者的情感,點明了詩歌的主旨。在絕句中,結句是承接第三句,又或隱或露地照應前邊一二句。合句即第四句“結”,往往是詩的最精彩處,是作者畫龍點睛之筆。結句一好,全詩盡活,頓然生輝。結句應如撞鐘,馀音裊裊。結句講求“語絕而意不絕”,言有盡而意無窮。在內容上,轉和合往往是一承而下,緊緊相連。比如李紳的《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后兩句即為轉合,以議論結尾,點明“憫農”主旨。近體詩的起的方法1、明起:-所謂明起者,為開口即將題面說出,毫無些許做作。舉例:杜甫之【虢國夫人】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娥眉朝至尊。開門見山,就是明起。虢國夫人是楊貴妃的姐姐虢國夫人承主恩一一開門見山說得到皇帝的恩賜,平明騎馬入宮門一一承主恩的結果,就是可以騎馬入宮,無上的榮耀。卻嫌脂粉污顏色一一從騎馬入宮的行為,轉向對夫人容貌的描寫。淡掃娥眉朝至尊合的很簡潔,也是對上一句作交代,嫌脂粉污顏色,那怎么辦呢?淡掃娥眉,不用脂粉。朝至尊,接應首句的“承主恩”。而且敢于“淡掃娥眉朝至尊”,更體現(xiàn)了她在皇帝面前的隨意和任性,更表現(xiàn)出了她的受寵之深。結構很明顯''跟完美的跳水動作一樣,一氣呵成。起句直接點題就是明起。2暗起-暗起者不見題字,而題之本意固在焉,暗起比明起的難度在于表述的技巧要更高,要抓住事物的獨特的特征,盡可能少的使歧義產(chǎn)生。3、陪起-先借他種事物,以引出本題來舉例:韓翃之【寒食】詩: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臘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首句不言【寒食】,而言「春城飛花」由眼前之景況,而引出題目來,此謂之為陪起也。寒食,是清明的前一天,也是春花燦爛的時候,所以用春城飛花這個眼前景來寫出來,其實這個做法應該叫“比”。說明一下,這個春城不是昆明,而是長安哈,今天的西安。4、反起-反起之法,在于不從題目正面說起,而從反面引出本題。舉例:司空曙的【喜外弟盧綸見宿】: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yè)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見頻。平生自有分,況是霍家親。首句是寫作者悲涼的境遇:年老獨居荒野,近無四鄰,孤苦無依,生活貧困。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一聯(lián)寫景抒情,把一位窮愁潦倒的白頭老人的形象刻畫得很豐滿。雨中黃葉樹一秋天的景色。孤寂,滄桑感。來襯托出作者白頭人,說明作者的敗落。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見頻。這個意思是自己被貶官已經(jīng)很久了。親人還頻頻來探望,自然喜出望外,但自己的處境不佳,又感到對不起親人,所以仍感辛酸慚愧。為什么能感覺這里有喜?一個貶官的人,貧困潦倒,還有親人來頻頻探望,而不是一個個疏遠他,所以作者歡喜平生自有分,況是霍家親。霍家親:也叫蔡家親羊祜為蔡邕外孫,這里借指兩家是表親。平生情誼可見是自有緣分,更何況本身就是姑表親門。題旨為「喜」,而作者卻從靜夜無鄰,荒居寂寞之景況敘起,而點出外弟之肯來為「可喜」之事。這個反起,作用在于欲揚先抑。先悲,所以更能突出喜,與題目的結合還是有機的。反其道來托出主題。反起的突出情感作用更大些。5、 引起-論及引起之法,即是不先說題目,而由眼中所見景物,以引出正意。其實“此法與陪起相類似”,或者就歸為一類,也未為不可。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6、 興起-興起乃是由心中所懷之感想,引出題目之本意。與引起不同之處,在于一由眼前所見之景物引出,一自心中所感懷之事物以引出。以忽然想到的事情作起,即興而吟,就是所謂的興起。李頻渡漢江:嶺外音書絕,經(jīng)冬復入春。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題目為【渡漢江】,卻就心中所感于旅居嶺南之外,年復一年而音訊斷絕,以引出題旨,此之謂興起。