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閱讀模擬訓練:陸羽《茶經-茶之飲》(附答案解析與譯文)_第1頁
高考文言文閱讀模擬訓練:陸羽《茶經-茶之飲》(附答案解析與譯文)_第2頁
高考文言文閱讀模擬訓練:陸羽《茶經-茶之飲》(附答案解析與譯文)_第3頁
高考文言文閱讀模擬訓練:陸羽《茶經-茶之飲》(附答案解析與譯文)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2高考文言文閱讀模擬訓練:陸羽《茶經·茶之飲》(附答案解析與譯文)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翼而飛,毛而走,呿①而言,此三者俱生于天地間,飲啄以活。飲之時,義遠矣哉!至若救渴,飲乏以漿;蹋憂忿,飲之以酒;蕩昏寐,飲之以茶。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齊有晏嬰,漢有揚雄、司馬相如,晉有劉琨、左思之徒,皆飲焉。滂時浸俗,盛于國朝,兩都并荊渝間,以為比屋之飲。飲有粗茶、散茶、茶餅者。乃斫、乃熬、乃煬、乃舂,貯于瓶缶之中,以湯沃焉,謂之痷茶②?;蛴檬[、姜、棗等,煮之百沸,或揚令滑,或煮去沫,斯溝渠間棄水耳,而習俗不已。于戲!天育有萬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獵淺易。所庇者屋,屋精極;所著者衣,衣精極;所飽者飲食,食與酒皆精極之;茶有九難:一曰造,二曰別,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飲。陰采夜焙,非造也。嚼味嗅香,非別也。膻鼎腥甌,非器也。膏薪庖炭,非火也。飛湍壅潦,非水也。外熟內生,非炙也。碧粉縹塵,非末也。操艱攪遽,非煮也。夏興冬廢,非飲也。夫珍鮮馥烈者;其碗數三;次之者,碗數五。若座客數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不約碗數,但闕一人而已,其雋永③補所闕人。(選自陸羽《茶經·茶之飲》,有刪改)文本二:李溥為江淮發運使,每歲奏計,則以大船載東南美貨結納當途,莫知紀極。章獻太后垂簾時,溥因奏事,盛稱浙茶之美,云:“自來進御,唯建州餅茶,而浙茶未嘗修貢。本司以羨余錢買到數千斤,乞進入內?!弊試T挽船而入,稱“進奉茶綱”有司不敢問。所貢余者,悉入私室。溥晚年以賄敗竄謫海州然自此遂為發運司歲例每發運使入奏舳艫蔽川自泗州七日至京予出使淮南時,見有重載入汴者,求得其籍,言“兩浙箋紙三暖船”,他物稱是。(選自沈括《夢溪筆談·浙江茶綱》,有刪改)[注]①呿,張口。②痷茶,指夾生茶。③按經《茶經》云:第二沸,留熱以貯之,以備育華救沸之用者,名曰雋永。—[明]聞龍《茶箋》。雋永是指為了煮第二爐茶在壺中所留的茶湯。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溥晚年以賄敗竄/謫海州/然自此遂為發運司歲例/每發運使入奏/舳艫蔽川/自泗州七日至京/B.溥晚年以賄敗/竄謫海州/然自此遂為發運司歲例/每發運使入奏/舳艫蔽川/自泗州七日至京/C.溥晚年以賄敗/竄謫海州/然自此遂/為發運司歲例/每發運使人奏/舳艫蔽川/自泗州七日至京/D.溥晚年以賄敗竄/謫海州/然自此遂/為發運司歲例/每發運使入奏/舳艫蔽川/自泗州七日至京/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不已”的“已”指停止,與《荀子·勸學》中“學不可以已”中的“已”含義相同。B.鼎是古代的炊器,鼎腹一般為圓形,下有三足,文中是指用來制茶的容器。C.茶綱指官府通過水陸運輸的茶葉。綱,唐、宋時成批運輸貨物的組織。D.“稱是”文中指認為正確、同意對方提出的觀點。與現代漢語中含義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陸羽認為“喝”和“吃”一樣有著重要的意義,飲茶可以讓人們提神醒腦,驅除困倦。B.陸羽認為一一爐茶最多倒五碗,喝茶要遵循“茶禮”,六個人喝要按照七個人行碗。C.李溥趁上奏公事時贊美浙茶,表面是向皇帝推薦好茶,其最終的目的是中飽私囊。D.沈括敘述了浙茶成為貢茶的歷史淵源,同時敘事中也凸顯了沈括對浙江茶綱的態度。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天育有萬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獵淺易。譯文:(2)每歲奏計,則以大船載東南美貨結納當途,莫知紀極。譯文:14.陸羽從哪兩方面指出人們在處置“茶”時存在的欠缺?結合文章內容簡要概括?!