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3課時影響種群特征的生態因子及種間關系課標要求1.舉例說明生態因子對種群特征的影響。2.概述種間關系。考點一影響種群特征的生態因子考點二種間關系內容索引重溫高考
真題演練課時精練考點一影響種群特征的生態因子1.耐受性定律歸納
夯實必備知識曲線分析:在關鍵性因子
,生物最多;當關鍵性因子
,生物不斷減少;當關鍵性因子超過生物耐受范圍時,生物將面臨生存困難乃至
。最適區偏離最適區死亡2.生態因子直接或間接非生物因素共生受極限3.非生物因素對種群特征的影響(1)水對種群特征的影響種群密度生長發育空間分布(2)陽光對種群特征的影響紅外光紫外光形態結構繁殖(3)溫度對種群特征的影響①生物對低溫環境的適應小而短水分冰點抗寒產熱量②生物對高溫環境的適應夏眠代謝速率(4)土壤對種群特征的影響生活的基質無機鹽水分考向影響種群特征的生態因子1.下列描述中,沒有體現非生物因素對種群數量變化影響的是A.蚊類等昆蟲在寒冷季節到來時一般會全部死亡B.油菜會在一段時間的長日照條件下才開花C.引起傳染病的某種病毒使某種群的種群密度降低D.火山噴發時火山口附近的植物幾乎全部死亡突破
強化關鍵能力√蚊類等昆蟲在寒冷季節到來時一般會全部死亡,主要體現了氣溫對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A不符合題意;植物開花對日照長短有不同需求,體現了陽光對種群特征的影響,B不符合題意;引起傳染病的某種病毒對種群數量變化有影響,該種病毒屬于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生物因素,C符合題意;火山噴發時火山口附近的植物幾乎全部死亡,體現了自然災害對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D不符合題意。2.環境影響生物的生存,環境因子的變化必然影響著生態系統各種群數量的變化。如圖表示環境變化前(甲以
表示)某地各種群數量情況,若環境因子由甲轉變乙(乙以
表示)后,四個種群數量比例最可能是√考點二種間關系歸納
夯實必備知識1.種間關系的類型偏利共生競爭2.各種種間關系的特點及實例(連線)3.區別辨析下列幾對關系(1)捕食與競爭的區別:
是不同生物為了爭奪資源、空間等生活條件而發生的斗爭,并不以獲取對方當食物為目的;
則是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為食,目的是獲得食物與能量,用以維持自身的生存。(2)種內斗爭和種間競爭的區別:同種生物以同種的幼體為食,或同種生物之間對資源和空間的爭奪都為種內斗爭;
生物之間對資源和空間的爭奪就是種間競爭。競爭捕食不同種(3)捕食與寄生的區別:前者強調是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為食的現象,強調是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后者是一種生物生活在另一種生物的體內或體表,從
生物體獲得營養物質,而宿主一般不會死亡。(4)寄生與腐生的區別:前者是從活的生物體獲得營養物質;后者是從死的生物體獲得營養物質。(5)互利共生和偏利共生的區別:前者指對雙方都
且物種之間不能分開的一種種間關系;后者是指對一方
,對另一方
的關系。活的有利有利無害4.下圖為群落中的四種種間關系相關圖示,圖1為四種種間關系的數量關系曲線圖,圖2為營養關系模式圖。圖中的A、B代表兩種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條件,箭頭表示營養流動的方向。則:屬于捕食關系的是
,屬于競爭關系的是
,屬于互利共生關系的是
。細菌和噬菌體的營養關系屬于圖2中
。②和b①④和c③和ad5.如圖表示一片草原上的兔和狼達到相對穩定狀態后一段時間內相對數量變化的趨勢,判定坐標曲線中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的方法有:從最高點判斷,
的數量少,
的數量多;從變化趨勢看,先達到波峰的為
,后達到波峰的為
。捕食者(狼)被捕食者(兔)被捕食者(兔)捕食者(狼)6.同種鱸魚中的大鱸魚以小鱸魚為食,這屬于捕食關系還是種間競爭關系?提示二者皆不是。考向種間關系及相關曲線分析3.栽培番茄含有來自野生番茄的Mi1抗蟲基因,它使番茄產生對根結線蟲(侵染番茄的根部)、長管蚜和煙粉虱三種害蟲的抗性。下列相關推論正確的是A.三種害蟲與番茄之間協同進化,所以害蟲和番茄之間都是捕食關系B.Mi1抗蟲基因的產生是野生番茄長期適應環境的結果C.能在含Mi1基因的番茄植株上生長的長管蚜和煙粉虱種群基因頻率會發生
變化D.長期種植含Mi1基因的番茄,土壤中根結線蟲的數量會越來越少突破
