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感動中國觀后感_第1頁
2022感動中國觀后感_第2頁
2022感動中國觀后感_第3頁
2022感動中國觀后感_第4頁
2022感動中國觀后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感動中國觀后感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上,我們教師隊伍中又有一名同仁上榜,江西農村最美鄉村教師代表支月英當選“2022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晚會結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作為一個老師,支老師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她的精神深深的震撼并感動了我。支老師是一個平凡的人民教師,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她做出了不平凡的事。1980年,19歲的支月英通過考試,在距縣城100余里的一個教學點當起了小學老師。她有一千個理由可以選擇離開,過上別人認為幸福的生活,但是她選擇了孩子,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支老師一干就是36年。36年來,她堅守在人煙稀少、交通不便的大山深處教書育人。她堅持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到了盡善盡美,在深山里她教育了整整兩代人,從風華正茂的“支姐姐”教成了“支媽媽”“支奶奶”。“支姐姐”到“支媽媽”,變的是稱呼,但不變的卻是執著和奉獻。她關愛孩子,使大山里的孩子有機會沐浴書香,她資助貧困生,不讓一個孩子輟學,這些,都展現了一個優秀人民教師的無盡風采。我也是一名教師,我的待遇和支老師相比要好很多,但是,我僅僅把工作當成了工作來干,看完她的事跡,讓我想了很多,支老師在工作中的那種堅持深深的感動了我,同樣是教師,可她卻用一種精神、一種信念、一種態度和一種堅守,默默奉獻著。在以后的教育職業生涯中,我雖然不能像支老師那么偉大,但我可以樹立正確榮辱觀,努力增強“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書育人”的教師使命感,不斷強化自己作為一名教師的責任心。為此,我將從以下幾方面來努力。學習她敬業愛崗、高度責任感、使命感。敬業與愛崗都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使命,教師只有愛這個職業,才能珍惜這個職業;只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才能不辱于使命。教育不是一人的事業,而是整個中華民族的事業,因此教師要具備高度責任感、使命感,把這個工作當作一種事業的追求,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敢于擔當、勇擔重任盡心盡責,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第二、學習她們舍己為人、真善美的品質。有一句諺語:“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這句話蘊含著至善和博愛,這也是支老師身上真善美的體現。支老師把自己的青春年華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奉獻給了學生奉獻給了山村,在親情與工作這把秤桿上,她選擇工作為先。從她身上我們看到人性真善美的一面。我們要秉承這種傳統美德,就要向她一樣本著勤道樂業、愛生如子、舍己為人、至善大愛的博大情懷,扎扎實實、兢兢業業地做好本職工作。學習她甘為人梯、樂于奉獻的精神。人們常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然而不是職業造就教師的輝煌,而是教師鑄就職業的輝煌正因有支老師這樣十幾年如一日的無悔執鞏義市北山口鎮北山口小學白愛花2022年1月14日篇二: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一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一是誰,讓你在2022年為之動容是誰,讓溫暖的陽光照進了寒冬——題記每年,都會有這樣一群人,站上感動中國的舞臺。這是一個樸實無華的舞臺,沒有絢麗的背景,也沒有耀眼的閃光燈。但這個舞臺,卻有著這樣一群人,他們如同這舞臺一樣,樸實無華,但他們卻在這樣一個經濟繁榮的年代選擇去追求精神上的富有。他們,感動了中國。在他們其中,有隱姓埋名三十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有年屆九十仍然堅持拾荒助學的山東老人劉盛蘭;有為報答戰友深情,幾十年守護天山筑路士兵墓的老兵陳俊貴;有努力改變鄉村面貌的基層好干部段愛平;有三十五年前仆后繼追逐科技夢想的“油菜花父子”;堅持出診的仁醫吳佩蘭;有為子女籌學費耗時三年繡出《清明上河圖》的重病母親姚厚芝;有榮譽遲到二十八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見義勇為好市民方俊明;還有守護開國將軍夢想,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的革命老人龔全珍。他們,都有著同一種精神——奉獻。在他們當中,有一位老人最令我印象深刻,他就是——劉盛蘭。他是一位標準的“五保”老人,七年來堅持拾荒助學,而自己卻幾乎未嘗肉食未添新衣。老人的衣物以及許多的食物都是撿來的。就是這樣一位普通而不平凡的老人,連他自己也沒想到,自己這七年來所寄出的金額竟多達七萬余元,前后共資助了一百多名貧困學生!七萬元,對于這樣一位“吝嗇”得連饅頭都舍不得買的老人,該是一筆多么巨大的金額!七萬元,或許僅僅是企業家隨手拋出的一張支票。從一方面來說,那些企業家們的確是富有的,但他們的內心,卻是空虛的!劉盛蘭老人的精神財富是他們不能用金錢換來的。劉盛蘭老人為這些學生們傾其所有他在自己風燭殘年之時,將自己的人生價值發揮到了極致!老人是普通的,或許在茫茫人海之,我們不能尋覓到他的身影;但老人卻又是不平凡的,因為他有著一顆善良博愛的心。或許,他的身體已經變得佝僂;但是,他卻用自己高貴的心靈,在九旬的高齡上俯視生命。當我們大把地揮霍著父母的金錢時,我們是不是該想想,在世界的某一個角落,有一位老人,將一堆堆廢品小心翼翼地放進編織袋里,用這些廢品,攢起一個又一個貧困學子的夢想!幾多落花擦過額際幾多枯葉綴上衣襟幾多流水帶走熟悉的人群幾多雁陣驅走臉上的笑顏時間悄然掠過我們的頭頂,萬物以驚人的速度和奇妙的規律變化著。春去秋來,花開花落。變的是時間,不變的是老人善良博愛的心。是他,讓我在二零一四年為之動容;是他,讓溫暖的陽光照進了寒冬。