詩的結構-一承句承,在絕句中是第二句;在律詩中是第二聯(lián),頷聯(lián)。好的承句一般來說比較少,為什么呢?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寫絕句,重心在結尾,寫律詩,重心相對前移了。律詩一般在兩聯(lián)。詩學概要里說到:詩之承接之法,應注意與題目之關合,并緊接起句之立意,或寫景,或抒情,或引事列證,不可松泛,亦不可肆放,力求一氣貫注之妙。承句的主要作用在于連貫氣脈,使詩讀來應該流暢、酣暢。承句的成功與否,就是要看它所起到的承上啟下的作用如何。也對應了上面的“應注意與題目之關合”上面我們說了起句有多種起法,明起、暗起、陪起、反起、引起、興起等等,其表現(xiàn)力不一樣,表現(xiàn)出來的東西也不一樣,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把過度的任務全部交給下句或下聯(lián)了,這就要求承句對上句的表現(xiàn)做出修正。或者做出補充。如果起句是暗起,承句就擔負說明的作用。舉例說明;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這個起句就是暗起,只是說明了作者的處境。在看承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則進一步說明了心境,與上句的關聯(lián)很緊密。為什么說緊密了。一個人在異鄉(xiāng),總是會想念自己的家鄉(xiāng),一碰上節(jié)日這種相思更加迫切。所以說承句承的相當緊密,上句可以聯(lián)想到下句。承句要承的貼切,自然。這個理解容易,做起來卻很難'“或寫景,或抒情,或引事列證,不可松泛,亦不可肆放,力求一氣貫注之妙。”這句話說明了承句的寫法'還是舉例初到黃州-東坡的詩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yè)轉荒唐。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自笑平生為口忙”,是蘇軾的牢騷語,被貶黃州,也是因言論惹禍,他歸咎為口,這里的口可以理解為吃,也可以深解為言論和思想,雙關。很有意思的一句。我們在看他的承。。。。“老來事業(yè)轉荒唐”,秉性如此,到老來更加吃虧在嘴上。前面說吃虧在嘴巴,后面還是這樣說。這個就是承,很流暢的,沒有一點點脫節(jié)。“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緊承上聯(lián)的為口忙,但又巧妙的表現(xiàn)了黃州的風景,是所謂的“引事列證”。結句還是說到了吃。為什么呢?作者在這里我這一張口就喜歡亂吃,亂說,你們能怎么著我吧。不就是爛命一條嗎?多形象、豪放。。。。。。所以呢寫絕句承一定要緊,要巧。律詩第二聯(lián)要放的開。一氣貫注是承句的最終目的。詩的氣脈是否流暢,描寫是否生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一氣貫注是否巧妙。也就是承句用的好不好。古人說過:要如驪龍之珠,抱而不脫。又如草蛇灰線,不即不離方稱佳妙。這句話什么意思呢?驪龍非常有趣,借日月精華煉成一個大寶珠,天天把玩,其他沒有寶珠的水族就憋著搶,驪龍只好抱緊,但又經(jīng)常想要炫耀,有時候還故意拋向天空,所以是“抱而不脫”。我們要這樣理解,承句太緊則表現(xiàn)不出詩的精練,太松則又有脫節(jié),草蛇灰線的作用在于要引出下文,為下文作鋪墊。詩學概要里還說:次聯(lián)大體承起聯(lián)緩急而來,法貴和平勻稱,急者宜纖緩之,緩者宜堅挺赴之。舉例;揚州一鄭板橋畫舫乘春破曉煙,滿城絲管拂榆錢。千家養(yǎng)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種田。首句明起,寫揚州的春景。次句承首句緩緩說來,首句是個大體的景色,次句寫具體了。我們要看緩急兩個字。先來個大景色,在來小景色慢慢陳訴。這個就是緩急。千家養(yǎng)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種田。這里轉句很有趣哦,前面寫揚州風景美麗,這里呢一轉轉到人文上。揚州女子過去多是學藝,然后去討生活,學不會唱曲的就做賣花姑娘。所以自唐以來,揚州就給人以奢華、溫柔的感覺。