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基礎知識_第1頁
計算機基礎知識_第2頁
計算機基礎知識_第3頁
計算機基礎知識_第4頁
計算機基礎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計算機基礎第一章計算機基礎知識一.計算機與信息技術概述=1\*GB4㈠計算機的產生和發展1.馮*洛依曼被國際計算機界公認為“計算機之父”。2.現代計算機的發展艾蘭·圖靈在計算機科學方面的重要奉獻有兩個:一是建立了圖靈機的理論模型,奠定了可計算理論的基礎;二是提出了定義機器智能的圖靈測試,奠定了人工智能的理論基礎。馮·諾依曼被稱為“計算機之父”,他提出了“存儲程序”的概念,并以此概念為基礎確定了計算機硬件系統的基本構造。“存儲程序”的工作原理也因此被稱為馮·諾依曼。世界第一臺電子計算機是1946年投入使用的ENIAC,即數字積分計算機。3.計算機的分代=1\*GB2⑴第一代計算機(1946-1957)電子管計算機時代。重要用于軍事領域和科學研究工作中的科學計算。=2\*GB2⑵第二代計算機(1958-1964)晶體管計算機時代。數據處理和事務處理=3\*GB2⑶第三代計算機(1964-1970)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4\*GB2⑷第四代計算機(1971-至今)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5\*GB2⑸未來新型計算機:光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生物計算機。計算機的發展趨勢是深入的“四化”:巨型化、微型化、網絡化和智能化。4.計算機新技術的發展嵌入式、網格計算、中間件技術=2\*GB4㈡計算機的特點和分類1.計算機的特點:=1\*GB2⑴運算速度快;=2\*GB2⑵運算精度高;=3\*GB2⑶具有記憶能力;=4\*GB2⑷具有邏輯判斷能力;=5\*GB2⑸運行過程自動化;=6\*GB2⑹可靠性高;=7\*GB2⑺通用性好。2.分類:=1\*GB2⑴一般的,常將電子計算機分為數字計算機(DigitalComputer)和模擬計算機(AnalogueComputer)兩大類。=1\*GB3①數字計算機,是通過電信號的有無來表達數,并運用算術和邏輯運算法則進行計算的。它具有運算速度快、精度高、靈活性大和便于存儲等長處,因此適合于科學計算、信息處理、實時控制和人工智能等應用。我們一般所用的計算機,一般都是指的數字計算機。=2\*GB3②模擬計算機,是通過電壓的大小來表達數,即通過電的物理變化過程來進行數值計算的。其長處是速度快,適合于解高階的微分方程。在模擬計算和控制系統中應用較多,但通用性不強,信息不易存儲,且計算機的精度受到了設備的限制。因此,不如數字計算機的應用普遍。=2\*GB2⑵按照計算機的用途可將其劃分為專用計算機(SpecialPurposeComputer)和通用計算機(GeneralPurposeComputer)。在通用計算機中,人們又按照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字長、存儲容量、軟件配置等多方面的綜合性能指標將計算機分為巨型機、大型機、小型機、工作站、微型機等幾類。(考點:計算機根據運算速度、存儲能力、功能強弱、配套設備等原因可劃分為:巨型機、大型機、中型機、小型機和微型機。)伴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的發展,微型計算機進入迅速發展時期,計算機技術和應用深入普及。微型計算機按字長劃分,可分為:8位機、16位機、32位機、64位機,而微型計算機按體積大小劃分,又可分為:臺式計算機、便攜式計算機、膝上型計算機。=3\*GB4㈢計算機的應用1.科學計算;2.信息處理;3.過程控制;4.計算機輔助工程;5.人工智能;6.計算機網絡;7.電子商務=4\*GB4㈣信息技術概述1.信息與數據=1\*GB2⑴數據:指的是人們用于體現、描述、記錄客觀世界事物與現象屬性的某種物理符號。注:數據不僅包括數字、文字、字母和多種特殊符號等文字數據,還包括圖形、圖像、動畫、影像、聲音等多種多媒體數據。但使用最多、最基本的仍然是文字數據。=2\*GB2⑵信息:是客觀世界事物與現象屬性的反應,是通過加工處理,并對人類的客觀行為產生影響的具有知識性的有用數據。=3\*GB2⑶信息處理:為了產生信息而對原始數據進行的加工處理。信息處理一般包括數據的采集、接受、轉換、傳遞、存儲、整頓、分類、排序、索引、記錄、計算、檢索等一系列的活動過程。2.信息技術=1\*GB2⑴人類經歷的信息革命:第一次是語言的產生;第二次是文字的使用;第三次是印刷術的發明;第四次是廣播、電話、電視的應用。第五次是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的應用與發展。=2\*GB2⑵現代信息技術包括:=1\*GB3①信息感測技術,即獲取信息的技術;=2\*GB3②信息傳播技術,就是通信技術;=3\*GB3③信息控制技術;=4\*GB3④信息存儲技術;=5\*GB3⑤信息處理技術。3.現代信息技術的特點=1\*GB2⑴數字化;=2\*GB2⑵多媒體化;=3\*GB2⑶網絡化;=4\*GB2⑷智能化。二.計算機中信息的表達與存儲計算機的重要功能是進行數值運算、信息處理和信息存儲。=1\*GB4㈠進位計數制1.數制的概念數制又稱為計數制,是指用一組固定的數字或者文字符號(稱為數碼),和一套統一的規則來表達數值大小的措施。數制可以分為非進位數制和進位計數制兩類。=1\*GB2⑴非進位計數制:表達數值大小的數碼與它在數中的位置無關的計數體制稱為非進位計數制。羅馬數字=2\*GB2⑵進位計數制:表達數值大小的數碼與它在數中的位置有關,采用進位原則的計數體制稱為進位計數制。2.進位計數制構成進位計數制的三個要素,它們是:=1\*GB2⑴基數:進位計數制使用固定的R個數碼,R稱為該計數制的基數,并逢R進一。R等于幾,即為幾進制,逢幾進一。=2\*GB2⑵數位:指的是數碼在一種數中所處的位置。數位以小數點為基準進行確定。=3\*GB2⑶位權:位權的大小等于以基數為底、數位序號為指數的整多次冪的值。=2\*GB4㈡常用進位計數制間的互相轉換任何有理數都可以寫成某種進位計數值的按權展開體現式。1.二——十進制數間的互相轉換=1\*GB2⑴將十進制數轉換成二進制數時,需要對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分別進行,然后將各自得到的成果組合,以獲得最終成果。環節如下:=1\*GB3①整數的轉換:采用除2取余法,得到的余數,其高下位次序由后(下)向前(上)取;=2\*GB3②小數的轉換:采用乘2取余法,得到的余數,其高下位次序由后(下)向前(上)取;=3\*GB3③將轉換獲得的整數和小數部分組合起來,即得轉換為二進制數。=2\*GB2⑵二進制轉換為十進制二進制數轉換成十進制數只需采用按權展開乘冪求和的措施即可。2.二——八進制數、十六進制數間的互相轉換=1\*GB2⑴二進制數轉換成八進制數、十六進制數1位八進制數可以用3位二進制數表達,1位十六進制數可以用4位二進制數表達。=1\*GB3①二進制數轉換成八進制數措施是:以小數點為界,整數部分向左,小數部分向右,每三位一組,用對應的八進制數表達,到左端最高位或右端最低位局限性三位時,用0補足。