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傳播學教程》課程考試重點第一章
1、什么是傳播,它的基本定義是什么?
傳播就是指社會信息的傳遞或社會信息系統的運行。
人類社會傳播的基本特點:
(1)社會傳播是一種信息共享活動,溝通、交換、集中。
(2)社會傳播在肯定社會關系中進行,又是肯定社會關系的體現。
(3)社會傳播是一種雙向的社會互動行為。
(4)經過符號中介,傳受雙方必需有共通的意義空間。
(5)社會傳播是一種行為、過程、系統。
2、社會信息系統的特點是什么?
(1)開放性系統;
(2)由各種子系統相互連結、相互交織而構成的整體;
(3)是一個具有雙重偶然性(doublecontingency)的系統;
(4)是一個自我制造、自我完善的系統。
3、馬克思主義精神交往理論與行為主義傳播學的本質區分是什么?二者的本質區分在于看待討論對象的眼光和視角不同。在行為主義傳播學那里,傳播基本上是被作為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現象來看待的,
他們往往單純地就信息討論信息、就傳播討論傳播,而馬克思主義精神交往理論則不同,它要求把精神交往放在人類社會交往的大系統中加以考察,不但要討論人的精神活動本身,而且要討論精神活動與物質活動的關系、物質生產和物質交往的關系,所觀看的視野更加寬敞。
其次章
1、人類語言區分于動物界信號系統的根本特性是什么?
能動性和制造性
2、人類傳播經受了哪些進展階段?
口語傳播時代→文字傳播時代→印刷傳播時代→電子傳播時代
3、人類傳播的第一套體外化符號系統是什么?
文字
其產生有什么意義?大大加速了人類利用體外化媒介系統的進程。
文字能夠把信息長期保存下來,使人類的學問與閱歷積累和儲存不再單純地依靠人腦有限的記憶力,文字打破了音聲語言的距離限制,擴展了人類的溝通和社會活動的空間,文字的消失使人類的文化傳承有了準確牢靠的資料和文獻依據。
4、如何理解媒介的進化與社會的進展之間的關系?
媒介是社會進展的基本動力,每一種新的媒介的產生都開創了人類交往和社會生活的新方式。媒介的極大豐富和體外化信息系統的發達進步增加了信息和信息傳播在社會進展中的重要性信息也由此誕生。
第三章
1、簡述符號的的定義和分類。
符號:
信息的外在形式和物質載體,是信息表達和傳播中不行缺少的一種基本要素。分為信號和象征符。
2、什么是意義,意義是如何產生的?
從社會傳播的角度對意義的界定:指人對自然事物或社會事物的熟悉,
是人給對象事物給予的含義,是人類以符號形式傳遞和溝通的精神內容。意義是人的社會存在和社會實踐的產物。
3、情景意義指的是什么?在傳播過程中,除符號本身的
意義之外還有哪些意義在起作用?
情景意義:
通常所說的語境,在傳播學中叫做傳播情境。指對特定的傳播行為直接或間接產生影響的外部事物、條件或因素的總稱。傳播者的意義、受傳者的意義、情景意義
4、簡述米德的“主我”(I)和“客我”(me)理論。
意義交換是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作用的紐帶。
人的“自我”意識是伴隨著意義的傳播活動而形成的。“自我”是“主我”和“客我”的統一。前者是個人的主體意識,后者是從四周觀看到的他人對自己的態度、評價、和角色期盼。“客我”意識只有通過與他人的意義交換(即傳播)才能得到。“客我”和“主我”的對話和互動形成統一的社會自我。所以,自我的形成是個人的社會化互動過程。
第四章
1、拉斯韋爾的“5W”模式的意義是什么?它有什么缺陷?“5W”模式:誰(傳播者)、說了什么(訊息)、通過什么渠道(媒介)、向誰說(受傳者)、有什么效(效果)。
意義:
這個模式第一次將人們每天從事卻又闡述不清的傳播活動明確表述為五個環節和要素構成
的過程,為人們理解傳播過程的結構和特性供應了詳細的動身點。后來大眾傳播的五大
領域:掌握討論、內容分析、媒介分析、受眾分析和效果分析就沿著拉斯韋爾模式的思路形成的。
缺陷:單向直線模式,沒有供應反饋渠道,沒有揭示傳播的雙向性和互動性。
2、什么是社會傳播的總過程理論?
