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南方地區的自然特征與農業》教學設計【知識與技能】1.運用南方地區的地形圖,指出南方地區的范圍。2.掌握南方地區氣候、地形、自然景觀等自然地理特征,通過分析南方地區自然特征及其內部差異的主要成因,學會區域分析的方法。3.說出南方地區發展水田農業的自然條件和主要農作物,舉例說明南方地區自然環境對農業生產、生活的影響,進一步樹立因地制宜的發展觀。【過程與方法】1.學會描述一個區域的地理位置特點。2.培養學以致用的能力,以課堂活動與多媒體輔助教學形式激活課堂氛圍,激發學3.通過了解發展南方水田農業的條件,揭示區域自然條件對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深刻影響。1.培養正確的人地觀念,增強人們熱愛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積極情感。2.思考自然環境與農業生產的辯證關系。【教學重點】1.讀圖說出南方地區的范圍。2.讀圖比較南方主要農作物和農產品的分布。3.南方地區的自然環境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教學難點】南方地區的自然環境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搜集:1、南方地區的紅壤有關信息2、有關元陽梯田的信息。增強學生從圖文資料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從而更好地解決地理問題;引導學生從設問質疑開始,一直到思考解答,在不斷的探疑解惑中提升能力,獲得學習的樂趣。五、教學過程【情境導入】:同學們,我們已經了解了北方地區的自然特征,例如被稱為“白山黑水”的東北平原,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那么南方地區會怎樣呢?現在我們一起欣賞一首南方的民歌和景觀,之后你來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南方。學生A:南方地區山清水秀學生B:南方地區盛產熱帶、亞熱帶水果學生C:南方地區風景優美學生D:南方地區物產富饒,南方地區風光優美、物產豐富、食材多樣(等多種答案,合理設計:通過展現桂林山水甲天下、路南石林、九寨溝、云陽梯田、南方茶園、南方獨特的自然環境孕育了山清水秀的南方風光,和豐富的物產、多樣的食材,來引發學生的思考,南方的特有的自然風光對生產、生活產生深刻影響。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情境,與學生一起一邊看圖欣賞歌曲,一邊欣賞美景,迅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探究興趣,促進學生思維探究,使課堂氣氛活躍,讓學生更有效地探究新知識。為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學生會急切地進入新知識的學習,引起思想和情感的共鳴,學生先從感性的角度認識南方地區,然后慢慢過渡到理性分析,這樣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承轉:我國南方地區,山清水秀,風光優美,自古就有很多文人來贊美江南,如白居易的《憶江南》;物產富饒,也有人想把柑橘引到北方,結果卻是是“橘生淮南則為橘,生在淮北則為枳”這是為什么?。今天就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一起探究南方地區為什么山清水秀,為什么物產那么富饒。首先讓我了解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學生展示)引導學生讀圖自主完成導學案自主學習一:地理位置范圍地形及分布地理位置范圍地形及分布教師板書:河流水文特征展示四大地理區域圖以及南方地區的地形、氣候圖:自主學習一學生自己指圖描圖完成,教師指導。小組落實。)1、讀圖說出南方地區范圍;并描述本區位置特點。2、根據氣候分布圖、氣候資料圖分析南方地區的主要地形區的分布、氣候3、根據南方地區的氣候等自然因素,描述南方地區的植被類型、河流水文主要特征。4、試分析南方地區山水秀麗的原因?5、南方地區為什么被譽為“紅土地”?(學生交流展示,課件同時展示)學生總結并展示:學生讀圖我國南方地形圖,描述南方地區的地理位置、地形的分布,(要求學生到講臺上給大家展示)學生根據位置總結南方地區的自然特征:根據南方地區所處的緯度位置判斷,南方地區緯度豐富,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屬于濕潤的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濕潤是本區氣候的主要特征。植被類型主要是亞熱帶季風氣候、河流流量大、汛期長,無結冰期,含沙量小,階梯交界處水能資源豐富。注意:這部分知識是對中國氣候知識的復習和鞏固,注意引導這些知識時一定要結合我國氣溫與降水圖以及分布規律來進行,以達到讓學生融會貫通的目的。承轉:通過剛才對南方地區的自然特征的總結,分析南方地區為什么山清水秀?