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輪復習必修三專題一課件_第1頁
一輪復習必修三專題一課件_第2頁
一輪復習必修三專題一課件_第3頁
一輪復習必修三專題一課件_第4頁
一輪復習必修三專題一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輪復習必修三

專題一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一輪復習必修三

專題一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1課程標準:百家爭鳴孔子、孟子、荀子與儒家思想的形成董仲舒的儒學思想儒學成為正統思想朱熹的理學思想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的思想課程標準:百家爭鳴孔子、孟子、荀子與儒家思想的2一、百家爭鳴的背景社會變革(根本原因)1.經濟鐵器牛耕生產力封建經濟2.政治王室衰微戰亂爭霸富國強兵“士”階層的活躍和受重用3.思想文化寬松自由的社會環境教育發展(私學)大批思想家一、百家爭鳴的背景社會變革(根本原因)3材料1材料2子曰:“仁者愛人。”子曰:“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論語·雍也》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顏淵》材料31.子曰:“有教無類。”《論語·衛靈公》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論語·學而》……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論語·顏淵》二、諸子百家(一)儒家思想的形成(蔚然大宗)1.孔子(春秋,儒家學派創始人)材料1材料2子曰:“仁者愛人。”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4孔子的思想主張和文化貢獻領域核心內容思想學說政治思想“仁”和“禮”“仁者愛人”、“克己復禮”;“為政以德”注重政治與人事,對鬼神敬而遠之教育思想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人的全面發展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禮、樂、射、御、書、數(六藝)文化貢獻創辦私學;整理文化典籍弟子三千儒家“五經”知識點拔孔子的思想主張和文化貢獻領域核心內容思想學說政治思想“仁者愛52.孟子(戰國)“仁政”學說,“君輕民貴”,“性本善”3.荀子(戰國)——唯物主義(1)政治思想上主張“仁義”、“王道”君舟民水(2)哲學思想方面他既強調“天行有常”

,又指出人道有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唯物主義)(3)倫理觀:性惡論2.孟子(戰國)“仁政”學說,“君輕民貴”,“性本善”6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異同內容孔子孟子荀子仁的思想愛人仁政仁義、王道、以德服人民本思想為政以德民貴君輕君舟民水倫理觀性相近性本善性惡論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異同內容孔子孟子荀子仁的思想愛人仁政仁7師生互動

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是怎樣形成的?早期儒家思想有何特點?

形成:從孔子創立儒家思想,經孟子、荀子的總結與發展,儒家思想體系逐漸完備。

特點:較為完整,帶有濃厚的理想化色彩;沒有嚴密的理論,多是道德規范和治國原則;開始與政治結合,但脫離現實而遭冷遇。師生互動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是怎樣形成的?早期儒家8學派代表人物思想觀點儒家孔子①提出“仁”與“禮”的學說(仁者愛人,克己復禮)——思想核心是“仁”②政治思想:主張“德治”(含民本思想)孟子①“仁政”②“民貴君輕”荀子“天行有常”,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唯物主義)道家老子哲學思想:①“道”是世界的根本②樸素辯證法思想(矛盾對立面及轉化)政治主張:“無為而治”、“小國寡民”法家韓非①法、術、勢結合,主張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厲行賞罰、獎勵耕戰②認為歷史是發展的,主張變法革新。墨家墨子“兼愛”、“非攻”、“節儉”(代表了下層勞動群眾,特別是手工業者的利益)學派代表人物思想觀點儒家孔子①提出“仁”與“禮”的學說(仁者9儒家:這是品德問題,主張思想教育法家:這是違紀行為,主張嚴格懲罰道家:這是無意識的,主張順應自然,等學生自我覺悟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師,該如何遏制學生自習課說話的現象?儒家:這是品德問題,主張思想教育道家:這是無意識的,主張順應10三、百家爭鳴影響1.促進思想文化的繁榮與發展

奠定我國傳統文化體系的基礎。2.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對當時和日后社會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三、百家爭鳴影響1.促進思想文化的繁榮與發展11第二節儒學的興起一、董仲舒的儒學思想(儒家思想的發展)第二節儒學的興起一、董仲舒的儒學思想(儒家思想的發展)12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君權神授材料二與天同者大治,與天異者大亂,故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與天同者而用之。

天人感應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13材料三“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2)指出材料二中觀點的積極作用。(3)漢武帝為什么接受董仲舒的主張?材料三“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14董仲舒的儒學思想“大一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

“君權神授”,“天人感應”——有利于加強君權

“仁政”:限田、薄斂、省賦役——有利于緩和階級矛盾

“三綱五常”的倫理道德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仁、義、禮、智、信——有利于穩定統治秩序

糅合道家、陰陽五行、法家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從而形成了具有時代特點的新儒學體系董仲舒的儒學思想“大一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有利15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原因)(1)現實的需要:漢武帝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鼎盛時期,但也面臨許多問題,需要加強中央集權,維護國家的統一。(2)用人政策:漢武帝起用“賢良文學”的儒生,擔任官職,以備咨詢治國方略(3)個人發揮:董仲舒對儒家思想進行發揮——新儒學,使其更適應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其建議得到采納。二、儒學成為正統思想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原因)(1)現實的需要:漢武帝時期,是162.表現

