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動物免疫學第五版1、戰鼓一響,法律無聲。——英國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身就是講道理……法律,也----即明示道理。——愛·科克3、法律是最保險的頭盔。——愛·科克4、一個國家如果綱紀不正,其國風一定頹敗。——塞內加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波洛克動物免疫學第五版動物免疫學第五版1、戰鼓一響,法律無聲。——英國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身就是講道理……法律,也----即明示道理。——愛·科克3、法律是最保險的頭盔。——愛·科克4、一個國家如果綱紀不正,其國風一定頹敗。——塞內加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波洛克第二篇免疫學基礎第一章緒論(0.5)第七章抗感染免疫(1.5)第二章免疫系統(1)第八章免疫防治(1.5)第三章抗原(2.5)第九章血清學實驗技術(2)第四章抗體(1.5)第十章變態反應(自學1)第五章細胞因子(0.5)第十一章粘膜免疫反應(自學1)第六章免疫應答反應(3)四川農業大學動物微生物室蔣文燦制作第一章緒論在十幾年的閱讀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只有遵循“感知―理解―識記―運用”這個認識規律,指導學生進行閱讀訓練,才能有效地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較好地完成閱讀教學任務。對此,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必須更新觀念,改革陳舊的教學觀,學生觀和單調呆板的教學程序,指導學生認真讀書、獨自研究、共同研討,引導學生發揮其才智,認真積極地思考和探索,由知識轉化為能力。五個環節具體是:第一個環節是認讀。從認識的角度看,這是初步感知階段,是閱讀教學的起始環節,在這個環節中,教師交代任務,激發興趣,使學生能夠獨立掃除閱讀障礙,通讀課文,明白課文大意。在這一環節中,重點訓練學生的注意力和觀察力,培養學生檢查工具書和參閱注解的習慣及默讀、速讀能力。第二個環節是領悟。這是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產生認識的階段,在這一環節里,要求教師引導學生細讀課文,讓學生認真思考,從課文中明了人物、事件和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如在講授《傷仲永》一課時,教師要突出難點,引導學生共同研究討論“傷”字的含義,“傷”了仲永的什么?用以激發學生細讀課文,尋疑問,找答案的興趣,學生展開了尋疑、釋疑、評題的熱烈討論,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把握重點,發揮“定向”作用,克服隨意性。第三個環節是研討。這是閱讀教學的中心環節,是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的極好機會。在研討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生提出的并值得全班討論的問題按一定的意圖排列起來,組織進行討論,或主攻一個,或解決一半,或分組歸類。如在教授魯迅的散文《藤野先生》一課時,學生在細讀課文后提出了以下六個問題:(一)“東京也無非是這樣”如何理解?(二)題目是“藤野先生”,為何文章開頭卻寫“清國留學生”?(三)作者寫自己棄醫從文跟藤野先生有什么關系?(四)“我”后來為什么連信也怕敢寫了?(五)既然“可惜那時我不太用功”,又怎么會得到藤野先生的關照呢?(六)寫清國留學生,用了“標致”一詞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我將這些問題歸納成關于藤野,關于教材,關于主題等三個方面,設計一系列的引路題,幫助學生展開討論。在討論中抓住時機,及時點撥,使學生自然地過渡到選材立意的研討中來。第四個環節是點化。如果說前三個環節是為了讓學生“讀進去”,那么這個環節是為了幫助學生“走出來”,在這個環節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抓住重點、難點。點出文章思想內容方面的閃光點,點出知識和規律方面的定錘之音,點出語言藝術方面的傳神之筆。如講《孔乙己》時,有“孔乙己這樣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便這么過”這句話,我準備重點評點,于是引導學生從表面上談談自己的看法,有的說:孔乙己成了人們的笑料。于是我抓住時機,引導學生體會文章里的真正含義,使學生明白,在別人眼里,孔乙己是個可有可無的人,這正是他的悲慘遭遇,從而理解魯迅先生揭露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這個創作意圖。第五個環節是歷練。這是閱讀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是認識過程的吸收運用階段,是用來指導學生進行自我總結和自我測定的主要途徑,通過一些比較綜合的練習,又得到一次運用實踐的機會,并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語言操作能力和創造發揮才能。歷練要求教師要發動學生自己考自己。如:教完第三冊第三單元后,教師就要根據教學要求,發動學生自行設計本單元閱讀測試題,然后兩個班交換試卷,進行測試、評分。歷練可以分為識記鞏固型,綜合運用型和能力探索型等多種類型,以讀練為主,讀寫結合,聽、說、讀、寫四種能力一起練。歷練還可以檢驗教師的教學效果,進一步改進今后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平桂杰,教師,現居河北隆化。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項教學任務的目?司褪且?讓學生通過系統化的訓練提升自身的技能,從而把這種學習行為升華為一種良好的習慣。同時,在優秀書籍的熏陶中,學生的思想感悟也有所提高,而人文情懷也在潛移默化之下形成。當前的新一輪的教學改革環境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水平普遍有所提高,但是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如,許多閱讀課堂仍舊被傳統的枷鎖所羈絆。再者,許多教師不能清楚閱讀的本質與學生的能力,而選擇不科學的教學方式。