學生:南方地區為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孕育了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熱帶季雨林,森林覆蓋率較高,呈現出一片郁郁蔥蔥的景色,地表徑流含沙量小,這里河水清澈,清澈的河水映照著綠樹和藍天,景色自然顯得十分秀麗,所以山清水秀。教師承轉:氣候對土壤的影響:南方地區為什么被稱為“紅土地”請同學們收集的相關資料)學生展示:紅土地的相關知識:由于江南地區降水豐沛,土壤淋溶作用強,故磷、鉀等養分流失,而鐵、鋁的氧化物富積,故土壤顏色呈紅色,一般酸性較強,土性較粘。適于種植杉樹、油桐、柑橘、茶葉、毛竹、棕櫚等經濟林木。紅壤的酸性強,土質粘重是紅壤利用上的不利因素,可通過多施有機肥,適量施用石灰和補充磷肥,防止土壤沖刷等措施提高紅壤肥學生4總結:南方地區由于水熱充足,在濕熱的環境下往往發育了紅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區被稱為“紅土地”〔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閱讀、分析,然后歸納,并認識地理環境各要素相互聯系制約,從而提高學生的萃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承轉:由于自然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所以南方地區不同的地區之間也有著明顯的差異,首先分析地形方面的差異。長江中下游平原和東南丘陵四大地形區的地形特征。7、讀地形圖圖分析南方地區地形分布特點。地形區地形區平均海拔范圍大小地形的完整性邊緣為陡峭的山脈,底部以丘陵為云貴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下交錯,湖泊星羅棋布。東南丘陵米散布在長江中下游平原以南的廣大地域。由低山丘陵和小盆地組成,地表比較破碎。:((描述其完整性)。學生:西部跨我國地勢的第二級階梯,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東部跨越我國地勢的第三級階梯,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沿江有面積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學生:鏈接景觀圖片教師:回答的非常好。設計:教師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南方地區的地形分布圖,教師將這個活動題設計成表格的形式呈現給學生,重點訓練學生對地形差異的比較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引導學生觀察南方地形圖和東西部景觀差異圖片(下圖):教師承接:地形方面有差異,那氣候方面有沒有差異呢?下面通過兩個實例來驗證一自主探究:請從地形和季風影響的角度,解釋下列現象(1)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緯度的長江中下游平原溫暖。(老師出示資料:昆明在云貴高原上,高出地方正是隆冬季節,昆明卻帶有幾絲春意,平均氣溫將近10℃。昆明全年平均氣溫溫和,雨水充沛,所以植物繁茂,全年都有鮮花盛開,有“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時春”的說法。)學生:先思考,后交流總結(看圖思考得出結論)四川盆地比較溫暖,因為盆地北面有高山阻擋。長江中下游平原北面沒有高大山脈,冬季風和寒潮能長驅南下。教師:非常好,同學們觀察非常仔細。昆明為什么被稱為“春城”?學生:昆明位于云貴高原,海拔高,所以夏季氣溫不高,比較溫和;北部有高大的山脈阻擋著北方南下的冷空氣侵入,所以冬季少有嚴寒的日子所以植物繁茂,全年都有鮮花盛開,有“春城”之稱。合作探究拓展提升)位于同緯度(北回歸線)的阿拉伯半島以沙漠景觀為主,而我國學生:先思考,后交流總結(看圖思考得出結論)受海陸因素的影響,阿拉伯半島屬于熱帶沙漠氣候,以沙漠景觀為主;而我國的江南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植被常綠且覆蓋率高,河流含沙量小,河水清澈,山水秀美,風景獨好。設計意圖:將此題設計成探究題,給學生一個支點,引發思考。課堂不是學生學習的開始,更不是學習的結束,理想的課堂會有效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將學生的學習引向生活和教師承轉:一個區域的自然特征影響其農業生產和生活,那么南方自然特征對農業生產和生活有著怎樣的影響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探究。首先請同學們完成自主學習二的1、2兩題教師板書:地理位置范圍地形及分布河流水文特征農業特征以水田為主農業特征以水田為主,一年兩熟或三熟自主學習二:重要的水田農業區1、請同學們下面的農業生產實例,分析影響農業生產的主導條件:東南丘陵的茶園海南島橡膠園()元陽梯田()2、根據上面的實例歸納出影響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學生:東南丘陵土壤是紅壤,適合發展竹、茶等林業的發展,所以主導條件是土壤;橡膠是熱帶作物,海南島位于熱帶,熱量充足,所以主導條件是熱量;以水田為主的農業的主導條件是降水豐富,耕地以水田為主;元陽梯田主導條件是地形。