=2\*GB3②二進制數轉換成十六進制數措施是:以小數點為界,整數部分向左,小數部分向右,每四位一組,用對應的八進制數表達,到左端最高位或右端最低位局限性四位時,用0補足。=2\*GB2⑵八進制數、十六進制數轉換成二進制數將八進制數、十六進制數轉換成二進制數的措施是將上述轉換措施的逆操作。只要將每位八進制數或十六進制數分別用對應的三位或四位二進制數表達即可。3.十進制與其他進制間的互相轉換=1\*GB2⑴十進制轉換成八進制措施與轉換成二進制數的措施相似,整數、小數分別轉換。整數部分采用除8取余法,小數部分采用乘8取整法,最終將轉換成果組合起來。=2\*GB2⑵八進制數轉換為十進制數將八進制數轉換成十進制數同樣只需采用按權展開乘冪求和的措施即可。=3\*GB2⑶十進制與任意進制間的轉換措施:=1\*GB3①十進制數轉換成任意進制數將十進制數的整數、小數分別轉換。整數部分采用除基數取余法,小數部分采用乘基數取整法,最終將轉換成果組合起來即可。=2\*GB3②任意進制數轉換成十進制數寫出以該進制數的基數為底的按權展開式,乘冪求和算出該多項式的成果即可。4.計算機技術中使用的數制=1\*GB2⑴常用的進位計數制=2\*GB2⑵計算機與二進制二進制的長處(為何計算機中采用二進制數表達多種信息數據):=1\*GB3①表達以便二進制數只有0和1兩個數碼,在計算機中非常輕易用電子元器件、電子線路、磁芯等物理部件的兩種不一樣的物理狀態來表達。如晶體管的導通與截止,開關的接通與斷開等。=2\*GB3②運算簡樸=3\*GB3③邏輯運算:既便于使用邏輯代數的措施去設計和簡化計算機的多種邏輯電路,也可以在計算機中根據二值邏輯運算。=4\*GB3④可靠性高:二進制數只有0和1兩個基本數碼,在存儲、傳播和處理時不輕易出錯,可靠性高。=5\*GB3⑤轉換以便:計算機使用二進制,人們習慣于使用十進制。而二進制與十進制間的轉換很以便,因此使人與計算機間的信息交流既簡便又輕易。=3\*GB4㈢二進制數的運算=1\*Arabic1.算術運算=1\*GB2⑴加法運算0+0=00+1=10+1=11+1=10=2\*GB2⑵減法運算0-0=00-1=11-0=11-1=0=3\*GB2⑶乘法運算0*0=00*1=01*0=01*1=1=4\*GB2⑷除法運算0/0=00/1=01*0(無意義)1/1=12.二進制的邏輯運算=1\*GB2⑴邏輯與運算=2\*GB2⑵邏輯或運算=3\*GB2⑶邏輯非運算=4\*GB4㈣數值型數據在計算機中的表達1.真值與機器數機器數:將計算機使用的二進制數的最高位作為符號位,用“0”表達正號,“1”表達負號,用其他位表達數值的大小。在計算機內部將正、負號數字化后得到的數稱為機器數,而在計算機外部用正、負號表達的實際數值,稱為該機器數所示的真值。2.定點數與浮點數在計算機中小數點并不占用二進制位。根據對小數點位置的規定,機器數有整數、定點小數和浮點小數之分,整數和定點小數都是定點數。=1\*GB2⑴定點數在機器數中,小數點的位置固定不變的數稱為定點數。=1\*GB3①若將小數點的位置固定在機器數最低位之后,此時的機器數表達的就是一種純整數。對于n位帶符號的二進制整數,可表達數值的位數為n-1位,其取值范圍是:=2\*GB3②若將小數點的位置固定在符號位之后,數值最高位之前,此時的機器數表達的就是一種純小數,又稱定點小數。對于n位帶符號的二進制定點小數,可表達數值的位數為n-1位,其取值范圍是:=2\*GB2⑵浮點數小數點的位置在數中是可以變動的,這種數值表達法稱為浮點表達法。浮點表達法將任意一種二進制數表到達階碼和尾數兩部分。其中:E是N的階碼(又稱指數),E前的正負號稱為階符;M是N的尾數,為數值的有效數字部分,M前的正負號稱為數符;2是二進制數的基數。注:小數點的位置隱含在數符與尾數之間,即尾數總是一種不不小于1的數。數符占一位,用于確定該浮點數的正負。階碼總為整數,用于確定小數點浮動的位數。階符也占一位,用于確定小數點浮動的方向。若階符為正,小數點向左浮動;若階符為負,小數點向右浮動。3.原碼、反碼和補碼=1\*GB2⑴原碼原碼是機器數的一種簡樸表達法。用n位二進制數的最高位作為符號位,符號位的“0”表達正號,“1”表達負號,其他位表達二進制數的數值。n位原碼可以表達的數值范圍是:-(2n-1-1)~(2n-1-1)=2\*GB2⑵反碼機器數的反碼表達可以很輕易地從原碼得到。當機器數為正時,其反碼與原碼相似;當機器數為負時,符號位保持不變(仍為“1”),其他數值位所有按位取反,得到的就是反碼。反碼一般作為求補碼的中間過程。=3\*GB2⑶補碼機器數的補碼表達也同樣可以通過原碼得到。當機器數為正數時,其補碼與原碼相似;當機器數為負數時,符號位保持不變(仍為“1”),其他數值位所有按位取反后再加1,得到的就是補碼。簡樸地說,負數的補碼就等于該數的反碼加1.=5\*GB4㈤非數值型數據在計算機中的表達編碼,指的是使用某種符號的組合,表達特定對象信息的過程。例如郵電部門使用的電報明碼、郵政編碼,以及車輛牌號,路牌號碼。1.二——十進制數字編碼(BCD)所謂二——十進制編碼指的是將每一位十進制數用四位二進制數來表達。例如,最常用的是8421碼。8421BCD碼的編碼方式最簡樸,每一位十進制數用四位二進制數表達,自左向右每一位二進制數對應的位權分別是8、4、2、1,故稱之為8421碼。2.ASC=2\*ROMANII字符編碼ASC=2\*ROMANII的全稱是americanstandardcodeforinformationinterchange(美國信息互換原則代碼)。ASC=2\*ROMANII碼目前已經成為西文字符編碼的國際通用原則。原則ASC=2\*ROMANII碼用7位二進制數表達一種字符。由于27=128,因此可以表達128個不一樣的字符。在計算機中,由于每個ASC=2\*ROMANII碼字符占用一種字節,故稱之為單字節字符。原則ASC=2\*ROMANII碼字符只使用低7位,最高位為0.有時最高位可以用來寄存奇偶校驗的值,因此該位也可以稱為校驗位。3.中文字符編碼中文的編碼重要分為四類:中文互換碼、中文機內碼、中文輸入碼和中文字形碼。=1\*GB2⑴中文互換碼:簡稱國標碼(GB)。它是由國家制定的用于中文信息互換的原則中文編碼。每個中文字符采用兩個字節表達,故稱之為雙字節字符。=2\*GB2⑵中文機內碼中文機內碼就是中文字符在計算機內部存儲、處理時表達代碼。中文機內碼將各字節的最高位設置為1。=3\*GB2⑶中文輸入碼輸入碼常稱為外碼。根據中文輸入編碼措施的不一樣,可以分為四大類:數字碼、拼音碼、字形碼和音形碼。=4\*GB2⑷中文字型碼:是用于表達中文字體形態的字模數據代碼,用于中文符的顯示和打印。一般用字形點陣或者矢量函數表達。中文的輸入,計算機內部的處理,再到中文的輸出,需要多種中文編碼的支持和互相轉換才能完畢。如下圖所示=6\*GB4㈥數據在計算機中的存儲1.名詞術語=1\*GB2⑴位(bit):是二進制數字的縮寫。位是存儲在計算機中的最小的數據單位,也就是二進制數的最小單位:有0和1兩個值得一位二進制數。在計算機網絡通信中,常用(bps,每秒多少位)來衡量數據傳播速率的快慢。=2\*GB2⑵位模式:指的是由若干位構成的一種序列。位模式的長度取決于要表達的數據的數量。=3\*GB2⑶字節(Byte):一般將長度為8的位模式稱之為字節。即1B=1b。=4\*GB2⑷字與字長字長取決于CPU中寄存器存儲單元的長度,即CPU一次可以直接處理的二進制數據的位數。微處理器的字長已從初期的4位、8位,發展到了16位、32位,目前已到達64位。=5\*GB2⑸內存地址指的是內存儲器中用于辨別、識別各個存儲單元的標示符。內存地址使用無符號的二進制整數表達。