在對人類社會傳播的總的歷史進展過程進行分析的同時,也把現代社會中的傳播特殊是大眾傳播過程與宏觀的社會結構結合起來進行考察。
第五章
1、簡述布魯默的“自我互動”理論。
人能夠與自身進行互動,把自身作為熟悉的對象,與自己進行溝通或傳播,并對自己實行行動。“自我互動”在本質上是與他人的社會互動的內在化,是與他人的社會聯系或社會關系在個人頭腦中的反映。自我互動過程中,人腦中會消失關于他人的期盼,個人會沿著自己的立場或行為方向對他人期盼的意義進行能動的理解、解釋、選擇、修改和加工,重新加以組合。
2、簡述庫利的“鏡中我”理論。
認為:鏡中我也是社會我,主要取決于與他人傳播的程度。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態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鏡子”,個人透過這面“鏡子”熟悉和把握自己。人的自我是在與他人聯系中形成的。包括三方面:
1.關于他人如何“熟悉”自己的想象。
2.關于他人如何“評價”自己的想象。
3.自己對他人的這些“熟悉”或“評價”的情感。
“鏡中我”也就是“社會我”。以“鏡中我”為核心的自我認知狀況取決于與他人傳播的程度。第六章
1、群體規范在群體傳播中具有什么功能?
(1)協調成員的活動、規定成員角色和職責以促進群體目標的達成。
(2)通過規范的共有來保證群體的整體合作。
(3)通過指示共同的行為方式以維持群體的自我同一性。
(4)為成員個人供應平安的決策依據。
2、群體壓力對群體成員的意見表明會產生什么影響?
在面對群體壓力的狀況下,個人和少數意見一般會對多數意見實行聽從態度。個人聽從集體、少數聽從多數是群體活動的一個基本原則。人為了進行有效的社會合作需要對多數人的意見做出肯定程度的妥協和讓步。群體壓力也會帶來錯誤的推斷。形成對多數意見的盲目聽從群體壓力并非肯定(信息壓力,趨同心理)。群體中少數意見的中堅人物的作用不行忽視,影響力很大。
3、什么是集合行為?集合現象的發生的三個基本的條件是什么?
集合行為(collectivebehavior):在某種刺激條件下發生的特別態社會集合現象。如火災、地震后的群眾騷亂等。是一種特別態的群體行為。條件:
(1)結構性壓力
(2)觸發性大事
(3)正常的社會傳播系統功能減弱,特別態的傳播機制活躍化。
4、什么是群體示意和群體感染?
群體示意:更接近催眠示意,表現為一味地盲信和盲從。參與者通常處于昂奮、感動的精神狀態,這種狀態使他對四周的信息缺少理智的分析批判力量。
群體感染:某種觀念、心情或行為在示意機制的作用下以特別的速度在人群中擴散開的過程。成員失去理性的自控力量,而對外部的刺激表現出一種本能的反應。
5、簡述奧爾波特的留言流通量公式及其后來的修轉變化。
R=i×a流言(rumour)流通量=問題的重要性×證據的曖昧性。
后期修改:
R=I×A×U流言流通量=與問題的關聯度×社會成員的擔心全感×環境的不確定性。
第七章
1、大眾傳播的基本社會功能是什么?