轉承:很好!那能歸納一下影響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嗎?學生:影響農業生產的主要是氣候、地形、土壤等方面的自然因素。傳承:根據氣候、地形、土壤的自然因素的影響我們一起分析一下:西南地區(四川盆地、5-8組調查第二路線;9-11組調查第三路線調查之前老師提供西南地區有關資料。展示“課本46頁閱讀材料:四川盆地與云貴高原微課”設計:將課本46頁閱讀材料文字設計成微課,配上四川盆地和云貴高原的大量圖片展現給學生。這樣就更形象直觀地將兩地進行對比。學生談談兩地的地形差異,各自的優勢。設計意圖:從材料中獲取信息,進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和產生質疑,讓地理課堂活躍,讓地理上的知識點能夠像春天般活性十足和具有生發性。教師承轉:下面讓我們一起去調查吧4分鐘)(1-4組的同學交流)第一線路學生總結:地形:盆地內部起伏和緩;土壤:紫色土,土壤肥沃;氣候:水熱條件好,物產:盛產水稻、甘蔗、柑橘等作物。結論:有利于種植業的發展。云貴高原地形:崎嶇的喀斯特地形土壤:石灰巖廣布、土層薄氣候:水熱條件好結論:不利于種植業的發展。轉承:云貴高原的種植業主要分布在山間的盆地、壩子或梯田上,說到梯田讓學生展示一下課前你們搜集的關元陽梯田的資料吧!學生交流:有關元陽梯田的資料:元陽梯田,在云南元陽縣山高谷深,降水豐沛。勤勞智慧的哈尼族人,順應自然,因地制宜,隨山勢修筑等作物,體現了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層層疊疊,秀美迷離,變化萬千的元陽梯田,規模宏大,氣勢磅礴,被贊為:真正的大地藝術!設計意圖:通過學習云南元陽梯田的相關知識,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農業走因地制宜、可持續發展路線的重要意義;明白只有與自然和諧統一,才能世代繁衍生息、綿延不絕的道理。力求讓講課的內容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運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增加教師承轉:很好,那么有請調查第二線路的小組來展示你們的結果。5-8組學生交流: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氣候濕熱,水熱條件好,耕地類型為水田;河湖眾多,淡水漁業發達。主要物產:水稻、油菜、棉花、淡水魚等。教師:很好!那么第三路線調查的如何呢?請9-11組的同學交流一下。學生:多山地丘陵,地形崎嶇,酸性紅壤土質粘重,不利于種植業發展。水熱展林業,種植耐酸林木,主要物產有:茶葉、柑橘、油茶、毛竹、香蕉、荔枝、教師:經過以上的分析,總結一下“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則為枳”是受什么因素影響?學生總結:秦嶺—淮河以南、北氣候不同,差異較大,主要是受氣候因素的影響,發展農業要因地制宜,不可違背自然規律。教師:請同學們思考,為江西省黎川縣某村的農民規劃,幫助他們脫貧致富。平原河流農業規劃較陡山坡學生總結:河流發展淡水養殖,平原發展水田種植,緩坡種植茶葉,較陡山坡發展林果業,陡坡發展林業,草地發展牧業。設計意圖:一個區域在農業發展要因地制宜,我們需要辯證地看待農業生產與大自然的關系,努力做到因勢利導,趨利避害,可持續發展。課堂小結(建構知識體系學生總結)地理位置范圍河流水文特征農業特征以水田為主,一年兩熟或三熟地形及分布課堂達標檢測:一、單頂選擇題圖1為我國某地地形發育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1.圖中甲地反映的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國的2.圖中地形的發育主要是受何種外力影響形成的風力侵蝕流水沉積3.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代表性水果分別是()A.柑橘和菠蘿B.柑橘和蘋果C.梨和蘋果D.葡萄和香蕉4.受氣候影響,我國南方地區的植被是()5.下列屬于南方地區農業發展有利因素的是()耕地集中連片6.下列屬于南方地區氣候類型的是()7.下列不屬于南方地區主要作物的是()8.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緯度的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氣候溫暖,其主要原因是()9.游客去三沙市可以欣賞到得旅游景觀是()10.民居與當地的自然環境關系密切,我國傳統民居的屋頂坡度較大,主要是為了()B便于雨水下泄二、綜合題:2003年7月2日,聯合國第27屆世界遺產大會表決通過了中國“三江并流”從空中望去,三條大江由北往南縱貫全區,平行流動近170千米,形成了“四山并列、三江的代表地區,說出該區域內主要的外力作用形式。分析“三江并流”地區夏季降水的水汽來源地,并說(3)分析“三江并流”地區所在省區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至少寫出三個方面)不利條件。