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 16《貓》教學設計_第1頁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 16《貓》教學設計_第2頁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 16《貓》教學設計_第3頁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 16《貓》教學設計_第4頁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 16《貓》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貓》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強化默讀技巧,通過圈點勾畫關鍵句,理清文章內容,學會摘錄的方法;2.分層分段,理清思路,明確課文詳略得當、突出中心的寫作技巧。3.通過品讀關鍵詞句,理解作者對第三只貓的特殊情感,學會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學重點:強化默讀技巧,通過圈點勾畫關鍵句,理清文章內容,學會摘錄的方法教學難點:通過品讀關鍵詞句,理解作者對第三只貓的特殊情感,學會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學準備:課前布置預習任務,完成《課堂作業本》預學二。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3分鐘)鐸的含義(鐸:古代一種樂器,大鈴,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寓意為警示),那么振鐸即敲響大鐘,發出警示(配鐘響的聲音)。那么作者將用他手中的筆向我們發出怎樣的警示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鄭振鐸的《貓》二、整體感知(7分鐘)【活動一】學做摘錄、理清思路作者筆下的三只貓,特點不同,命運各異。默讀課文,直接摘錄或者自己概括相關內容,完成作業本預學二:(因為課前有布置先去完成,所以這里主要是在課堂上展示點撥)第一只貓第二只貓第三只貓來歷外形性情稱呼(家人的態度)結局養貓的態度(我的感受)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原來做了的基礎上完善表格,課堂中展示學生預學二并在展示中引導學生學會摘錄的方法。(有選擇性但忠于原文;直接摘錄或自己概括)2.這幾句話在文章結構上起什么作用?總結上文。分層分段。三只貓,一只比一只詳細,著筆最多的是第三只貓,這就是文章的中心。作者想要通過第三只貓抒發怎樣的情感呢?三、探究中心思想的概括(25)1.人眼看貓跳讀第三部分,爭當偵探。課件出示:爭當“芙蓉鳥被害案”偵探案發現場情況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作案證據(案發前;案發后)對犯罪嫌疑人的懲罰方式案件真兇案件定性學生找到信息后交流,老師提問:冤在哪里?“我沒有判斷明白,便妄下斷語,冤枉了一只不能說話辯訴的動物。”2.人眼看人【合作探究】品讀詞句,理解情感小組合作,精讀課文15—33段,探究“妄下斷語”的具體內容。并用圈點勾畫法在文中找出,完成小組合作單。要求:1.快速默讀,圈點勾畫關鍵詞、句、標點,完成“自主思考”2.小組交流,完成合作探究3.小組展示,分享你們的探究結果。(每組選一名同學發言)“妄下斷語”(一)自主思考:(1)我和我的家人分別對第三只貓“妄”下了哪些“斷語”?(圈畫在書上)(2)哪些詞、標點、句式最能體現出“斷”的意思?(圈畫在書上并做好批注)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標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1.逆向思維:假設前兩只貓有吃了芙蓉鳥的嫌疑,我們會不會“妄下斷語”,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追問:為什么只有第三只貓受到不公平的待遇?)2.我們小組認為:自此,我家永不養貓的真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自主思考的預設:我和我的家人分別對第三只貓下了哪些斷語?a.妻道:“張媽,留心貓,她會吃鳥呢。”b.我很憤怒,叫到:“一定是貓,一定是貓!”c.“不是這貓咬死的還有誰?它常常對鳥籠望著,我早就叫張媽要小心了。張媽!你為什么不小心?!”d.張媽默默無言,不能有什么話來辯護。(張媽的反映為何和其他人不一樣?)(2)哪些詞或標點或句式最能體現出“斷”的意思詞語:兩個“一定是”,反復強調很、憤怒句式:不是……還……,反問句標點:?和!(學生分角色朗讀,通過指導品讀體會我們一家人對第三只貓的態度,感受我們一家人對貓的態度)合作探究的預設:1.逆向思維:假如是在前兩只貓時,養的芙蓉鳥被咬死,我會不會這樣“妄下斷語”?為什么只有第三只貓會遭遇不公平的待遇?學生分析,教師點撥:作者本身對第三只貓就沒有好感,存有偏見,不曾善待它,若有若無、不加注意,流浪貓,地位卑微。因此一旦有事,就容易偏聽偏信、妄下斷語,把罪名橫加在它頭上,最終釀成悲劇。老師小結方法:行文上:理清思路、圈畫關鍵詞句、比較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