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年5月29日中國聯通光纖分布系統設備技術規范范本文檔僅供參考中國聯通公司發布-xx-xx實施-xx-xx發布中國聯通光纖分布系統設備技術規范ChinaUnicomFiberDistributedSystemEquipment中國聯通公司發布-xx-xx實施-xx-xx發布中國聯通光纖分布系統設備技術規范ChinaUnicomFiberDistributedSystemEquipmentTechnicalSpecification(V1.0)QB/CUxxx-目錄TOC\o"1-4"\h\z\u目錄 I前言 V中國聯通室內分布系統技術規范 11范圍 12規范性引用文件 13縮略語 14系統定義 24.1多系統接入單元 34.2擴展單元 34.3遠端單元 35設備功能要求 35.1系統制式 35.2載頻要求 45.3業務要求 45.4雙通道能力要求 45.5固網和WLAN能力要求 45.6遠程供電 45.6.1光纖直流遠供 45.6.2PoE供電 45.7網管功能要求 45.8組網要求 45.8.1組網能力 55.8.2傳輸方式 55.9設備升級能力 55.9.12G&3G系統 55.9.23G&4G系統 56設備形態 56.1多系統接入單元 56.1.1功耗 56.1.2設備尺寸 56.1.3接口需求 66.2擴展單元 66.2.1功耗 66.2.2設備尺寸 66.2.3接口需求 76.3遠端單元 76.3.1室內型 76.3.2室外型 87無線射頻指標 107.1工作頻段 107.1.1定義 107.1.2指標要求 107.2標稱最大線性輸出功率及誤差 117.2.1定義 117.2.2指標要求 117.3自動電平控制(ALC) 117.3.1定義 117.3.2指標要求 127.4最大增益及誤差 127.4.1定義 127.4.2指標要求 127.5增益調節范圍 137.5.1定義 137.5.2指標要求 137.6增益調節步長及誤差 137.6.1定義 137.6.2指標要求 137.7頻率誤差 147.7.1定義 147.7.2指標要求 147.8矢量幅度誤差(EVM) 157.8.1定義 157.8.2指標要求 157.9峰值碼域誤差(PCDE) 157.9.1定義 157.9.2指標要求 157.10帶內波動 167.10.1定義 167.10.2指標要求 167.11射頻輸入動態范圍 167.11.1定義 167.11.2指標要求 167.12輸入互調 177.12.1定義 177.12.2指標要求 177.13輸出互調 187.13.1定義 187.13.2指標要求 187.14噪聲系數 197.14.1定義 197.14.2指標要求 197.15雜散發射(非期望輻射) 197.15.1頻譜發射模板 197.15.2雜散輻射 207.16阻塞 267.16.1定義 267.16.2指標要求 267.17帶外增益和帶外抑制 287.17.1定義 287.17.2指標要求 287.18帶內載波泄露抑制 297.18.1定義 307.18.2指標要求 307.19傳輸時延 307.19.1系統時延及最小系統時延 307.19.2時延校正補償精度和范圍 317.20輸入、輸出電壓駐波比 317.20.1定義 317.20.2指標要求 317.21鄰道抑制比(ACRR) 327.21.1定義 327.21.2指標要求 327.22最大允許輸入電平 327.22.1定義 327.22.2指標要求 327.23收發隔離度 337.24FDD-LTE系統特有指標要求。 337.24.1下行信道不同通道的功率誤差。 337.24.2下行信道不同通道的增益誤差。 347.24.3雙通道的時延誤差。 347.25GSM系統特有指標要求 347.25.1GMSK調制時調制準確度 347.25.2上行噪聲抑制比及抑制門限 348電源適應性要求 358.1多系統接入單元的電源適應性要求 358.2擴展單元的電源適應性要求 358.2.1輸入電源適應性要求 358.2.2輸出電源適應性要求 358.3遠端單元的電源適應性要求 369環境要求 369.1室內型 369.1.1溫度 369.1.2濕度 369.2室外型 369.2.1溫度 369.2.2濕度 369.2.3特殊環境要求 369.3指標要求 3610安全要求 3710.1接地導體電阻和連接電阻 3710.2抗電強度 3710.3接觸電流 3710.4電磁兼容要求 3811防雷要求 38前言光纖分布系統是移動網絡在建筑物室內和室外覆蓋的延伸,是提升網絡覆蓋廣度和深度、吸收室內外話務、提升網絡質量和業務質量的重要手段。同時為了適應未來多系統融合發展需要,提高中國聯通網絡建設效率,規劃編制了以下系列企業標準:<中國聯通光纖分布系統設備技術規范v1.0><中國聯通光纖分布系統設備測試規范v1.0><中國聯通光纖分布系統網管技術規范v1.0><中國聯通光纖分布系統網管測試規范v1.0><中國聯通光纖分布系統設計規范v1.0><中國聯通光纖分布系統施工規范v1.0>本標準是其中的<中國聯通光纖分布系統設備技術規范v1.0>。本標準是在充分了解中國聯通移動相關規劃、建設和測試情況,參考電磁輻射、室內信號分布系統天線、移動基站工程規劃等相關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基礎上,編制而成。本標準由中國聯通公司XX部提出并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本標準的修改和解釋權屬中國聯通公司。中國聯通光纖分布系統技術規范范圍本規范規定了中國聯通光纖分布系統的功能要求、網管功能要求,組網要求、設備形態、無線性能射頻指標要求等內容。本規范適用于支持GSM、WCDMA、FDDLTE、WLAN、固網寬帶等多系統的微功率的光纖分布系統的建網需求,設備的檢驗和驗收,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同時為網絡優化和選型提出技術依據。