學情分析:一、地理知識的學習情況:1、經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應該知道的:南方的大致位置、范圍、主要地形區、在南方地區的主要河流等,還通過對北方地區自然特征的學習已經知道如何學習一個區域的自然地理特征的方法。2、學生自己能夠解決的:南方地區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氣候特征以及主要農作物和農產品的分布。3、學生需要教師指導解決的:地形、氣候、土壤、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以及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對我們的生活的影響。4、多數學生遇到的學習困難內容:影響農產品分布的因素,以及對生活影響。5、學困生遇到的學習困難:主要地形區的位置、名稱的記憶,農業生產與自然環境的關系。針對以上的情況我在教學中需要充分利用圖片、課件、圖文材料等,來增加學生的間接體驗,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指導學生分析地圖,主要采取看圖文資料、提問題的形式,引起學生興趣,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閱讀地圖、分析地圖,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二、學生的學習能力情況:我校是農村中學,學生主要來自農村,在師資力量、家庭教育等方面都與城市里的中學有一定的差距,學生在認知目標、學習方法、活動的開展方面出現了不平衡的問題:1、對地理學科沒有興趣。級就可以了,學也是浪費時間與精力,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不高。只要沒有好的學習態度,其結果如何呢?C等也是不容易過的,我想,可以說是“幾家歡樂幾家愁EQ\*jc3\*hps22\o\al(\s\up0(”),,)部分學生不能很好的跟隨教師的知識引導進行研討、交流,學習習慣不是很好,部分學生比較懶散,不情愿的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學習缺少自覺性,只要沒有老師的督促檢查,他們就不會主動學習。2、有些學生學法上的不恰當。地理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必須利用地圖來學習,部分同學還不會讀圖、識圖、運用地圖,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停留在上課記筆記,下課背筆記,而不是“注意觀察思考平上。2、同時也有一些學生學習存在問題:一些同學上課不注意聽講,學習沒有勁頭,當然成績好壞,與學生學習習慣有一定的關系,也與任課教師存在著很大的關系,因此我個人也要做出檢討,平時在上課時對學生要求太松,忽略了班級一些學生的特殊情況,沒有充分地了解學生的特點。根據以上的問題,我決定在下一個階段的學習中決定做到以下方面的工作:1、對待每位學生一視同仁,全面服務班級中的每位學生,既不能根據學生成績的好壞而遠近,從嚴要求每一位學生,對一些自律性差的學生決不放任自流。2、找更多的學生談話,切實走進到他們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3、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充分意識到地理學科的重要性。4、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個別輔導,更好地激發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增加他們學習地理的積極性。效果分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要學會運用南方地區的地形圖認識南方地區的地理位置并會描述評價;找出并識別南方地區的地形類型且會分析、歸納、描述其地形特征;運用南方地區的氣候類型圖,歸納出南方地區的氣候特征;識別南方地區的植被和土壤類型;并能說明氣候、地形、河流、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以及自然要素對農業生產、生活的影響。本節課我運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著力構建自主的課堂,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狀態中高效率地學習。首先在教學設計上,經過了多輪的打磨,整合了眾多教師的智慧,集體備課過程中,教師們對“過程線”進行精心的推敲,認真地分析知識的關聯性,建立知識橫向和縱向聯系,通過創設情景導入、微課等加強了師生間的互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通過“圖片+說明”的方式介紹南方地區的位置和主要特征,及相關活動讓學生概括出自然條件對生產、生活特別是對農業的影響,使學生學到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識。