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章土地資源評價
土地評價的意義
1.土地資源評價是根據特定的目的對土地性能進行鑒定的過程。
2.土地資源評價是查清土地質量狀況的必要手段,也是土地管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
3.依據土地資源評價的對象、目的、任務、精度、范圍、參評因素等方面的差異,可將土地資源分為經濟評價和自然評價,綜合性評價和單項性評價,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現狀評價和潛在評價,農用土地評價和非農用地評價,土地潛力評價和適宜性評價等多種類型,
4.土地適宜性評價是一切土地評價的基礎。土地資源評價要有廣泛的科學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在具體評價中要根據評價的目的。科學的選取適合當地情況的評價因素及鑒定標準。
5.土地資源評價是土地資源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它是在繼土地資源調查,解決了土地資源的類型數量和分布之后,進而解決土地資源的質量問題。
6.一個地區的土地資源的總量水平不僅取決于該地區的土地資源的數量,而且還取決于它所擁有的土地資源的質量。通過土地資源評價,可確定土地資源的潛力水平、土地資源的適宜性以及其所能承載人口的數量等。決定土地資源的價值總量大小的因素應該包括土地資源數量、質量以及其它一些社會經濟要素。第一節土地資源評價概述
一.土地資源評價的概念
是在一定的生產目的下對土地的自然屬性和社會經濟屬性進行綜合鑒定,根據其質量差異劃分為若干土地等級,并且闡明不同等級土地的適宜性和限制型。二.土地資源評價的目的
1.為土地稅牧服務土地稅收標準的確定需要知道土地的用途和土地對該用途的適宜等級,或土地在該用途條件下的生產力大小,土地評價能科學地為制定稅收標準提供基礎的資料
2.為調整承包土地和征地補償費提供依據調整承包土地時投資補償費的確定需要對土地承包前后的質量進行比較。征地補償費的科學確定也是以耕地質量評價為基礎的
3.為土地交易服務土地評價為土地交易提供土地價格基礎資料
4.為估計土地經營好壞服務確定或評價土地經營的好壞,要通過土地評價對土地經營活動中的投入和土地經營后的產出進行分析
5.為土地利用規劃服務土地資源評價能為土地最佳用途的選擇或為土地利用規劃時土地利用調整提供必要的信息或資料,為土地利用規劃方案的制定服務。三.土地資源評價的原則生產性原則即實用性原則。土地資源評價必須結合評價地區的土地利用實際,從土地利用現狀出發,著眼于可能挖掘的土地生產潛力,以達到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的目的綜合性原則土地評價既要研究各要素的特征,又要全面而綜合地分析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矛盾統一,因果關系和組合方式主導因素原則
在土地評價中既要研究各因素的綜合影響,更要注意其中對土地質量起主要限制作用的主導因素的突出作用針對性原則土地資源評價必須以一定的土地利用為前提,評定土地資源在某種用途下的生產能力大小或適宜性高低比較性原則比較性原則可從三個方面來把握。一是在一個評價區內,只有對影響土地質量的各個指標進行比較和調整。二是不同地區間土地生產力的差異比較。三是土地評價還應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進行比較,有時還包括對土地利用現狀與可能的變化進行比較相對穩定原則土地的質量等級只能在一定時間內保持相對穩定,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動,在一定時間內應對土地評價的結果加以修正,如果變動較大,則應重新進行土地資源評價工作,以保證評價結果的真實性除此之外,土地評價中還要掌握以下原則:時效性原則
