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專題五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一、選擇題,自學自測〔本大題共12小題,共48分〕如果以“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為題撰寫專著,貫穿全書的主線應該是
(
)A.大國集團結盟 B.社會制度相同
C.意識形態對抗沖突 D.國家利益高于一切D此題考查的是現代中國對外關系知識點,旨在考查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根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判斷選項:A項說法明顯具有片面性,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錯誤,社會制度不相同的國家仍然可以建立外交關系,排除;C項是影響外交關系的相關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不符合題意,排除;國家利益是決定外交政策和措施的根本因素,D項符合題意,正確。應選D。
1971年11月,美國?時代?周刊以“中國人來了〞作為封面標題,表現出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極大關注。與“中國人來了〞密切相關的外交大事是()A.中國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那么
B.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D.中國成功參加世界貿易組織B此題考查的是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1年,在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通過了恢復中國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提案,中國重返聯合國成功,故B項正確。A發生在1953年,C發生在1979年,D發生在2023年,均排除。應選B。
“鴉片戰爭前,清政府一直沒有設置專管外事的機構,如有重大交涉事件發生,那么派欽差大臣負責辦理。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后,外國公使強行駐京,西方諸國相繼在北京建立了使館。咸豐十年,清政府宣布在北京正式建立專掌外交事務的專門機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對材料理解正確的選項是A.鴉片戰爭前中國已經開啟近代外交的旅程
B.清政府已徹底放棄了閉關鎖國的對外政策
C.表達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時代特征
D.中國以積極主動的姿態融入近代外交體系C此題考查近代中國外交相關知識,旨在考查準確解讀材料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根據材料可知,鴉片戰爭前,清政府沒有專管外事的機構;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外國公使強行駐京,西方諸國相繼在北京建立了使館,為了適應當時形勢的需要,清政府建立專掌外交事務的專門機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這是中國外交機構近代化的開始,也表達了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C符合題意;A不符合材料“鴉片戰爭前,清政府一直沒有設置專管外事的機構〞,排除;“已徹底放棄〞表述絕對且不符合史實,排除B;“中國以積極主動的姿態融入近代外交體系〞表述錯誤,是被動的,排除D。應選C。
據新華社對1972年1~9月外交情況的統計,中國接待外國官員和政府代表團三十多起,訪問中國的有來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團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國家達88個,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內翻了一番。材料說明中國A.重點建立與亞非的外交關系 B.開始獨立自主地步入圍際舞臺
C.切實推進新型區域外交合作 D.打破美國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DA項應發生于1955年亞非會議之后,B項應開始于1949年建國以后,D項應開始于改革開放以后,均與題目中的時間“1972年〞不符;由題目中1972年與中國建交的國家急增的信息可知,此現象打破了建國初期以來美國從外交上孤立封鎖中國的政策。故此題應選D項。
【考點定位】此題考查新中國的外交成就。
對中俄關系,有專家指出:由于是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兩國相互心理要求和預期更為適度,這種關系的穩定也具有更大的彈性空間,與20世紀50年代的中蘇關系相比,是有根本不同的。這里的“根本不同〞是指A.中俄關系是最重要的對外關系 B.兩國關系的開展出現了曲折