在“問題線”到渠成的感覺,用上升式的問題給串起來。在“活動線”的設置上,精心安排學生的學習活動,首先是課前準備,要求學生搜集:1、南方地區的紅壤有關信息2、有關元陽梯田的信息,有助于學生提前了解南方,為課堂的學習做好鋪墊。課中學生先是自主學習,之后是小組交流、小展示,初步糾錯,學生通過教師的問題設置自主先學、合作學習,然后教師進行本節課教學過程中,在學生獨學時,發現學困生對基礎行的知識,存在困惑,其他的學生都能比較輕松地掌握,所以教師此時及時組織對學、小組交流、組內展示,基礎性的知識就得以解決,達到全體同學都能掌握了。在遇到能力提升的問題時,如(拓展提升)位于同緯度(北回歸線)的阿拉伯半島以沙漠景觀為主,而我國的江南卻山清水秀,風景獨好,為什么?我沒有就采取馬上就小組合作學習,而是先自主探究,不能解決候問題,才開始合作深入問題,提高創新思維與質疑能力,最終領會科學的實質,落實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通過合作學習,給學生一個支點,引發思考,課堂不是學生學習的開始,更不是學習的結束,理想的課堂會有效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但與自己曾設想的效果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首先,在課堂形式上顯得比較單一,和孩子們的互動不是很多,替孩子們回答的較多,在課堂中出現的問題沒能夠靈活處理,給學困生的鼓勵較少。其次,在知識的講解上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在新舊知識的銜接上不夠靈活。再次,小組合作學習時間太少,教師指導還不到位,只照顧到個別小組。因此,匯報交流時,個別小組不太積極。總之,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必須以學生為本,精心設計,給學生一些機會,讓他自己去體會;給學生一點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自己找答案;給學生一種條件,讓他自己去鍛煉;給學生一片空間,讓他自己去開拓。注重學生優秀思維品質的培養,變被動為主動,變學會為會學,這樣就一定能達到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總體來說,這堂課是成功的,但仍有一些地方不夠完善,需要改進。教材分析一、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南方地區---自然特征與農業》是人教版地理教材第七章第一節的內容。在前兩章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學習了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北方地區的自然特征與農業和具有北方特色的東北三省、黃土高原等地區。本章內容在第七章中是不可或缺的基礎知識,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把握中國地理差異,而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地理思維能力和地理基礎知識,本節是在四大地理分區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南方地區的區域特征。教材中對南方地區的介紹采取了點面結合、自然與人文融合的方式,重點突出從地形、氣候、農業、人民生活等方面,勾畫出南方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民生產、生活的圖景。通過本節的學習,使學生能初步形成對南方地區的一個整體的印象,使學生初步了解氣候、地形與農業生產及自然環境和人民生活的關系,使學生進一步從整體并且為后面認識各分區地理特征作知識和學習方法上的鋪墊。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運用南方地區的地形圖,指出南方地區的范圍。2.掌握南方地區氣候、地形、自然景觀等自然地理特征,通過分析南方地區自然特征及其內部差異的主要成因,學會區域分析的方法。3.說出南方地區發展水田農業的自然條件和主要農作物,舉例說明南方地區自然環境對農業生產、生活的影響,進一步樹立因地制宜的發展觀。【過程與方法】置和主要特征,及相關活動讓學生概括出自然條件對生產、生活特別是對農業的影響。了解農業生產與自然環境的關系。2.培養學以致用的能力,以課堂活動與多媒體輔助教學形式激活課堂氛圍,激發學習3.通過了解發展南方水田農業的條件,揭示區域自然條件對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深刻影響。1.培養正確的人地觀念,增強人們熱愛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積極情感。2.思考自然環境與農業生產的辯證關系。【教學重點】1.讀圖說出南方地區的范圍。2.讀圖比較南方主要農作物和農產品的分布。3.