相對性原則實踐性原則差異性原則限制性原則地域分異原則級差收益原則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原則四.土地資源評價的依據1.土地資源的生產力
土地生產力即土地的生物生產能力。它是土地資源的基本特征,也是土地資源評價的主要依據2.土地資源的適宜性
土地資源的適宜性就是指土地資源在一定條件下對發展某項生產或作為某種用途所提供的生態環境的適宜程度,這既與土地利用方式有關,又直接決定于生物的特點、更替及產量等土地資源的適宜性一般可分為多宜性、雙宜性、單宜性和暫不適宜等幾種,多是針對農林牧利用而言3.土地資源的限制性
又稱土地資源的局限性,是與適宜性相對而存在的,是限制土地資源在生產過程中發揮潛力的障礙因素五.土地資源評價的類型
依據土地資源評價的對象、目的、任務、精度、范圍、參評因素等的差異,可將土地資源評價可分為多種類型:(-)按主要參評因素的性質劃分土地自然評價土地經濟評價是根據土地的自然特性來評定土地資源的潛力或適宜性,經濟因素可不考慮或只作為背景條件。是運用經濟指標,對土地投入和產出的經濟效果進行評定.土地自然評價是土地經濟評價的基礎(二)按評價目標和內容廣度劃分綜合性土地評價單項性土地評價
亦可稱之為多項土地評價,其中心的含義是指在土地評價中,同時評價或估計土地評價地區的土地資源對多種用途的適宜性情況,從而找出該地區的哪一區域對哪一用途最為適宜
相對于多項土地評價而言的,其核心就是土地資源評價過程中,只考慮一種土地利用,如建設用地選址的土地評價,以種植某種果樹選擇基地的土地評價,為開辟旅游區服務的土地評價以及軍事用地的土地評價等均是只考慮一種用途的單項土地評價(三)按評價的精確程度分為定性土地評價定量土地評價用定性術語去表示土地對一定的利用的適宜與否,適宜性可分為幾級,如最適宜、中等適宜、勉強適宜或邊界適宜。定性土地評價一般作為較小比例尺土地評價用量的指標去評定土地對一定用途的適宜與否。定量土地評價一般適于較大比例尺的土地評價,在開展定量的土地評價之前應做先行性的定性土地評價(四)按評價著眼的時間點分為現狀土地評價潛在土地評價是指在土地評價中,評定土地對一定用途的適宜性或土地質量等級的高低時,所根據的是目前的土地特征潛在土地評價所依據的是可預見的未來土地改良后的土地特性,因此,土地的潛力評價是一種預測性土地評價
(五)按評價對象可分為農用土地評價非農用土地評價改良土地評價種植業土地評價林業土地評價牧業土地評價特殊經濟作物用地評價城鎮用地評價
開發區用地評價礦業用地評價旅游用地評價交通用地評價
工業區用地評價有鹽堿地改良、沼澤地、灌溉區土地、防風固沙等土地評價
(六)按評價目的和任務劃分土地潛力評價土地適宜性評價土地經濟評價指在特定目的下對土地的自然、經濟及其生產性能進行綜合評估和分等定級的過程
指以不同質量的土地為對象,以特定用途對土地質量要求為標準,進行對照衡量,分等定級的過程
綜上所述,盡管土地評價的種類如此之多,但土地適宜性評價是常用的,基礎性的。土地的自然適宜性評價是一切土地評價的基礎六、土地資源評價單元的劃分
土地資源評價單元也稱土地資源評價對象,是土地資源評價的最小單位,同一個土地資源評價單元的土地基本屬性具有一致性,即土地自然屬性、土地利用方式、生產水平和管理特點都是相同的,土地資源評價的結果最終由評價單元反映出來評價單元的劃分受調查精度的制約(一)土壤圖為基礎確定土地資源評價單元
本法是以相應比例尺的土壤制圖單元作為土地資源評價單元。大比例尺土地資源評價采用土系、土相作為土地資源評價單元;小比例尺采用土類、亞類、土族作為土地資源評價單元
優點是能充分反映土壤在土地綜合體中的重要作用,同時能充分利用土壤普查資料,節省大量的野外土壤調查工作量,具有較好的土壤和土地利用基礎,主要問題是土地缺乏明顯的界限,而且往往和自然地塊、行政界限不一致(二)以土地類型圖為基礎確定土地資源評價單元
目前,各級土地類型的劃分還不夠細,許多地區尚無適合于土地資源評價的土地類型圖可用,某些土地類型圖對土壤性質考慮的太少,影響土地資源評價的結果(三)以土地利用現狀圖為基礎確定土地資源評價單元
