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心理學和室內設計培訓課件_第1頁
環境心理學和室內設計培訓課件_第2頁
環境心理學和室內設計培訓課件_第3頁
環境心理學和室內設計培訓課件_第4頁
環境心理學和室內設計培訓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環境心理學和室內設計第二節環境心理學與室內設計環境心理學的研究是以心理學的方法來對環境進行探討,在人與環境之間以人為本,從人的心理特征的角度出發來考慮研究環境問題,從而使我們對人與環境的關系、對怎樣創造室內人工環境,都產生新的更為深刻的認識。7/23/20232環境心理學和室內設計一、環境心理學含義與基本研究內容

環境心理學(EnvironmentalPsychology)是研究環境與人的行為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它著重從心理學和行為的角度,探討人與環境的最優化關系,即怎樣的環境是最符合人們心愿的。7/23/20233環境心理學和室內設計環境心理學重視生活在人工環境中的人們的心理傾向問題,著重對下列問題進行研究:1.環境和行為的關系;2.如何進行環境的認知:3.環境和空間的利用;4.如何體驗和評價環境;5.在特定環境中人的行為和感覺。就室內設計而言,在考慮如何組織空間,設計好界面、色彩和光照,處理好室內環境各要素的時候,就必須要注意上述各項問題,使設計出的室內環境符合人們的行為特點,能夠與人們的心愿相符合。7/23/20234環境心理學和室內設計二、室內環境中人的心理與行為

(一)個人空間、領域性與人際距離

1、個人空間:研究者們普遍認為,個人空間像一個圍繞著人體的看不見的氣泡,這一氣泡會隨著人體的移動而移動,依據個人所意識到的不同情境而脹縮,是個人心理上所需要的最小的空間范圍,他人對這一空間的侵犯與干擾會引起個人的焦慮與不安。

2、領域性:領域性是個人或群體為滿足某種需要,擁有或占用一個場所或一個區域,并對其加以人格化和防衛的行為模式。

7/23/20235環境心理學和室內設計3、人際距離根據人際關系的密切程度、行為特征來確定人際距離的不同層次,將其分為:密切距離、個人距離、社會距離和公眾距離四大類。每類距離中,根據不同的行為性質再分為近區與遠區。由于受到不同民族、宗教信仰、性別職業和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響,人際距離的表現也會有些差異。7/23/20236環境心理學和室內設計人際距離和行為特征

(距離單位:cm)密切距離0~45接近相0~15,親密、嗅覺、輻射熱有感覺遠方相15~45,可與對方接觸握手。個體距離45~120接近相45~75,促膝交談,仍可與對方接觸。遠方相75~120,清楚的看清細微表情的交談。社會距離120~360接近相120~210,社會交往,同事相處。遠方相210~360,交往不密切的社會距離。公眾距離﹥360接近相360~750,自然語音的講課,小型報告會。遠方相﹥750,借助姿勢和擴音器的講演。7/23/20237環境心理學和室內設計(1)嗅覺距離1m以內,能聞到衣服和頭發所發出的較弱的氣味。2-3m以內,能聞到香水或較強的氣味。3m以外,只能聞到很濃烈的氣味。7/23/20238環境心理學和室內設計(2)聽覺距離

7m以內,可進行一般交談。30m以內,可聽清楚講演。超過35m,能聽見叫喊,但很難聽清楚語言。應用揚聲器,但也只能一問一答的交流。7/23/20239環境心理學和室內設計(3)視覺距離500-1000m,根據背景、照明和動感可分辨出人群。70-100m,可分辨出個人的性別、大概年齡和行為內容(足球場最遠的觀眾席到球場中心不超過20m)。30m以內,能看清楚一個人的面部特征、發型和年齡。1-3m,可進行一般交談。7/23/202310環境心理學和室內設計(二)私密性與盡端趨向如果說領域性主要討論的是有關空間范圍的問題,那么私密性更多涉及的是在相應的空間范圍內人的視線、聲音等方面的隔絕要求。私密性在居住類的室內空間中要求尤為突出。7/23/202311環境心理學和室內設計日常生活中人們會非常明顯地觀察到,集體宿舍里先進入宿舍的人。如果允許自己挑選床位的話,他們總是愿意挑選在房間盡端的床鋪,而不愿意選擇離門近的床鋪,這可能是出于生活、就寢時能相對較少地受干擾的考慮。同樣的情況也可見于餐廳中就餐者對餐桌座位的挑選。