有例子為證:十年一覺揚州夢-一出自杜牧。所以揚州夢我們以后寫詩也可以借用,形容奢靡。所以這個詩的主題也出來了,揚州奢靡之地。承句其中或景生情,或情生景。或抒情,或寫景,或敘事,均須以虛實經(jīng)緯之。詩學概要里還說了;景為實,情為虛,前實者后虛,前虛者后實。俱實者板滯,俱虛者浮滑。若專寫情或專寫景,則難收生動空靈之致,與淵永超邁之妙。主要的就是俱實者板滯,俱虛者浮滑。什么意思呢?若專寫情或專寫景,則沒有生動空靈的感覺。就是要虛實結合。所以這里就不是技法的問題。這就要求詩人的眼界和手法都要寬,要多樣,想象力要豐富。舉個例子王昌齡【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首句的主要意思就一個怨字。起字卻不寫怨,而從不知愁敘起,用凝妝上樓以襯映出不知愁之意態(tài)。這個就用到了想象。凝妝,很莊重的打扮。一個年輕的留守女子,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登上高高的翠樓,意在突出“不知愁”,語氣流暢連貫,情景自然真切。這個承句就很完美'。承句就這么多了。詩的結構一轉句律詩之轉折在第三聯(lián),又稱頸聯(lián)。為何以「頸聯(lián)」名之?蓋欲俯仰上下,照顧前后也。在絕詩則為第三句。這個是原文.頸,也就是脖子,有承上啟下之作用,有首尾相連之功用,所以,轉句也就具有這樣的功能。1、 要把前面詩句的意境進一步拓寬,要為后面的詩句做鋪墊。作用之重要,是不言而喻的。古來許多名句、名聯(lián),其實都是第三句或第三聯(lián),也就是詩的轉句。往往一首詩的“詩眼”,就在轉句中。2、 轉句的重要性很明顯,“須轉得有精神,有變化”,是指必須轉出新意,必須使讀者眼前一亮,有讀完全詩的強烈欲望。3、不能與起句、承句相并列,必須與前面有區(qū)別。同時,還必須勢均力敵,不能筆力轉弱。4、要要求出新,眼界要寬,不能局限于前面的句子。但凡事都有度,也不能忽然天上一句、地上一句的不知所云,所以還必須照應,還應該為結句一一合,作鋪墊,又不能直接搶了結句的風頭。以上是對“轉句”的說明和要求。轉句有好多種技巧和方法(一)進一層轉法 就題目本意,推進一層而轉,唯仍須與起承關合,以免有突如其來之病。例子;劉方平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作者于起、承二句正寫題面。轉句即從月夜進一層著筆,轉到春天之氣候,以觸動春愁,此謂之進一層轉法。進一層轉法,是對前面詩句的直接發(fā)展,所言之物沒有變,只是深度加強了,更推進了一層。遞進式的轉,是最簡單的轉句。它不要求變思路、變視野,只是挖掘深度,也是最常見的轉折方法。(二)退一步轉法一一所謂退一步轉法,即就題目本意退一步敘說。開車的人要掉頭的時候,往往需要倒車,倒車的目的,還是為了前進。后退一步天地寬,退一步轉法,是為了更好的表現(xiàn)主題,給自己留出更大的創(chuàng)作空間。杜牧的詩:折戟沉沙鐵未銷,試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已經(jīng)知道這個折戟的來歷了,但如果沒有東風會怎樣呢?肯定又會有另外一種結局:“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個就是退一步了。退一步轉法,能夠使詩的含義更深刻,內容更豐富。(三) 反轉法一一反轉之法,即從題目之正面意義,轉為反面之意。劉禹錫竹枝詞:瞿塘嘈嘈十二灘,此中道路古來難。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前兩句極寫瞿塘水路之難,轉句卻說人心還不如水呢。水還不算難,反轉前兩句之意,更突出人心之叵測。反轉法,是徹底體現(xiàn)了轉變的作用,是最大可能的表現(xiàn)詩題所需要表達的內涵。它是換了個角度看同一個問題,以達到柳暗花明的效果。(四) 擴轉法一一即從題目之本意,擴大范圍之轉法。這個也是很常用的。擴轉法更注重于視野的轉變和拓展。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個詩前面寫實景,后面轉到?jīng)]有看到的虛景。妃子笑,送荔枝的人肯定看不到。作者也看不到,只能是想象妃子見到鮮嫩的荔枝或許會笑一下。這個轉法很多的,好多詩都用到了。