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經過本規范的引用而成為本規范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規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規范。1)3GPP國際標準規范2)2GHzWC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無線接入子系統設備規范3)中華人民共和國通信行業標準YD/T1337-<900MHz/1800MHzT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直放站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4)中華人民共和國通信行業標準YD/T1554-<2GHZWC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直放站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5)中華人民共和國通信行業標準YD/T-2355-<900MHz/1800MHzT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數字直放站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報批稿)。6)中華人民共和國通信行業標準YD/T2225-<900/1800MHzT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模擬直放站設備網管接口技術要求>7)至中國聯通直放站設備集中采購公開招標招標文件第三卷技術規范書(GSM數字直放站)8)至中國聯通直放站設備集中采購公開招標招標文件第三卷技術規范書(WCDMA數字直放站)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17626.5-<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縮略語英文縮寫英文名稱中文名稱ACRRAdjacentChannelRejectionRatio鄰道抑制比ALCAutomaticLevelControl自動電平控制CWContinuousWave連續波EVMErrorVectorMagnitude矢量幅度誤差EUExtendedUnit擴展單元HSDPAHighSpeedDownlinkPacketAccess高速下行分組接入HSUPAHighSpeedUplinkPacketAccess高速上行分組接入GSM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全球移動通信系統LTE3GppLongTermEvolution3Gpp長期演進技術MAUMulti-systemAccessUnit多系統接入單元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多輸入多輸出PCDEPeakCodeDomainError峰值碼域誤差POEPoweroverEthernetPOE供電RURemoteUnit遠端單元UTRA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通用陸地無線接入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寬帶碼分多址接入系統定義光纖分布系統是一種支持多系統、多業務接入,采用數字化技術,基于光纖、網線承載無線信號傳輸和分布的室內外覆蓋解決方案。該系統由多系統接入控制單元(MAU,Multi-systemAccessUnit)、近端擴展單元(EU,Extendunit)、遠端單元(RU,RemoteUnit)三部分組成,用于2G、3G、LTEFDD、WLAN無線通信信號深度覆蓋以及固網寬帶信號的接入與透傳。光纖分布系統組網結構如圖1所示。圖1光纖分布系統組網圖多系統接入單元同時從多基站耦合GSM、WCDMA、LTE無線系統射頻信號,并轉成數字射頻信號,經過光纖傳至擴展單元。擴展單元根據擴展單元和遠端單元之間的傳輸介質區別,擴展單元可分為”超五類線型”和”光纖型”。近端擴展單元可實現以太網接口(RJ45)設備的擴展,以太網接口(RJ45)設備能夠是WLAN交換機、ONU(OpticalNetworkUnit,光網絡單元)等,并將系統射頻信號和以太網數字信號一同傳至遠端單元。遠端單元實現系統射頻信號的覆蓋和WLAN、固網寬帶信號的透傳。根據擴展單元和遠端單元之間的傳輸介質區別,遠端單元分為”五類線型”和”光纖型”,根據遠端單元的適用場景,分為”室外型”和”室內型”。設備功能要求系統制式光纖分布系統支持GSM/DCS、WCDMA、FDDLTE頻段。GSM頻段:上行909MHz-915MHz,下行954MHz-960MHz(可選)DCS頻段:上行1735MHz-1755MHz,下行1830MHz-1850MHzWCDMA頻段:上行1940MHz-1970MHz,下行2130MHz-2160MHzFDDLTE頻段:上行1755MHz-1785MHz,下行1850MHz-1880MHz(頻段暫定,待牌照頒發后明確)載頻要求 光纖分布系統GSM/DCS頻段至少支持8載頻,WCDMA至少支持4載頻,LTE至少支持上行20MHz,下行20MHz,并支持多種帶寬分配:1.4MHz、3MHz、5MHz、10MHz、15MHz、20M。GSM/DCS、WCDMA支持選頻或寬帶,LTE支持寬帶。業務要求光纖分布系統對移動網絡業務的支持:GSM:支持GSM網絡各種業務,包括GPRS、EDGE;WCDMA:支持WCDMA網絡各種業務,包括HSDPA、HSUPA;LTE:支持LTE網絡各種業務。