強化關鍵能力√Mi1抗蟲基因的產生是基因突變的結果,B錯誤;由于選擇的作用,所以能在含Mi1基因的番茄植株上生長的長管蚜和煙粉虱種群基因頻率會發生變化,C正確;由于生物變異是隨機的、不定向的,所以,土壤中根結線蟲可能會出現適應Mi1抗蟲基因的個體,土壤中根結線蟲的數量會先減少后增多,D錯誤。4.(多選)草履蟲主要以酵母菌和細菌為食,不同草履蟲對食物和空間的需求有的重合度較高,有的差異較大,草履蟲甲更喜食細菌。生態學家高斯利用富含酵母菌和好氧菌的培養液在試管中培養甲、乙、丙三種草履蟲,研究其數量變化,部分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若將甲、乙、丙單獨培養,預期其增長曲線均為“S”型B.甲、乙的食物和生活空間相似度較高,但甲競爭能力更強C.甲、丙的食物和生活空間可能差異較大,丙更可能生活在上層D.不同草履蟲對食物和空間需求的差異有利于草履蟲充分利用生態資源√√分析圖1可知,甲、乙競爭激烈,可能是食物和生活空間相似度較高,由于培養后期,乙的數量高于甲,故乙競爭能力更強,B錯誤;由圖2可推測甲、丙的食物和生活空間可能差異較大,由題意可知,草履蟲甲更喜食細菌,而乙與甲的食物相似度高,故乙也應喜食細菌,則丙應更喜食酵母菌,由于酵母菌為兼性厭氧型,在試管的各個層次均有分布,所以丙不一定生活在上層,C錯誤。三重溫高考真題演練1.(2021·山東,10)某種螺可以捕食多種藻類,但捕食喜好不同。L、M兩玻璃缸中均加入相等數量的甲、乙、丙三種藻,L中不放螺,M中放入100只螺。一段時間后,將M中的螺全部移入L中,并開始統計L、M中的藻類數量,結果如圖所示。實驗期間螺數量不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1234A.螺捕食藻類的喜好為甲藻>乙藻>丙藻B.三種藻的競爭能力為乙藻>甲藻>丙藻C.圖示L中使乙藻數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種間關系是競爭D.甲、乙、丙藻和螺構成一個微型的生態系統1234√結合兩圖可知,在放入螺之前,甲藻數量多,乙藻數量其次,丙藻數量較少,放入螺之后,甲藻的數量減少明顯,乙藻其次,丙藻數量增加,說明螺捕食藻類的喜好為甲藻>乙藻>丙藻,且三種藻的競爭能力為甲藻>乙藻>丙藻,A正確,B錯誤;1234圖示L中使乙藻數量在峰值后下降主要原因是引入了螺的捕食使數量下降,C錯誤;生態系統是由該區域所有生物和生物所處的無機環境構成,甲、乙、丙藻只是該區域的部分生物,D錯誤。12342.(2020·山東,11)為研究甲、乙兩種藻的競爭關系,在相同條件下對二者進行混合培養和單獨培養,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單獨培養條件下,甲藻數量約為×106
個
時種群增長最快B.混合培養時,種間競爭是導致甲藻種群數量
在10~12天增長緩慢的主要原因C.單獨培養時乙藻種群數量呈“S”型增長D.混合培養對乙藻的影響較大1234√據圖可知,單獨培養時,甲藻的K值為×106個,在K/2(即×106個)時,甲藻的種群數量增長最快,A項正確;混合培養時,10~12天,甲藻種群數量增長緩慢,此時乙藻的數量幾乎為零,因此造成甲藻種群數量增長緩慢的主要原因是種內斗爭,而不是與乙藻的種間競爭,B項錯誤;混合培養時,甲藻種群數量變化不大,而乙藻種群數量下降并逐漸被淘汰,D項正確。12343.(2021·全國乙,30)在自然界中,競爭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回答下列問題:(1)競爭排斥原理是指在一個穩定的環境中,兩個或兩個以上受資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資源利用方式的物種不能長期共存在一起。為了驗證競爭排斥原理,某同學選用雙小核草履蟲和大草履蟲為材料進行實驗,選擇動物所遵循的原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實驗中需要將兩種草履蟲放在資源_______(填“有限的”或“無限的”)環境中混合培養。當實驗出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結果時即可證實競爭排斥原理。形態和習性上很接近(或具有相同的資源利用方式)有限的一方(雙小核草履蟲)存活,另一方(大草履蟲)死亡12341234為了驗證競爭排斥原理,某同學選用雙小核草履蟲和大草履蟲為材料進行實驗,選擇動物所遵循的原則是形態和習性上很接近,或相同的資源利用方式。