2.數據存儲數據在內存儲器中是以字節為單位存儲的。三.計算機系統的構成與工作原理=1\*GB4㈠馮諾依曼計算機體系構造設計思想重要有三點:=1\*GB2⑴采用二進制數制;=2\*GB2⑵程序和數據都寄存在存儲器中,將程序指令作為數據進行處理;=3\*GB2⑶為實現存儲程序的工作原理,計算機的硬件應由控制器、運算器、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五個部分構成。=2\*GB4㈡計算機硬件系統根據馮諾依曼提出的計算機設計思想,計算機的硬件構造重要由五部分構成。1.控制器(UC),是計算機系統的神經中樞和指揮中心,用于控制、指揮計算機系統的各個部分協調工作。其基本功能是從內存中取出指令,對指令進行分析,然后根據該指令的功能向有關部件發出控制命令,以完畢該指令所規定的任務。控制器重要由程序計數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譯碼器、操作控制電路和時序控制電路等構成,它們的重要功能是:=1\*GB2⑴程序計數器(PC):用來對程序中的指令進行計數,使控制器可以按照一定的次序依次讀取指令;=2\*GB2⑵指令寄存器(IR):保留從內存中讀取出來的指令;=3\*GB2⑶指令譯碼器(IE):用于識別、分析指令的功能,確定指令的操作規定;=4\*GB2⑷操作控制電路:根據指令譯碼,產生多種控制操作命令;=5\*GB2⑸時序控制電路:生成脈沖時序信號,以協調、控制計算機各部件的工作。2.運算器(ALU):又稱算術邏輯單元,是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的部件,重要由算術邏輯運算器、累加器、寄存器等構成。控制器和運算器構成中央處理器CPU。3.存儲器:是具有記憶能力的電子裝置或機電設備。存儲器一般分為內存儲器和外存儲器兩大類。=1\*GB2⑴內存儲器:又稱主存儲器,重要功能是寄存CPU要執行的程序、要處理的原始數據、處理后的中間成果和最終止果。內存儲器的特點是工作速度快、容量較小、價格較高。根據信息保留和工作特點的不一樣,內存儲器又分為三類:只讀存儲器、隨機存儲器、高速緩沖存儲器。CPU和內存儲器構成計算機的主機。=2\*GB2⑵外存儲器:又稱為輔助存儲器,是內存儲器的補充和后援,重要用于寄存計算機目前不處理的程序和大量的數據。常用的外存儲器重要有軟/硬盤、光盤、磁帶、閃存盤等。外存儲器的特點是容量很大,信息可長期保留,但數據的讀/寫速度較慢。4.輸入設備:是向計算機(內存)輸入程序、數據等多種信息的設備。如鍵盤、鼠標、掃描儀、光筆等。5.輸出設備:是將計算機的處理成果從內存中輸出,并以顧客可以接受的形式表達出來的設備,如顯示屏、打印機、繪圖儀等。輸入設備、輸出設備和外存儲器等統稱為計算機外部設備。=3\*GB4㈢計算機軟件系統計算機軟件指的是操作、運行、管理、維護計算機所需的多種應用程序及其有關的數據和技術文檔資料。計算機軟件系統一般將軟件分為兩大類: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1.系統軟件:指的是管理、監控、維護計算機的軟、硬件資源,使計算機系統可以高效率工作的一組程序及文檔資料。重要包括操作系統、多種語言處理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服務性程序等。=1\*GB2⑴操作系統:是管理、控制計算機系統的所有軟、硬件資源,提供顧客與計算機交流信息的界面,以便顧客操作、使用計算機系統的多種資源和功能,以最大程度地發揮計算機的作用和效能的一組龐大的管理控制程序。操作系統一般包括四個方面的管理功能:處理器管理、存儲器管理、設備管理和文獻管理。=2\*GB2⑵語言處理系統(程序設計語言)計算機語言一般分為三大類:機器語言、匯編語言、高級語言。其中,匯編語言程序的執行過程如圖所示:高級語言:是面向解題過程或者面向對象的語言。用高級語言編寫的程序易讀、易記、易維護,且通用性強,便于推廣和交流,從而大大提高了程序設計效率。用高級語言編寫的程序需要用翻譯程序將其翻譯成機器指令程序(目的程序)才能執行。根據翻譯的方式的不一樣,可分為兩類:“編譯”方式和“解釋”方式。執行過程分別如下:=3\*GB2⑶數據庫管理系統=4\*GB2⑷服務程序:用于調試、檢測、診斷、維護計算機軟、硬件的程序,如連接程序Link,編譯程序Editor等。2.應用軟件=4\*GB4㈣計算機的工作原理計算機的工作就是是次序執行寄存在內存儲器中的一系列指令。1.指令、指令系統與程序指令是一組能被計算機識別并執行的二進制數據代碼,是讓計算機完畢某個操作的命令。一條指令一般由兩個部分構成,前面部分稱為操作碼,背面部分是操作數。一臺計算機的所有指令的集合,稱為該計算機的指令系統。指令系統應具有如下功能的指令:=1\*GB2⑴數據傳送指令;=2\*GB2⑵數據處理指令;=3\*GB2⑶程序控制指令;=4\*GB2⑷輸入/輸出指令;=5\*GB2⑸其他指令。2.計算機的工作原理計算機的工作過程實際上就是執行指令的過程。計算機在執行指令的過程中,有兩種數據在計算機系統的各部件之間流動,它們是數據流和控制流。計算機執行指令的過程可分為四個環節:=1\*GB2⑴讀取指令;=2\*GB2⑵分析指令;=3\*GB2⑶執行指令;=4\*GB2⑷更新計數器。=4\*CHINESENUM3四.微型計算機的硬件構成=1\*GB4㈠主機微型計算機的硬件構成:1.主板2.控制芯片:決定了主板的構造和性能。芯片組一般由兩個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構成,分別稱北橋芯片和南橋芯片。北橋芯片在主板中其中主導作用,因此被稱為主橋。北橋芯片決定了主板的速度、性能、檔次和質量。3.CPU用于衡量CPU性能好壞的技術指標重要有如下幾種:=1\*GB2⑴CPU字長;=2\*GB2⑵總線寬度;包括數據總線寬度和地址總線寬度,其中,數據總線控制整個系統數據流量的大小。地址總線寬度決定了CPU可以訪問的物理地址空間的大小,也就是決定了CPU可以使用的最大內存容量。=3\*GB2⑶工作頻率與速度=1\*GB3①主頻、倍頻和外頻主頻指的是CPU內部時鐘頻率,也就是CPU運算時的工作頻率,一般主頻越高,CPU的工作速度也就越快。外頻指的是系統總線的工作頻率,而倍頻則是指外頻與主頻相差的倍數,兩者的關系是:主頻=外頻*倍頻。=2\*GB3②總線速度:分為內存總線速度和擴展總線速度。=4\*GB2⑷工作電壓=5\*GB2⑸數學協處理器=6\*GB2⑹超標量4.內存儲器根據其功能特性可以分為三類:隨機存取存儲器、只讀存儲器、高速緩沖存儲器。5.系統總線系統總線可分為地址總線、數據總線和控制總線。=1\*GB2⑴地址總線(AB):用于傳播內存儲單元的地址或I/O接口的地址信息。地址總線的數量決定了計算機內存空間的大小。例如32位地址總線的尋址空間為:0到232-1,支持的最大內存儲器的容量為4GB。=2\*GB2⑵數據總線(DB):用于在CPU與內存或者I/O接口之間進行數據的傳遞。它的數量取決于CPU的字長。=3\*GB2⑶控制總線CB用于傳送多種控制信號、時序信號和狀態信息等。數量取決于COU的字長。=4\*GB2⑷常見微型計算機系統總線=1\*GB3①PC總線;=2\*GB3②ISA總線;=3\*GB3③MCA總線;=4\*GB3④EISA總線;=5\*GB3⑤PCI總線=6\*GB3⑥AGP總線=2\*GB4㈡常用外部設備及其接口根據外部設備與主機交流信息的方向和功能的不一樣,可以分為輸入設備、輸出設備和外存儲器三大類。