是按土地利用現狀圖的基本制圖單元――自然地塊(地段)或耕作田塊等劃分土地資源評價單元。
1.按地塊進行土地資源評價與農民生產習慣一致;2.便于進行土地登記、統計和建立土地檔案,科學計算農業稅收,有利于進行土地管理,有利于科學規劃和合理利用土地,具有較大的實際意義和應用價值;3,土地利用現狀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土地質量狀況,可以為土地資源評價者提供大量有關土地質量的信息
缺點是土地利用現狀圖直接獲得土壤性狀等重要資料較困難,還需對土壤進行綜合調查,多了一個工作層次。(四)以地理坐標網格為評價單元
地理網格既可以經緯網格為基礎,也可以坐標網格為基礎。地理網格評價單元所提供的評價成果精度直接取決于網格密度,在國內外均已被采用。尤其適用于GIS管理系統。七.評價因素的選擇和評價指標的確定
選擇評價因素要對當地自然特點和社會經濟因素進行大量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礎上選取評價因素(一)常用的土地評價因素氣候因素地質地貌因素土壤因素社會經濟因素植被因素地表水和地下水因素主要考慮水熱因子地貌類型、巖石成份、沉積物質形態特征、海拔高度、坡度、坡向、侵蝕或切割程度等因子主要考慮土層厚度、土壤質地、土體構型及障礙層次、土壤水分、鹽漬化情況、土壤有機質含量及氮磷鉀等養分含量、土壤酸堿度等一般考慮天然植被類型,有用植物的質量、數量和年生產量,覆蓋度以及植被的保護和利用改造的條件等主要有地理位置、交通狀況、經濟水平、技術水平、區域人口數量、教育情況、風俗習慣等(二)評價因素選擇的原則
1)主導因素原則
所謂主導因素是指在當地自然、社會、經濟條件下,影響土地生產力的第一位因素2)差異性原則
評價因素在評價區域內要有明顯的變異程度3)穩定性原則
注意因素的穩定性,盡量避免變化的因素4)現實性原則
選取因素時應根據當地條件,盡量從現有資料中選取具體工作應根據實際情況作適當的調整和補充
經驗判斷法:根據經驗判斷選擇評價因素,并將諸因素以等權或賦予各因素以等差指數處理
多元回歸分析法:用回歸分析法篩選評價因素,并確定其權值。但比較適于研究成線性分布的現象,尤其是要求足夠數量代表性好的樣本。正是這些,使回歸分析法在土地評價中廣泛和可靠應用受到了限制
層次分析法、因素成對比較法:對單項評價綜合的早期做法大多據經驗判斷,如柑桔土地評價、宜農荒地評價及江西泰和縣土地評價。
極限條件法
非等權累加指數法
(三)評價因素、因子的選取及其權重的確定方法
(四)評價因素、因子的指標確定
度量指標要能滿足劃分等級的需要,使之相互吻合。>25°的耕地應退耕還林,則以25°臨界值。各項評價因子的指標分級應與土地的質量分級大體一致,如地下水埋深、潛育層深度等(五)目前常用的評價因素和因子
主要由土地的氣候、地質地貌、土壤、植被、水文要素、社會經濟要素等構成(見下表)因素評價因子氣候日照時數、濕潤度、年均溫、≥10°積溫、無霜期、災害性天氣影響。地形地貌類型、基巖裸露狀況、海拔、坡度、坡位、侵蝕度等。土壤母質、質地、結構、田間持水量、土體構型、土層厚度、障礙層厚度與深度、OM、pH、CEC、養分、含鹽量等。植被植被類型、覆蓋度、天然產草量、載畜量等。水文地下水位、排水能力、灌溉水保證率、渠系配套狀況、潛育層深度等。(一)評價層次
分全國、省、縣、鄉四個層次八.土地評價的方法體系(二)選擇評價單元
(三)評價程序室內準備野外調查與制圖成果整理
評價目的與工作范圍收集資料
航片與衛片判譯組織專業力量
制定工作計劃與步驟草擬土地評價系
統預編基本要素底
圖典型地區詳查
路線調查
自然條件與資源社會經濟條件野外制圖作業資料整理土地評價系統的擬定制圖綜合與綜合制圖面積量算與數量統計土地評價報告土地利用方向土地評價圖土地評價程序可劃分為兩階段法和平行法(FAO)初步商討基礎調查定性土地分
類社會經濟分
析定量土地分
類第一階段第二階段規劃決策定性和定量土地分類基礎調查社
會經
濟分
