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作文硬核素材【2022年11月號外篇:神舟十五號+空間站建設】-備戰(zhàn)2023年高考語文作文_第1頁
2023年高考作文硬核素材【2022年11月號外篇:神舟十五號+空間站建設】-備戰(zhàn)2023年高考語文作文_第2頁
2023年高考作文硬核素材【2022年11月號外篇:神舟十五號+空間站建設】-備戰(zhàn)2023年高考語文作文_第3頁
2023年高考作文硬核素材【2022年11月號外篇:神舟十五號+空間站建設】-備戰(zhàn)2023年高考語文作文_第4頁
2023年高考作文硬核素材【2022年11月號外篇:神舟十五號+空間站建設】-備戰(zhàn)2023年高考語文作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備戰(zhàn)2023年高考語文作文年度熱素材與傳統(tǒng)經(jīng)典素材什錦宴【2022年11月號外篇:神舟十五號飛船,中國空間站】◆新聞事實神舟十五號3名航天員順利進駐中國空間站,兩個航天員乘組將首次實施在軌輪換中國空間站進入長期有人駐留模式(科技自立自強·逐夢深空)本報記者吳月輝余建斌【《人民日報》(2022年12月01日第07版)】11月29日23時08分,我國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F遙十五運載火箭,將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和3名中國航天員送入太空,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后一次載人飛行任務正式開啟。11月30日7時33分,在“T”字基本構型的中國空間站里,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順利打開“家門”,歡迎遠道而來的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入駐“天宮”。隨后,兩個航天員乘組一起在空間站里合影留念。后續(xù),兩個航天員乘組將在空間站進行首次在軌輪換。其間,6名航天員將共同在空間站工作生活約5天時間,完成各項既定任務和交接任務。空間站進入長期有人駐留模式,將迎來哪些新變化?未來半年神舟十五號乘組肩負哪些使命?看點一:6名航天員共同駐留空間站組合體5天左右神舟十五號乘組由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和張陸組成。航天員進入空間站后,將與神舟十四號乘組共同駐留空間站組合體5天左右。首次實施乘組在軌輪換,面臨諸多挑戰(zhàn)。對此,航天員系統(tǒng)在選拔訓練,健康、工作、生活等駐留保障技術方面,都進行了充分研究和準備。據(jù)航天員系統(tǒng)專家介紹,一是在軌資源優(yōu)化保障。6名航天員駐留在空間站狹小環(huán)境內(nèi),合理分配睡眠區(qū)、廚房、衛(wèi)生區(qū)以及鍛煉裝置的資源,確保有限的空間、設備、物資能夠得到高效的保障。二是管理與協(xié)調好工作計劃。統(tǒng)籌兩個乘組工作計劃安排,避免工作項目時間、空間和設備使用上沖突;針對一個乘組撤離準備、一個乘組進駐適應期,特別加強了每日工作計劃管理,確保乘組間工作有序交接。乘組6人共處時間,工作與生活具體如何調配?專家介紹,乘組輪換期間,原則上兩個乘組按照各自任務和計劃開展在軌工作,神舟十四號乘組重點開展返回前準備工作,神舟十五號乘組重點進行狀態(tài)設置和在軌環(huán)境適應,在輪換期結束前完成工作交接。生活方面,在軌配置了兩套廚房設備,可同時進行進餐準備,根據(jù)空間大小選擇一起進餐或分場所進餐,兩個乘組可分享食品。兩個艙段還配置了兩個衛(wèi)生區(qū)、六個睡眠區(qū),均可獨立使用。看點二:“三艙三船”組合體首次建成,同時停靠兩艘飛船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發(fā)射的最后一艘載人飛船,也是“T”字基本構型搭建后首艘造訪空間站的載人飛船,它的安全到“站”,標志著空間站首次建成了由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以及兩艘載人飛船和一艘貨運飛船組成“三艙三船”的組合體。這也是空間站目前的最大構型,總質量近百噸,向全世界展現(xiàn)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卓越能力。在此次交會對接過程中,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5所研制的交會對接微波雷達承擔了兩個空間飛行器間距離、速度、角度等相對運動參數(shù)的精確測量任務,全過程穩(wěn)定輸出高精度測試數(shù)據(jù),為空間交會對接任務保駕護航。