雙通道能力要求光纖分布系統支持FDDLTE雙通路2*2MIMO技術。固網和WLAN能力要求光纖分布系統具有接入固網寬帶和WLAN功能,為固網寬帶和WLAN提供透明的傳輸通道。系統與駐地網融合時提供最大接入帶寬能力為1000Mbps,WLAN提供最大接入能力為100M/1000Mbps。射頻遠端支持WLAN遠程供電功能(支持WLAN功能的設備)。遠程供電光纖直流遠供 光纖型光纖分布系統支持光纖低壓直流遠供(DC48V),擴展單元與遠端單元之間的拉遠距離不超過500米。PoE供電五類線型光纖分布系統支持PoE遠程供電,擴展單元與遠端單元之間的拉遠距離不超過100米。10701網管功能要求設備的接入單元、擴展單元、遠端單元均納入中國聯通光纖分布系統網管平臺進行監控,且經過多系統接入單元進行數據回傳至網管平臺。網管平臺應具備基本的狀態查詢、告警上報和處理、資源信息錄入、設備運行狀態等功能,同時支持能夠接入中國聯通監控網管平臺。光纖分布系統監控方式同時支持以太網監控(Ethernet、ADSL)和無線監控(MODEM)兩種遠程監控方式。經過多系統接入單元實時監控每個擴展單元、遠端單元的工作狀態,并能經過OMC遠程對每個擴展單元、遠端單元進行查詢和設置。同時支持本地查詢,多系統接入單元和擴展單元可利用便攜電腦進行本地或對端參數設置與狀態查詢。網管功能的具體要求見<中國聯通光纖分布系統網管技術規范>。32072組網要求 組網能力光纖分布系統支持鏈型組網、星型組網、菊花鏈組網。光纖分布系統需滿足如下組網方式:接入控制單元與近端擴展單元之間支持一點對多點的星型組網,一臺接入控制單元能夠星形連接至少4路擴展單元。擴展單元之間支持菊花鏈級聯組網,一路至少支持8級菊花鏈級聯。擴展單元與遠端單元之間支持一點對多點的星型組網,1個擴展單元至少能連接8個遠端單元。1個接入控制單元至少支持256個遠端射頻單元。系統組網時,EU間支持環路保護。傳輸方式光纖分布系統根據擴展單元與遠端單元傳輸介質的不同,分為光纖型和五類線型。光纖型光纖型光纖分布系統指多系統接入單元和擴展單元之間采用光纖傳輸,擴展單元和遠端單元之間也采用光纖傳輸。五類線型五類線型光纖分布系統是指多系統接入單元和擴展單元之間采用光纖傳輸,擴展單元和遠端單元之間采用超五類線(CAT5e)或六類線(CAT6)進行傳輸。五類線型光纖分布系統擴展單元與遠端單元之間的拉遠距離不超過100米。設備升級能力2G&3G系統已在現網中使用的2G&3G系統必須具備軟件升級和硬件升級到4G系統的能力。3G&4G系統設備要求至少支持3G、4G系統,2G系統作為可選。遠端單元模塊化(建議取消)建議各系統的RU設備模塊化,未來可支持熱插拔。光模塊系統使用單纖光模塊。設備形態多系統接入單元接入單元主要放置于信源處(基站、非標機房等),將基站/RRU的信號接入到系統然后將信號進行數字處理打包,經過光纖傳輸至擴展單元,同時將擴展單元傳輸過來的上行數據進行處理后,發送給基站。功耗不大于80W(共站址,不共站址)。待定,望給出建議設備尺寸MAU設備尺寸要求如表1所示:多系統接入單元尺寸要求類型尺寸指標備注MAU滿足標準的19″機柜安裝接口需求設備射頻和對外接口如表2所示:多系統接入單元接口要求編號端口名稱絲印標識端口描述端口數備注1射頻接口TX1/RX1N-F或SMA1GSM/DSC2TX2/RX2N-F或SMA1WCDMA3TX3/RX3N-F或SMA1LTE通道14TX4/RX4N-F或SMA1LTE通道25本地調測OMTRJ45或R232(或UBS)1設備調試6-9光接口OP1-OP4標準光接口4連接EU10本地適配器供電口DC-48V或AC220V電源接口1MAU本地供電11網管接口OMCRJ451接系統網管12WLAN接口WLANRJ45或標準光接口1可選13固網寬帶接口WANRJ451可選表2中定義的接口為設備的基本接口要求,對于具有WLAN與固網寬帶業務在MAU接入需求的特殊應用場景,設備可增加相應端口12、13可選端口。擴展單元擴展單元是將接入單元傳輸過來的信號進行處理后,經過光纖或五類線傳輸到遠端單元,并將所有的遠端單元傳輸過來的上行信號進行處理后,傳輸給接入單元。功耗待定,望給出建議設備尺寸擴展單元尺寸要求如表3所示。擴展單元尺寸要求類型尺寸指標備注EU滿足標準的19″機柜安裝室內型EU≤25(L)室外型接口需求設備射頻和對外接口如表4所示:擴展單元接口要求編號端口名稱絲印標識端口描述端口數備注1光接口OP1標準光接口1連接MAU2-3光接口OP2-OP3標準光接口2連接EU4~11光接口OP4-11標準光接口8光纖型RU級聯12-20光電復合纜接口待定?光電復合纜端口8光纖型RU供電21WLAN接口WLANRJ45或標準光接口1WLAN業務接入22固網寬帶接口WANRJ451固網寬帶業務接入23-30POE供電接口POERJ458五類線連接RU及POE供電31本地調測OMTRJ45或R2321設備調試32本地適配器供電DC-48V或AC220V供電接口1EU本地供電表4中定義的接口為設備的基本接口要求,對于WLAN與固網寬帶業務在多系統接入單元接入需求的特殊應用場景,21、22端口可選。對于光纖型系統,端口23-30可選,對于五類線型系統,端口4-20可選。遠端單元室內型發射功率設備最大輸出功率不大于200mw(23dBm)。建議兩種形態。室分型放裝型天線形態遠端與天線一體化或外接天線,可根據場景需求選擇定向或全向天線。設備尺寸室內型遠端單元尺寸如表5所示:室內型遠端尺寸要求類型尺寸指標備注RU放裝型≤3室分≤10(L)接口需求室內型遠端單元尺寸如表6所示:室內型遠端接口要求編號端口名稱絲印標識端口描述端口數備注1光接口OPT1標準光接口1連接EU2固網寬帶接口WANRJ451固網寬帶業務3WLAN接口WLANRJ451外接AP設備4POE供電接口POERJ451五類線型RU供電5光電復合纜供電接口待定?光電復合纜供電接口1光纖型RU供電6本地適配器供電PWR本地供電端口1RU本地供電7射頻口ANT1N-F1外接天線8射頻口ANT2N-F1外接天線表6中定義的接口為設備的基本接口要求,對室內WLAN與固網寬帶業務無需求的場景端口2、3為可選,對于天線一體化設備,端口7-8可選。