競爭排斥原理是指在一個穩定的環境中,兩個或兩個以上受資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資源利用方式的物種不能長期共存在一起,因此,該實驗中需要將兩種草履蟲放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中混合培養。當實驗出現一方(雙小核草履蟲)存活,另一方(大草履蟲)死亡的結果時即可證實競爭排斥原理。1234(2)研究發現,以同一棵樹上的種子為食物的兩種雀科鳥原來存在競爭關系,經進化后通過分別取食大小不同的種子而能長期共存。若僅從取食的角度分析,兩種鳥除了因取食的種子大小不同而共存,還可因取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點即可)不同而共存。(3)根據上述實驗和研究,關于生物種間競爭的結果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位置、時間等(合理即可)有相同資源利用方式的物種競爭排斥,有不同資源利用方式的物種競爭共存4.(2021·湖南,20)某林場有一片約2公頃的馬尾松與石櫟混交次生林,群落內馬尾松、石櫟兩個種群的空間分布均為隨機分布。為了解群落演替過程中馬尾松和石櫟種群密度的變化特征,某研究小組在該混交次生林中選取5個固定樣方進行觀測,每個樣方的面積為公頃,某一時期的觀測結果如表所示。樹高X(m)馬尾松(株)石櫟(株)樣方1樣方2樣方3樣方4樣方5樣方1樣方2樣方3樣方4樣方5X≤58975846485047455<X≤102527302830302528262712341234注:同一樹種的樹高與年齡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關性;兩樹種在幼年期時的高度基本一致。10<X≤15342930363523543X>15131614151232122合計80818184858178847977回答下列問題:(1)調查植物種群密度取樣的關鍵是__________;根據表中調查數據計算,馬尾松種群密度為_____________。樹高X(m)馬尾松(株)石櫟(株)樣方1樣方2樣方3樣方4樣方5樣方1樣方2樣方3樣方4樣方5X≤58975846485047455<X≤102527302830302528262710<X≤15342930363523543X>15131614151232122合計80818184858178847977隨機取樣2055株/公頃12341234調查植物種群密度取樣的關鍵是隨機取樣,以避免人為因素的影響;根據表中調查數據計算,馬尾松種群密度為(80+81+81+84+85)=2055株/公頃。1234(2)該群落中,馬尾松和石櫟之間的種間關系是______。馬尾松是喜光的陽生樹種,石櫟是耐陰樹種。根據表中數據和樹種的特性預測該次生林數十年后優勢樹種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競爭馬尾松馬尾松的成年樹大于石櫟,且馬尾松是喜光的陽生樹種,石櫟是耐陰樹種,在二者的競爭中馬尾松具有優勢,石櫟會由于被馬尾松遮光而處于劣勢1234該群落中,馬尾松和石櫟生活在同一區域,會爭奪光照、水和無機鹽,二者之間的種間關系是競爭,馬尾松是喜光的陽生樹種,石櫟是耐陰樹種。表格中樹高可代表樹齡,根據表中數據可知,馬尾松的成年樹大于石櫟,且馬尾松是喜光的陽生樹種,石櫟是耐陰樹種,在二者的競爭中馬尾松具有優勢,石櫟會由于被馬尾松遮光而處于劣勢,預測該次生林數十年后馬尾松將成為優勢樹種。一、易錯辨析1.種群數量隨著關鍵性因子的增大而增加(
)2.在某種生態因子的耐受范圍內,每種生物都有一定的最適區(
)3.動物的繁殖與遷徙受日照長短的影響(
)4.鯨魚和附著在其體表的藤壺是寄生關系(
)5.根瘤菌通過固氮作用為豆科植物提供能量(
)五分鐘查落實×√√××二、填空默寫1.(選擇性必修2P18)生態因子包括
和
。非生物因素包括
、
和水等,生物因素包括生物之間的各種相互關系,如
。2.(選擇性必修2P27)捕食:
。3.(選擇性必修2P28)寄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陽光溫度捕食、競爭和共生一種生物取食另一種生物的種間關系一種生物(寄生物)寄居于另一種生物(宿主)的體內或體表,從而攝取宿主養分以維持生活的現象4.(選擇性必修2P29)互利共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選擇性必修2P29)偏利共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兩個生物種群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相互得益的關系共生的兩種生物的相互作用對其中一方有利,并對另一方無害的關系四課時精練一、單項選擇題1.