這些問題都讓閱讀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面對問題的存在,語文教師不能逃避、含糊,需要勇敢迎接挑戰,提升好自我的素質與調整好教學方式,從而讓閱讀課堂的教學能夠真正起到作用。一、初中閱讀課堂中存在的問題1.閱讀課堂機械化許多教師的教學理念未能跟得上新課改的水平,而依舊束縛于傳統。在該模式的課堂上,教師依舊是主體,學生處于機械性地接受信息狀態。因此,閱讀課堂的有益之處未能發揮出來。閱讀課堂的真正意義在于,通過教師的建構情景引導與學生自己建構情景理解,從而一同走進文章的情感世界中。而當前的閱讀課堂與這種意義性大相徑庭。歸根究底在于:當前的閱讀課堂,是一種教師把自己的閱讀感悟傳授于學生,學生記錄下教師整理好的讀書筆記,緊接著,學生把現成的思想知識加以背誦、默記。這種教學模式磨滅學生的語文靈性,讓思維徹底機械化。而新課改的閱讀理念則是要求教師適當放手、注重引導,讓學生在自習中探討。因此,如果上述的傳統模式的弊端依舊不能引起教師重視的話,閱讀課堂將失去其創設的初衷,成為流于表面的擺設。2.多媒體教學的濫用與文本對話的“缺失”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踐行,多媒體得到普遍的運用。在語文閱讀課堂上,許多教師也引入了多媒體教學。然則,許多教師未能掌握個度,而致使過猶不及、適得其反的局面。具體而言,當前,許多多媒體教學與文章的思想本質背道而行,而一味追求人文情懷的培養。許多學生未能立足閱讀本身,只是滿足于多媒體所帶來的豐富多樣的視覺享受。這無疑導致了語文的工具屬性被淡化。而學生在課堂上并沒有學會相應的閱讀技能。筆者在參與一次多媒體公開課聽講中感觸頗深,主講教師授課《小石潭記》一課的多媒體教學時,教師并沒有深度剖析課文,期間也僅有一個默讀環節。教師的課堂設計更多地通過搜羅資料、圖片,呈現出小石潭的美。當時,課堂氛圍很好,極具人文性,學生也進入作者所建構的世界中,對教師的提問,學生踴躍發言。雖然這一方面值得肯定,但是這樣的課堂,缺少文本對話,有一種舍本逐末的意味,需要改進。教育提倡“創新”,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毫無依據、天馬行空的想象。總而言之,文本,是展開一切閱讀教學的基礎。二、針對閱讀教學存在問題的應對策略1.凸出“以人為本”的教育觀“以人為本”教育觀,在經過充分的實踐后,被證實是最具效率性的教學模式。基于此,評估當今的語文課堂實效性的標準,也不再是過去的“分數”。而語文教師也需要轉變教育方式。結合文本,培養技能,才是語文教師應有的態度。在當前的語文閱讀課堂中,亟待落實這一方略。首先,教師需要通過多樣化的手段提升課堂的趣味性。通過寓樂于學的方式,讓學生愿意打開閱讀模式。其次,教師需要騰出時間,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建構文學世界。再次,教師需要弱化“分數”意識,強化閱讀過程的重要性。最后,很重要一點,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設計閱讀進程。2.立足文本,剖析文本上述提及,傳統的教學是教師一人整理、歸納、傳授知識的過程,學生處于機械化地接收信息狀態。而有效的閱讀教學方式應該是,學生與教師共同建構情景,走進文本。針對此,教師需要淡化自身的課堂主權意識,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而達到該教學模式則是需要教師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課堂民主,氣氛活躍。教師需要端正教學理念,重視語文工具性的作用,讓學生扎實語文基本功。總而言之,閱讀課堂是一種復雜的行為活動。閱讀的書籍包羅萬象,有時候學生會因為閱歷的緣故而感到費勁。這更需要教師學會建構情景,引導學生理解文本中作者所傳達的思想本質。唯有如此,教師才能夠充分發揮閱讀課堂的優點,以達到讓學生的技能、感知都向新的層面提升的效果。3.重視閱讀教學的實施在語文的學習中,許多教師容易忽略閱讀這一項重要的內容。閱讀,對語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此,筆者不再拖沓累贅。教師需要做的是,在課時安排上,提升閱讀課堂的位置。而閱讀課堂上,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的心理、情緒。同時,教師需要重視閱讀課堂的質量,以學生積極參與為教學目的設計閱讀環節。當學生對閱讀內容產生厭倦之情時,教師便不強求,根據學生心理,重新選擇素材。當閱讀課堂處于一種和諧、活躍的氛圍之時,其效果自然顯著。總而言之,教師需要運用現代的教學理念武裝自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身、課堂的教學風格。當前,閱讀教學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但是也并不意味著閱讀課堂會停滯不前。在新課改的影響下,許多教師都進行反思,并對閱讀課堂不斷地研究。閱讀課堂也將在曲折的道路上,不斷完善、前行。★作者通聯:山東菏澤市單縣經濟開發區實驗中學。動物免疫學第五版1、戰鼓一響,法律無聲。——英國動物免疫學第1動物免疫學第五版課件2動物免疫學第五版課件動物免疫學第五版課件動物免疫學第五版課件二、免疫學發展歷史(一)經驗時期:十一世紀__1798。十一世紀我國的“痘癥防御法”。甘肅牧區(1400)“灌花”防牛瘟。(二)實驗時期:1798年__1945年。
1798年Jenner(秦納):天花疫苗的由來及效果的研究。
二、免疫學發展歷史(一)經驗時期:十一世紀__1798。天花病人天花病人(三)近代免疫學時期:1945年-1960年。
Ⅳ
型變態反應;免疫耐受現象;法氏囊的免疫功能。(四)現代免疫學時期:1960年-現在。胸腺的免疫功能;單克隆抗體技術;基因工程疫苗。
(三)近代免疫學時期:1945年-1960年。三、免疫基本特性1、識別特性:精確地識別自身和非自身。2、特異性:某種抗原剌激機體產生的免疫力,只針對相應物質。3、記憶性:免疫記憶。相同抗原物質再次進入時,將其更快更有效地消滅和排除。三、免疫基本特性1、識別特性:精確地識別自身和非自身。四、免疫基本功能
1、抗傳染阻止進入;抑制體內繁殖;消滅繁殖的微生物過高:傳染性變態反應;過低:反復發病。
2、自身穩定:清除衰老、破損細胞。否則自身免疫病。
3、免疫監視:清除突變細胞。否則腫瘤和癌癥。四、免疫基本功能1、抗傳染五、免疫學在獸醫學科的應用1、免疫診斷2、免疫預防3、免疫治療五、免疫學在獸醫學科的應用1、免疫診斷第二章免疫系統第一節免疫組織器官第二節免疫細胞第三節免疫相關因子第二章免疫系統第一節免疫組織器官第一節免疫組織器官一、中央免疫器官
1、骨髓(bonemarrow)免疫活性細胞發源地。哺乳動物兼有禽類法氏囊的功能。動物免疫學第五版課件2、胸腺(thymus)
功能:使T細胞分化成熟。前T細胞(胸腺細胞),進入胸腺,胸腺激素作用下,轉化為Tc(胸腺依賴淋巴細胞)
