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案5 煉句(賞析關鍵句)和語言風格_第1頁
學案5 煉句(賞析關鍵句)和語言風格_第2頁
學案5 煉句(賞析關鍵句)和語言風格_第3頁
學案5 煉句(賞析關鍵句)和語言風格_第4頁
學案5 煉句(賞析關鍵句)和語言風格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案5煉句(賞析關鍵句)和語言風格(時間:35分鐘滿分:36分得分:________)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9分)奉寄高常侍①杜甫汶上相逢年頗多②,飛騰無那故人何。總戎楚蜀應全未,方駕曹劉③不啻過。今日朝廷須汲黯④,中原將帥憶廉頗。天涯春色催遲暮,別淚遙添錦水波。【注】①本詩寫于唐代宗廣德二年(764)三月,高適回朝任刑部侍郎,轉散騎常侍,時年61歲。②開元二十七年(739),高適秋后至汶上,與杜甫訂交。③曹劉:漢代文學家曹植、劉楨的并稱。④汲黯:漢代名臣,以直諫聞名。1.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詩人認為和高適的友情并沒有因初逢之后分別時間久遠以及友人的升遷而發生改變。B.頸聯用“廉頗”典故突出了高適的年齡,又抒發了因高適報國無門而產生的悲憤之情。C.雖有明媚的春光,但詩人想到自己人生遲暮,更覺友情之可貴,因此更覺離別之悲傷。D.全詩是詩人對友人的寄奉之作,由從前事寫到目前事,字里行間可見詩人待友之摯情。解析B項,“抒發了因高適報國無門而產生的悲憤之情”錯誤,應是從側面對高適的稱贊。答案B★2.前人論此詩,認為杜甫“贈詩不做諛詞”。對這一觀點應該怎樣理解?請結合頷聯進行簡要分析。(6分)解析“贈詩不做諛詞”意思是杜甫寫的贈詩不作阿諛奉承的話,即實事求是,客觀評價。頷聯“總戎楚蜀應全未,方駕曹劉不啻過”對高適的一生做了高度的概括和總結。“總戎楚蜀”是說高適作為淮南、西川兩地節度使,統領軍隊,“應全未”是說他未盡全力。這是委婉指出高適在軍事能力上存在不足。“方駕曹劉不啻過”是說把高適與漢代文學家曹植、劉楨放在一起并駕齊驅也不為過,這是稱贊高適的文學才能。這一聯有贊揚,有委婉的批評,可見杜甫“贈詩不做諛詞”。答案①頷聯認為高適可與曹植、劉楨并駕齊驅,這是對高適的文學才能的贊美。②但也認為高適在楚蜀統領軍隊未盡全力,委婉地指出高適在軍事能力上存在不足。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3~4題。(9分)金陵白下亭留別①李白驛亭三楊樹,正當白下門。吳煙暝長條,漢水嚙古根。向來送行處,回首阻笑言。別后若見之,為余一攀翻②。【注】①此詩當作于天寶九年,詩人九月將有廬山之行,與金陵諸友留別而作。②攀翻,用手折枝。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寫楊柳,驛亭之外有三棵楊柳,正對著白下之門。B.頷聯出句寫柳條,一個“暝”字寫柳條被吳煙籠罩著。C.頷聯對句寫柳根,“嚙”則寫出江漢之水對柳根的吞噬。D.以楊柳為意象,緊扣楊柳,表達了對楊柳的贊美之情。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D項,“表達了對楊柳的贊美之情”說法有誤。根據詩歌標題“金陵白下亭留別”和詩句“向來送行處,回首阻笑言”可知,這是一首送別詩,作者在這里描寫楊柳是為了表達與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答案D★4.賞析詩歌的最后一聯。(6分)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煉句的能力。詩歌最后一聯的意思是以后你們再見到這楊柳的時候,為我攀一枝寄給我,聊表相思。在中國古代傳統中,因為“柳”諧音“留”,因此古人送別時一直有折柳送別的傳統,這在很多古代詩歌中都有體現。但詩人在這里卻并沒有在送別當場與友人折柳相贈,而是告訴友人:此時此刻不要折柳了,免得徒增分別的傷感之情,等到以后看到柳樹想起我的時候再折吧。這一描寫另辟蹊徑,與平常的折柳送別寫法相比,更加突出了詩人離別時的傷感與送別時友人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答案①諸友與詩人分別,面對如煙之長柳,本應折柳相送;②可詩人卻見柳傷情,不暇言笑,于是囑咐友人:別后見柳,再為我折柳。三、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5~6題。(9分)采桑子(其八)歐陽修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鮮。鷗鷺閑眠,應慣尋常聽管弦。