1.輸入設備,重要有:=1\*GB2⑴鍵盤;=2\*GB2⑵鼠標,工作原理有機械式和光電式;=3\*GB2⑶掃描儀;=4\*GB2⑷手寫板;=5\*GB2⑸條形碼閱讀器;=6\*GB2⑹光筆;=7\*GB2⑺觸摸屏。2.輸出設備=1\*GB2⑴顯示屏(CPT):=1\*GB3①陰極射線管顯示屏,性能指標有:=1\*alphabetica辨別率,辨別率越高,像素越密,圖像越清晰;=2\*alphabeticb點距:點距越小,像素越密,圖像越清晰;=3\*alphabeticc行頻掃描;=4\*alphabeticd幀頻刷新頻率,幀頻指的是屏幕變換的快慢;=5\*alphabetice屏幕尺寸;=2\*GB3②液晶顯示屏(LCD)=2\*GB2⑵打印機打印機按工作原理可分為擊打式和非擊打式兩類。常見的打印機重要有:=1\*alphabetica針式打印機(擊打式)=2\*alphabeticb噴墨打印機(非擊打式)=3\*alphabeticc激光打印機(非擊打式的高精度打印機)=3\*GB2⑶繪圖儀3.常用外部總線接口微型計算機系統的外部總線接口重要有:=1\*GB2⑴通用串行總線USB;=2\*GB2⑵IEEE1394高速串行接口4.微型計算機的輸入/輸出接口I/O接口又稱為設備控制器或適配器。常用的適配卡有:=1\*GB2⑴顯示適配器=2\*GB2⑵多功能卡:將五種不一樣功能的適配器集成在一塊電路板上,它們包括軟盤驅動器接口、硬盤驅動器接口、串行通信接口、并行通信接口和游戲操作桿接口。=1\*GB3①并行接口=2\*GB3②串行接口=3\*GB3③硬盤接口:重要有IDE、SCSI光纖和SATA幾種。=3\*GB2⑶聲音卡=4\*GB2⑷調制解調器=5\*GB2⑸網絡適配器=3\*GB4㈢外存儲器常用的外存儲器重要有軟磁盤、硬磁盤、磁帶、光盤和閃存盤等。=1\*GB2⑴磁盤存儲器:是微型計算機中使用最廣泛的外存儲器,分為:=1\*GB3①軟磁盤存儲器:由軟磁盤和驅動器兩部分構成。軟盤的存儲容量可用下列公式計算:軟盤容量=磁盤面數*磁道數*扇區數*扇區字節數磁盤存儲器的特點:容量小、速度慢,但因磁盤和驅動器可以分開,易攜帶。磁盤上有寫保護開關。=2\*GB3②硬磁盤存儲器硬盤容量=磁頭數*柱面數*扇區數*扇區字節數;簇是磁盤上存儲文獻的基本單位,1簇=2n扇區。=2\*GB2⑵磁帶存儲器:是一種次序存取設備,即磁帶上的文獻依次寄存,磁帶存儲器由磁帶和磁帶機兩部分構成。=3\*GB2⑶光盤存儲器=1\*GB3①CD-ROM(只讀型光盤)=2\*GB3②CD-R(一次性寫入光盤)=3\*GB3③CD-RW(可擦寫光盤)=4\*GB3④DVDDVD-RAM是一種可反復讀寫的DVD盤片,其工作原理基于相位變化技術。=4\*GB2⑷Flash存儲器(U盤)第二章計算機操作系統=1\*CHINESENUM3一.操作系統概述=1\*GB4㈠概念:操作系統是一組控制和管理計算機硬件和軟件資源,合理組織計算機的工作流程,并向顧客提供多種服務,以便顧客使用計算機的系統程序的集合。=2\*GB4㈡操作系統的作用和功能從資源管理的角度看,操作系統應具有這樣幾種方面的重要功能:處理機管理、存儲器管理、設備管理、文獻管理。1.處理機管理=1\*GB2⑴進程的特性(4個):動態性、并發性、獨立性、異步性。=2\*GB2⑵進程的狀態和調度運行中的進程也許有如下3種基本狀態:=1\*GB3①就緒狀態:當進程已經分派到除CPU以外的所有必要資源后,只要獲得CPU,便可投入運行,進程這時的狀態就稱為就緒狀態。=2\*GB3②執行狀態;=3\*GB3③阻塞狀態:正在執行的進程由于發生某事件而臨時無法執行下去,便放棄CPU而處在暫停狀態,把這種暫停狀態稱為阻塞狀態,又稱為等待狀態。=3\*GB2⑶線程線程是CPU分派的基本單位,進程是資源分派的單位,進程內的線程共享進程資源。2.存儲器管理具有內存分派、內存保護、地址映射和內存擴充等功能。3.設備管理重要功能有緩沖區管理、設備分派、設備驅動。4.文獻管理文獻管理應具有如下功能:=1\*GB2⑴文獻存儲空間的管理;=2\*GB2⑵目錄管理;=3\*GB3③文獻的讀寫管理和保護;5.顧客接口=1\*GB2⑴命令接口和圖形顧客界面;=2\*GB2⑵程序接口=3\*GB4㈢操作系統的分類1.按與顧客對話的界面分類,可分為命令行界面操作系統(MSDOS)和圖形顧客界面操作系統(Windows);2.按可以支持的顧客數為原則分類,可分為單顧客操作系統和多顧客操作系統:3.按與否可以運行多種任務為原則分類,可分為單任務操作系統和多任務操作系統;4.據操作系統的功能、特點和使用方式的不一樣,老式的操作系統有三種類型,即批處理系統、分時系統和實時系統。其中,經典的分時系統有UNIX和Linux等。分時系統的特性有:多路性、獨立性、及時性、交互性。實時系統又提成兩類:實時控制系統和實時信息處理系統。新型操作系統,如嵌入式操作系統、個人計算機操作系統、網絡操作系統、分布式操作系統。=4\*GB4㈣經典操作系統簡介1.MSDOS:16位字長,單顧客、單任務的個人計算機操作系統。2.Windows系列:單顧客、多任務的圖形顧客界面的操作系統。3.Unix:是通用的、交互式、多顧客、多任務的主流操作系統之一。4.Linux:是一套免費使用和自由傳播的、與Unix完全兼容的類Unic操作系統。影響較大的有XteamLinux、BluePoint、紅旗Linux。5.MacOS是蘋果企業的PowerMacintosh機及Macintosh一族計算機上使用的操作系統。6.OS/27.NowellNetWare是一種基于文獻服務和目錄服務的網絡操作系統,重要用于構件局域網。=2\*CHINESENUM3二.WindowsXP的操作系統=1\*GB4㈠WindowsXP的安裝、啟動與退出1.WindowsXP的安裝安裝方式有三種:升級安裝、多系統共存安裝和全新安裝。2.WindowsXP啟動有3種方式=1\*GB2⑴冷啟動:也稱加電啟動,顧客只需打開計算機電源開關即可。=2\*GB2⑵重新啟動=3\*GB2⑶復位啟動:顧客只需按一下主機箱面板上的Reset按鈕即可。3.退出WindowsXP4.重新啟動WindowsXP5.進入休眠狀態6.注銷顧客注:WindowsXP能同步保留多種顧客的登錄信息。目前顧客退出時只要選擇“切換顧客”,其正在運行的程序不會被結束。=2\*GB4㈡WindowsXP的桌面桌面上常用的系統工具:我的電腦、我的文檔、回收站、網上鄰居。其中:回收站,假如刪除文獻或文獻夾的同步按下“shiit”鍵,則直接刪除,不保留到回收站中。刪除軟盤或可移動磁盤上的內容時,也是直接刪除,不保留到回收站中。在回收站的“回收站屬性”對話框中,可以更改回收站的容量。=3\*GB4㈢鼠標與鍵盤的基本操作1.鼠標操作鼠標的基本操作包括:指向、單擊、雙擊、右鍵單擊和拖放等。2.鍵盤操作在WindowsXP中但凡使用鼠標實現的操作,一般采用鍵盤也能實現。=4\*GB4㈣窗口1.Windows的窗口一般由標題欄、菜單欄、工具欄、工作區、狀態欄等構成。2.窗口的基本操作=1\*GB2⑴移動窗口;=2\*GB2⑵變化窗口的大小;=3\*GB2⑶排列窗口;=4\*GB2⑷應用程序窗口之間的切換。=5\*GB4㈤菜單1.分類:=1\*GB2⑴“開始”菜單;=2\*GB2⑵窗口菜單;=3\*GB2⑶控制菜單;=4\*GB2⑷快捷菜單。2.菜單命令項的特殊標志:=6\*GB4㈥對話框=7\*GB4㈦中文輸入法使用鍵盤的時候,用Ctrl+space鍵在英文和某種中文輸入法之間切換;用Ctrl+shift鍵在英文和已安裝的多種中文輸入法之間循環切換。