2、胸腺(thymus)功能:使T細胞分化成熟。胸腺結構圖示胸腺結構圖示3、法氏囊(bursaofFabricius)功能:B細胞分化成熟。哺乳動物無法氏囊,由胚肝、脾以及胚胎末期和出生后的骨髓代替。3、法氏囊(bursaofFabricius)功能:動物免疫學第五版課件法氏囊結構圖示法氏囊結構圖示二、周圍免疫器官
(secondaryimmuneorgans)1、脾臟(spleen)
體內最大的淋巴器官,產生抗體的主要器官。
二、周圍免疫器官
(secondaryimmuneorg(1)結構特點
脾索:吻合成網狀的淋巴組織索紅髓脾竇非胸腺依賴區脾臟(BC)脾小結 白髓:沿動脈分布于脾索之間淋巴鞘胸腺依賴區(TC)(1)結構特點脾索:吻合成網狀的淋巴組織索(2)免疫功能(a)特異性免疫:體液免疫為主,細胞免疫為輔。
Bc:50~65%,定居于非胸腺依賴區。
Tc:35~50%,定居于胸腺依賴區。(b)過濾作用:過濾并清除血液中異物及衰老、破損細胞。(2)免疫功能(a)特異性免疫:體液免疫為主,細胞免疫為輔。2、淋巴結(lymphnode)(1)結構
淺皮質區皮質深皮質區胸腺依賴區(TC:75%)淋巴結髓索非胸腺依賴區(BC:25%)髓質髓竇2、淋巴結(lymphnode)(1)結構(2)功能(a)免疫功能:細胞免疫為主,體液免疫為輔。
Tc:75%,定居于胸腺依賴區
Bc:25%,定居于非胸腺依賴區(b)過濾作用:過濾淋巴液中微生物及異物。(2)功能(a)免疫功能:細胞免疫為主,體液免疫為輔。第二節免疫細胞一、免疫活性細胞(T、BC)(一)來源:來自骨髓的多能干細胞分化的淋巴樣干細胞。
(二)分化前Tc成熟Tc細胞免疫胸腺胸腺依賴區骨髓多能淋巴樣干細胞干c
前Bc成熟Bc體液免疫法氏囊非胸腺依賴區
第二節免疫細胞一、免疫活性細胞(T、BC)T細胞T細胞紅細胞T細胞血小板紅細胞T細胞血小板3、TC亞群及功能(1)輔助性Tc(HelperTcell:TH):約占Tc總量的1/3。協助Bc產生體液免疫反應,即Bc需要TH傳遞抗原信息;協助細胞免疫反應的效應,即活化TK。
(2)抑制性Tc(SuppressorTCell:Ts):約占Tc總數的10%,抑制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通過釋放抑制性因子,作用于TH而起作用。(3)殺傷性Tc(KillerTcell:TK):占Tc總數的50%左右。識別和殺傷靶細胞。Tk的作用需Th的活化。3、TC亞群及功能(1)輔助性Tc(HelperTcel二、吞噬細胞
包括血液中嗜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組織中巨噬細胞。(一)來源:骨髓多能干細胞。二、吞噬細胞
包括血液中嗜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二)分化紅細胞系:紅血球原血細胞系粒細胞系:嗜中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骨髓多巨核細胞系:血小板能干細胞淋巴樣干細胞-TC、BC、KC、NKC單核吞噬細胞單核細胞:游走于血液中巨噬細胞:定居于組織中肝:星狀細胞肺:塵細胞結締組織:組織細胞神經組織:小膠質細胞淋巴結、漿膜腔、脾:巨噬細胞(二)分化紅細胞系:紅血球巨噬細胞巨噬細胞單核細胞單核細胞中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三)特點1、較強吞噬能力。2、識別能力。3、消化能力。4、細胞表面有IgGFc段受體和補體C3受體。(三)特點1、較強吞噬能力。(四)作用1、吞噬作用:機體免疫力、病原微生物毒力、數量不同、吞噬結果不同。
完全吞噬:吞噬、殺滅并徹底消化降解異物。
不完全吞噬:僅吞噬異物,不能將異物殺滅而長期存于細胞內。吞噬細胞游走,將病原微生物帶到其它組織器官引起全身感染,造成更大危害。(四)作用1、吞噬作用:機體免疫力、病原微生物毒力、數量不同肺巨噬細胞吞噬大腸桿菌肺動物免疫學第五版課件巨噬細胞吞噬細菌巨噬細胞吞噬細菌2、遞呈抗原信息
將抗原決定簇小肽片段,移向細胞表面,向具有相應抗原受體的TC、BC遞呈抗原信息。3、合成和分泌各種活性因子
溶菌酶、白介素1、干擾素、補體。2、遞呈抗原信息4、調節抗原量抗原量合適,才能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抗原量過大,使TC、BC產生免疫麻痹,不能引起免疫反應。此時,吞噬細胞大量消毀和貯存抗原,少釋放。抗原量過小,不足以刺激TC、BC產生免疫反應。此時,吞噬細胞將抗原集中,從而調節抗原量。4、調節抗原量抗原量合適,才能刺激機體產生特三、K細胞和NK細胞(一)來源骨髓多能干細胞
淋巴樣干細胞
胸腺直接分化法氏囊
TC
KC、NKC
BC三、K細胞和NK細胞(一)來源(二)
細胞特點及作用
1、Kc(killcell)(1)細胞特點和數量:形態上不易與T、B細胞相區別,約占體內淋巴細胞10%。(2)作用:主要以ADCC效應殺傷大的細胞性抗原,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細胞、寄生蟲細胞、腫瘤細胞移植的異體細胞。殺傷力強。(二)細胞特點及作用
1、Kc(killcell)(3)ADCC效應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cellmediatedcytotoxicity)。
(3)ADCC效應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動物免疫學第五版課件2、NK細胞(naturalkillcell)
(1)細胞特點和數量:占淋巴細胞數不超過10%。可不依賴抗體而起殺傷作用,故又稱自發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2)作用:殺傷腫瘤細胞,殺傷力比Kc弱。不依賴抗體,在早期發揮作用。2、NK細胞(naturalkillcell)(1)四、其他免疫細胞1、嗜酸性粒細胞:表面有IgE受體,在抗寄生蟲感染中起重要作用。2、嗜堿性粒細胞:表面有IgE受體,在I型變態反應中起作用。3、紅細胞:表面有許多與免疫有關的物質,參與免疫調節。四、其他免疫細胞1、嗜酸性粒細胞:表面有IgE受體,在抗寄生第三節免疫相關分子一、抗體(見抗體部分)二、補體(見非特異性免疫:補體)三、細胞因子(見特異性細胞免疫)第三節免疫相關分子一、抗體(見抗體部分)第三章抗原(Antigen:Ag)第一節抗原的概念刺激機體產生抗體和致敏淋巴細胞(免疫原性);與相應抗體、致敏淋巴細胞發生特異性結合反應(免疫反應性)。Ag+、Ag-、Agx第三章抗原(Antigen:Ag)第一節抗原的概念第二節構成抗原的條件一、異物性:機體以外的物質。異物程度越高,免疫原性越強。異種動物血清異種物質病原微生物及其外毒素人紅細胞血型抗原同種異體物質組織相溶性抗原第二節構成抗原的條件一、異物性:機體以外的物質。異物程度二、大分子物質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強。