肯定董仲舒的儒學思想;起用文學儒者參與國家大政。①興辦太學——儒學官方化和制度化②郡縣設學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統——使儒學在開始處于獨尊地位(1)尊儒(2)倡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2.表現肯定董仲舒的儒學思想;起用文學儒者參與國家大政。173.影響(1)消極:結束各學派思想平等競爭的局面(百家爭鳴局面徹底結束),扼制學術思想的自由發展(2)積極:①加強中央集權,維護國家大一統②對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視,促進民族歷史文化的進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3.影響(1)消極:結束各學派思想平等競爭的局面(百家爭鳴18第三節宋明理學

(一)理學的創立:北宋五子“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萬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則,體現在社會上是儒家道德倫理,體現在人身上就是人性。第三節宋明理學(一)理學的創立:北宋五子19(二)理學的成熟南宋的朱熹全面總結了北宋以來理學成就,建立了龐大而嚴密的理學體系。1.朱熹的理學思想及其貢獻(1)在理氣關系方面理比氣更根本,理先于氣;同時氣有變化的能動性,理不能離開氣。他認為萬物各有其理,而萬物之理終歸為一,這就是“太極”。(2)理學修養論以本體論為基礎,強調循序漸進,以達到“仁”的最高境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二)理學的成熟南宋的朱熹全面總結了北宋以來理學成就,建立了20(3)政治理論方面是以道統論為依據的社會實踐的理論。道的價值內涵是“三綱五常”,儒家干預政治的關鍵,就是要設法“正君心”,因為只有君心得正,才能正綱常、正百官,而后國治、天下平。

“存天理,滅人欲”,客觀唯心主義(4)理學經典方面將《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集為《四書》,并為之作注,使之成為理學的主要經典。(3)政治理論方面(4)理學經典方面212.朱熹理學的地位成為僅次于孔孟的一代宗師,其思想作為官方正統儒學,影響后世六七百年,對維護專制主義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2.朱熹理學的地位成為僅次于孔孟的一代宗師,22第四節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一、明末清初思想活躍局面出現的原因

1.政治

: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空前強化,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封建社會的危機日益加深,土地兼并嚴重,農民起義頻繁;明清之際,政權交替,統治者對思想控制松弛。2.經濟(根本原因):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產生與發展但受重農抑商等政策的阻礙3.思想:自然科學也有了一定發展西學東漸中,近代科技傳入中國涌現出一批進步思想家。第四節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一、明末清初思想活躍局面出現的原23二、四大思想家的思想

(一)李贄的思想

1.李贄的思想主張(1)否定儒學正統的權威性,反對“道學”先生,鞭撻程朱理學的虛偽性;(2)認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否定了“存天理,滅人欲”的理論。(3)提出“童心說”,反對禮教的虛偽與官場的欺詐。(4)大膽批判社會現實二、四大思想家的思想

(一)李贄的思想

1.李贄的思想主張(242.對李贄思想的評價(1)在理學占統治地位的明代,李贄將矛頭直指封建正統思想和封建禮教,強調個性發展、思想自由,具有鮮明的叛逆色彩和戰斗精神。其代表了中小地主和工商業者的利益,具有進步性。(2)但也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具有否定客觀真理的相對主義傾向。2.對李贄思想的評價(1)在理學占統治地位的明代,李贄將矛頭25(二)黃宗羲的思想1.主張(1)批判君主專制:認為君主專制

是天下之大害,呼吁廢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

”,主張君臣

平等(2)提出限制君權的主張:學校

是決定是非的最高機構。(3)經濟思想:反對重農抑商,認為“工商皆本

”。

2.評價:為中國近代反專制主義

的思想家們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二)黃宗羲的思想1.主張26(三)顧炎武的思想1.主張①批判君主專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敗,②提出“眾治”的主張③主張經世致用,最注重實學。如著作《天下郡國利病書》涉及實用學問。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2.評價:腳踏實地的學風對晚清學者影響很大。(三)顧炎武的思想1.主張27

(四)王夫之

1.思想主張(1)對先秦至清初的文化遺產予以批判總結。(2)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了歷代帝王把天下當作私產的作法;反君主專制(3)哲學思想:發揮了古代“氣一元論”的唯物論思想,提出尊重物質運動規律的自然史觀和社會史觀(唯物主義思想家)認為社會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主張政治改革(四)王夫之

1.思想主張(1)對先秦至清初的282.評價(1)王夫之的哲學思辨代表著中國古代哲學發展的頂峰。2.評價(1)王夫之的哲學思辨代表著中國古代哲學發展的頂峰。29歸納三人思想主張共同點及影響(1)政治上:反對君主專制獨裁,提倡“人民為主”。(2)經濟上,重視手工業、商業的發展,強調經世致用。(3)思想上,批判繼承傳統儒學(民本思想),構筑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思想體系。

影響:進步性:對君主專制的猛烈批判,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產生,具有解放思想的歷史進步性。

歸納三人思想主張共同點及影響(1)政治上:反對君主專制獨裁,30思考:為何中國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沒有形成像西歐啟蒙運動波瀾壯闊的景象?

1.明清之際的資本主義萌芽較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產生、發展缺乏強有力的物質基礎。2.中國傳統文化的束縛和影響。3.高度強化的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壓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體系。局限性:資本主義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