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二與往年一樣,感動中國總影響著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在這些感動人物中有國之大器的精英,也有百姓草根的凡人,但卻都以不同的偉大事跡感動著這個名族的人民。又是一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我的內心再一次受到了激烈的撞擊與神圣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交織的背后,我收獲的不僅僅是文字上的樸實與感動,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作為幼兒園的教師,我對感動中國中是教師職業的感動人物也會有更多的感觸。莫振高就是一位打心眼里佩服和尊敬的人物。他是學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長爸爸”,是廣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長。都安是全國貧困縣這個大山里的瑤鄉,有著眾多因貧困上不起學的孩子。莫振高將“讓瑤鄉兒女走向世界”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任教三十多年來跑遍每一位貧困生的家,將了解的情況一一記錄在冊,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資資助了近300名學生,圓了他們的大學夢。然而,自己的工資畢竟只是杯水車薪。面對數量眾多的貧困學生,這位從未向別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緣”之路。他利用休息時間,來到全國各地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做演講、做動員,只為通過社會力量,幫助更多的瑤鄉兒女走出大山。就這樣,莫振高一共籌集了3000多萬元善款,讓1.8萬貧困學子圓了大學夢。最后因積勞成疾,莫振高于2022年3月9日突發心臟病去世。他的“化緣”之路改變了數以萬計貧困孩子的命運。就是這樣一位平凡的老師用生命譜寫出了人民教師的關榮與偉大,讓我們看到了國人一種從物質至上到精神至上的轉變。在感動中國的頒獎中,感動中國的傳承與發揚讓我們看到了我們對道德發展與經濟發展的思考與探索。感動中國,其實是我們對優秀精神的一種寄托,是虛無縹緲的靈魂與現實接軌的媒介,是美好品質發揚傳承的載體。在一個個感動人物的事跡中,讓我們看到了榜樣的力量與人性的力量與其說是對道德模范、學術精英的嘉獎表彰,不如說是對崇高精神、優秀精神的宣揚與傳播,當獲獎者的事跡通過感動中國傳遍大街小巷,那些曾經默默無聞的他或她儼然已經成為了億萬中國人的榜樣,坐在電視機前的我們與其說是被獲獎者的無私感動,不如說是被他們人性中的那種真善美感化、激勵,那些崇高的精神在我們內心翻騰,化作一種獨特的動力,使我們不自覺地向他們靠攏,向他們學習,社會的風氣因此而改變。感動中國讓我們知道人應該懂得關愛和感恩,懂得堅強和堅持;感動中國激勵我們年輕人前行和進步;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感動就在我們身邊,感動一直在傳遞著和發揚著,相信和期待更多的愛和夢想被點亮。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三感動是什么感動就是對生命之美的關注,就是對靈魂之美的悸動,就是對剎那間永恒的希冀。無法預定,無法奢求,但總是在不經意的一瞬,悄悄觸動你的心靈。時光荏苒,白駒過隙。然而,在多日的匆匆中,心靈因為生活磨礪而變得堅硬,不再如過往一樣細膩,而漸漸冷漠,習慣了這樣高速運轉的世界,不愿停下腳步去傾聽心靈的聲音,更不愿意去回味感動帶給心靈的慰藉。曾經,我似乎也忘記了感動的滋味。今天我驀然回首,翻閱著自己的繁雜心靈48歲的陶艷波,每天從早到晚,幾乎都要陪在兒子楊乃彬身邊,和兒子一起學習,做兒子的老師、陪讀。楊乃彬兒時發燒導致失去了聽說功能。為給孩子治病,走過很多地方,但醫生的結論始終讓他們失望。為了兒子,她學習唇語,然后教兒子說話、識字。陶艷波堅持讓兒子上正常學校,為此她辭職陪孩子一起上學。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三,母子二人一起學習。后來,楊乃彬也能比較正常地和人交流。12年苦讀,兒子如愿考上了大學,成為了河北工業大學機電專業的學生。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回報父母,回報老師,回報所有幫助他們的人。看完這個故事,我早已熱淚盈眶。是什么讓這位母親如此堅強執著是什么讓這位母親淚流滿面熬過黑夜是什么讓這位母親一次次地聽醫生說,抱歉是什么讓這位母親一遍遍不厭其煩地教兒子說話篇三:2022年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2022年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不是所有的淚水都源自悲傷和痛楚,不是所有的哭泣都因為恐懼和怯懦。昨晚,所有的淚水都來自感動!因為十位平凡的人,更因為他們所做的不平凡的事跡,那一份感動重重的落在心靈最柔軟的地方,淚水控制不住的溢了出來。誰說人間沒有真愛,誰說社會缺乏信任,誰說物質高于一切,誰說中華傳統美德已經淪喪?《2022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完美的詮釋了“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的真諦!他們身上的美德讓我感動和敬佩,值得我們好好的學習好好的感悟。結合到自己的一些經歷,其中黃旭華和姚厚芝這兩位的事跡更加讓我觸動。首先說一說黃旭華老人:“自古忠孝難兩全”,懷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大學畢業后的黃旭華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忠——忠于自己的祖國,忠于自己的工作。舍棄小家為大家,隱姓埋名30年。錯過了為父母盡孝,錯過了為父親送終,頂著被家人誤解、被族人唾罵的壓力,在一窮二白的年代里,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潛艇的研發,為了壯大祖國的軍事力量,默默的、無悔的付出,終于成就了如今的中國核潛艇,他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核潛艇之父,更是讓人敬佩的中華好兒女!想想自己,為了工作,為了事業,在年近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