動物免疫學第五版課件三、特定結構
1、抗原決定簇:抗原內部和表面的很多化學活性基團。決定抗原免疫原性、免疫反應性。
2、載體:抗原決定簇所依賴的基本結構,起穩定抗原決定簇、激活巨噬細胞及免疫記憶作用。三、特定結構1、抗原決定簇:抗原內部和表面的很多化學活抗原決定簇與抗體結合抗原決定簇與抗體結合第三節抗原的類型一、根據抗原免疫原性分類1完全抗原:既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特異反應性的抗原。如各種微生物及其毒素、異種動物血清。第三節抗原的類型一、根據抗原免疫原性分類2半抗原:只具有特異反應性,不具免疫原性的抗原。如多糖、類脂、藥物等,但半抗原與載體蛋白質結合后具有了免疫原性,則轉變成完全抗原,半抗原根據特異反應性是否出現可見反應分:(1)復合半抗原:與抗體結合出現可見反應的半抗原。這種復合抗原具有兩個以上的抗原決定簇,與抗體的結合價為多價,如細胞表面的多糖。(2)簡單半抗原:與抗體結合不出現可見反應的半抗原。這種簡單半抗原只有一個抗原決定簇,與抗體的結合價為單價,如青霉素。這種簡單半抗原可抑制抗體與相應的完全抗原或復合半抗原結合,不再出現可見反應,故又稱阻抑半抗原。2半抗原:只具有特異反應性,不具免疫原性的抗原。如多糖、類二、根據其刺激機體產生抗體是否需Tc協同分:
1、T細胞依賴性抗原:又稱胸腺依賴性抗原,這種抗原需要Tc協同才能刺激B細胞活化,大多數抗原均屬此類。
2、非Tc依賴性抗原:又稱非胸腺依賴性抗原,這種抗原可直接刺激B細胞,使之活化,而不需Tc協同,如大腸桿菌脂多糖。二、根據其刺激機體產生抗體是否需Tc協同分:三、據抗原性質分類1、天然抗原2、人工抗原:人工化學改造天然抗原。3、合成抗原:用氨基酸人工合成具抗原性的多肽。三、據抗原性質分類1、天然抗原四、據抗原來源分類1、異種抗原:來自不同種屬生物。2、同種異體抗原:血型抗原、組織相容性抗原。3、同種抗原:自身組織。四、據抗原來源分類1、異種抗原:來自不同種屬生物。五、據抗原存在部位分類1、表面抗原2、深部抗原五、據抗原存在部位分類1、表面抗原六、據臨床應用分類1、凝集原2、沉淀原3、病毒中和抗原4、免疫保護性抗原5、血凝素抗原:有血凝性的病毒表面囊膜上的血凝素蛋白抗原。六、據臨床應用分類1、凝集原第四節重要的抗原一、細菌的重要抗原1、菌體抗原(O抗原)2、鞭毛抗原(H抗原)3、莢膜抗原4、菌毛抗原二、病毒的重要抗原1、囊膜抗原2、衣殼抗原3、可溶性抗原:病毒在宿主細胞內增殖釋放的內部抗原物質。第四節重要的抗原一、細菌的重要抗原三、毒素抗原四、寄生蟲抗原五、血型抗原:紅細胞膜上存在的同種異型表面抗原。三、毒素抗原第四章抗體
(Antibody:Ab)
Ab+、Ab-、Abx第四章抗體
(Antibody:Ab)
Ab+、Ab第一節抗體的概念有機體在抗原刺激下產生的,并能與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的一類球蛋白的總稱。抗血清:血清中含量最高。γ-球蛋白(丙種球蛋白):活性部位位于球蛋白的γ區。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1964年,將具抗體活性以及與抗體有關的球蛋白統稱免疫球蛋白。Ig對酸、堿、熱、光都較敏感,易破壞。第一節抗體的概念有機體在抗原刺激下產生的,并能與抗原發生第二節抗體產生一般規律一、初次反應:抗原首次進入機體所產生的免疫反應。特點:
1、有一定潛伏期抗原進入機體到血清中出現抗體的時間,一般活病毒2天,活的細菌3-5天,類病素2-3周,蜂膠滅活苗5-7天,油苗10-14天。
2、抗體量不高,只能達到最大量的20-30%。
3、先產生IgM,將消失時IgG達最大量,再過2周出現IgA。第二節抗體產生一般規律一、初次反應:抗原首次進入機體所產二、再次反應首次抗體未消失,相同抗原再次進入所發生的免疫反應。特點:
1、無潛伏期
2、抗體量大:達初次反應的10-50倍。
3、高峰期維持時間長,下降緩慢。
4、主要是IgG。三次、四次反應同上。不能無限注射抗原,否則發生免疫耐受。二、再次反應首次抗體未消失,相同抗原再次進入所發生的免疫三、回憶反應首次抗體已消失,相同抗原再次進入所發生的免疫反應。特點:
1、有較短的潛伏期,抗體量急劇上升,
2、抗體量很大。
3、高峰期維持時間長,下降緩慢,
4、主要是IgG。三、回憶反應首次抗體已消失,相同抗原再次進入所發生的免疫抗體產生規律圖示抗體產生規律圖示第三節抗體基本結構和功能一、抗體分子的基本結構每個抗體分子由兩條相同的重鏈和兩條相同的輕鏈組成,重鏈之間,輕重鏈之間,鏈內均由二硫鍵聯結。第三節抗體基本結構和功能一、抗體分子的基本結構動物免疫學第五版課件二、輕鏈結構輕鏈可變區(Variableregionofligntchain:VL)輕鏈穩定區(Constantregionofligntchain:CL)。VL中含3個高變區。二、輕鏈結構輕鏈可變區(Variableregiono動物免疫學第五版課件動物免疫學第五版課件三、重鏈的結構重鏈可變區(Variableregionofheavychain:VH),重鏈穩定區(Constantregionofheavychain:CH),分別為CH1、CH2、CH3。CH2區有補體結合位點,CH2CH3又稱Fc段。VH區含3-4個高變區。三、重鏈的結構重鏈可變區(VariableregionoCH1區與CH2區之間的一段多肽鏈含較多脯氨酸而不易折疊成立體結構,呈裸露狀,但可轉動,稱樞紐區。CH2區雖有補體結合位點,但抗體未與抗原結合時,抗體呈”T”狀,該位點被掩蓋,故不能結合補體而發揮免疫作用,但抗體與抗原結合后,樞紐區轉動,抗體呈“Y”狀,該位點暴露,而易結合補體。CH1區與CH2區之間的一段多肽鏈含較多脯氨酸而不易折疊成立動物免疫學第五版課件四、抗體的抗原結合部位由重鏈高變區和輕鏈高變區構成與抗原決定簇表面互補的分子構型而與抗原結合的,一個抗體分子有兩個抗原結合位點。四、抗體的抗原結合部位由重鏈高變區和輕鏈高變區構成與抗原第四節抗體種類1、類:根據CH氨基酸組成不同分:IgG、IgA、IgM、IgD、IgE。2、亞類:根據CH微細差異分:
IgG1、IgG2、IgG3、IgG4
IgA1、IgA2
IgM1、IgM2
IgD和IgE還未發現亞類。第四節抗體種類1、類:根據CH氨基酸組成不同分:IgG、第五節各種抗體特性一、IgG一個抗體分子構成。機體主要抗感染抗體。占血清Ig總量的75-80%。人的IgG能通過胎盤傳給胎兒,但家畜不能,但人畜的初乳中IgG含量均較高,家畜從初乳獲得母源IgG。
G1、G2
、G3、G4四個亞類。第五節各種抗體特性一、IgG二、IgA1、血清型IgA:血清中含量僅次于IgG,約占5-25%。主要為IgA1(占血清IgA總量的約80%)。IgA1由一個抗體分子構成。2、分泌型IgA:存在于唾液、淚液、初乳、呼吸道、胃腸道、胃液等分泌液中,是機體粘膜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因素,又稱局部抗體。其含量比血清型IgA高6-8倍,主要為IgA2