=8\*GB4㈧剪貼板=3\*CHINESENUM3三.文獻和文獻夾的管理=1\*GB4㈠基本概念1.文獻、文獻類型和文獻屬性=1\*GB2⑴文獻Windows操作系統的文獻命名規則如下:=1\*GB3①支持長文獻名,但總長度不能超過255個ASC=2\*ROMANII碼字符。=2\*GB3②可以使用英文字母、數字、中文和某些特殊符號。=3\*GB3③文獻名中可以包括空格和多種點號,但不能出現如下字符:\/:*?<>|=4\*GB3④不辨別英文字母的大小寫=5\*GB3⑤若有多種點號,以最終一種點號的字符作為擴展名,擴展名一般不超過三個字符,也可以由更多的字符構成。注:當查找文獻或文獻夾時,可以使用通配符“*”和“?”,“*”代表任意多種任意字符,“?”代表一種任意字符。=2\*GB2⑵文獻類型2.樹型目錄構造和文獻夾文獻目錄途徑有兩種,絕對途徑和相對途徑.=1\*GB2⑴絕對途徑。從根目錄開始,依次經若干個文獻夾到該文獻之前的名稱。=2\*GB2⑵相對途徑。從目前目錄開始,依次經若干個文獻夾到該文獻之前的名稱。=2\*GB4㈡資源管理器=3\*GB4㈢文獻和文獻夾的操作1.要選定所有文獻或文獻夾,選擇“編輯”|“所有都是”命令。2.用鼠標拖放復制文獻或文獻夾若目的文獻夾和源文獻夾在不一樣的磁盤,直接拖動即可;若在同一種磁盤,拖動的同步按住“ctrl”鍵。=4\*CHINESENUM3四.程序管理=5\*CHINESENUM3五.磁盤管理=1\*GB4㈠磁盤分區=2\*GB4㈡文獻系統=3\*GB4㈢磁盤格式化=4\*GB4㈣磁盤清理=5\*GB4㈤磁盤碎片整頓=6\*CHINESENUM3六.系統管理第三章文字處理軟件Word=1\*CHINESENUM3一.Word窗口的構成我扔掉窗口重要包括如下幾種部分:標題欄、菜單欄、工具欄、標尺、編輯區、滾動條、狀態欄等。二.Word的基本操作=1\*GB4㈠創立新文檔=2\*GB4㈡輸入文檔內容“插入光標”,是顧客下一種鍵入字符的位置,即“插入點”的位置。Word有“即點即輸”的功能(如無法使用該功能,選擇“工具”|“選項”命令,在“編輯”選項卡中選中“啟用即點即輸”復選框)。1.輸入中文2.輸入特殊符號3.插入日期和時間=1\*GB2⑴用“插入”|“日期和時間”命令;=2\*GB2⑵按Alt+Shift+D鍵,插入日期;=3\*GB2⑶按Alt+Shift+T鍵,插入日期。4.更改輸入方式:當Word文檔處在改寫模式下,輸入的字符將會覆蓋插入點之后的文本。插入模式和改寫模式間進行切換的最簡樸的措施是雙擊狀態欄上的“改寫”按鈕或者按鍵盤上的Insert鍵。5.換行在Word中,當輸入的字符抵達一行的右邊界時,文本會自動換行,稱為“軟回車”;假如輸入時按Enter鍵,則產生一種段落標識“8”,稱為“硬回車”。段落標識是一種段落結束的標志,Word中文本的縮進、對齊方式、分欄、項目符號等設置都以段落為基本單位。6.插入文檔“插入”|“文獻”。7.顯示/隱藏非打印字符要顯示/隱藏非打印字符,單擊“常用”工具欄上的“顯示/隱藏編輯標識”按鈕。也可選擇“工具”|“選項”命令,打開“選項”對話框,在“視圖”選項卡的“格式標識”區域選定對應復選框。=3\*GB4㈢打開已經有文檔=4\*GB4㈣保留與關閉文檔1.假如目前有多種打開的文檔,按住shift鍵的同步單擊“文獻”菜單項,這時下拉菜單中的“保留”命令變成“所有保留”,單擊該命令,可同步保留所有打開的文檔。2.關閉文檔時將文檔從內存中清晰,并關閉該文檔的窗口。=5\*GB4㈤多文檔間的切換Ctrl+F6或者Alt+Esc或Alt+Tab。=6\*GB4㈥顯示文檔1.一般視圖一般視圖在重新分頁、屏幕刷新等方面速度最快,適合文本輸入和編輯工作。一般視圖不能顯示頁眉、頁腳、頁號、頁邊距以及多欄版式。2.頁面視圖:具有“所見即所得”的效果。3.Web版式視圖:用來創立、編輯網頁。4.大綱視圖:大綱視圖中可以折疊文檔、只查看標題或者展開文檔,這樣可以更好地查看整個文檔的內容。5.閱讀版式視圖:不顯示文檔的頁眉頁腳和多出的工具欄,擴大顯示區域,將相鄰兩頁顯示在同一種版面上,以便顧客進行審閱和編輯。6.打印預覽視圖7.全屏顯示方式=3\*CHINESENUM3三.文檔的編輯與格式設置=1\*GB4㈠文檔的編輯1.選定文本常用的鼠標選定文本措施:=1\*GB2⑴選定一種單詞:雙擊該單詞=2\*GB2⑵選定一種句子:按住Ctrl鍵單擊該句的任意位置=3\*GB2⑶選定一行:在該行左側選定區單擊鼠標鍵=4\*GB2⑷選定一段:在該段落左側選定區雙擊鼠標鍵=5\*GB2⑸選定整個文檔:在左側選定區任意位置三擊鼠標左鍵;或選擇“編輯”|“全選”命令=6\*GB2⑹選定一種矩形區域:按住Alt鍵的同步拖動鼠標=7\*GB2⑺選定任意長度的持續文本:單擊需選定的文本起點,按住Shift鍵單擊需選定的文本終點;或按住鼠標左鍵,從起點拖到終點。=8\*GB2⑻選定不持續的文本:Ctrl2.移動和復制文本除常用的措施外,還可以使用拖動的措施無需通過剪貼板,操作愈加緊捷以便:用鼠標左鍵將選定的文本直接拖到目的位置,拖動時同步按住Shift鍵,實現文本的移動,按住Ctrl鍵實現文本的復制。=2\*GB4㈡字符格式設置1.運用“格式”工具欄設置2.運用“字體”對話框設置“字符間距”選項卡:可設置相鄰字符的間距、字符縮放比例(水平方向縮小或放大)和字符位置等:注:在Word中,字體大小有“號”和“磅”兩種度量單位。以“號”為單位時,數字越小,字體越大;而以“磅”為單位時,磅值越小字體越小。=3\*GB4㈢段落格式設置1.設置段落對齊方式:有左對齊、右對齊、分散對齊、居中、兩端對齊。2.設置段落縮進段落縮進包括四種縮進方式:左縮進、右縮進、懸掛縮進和首行縮進。3.設置行間距和段間距段間距指兩個相鄰段落之間的距離,由前一種段落的段后距離和后一種段落的段前距離構成。4.設置制表位=4\*GB4㈣頁面格式設置1.設置分頁與分節=1\*GB2⑴文檔分頁在文檔中插入分頁符的措施是:將插入點置于選定位置,選擇“插入”|“分隔符”對話框,選擇“分隔符類型”區域中的“分頁符”,單擊“確定”按鈕。=2\*GB2⑵文檔分節打開“分隔符”對話框,有四種可供選擇:下一頁、持續、偶數頁、奇數頁=5\*GB4㈤特殊格式設置1.首字下沉2.分欄3.邊框和底紋4.腳注和尾注腳注包括兩個部分:腳注標識和腳注內容。“插入”|“引用”|“腳注和尾注”5.目錄=6\*GB4㈥格式重用1.格式刷措施是:=1\*GB2⑴將插入點置于要復制格式的段落中,或直接選定該段落。=2\*GB2⑵單擊“常用”工具欄的“格式刷”按鈕,鼠標指針變為刷子形狀。=3\*GB2⑶按住左鍵并拖動鼠標刷選目的段落,即可將復制的段落格式應用到目的段落中。2.樣式樣式包括字符樣式和段落樣式兩種。除設置樣式外,還可對樣式自身進行新建、修改和刪除操作。=4\*CHINESENUM3四.表格操作=5\*CHINESENUM3五.對象操作圖片、藝術字、文本框、自選圖形、公式六、其他應用在文檔編輯過程中,為了防止因時間過長忘掉保留而丟失所作的修改,可將文檔的保留方式設置為“自動保留”,系統按照設置的時間間隔對文獻進行自動保留,設置環節如下:1.選擇“工具”|“選項”命令,顯示“選項”對話框,單擊“保留”選項卡。2.選中“自動保留時間間隔”復選框,設置所需的時間間隔數據。最大值為120分鐘。3.單擊“確定”按鈕。七.打印輸出1.若要雙面打印文檔,“打印”下拉列表中選擇“奇數頁”,當打印完畢,將打印紙翻轉后,再在“打印下拉列表中選擇“偶數頁””。2.“縮放”區域的“每頁的版數”下拉列表,用以指定一頁打印紙打印的文檔頁數。