餐廳中就餐者對餐桌座位的選擇7/23/202312環境心理學和室內設計相對來說人們最不愿意選擇近門處以及人流頻繁通過處的座位。餐廳中靠墻卡座的設置。由于在室內空間中形成受干擾較少的“盡端”,更符合客人就餐時“盡端趨向”的心理要求,所以很受客人歡迎。

餐廳中的靠墻卡座7/23/202313環境心理學和室內設計(三)依托的安全感

在室內空間中活動的人們,從心理感受上來說,并不是空間越開闊、越寬廣越好,人們通常在大型室內空間中更愿意靠近能讓人感覺有所“依托”的物體。在火車站和地鐵車站的候車廳或站臺上,如果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在沒有休息座位的情況下,人們并不是較多地停留在最容易上車的地方,而是更愿意待在柱子邊上,人群相對散落地匯集在候車廳內、站臺上的柱子附近,適當地與人流通道保持距離。在柱邊人們感到有了“依托”,更具安全感。

7/23/202314環境心理學和室內設計日本一鐵路車站候車廳內人們候車時選擇的位置7/23/202315環境心理學和室內設計

(四)從眾與趨光心理

從一些公共場所(商場、車站等)內發生的非常事故中觀察到,緊急情況時人們往往會盲目跟從人群中領頭的幾個急速跑動的人的去向,而不管其去向是否是安全疏散口。當火警發生,煙霧開始彌漫時,人們無心注視標識及文字的內容,往往是更為直覺地跟著領頭的幾個人跑動,以致形成整個人群的流向。上述情況即屬于從眾心理。另外,人們在室內空間中流動時,具有從暗處往較明亮處流動的趨向,緊急情況時語音的提示引導會優于文字的引導。這些心理和行為現象提示設計者在創造公共場所室內環境時,首先要注意空間與照明等的導向,標識與文字的引導固然也很重要,但從發生緊急情況時人的心理與行為來看,對空間、照明、音響等更需要予以高度重視。7/23/202316環境心理學和室內設計(五)好奇心理與室內設計

好奇心理是人類普遍具有的一種心理狀態,能夠導致相應的行為,尤其是其中探索新環境的行為,對于室內設計具有很重要的影響。如果室內環境設計能夠別出心裁,誘發人們的好奇心,不但可以滿足人們的心理需要,而且還能加深人們對該室內環境的印象。心理學家柏立納(Berlyne)通過大量實驗及分析指出:不規則性、重復性、多樣性、復雜性和新奇性等五個因素比較容易誘發人們的好奇心理。7/23/202317環境心理學和室內設計

1.不規則性

不規則性主要指的是空間布局的不規則。設計者試圖用不規則的布局來激發人們的好奇心。

某服裝店不規則的平面布局7/23/202318環境心理學和室內設計一般用對結構沒有影響的物體(如柜臺、綠化、家具、織物等)來進行不規則的布置,以打破結構構件的規則布局,造成活潑感。7/23/202319環境心理學和室內設計某精品店室內設計通過不規則形態的裝置打破了店內空間的規則感,對顧客產生極強的吸引力。7/23/202320環境心理學和室內設計2.重復性重復性指建筑材料或裝飾材料數目的增多,也指事物本身重復出現的次數。室內設計師常常利用大量相同的構件(如柜臺、貨架、桌椅、照明燈具、地面鋪地等)來加強吸引力。7/23/202321環境心理學和室內設計加拿大蒙特利爾ComplexeLesAiles購物中心7/23/202323環境心理學和室內設計