析平行法兩階段法通常為概略的規劃目的而進行的資源調查和生物生產潛力評價的研究可在較短時間內提出比較精確的結果僅限于核實土地利用種類是否恰當(四)土地評價的方法直接法是指通過試驗了解土地質量對某種用途的影響大小從而確定其適宜性及適宜程度間接法是對影響土地生產力的各種性質(這些性質對土地用途起著明顯的作用)作出診斷,由此推論土地的質量。歸類法該法以針對一定利用方式的土地質量優劣為依據,判斷其生產力大小(或適宜性與適宜程度,潛力高低等),也即根據各類土地在生產實踐上的相似性與差別,對土地類型再次進行組合、分類和排隊,并作出相應的解釋或結論數值法選出決定土地生產力的諸要素,根據各要素性質的特點定出評價標準,以對作物的適宜性程度求得不同的指數,然后對各項指數進行算術得出總數,按指數出土地等級。經驗判斷法多因素綜合評定法逐步聚類法
①美國“土地潛力分類”評價系統:潛力級、潛力亞級、潛力單元三級序列;②FAO“土地適宜性分類”評價系統:適宜性綱、適宜性級、適宜性亞級、適宜性單元四級序列;③前蘇聯的評價系統:土地類、土地級、土地亞級、土地種四級序列;④澳大利亞土地潛力系統:限制性等級、適宜性類別二級序列;⑤中國1:100萬土地資源圖:土地潛力區、土地適宜類、土地量等、土地限制型、土地資源單位五級序列。(五)分級系統
指在土地評價工作中評定土地質量的等級序列系統。代表性評價系統有:
由于土地評價因素與土地質量等級之間的復雜關系,模糊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判法在我國最近的土地評價中已開始被采用。其研究始于昌緯在河南目縣山區的土地評價,通過計算評價因素的隸屬度并結合權數分配得到各評價單元的“質量指數”,據其綜合評定土地級別。
土地評價方法的發展趨勢:綜合化
1精確化、2土地評價專家系統43
定量化九.土地資源評價的程序(一)土地資源評價的一般程序A.準備工作階段B.調查分析階段C.評價階段D.成果整理工作程序(二)各階段的具體工作內容A.準備工作階段(1)土地評價立項與初步商討
商討的內容:a.評價所依據的數據和論據;b.評價地區范圍與界線;c.可能考慮的土地利用種類;
主要內容包括:立項、確定目標、制定土地評價的工作計劃等。(2)評價目標的確定
a.評價目標;b.評價方法;c.評價要求進行的調查深度和比例尺;d.對評價最終成果的要求;e.評價過程中工作階段的劃分
包括研究地區的基本情況、用于評價的數據和資料(如氣候土壤、地形地貌、生物資源、土地利用現狀、地理區位、投入、社會經濟政治環境等)
(3)數據和資料的調查、收集
(4)工作計劃的擬定
包括確定待評價土地的范圍和邊界、選擇可以考慮的土地利用方式、選擇土地評價的類型、確定調查的范圍、深度和比例尺、劃分工作階段。工作人員及相應的物質條件的配備基礎數據的收集與工作計劃的制定等。
工作內容包括:(1)資料的收集包括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水文、地質、社會經濟狀況等方面的資料(2)實地調查對需要進行評價的內容進行實地調查研究,注重群眾評土、用土和改土的經驗(3)室內整理分析對野外調查的結果進行及時分析和整理B.調查分析階段C.評價階段
根據調查獲得的數據資料,采用一定的評價方法,確定評價單元在一定用途下的質量等級,建立土地資源評價系統D.成果整理階段
評價成果主要有土地評價報告和土地資源等級圖。土地評價報告應當包括:土地評價目的、評價過程和評價方法;土地資源等級圖(評價圖)包括:土地評價結論、制圖比例尺、圖面設計、制圖綜合等第二節土地資源自然適宜性評價
土地自然適宜性是指某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對一定地區土地的自然條件(如氣候、土壤、地貌、水文等)的適宜程度。根據不同用途一.土地自然適宜性的類型宜農;宜林;宜牧;宜漁業;宜灌溉根據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適宜程度適宜;較適宜;勉強適宜;不適宜分為分為依據(一)比配的過程