敬鸢浮?0.B11.D12.B13.(1)上天哺育萬物,都有它最精妙的地方,人們擅長的,只是那些淺顯易做的事情。(2)每年的年底進京奏報財務情況,就用大船裝載東南地區珍貴土產交結賄賂朝中當權大臣,沒有限度(不知收斂)。14.①人們的煮茶方法不當。②人們對與茶相關的知識知之甚淺(不懂飲茶)。【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李溥晚年因為賄賂遭查處落敗,被貶官流放到海州,然而他首開的茶貢從此成為江淮發運司每年例行的進貢。每當發運使入奏茶綱進京,長長的大船遮蔽河面,從泗州連行七日到達京城?!案Z謫”為一個詞,貶官放逐的意思,不斷開,排除AD;“遂”連詞,于是,連接“為發運司歲例”,不斷開,排除C。故選B。1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識和文言實詞的能力。A.“學不可以已”句意: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D.“稱是”中“稱”意為“相稱、差不多”,文中“稱是”意為“(船上所載的其他貨物)與這些清單所列出的貨物差不多”,與現代漢語含義不同。故選D。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B.“六個人喝要按照七個人行碗”錯,根據文本一末段“若六人,不約碗數,但闕一人而已,其雋永補所闕人”可知,如果是六個人喝茶,就按五個人行三碗茶,壺中所留茶湯給多出來的那個人,而非按七個人行碗。故選B。13.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1)“至”,極,最;“工”,善于,擅長;“獵”,追求,此處意為“做事”。(2)“奏計”,年終向中央奏報所掌地方的財政等情況;“當途”,朝中當權的大臣;“紀極”,限度。1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根據文本一第三段“斯溝渠間棄水耳,而習俗不已”可知,作者認為人們在煮茶時所遵循的方法是不恰當的。根據文本一第四段“人之所工,但獵淺易”可知,人們對與茶相關的知識知之甚淺,后面的內容通過“屋精極”“衣精極”“食與酒皆精極”與“茶有九難”做對比,進一步論證了這一點。【參考譯文】文本一:禽鳥有翅膀能飛翔,獸類有皮毛能跑動,人開口能說話,這三者都生活在天地之間,依靠喝水、吃東西來維持生命??梢姾蕊嫷淖饔弥卮?,意義深遠?。榱私饪?,則要喝水;為了消解愁悶,則要喝酒;為了提神并解除困倦,則要喝茶。茶作為飲料,開始于神農氏,由周公旦做文字記載被大家了解,春秋時齊國的晏嬰,漢代的揚雄、司馬相如,晉代的劉琨、左思等人都愛喝茶。(后來喝茶的習慣)隨著時間一天天廣泛流傳,逐漸成為風氣,到了我唐朝,達到非常盛行(的程度),在西安、洛陽兩個都城和江陵、重慶等地,家家戶戶把茶當作飲品。茶的種類,有粗茶、散茶、茶餅。(要飲用餅茶時)用刀砍開,炒,烤干,搗碎,放到瓶缶中,用開水沖灌,這叫作“夾生茶”。有時加蔥、姜、棗等,煮開很長的時間,把茶湯揚起變清,有時還要煮好后把茶上的“沫”去掉,這樣的茶無異于倒在溝渠里的廢水,可是一般人們都習慣這么做而不知道改正。??!上天哺育萬物,都有它最精妙的地方,人們擅長的,只是那些淺顯易做的事情。住的是房屋,房屋構造精致極了;穿的是衣服,衣服做得精美極了;填飽肚子的是飲食,食物和酒都精美極了;茶有九難:一是制造,二是識別,三是器具,四是火力,五是水質,六是炙烤,七是搗碎,八是烤煮,九是品飲。陰天采,夜間焙,是制造不當。憑口嚼辨味,鼻聞辨香,是鑒別不當。用沾染了膻氣的鍋與腥氣的盆,是器具不當。用有油煙的柴和烤過肉的炭,是燃料不當。用流動很急或停滯不流的水,是用水不當??镜猛馐靸壬侵丝静划?。搗得太細,成了綠色的粉末,是搗碎不當。操作不熟練,攪動太急,是燒煮不當。夏天才喝,而冬天不喝,是飲用不當。屬于珍貴鮮美、馨香濃郁的茶,(一爐)只有三碗,其次是五碗。假若喝茶的客人達到五人,就舀出三碗傳著喝;達到七人,就舀出五碗傳著喝;假若是六人,不必管碗數(意謂照五人那樣舀三碗),只不過缺少一人的罷了,那就用“雋永”來補充缺的那個人。文本二:李溥為江淮發運使,每年的年底進京奏報財務情況,就用大船裝載東南地區珍貴土產交結賄賂朝中當權大臣,沒有限度(不知收斂)。章獻太后垂簾聽政時,李溥利用奏事的機會,大肆夸贊浙江茶葉的美味精致,又說:“自來向皇宮進貢的,只有建州的餅茶,而浙江茶不曾成為貢品。我用節余的錢買到數千斤浙江茶,請求允許貢入內宮?!?他所調度的運茶船)直接從京城大門下的汴水道牽挽到城里,號稱“進奉皇帝的茶綱”,有關部門都不敢盤查。那些進貢剩余的茶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