室外型發射功率設備最大輸出功率不大于500mW(27dBm)。對于室外特殊場景可采用大功率設備,建議不大于2W(33dBm)(體積30L)。天線形態遠端一體化天線,可根據場景需求選擇定向或全向天線。建議:兩種類型外接天線一體化設備尺寸室外型遠端單元尺寸如表7所示:室外型遠端尺寸要求類型尺寸指標備注RU≤15(L)待定接口需求室外型遠端接口要求編號端口名稱絲印標識端口描述端口數備注1WLAN接口APRJ451外接AP設備2光接口OP標準光接口1連接EU3本地適配器供電AC220V本地供電端口1RU本地供電4POE供電接口POERJ451五類線型RU供電5光電復合纜供電接口待定?光電復合纜供電接口1光纖型RU供電6固網寬帶接口WANRJ451固網寬帶業務表8中定義的接口為設備的基本接口要求,對室外固網寬帶業務無需求的場景端口6為可選。3、4、5可選。無線射頻指標工作頻段定義工作頻段是指光纖分布系統在線性輸出狀態下的實際工作頻率范圍,系統可根據實際需求使用工作頻段的全部和部分。指標要求GSM900MHz及1800MHzGSM900MHz頻段:下行:954MHz~960MHz;上行:909MHz~915MHz;GSM1800MHz頻段:下行:1830MHz~1850MHz;上行:1735MHz~1755MHz;WCDMA下行:1940MHz~1970MHz;上行:2130MHz~2160MHz;FDD-LTE按FDD-LTE聯通試點頻率(暫定)上行:1755MHz~1785MHz下行:1850MHz~1880MHz標稱最大線性輸出功率及誤差定義標稱最大線性輸出功率是指光纖分布系統在線性工作區內所能達到的最大輸出功率,此最大輸出功率應滿足以下條件:輸入信號為調制信號;增益為最大增益;滿足本技術報告中所有指標要求;在網絡應用中不應超過此功率。指標要求設備最大輸出功率分為2個量級:室內型:最大輸出功率≤0.2W(23dBm);室外型:0.2W(23dBm)<最大輸出功率≤0.5W(27dBm)。GSM900MHz及1800MHz常溫時,下行、上行信道標稱(最大)輸出功率誤差應在±1.5dB范圍內。WCDMA常溫時,下行、上行信道標稱(最大)輸出功率誤差應在±1.5dB范圍內。FDD-LTE常溫時,下行、上行信道標稱(最大)輸出功率誤差應在±1.5dB范圍內。自動電平控制(ALC)定義自動電平控制是指當光纖分布系統工作在最大增益下輸出為最大功率時,增加輸入信號電平,光纖分布系統對輸出信號電平控制的能力。指標要求GSM900MHz及1800MHz當光纖分布系統輸入信號電平提高達到最大輸出功率電平ALC啟動,繼續增加輸入信號電平10dB(含10dB),輸出功率應保持在最大輸出功率的±1.5dB之內;當輸入信號電平提高超過10dB時,輸出功率應保持在最大輸出功率的±1.5dB之內或關閉輸出。WCDMA當光纖分布系統輸入信號電平提高達到最大輸出功率電平ALC啟動,繼續增加輸入信號電平10dB(含10dB),輸出功率應保持在最大輸出功率的±1.5dB之內;當輸入信號電平提高超過10dB時,輸出功率應保持在最大輸出功率的±1.5dB之內或關閉輸出。FDD-LTE當光纖分布系統輸入信號電平提高達到最大輸出功率電平ALC啟動,繼續增加輸入信號電平10dB(含10dB),輸出功率應保持在最大輸出功率的±1.5dB之內;當輸入信號電平提高超過10dB時,輸出功率應保持在最大輸出功率的±1.5dB之內或關閉輸出。最大增益及誤差定義最大增益是指光纖分布系統在線性工作范圍內對輸入信號的最大放大能力。最大增益誤差是指最大增益的實測值與廠家聲明值之間的差值。指標要求GSM900MHz及1800MHz具體增益值由廠家規定;最大增益(40dB)誤差不超過±2dB。增益不足40dB時誤差相應調整。WCDMA具體增益值由廠家規定;最大增益(40dB)誤差不超過±2dB。增益不足40dB時誤差相應調整。FDD-LTE具體增益值由廠家規定;最大增益(40dB)誤差不超過±2dB。增益不足40dB時誤差相應調整。增益改50dB,增益不足40dB時誤差相應調整去除。增益調節范圍定義增益調節范圍是指當光纖分布系統增益可調時,其最大增益和最小增益的差值。指標要求GSM900MHz及1800MHz增益調節范圍≥15dB,≤40dB,為廠家聲明值。WCDMA增益調節范圍≥15dB,≤40dB,為廠家聲明值。FDD-LTE增益調節范圍≥15dB,≤40dB,為廠家聲明值。≤40dB,為廠家聲明值去除。增益調節步長及誤差定義增益調節步長是指光纖分布系統最小的增益調節量。增益調節步長誤差是指實際增益步長與標稱增益步長的差值。指標要求GSM900MHz及1800MHz增益調節步長≤2dB;增益調節步長誤差應不超過±1dB/步長,在0-20dB范圍內每步進的累積誤差應在±1dB范圍內;在20-30dB范圍內的每步進的累積誤差應在±1.5dB范圍內。WCDMA增益調節步長≤2dB;增益調節步長誤差應不超過±1dB/步長,在0-20dB范圍內每步進的累積誤差應在±1dB范圍內;在20-30dB范圍內的每步進的累積誤差應在±1.5dB范圍內。FDD-LTE增益調節步長≤2dB;增益調節步長誤差應不超過±1dB/步長,在0--20dB范圍內每步進的累積誤差應在±1dB范圍內;在20-30dB范圍內的每步進的累積誤差應在±1.5dB范圍內。頻率誤差定義頻率誤差是指光纖分布系統在工作頻帶內實際輸出頻率對額定輸出頻率的偏差。指標要求GSM900MHz及1800MHz頻率誤差:不超過±0.05ppm。WCDMA頻率誤差:不超過±0.01ppm。FDD-LTE頻率誤差:不超過±0.01ppm。矢量幅度誤差(EVM)定義矢量幅度誤差(EVM)是指理論波形與接收到的實際波形之差,是平均誤差矢量信號功率與平均參考信號功率之比的均方根值。指標要求GSM900MHz及1800MHzEVM(RMS):≤6%(均方根)。WCDMAEVM(RMS):≤8%(均方根)。FDD-LTEEVM(RMS):≤6%(均方根)測試信號使用MIMO信號。峰值碼域誤差(PCDE)定義峰值碼域誤差是指碼域中誤差矢量的最大值。其中,碼域矢量誤差是指一個碼字信號的平均功率與碼域中除該碼字之外的其余碼字信號的平均功率之比。