C.當今兩國是伙伴關系而非盟國 D.兩國的意識形態發生了變化C此題考查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解讀材料,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依據材料“由于是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兩國相互心理要求和預期更為適度,這種關系的穩定也具有更大的彈性空間〞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50年代的中蘇關系是建立在?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根底之上的同盟互助關系,而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中俄關系是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也就是結伴而不結盟,故C符合題意;AD兩項所述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所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應選C。
中國古代科技取得了杰出成就,以下關于中國古代科技說法正確的選項是()A.對外來科技排斥和不兼容,形成了獨立的科技體系
B.比擬注重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C.富含理性探索精神
D.不斷開展與君主專制制度的強化有緊密關系B此題考查我國古代科技的特點。根據所學知識,古代科技主張兼容并蓄,吸收優秀的外來科技自成一體,故A項錯誤;中國科技偏重實用,無視理論的研究,故B項正確;古代中國科技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傳統的典籍整理與經驗總結,缺少實驗,故C項錯誤;古代中國科技開展與君主專制的強化不存在必然的聯系,故D項錯誤。應選B。
某同學為研究新中國的外交成就,確定了主題并收集了相關材料。以下材料與主題對應正確的選項是:()A.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收集萬隆會議的有關材料
B.和平共處五項原那么——收集毛澤東訪問蘇聯的有關材料
C.中國首次展現世界五大國地位——收集日內瓦會議的有關材料
D.中美建立外交關系——收集?中美聯合公報?文字稿C此題主要考查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對歷史題目的唯一秘籍。而通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現,新中國外交政策成熟的標志和萬隆會議是沒有關系的,故A項排除;和平共處五項原那么和毛澤東訪問蘇聯是沒有關系的,故排除B;?中美聯合公報?是在中美建立外交關系之前,即1972年尼克松訪華時的公報,也不符合題意,故排除D。綜上所述此題答案就是C。應選C。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國政府對外推行不結盟政策,其含義是A.不參加東西方兩大陣營
B.在和平共處五項原那么根底上,同所有國家開展友好關系
C.堅持長期實行對外開放政策
D.重視與周邊國家、第三世界國家的關系B此題主要考查新時期我國外交建樹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對材料和所學知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不結盟〞指中國不參加或建立任何針對第三方的政治、軍事組織,在和平共處五項原那么根底上同所有國家開展友好關系,故B項正確;A項所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項錯誤,對外開放政策不是我國的外交政策,和材料無關,排除;D項錯誤,不結盟政策并不是僅僅指的與周邊國家開展友好的關系,排除。應選B。
照片記錄了歷史的瞬間。以下圖記錄的20世紀70年代的中國外交成就是A.與蘇聯等國家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B.首次以五大國地位參加國際會議
C.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D.中日關系實現正常化C此題考查20世紀70年代我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旨在考查學生的讀圖和識圖能力。根據材料中20世紀70年代,結合所學知識和圖片中的“CHINA〞可知指的是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圖片被命名為“喬的笑〞指的是當時外交部長喬冠華,故C項正確;我國與蘇聯的國家建交是1950年,與題目時間不符,故A項錯誤;首次以五大國地位參加的會議是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與題目時間不符,故B項錯誤;中日關系正常化是1972年,與題目不符,故D項錯誤,應選C。
20世紀70年代中國開創了外交關系的新局面。其重大外交成就有:(
)①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那么②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③中國首次以五大國的身份參加國際會議④中美關系、中日關系正常化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D此題主要考查對現代中國外交的認識和理解,旨在考查再認再現相關史實的能力。①②③④項分別發生于1953年、1971年、1954年和1972年。故由設問要求“20世紀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有〞即可排除含有第①項或第③項的ABC三項,應選D。
新中國成立后。英國政府即宣布成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并斷絕與國民黨當局的外交關系。同時又保存臺灣領事館,還在聯合國就中國代表權問題表決時投棄權票。50年代中英建交A.是中英兩國利益協調的產物
B.是社會主義陣營瓦解的重要因素
C.促進了中歐外交關系的緩和