土地性狀的分析比較新的土地利用方式
提出土地利用要求得出二.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質量的比配方法
比配:將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地利用要求和評價對象的土地性狀進行分析比較,在此基礎上進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調整與適宜性結果計算相結合的過程。土地利用方式的適宜性等級(二)比配的方法:最小因子法,即按單因子適宜性等級。具體要求是:①確定每個評價因子的適宜性等級(見表)適宜性等級評價因子有效土層耕層質地鹽漬化程度土壤污染程度OM(%)pH距障礙層深度(cm)S1≥100壤土無無≥2.06.5-7.5≥60S260-100粘土輕度微2.0-0.57.5-8.05.5-6.530-60S330-60沙土中度中<0.58.0-9.020-30N120-30礫石土重度重9.0-9.4<20N2<20≥9.4適宜性等級評價因子有效土層耕層質地鹽漬化程度土壤污染程度OM(%)pH距障礙層深度(cm)U1110壤土無無2.37.070U270壤土中度微2.08.070評價單元的每個評價因子的適宜性等級②通過對照比較,確定評價單元的每個評價因子的適宜性等級。③對評價的評價因子的適宜性等級進行比較,選最小的等級作為這個評價單元的評價結果。三.對土地自然適應性評價的評述
要求:(1)評價結果應用廣泛;(2)方法簡便易行;(3)適當考慮社會經濟因素;(4)適用于任何比例尺的評價。適宜性等級評價因子有效土層耕層質地鹽漬化程度土壤污染程度OM(%)pH距障礙層深度(cm)U1110壤土無無2.37.070U270壤土中度微2.08.070評價單元的每個評價因子的適宜性等級例如:中國土地資源圖評價系統由土地潛力區、土地適宜類、土地質量等、土地限制型、土地資源單位構成。第三節土地資源生產潛力評價是在一定條件下能夠持續生產出人類需要的生物產品的能力
1.土地生產力2.土地生產潛力指在一定自然條件或社會經濟條件下,土地生產對人類有用的生物產品或經濟產品的潛在能力。是土地潛在的生產力
一,土地生產力和生產潛力定量法:(多用數學模型,如莫斯模型、GOSSYM等)3.土地資源生產潛力評價方法定性法:按土地對各種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自然限制性因素的強弱程度排序,進行分級二.土地生產潛力評價實際上是指土地生產潛力的計算與土地生產潛力發揮程度的評價。
是1.土地生產的潛力發揮程度的計算公式
土地生產潛力的發揮程度低說明植物產量提高前景廣闊高說明土地實際生產力已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平核心是土地生產潛力的研究光溫潛力2.土地生產潛力的研究方法
氣候—土壤生產潛力是土地生產潛力的上限是土地自然生產力,即現實條件下人類對土地植物生長無負作用,亦無正作用條件下的土地生產力,它是現實條件下可達到的最低生產力,是土地生產潛力的下限。
根據某一作物生長發育的生理需求,人為地創造作物生長的最佳環境,通過田間實際栽培,來取得作物最高產量;再通過對該地區土地生態條件(包括輻射平衡、熱量平衡、水分平衡、養分平衡等)的定位觀測,研究各種因素對作物產量的影響,推算出一定地區土地的生產潛力。
(1)實驗法
是通過廣泛的社會經濟調查和自然綜合考察,發現土地高產穩產典型,以此作為參照系,來計算作物的生產潛力
(2)典型調查分析(3)機制法即根據作物生產力形成的機理,考慮光、溫、水、土等生態因子及作物截光持征和光合途徑的綜合作用來估算作物生產潛力。它一般根據作物將自然界和人工投入的能源轉化為化學潛能的層次,進行逐步“衰減”計算Pa=Pf·T·W·S
=PT·W·S=PW·S式中:Pa為土地生產潛力;T,W,S分別為溫度、水分與土壤有效系數;Pf是光合潛力;PT是光溫潛力;PW為光溫水生產潛力或稱氣候生產潛力。3.