南方地區的自然環境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教學難點】(1)南方地區的自然環境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2)理解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合理安排農業生產。本節思維導圖:地理位置范圍河流水文特征農業特征以水田為主,一年兩熟或三熟地形及分布測評練習:一、單頂選擇題圖1為我國某地地形發育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1.圖中甲地反映的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國的2.圖中地形的發育主要是受何種外力影響形成的風力侵蝕流水沉積3.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代表性水果分別是()A.柑橘和菠蘿B.柑橘和蘋果C.梨和蘋果D.葡萄和香蕉4.受氣候影響,我國南方地區的植被是()5.下列屬于南方地區農業發展有利因素的是()耕地集中連片6.下列屬于南方地區氣候類型的是()7.下列不屬于南方地區主要作物的是()8.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緯度的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氣候溫暖,其主要原因是()9.游客去三沙市可以欣賞到得旅游景觀是()10.民居與當地的自然環境關系密切,我國傳統民居的屋頂坡度較大,主要是為了()B便于雨水下泄二、綜合題:2003年7月2日,聯合國第27屆世界遺產大會表決通過了中國“三江并流”從空中望去,三條大江由北往南縱貫全區,平行流動近170千米,形成了“四山并列、三江的代表地區,說出該區域內主要的外力作用形式。分析“三江并流”地區夏季降水的水汽來源地,并說(3)分析“三江并流”地區所在省區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至少寫出三個方面)不利條件。課后反思《南方地區---自然特征與農業》是人教版地理教材第七章第一節的內容。在前兩章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學習了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北方地區的自然特征與農業和具有北方特色的東北三省、黃土高原等地區,以及上學期所學習的自然地理基礎知識作為鋪墊,所以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地理思維能力和地理基礎知識,學習本節課的知識能夠比較輕松地完成學習任務,通過這節課教學后,總體而言,有自我感覺講的比較好的地方,同時也存在不少的問題。一下是關于本節教學的幾點教學反思:在整個課堂中比較成功之處:一、精心設計的課堂導入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突破,是創設教學情境的開始,它猶如樂曲的“引子”,戲劇的“序幕”,起著醞釀情緒,集中注意力的作用。因為學生的學習動機更多地被感情驅使,所以新穎別致的課堂導入設計,容易引起學生對新知識內容的興趣,從而將學生盡快引入新的教學情境之中。在本節課上,我設置了這樣的導入:同學們,我們已經了解了北方地區的自然特征,例如被稱為“白山黑水”的東北平原,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那么南方地區會怎樣呢?現在我們一起欣賞一首南方的民歌和景觀,之后你來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南方。(學生各抒己見)通過創設情境,與學生一起一邊看圖欣賞歌曲,一邊欣賞美景,迅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探究興趣,促進學生思維探究,使課堂氣氛活躍,讓學生更有效地探究新知識。二、創設探究情境,提高學生探究能力探究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學習方法之一,創設探究的教學情境是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和能動性的有效保證。通過創設探究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發揮他們創造性的想象、提出新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并提高他們自主探究能力。本節課上,我把地形對氣候的影響作為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的教學環節,為了突破難點和重點,我用多媒體出示了南方地區的地形圖和冬季南方地區的風向圖,然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大大激發了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在總體層面上,能夠把握地理學科的兩個中心思想:1、從位置入手,引出自然特征,繼而分析自然特征對區域的影響。2、因地制宜思想滲透的較好。