(1)環境監視功能-眺望哨的作用
(2)社會協調功能-在有分工合作的社會各組織之間進行協調和統一
(3)社會遺產傳承功能-繼承和創新使得社會得到進展
2、談談互聯網傳播的特點和革命性意義。
1.傳播速度實時性
2.信息海量
3.信息形態多媒體
4.檢索便利
5.傳播交互性
6.范圍全球化
意義:
不僅僅在于它制造了幾乎“全能”的自身,還在于它正在推動傳統大眾傳播的轉型(與互聯網傳播融合,實現自身全面的數字化轉型)。
3、試論大眾傳播時代人與環境的互動關系。什么是信息環境?理
解這個概念應當留意哪些方面?試論現代社會“信息環境的環境化”現象。現
代社會巨大而簡單的環境,已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感性閱歷范圍,必需通過大眾傳播去把握。但大眾傳媒因種種緣由,呈現給人類的只是信息環境(環境的再現),而非客觀環境
本身,即:客觀環境→信息環境→環境認知→人的行為→客觀環境……
信息環境:一個社會中由個人或群體接觸可能的信息及其傳播活動的總體構成的環境。
留意方面:
構成信息環境的基本要素是具有特定含義的信息符號;信息符號有告知性和制約性;能形成社會潮流。信息環境具有社會掌握的功能,是制約人的行為的重要因素。
信息環境的環境化:1968年,日本學者藤竹曉在李普曼觀點的基礎上,明確提出“擬態環境的環境化”問題。
a.人們由于活動范圍等局限,對四周事物的了解往往通過新聞媒介進行。因此人們的行為不再是對客觀環境及其變化的反應,而是對新聞媒介提示的某種擬態環境不是現實環境的“鏡子式”再現,而是傳媒通過對象征大事或信息進行選擇加工、重新結構化后向人們提示的環境的反應。而人們意識不到留意這一點,往往把“擬態環境”當作客觀環
境本身看待。
b.大眾傳播形成的信息環境、擬態環境,不僅制約人的認知和行為,且由此對客觀的現實環境產生影響。該機制使現代環境越來越信息化即大眾傳播提示的信息環境越來越有了演化為現實環境的趨勢。總之,大眾傳播具有社會掌握功能的信息系統,但這種掌握的性質和方向并不完全決于它自身,而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其他更為簡單的社會機制和條件。
第八章
1、簡述麥克盧漢媒介理論的意義和局限性。
理論:媒介即訊息、媒介即人的延長、“熱媒介”與“冷媒介”
意義:
傳播學大師,最有原創性的媒介理論家。開拓了從媒介技術動身觀看人類社會進展的視角,并強調了媒介技術的社會歷史作用。媒介即人的延長觀點,對理解不同媒介的作用機制富有啟迪意義。關于地球村、電子時代、賽博空間的預言也一個個變成了現實。麥克盧漢是新興的傳播學第三種討論范式——媒介環境學的開創者之一,他的“媒介即信息”最能代表媒介環境學的立場和主見。
局限性:麥氏是一位技術自然主義者。
1)極端性和片面性:看不到從事能動的社會實踐的人,看不到人與人的社會關系,把媒介技術視為社會進展和變革的唯一打算因素,忽視了其他簡單社會因素的作用。
2)忽視了人的主體性和能動性,人好像完全受到自己所創造的媒介技術或工具的主宰。
3
)忽視人的理性。全部依據都集中在媒介工具對中樞感覺系統的影響上,由此解釋的人類行為也是片面的。
美國學者切特羅姆說:麥克盧漢的技術自然主義強調媒介是人的生物性延長,而不是社會性延長。以歷史唯物史觀看,麥克盧漢只強調了媒介工具和技術的巨大能動性,而沒有看到社會關系和社會制度對它的制約,其理論具有明顯的片面性。麥氏的學術態度玄妙,觀點具有“神喻”性質。
2、“電視人”、“容器人”是說明什么問題的概念?媒介形式所產生的現實社會影響
3、“把關人”理論。
出處: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盧因“二戰”期間提出。《群體生活的渠道》
內涵:
認為在群體傳播中存在把關人,只有符合群體規范或把關人價值標準的信息內容才能進入傳播渠道。
闡發:美國傳播學者懷特將這個概念引進新聞討論領域,提出新聞篩選過程的把關
(gate-keeping)模式:傳媒組織形成關口,取舍選擇新聞素材,傳達到受眾的
新聞只是新聞素材的少數。
懷特的新聞選擇“把關”模式:信源→新聞→把關人→選擇的新聞→受眾