下列關于非生物因素對種群數量變化影響的描述,錯誤的是A.種群的數量變化會受到各種生態因子的影響B.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種群密度主要取決于出生率和死亡率C.在溫帶和寒溫帶,植物的種子在春季萌發主要是受溫度影響D.氣候干旱有可能使種群爆發式增長√1234567891011121314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種群密度主要取決于林冠層的郁閉度(林冠層遮蔽地面的程度),即受陽光的影響,B錯誤。2.某種蚜蟲在黃瓜植株上分布不均勻,下位葉多于中位葉,中位葉多于上位葉。過多的蚜蟲在大量吸食黃瓜植株的汁液后,黃瓜植株內產生的單寧和烯類化學物質增加。單寧能抑制蚜蟲的消化,減少蚜蟲的取食。烯類化學物質具有揮發性,對蚜蟲的天敵——瓢蟲具有吸引作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可用樣方法調查蚜蟲的種群密度B.該種蚜蟲在黃瓜植株上的分布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C.黃瓜與蚜蟲,瓢蟲與蚜蟲間分別存在寄生和捕食關系D.單寧和烯類化學物能調節種間關系√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該種蚜蟲的所有個體構成一個種群,這不能體現群落的垂直結構,B錯誤;通過題干“單寧能抑制蚜蟲的消化,減少蚜蟲的取食。烯類化學物質具有揮發性,對蚜蟲的天敵——瓢蟲具有吸引作用”可知,單寧和烯類化學物質能調節種間關系,D正確。3.青菜中含有芥子油苷類物質,這類物質通常是有苦味的,但研究發現“霜打”后的青菜格外甜且細胞中結合水含量增加。下列關于該現象的分析,錯誤的是A.“霜打”后酶活性下降,芥子油苷類物質的合成量減少B.“霜打”后的青菜細胞自由水與結合水的比值減小,抗寒能力增強C.“霜打”后的青菜細胞內積累的淀粉能被淀粉酶水解成葡萄糖D.“霜打”后青菜的這種變化,是生物對低溫環境的一種適應√1234567891011121314淀粉被淀粉酶水解成麥芽糖,而不是葡萄糖,C錯誤。4.下表為某地人工柳樹林中,林下幾種草本植物的種群密度(平均值,單位:株/m2)隨林木郁閉度(林冠層遮蔽地面的程度)變化的調查數據,表中數據說明1234567891011121314郁閉度植物00.20.40.60.81.0一年蓬15.313.510.87.44.32.4加拿大一枝黃花10.49.56.15.63.01.2刺兒菜3.74.38.54.42.21.0A.陽光是影響3種植物種群密度的環境因素種不同植物對光照條件的適應性相同C.隨著郁閉度的增大,3種植物種群密度都下降D.溫度、水等因素也能影響3種植物的種群密度√郁閉度植物00.20.40.60.81.0一年蓬15.313.510.87.44.32.4加拿大一枝黃花10.49.56.15.63.01.2刺兒菜3.74.38.54.42.21.012345678910111213143種不同植物對光照條件的適應性不相同,B錯誤;隨著郁閉度的增大,刺兒菜的種群密度先升高后下降,C錯誤;郁閉度主要代表的是光照強度,故表中數據不能說明溫度、水等因素也能影響3種植物的種群密度,D錯誤。郁閉度植物00.20.40.60.81.0一年蓬15.313.510.87.44.32.4加拿大一枝黃花10.49.56.15.63.01.2刺兒菜3.74.38.54.42.21.012345678910111213145.如圖表示甲、乙兩種群先后遷入某生態系統后的種群數量變化曲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甲種群遷入的某生態系統可能存在甲種群的天敵B.乙種群和甲種群的種間關系是捕食,其中甲種群是被捕食者C.乙種群遷入該生態系統后,使甲種群的環境容納量變小D.甲種群的出生率隨著種群數量的增加而降低,在K值時降為0√1234567891011121314甲種群遷入該生態系統后數量增長呈“S”型,可知可能存在甲種群的天敵,A正確;根據甲、乙種群數量變化曲線呈現先增加者先減少的變化趨勢,可知乙種群和甲種群的種間關系是捕食,其中甲種群是被捕食者,B正確;乙種群遷入該生態系統后,作為甲的天敵,使甲種群的環境容納量變小,C正確;甲種群的種群數量在K值上下波動,故出生率不會降為0,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6.(2023·江蘇徐州高三期末)在一個基巖質海岸的潮間帶棲息著藤壺、貽貝和石鱉等動物,這些動物被海星所捕食。藤壺和貽貝固著于巖石表面,且都以浮游植物為食。