,由兩個抗體分子和一個分泌片,一個J鏈組成,抗感染作用比血清型IgA強。二、IgA1、血清型IgA:血清中含量僅次于IgG,約占5-三、IgM
主要存在于血清,以五聚體通過J鏈聯結形成。常表現五個抗原結合價。在凝結作用,活化補體,溶菌作用等方面比IgG大250倍。感染初期起重要作用。三、IgM主要存在于血清,以五聚體通過J鏈聯結形成。常表四、IgD
只在人、小白鼠中發現少量的游離IgD,其它動物未發現,量少,目前未發現具免疫活性。四、IgD只在人、小白鼠中發現少量的游離IgD,其它動物五、IgE為單體,正常人畜IgE含量很低,I型變態反應時顯著升高。五、IgE為單體,正常人畜IgE含量很低,I型變態反應時五種抗體模式圖五種抗體模式圖動物免疫學第五版課件第六節抗體抗原性(一)概念:指抗體進入機體后,可作為抗原刺激機體產生抗體,稱為抗抗體。這種抗抗體能與相應的抗體發生結合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
A種動物血清免疫B種動物產生的抗抗體,能與A種動物產生的各種抗體特異性結合。第六節抗體抗原性(一)概念:指抗體進入機體后,可作為抗原第七節抗體生物學活性一、特異性結合抗原:結構互補,決定其結合的特異性。第七節抗體生物學活性一、特異性結合抗原:結構互補,決定其二、激活補體
G1、G2、G3、M:激活補體經典途徑。
G4、A、E、D:激活補體替代途徑。三、細胞結合
1、IgG結合Kc:ADCC
2、IgE結合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I型變態反應。
3、結合吞噬細胞:調理作用。二、激活補體第八節單克隆抗體
(Monoclonalantibody:McAb)一、單克隆抗體的概念1、概念:由一個抗原決定簇刺激產生的,只與該抗原決定簇特異結合的抗體。2、Ab與多克隆抗體比較:多克隆抗體是由多種抗原決定簇刺激多種Bc產生的,具有高度的異質性,目前為止,還不能用任何一種方法提純只針對某一特定抗原決定簇的同質性抗體。而McAb是由一個Bc克隆接受一個抗原決定簇刺激而產生的抗體。因此,具有純度高、專一性強、重復性好,且能在動物體內、外持續產生同質性抗體的優點。第八節單克隆抗體
(Monoclonalantibod二、單克隆抗體技術把產生特定抗體的Bc與能無限生長的骨髓瘤細胞融合,形成Bc與骨髓瘤細胞的雜交瘤細胞,并通過克隆化雜交瘤細胞后擴大培養所產生的抗體稱單克隆抗體。二、單克隆抗體技術把產生特定抗體的Bc1、雜交瘤細胞制備及抗體檢測:(1)親本細胞
A、免疫小鼠脾細胞
B、骨髓瘤細胞;無次黃嘌呤-鳥嘌呤磷酸糖基轉化酶(HGPRT酶)。
C、飼養細胞;小鼠腹腔巨噬細胞或胸腺細胞。1、雜交瘤細胞制備及抗體檢測:(2)選擇培養基:HAT培養基,H為次黃嘌呤,T為胸腺嘧啶核酸,A為氨基嘌呤。(3)細胞融合:細胞融合劑:50%PEG。
HAT選擇培養。(2)選擇培養基:HAT培養基,H為次黃嘌呤,T為胸腺嘧啶核HAT選擇原理嘌呤合成旁路:次黃嘌呤(H)谷氨酰胺
HGPRT酶多種氨基酸次黃嘌呤核苷酸黃嘌呤核苷酸鳥嘌呤核苷酸
四氫葉酸二氫葉酸二氫葉酸還原酶核酸合成DNA主要途徑氨基喋呤(A)
尿核苷單磷酸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嘧啶合成旁路:胸腺嘧啶核苷(T)胸腺嘧啶核苷激酶HAT選擇原理嘌呤合成旁路:次黃嘌呤(H)(4)抗體檢測:小孔上清是否有特異性抗體。2、雜交瘤細胞的克隆化:有限稀釋法,7~10個細胞/ml。克隆2-3次。(4)抗體檢測:小孔上清是否有特異性抗體。
3、單克隆抗體的生產(1)體外法:克隆的陽性細胞用完全1640進行細胞擴大培養,上清液中即含McAb。濃度不高,只能達到10μg/ml。(2)體內法:克隆的陽性細胞注射到同系小鼠腹腔,7~10天后,腹水和血液中含大量McAb,濃度高,可達5~10mg/ml。但含有其它蛋白,須進一步純化。3、單克隆抗體的生產
4、細胞冷凍及復蘇(1)冷凍:緩凍。加入冷的含10%二甲基亞砜的完全1640。每5分鐘下降5㎝,直至完全浸沒在液氮中。(2)復蘇:速融。立即置于37℃水浴,使之迅速融化,再擴大培養。4、細胞冷凍及復蘇三、單克隆抗體的應用1、用于人、畜傳染病、寄生蟲病的診斷。2、用于人、畜傳染病、寄生蟲病的預防和治療。3、用于抗原結構的研究:針對某一抗原可制備出針對不同抗原決定簇的一系列McAb,從而研究該抗原的結構,以及與該抗原關系密切的其它抗原在結構上的異同,如豬瘟強、弱毒有那些抗原決定簇是相同的,那些是不同的。4、用于微生物的分型。5、在DNA重組技術中的應用6、用McAb制備生物導彈的應用7、McAb作為受體研究的工具8、其他應用:人類遺傳學、酶遺傳學方面應用。
三、單克隆抗體的應用1、用于人、畜傳染病、寄生蟲病的診斷。第五章細胞因子第一節細胞因子的概念細胞因子(cytokinc:CK)是指一類由免疫細胞(淋巴細胞、單核巨噬細胞)和相關細胞(成纖維細胞、內皮細胞)產生的、調節細胞功能的、高活性、多功能多肽或蛋白質分子。不包括免疫球蛋的、補體和一般生理細胞產物。第五章細胞因子第一節細胞因子的概念第二節細胞因子共同特點一、細胞因子產生的多源性一種細胞因子可由多種細胞產生;一種細胞可逆生多種細胞因子。二、生物學功能的多樣性一種細胞因子可具多種生物學功能,作用于多種靶細胞;不同細胞因子可對同種靶細胞產生相同的效應。第二節細胞因子共同特點一、細胞因子產生的多源性3、生物學活力的高效性:10-12mol/l即可發揮顯著的生物學效應。4、合成分泌的快速性:產生細胞受刺激后,迅速合成,快速釋放到細胞外發揮生物學效應。5、生物學作用的雙重性:對機體有利:免疫調節、刺激造血、抗病毒、抗腫瘤對機體不利:引起炎癥。3、生物學活力的高效性:10-12mol/l即可發揮顯著的生第三節細胞因子的種類一、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IL)是由活化的單核巨噬細胞或淋巴細胞產生的一類主要負責信號傳遞、聯絡白細胞群、調節細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作用的細胞因子。
IL-1、IL-2…….、IL-25。第三節細胞因子的種類一、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二、淋巴因子(一)腫瘤壞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
糖蛋白
TNF-α:LPS剌激單核巨噬細胞產生,抗腫瘤、免疫調節作用。
TNF-β:激活的T細胞產生,殺傷腫瘤細胞和移植的異體組織細胞。(二)集落剌激因子:是作用于不同公化階段的骨髓造血前體細胞,促進其增殖和分化以形成各種血細胞的蛋白質。二、淋巴因子(一)腫瘤壞死因子(tumornecrosis(三)轉化生長因子β:調節細胞生長和分化的細胞因子。(四)趨化因子:趨化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到感染部位聚集,發揮吞噬和殺菌功能。(三)轉化生長因子β:調節細胞生長和分化的細胞因子。三、干擾素(IFN)