如:要將4頁文檔內容打印在一張紙上,選擇“4”版。第四章電子表格軟件excel一.excel窗口的構成1.工作簿。工作簿是excel用于組織數據、繪制表格的文獻。Excel啟動時顯示一種空白的工作簿,默認文獻名為Book1,擴展名為.xls。2.工作表。一種新的工作簿中默認包括3個空白的工作表:Sheet1、Sheet2、Sheet3。3.單元格。4.名稱框。顯示活動單元格的地址或區域的名稱。5.編輯欄。顯示或編輯活動單元格中的數據、公式等內容。6.工作表標簽。顯示工作表的名稱。二.Excel的基本操作=1\*GB4㈠工作表的基本操作一種工作簿文獻可以包括多種工作表,默認為3個,最多可包括255個工作表。在工作簿中可以對工作表進行插入、刪除、重命名、移動、復制等多種基本操作。1.選定工作表。單擊該工作表標簽。2.插入工作表。選定工作表,右鍵單擊工作表標簽,在彈出的快捷菜單中選擇“插入”命令,可以再選定的工作表前插入一種空白工作表。3.刪除工作表。選定工作表,右鍵單擊工作表標簽,在其快捷菜單中選擇“刪除”命令。4.重命名工作表。雙擊工作表標簽,或在工作表標簽快捷菜單中選擇“重命名”命令,工作表明被反白顯示,輸入新的名稱,按回車鍵確定。5.移動或復制工作表:有如下兩種措施。=1\*GB2⑴選定某個工作表的標簽,按住鼠標左鍵拖動鼠標,鼠標上方會出現一種黑色三角符號,拖動到指定位置松開左鍵,可以將選定工作表移動到新的位置。假如在拖動鼠標的同步按住Ctrl鍵,則將工作表復制到到指定位置。=2\*GB2⑵選定要移動或復制的工作表標簽,在其快捷菜單中選擇“移動或復制工作表”命令,會彈出一種對話框,在“下列選定工作表之前”列表中選擇目的位置,假如是復制操作,選定“建立副本”復選框,否則進行移動操作。=2\*GB4㈡單元格的基本操作1.選定單元格2.刪除單元格=3\*CHINESENUM3三、工作表的編輯與格式化=1\*GB4㈠數據的輸入與編輯1.單元格數據的輸入工作表中的單元格是數據寄存的地方,向單元格中輸入數據可以使用下面3種措施之一:=1\*GB2⑴單擊單元格,輸入的新數據替代原有數據。=2\*GB2⑵雙擊單元格,插入光標出目前單元格中,輸入的新數據插入到光標處。=3\*GB2⑶選定單元格,單擊編輯框,插入光標出目前編輯框中,輸入數據,單擊編輯框左邊的輸入按鈕“√”確認,或者取消按鈕“×”取消。2.單元格數據的類型=1\*GB2⑴字符型數據字符型數據時闡明性數據,包括英文字母、數字、標點符號、特殊字符以及中文字符等。字符型數據在單元格中默認左對齊。字符型數據可以是文本型的數字。在默認狀態下,輸入數字時系統會自動識別成數值型數據。若要將輸入的數字作為字符數據,應在數據最左端加西文單引號“’”,以與數值型數據區別。=2\*GB2⑵數值型數據數值型數據在單元格中默認右對齊。=3\*GB2⑶日期/時間型數據注意:時間和AM/PM之間必須輸入空格。=4\*GB2⑷邏輯型數據邏輯型數據的邏輯真值用TRUE表達,邏輯假值用FALSE表達。邏輯型數據在單元格中默認居中對齊。假如要將輸入的true、false作為字符型數據,應在數據最左端加西文單引號,以與邏輯型數據的區別。3.自動填充數據=1\*GB2⑴填充相似數據=2\*GB2⑵填充序列可以使用“序列”對話框來填充等差序列。——選擇“編輯”|“填充”|“序列”命令,打開序列對話框,然后對其編輯。也可以使用“序列”對話框來填充等比序列。注:拖動只能沿活動單元格的橫向或者縱向進行。橫向拖動在活動單元格的同行中填充,縱向拖動在活動單元格的同列中填充。=3\*GB2⑶自定義填充序列: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設置4.數據有效性設定數據輸入前可以進行輸入的有效性設定,以制止非法數據的輸入。選定要設定有效的單元格,選擇“數據”|“有效性”命令,即可設置。4.刪除數據選定所有要刪除數據的單元格,直接用Delete鍵刪除其內容,或者在選定單元格后,選擇“”|“”命令,也可刪除其內容。注意:這里的刪除,只是刪除單元格中的數據,并沒有刪除單元格。5.復制、粘貼數據默認狀況下,excel粘貼時單元格中因此內容都粘貼到目的單元格中,excel還提供了選擇性粘貼,顧客可以有選擇的只粘貼數據、格式,或者僅粘貼公式等等。=2\*GB4㈡工作表的格式化1.設置行高和列寬=1\*GB2⑴使用鼠標調整列寬和行高=2\*GB2⑵使用菜單命令調整列寬和行高:選定工作表中的一列多多列,選擇“格式”|“列”|“列寬”命令,輸入所需的寬度值。2.設置對齊方式單元格中各類數據均有自己的默認對齊方式。若要自定義對齊方式,可以選定單元格,在其快捷菜單中選擇“設置單元格格式”命令,打開“單元格格式”對話框,在“對齊”選項卡中進行設置。3.設置字體可以運用“單元格格式”對話框中“字體”選項卡來設置字體。4.設置邊框和底紋5.設置條件格式“格式”|“條件格式”6.自動套用格式“格式”|“自動套用格式”=4\*CHINESENUM3四.公式和函數=1\*GB4㈠公式1.運算符=1\*GB2⑴比較運算符:用于比較兩個數據的大小,成果為邏輯值。進行比較的兩個數據類型必須一致。比較運算規則如下:=1\*GB3①數值型數據按數值大小比較。=2\*GB3②字符型數據按照字符的ASCⅡ碼值進行比較,中文字符按照拼音進行比較。=3\*GB3③邏輯值數據FASLE不不小于TRUE。=4\*GB3④日期型、日期時間型數據時間早的數據不不小于時間晚的數據。=2\*GB2⑵各類運算符的優先級由高到低一次為:算術運算符、文本運算符、比較運算符。其中,算術運算符的優先級由高到低依次為:百分號和乘方、乘除、加減。2.單元格的引用公式中一般均有對于其他單元格的引用,一般使單元格的列標和行號來引用單元格。引用分為3種:絕對引用、相對引用和混合引用。3.區域的引用4.公式的輸入Execl中任何公式的輸入都是以“=”開始的。=2\*GB4㈡函數1.函數的使用函數調用時公式的一部分,調用格式如下:函數名(參數列表)參數列表由若干個參數構成,各參數之間用“,”進行分隔,參數可認為常量、函數、體現式、單元格引用、區域引用等。函數作為公式的一部分可以直接輸入,也可以進行粘貼。也可以“插入函數”。2.公式的復制和移動可以使用“復制”、“剪切”、“粘貼”命令將公式應用到其他單元格中去。假如公式中有對單元格或者區域的引用,不一樣的引用方式會導致不一樣的復制或者移動成果。=1\*GB2⑴假如公式中使用的事單元格相對引用,公式在進行復制或者移動時,相對引用的單元格地址會根據公式位置的變化做對應的變化。=2\*GB2⑵假如公式中使用的事單元格絕對引用,公式在進行復制或者移動時,絕對引用的單元格地址不會隨公式位置的變化而變化。=3\*GB4㈢常用函數1.IF函數語法格式:IF(logical_test,value_if_true,value_if_false)2.SUM函數格式:SUM(number1,number2,……)功能:返回所有參數之和,參數可以是常量、體現式或者某一單元格區域,假如是單元格區域,則對區域中所有數字求和。3.AVERAGE函數AVERAGE(number1,number2,……)4.TODAY函數TODAY()功能:返回系統目前日期,并且此日期可以伴隨系統日期的更新而更新。5.NOW函數NOW()功能:返回系統目前日期時候,并且此日期時間可以伴隨系統日期時間的更新而更新。6.INT函數INT(number):返回不不小于參數值number的最大整數。7.TRUNC函數語法格式:TRUNC(number,num_digits)功能:將數字的小數部分截去。Num_digits默認為0,此時函數對number截去小數部分取整。