這個模式說明:社會上存在著大量的新聞素材,大眾傳媒的新聞不是也不行能是“有聞必錄”,而是一個取舍選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傳媒組織形成了一道“關口”,通過這道關口傳達到受眾那里的新聞學問眾多新聞素材中的少數。大眾傳媒的“把關”標準:蓋爾頓和魯治:時間跨度,強度或閥限價值(重要性)、明晰性、
文化接近性、預期性、出乎意料性、連續性、媒介內容的組合性、社會文化價值。新聞篩選三前提
1、附加性前提—新聞要素多
2、補償性前提—某些要素較突出
3、排解性前提—新聞要素含量偏低則不太可能入選。所以,新聞價值或要素所體現的主要是新聞選擇中的業務標準和市場標準。
“把關”實質:
“把關”是個簡單過程。既要分析新聞價值、也要考慮政、經和意識形態因素。
緣由
a.
大眾傳媒依據傳媒的立場、方針和價值標準進行有目的的選擇和加工活動
b.
新聞選擇受經營目標、受眾需求及社會文化等多種因素制約。與媒介方針、利益全都的內簡單入選c.
“把關”是個多環節、有組織的過程。
第九章
※一、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壟斷資本主要通過哪些方式掌握傳播事業?
1)以強大的資本做后盾成立超大型媒介聯合企業,對大眾傳播事業的主要部分實行壟斷;2)通過他們掌握的議會黨團或院外活動集團對公營傳播媒介的活動進行干預;
3)通過供應廣告或贊助來間接地掌握和影響其他中小媒介的活動。
※二、為什么說受眾對傳媒活動擁有監督掌握的權利?受眾行駛這種權利的手段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
由于大眾傳播是一個公共性很強而且處于市場運作機制下的事業,在任何一個現代國家,受眾的社會監督力氣都是不能受到忽視的,“公眾利益”也是制約傳媒活動的一個重要社會原則,它使得壟斷資本也不能利用他們掌握的媒介為所欲為。
2)個人的信息反饋;結成受眾團體;訴諸于法律手段;通過影響媒介的銷售市場來制約媒介活動。
※三、
“觀點的自由市場”和“自我修正過程”是現代自由主義理論中的個重要原則,這兩個原則所依托的基本假設是什么?
1)人是盼望了解真理并情愿聽從真理;
2)為了接近真理,唯一的方法就是保證各種不同意見能夠在“公開的市場”上進行自由競爭;
3)人們的意見不行能都是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鄭州網絡訂餐管理辦法
- 工廠質量獎勵管理辦法
- 育種技術課堂課件下載
- 腸道健康課件視頻
- 活動啟動培訓課件
- 定南七年級數學試卷
- 注會培訓班課件
- 贛州中考數學試卷
- 肛周膿腫護理課件
- 2025至2030唇彩行業投資機會及風險投資運作模式報告
- 2025年廣東省中考地理試題卷(標準含答案)
- 2025至2030洗碗機里的啤酒行業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
- 遼寧省文體旅集團所屬企業招聘筆試題庫2025
- 團建活動桌球店活動方案
- 2025屆拉薩市英語七年級第二學期期中質量跟蹤監視模擬試題含答案
- 2025至2030中國甲氧基乙酸甲酯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戰略咨詢研究報告
- Unit 2 Home Sweet Home 第4課時(Section B 1a-1e) 2025-2026學年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下冊
- 社會工作職業培訓課件
- 三明市永安林業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筆試真題2024
- 山東2023年夏季高中歷史學業水平合格考試卷真題(精校打印)
- 廣東省東莞市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冊生物期末試卷(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