風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瓊田。誰羨驂鸞【注】,人在舟中便是仙。【注】驂鸞:仙人駕馭鸞鳥云游登仙。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西湖夜色中,管弦聲聲,鷗鷺習以為常,依然安睡,游人極盡游樂之興,一切都和諧美好。B.天光水色融為一體,好似一片瓊田,這種境界使人有遠離塵囂、心曠神怡之感。C.詞人陶醉在月光皎潔、湖水澄澈的美景中,油然生出及時行樂的想法,勝似神仙。D.這首詞景中寓情,圍繞詞人泛舟西湖剎那間的意緒波動來寫,表達對西湖的由衷贊美。解析C項,“油然生出及時行樂的想法”錯誤,此詞描寫西湖的天光水色,著意刻畫了一幅如詩如畫、如夢如幻的西湖夜景,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和現實人生的深深熱愛和眷戀,反映了歐公晚年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不是“及時行樂”。答案C★6.這首詞寫得十分清新,請從內容和語言兩方面簡要分析。(6分)解析內容上,詩歌表現西湖的恬靜脫俗,贊美西湖美景。“云物俱鮮”一句,一個“鮮”字寫出西湖景物的新鮮美好,表達詞人內心的喜悅。“風清月白”二句營造了清風徐徐、月光皎潔,湖水在月色中瑩碧如玉的美好意境,寫景新鮮;詞人用鷗鷺閑眠來烘托,一方面突出西湖的靜謐,另一方面暗示西湖的游客的高雅脫俗,沒有功利之心:盡管游人往來、管弦聲聲,但是鷗鷺毫不戒備,依然安睡。“誰羨”兩句在描繪西湖晝夜美景的基礎上,抒發詞人厭棄紅塵、飄然出世的情懷。情感脫俗。語言上,“天容水色”“云物俱鮮”“風清月白”“瓊田”“閑眠”等語言清麗雅致,讀來滿口生香,令人耳目一新。答案內容:①寫景新鮮。天光水色融為一體,鷗鷺安睡,風清月白,瓊田一片,如詩如畫。②情感脫俗。詞人置身西湖美景,產生“人在舟中便是仙”的妙想,神清氣爽。語言:清麗雅致,令人耳目一新。四、閱讀下面的這首唐詩,完成7~8題。(9分)種柳戲題①柳宗元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談笑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陰當覆地,聳干會參天。好作思人樹②,慚無惠化傳。【注】①此詩是詩人出任柳州刺史時所作。②思人樹:出自《史記·燕召公世家》,古代燕召公有惠化(德政與教化)于民,他死后,人們自覺地愛護他生前親手種的甘棠樹,還作了詩篇歌詠他,以表示對他的懷念。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本詩應是柳宗元現存詩歌中別具一格的作品,一改平時嚴肅風格,緊緊扣住詩題中的“戲”字而作,基調輕松。B.首聯十個字嵌入了四個“柳”字,交代了人物、事件和地點,既照應了詩題“種柳戲題”,又使讀者感到新穎別致。C.頷聯想象自己今天的所作所為會成為人們將來談笑的故事,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許會變成歷史上的一段佳話。D.尾聯中,詩歌運用了“思人樹”這一典故,并以議論的口吻,表達詩人種柳也是為了追念古代燕召公的深摯情懷。解析D項,“表達詩人種柳也是為了追念古代召公的深摯情懷”說法錯誤,借用這個典故,主要是為了表達努力造福于民的愿望。答案D★8.這首詩語言風格鮮明,請概括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特點,并結合詩歌的內容分析這種語言風格和表現的思想情感的關系。(6分)解析從語言風格的角度分析,“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兩句十個字,連用四個“柳”字,既照應了詩題中的“戲題”二字,又使讀者感到極度新穎,極度別致,自然而然地調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使人感到妙不可言。也可以說這兩句展現出柳姓人種柳樹的一種巧妙的形式,柳宗元通過對自己姓氏與所種柳樹同字的巧合,展現出“繞口”的特點,呈現出的是自我嘲諷的態度,語言別致詼諧,充滿輕松的語氣。思想感情方面,頸聯“垂陰當覆地,聳干會參天”中,詩人想象碩大的樹冠應當能遮蔽住驕陽,覆蓋著大地。高聳的樹干一定能長大成材高入云天,堅信自己今天種樹能使百姓得利,能惠及后人。尾聯“好作思人樹,慚無惠化傳”中,作者用燕召公“思人樹”這一典故,表達后人懷念時,自己只感到慚愧沒有什么良好政績可以流傳,這是作者的自謙之語。通過以上兩聯可以看出,作者在柳州刺史的任上,大量栽種柳樹,想更多地施惠于當地百姓。表達了作者為官一方,造福一方,留惠于民的強烈愿望與做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