任務期間,兩艘神舟載人飛船首次同時停靠空間站。據(jù)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神舟載人飛船GNC分系統(tǒng)副主任設計師張一介紹,神舟十五號停靠于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神舟十四號停靠于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兩艘飛船同時與空間站進行信息傳遞、通風換熱、并網(wǎng)供電等。中國空間站首次同時停靠兩艘載人飛船,給飛船身份識別和在軌控制帶來新挑戰(zhàn)。張一說,乘組輪換期間,空間站要確保兩艘載人飛船信息傳輸?shù)奈ㄒ恍院驼_性。空間站系統(tǒng)也將同時向兩艘載人飛船提供通風熱支持,送風量根據(jù)兩船不同熱環(huán)境進行合理分配,并可根據(jù)需求進行分檔調節(jié)。同時,針對兩船同時停靠的情況制定了協(xié)調匹配的緊急撤離策略,全力確保航天員安全。看點三:改進45項技術,火箭可靠性再提升此次任務發(fā)射窗口期正值寒冬,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天氣寒冷,最低溫度突破零下20攝氏度。針對神舟十五號船箭組合體在低溫嚴酷環(huán)境下執(zhí)行載人飛行任務的情況,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對發(fā)射場地面設備進行了全面更新改造,科研人員對發(fā)射場配置的兩套整流罩內(nèi)送風設備保障性進行確認,并按照溫度上限進行送風。同時,針對待發(fā)段可能出現(xiàn)的送風溫度偏低的故障情況,制定了風險控制預案,根據(jù)情況開啟推進貯箱地面電調溫等,保證飛船返回艙和推進艙推進劑溫度滿足發(fā)射要求。此次任務是新批次長二F遙十五火箭和全新的地面設備首次應用于載人發(fā)射任務。較上一發(fā)火箭,長二F遙十五火箭進行了全面升級優(yōu)化,其中技術狀態(tài)改進45項。同時,測發(fā)控、供配氣等地面設備也進行了11項改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二F火箭副總設計師劉烽說:“新批次火箭的控制系統(tǒng)應用了起飛時間偏差修正技術,使火箭點火時間出現(xiàn)偏差時,可以在一定范圍內(nèi)自動修正軌道,完成入軌和交會對接任務。同時對遙測系統(tǒng)進行了升級迭代,遙測精度進一步提升。”自執(zhí)行神舟十二號發(fā)射任務起,長二F火箭采取“發(fā)射1發(fā)、備份1發(fā)”“滾動備份”的發(fā)射模式,為航天員安全加上“雙保險”。本次任務中神舟十四號與神舟十五號兩個航天員乘組要進行在軌交接班,這意味著同一發(fā)長二F火箭在準備發(fā)射神舟十五號的同時,還承擔著對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的應急救援任務。此次發(fā)射任務后,后一發(fā)火箭即長二F遙十六運載火箭進入應急救援“值班”狀態(tài),執(zhí)行后續(xù)空間站運營階段的載人發(fā)射任務。看點四:全面啟用三艙科學實驗機柜,開展40余項科學實驗據(jù)介紹,神舟十五號飛行任務中將全面啟用三艙科學實驗機柜。除日常維護照料空間站外,神舟十五號乘組還將完成15個科學實驗機柜解鎖、安裝與測試,開展涵蓋空間科學研究與應用、航天醫(yī)學、航天技術等領域的40余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隨著空間活動的蓬勃開展,研究生物包括人類在失重、宇宙輻射等特殊空間條件下的響應、生存、變化和適應規(guī)律,成為空間生命科學研究的重要課題。此次,由中國科學院牽頭負責的空間應用系統(tǒng)隨神舟十五號飛船上行了“空間輻射計量及生物損傷評估技術”和“空間微重力環(huán)境調控植物細胞結構和功能的分子網(wǎng)絡研究”2項科學實驗的樣品及實驗單元。其中,“空間輻射計量及生物損傷評估技術”實驗將在問天實驗艙生命生態(tài)實驗柜中開展。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chuàng)新中心研究員蔡偉明介紹,實驗通過微流控芯片流體控制的方式對單個線蟲進行培養(yǎng)、光學監(jiān)測和分析技術,建立一種空間輻射計量及生物損傷評估的方法,為空間輻射損傷評估和醫(yī)學診斷與防護提供重要支撐。據(jù)介紹,此前空間站的科學實驗已經(jīng)取得了階段性的豐碩成果。后續(xù)隨著實驗裝置和實驗樣品持續(xù)上行,將開展多學科、系列化和長期的空間科學實驗,同時實現(xiàn)空間站科學載荷的維護維修和升級更新,保持空間站科學實驗設施的先進性。▲速寫:神舟十五號航天員:期待在400公里之上的太空歌唱占康余建斌吳月輝【來源:《人民日報》(2022年11月29日第04版)】2022年11月28日,東風航天城。