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前面兩句是柴門邊的景色,轉句就把視角轉了,轉到了墻頭。轉要俏、要妙、要新。我感覺轉句最好的句子就是袁枚的;愛好由來著筆難,一詩千改始心安。阿婆還是初笄女,頭未梳成不許看。你看看這個轉,轉的多突然卻不脫離主題。新詩沒改成,跟年輕的姑娘頭未梳好比喻在一起。感覺好害羞一樣呢。讀來倍感親切。也就是說,語言斷了,但是意思沒斷。詩的結構 結句結句一般是詩的宗旨所在,在寫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所謂“鳳頭、豹尾”,就是說起句要盡可能漂亮,結句必須盡可能有力。結的意思就是收,就是必須使一首詩完整的展示出來,把所有的詩意表達出來。當然,要有余味,但這個余味是在文字中蘊涵的,需要讀者體會的。從詩的結構來看,必須完整。合處要風回氣聚,淵永含蓄,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且須言有盡而意無窮。這個是詩學概要的原文。風回氣聚,就是要凝結在一起,形成一個完美的圖畫。淵永含蓄,就是要留有余味,如歌唱的繞梁三日一樣,不可以太直白而沒有意趣。“剡溪之棹,自去自回”,這是雪夜訪戴的典故,要乘興而起,盡興而收,不可以狗尾續(xù)貂或畫蛇添足。“且須言有盡而意無窮”,這個說的很明白了,我們知道,五絕20字,五律40字,七絕28字,七律56字,都是有數(shù)的,所以必須言有盡。在這些有限的范圍內描繪大千世界,肯定不全面,就必須留有想象的余地,意必須無窮。不能說文字夠了,意思也就剛好表達完了。原文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馬,辭意俱盡。如臨水送將歸,辭盡意不盡。若夫辭盡意不盡,剡溪歸棹是已。辭意俱不盡,溫伯雪子是已。所謂辭意俱盡者,急流中截后語,非謂辭窮理盡也。所謂意盡辭不盡者,意盡于未當盡處,則辭可以不盡矣。非以長語益之者也。至若辭盡意不盡者,非遺意也,辭中以仿佛可見矣。辭意俱不盡者,不盡之中固已深盡之矣。“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馬,辭意俱盡”,辭意俱盡,就要達到完美的結構。攔驚馬是很需要力氣的,讓馬嘎然止步,故事也就結束了。“如臨水送將歸,辭盡意不盡”,這個就比較婉轉了,臨水送人,遙遙揮手,如潯陽江頭夜送客,一直在送,一直不走。這個就充分說明了結句必須做到讓人有想象的空間;象送人一樣,總感覺還沒有送夠;還需要繼續(xù)送。“所謂辭意俱盡者,急流中截后語,非謂辭窮理盡也”,這個是表明詩意還是有余味的,沒有全盡。意思就是辭和意的結合,要以辭藏意,以意讀辭。楊載之在【詩法家數(shù)】里面說了:「作詩結句尤難,無好結句,可見其人終無成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計算機信息處理應用案例題目及答案
- 高考數(shù)學備考階段總結試題及答案
- 材料疲勞裂紋擴展模型驗證重點基礎知識點
- BIM+ESE+數(shù)字孿生零碳數(shù)字化智能工廠建設方案
- 廚房油火災應急預案(3篇)
- 醫(yī)院空調火災應急預案(3篇)
- 2025年軟考設計師項目管理案例分析試題及答案
- 軟件水平考試重難點總結試題及答案
- 車輛火災車載應急預案(3篇)
- 物業(yè)防火災應急預案(3篇)
- 監(jiān)理大綱-針對本工程的特點難點控制及建議
- 諾如病毒腸炎護理查房
- 2024年上海市高校大學《輔導員》招聘考試題庫(含答案)
- 【多旋翼無人機的組裝與調試分析6000字(論文)】
- GB/T 43299-2023機動車玻璃電加熱性能試驗方法
-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 實驗題01 力與運動的實驗(含答案詳解)
- 商標分割申請書
- 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新進展
- 幼兒園故事課件:《狼來了》
- Unit4WhereIsMyShirt-Lesson15(課件)北京版英語二年級下冊
- 電力工程隱患隱患排查治理實施方案(三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