指標要求GSM900MHz及1800MHzGSM系統無此項要求。WCDMA峰值碼域誤差≤-35dB。FDD-LTEFDD-LTE系統無此項要求。帶內波動定義帶內波動是被測光纖分布系統在廠家聲明的工作頻率范圍內最大電平和最小電平的差值。FDD-LTE有效工作帶寬定義:(N+1)*180kHz,其中N為設備支持最大RB數量。指標要求GSM900MHz及1800MHz帶內波動≤3dB(峰峰值)。WCDMA每信道≤2dB/3.84MHz(峰峰值),有效工作頻帶內≤4dB(峰峰值)。FDD-LTE帶內波動≤3dB/載波(峰峰值)。射頻輸入動態范圍定義射頻輸入動態范圍是指在線性工作區內工作時,光纖分布系統接收大小信號變化范圍放大的能力。指標要求GSM900MHz及1800MHz輸入信號動態范圍≥40dB或從最大額定輸入功率+5dB至≤-80dBm范圍內,EVM應不大于6%。WCDMA輸入信號動態范圍≥40dB或從最大額定輸入功率+5dB至≤-80dBm范圍內,EVM應不大于12.5%。FDD-LTE輸入信號動態范圍≥20dB或從最大額定輸入功率+5dB至≤-65dBm范圍內,EVM應不大于8%。輸入互調定義輸入互調是指兩個帶內調制干擾信號的三階或更高階互調導致的帶內干擾信號。指標要求GSM900MHz及1800MHz互調指標見表1:輸入互調指標要求設備類別指標要求帶內互調≤-45dBc(2載頻,最大輸出功率時)帶外互調(偏離工作頻段邊緣2.5MHz外)9kHz-1GHz≤-36dBm/100kHz1GHz-12.75GHz≤-30dBm/1MHzWCDMA有用信號滿足EVM、PCDE和雜散輻射指標。FDD-LTEFDD-LTE輸入互調指標要求(建議刪除)f_offset干擾信號電平測試信號測量帶寬1.0MHz-40dBm2CW載波1MHz輸出互調定義輸出互調是指在光纖分布系統輸出端口輸入一個比期望信號電平低30dB的調制信號時的互調產物。輸出互調是指當輸出端口存在干擾信號時互調產物的功率。有用信號的信道帶寬BWchannel是設備支持的最大帶寬,輸出互調功率不應超過雜散期望輻射的規定。考慮互調產物的帶寬,測量能夠限制在三階和五階互調產物出現的頻段范圍。指標要求GSM900MHz及1800MHzGSM無此項指標。WCDMA三階和五階交調產物不超過雜散發射的指標要求。FDD-LTEFDD-LTE輸出互調指標測試類別測試值指標要求有用信號最大信道帶寬為BWChannel的E-UTRA信號滿足FDD-LTE頻譜發射模板要求干擾信號信道帶寬為5MHz的E-UTRA信號干擾信號電平較有用信號平均功率等級低30dB干擾信號中心頻率與有用信號載波中心頻率的偏移-BWChannel/2-12.5MHz-BWChannel/2-7.5MHz-BWChannel/2-2.5MHzBWChannel/2+2.5MHzBWChannel/2+7.5MHzBWChannel/2+12.5MHz注:部分或全部位于設備下行通帶之外的干擾信號被排除在外,考慮互調產物的帶寬,測量能夠限制在三階和五階互調產物出現的頻段范圍,噪聲系數定義噪聲系數是指被測光纖分布系統在工作頻帶范圍內,正常工作時輸入信噪比與輸出信噪比之比,用dB表示。對于直接與基站耦合的設備,前向噪聲系數不做要求。指標要求GSM900MHz及1800MHz反向噪聲系數,最大增益及最小增益狀態下噪聲系數NF≤7dBWCDMA反向噪聲系數,最大增益及最小增益狀態下噪聲系數NF≤7dBFDD-LTE反向噪聲系數,最大增益及最小增益狀態下噪聲系數NF≤7dB雜散發射(非期望輻射)頻譜發射模板定義頻譜發射模板是指在光纖分布系統工作頻帶內,工作載波功率帶外頻譜發射雜散。指標要求GSM900MHz及1800MHzGSM系統無此項要求。WCDMAWCDMA頻譜發射模板指標要求測試濾波器3dB下降點頻率偏移f與載波中心頻率的偏移f_offset指標要求測量帶寬2,5f<2,7MHz2,515MHzf_offset<2,715MHz-22dBm30kHz2,7f<3,5MHz2,715MHzf_offset<3,515MHz-22–15(f_offset-2,715)dBm30kHz2,7f<3,5MHz3,515MHzf_offset<4,0MHz-34dBm30kHz3,5f<7,5MHz4,0MHzf_offset<8,0MHz-21dBm1MHz7,5fMHz8,0MHzf_offset<f_offsetmax-25dBm1MHzDf指操作帶寬內第一個或最后一個5MHz信道的中心頻率與臨近載波頻率的測試濾波器3dB下降點之間的間隔;f_offset指操作帶寬內第一個或最后一個5MHz信道的中心頻率與測試濾波器的中心頻率的間隔。多增加2W的模板。FDD-LTEFDD-LTE頻譜發射模板測試濾波器3dB下降點頻率偏移f與載波中心頻率的偏移f_offset指標要求測量帶寬0MHzf<5MHz0.05MHzf_offset<5.05MHz100kHz5MHzf<10MHz5.05MHzf_offset<10.05MHz-14dBm100kHz10MHzffmax10.5MHzf_offset<f_offsetmax-15dBm1MHz雜散輻射定義雜散輻射是指除帶外雜散以外由諧波輻射、寄生輻射、互調產物及頻率轉移產物等產生的非期望輻射。指標要求GSM每載波帶外雜散發射指標要求GSM每載波帶外雜散發射指標要求頻率范圍指標要求測試帶寬±100kHz+0.5dBc30kHz±200kHz-30dBc30kHz±400kHz-56dBc30kHz600~<1200kHz-60dBc30kHz1200~<1800kHz-63建議-60dBcdBc建議-60dBc30kHz有效工作頻帶內雜散發射指標要求GSM有效工作頻帶內雜散發射指標要求頻率范圍指標要求測試帶寬F0-6MHz~F0-1.8MHz≤63建議-60dBcdBc或≤-36dBm建議-60dBc30kHzF0+1.8MHz~F0+6MHz≤63建議-60dBcdBc或≤-36dBm建議-60dBc30kHzFL-2.5MHz~F0-6MHz≤70建議-60dBcdBc或≤-36dBm建議-60dBc100kHzF0+6MHz~FH+2.5MHz≤70建議-60dBcdBc或≤-36dBm建議-60dBc1MHz頻帶邊緣20M內不考慮互調產物。