干擾素(interferon:IFN)是由干擾素誘生劑誘導動物細胞產生的一類具高活性、多功能的可溶性糖蛋白。
IFN生物學活性具有種屬特異性,即某種生物細胞產生的IFN,只作用于同種生物細胞。(一)I型IFN:分IFN-α、IFN-β。具有廣譜抗病毒、抗腫瘤、免疫調節作用。(二)II型IFN:即IFN-γ。生物學活性廣,但比I型弱。三、干擾素(IFN)干擾素(interfer第六章免疫應答反應第一節非特異性免疫應答一、非特異性免疫的概念和特點動物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在同外來侵入者、內部破壞者的斗爭中所建立的、對多種異物都能發揮防御作用的免疫力,稱為非特異性免疫。特點:
1、作用發生迅速。
2、作用范圍廣、不具特異性。
3、受遺傳控制,很穩定。
4、作用強度弱,對毒力強、數量大的微生物作用小。第六章免疫應答反應第一節非特異性免疫應答第二節、機體的防御屏障(一)皮膚粘膜屏障
1、作用:阻止病原微生物進入機體內。但個別微生物(布氏桿菌、鼻疽桿菌等)例外。
2、作用機理
(1)皮膚角質層的機械阻擋作用。(2)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3)特殊結構(鼻毛、氣管纖毛、粘液)的機械排除作用。(4)胃液、唾液、乳汁、淚液中乳酸、溶菌酶的抑菌和殺菌作用。第二節、機體的防御屏障(一)皮膚粘膜屏障(二)血腦屏障
1、作用:保護大腦、免除血液中病原微生物對大腦的侵襲作用。
2、機理:大腦毛細血管緊密排列的內皮細胞層通過胞飲作用,吞噬和消滅異物。
(二)血腦屏障1、作用:保護大腦、免除血液中病原微生物對大(三)血胎屏障
1、作用:阻止母體病原微生物進入胎兒,保護胎兒。但個別微生物(布氏桿菌、沙門氏菌)例外。
2、機理:由母體子宮內膜、胎兒絨毛尿囊膜組成屏障結構,阻止病原微生物從母體進入胎兒。(三)血胎屏障1、作用:阻止母體病原微生物進入胎兒,保護胎第二節參與非特異性免疫的細胞一、非特異免疫細胞種類(一)吞噬細胞: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嗜中性粒細胞(二)KC(三)NKC(四)嗜酸性粒細胞(五)嗜堿性粒細胞第二節參與非特異性免疫的細胞一、非特異免疫細胞種類二、非特異免疫細胞的功能(一)趨化作用(二)識別作用(三)吞噬作用(四)消化殺滅作用二、非特異免疫細胞的功能(一)趨化作用第三節補體系統一、補體系統的組成
1、補體
存在于正常人、動物的新鮮血清中的一種球蛋白。
C1-C9,
C1q、C1r、C1s。第三節補體系統一、補體系統的組成C1C12、備解素系統始動因子(IF)備解素(P)C3激活劑前體(B因子)C3激活劑前體轉化酶(D因子)2、備解素系統始動因子(IF)3、補體調節因子C1抑制劑C3滅活劑C6滅活劑B因子抑制劑過敏毒素抑制劑3、補體調節因子C1抑制劑二、補體激活的途徑
1、C1途徑。(1)激活經典途徑的抗體:IgG1、IgG2、IgG3、IgM的Fc段上有補體結合位點,能激活此途徑。(2)激活過程
二、補體激活的途徑1、C1途徑。補體激活過程圖解補體激活過程圖解2、C3途徑(1)激活旁路途徑的物質:G-菌內毒素、酵母多糖、菊糖、IgG4、IgA。(2)特點不需要C1、C2、C4,所以機體中缺乏C1、C2、C4時,補體同樣能被激活;對靶細胞的殺滅作用比經典途徑弱;感染早期抗體形成前發揮較大作用。2、C3途徑(1)激活旁路途徑的物質:G-菌內毒素、酵母多(3)旁路途徑激活過程G-菌內毒素、酵母多糖、菊IF
D
B
Bb
C3
C3b
C3bBb糖、IgG4、IgA
BaC3a
C3bBbP
C9
C8
C7
C6
C5
3C3bBb
(3)旁路途徑激活過程G-菌內毒素、三、補體系統的調控
1、內源性調控:補體半衰期短,如C3b僅7分鐘。
2、外源性調控(1)C1抑制劑:滅活C1s。(2)C3滅活劑:滅活C3b。(3)C6滅活劑:滅活C6。(4)B因子抑制劑:滅活B因子。(5)過敏毒素抑制劑:C3a和C5a,稱為過敏毒素。過敏毒素抑制劑可將其滅活。三、補體系統的調控1、內源性調控:補體半衰期短,如C3b僅四、補體系統功能
1、溶菌和殺菌補體細菌+相應抗體細菌抗體復合物細菌徹底溶解死亡
表面結合、細菌僅失去致病力、仍存活,是可恢復的
2、中和病毒:病毒-Ab-C
3、調理作用:Ag-Ab-C-吞噬細胞
4、免疫粘附作用:Ag-Ab-C-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
5、過敏毒素作用:適量的C3a、C5a趨化吸引吞噬細胞在局部的殺傷作用。四、補體系統功能1、溶菌和殺菌補體動物免疫學第五版課件第四節、正常體液中抗菌物質一、溶菌酶破壞細菌細胞壁粘肽的分子結構。對G+菌殺傷力強,對G-菌殺傷力弱,對病毒無作用。二、干擾素
1、概念:機體細胞受到病毒、某些細菌、干擾素誘導劑等作用下產生的小分子糖蛋白。
2、作用:干擾和抑制病毒繁殖而間接殺滅病毒。
3、機理:刺激細胞產生抗病毒蛋白,從而抑制合成病毒所需的酶、核酸、結構蛋白合成,病毒失去繁殖的原料。三、補體第四節、正常體液中抗菌物質一、溶菌酶第五節炎癥反應炎癥反應是一種病理過程。炎癥反應也是一種防御和消滅異物的積極的非特異性免疫反應。第五節炎癥反應炎癥反應是一種病理過程第二節特異性免疫應答
第二節特異性免疫應答一、特異性免疫應答的概念動物機體免疫系統受到抗原刺激后,免疫細胞對抗原分子識別并產生系列免疫連鎖反應、表現一定生物學效應的過程。一、特異性免疫應答的概念動物機體免疫系統二、特異性免疫的特點及類型(一)特點
1、特異性:只針對某種特異抗原。
2、免疫期:數月至數年至終生。
3、免疫記憶
4、后天獲得(二)類型
1、特異性細胞免疫應答:TC負責。
2、特異性體液免疫應答:BC負責。二、特異性免疫的特點及類型(一)特點三、特異性細胞免疫應答
Tc接受抗原刺激產生的免疫反應,稱為細胞免疫應答。細胞內寄生菌、立克次氏體、腫瘤細胞、病毒寄生細胞,多以細胞免疫為主。三、特異性細胞免疫應答Tc接受抗原刺激產(一)細胞免疫過程1、感應階段
抗原遞呈細胞對抗原捕獲、加工、遞呈,Tc識別抗原的階段。在周圍免疫器官中進行。(一)細胞免疫過程1、感應階段(1)抗原加工與遞呈外源性抗原遞呈:帶有MHCII類分子的細胞(單核/巨噬細胞、樹狀突細胞、BC、朗罕氏細胞),主要對外源性抗原遞呈。巨噬細胞隨機地或通過FcR、C3bR捕獲抗原,以吞噬、吞飲、吸附、調理等方式攝入抗原,抗原與溶酶體形成吞噬溶酶體后被水解成抗原多肽,與內質網轉運來的MHCII類分子結合成抗原肽-MHCII類分子復合物,由高爾基體運輸至細胞表面,供CD4+的TH細胞識別。