D.完美表達了“和平共處五項原那么〞A此題考查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的外交的相關內容,旨在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識記能力和對材料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根據材料可以看出,英國斷絕了與國民黨的外交關系,同時又保存領事館,這種看似妥協的外交關系是中英兩國利益協調的產物,故A項正確;B項與材料信息無直接關系;C項從材料無法看出;D項明顯錯誤,英國還保存駐臺灣領事館,從而可以看出不是完美表達“和平共處五項原那么〞。應選A。
徐中約認為:中國人爽快地接受“核定關稅〞的“值百抽五〞是因為該稅率高于當時的帝國稅率,完全沒有考慮日后問題;接受“治外法權〞是為了表達中國的寬宏大量和減輕管轄任務;接受“最惠國待遇〞是為了顯示皇帝對遠來之人的一視同仁。徐中約在此強調的是〔〕A.中國將從“核定關稅〞中受益 B.中國缺乏近代的外交與主權概念
C.西方對華構建不平等條約體系 D.西方侵略瓦解中國朝貢外交觀念B此題主要考查近代中國外交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運用所學知識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結合所學歷史知識,中國從“核定關稅〞中并未獲得利益,故A項錯誤;題干主旨突出清政府態度,而未表達出西方列強的態度,排除C項;題干未表達朝貢外交的相關知識,排除D項;題干反映了近代中國政府鼠目寸光,未看到不平等條約內容對中國帶來的負面影響,說明中國缺乏近代的外交與主權概念,故B項符合題干要求。應選B。
二、非選擇題,自練自提〔本大題共3小題,共52分〕近代以前,清政府……中央政府除最高統治者皇帝外,還有內閣、南書房、軍機處,六部、都察院、管理皇帝宮廷事務的宗人府和內務府等,第一次鴉片戰爭后……在列強的要求下,清廷在禮部、理藩院之外設置了專門的機構辦理對外交涉,即管理五口通商事務的“五口通商大臣〞。它并非專職,起初由兩廣總督兼任,以后轉由兩江總督負責。其名義上是處理“通商事務〞,但實際上是辦理外交事務。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后,清廷官僚體系的變化更加明顯。一批現代化的官僚機構——總稅務司〔官名,掌管全國關稅行政及海關人員任免〕、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簡稱總理衙門,清政府專門負責外交、通商、海關等涉外事務的機構〕等陸續成立。
〔1〕根據材料,簡要說明19世紀中后期清朝涉外機構及涉外官員變遷的特點。〔2〕簡要評價這種變遷。〔1〕特點:涉外機構從無到有;從被動設立到逐漸推進;涉外官員從兼職到專職。
〔2〕評價:清朝的政治越來越受制于列強的干預和控制,它標志著國家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從歷史的開展趨勢來看,這些也是清政府為融入世界所做出的努力,啟動了中國社會政治的現代化進程〔1〕此題考查清代外交,考查學生閱讀材料提煉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第一次鴉片戰后有了專門的機構辦理對外交涉它并非專職〞、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后“一批現代化官僚機構〞陸續成立,“專門負責外交、通商、海關等涉外事務〞,反映涉外機構從無到有;從被動設立到逐漸推進;涉外官員從兼職到專職的特點。〔2〕此題考查對清代外交的評價,考查學生運用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注意從積極消極兩方面評價。結合所學,由“五口通商大臣〞到總理衙門到外務部,清朝的政治越來越受制于列強的干預和控制,它標志著國家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從歷史的開展趨勢來看,這些也是清政府為融入世界所做出的努力,啟動了中國社會政治的現代化進程?。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張海鵬先生指出:“近代中國的時代基調是革命,中國近代史上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思想、社會變遷,以及中外關系的處理,區域開展,少數民族問題,階級斗爭的狀況,無不或多或少與革命的進程相聯系。〞天津市委黨校井建斌認為:“近代中國的時代基調是現代化,中國近代史上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思想、社會變遷,以及中外關系的處理,區域開展,少數民族問題,階級斗爭的狀況,無不或多或少與現代化的進程相聯系。中國近代史學科體系只能在‘現代化取向’主導下,兼采‘革命史取向’的視角,更多關注階級斗爭的開展與變遷及其對于現代化進程的作用,使‘現代化取向’臻于完善。〞
試結合中國近代史的有關史實,對材料中的觀點進行論證。〔要求:任選其中一種觀點,或另立觀點進行論證,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觀點一:近代中國的時代基調是革命。步入近代,腐朽專制統治嚴重阻礙著社會的進步,封建經濟、資本主義萌芽的開展和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促使各階層為了救亡圖存開始了一系列的抗爭與對抗,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各種新思潮和傳統思想的碰撞,產生了各種新思想,促使思想革命的產生與開展。我們在學習西方的過程中經歷了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這也充滿著各個階層的不懈努力。