帶外一般頻段雜散發射指標要求:GSM帶外一般頻段雜散發射指標要求頻率范圍指標要求測試帶寬9kHz~150kHz-36dBm1kHz150kHz~30MHz-36dBm10kHz30MHz~1GHz-36dBm100kHz1GHz~12.75GHz-30dBm1MHz頻帶邊緣20M內不考慮互調產物。帶外特殊頻段特殊頻段指標要求:GSM帶外特殊頻段特殊頻段指標要求特殊頻段雜散注2/注3/注4測試頻段指標要求測試帶寬備注806MHz~835MHz≤-98dBm100kHz851MHz~880MHz≤-57dBm100kHz885MHz~889MHz≤-98dBm100kHz適用于下行鏈路注1測試和上行鏈路GSM1800MHz頻段≤-36dBm100kHz僅適用于上行鏈路GSM900MHz其它頻段測試885MHz~909MHz≤-98dBm100kHz適用于下行鏈路測試和上行鏈路GSM1800MHz頻段≤-36dBm100kHz僅適用于上行鏈路GSM900MHz其它頻段測試909MHz~915MHz≤-98dBm100kHz適用于下行鏈路測試和上行鏈路GSM1800MHz頻段≤-36dBm100kHz僅適用于上行鏈路GSM900MHz其它頻段測試930MHz~934MHz≤-57dBm100kHz使用該頻段的系統設備此頻段不做要求≤-36dBm100kHz僅適用于下行鏈路GSM900MHz其它頻段測試930MHz~954MHz≤-57dBm100kHz使用該頻段的系統設備此頻段不做要求≤-36dBm100kHz僅適用于下行鏈路GSM900MHz其它頻段測試954MHz~960MHz≤-57dBm100kHz使用該頻段的系統設備此頻段不做要求≤-36dBm100kHz僅適用于下行鏈路GSM900MHz其它頻段測試1710MHz~1725MHz≤-98dBm100kHz適用于下行鏈路測試和上行鏈路GSM900MHz測試≤-36dBm100kHz僅適用于下行鏈路GSM1800MHz其它頻段測試1745MHz~1755MHz≤-98dBm100kHz適用于下行鏈路測試和上行鏈路GSM900MHz測試≤-36dBm100kHz僅適用于上行鏈路GSM1800MHz其它頻段測試1755MHz~1805MHz≤-86dBm100kHz僅適用于下行鏈路測試和上行鏈路GSM900MHz測試1805MHz~1820MHz≤-47dBm100kHz使用該頻段的系統設備此頻段不做要求≤-36dBm100kHz僅適用于下行鏈路GSM1800MHz其它頻段測試1840MHz~1850MHz≤-47dBm100kHz使用該頻段的系統設備此頻段不做要求≤-36dBm100kHz僅適用于下行鏈路GSM1800MHz其它頻段測試1850MHz~1880MHz≤-86dBm100kHz僅適用于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GSM900MHz測試刪除刪除1880MHz~1980MHz更改成1920~1980更改成1920~1980≤-86更改為-47dBdBm更改為-47dB100kHzMHz~2025MHz≤-86dBm1MHz2110MHz~2170MHz≤-52dBm1MHz2300MHz~2400MHz≤-86dBm1MHz2400MHz~2484GHz≤-47dBm1MHz2500MHz~2690MHz≤-86dBm1MHz3300MHz~3400MHz≤-86dBm1MHz3400MHz~3430MHz≤-86dBm1MHz3500MHz~3530MHz≤-86dBm1MHz注1:非工作頻段是該頻段范圍內除本系統之外的其它GSM系統占用頻段,如被測設備上行工作頻段為885MHz~909MHz時909MHz~915MHz為帶外非工作頻段應測范圍。注2:含GSM900和GSM1800下行鏈路。注3:對于直接與基站耦合的上行鏈路不做特殊頻段要求。注4:對多制式產品,其工作頻段所在的特殊頻段不做特殊頻段雜散要求。WCDMAWCDMA帶外一般頻段特殊頻段指標要求測試頻段指標要求測試帶寬雜散輻射前向9kHz~150kHz-36dBm1kHz150kHz~30MHz-36dBm10kHz30MHz~1GHz-36dBm100kHz1GHz~Fc1-60MHz或2100MHz中最高的一個-30dBm1MHzFc1-60MHz或2100MHz中最高的一個~
Fc1-50MHz或2100MHz中最高的一個-25dBm1MHzFc1-50MHz或2100MHz中最高的一個~
Fc2+50MHz或2180MHz中最低的一個-15dBm1MHzFc2+50MHz或2180MHz中最低的一個~
Fc2+60MHz或2180MHz中最低的一個-25dBm1MHzFc2+60MHz或2180MHz中最低的一個~12.75GHz-30dBm1MHz反向9kHz~150kHz-36dBm1kHz150kHz~30MHz-36dBm10kHz30MHz~1GHz-36dBm100kHz1GHz~Fc1-60MHz或1910MHz中最高的一個-30dBm1MHzFc1-60MHz或1910MHz中最高的一個~
Fc1-50MHz或1910MHz中最高的一個-25dBm1MHzFc1-50MHz或1910MHz中最高的一個~
Fc2+50MHz或1990MHz中最低的一個-15dBm1MHzFc2+50MHz或1990MHz中最低的一個~
Fc2+60MHz或1990MHz中最低的一個-25dBm1MHzFc2+60MHz或1990MHz中最低的一個~
12.75GHz-30dBm1MHzWCDMA帶外特殊頻段特殊頻段指標要求特殊頻段雜散806~835MHz-98dBm100kHz854~880MHz-57dBm100kHz880~915MHz-98dBm100kHz930~960MHz-57dBm100kHz1710~1785MHz-98dBm100kHz1805~1880MHz-47dBm100kHz1880~1920MHz-86dBm