科學家將海星從實驗區中移除一段時間后,調查發現實驗區中被捕食物種的數量由15種迅速下降到8種,同時發現藤壺和貽貝種群數量明顯增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生活在這個區域的全部動物和浮游植物構成生物群落B.海星移除后,由于種間競爭導致被捕食物種的數量下降C.實驗結果說明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維持被捕食者各種群數量的相對穩定D.五點取樣法適合調查生活在該海岸的藤壺的種群密度√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生物群落是在相同時間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包括動物、植物和微生物,A錯誤;海星移除后,“實驗區中被捕食物種的數量由15種迅速下降到8種,同時發現藤壺和貽貝種群數量明顯增加”,說明被捕食者之間競爭加劇,而藤壺和貽貝在競爭中“獲勝”,被捕食物種的數量下降,B正確;海岸地形狹長,適宜用等距取樣法調查藤壺的種群密度,D錯誤。7.銅綠假單胞菌(Pa)是臨床上造成燒傷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科研人員嘗試使用噬菌體侵染Pa,侵染時其尾絲蛋白通過與細胞壁上的脂多糖結合進而吸附在Pa表面,不同噬菌體的尾絲蛋白不同。科研人員發現了一種可同時高效吸附并侵染Pao1(原宿主菌)和Pa1的變異噬菌體。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變異噬菌體的尾絲蛋白能結合兩種菌體的脂多糖B.臨床治療時,應注意檢測噬菌體和Pa細菌的類型C.噬菌體與Pa之間的種間關系是互利共生D.噬菌體與Pa在相互選擇中實現協同進化√噬菌體可以侵染Pa,兩者之間是寄生關系,C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8.生態學家發現,具有同種食物來源的兩種捕食者之間,存在相互捕食對方的現象,稱之為集團內雙向捕食(如圖所示)。這種現象廣泛存在于多種類型的群落之中,并對群落中相關物種的種群動態和害蟲的生物防治效果產生著很大影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圖示中天敵1和天敵2的種間關系為捕食和競爭B.集團內捕食情況不受外界環境的影響C.農業生產中增加捕食者種類能有效抑制害蟲數量D.通過調查植食性昆蟲的種群密度,可以預測其種
群數量的變化趨勢√1234567891011121314圖示中天敵1和天敵2有共同的食物來源(植食性昆蟲)且二者之間相互捕食,其種間關系為捕食和競爭,A正確;集團內捕食情況受外界環境的影響,B錯誤;農業生產中增加捕食者種類不一定能有效抑制害蟲數量,C錯誤;通過調查植食性昆蟲的年齡結構,可以預測其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二、多項選擇題9.(2023·江蘇紹興高三模擬)邊緣效應是沿著生態系統邊緣產生的有差異的環境條件,將大面積的生態系統切割成小塊,增加了邊緣棲息地的數量,從而導致邊緣效應,如捕食者和寄生蟲在生態系統的邊緣更加活躍。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接近公路的森林邊緣具有與森林內部不同的非生物因素,如溫度、濕度B.熱帶森林的邊緣溫度更高,風更大,在森林內部繁盛的物種可能在森林
邊緣難以生存C.捕食者和寄生蟲在生態系統的邊緣更加活躍,導致邊緣某些物種可能更
容易受到攻擊D.森林的邊緣效應會改變生物的種間關系和食物鏈中能量的流動方向√√√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捕食者和寄生蟲在生態系統的邊緣更加活躍,導致邊緣某些物種更容易被天敵即捕食者或寄生蟲攻擊,C正確;森林的邊緣效應可能會改變生物的種間關系,但食物鏈中能量的流動方向不會被改變,只能從被捕食者到捕食者,D錯誤。131410.如圖表示3個共存物種的資源利用曲線,圖a和圖b中3個物種的資源利用狀況不同,W表示在達到最大增長率的時候物種對資源的利用情況。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圖a中的三個物種種間競爭強,種內
斗爭弱B.兩圖中的物種間競爭激烈程度相當C.如果資源有限,圖a中物種2與圖b中