8.TEXT函數語法格式:TEXT(value,format_text)功能:根據format_text指定的數字格式將value值的數值轉換為文本形式,返回值為字符型數據。9.AND函數語法格式:AND(logical1,logical2,……)功能:所有參數(1~30個)邏輯值均為TRUE時,函數返回值為TRUE,所有參數都為FALSE時,函數返回值為FALSE。10.OR函數語法格式:OR(logical1,logical2,……)功能:所有參數(1~30個)的邏輯值有一種為TRUE時,函數返回值為TRUE;所有參數都為FALSE時,函數返回值為FALSE。11.COUNT函數語法格式:COUNT(value1,value2,……)功能:value1,value2,……是包括或者引用多種數據類型的1~30個參數,函數記錄數值類型參數的個數。12.COUNTA函數COUNTA(value1,value2,……)功能:value1,value2,…是包括或者引用多種數據類型的1~30個參數。13.COUNTIF函數語法格式:COUNTIF(range,criteria)功能:計算range指定的單元格區域中,滿足給定條件criteria的單元格的個數。給定criteria條件可認為數字、體現式或者文本。14.SMALL函數語法格式:SMALL(array,k)功能:返回數據集array中的第k個最小值,array可以使包括數值型數據的單元格區域。15.STDEV函數語法格式:STDEV(number1,number2,……)功能:number1,number2,……為對于總體樣本的1到30個參數,函數用來估算樣本的原則偏差,反應了數據相對于平均值的離散程度。注意:STDEV函數假設其參數是總體中的樣本,假如數據時所有樣本總體,則應當使用STDEV函數計算原則偏差。=4\*GB4㈣圖表excel的圖表按照所在位置可以分為兩種:嵌入式圖表,與數據源在同一種數據表中;獨立式圖表,單獨以一張工作表的形式存在,默認名稱為chart1。=5\*GB4㈤數據管理excel不僅具有數據計算處理能力,還具有強大的數據管理功能,可以實現數據的篩選、排序、分類匯總等操作。1.數據清單數據清單的特點:=1\*GB2⑴每一列的數據時具有相似屬性的數據的集合,相稱于數據庫中的字段,列標題為字段名。=2\*GB2⑵除第一行為字段名以外,其他每一行的數據構成一條數據。=3\*GB2⑶不容許存在空白行和空白列,也不容許有完全相似的兩行。數據清單可以直接在工作表區域內進行編輯工作。2.數據的排序和篩選第五章演示文稿軟件PPT第六章計算機網絡基礎一.計算機網絡概述=1\*GB4㈠計算機網絡的定義:計算機網絡是將分散在不一樣地點且具有獨立功能的多種計算機系統,運用通信設備和線路互相連接起來,在網絡協議和軟件的支持下進行數據通信,實現資源共享和透明服務的計算機系統的集合。=2\*GB4㈡計算機網絡的發展(四個階段)第一階段:萌芽階段(20世紀60年代末到20世紀70年代初)重要特性是為了增長系統的計算能力和資源共享,把小型計算機連成試驗性的網絡。(第一種遠程分組互換網叫APPANET)第二階段:局域網絡(LAN)發展的重要階段(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重要特性是:局域網絡作為一種新型的計算機體系構造開始進入產業部門。第三階段:計算機局域網里的體系構造原則化階段(20世紀80年代)重要特性是:為局域網絡完全從硬件上實現了ISO開放系統互連通信模式的功能。第四階段:計算機網絡飛速發展的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至目前)重要特性是;計算機網絡化,協同計算機能力發展以及全球互聯網絡的盛行。=3\*GB4㈢計算機網絡的構成從物理上講,計算機網絡由計算機系統、通信鏈路和網絡結點構成。按邏輯功能劃分,計算機網絡可以分為資源子網和通信子網兩部分。1.資源子網:計算機網絡中的資源子網就是功能獨立的各個計算機系統。重要包括多種計算機系統的硬件設備、軟件系統和數據庫信息資源等。2.通信子網:由通信線路和負責通信控制處理的設備構成的通信網絡。通信子網重要負責網絡中的數據傳播任務,以實現各計算機系統之間的信息傳遞與互換。通信子網重要包括網絡中的分組互換機、網絡控制機、網間連接器、中繼器、集線器、網卡、傳播介質等通信設備和網絡通信協議,通信控制軟件等。=4\*GB4㈣計算機網絡的分類一般以通信距離的遠近,網絡的規模大小和覆蓋范圍作為原則進行分類:1.局域網LAN2.城域網MAN3.廣域網WAN=5\*GB4㈤計算機網絡的功能(重要有5個)1.系統資源共享2.數據通信與處理3.分布式處理,提高系統可靠性4.易于擴充,以便使用5.綜合信息服務=6\*GB4㈥計算機網絡的拓撲構造常見的計算機網絡拓撲構造有總線型、星型、環型、樹型、網狀以及混合型等多種。1.總線構造總線構造連接簡樸,擴充或刪除結點都很輕易;信道的運用率高,資源共享能力較強。不過伴隨網絡負荷的加重,發送和接受數據的速度就迅速減少;并且若總線自身出現故障,將對整個系統的工作產生影響。2.星型各結點之間的數據通信必須通過中心結點進行傳遞,若中心結點出現故障,將影響整個網絡的工作。3.環型構造任意兩個結點都要通過環路實現通信。環中各結點的地位和作用是相似的,因此易于實現分布式控制。但在一種環路上只能實現單向通信,要進行雙向通信必須使用雙環。4.樹型構造樹型構造具有輕易擴展,出現故障易于分隔的長處。多用于軍事單位、政府機構等上、下界線嚴格的部門。但假如根結點出現故障,整個系統就不能正常工作。5.網狀構造又稱全互連構造。在這種構造中,每個結點都與網上的其他結點有直接的聯絡。因此,這種構造的復雜性隨結點數目的增長而迅速地增長。6.混合型構造將多種不一樣拓撲構造的局域網連接在一起即構成混合型構造。混合型的網絡拓撲構造兼有多種不一樣拓撲構造的特點。國際互聯網就是一種最大型、最復雜的混合型構造。=7\*GB4㈦計算機網絡的體系構造1.網絡通信協議網絡通信協議重要由如下三個要素構成:=1\*GB2⑴語法。=2\*GB2⑵語義。=3\*GB2⑶時序。2.層次構造與層間接口計算機網絡模型的層次構造有如下長處:=1\*GB2⑴各層之間是獨立的。=2\*GB2⑵靈活性好。=3\*GB2⑶構造上可分割開。=4\*GB2⑷易于實現和維護。=5\*GB2⑸能增進原則化工作。3.計算機網絡的體系構造=1\*GB2⑴OSI/RM參照模型=2\*GB2⑵TCP/IP參照模型TCP/IP協議即傳播控制協議/因特網協議。TCP/IP采用4層模型,從上到下依次是應用層、傳播層、網際層和網絡接口層。其中,網際層和傳播層是TCP/IP的關鍵,而網絡接口層和應用層提供對應的TCP/IP接口。以TCO/IP為基礎組建的internet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計算機互聯網絡。TCO/IP已經成為網絡互聯實際上的工業原則。=1\*GB3①應用層:應用層協議負責將網絡傳播的對象轉換成人們可以識別的信息。多種應用層協議如遠程登錄、簡樸郵件傳播協議(SMTP)、文獻傳播協議(FTP)、超文本傳播協議(HTTP)、域名服務器(DNS)等。=2\*GB3②傳播層:提供端到端的通信。重要功能是信息格式化、數據確認和丟失重傳等。傳播層提供TCP協議和顧客數據包協議(UDP)。TCP是面向連接的協議,并保證發送數據的可靠性,UDP是一種非連接、高效服務的協議,提供面向事務的簡樸不可靠信息傳送符文,合用于簡樸交互場所。