人地關系是地理學科的核心思想,擺脫學科限制,潛移默化的進行德育滲透是今后教學的主要方向,地理課堂原來強調區域性和綜合性,現在加上了生活性、思想性和實踐性,這五個觀念在課堂上都應該有所體現。總之,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若注意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一定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究問題的能力,從而使每個學生都有所獲、有所得,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本節課存在的不足之處:1、師生活動仍不夠充分,在時間的安排上有點前松后緊的感覺。2、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氣氛沒被完全調動起來,有部分學生參與學習的的積極性不高。3、給學生展示的機會還是太少,要放手,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展示,體會學習的成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總之,通過這次機會我得到了鍛煉,對于不足之處今后要加倍努力學習并改正。課程標準要求: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中關于中國“地域差異”的內容中關于南方地區的自然特征與農業主的課程目標是:1.在地圖上指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大地理單元的范圍,比較它們的自然地理差異。2.用事例說明四大地理單元自然地理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中關于中國地理“認識區域”的課程內容分為三部分,其中位置與分布、聯系與差異、環境與發展,應對南方地區的自然特征與農業的課程目標是:位置與分布:1.運用地圖簡要評價區域的地理位置。2.在地形圖上識別區域的主要地形類型,并描述區域的地形特征。3.運用地圖與氣候統計圖表歸納區域的氣候特征。聯系與差異:1.舉例說明區域內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2.運用資料比較區域內的主要地理差異。環境與發展:1.樹立因地制宜的可持續發展觀。【說明】本單元規定選學我國部分區域,旨在使學生通過認識所學區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進一步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學習內容要體現區域地理的地域性、綜合性特點,注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內在聯系,具體的學習內容要從所選區域的實際出發,不要求面面俱到。臺灣、香港、澳門為必學區域。此外,教材編寫者和教師還必須從全國范圍內選擇至少五個不同空間尺度的區域編寫教材和組織教學。就某一具體區域而言,可以選擇若干條“標準”,合理組織材料,但所選區域組在學習區域時,要引導學生用科學的發展觀理解不同區域的差異,認識區域發展及其存在的問題。課標的解讀:“地理差異”的涵義較為寬泛,“地域差異”則相對更具體,同時,這一標題與世界地分的“地域發展差異”相吻合。另外,2011年版《地理課程標準》將原內容的第3條“說出各地理單元自然地理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補充完善為“用事例說明四大地理單元自同北方地區一樣,南方地區也是“中國地理差異”的細化和深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餐館的門面租賃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四川省農村土地承包合同
- 2025企業聘請軟件開發合同模板
- 2025年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REMFC)發電裝置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中級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筆試模擬測試完美版帶解析
- 律師審核離婚協議書3篇
- 安全網交易須知3篇
- 工程建設貸款的合同范本版3篇
- 建筑施工合同保證金有哪些規定3篇
- 公證處委托書的有效性3篇
- 工作室股東合同協議
- 關于市中小學“校園餐”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情況的報告
- SZDB-Z 173-2016 物業綠化養護管理規范
- 藝考全真樂理試題及答案
- 攝影人像知識篇課件
- 急救知識培訓課件下載
- 2025年北京市海淀區高三一模政治試卷(含答案)
- 外墻保溫方案(熱固性改性聚苯板)
- 電子匯劃業務收費憑證
- (完整版)mmse量表
- CDR-臨床癡呆評定量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