土地生產潛力的計算
(1)光溫潛力(PT)的計算
國內外學者提出的光溫潛力計算的模型大致分為兩類。
①用降水量和平均溫度估算生物產量的邁阿密模型(miami—model):第一類:適用于全球范圍估算綜合的生物生產量的數學模型或
式中:y—生物生產量(g/m2·y)
t—年平均溫度(℃)
p—年降水量(mm)。
計算同一地點的資料,會出現不同的數值。根據最小限制律,取兩者中的最低值作為某地的生物生產量。②用實際蒸散量估算生物生產力的桑斯韋特紀念模型(蒙特利爾模型)
式中:P—生物生產量(g/m2·y)
E—年實際蒸散量(mm)e—自然對數的底
第二類:適用于小范圍的估算某些或某種作物產量的數學模型
①瓦赫寧根(Wageningen)方法:其中:
主要適用于估算小麥、玉米、高粱、苜蓿等作物的產量由于蒸散量受太陽輻射、溫度、降水、飽和差、風速等氣候因子綜合影響,本模型估計值比邁阿密模型更準確yo—標準作物干物質產量毛重(Kg/hm2·d);F—白日的陰天部分(小數);yc—給定地區的全天陰天時的標準作物下物質產量毛重(Kg/hm2·d),ye—給定地區的全晴天時的標準作物干物質的毛重;Rse—植被地面在晴天里吸收的短波輻射最大值(卡/cm2·d);Rs—植被地面實際吸收的短波輻射值(卡/cm2·d);ETM—生育期內日平均最大蒸散量(mm/d)CT—溫度訂正系數;CH—經濟系數;G為生長期(天);Y為光溫生產潛力。式中:②農業生態區域法
其基本思路與瓦赫寧根法相同,但比其適用的作物面廣,是求算生產潛力應用最廣泛的方法當ym≥20時
當ym<20時
Y為光溫潛力(千克/公頃);
ym為一定溫度下的干物質生產率(千克/公頃·小時);
CL為葉面積訂正系數;
CN為干物質產量訂正系數;其他符號表征意義與瓦赫寧根法公式相同。
聯合國糧農組織后期報告中,作物類型區分為豆科和非豆科作物,提出另外的計算模型(見P198)③綜合生物生產光溫潛力計算的公式(國內學者提出)
式中:Y為光溫生產潛力(0.5千克/畝);n為無霜期(天);Q為太陽總輻射(4.18焦耳/厘米2)。
或
式中:
Y為光溫生產潛力(0.5千克/畝);q為呼吸作用率(溫度t時呼吸損失光合產物的百分數);Pt為相對光合速率(Pt=0.492t-6.6×10-4t2,t為氣溫(℃));Q為太陽總輻射。
(2)氣候生產潛力的計算是光溫生產潛力受水分條件限制而出現衰減的結果。作物生產與水分的關系是確定氣候生產潛力的關鍵計算依據:專家提出的大田水分利用分析模型,可以依據一個地區的可利用水資源和氣象因素,計算出某種作物可能達到的產量,為氣候生產潛力的計算提供依據。氣候生產潛力的具體計算:主要是根據一個地區氣候過程中的水熱配匹比平衡來確定其水分有效系數(W)。一個地區降水與其溫度熱力條件下地面的蒸發力之比等于1,則麥明其配比合適,自然界將提供較多的生物量。反之,降水將作為限制性氣候因子,對光溫潛力有衰減作用,而使之氣候潛力小于光溫潛力。
①由于我國季風盛行,降水多集中于夏季,當年降水量等于蒸發力值時,并不意味著整年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因為一部分降水已作為徑流流失,而不能滿足土壤蒸發和作物蒸騰之用。提出:
W=R/E當E>R時1當E<R,F≥R-E時當E<R,F<
R-E時式中:R為降水量;
E為蒸發力;
F為徑流量。
②結合農業生產實際,對具體作物氣候生產潛力,水分有效系數可用計算時段內作物耗水量與需水量的比率或其因數來代替。作物需水量可以采用實驗數據,或采用此時段內農田可能蒸散量代替。作物實際耗水量等于下墊面對降水的截流量。于是水分有效系數為:W=1當Cg..R≥E時當O≤CgR<E時其中:
b為降水強度訂正系數;c為某地的年平均徑流系數。
式中:R為作物全育期內的降水量;E為作物需水量;為局地坡度對截流系數訂正項;Cg為降水截流系數;為局地植被對截流系數的訂正項;a為全地域植被的平均截流系數;為某一植被類型的截流系數;③作物實際耗水量在降水量大于或等于可能蒸散量時,取可能蒸散量值;而當降水小于可能蒸散量時,實際耗水量等于降水量與該時段內土壤有效水貯量的減少值之和。對于有灌溉水補給的土壤,還應加上該時段內的有效灌溉水量,并根據作物對產量在水分不足時,與水分供需的關系(
)訂正。其水分有效系數公式:W=1當
R≥ET時當R<ET時式中:ES為作物實際耗水量;
ET為農田可能蒸散量。
④確定了水分有效系數,便可以根據Pw=PT·W的關系,算出一個地區的氣候生產潛力。(3)土地生產潛力(氣候—土壤生產潛力)的計算
1)土壤有效系數的確定
是指理想土壤和社會技術經濟條件下取得的土地生產潛力。主要是在氣候生產潛力的基礎上再分層衰減確定的。土壤有效系數的確定成為土地生產潛力計算的關鍵。
是以土壤或土地質量評價為基礎,根據比較原則、針對性原則、區域性和綜合性原則來進行土地(或土壤)的適宜性評價,確定土地(或土壤)的質量等級。適宜性等級越高,則其限制性越小,土地有效系數也就越大。反之則土壤有效系數越小。
①將氣候生產潛力同土壤生產潛力相結合進行土地生產潛力計算,加拿大圭爾夫大學莫斯教授以加拿大生態土地分類單位生態區作為土地評價單元,首先根據桑斯維特模型進行潛在凈第一性生產力的計算。依照生態區內的土壤結構,求出生態區的平均潛在凈第一性生產力。即:2)土壤有效系數的計算其中:A0j是每種土壤類型占生態區的總面積的百分比;V0j是每一等級NNP值的中數
NNP為潛在第一性生產力;
54
然后分析有機質腐爛和分解率[Y=1.127+0.0018X,Y為每年枯枝落葉分解的百分率,X為年實際蒸散量(毫米)],確定各類土壤的等級值(Vi),求出土壤特性指數:m為土壤類型;Ai是i類土壤所占面積的百分比。
這樣土地生產潛力(ANNP*)為:
ANNP*=ANPP*PI
PI=______100∑j=1mAiVi
1
②我國學者對土壤有效系數的確定,多是設理想土壤狀態,其土壤有效系數為1,然后根據土壤的實際情況與理想土壤的差距,具體賦值,用數學公式表示為:
S=10當Tr≥TL時1-TL-TrTL當Tr<TL時當Tr=0時式中:
TL為理想土壤狀態肥力特征值;
Tr為土壤實際情況特征值
例:中國科學院地理所孫惠南在計算我國土地生產潛力確定土壤有效系數的方法:a.首先設想一般土壤比理想情況至少要減少10%,即將土壤有效系數確定為0.9;
b.考慮到南方丘陵山地,大小興安嶺,黃土高原,均有較大的起伏,保水保肥條件較差,有的pH值偏小、偏大,又要衰減15%,取值0.85;
c.青藏高原海拔高度太大,成土條件差,取值0.7;
d.橫斷山脈南端的云貴高原則取0.8;
以上地區土壤的有效系數就可能分別為0.77(0.9×0.85),O.63(0.9×0.7)和0.72(0.9×0.8)S=(F1a1十F2a2十F3a3)/(∑Fia1)
式中:
F1一等地面積;F2二等地面積;F3三等地面積;∑Fi耕地總面積,a1,a2,a3分別為一、二、三等在一定條件下的產量;
i為耕地評價的等級③土壤有效系數也可按照土壤或土地評價等級而分要素或綜合賦值計算確定