(1)抗原加工與遞呈外源性抗原遞呈:帶有動物免疫學第五版課件動物免疫學第五版課件動物免疫學第五版課件內源性抗原遞呈帶有MHCI類分子的細胞(所有有核細胞,如受病毒或胞內菌感染的細胞、腫瘤細胞),主要對內源性抗原遞呈。內源性抗原經遞呈細胞處理后,形成約9個氨基酸的抗原肽,結合于MHCI類分子的肽結合區,形成肽-MHCI類分子復合物,由高爾基體運輸至細胞表面,供CD8+的CTL細胞識別。內源性抗原遞呈帶有MHCI類分子的細動物免疫學第五版課件(2)TC對抗原識別
TH細胞對外源抗原的識別:TH細胞依靠其細胞表面的抗原受體TCR,識別抗原肽-MHCII類分子復合物。CD3、CD4、CD2、CD58、CD11a、CD54、CD28、CD80等,是TH識別抗原的共刺激信號。
CTL細胞對內源抗原的識別:CTL細胞依靠其細胞表面的抗原受體TCR,識別靶細胞抗原肽-MHCI類分子復合物,直接殺傷靶細胞。(2)TC對抗原識別TH細胞對外源抗原的識別:TH細2、反應階段(reactivestage)
TH識別抗原后活化,轉化為致敏淋巴細胞,再轉化為淋巴母細胞。轉化過程中,分泌系列細胞因子(如IL-2、IL-4等),在IL-2作用下,一部分轉化為效應TC(CTL、TD),發揮細胞免疫效應。另一部分轉化為記憶TC,不再繼續分化,在機體中保持記憶,其壽命為數月或數年。2、反應階段(reactivestage)TH識別3、效應階段(effectivestage)(1)TK的細胞毒作用:經活化的TH產生的IL-2等細胞因子的活化,具有了殺傷力。(2)TK釋放穿孔素,導致靶細胞溶解;釋放淋巴毒素,與靶細胞表面的相應受體結合,誘導靶細胞自殺。一個TK細胞在數小時內可連繼殺傷數十個靶細胞。3、效應階段(effectivestage)(1)T(3)細胞因子的作用干擾素(IFN)
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IL)(3)細胞因子的作用(二)細胞免疫作用1、抗感染作用(1)對胞內菌(結核、布氏、李氏、沙氏、馬鼻疽)的抗感染作用。(2)對病毒的抗感染作用。(3)對真菌、寄生蟲抗感染作用。2、抗腫瘤作用:CTL、腫瘤壞死因子、穿孔素的作用。3、免疫損傷作用(1)引起Ⅳ型變態反應:TD細胞與淋巴因子引起。(2)移植排斥反應(3)自身免疫病(二)細胞免疫作用1、抗感染作用細胞免疫應答圖示細胞免疫應答圖示四、特異性體液免疫應答
Bc接受抗原刺激后引起的免疫反應。(一)體液免疫過程
1、感應階段
指抗原遞呈細胞對抗原捕獲、加工、遞呈,Bc識別抗原的階段。在周圍免疫器官中進行。(1)抗原加工與遞呈:同細胞免疫應答。
四、特異性體液免疫應答Bc接受抗原刺(2)BC對抗原的識別
BC對TI抗原(非胸腺依賴抗原)的識別:TI-1型抗原(如細菌LPS、多聚鞭毛素),在高濃度時與BC的絲裂原受體結合,而活化大多數BC;在低濃度時被BC表面抗原受體識別,并將它們聚集于BC表面而活化BC。TI-2型抗原(如肺炎鏈球菌多糖、D氨基酸聚合物),具有適當間隔的、高度重復的決定簇,能與高親和力的BC的BCR交聯而使BC活化。
(2)BC對抗原的識別
BC對TD抗原(胸腺依賴抗原)的識別
大部分抗原屬TD抗原,經過巨噬細胞處理和遞呈的抗原肽上含有兩個抗原決定簇,一是供TH識別的載體決定簇,二是供BC識別的抗原表位(抗原決定簇)。巨噬細胞對抗原處理后遞呈給TH,BC識別TH上的抗原。BC對TD抗原(胸腺依賴抗原)的識別2、反應階段
無活性的Bc在第二信號刺激下活化,第一信號是BC與TH接觸而識別抗原決定簇;第二信號為活化的TH產生的IL-4和巨噬細胞釋放的IL-1。活化的BC增殖分化為漿母細胞,多數再分化成漿細胞,少數分化成記憶Bc,前者產生抗體,后者保持記憶。
TI抗原:主要產生IgM,IgG很少,不分化出記憶Bc,缺乏免疫記憶。
TD抗原:先IgM,后IgG、IgA。分化出記憶Bc,有免疫記憶。2、反應階段無活性的Bc在第二信號刺激下活化,第一信號3、效應階段
指漿細胞產生抗體進入血循環或粘膜表面,發揮作用的階段。抗體作用特點:(1)高度特異性:只作用于相應的抗原,甚至抗原決定簇。(2)分工合作
IgM:早期起作用。
IgG:主要對抗細菌,中和病毒和毒素。
IgA:局部抗感染作用。
3、效應階段指漿細胞產生抗體進入血循環或粘膜表面,發揮作(3)作用方式多樣性
A、中和作用:中和病毒和毒素。
B、凝集作用:凝集細菌。
C、ADCC效應
D、調理作用:促進吞噬功能。
E、溶細胞作用:抗體與細胞性抗原結合,活化補體,使細胞溶解。
F、免疫粘聯作用:形成抗原抗體補體復合物,與紅、白細胞、血小板的補體受體結合,徹底消滅抗原的作用。(3)作用方式多樣性A、中和作用:中和病毒和毒素。(4)作用不徹底性:(5)作用雙重性:消滅抗原性異物對機體有利;引起炎癥、組織壞死(Ⅰ、Ⅱ、Ⅲ型變態反應),對機體不利。
(4)作用不徹底性:體液免疫過程體液免疫過程
第七章抗感染免疫第一節概念1、顯性感染:微生物毒力大于機體抵抗力,表現一定癥狀和病理變化。2、隱性感染:微生物毒力與機體抵抗力相對平衡,不表現癥狀,有病理變化。3、抗傳染免疫:微生物毒力小于機體抵抗力,不表現癥狀和病理變化。稱抗傳染免疫。第七章抗感染免疫第一節概念第二節抗病毒感染免疫一、非特異性免疫抗抗病毒感染
1、種屬免疫(遺傳免疫)
2、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
3、宿主年齡的抗病毒感染作用
4、皮膚粘膜的屏障作用
5、干擾素的抗病毒作用
6、細胞因子的抗病毒作用第二節抗病毒感染免疫一、非特異性免疫抗抗病毒感染二、特異性免疫抗病毒感染(一)體液免疫抗病毒感染中和抗體、血凝抑制抗體、補體結合抗體。(二)細胞免疫抗病毒感染細胞毒作用:主要對寄生病毒的細胞起殺傷作用。二、特異性免疫抗病毒感染三、病毒逃逸機體免疫反應的方式1、抗原變異或產生大量血清型不同的病毒株。2、抑制免疫應答3、誘導免疫耐受:先天或幼齡感染后導致免疫耐受。4、免疫選擇:對免疫監視敏感的病毒被殺滅,不敏感的存活下來。三、病毒逃逸機體免疫反應的方式第三節抗細菌感染免疫一、抗胞外菌免疫
1、化膿性球菌:如葡萄球菌、鏈球菌,以吞噬細胞、抗體發揮主要作用。
2、毒素致病菌:主要以抗毒素發揮作用,如破傷風梭菌。
3、其它胞外寄生菌: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主要以吞噬細胞、抗體、補體發揮抗傳染作用。第三節抗細菌感染免疫一、抗胞外菌免疫(二)抗胞內菌免疫主要以細胞免疫、吞噬細胞發揮抗傳染作用,如結核桿菌、布氏桿菌等。(二)抗胞內菌免疫主要以細胞免疫、吞噬細第八章免疫防治
第八章免疫防治第一節機體獲得免疫力的方式
天然自動免疫:患傳染病,隱性傳染自動免疫人工自動免疫:接種菌苗、疫苗、類毒素獲得性免疫
天然被動免疫:胎盤、初乳中母源抗體被動免疫人工被動免疫:免疫血清、丙種球蛋白