物種3有被排除的危險D.單一物種W越窄,種內斗爭越強;多個物種W重疊越多,競爭越強√√√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圖a中3個物種自身單獨能利用的資源比較多,物種間共用資源較少,則種內斗爭較激烈,A錯誤;圖a中3個物種所利用資源重疊部分較少,種間競爭較弱。圖b中3個物種所利用資源重疊部分較多,種間競爭激烈,B錯誤;圖a中3個物種自身單獨能利用的資源比較多,物種間共用資源較少,則種內斗爭較激烈,因此若資源有限,圖a中物種2被淘汰的可能性不大。圖b中物種1、2、3中共用資源比較多,自身單獨能利用的資源比較少,因此種間競爭激烈,種內斗爭較弱,其中物種2自身單獨能利用的資源最少,因此若資源有限,圖b中物種2有被淘汰的危險,C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單一物種W越窄,說明在種群最大增長率時可利用的資源種類較少,則種內斗爭加劇;多個物種W重疊越多,說明共用資源較多,則種間競爭激烈,D正確。11.自然界中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林冠層的郁閉度較高,會使所有林下植物的種群數量下降B.“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說的只是溫度對種群的影響C.競爭者、寄生者等也是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重要因素D.非生物因素對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是獨立的,互不影響的√√√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林冠層的郁閉度較高,導致遮光,會使部分林下植物的種群數量下降,但有些陰生植物種群數量增加,A錯誤;“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是陽光、溫度、水等因素對種群的綜合影響,并不只是溫度,B錯誤;非生物因素對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是綜合的,相互影響的,D錯誤。12.研究者調查了管理方式相同的“茶樹與馬尾松間作茶園”和“常規茶園”中的葉蟬及其天敵蜘蛛,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茶園類型葉蟬總數(只)蜘蛛總數(只)游獵型蜘蛛豐富度結網型蜘蛛豐富度間作69215421412常規1410995148茶園類型葉蟬總數(只)蜘蛛總數(只)游獵型蜘蛛豐富度結網型蜘蛛豐富度間作69215421412常規1410995148A.游獵型蜘蛛和結網型蜘蛛屬于競爭關系B.馬尾松遮陰有利于結網型蜘蛛的生存和繁殖C.與常規茶園相比,間作茶園顯著改變了群落的水平結構D.天敵增加是間作茶園中葉蟬環境容納量降低的主要原因√√√1234567891011121314茶園類型葉蟬總數(只)蜘蛛總數(只)游獵型蜘蛛豐富度結網型蜘蛛豐富度間作69215421412常規1410995148游獵型蜘蛛和結網型蜘蛛都捕食葉蟬,存在競爭關系,A正確;由表中數據可知,間作茶園中結網型蜘蛛豐富度比常規茶園中大,游獵型蜘蛛豐富度相同,則馬尾松遮陰有利于結網型蜘蛛的生存和繁殖,B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茶園類型葉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酒店師徒結對協議書
- 表演培訓轉讓協議書
- 門面認購民間協議書
- 避險搬遷補償協議書
- 停車場租戶合同協議書
- 合伙包工程合同協議書
- 便利店合作合同協議書
- Brand KPIs for second-hand apparel online shops I Need Brechó in Brazil-外文版培訓課件(2025.2)
- 0萬離婚補償協議書
- Brand KPIs for shoes Barker in the United Kingdom-外文版培訓課件(2025.2)
- 小學生班會民法課件
- 2025-2030年輪椅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諧波測量儀器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許昌市九年級中招語文二模考試卷附答案解析
- 無人機操作考試及其理論試題和答案
- 第23課《“蛟龍”探海》課件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 高考監考員培訓考試題庫(含參考答案)
- 青海省部門統計數據直報系統
- 常見輸液反應及處理
- 大氣商務勵志年終工作總結PPT模板課件
- 10kV及以下架空配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