只適用于反向鏈路1MHz1880改1920~1980MHz改1920-86dBm
只適用于前向鏈路1MHz2110~2170MHz-86dBm
只適用于反向鏈路1MHz~2025MHz-86dBm1MHz2300~2400MHz-86dBm1MHz2500~2690MHz86dBm1MHz3300~3600MHz86dBm1MHz”注:1、對于直接與基站耦合的上行鏈路不做特殊頻段要求;2、對多制式產品,其工作頻段所在的特殊頻段不做特殊頻段雜散要求。FDD-LTEFDD-LTE帶外一般頻段雜散發射指標要求:雜散輻射(偏離工作頻帶邊緣10MHz之外)9kHz~150kHz/1kHz≤-36dBm150kHz~30MHz/10kHz≤-36dBm30MHz~80MHz/100kHz≤-36dBm80MHz~1GHz/100kHz≤-36dBm1GHz~12.75GHz/1MHz≤-30dBm(a)輸入信號為E-TM1.1信號(b)增益為最大增益(c)最大輸出功率測試特殊頻段FDD-LTE制式特殊頻段雜散發射指標頻率范圍指標要求測量帶寬備注806-835-98dBm(均值)100KHz880-915-98dBm(均值)100KHz921-960-57dBm(均值)1MHz1462.9-1452.9-98dBm(均值)100KHz1475.9-1500.9-52dBm(均值)1MHz1710-1785-98dBm(均值)100KHz僅適用于前向鏈路1805-1850-47dBm(均值)1MHz增加僅適用于反增加僅適用于反向鏈路1850-1880-47dBm(均值)1MHz僅適用于反向鏈路1900改1920-1980改1920-47dBm(均值)100KHz-2025-96dBm(均值)100KHz2110-2170-52dBm(均值)1MHz12300-2400-96dBm(均值)100KHz2500-2690-96dBm(均值)100KHz3300-3600-96dBm(均值)100KHz注1:對于直接與基站耦合的上行鏈路不做特殊頻段要求。2、對多制式產品,其工作頻段所在的特殊頻段不做特殊頻段雜散要求。阻塞定義阻塞是指干擾信號對光纖分布系統增益的影響。指標要求GSM900MHz及1800MHz阻塞指標要求。GSM阻塞指標要求一般頻段干擾信號頻段干擾信號電平增益變化不得超過6dBEVM滿足指標要求下行上行F1-20MHz~F1-3MHz21dBm-40dBmF2+3MHz~F2+20MHz21dBm-40dBm100kHz~F1-20MHz0dBm0dBmF2+20MHz~12.75GHz0dBm0dBm整個一般頻段刪除整個一般頻段刪除特殊頻段851MHz~880MHz21dBm-17dBm930MHz~960MHz(900MHz設備下行不做要求)0dBm(-15)0dBm1805MHz~1880MHz(1800MHz設備下行不做要求)0dBm(-15)0dBm1880MHz~1920MHz0dBm(-15)0dBmMHz~2025MHz0dBm(-15)0dBm2110MHz~2170MHz0dBm(-15)0dBm2300MHz~2400MHz0dBm(-15)0dBm2400MHz~2483.5MHz0dBm(-15)0dBm2500MHz~2690MHz0dBm(-15)0dBm3300MHz~3600MHz0dBm(-15)0dBm806MHz~835MHz0dBm(-15)0dBm885MHz~915MHz(900MHz設備上行不做要求)21dBm-13dBm1710MHz~1785MHz(1800MHz設備上行不做要求)21dBm-13dBm1880MHz~1920MHz0dBm(-15)0dBm1920MHz~1980MHz0dBm(-15)0dBm注:對基耦型設備前向鏈路不作要求WCDMAWCDMA阻塞指標要求帶內一般頻段頻段干擾信號下行上行F1-20MHz~F1-10MHz和F2+10MHz~F2+20MHz-21dBm-40dBm增益變化不得超過6dBEVM滿足指標要求帶外一般頻段9kHz<f<F1-20MHzMHz;F2+20MHz<f<12.75GHz-15dBm-15dBm帶外特殊頻段854MHz<f<880MHz;
930MHz<f<960MHz;
1805MHz<f<1850MHz;
806MHz<f<835MHz;
885MHz<f<915MHz;
1710MHz<f<1755MH;
1880MHz<f<1920MHz;
MHz<f<2025MHz;
2300MHz<f<2400MHz。16dBm16dBm16dBm0dBm0dBm0dBm0dBm0dBm0dBm(-15)16dBm(-15)16dBm(-15)16dBm(-15)0dBm(-15)0dBm(-15)0dBm(-15)0dBm(-15)0dBm(-15)0dBm注:對基耦型設備前向鏈路不作要求FDD-LTE頻段干擾信號干擾信號類型要求下行上行F1-20MHz~F1-10MHz和F2+10MHz~F2+20MHz-21dBm-40dBm5MHzLTETM1.1信號增益變化不得超過6dB帶外一般頻段9kHz<f<F1-20MHzMHz;F2+20MHz<f<12.75GHz-15dBm-15dBmCW信號整個一般阻塞去除整個一般阻塞去除帶外特殊頻段854MHz<f<880MHz;
930MHz<f<960MHz;
1830MHz<f<1850MHz;
806MHz<f<835MHz;
885MHz<f<915MHz;
1735MHz<f<1755MH;
1880MHz<f<1920MHz;
MHz<f<2025MHz;