第一節機體獲得免疫力的方式天然自一、天然自動免疫動物隱性傳染或傳染病康復而自動獲得的免疫力,稱為天然自動免疫。不同病原微生物使動物獲利的天然自動免疫力和免疫期不同,有的免疫力低、免疫期短,有的免疫力堅強、免疫期長。一、天然自動免疫動物隱性傳染或傳染病康復而自二、人工自動免疫(一)概念將疫苗、類毒素等生物制品接種于動物,使其產生針對相應抗原的免疫力,以達到預防傳染病的目的,稱人工自動免疫。如接種豬瘟兔化弱毒苗預防豬瘟。二、人工自動免疫(一)概念三、天然被動免疫從胎盤(人)、初乳(人、畜)、卵黃(禽)等天然獲得母源抗體而形成的免疫力稱為天然被動免疫。生產中盡量提高畜禽母源抗體水平(特別是引起幼畜禽致病的,母源抗體更重要);盡量使幼畜吃好初乳。三、天然被動免疫從胎盤(人)、初乳(人、畜)、卵黃(禽)四、人工被動免疫(一)概念:人為給動物體內注射含特異性抗體的高免血清或淋巴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質,使機體立刻獲得免疫力,稱為人工被動免疫。(二)特點
1、免疫活性物質是被動獲得,而非自身產生。
2、免疫力出現快。
3、免疫力維持時間短,一般2-3周。
4、可能引起過敏反應。四、人工被動免疫(一)概念:人為給動物體內注射含特異性抗體的(三)人工被動免疫生物制品
1、抗菌血清
2、抗病毒血清
3、抗毒素
4、卵黃抗體(三)人工被動免疫生物制品1、抗菌血清(四)使用原則及注意事項
1、盡早使用:潛伏初期病原微生物剛進入體內,容易徹底消滅。如已大量繁殖,或進入細胞內,則作用減弱。
2、劑量和次數:一般劑量較大,才能徹底消滅。預防時可注射一次,治療則需間隔一定時間多次使用。
3、防止過敏反應。(四)使用原則及注意事項1、盡早使用:潛伏初期病原微生物第二節疫苗種類一、死疫苗
用物理的或化學的方法,將病原微生物殺滅,使之失去致病性,但仍保持完整的抗原性,進入機體能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的疫苗統稱為死疫苗。如豬丹毒氫氧化鋁甲醛苗。
第二節疫苗種類一、死疫苗二、活疫苗
用某種方法使病原微生物減毒或用無毒病原體制成的疫苗,稱活疫苗。如豬瘟兔化弱毒疫苗。
二、活疫苗用某種方法使病原微生物減毒或用無毒病原體制成的三、類毒素細菌外毒素經處理后,對機體毒力減弱,不再引起發病,仍保持抗原性,能刺激機體產生免疫反應的一類生物制品,如破傷風類毒素。
三、類毒素細菌外毒素經處理后,對機體毒力減弱,不再引四、多聯苗
將用于同一動物的幾種微生物用適當的方法混在一起制成的生物制品。
五、多價苗
將一種微生物的多種血清型毒株用適當的方法混在一起制成的生物制品。
四、多聯苗六、亞單位疫苗
用適當方法提取病原微生物具免疫活性的結構單位,去掉具毒性的結構單位,經濃縮而配制成的疫苗。
六、亞單位疫苗七、基因工程疫苗將病原微生物具免疫原性的有用基因用酶切方法切下,抽提出來,重組到質粒載體上,再導入非致病微生物,培養非致病微生物而制成的疫苗,被稱為第二代疫苗。
七、基因工程疫苗將病原微生物具免疫原性的有用基因用酶切方八、合成肽疫苗用人工的方法合成病原微生物具免疫原性的多肽鏈而制成的疫苗。被稱為第三代疫苗。如口蹄疫合成肽疫苗。九、抗獨特型抗體疫苗十、基因疫苗八、合成肽疫苗第三節疫苗的使用一、免疫方法
1、肌肉注射:腿肌注射勿刺傷神經;胸肌注射勿穿進胸腔,刺傷心臟。
2、皮下注射:
3、刺種法:
4、滴眼或滴鼻:疫苗滴進眼、鼻后,待眼閉、鼻吸氣,確保疫苗進入后才放下禽。
5、飲水免疫:6、氣霧免疫:第三節疫苗的使用一、免疫方法連續注射圖示連續注射圖示飲水免疫技術要點(1)增加疫苗用量,增加1/2-1倍量。(2)飲用水要求:不含氯,可用地下水,深井水、冷開水,加0.2%脫脂奶。(3)根據氣候,斷水2-4小時。(4)飲水器充足,干凈,不用金屬飲水器。(5)疫苗稀釋水量適宜,不能太少、太多,2小時內飲完適宜。
飲水免疫技術要點(1)增加疫苗用量,增加1/2-1倍量。氣霧免疫的技術要點(1)增加疫苗用量,增加1/2-1倍量。(2)飲用水要求:不含氯,可用地下水,深井水、冷開水,加0.2%脫脂奶。(3)氣霧前宜增加雞的密度。(4)霧粒大小適宜。(5)氣霧免疫時應關閉門窗,10-20分鐘打開。(6)雛雞、幼雞氣霧前2天氣霧一次鏈霉素,1000單位/雞,防呼吸道疾病。氣霧免疫的技術要點(1)增加疫苗用量,增加1/2-1倍量。二、合理的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就是指對畜或禽進行各種疫苗免疫的免疫時間,次數和順序等。免疫程序設計應考慮的因素:(1)疫病流行情況:以當地流行的疫病為主。(2)抗體水平:包括母源抗體水平和免疫抗體水平。(3)不同疫病的發病特點與流行規律。(4)生產目的:肉用、蛋用、種用。(5)飼養管理水平:粗放式(專業戶)與現代化養殖。(6)疫苗類型:選擇適當的疫苗類型(活苗、死苗、聯苗等)。(7)免疫方法。(8)實際免疫效果。二、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就是指對畜或禽進行各種疫苗免疫三、影響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
1、抗原的性質和免疫原性2、接種途徑與病原體傳染的免疫機制3、接種劑量與免疫反應性4、接種次數與間隔時間5、有機體的免疫反應性:年齡、母源抗體干擾、機體健康狀況。三、影響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1、抗原的性質和免疫原性四、人工自動免疫的副作用
因疫苗的免疫接種而產生的對機體的有害反應,稱免疫預防的副反應。
1、一般反應(1)局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車間內部承包經營與設備維護一體化合同范本
- 采石場安全生產責任承包管理協議
- 高標準廠房木結構建造與施工一體化服務合同
- 老人照料及護理課件
- 石場安全生產三年行動方案
- 安全管理三違指的是什么
- 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和預案
- 贛州市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
- 美術信息化技術課件
- 生產制造安全事故案例
- 2025年數字內容創作師資格考試試卷及答案
- 胖東來投訴管理制度
- 2024-2025新入職員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完整答案【一套】
- 2025年內蒙古鄂爾多斯機場管理集團鄂爾多斯市空港實業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瀝青路面施工質量控制要點課件
- 2025年鄭州市公安機關招聘警務輔助人員題庫帶答案分析
- CJ/T 340-2016綠化種植土壤
- 廬山市國有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2025
- T/CADBM 63-2022建筑室內窗飾產品百葉簾
- 2025年貴州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真題及答案解析
- 第一單元:三視圖的判斷、確認與繪制專項練習-2023-2024學年五年級數學下冊典型例題系列(原卷版)人教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