土地生產潛力的計算主要受制于氣候、土壤和土地質量,但自然災害的突發性危害、栽培技術、農田管理措施、耕作制度等對其也有所影響,這也是土地生產潛力中應予重視的因素第四節土宜性評價一.土宜的概念
是土地自然適宜性的進一步認識,土地自然適宜性一般只考慮某些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而土宜性考慮特定植物的特定品種或特定產品的某些品質性狀,或一個地區的土地條件對某些作物不僅具有生理和生態的高度適宜性,而且對該類作物的產品經濟特性有著特有的適宜性,因而在此區域形成特有的經濟品種
在土宜調查的基礎上,分析土宜及其特殊性要求,并進一步評價特殊自然條件對土宜的形成產生什么影響的過程土宜評價生產力
產品的品質
自然適宜性
二.土宜評價三.土宜調查
土宜要求與土地性狀比配
土宜評價結果表達或分類方法
是土宜評價的基礎,它針對某些土宜而進行的詳細土地調查一.幾個基本概念1.土地經濟評價:采用一定的經濟可比指標,對土地的投入、產出的經濟效果進行評定的過程。
2.土地經濟適宜性評價:在土地自然適宜性評價的基礎上,根據經濟學的標準,應用計量經濟方法,評價土地利用方式的適宜程度的過程。
3.土地經濟分級:按土地的自然、經濟和社會性狀,或生產力(產值)的大小,以評價為基礎,將土地分為不同的等級。如城鎮土地、農用地的分等定級。
第五節土地經濟評價4.城鎮土地分等定級
對城鎮土地的自然和經濟屬性及其在社會活動中的地位作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劃分土地等級,它揭示城鎮不同區位條件下土地價值的差異規律二.城鎮土地分等的程序建立因素因子體系確定各因子的相應權重分析并建立評價標準初步劃分城鎮土地等
對城鎮土地等進行調整并定案編制成果圖、報告和基礎資料匯編
二.城鎮土地定級的程序
a.建立因素體系b.確定各因素的權重值c.計算指標值和作用分別制表d.劃分城鎮土地定級單元e.初步劃分土地級f.驗證和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建筑公司架子工搭設驗收責任追究制度
- 建筑公司施工質量自檢互檢制度
- 2024內蒙古師范大學輔導員招聘筆試真題
- 2024云南城市建設職業學院輔導員招聘筆試真題
- 2024保定理工學院輔導員招聘筆試真題
- 自行車修理技能培訓課件
- 自由職業做課件的軟件
- CT引導下微波消融術治療肺結節的臨床應用研究
- 基于Pender健康促進模式的干預方案在全膝關節置換患者康復依從性中的應用
- 食品飲料常年運輸合同范本
- 2023-2024學年廣東省潮州市小學語文六年級期末自測模擬考試題附參考答案和詳細解析
- 《供應鏈協同的研究文獻綜述》
- 鼻竇導航般閱片改進版
- 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 水電開發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
-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素養題庫(重點)
- 手機攝影課件完整版
- GB/T 42048-2022載人航天空間科學與應用項目遴選要求
- GB/T 97.1-2002平墊圈A級
- GB/T 8713-1988液壓和氣動缸筒用精密內徑無縫鋼管
- GB/T 1449-2005纖維增強塑料彎曲性能試驗方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