觀點二:近代中國的時代基調是現代化。中國的現代化歷程經歷了幾代人的艱苦奮斗,主要解決了殖民主義侵略和反殖民主義侵略的矛盾,資本主義新生產方式與中國古老的小農與手工業結合的生產方式的矛盾,以基督教文化為核心的現代工業—商業文明與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農耕文明的矛盾。這三大矛盾決定了四大趨向,即衰敗化、半邊緣化、革命化、現代化。遏制衰敗化和半邊緣化趨向的方法有兩種:激進的革命手段和溫和的自救運動,兩者的目標都指向現代化。此題考查近代中國的時代基調,旨在考查學生運用史實、綜合論述的能力。根據材料中兩種觀點“近代中國的時代基調是革命〞“近代中國的時代基調是現代化〞分別展開論述。如果選擇前者,應從政治、經濟、思想等進行分析,最后進行概括為我們在學習西方的過程中經歷了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這也充滿著各個階層的不懈努力。如果選擇后者觀點,可從三大矛盾即殖民主義侵略和反殖民主義侵略的矛盾、資本主義新生產方式與中國古老的小農與手工業結合的生產方式的矛盾、以基督教文化為核心的現代工業—商業文明與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農耕文明的矛盾決定了四大趨向,即衰敗化、半邊緣化、革命化、現代化,最后指出兩種解決之道是激進的革命手段和溫和的自救運動,兩者的目標都指向現代化即可。
閱讀以下材料答復以下問題:
材料一
“大一統〞理念影響下的中國對外關系,一切政治關系皆為內政,沒有“國家間〞外交,沒有與中國平行的、多元的國家觀念,“四海之內莫不為郡縣,四夷八蠻威來貢職〞。只有君臨天下的一元等級世界秩序:中國居天地之中心,以控周邊的萬邦屬國。華夷之辨理論指導下的中國對外關系,確立了華夏民族在文化上的自信心和優越感,進而形成了對外關系格局里中國居高臨下、傲視萬國的情勢。懷柔遠人指導下的對外關系,是一種對外國單方面施恩、關心的表達。
——擇編自何新華?古代中國的世界觀與清政府的三項外交原那么?等
材料二
19世紀初,隨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相繼東來,清朝原有的由禮部和理藩院處辦理對外事務的機制,根本無法滿足西方國家想要與中國進行經濟、政治、外交等多方面關系的強烈要求,傳統的只有理藩而無外交的體制被打破。1861年,總理衙門正式成立。總理衙門的管轄范圍,不但包括辦理對外交涉、通商等事,凡與洋務有關者,比方修建鐵路,開礦辦廠,購置機器、船炮、槍械,興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管理關稅等,皆歸其管理。總理衙門的設立,標志著清王朝的對外態度發生了重大變化;其次,總理衙門的設立,改變了中國過去只有理藩而無外交的局面,使中國有可能步入國際外交軌道;再次,總理衙門的設立,結束了中國幾千年來沒有專門外交機構的政治體制格局;最后,總理衙門還結合當時世界各國的通例和自己的國情,確定了中國的國旗、國歌,使中國不再以王朝而是以國家的面目出現在國際舞臺。
——摘編自馬彥麗?從晚清外交機構的演變看中國外交近代化?〔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中國外交的主要變化。〔2〕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中國近代外交變化所產生的影響。〔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中國藤制圓環吊椅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橡膠配件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723可見分光光度儀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復合包裝紙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4至2030年中國裝飾紙印花市場調查研究報告-市場調查研究報告-市場調研
- 2024至2030年中國橡膠掛件市場調查研究報告-市場調查研究報告-市場調研
- 2024至2030年中國公共教育管理平臺系統市場調查研究報告-市場調查研究報告-市場調研
- 2024年中國柔性接口鑄鐵管件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山西省晉城市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三次模擬考試 歷史試卷(含答案)
- 吉林省四平市2025屆九年級下學期中考一模歷史試卷(含答案)
- 人教版八年級下《生命.生態.安全》教案
- 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教學設計 人教版
- 2024年秋季新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全冊教案(2024年新教材)
- 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
- 2024年湖南衡陽八中直選生綜合能力測試物理試題打印版
- 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期末測試卷
- 2024年甘肅省中考語文試題卷(含答案)
- 中央2024年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應屆生招聘筆試上岸歷年典型考題與考點剖析附帶答案詳解
- 勞動教育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同濟大學
- 第一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堅持、捍衛和發展單元測試-2023-2024學年中職高教版(202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MOOC 傾聽-音樂的形式與審美-武漢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