4.復雜性運用事物的復雜性來增加人們的好奇心理是設計的一種常見手法。復雜性可以具體表現為四種情況:(1)復雜的平面和空間形式同濟大學中法學院內部通過上下樓梯在平面上的錯位和多種造型產生了復雜的空間變化效果7/23/202324環境心理學和室內設計(2)運用隔斷、家具等對空間進行再次限定,形成一種復雜的空間效果。7/23/202325環境心理學和室內設計(3)通過某一母題在平面和立體上的巧妙運用,再配以綠化、家具等的布置從而產生復雜的空間效果。某電子產品體驗中心通過半圓形母題在空間造型、立面裝飾、室內道具上的巧妙運用,營造出風格明顯又變化萬千的室內空間效果7/23/202326環境心理學和室內設計(4)把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東西羅列在一起,引起人們的好奇。

某酒店休息區一角:把不同時期、不同風格、不同色彩、不同質感的物品組合陳列在一起,造成視覺上的復雜。7/23/202327環境心理學和室內設計5.新奇性

新奇性指的是新穎奇特、出人意料、與眾不同、令人耳目一新。在室內設計中,為了達到新奇性的效果,常常運用三種表現手法:(1)室內環境的整個空間造型或空間效果與眾不同。7/23/202328環境心理學和室內設計德國柏林HotelQ(設計:美國GRAFT公司)空間的不同組成部分被有機地連接在一起,地面、墻面、頂面流轉自如,整體空間充滿了流動感。7/23/202329環境心理學和室內設計(2)把一些日常事物的尺寸放大或縮小,使人覺得新鮮好奇。超常尺度的吊燈燈罩成為空間視覺的一大焦點7/23/202330環境心理學和室內設計(3)運用一些形狀比較奇特新穎的雕塑、裝飾品、圖像和景物等來誘發人們的好奇心理。造型質感獨特的雕塑在墻面圖案的襯托下,對人產生強烈的吸引力。7/23/202331環境心理學和室內設計除了以上所說的這五個方面的因素外,諸如光線、照明、鏡面、特殊裝飾材料甚至特有的聲音和氣味等,也都常常被用來激發人們的好奇心理。在室內設計中如果能夠充分考慮好奇心理的作用,不但有助于吸引人流,而且可以使人產生心理滿足感。這對于創造一個令人滿意的室內環境來說,具有相當重要和普遍的意義,值得設計者重視。7/23/202332環境心理學和室內設計

6.空間形狀給人的心理感受室內空間的形狀多種多樣,其形狀特征常會使活動于其中的人們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著名建筑師貝聿銘先生曾在介紹他的作品——具有三角形斜向空間的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時有這樣的論述,他認為三角形、多滅點的斜向空間常給人以動態和富有變化的心理感受。7/23/202333環境心理學和室內設計三、環境心理學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

(一)室內環境設計應符合人們的行為模式和心理特征不同類型的室內環境設計應該針對人們在該環境中的行為活動特點和心理需求,進行合理的構思,以適合人的行為和心理需求。例如:現代大型商場的室內設計,考慮到顧客的消費行為已從單一的購物,發展為購物——游覽——休閑(包括飲食)——娛樂——信息(獲得商品的新信息)——服務(問訊、兌幣、送貨、郵寄……)等綜合行為,人們在購物時要求盡可能接近商品,親手挑選比較,因此,自選及開架布局的商場應運而生,而且還結合了咖啡吧、快餐廳、游戲廳甚至電影院等各種各樣的功能。7/23/202334環境心理學和室內設計

(二)環境認知模式和心理行為模式對組織室內空間的提示

人們依靠感覺器官從環境中接受初始刺激,再由大腦作出相應行為反應的判斷,并且對環境作出評價,因此,可以說人們對環境的認知是由感覺器官和大腦一起完成的。對人們認知環境模式的了解,結合對前文所述心理行為模式種種表現的理解,能夠使設計者在組織空間、確定其尺度范圍和形狀、選擇其光照和色彩的時候,擁有比通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