2300MHz<f<2400MHz。8dBm8dBm--0dBm0dBm0dBm--0dBm0dBm(-15)8dBm(-15)8dBm(-15)8dBm(-15)0dBm(-15)0dBm--(-15)0dBm(-15)0dBm(-15)0dBmCW信號注:對基耦型設備前向鏈路不作要求帶外增益和帶外抑制定義GSM為帶外抑制,而WCDMA和LTE為帶外增益,其中帶外抑制是指光分布系統對偏離工作頻段范圍外的輸入信號的抑制能力,帶外增益指光分布系統對偏離工作頻段范圍外的輸入信號的放大能力。指標要求GSM900MHz及1800MHzGSM帶外抑制要求測試項目載波偏離指標要求選頻注1寬帶注2帶外抑制400kHzf_offset<600kHz≥30dB--600kHzf_offset<3MHz≥40dB--3MHzf_offset<5MHz≥56dB≥20dB5MHzf_offset≥60dB≥65dBWCDMAWCDMA帶外增益指標要求測試項目載波偏離指標要求帶外增益2,7MHzf_offset<3,5MHz≤60dB3,5MHzf_offset<7,5MHz≤45dB7,5MHzf_offset<12,5MHz≤45dB12,5MHzf_offset≤35dBFDD-LTEFDD-LTE帶外增益指標要求測試項目載波偏離指標要求帶外增益0,2≤60dB1,0≤45dB5,0≤45dB10,0MHzf_offset_CW≤35dB帶內載波泄露抑制定義由于數據的直流漂移和上下變頻的折疊效應引起的帶內載波泄露對帶內其它載波造成的同頻干擾影響。指標要求GSM900MHz及1800MHz帶內載波泄露與有用載波之比≥60dB或≤-36dBm。傳輸時延系統時延及最小系統時延定義系統時延:組網情況下系統輸出信號對輸入信號的時間延遲。最小系統的時延:是指單一接入單元、擴展單元、遠端單元所組成的最簡光纖分布系統輸出信號對輸入信號的時間延遲;指標要求GSM900MHz及1800MHz寬帶系統:最小系統的時延≤10μs;選頻系統:最小系統的時延≤20μs;系統時延:每增加一級增加設備,時延增加小于2μs。WCDMA最小系統的時延≤10μs;選頻系統:最小系統的時延≤20μs;系統時延:每增加一級增加設備,時延增加小于2μs。FDD-LTE最小系統的時延≤10μs;選頻系統:最小系統的時延≤20μs;系統時延:每增加一級增加設備,時延增加小于2μs。時延校正補償精度和范圍定義校正補償精度是指對由中繼拉遠的級聯引起不同遠端時延偏差的校準補償步長。校正補償范圍是指對由中繼拉遠的級聯引起不同遠端時延偏差的校準補償能力指標要求GSM900MHz及1800MHz時延校正補償精度±2μs;時延矯正補償范圍大于50μs。(10KM拉遠)。WCDMA時延校正補償精度±2μs。時延矯正補償范圍大于50μs。(10KM拉遠)。FDD-LTE時延校正補償精度±2μs。時延矯正補償范圍大于50μs。(10KM拉遠)。輸入、輸出電壓駐波比定義輸入、輸出電壓反射系數|γ|是指從輸入、輸出端口反射的信號電壓與輸入的信號電壓的比,電壓駐波比為:S=(1+|γ|)/(1-|γ|)。指標要求GSM900MHz及1800MHz電壓駐波比≤1.51.8。1.8WCDMA電壓駐波比≤1.51.8。1.8FDD-LTE電壓駐波比≤1.51.8。1.8鄰道抑制比(ACRR)定義鄰道抑制比是指光纖分布系統工作頻率范圍內的載波信號信道增益與鄰近信道增益的比值。指標要求GSM900MHz及1800MHzACRR≥20dB。除去WCDMA除去ACRR≥20dB。ACLR≤-45dBc@5M,ACLR≤-50dBc@10M去除去除FDD-LTEACRR≥20dB。ACLR≤-45dBc@5M,ACLR≤-50dBc@10M去除去除最大允許輸入電平定義最大允許輸入電平是指被測光纖分布系統能承受而不致引起損傷的輸入電平。指標要求GSM900MHz及1800MHz上行輸入端口:最大允許輸入電平≥-10dBm光纖分布系統能正常工作無損傷;下行輸入端口:最大允許輸入電平≥10dBm光纖分布系統能正常工作無損傷。WCDMA上行輸入端口:最大允許輸入電平≥-10dBm光纖分布系統能正常工作無損傷;下行輸入端口:最大允許輸入電平≥10dBm光纖分布系統能正常工作無損傷。FDD-LTE上行輸入端口:最大允許輸入電平≥-10dBm光纖分布系統能正常工作無損傷;下行輸入端口:最大允許輸入電平≥10dBm光纖分布系統能正常工作無損傷。收發隔離度定義收發隔離度是指光纖分布系統功率從上行(下行)耦合到下行(上行)的量度,它等于上行(下行)輸出功率與返回到輸入端的同一信號功率之比,一般以dB表示。指標要求光纖分布系統的收發隔離度應大于最大增益15dB以上,以保證光纖分布系統不產生自激。刪除FDD-LTE系統特有指標要求刪除下行信道不同通道的功率誤差。定義不同通道的功率誤差是指廠家設備最大輸出功率下在特定參考環境下天線端口連接器處測量得到的不同通道的相同載波平均功率的差值。指標要求設備在最大功率誤差的差值不超過±1.5建議改3dBdB。建議改3dB下行信道不同通道的增益誤差。定義不同通道的增益誤差是指廠家設備最大輸出功率下在特定參考環境下天線端口連接器處測量得到的不同通道的相同載波增益的差值。指標要求設備在最大增益誤差的差值不超過±1.5建議改3dBdB;建議改3dB雙通道的時延誤差定義雙通道是時延誤差是指設備輸出信號對輸入信號的時間延遲在兩個通道上的差值。指標要求不同通道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起重平臺維修合同協議
- 解除商鋪轉讓合同協議
- 貨運物流租賃合同協議
- 豆皮代加工合同協議
- 豆腐經銷代理合同協議
- 購房合同轉讓合同協議
- 講課合作協議合同協議
- 貼牌加工合同合同協議
- cdr考試試題及答案2015
- 2025年大學物理動態反思試題及答案
- 安全生產責任書安全制度
- xk5036數控立式銑床總體及橫向進給傳動機構設計論文大學本科畢業論文
- 小學五六年級青春期女生健康心理講座PPT
- 金屬與石材幕墻工程技術規范-JGJ133-2013含條文說
- 分包合法合規宣貫(2017年6月)
- 空冷島空冷機組管束更換施工方案
- 2023年大學生數學競賽天津市試題參考及答案
- 世界地理-俄羅斯
- GB/T 31838.3-2019固體絕緣材料介電和電阻特性第3部分:電阻特性(DC方法)表面電阻和表面電阻率
- 藥品使用監督檢查記錄表
- GB 18613-2020電動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