=3\*GB3③網際層:負責提供基本的數據封包傳送功能,讓每一塊數據包可以抵達目的的主機(但不檢查與否被對的接受)。網際層重要處理數據報和路由,其關鍵是IP協議。=4\*GB3④網絡接口層:負責與物理網絡的連接。它包括所有的現行網絡訪問原則,如以太網、令牌環、幀中繼、ATM等。=2\*CHINESENUM3二.數據通信基礎=1\*GB4㈠基本概念1.數據通信在通信過程中,數據以信號的形式出現。信號分為模擬信號和數字信號兩種形式。一種通信系統必須具有信源、傳播媒體、信宿3個基本要素。一種經典的數據通信系統包括通信結點(計算機、遠程終端)、通信收發設備和數據傳播線路幾種部分。2.信道在傳播介質電路中,信道表達向某一方向上傳送信息的媒體。3.帶寬計算機網絡中,帶寬用來表達網絡的通信線路所能傳送數據的能力,是指在單位時間內從網絡中的某一點到另一點所能通過的“最高數據率”。=2\*GB4㈡數據互換技術通信子網中各個結點之間的數據通信方式稱為數據互換技術,因網絡構造的不一樣而有所差異。重要有如下幾種方式:1.電路互換也稱線路互換,這是一種在發送端和接受端之間建立一條專用通信通道即一條實際的物理信道的數據互換方式。這種通信過程可分為3個階段,電路連接建立階段、傳播數據階段和拆除電路連接階段。特點:尤其適合于交互式通信以及遠距離成批處理,建立一次連接就可以傳送大量數據。缺陷是線路的運用率較低,而通道在連接期間是專用的,雖然沒有數據傳送,其他顧客也不能使用。2.報文互換在這種方式中,發送方和接受方之間不需建立專用通道,傳播數據被分割成一定大小的報文。長處是線路運用率高等,缺陷是延時長,不適宜用于實時通信或交互通信。3.報文分組互換報文分組互換汲取了電路互換和報文互換的長處,同步又使兩者缺陷至少。注:多種數據互換方式各有其特點,對于實時性強的交互式傳播,電路互換最合適,不適宜采用報文方式;對于網絡中較輕的或間歇式負載,電路互換方式較合算;對于中等或稍重的負載,數據包方式有很好的效果。=3\*CHINESENUM3三.計算機網絡的硬件與軟件構成計算機網絡包括網絡硬件和網絡軟件兩部分。=1\*GB4㈠網絡主體設備1.服務器:是一種高性能計算機,具有固定的地址,作為網絡的結點,能存儲、處理網絡上80%的數據、信息,打印服務器、終端服務器、磁盤服務器和域名服務器等,其中文獻服務器是最為重要的服務器。2.工作站:是一種高檔的微型計算機,一般配有高辨別率的大屏幕顯示屏及容量很大的內存儲器和外部存儲器,并且具有較強的信息處理功能和高性能的圖形、圖像處理功能以及聯網功能。3.外設:重要是指網絡上可供網絡顧客共享的外部設備。一般,網絡上的共享外設包括打印機、繪圖儀、掃描儀、調制解調器等。4.網絡適配器:是網絡系統中的一種關鍵硬件,又稱網卡。用于實現聯網計算機和網絡電纜支架的物理連接,為計算機之間互相通信提供一條物理通道,并通過這條通道進行高速數據傳播。=2\*GB4㈡網絡互聯設備1.中繼器(轉發器)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對電纜上傳播的數據信號進行放大和再生,工作于OSI參照模型的物理層上。2.集線器重要功能是對接受到的信號進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擴大網絡的傳播距離,同步把所有結點集中在以它為中心的結點上。3.網橋網橋是一種工作在OSI參照模型數據鏈路層的存儲轉發設備,用于連接兩個同類型的網絡,并對網絡數據的流通進行管理。4.路由器路由器是指把信息從信息源通過網絡傳遞到目的地的活動,它發生在OSI參照模型的網絡層。在路由過程中,至少通過一種中間結點。5.互換機是一種用于電信號轉發的網絡設置。它可認為接入互換機的任意兩個網絡結點提供獨享的電信號通路。6.網關是網絡層以上的互聯設備的總稱,是最高級別的網絡互聯。=3\*GB4㈢網絡傳播介質1.有線傳播介質=1\*GB2⑴同軸電纜;=2\*GB2⑵雙絞線(TP):按特性可分為兩類:屏蔽雙絞線()和非屏蔽雙絞線(UTP);=3\*GB2⑶光纜:重要由光導(玻璃)纖維構成,其中心部分包括一根或多根光導纖維。光纜可分提成兩大類:單模式和多模式。2.無線傳播介質:是指在兩個通信設備之間不使用任何直接的物理連接線路。無線傳播介質通過空間進行信號傳播。根據電磁波的頻率,無線傳播系統大體分為廣播通信系統、地面微波通信系統、微型微波通信系統和紅外線通信系統。=4\*GB4㈣網絡軟件系統網絡軟件系統重要包括網絡操作系統、通信軟件和協議軟件。1.網絡操作系統:指的是能使網絡上多臺計算機以便而有效地共享網絡資源,為顧客提供多種服務的特殊的操作系統。常見的網絡操作系統有如下幾類:=1\*GB2⑴Windows類:Window操作系統支持即插即用、多任務、對稱多處理和群集等功能。=2\*GB2⑵Unix類Unix操作系統是一種分時操作系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網絡操作系統,是一種多顧客、多任務的分時操作系統,一般提成三個重要部分:內核、Shell和文獻系統。=3\*GB2⑶Linux類Linux操作系統的最大特性在于其源代碼是向顧客完全公開。任何一種顧客可根據自己的需要修改Linux操作系統的內核。=4\*GB2⑷NwetWare類具有多任務、多顧客的網絡操作系統。NetWare最重要的特性是基于基本模塊設計思想的開放式系統構造。2.通信軟件如電子郵件、網絡會議、IP電話,騰訊QQ即時通信軟件等。3.協議軟件目前在局域網上常用的數據傳播協議有兩種。=1\*GB2⑴NetBEUI:是網絡基本輸入/輸出系統擴展顧客接口。是一種小兒而效率高的通信協議,但不具有路由功能。=2\*GB2⑵TCP/IPTCP/IP協議包括了100多種不一樣功能的協議,其中最重要的是TCP和IP協議。在不一樣局域網之間必須使用TCP/IP協議。=4\*CHINESENUM3四.計算機局域網=1\*GB4㈠局域網概述局域網(LAN):是在一種局部地區范圍內,把多種計算機、終端、外圍設備等數據通信設備互相連接起來構成的計算機通信網。局域網投資規模較小,網絡實現簡樸,故新技術易于推廣。特點如下:1.分布范圍有限;2.有較高的通信帶寬,數據傳播率高;3.數據傳播可靠,誤碼率低;4.一般采用同軸電纜或雙絞線作為傳播介質;5.拓撲構造簡樸;6.網絡的控制儀表趨向于分布式;7.一般網絡歸單一組織所擁有和使用。=2\*GB4㈡局域網的類型1.對等網絡模式對等網絡又稱工作組,網上各臺計算機有相似的功能,沒有主從之分,任意一臺計算機都是既可作為服務器,設定共享資源供網絡中其他計算機所使用,又可以作為工作站。2.C/S網絡模式客戶機/服務器網絡。在客戶/服務器網絡中,服務器是網絡的關鍵,而客戶機是網絡的基礎,客戶機依托服務器獲得所需要的網絡資源,而服務器則為客戶機提供所需的網絡資源。=5\*CHINESENUM3五.網絡信息安全=1\*GB4㈠信息安全概述詳細來說,信息安全就是是要保護信息的5種基本特性: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不可否認性、可控性。=2\*GB4㈡黑客攻防技術1.黑客的襲擊環節=1\*GB2⑴信息搜集;=2\*GB2⑵探測分析系統的安全弱點;=3\*GB2⑶試試襲擊。2.黑客的襲擊方式=1\*GB2⑴密碼破解。一般采用的襲擊方式有字典襲擊、假登錄程序、密碼探測程序等來獲取系統或顧客的口令文獻。=2\*GB2⑵嗅探與欺騙,嗅探是一種被動式的襲擊,又叫網絡監聽。欺騙是一種積極式的襲擊。=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