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組成神舟十五號飛行乘組,接力空間站建造階段載人飛行任務的最后一棒,向著建造空間站的終點沖刺。費俊龍——初心不改再飛天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載人航天發(fā)射場,在這個熟悉的地方,17年前,費俊龍與他的戰(zhàn)友聶海勝踏雪出征,環(huán)繞地球飛行77圈,歷時115小時32分,總行程325萬公里……17年后,東風航天城又用一場瑞雪迎來了英雄出征。費俊龍還是一樣意氣風發(fā)、精神飽滿,只不過一頭黑發(fā)是在臨行前悄悄染過的。從特級飛行員到特級航天員,這位年過半百的將軍再次擔任指令長,出征太空。在費俊龍身上,盡管白發(fā)增多,但身體各項指標依舊保持優(yōu)良,連體重上下浮動都不會超過1斤。在他的內(nèi)心,重返太空這個信念從未動搖。17年來,費俊龍堅持自我約束和管理,訓練鍛煉從不停歇。在兼任管理崗位期間,他還經(jīng)常利用晚上和周末時間加練。隨著空間站任務的到來,費俊龍積極備戰(zhàn),并入選神舟十五號乘組。空間站任務需要海量的學習訓練,費俊龍每晚復習當天課程到12點,第二天早上5點半就起床預習新課程。嚴謹細致是費俊龍給人的第一印象。任務訓練中,他總是一絲不茍,將每一個動作做到位。比如安裝零件時,他從包里拿出一個小配件就合上包,將包固定,再拿一個,再合上。他說,在太空如果不合上包,配件就會飄出來,如果鉆到艙內(nèi)設備里,可能會帶來安全隱患,在地面也得嚴格按照太空真實環(huán)境去操作每一個步驟。空間站建造階段4次載人飛行任務好比一場4×100米接力賽,神舟十五號乘組將進行最后一棒的沖刺。如果把空間站建造任務比作蓋房子,神舟十四號乘組完成房子的竣工,神舟十五號乘組完成裝修交付,之后的乘組就可以“拎包入住”了。在這半年期間,他們要進行多次出艙任務。艙外作業(yè)覆蓋3個艙段,最長路徑可能要爬行100多米,而且將首次實現(xiàn)從夢天艙氣閘艙運出貨物。為此,神舟十五號乘組目前備戰(zhàn)任務的時間最長,訓練最多,光水下訓練就近30次。如今的“太空家園”寬敞舒適,還有著各種先進的設備儀器。費俊龍?zhí)貏e期待在中國空間站工作和生活,期待和神舟十四號乘組在太空勝利會師,期待著走出艙外,融入太空。鄧清明——奮斗不止為夢圓這是鄧清明第三次出現(xiàn)在問天閣。不同的是,這一次,他首次以“主份”的身份亮相。為了這一刻,他整整等了24年10個月。當年并肩進入航天員大隊的首批14名航天員中,8人已經(jīng)圓夢太空,5人停航離隊,而他作為唯一沒有執(zhí)行“飛天”任務又仍在現(xiàn)役的首批航天員,為這支光榮的隊伍奏響了航天報國的時代強音。1998年1月5日,鄧清明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首批航天員。經(jīng)過幾年刻苦學習,第一批航天員全部取得了執(zhí)行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資格。但在當時,中國載人航天剛剛起步,受任務密度和條件制約,飛天的機會寥寥無幾。沒有執(zhí)行過任務的鄧清明,把落選當做磨礪,越挫越勇。“這么多年,我總認為,在追夢和奮斗的道路上,可以停下來休息,可以停下來思考,但是絕對不能放棄。”鄧清明堅定地說。從32歲進入航天員大隊至今,鄧清明始終按照“主份”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他珍惜每次選拔的機會,主動給自己加碼,提高訓練強度和難度。據(jù)張陸說,每次跟他一起訓練,聽到鄧清明說得最多的就是“再來一次!”上機械臂是項難度挺大的操作,腳穿著厚厚的鞋子沒有感知力,靠腕部反光鏡來調節(jié)相對位置。在這種情況下把巨大的鞋子卡到腳限位器上幾厘米寬的卡槽中,近乎是“盲操作”,主要靠反復訓練后形成感覺。“再來一次!”訓練課程結束時,鄧清明還要求再單獨進行上機械臂練習,直到熟練為止。鄧清明感慨地說:“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感謝載人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感謝幾代航天人的接續(xù)奮斗、攻堅克難,讓我們在太空有了自己的空間站,讓我等到了圓夢的機會!”張陸——一路高歌向九天46歲的張陸在成為航天員的12年后,終于將出征太空。“汗水伴著孤單和平淡,我還會仰頭望著天,那個夢讓我一往無前。”這是他給自己寫的歌,也是他追夢歷程的真實寫照。2010年5月,張陸和其他6名戰(zhàn)友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航天員大隊門口,“祖國利益高于一切”8個大字映入眼簾,也從此鐫刻進他的心里。看到首批航天員數(shù)十年如一日地訓練、訓練、再訓練,一生只做一件事的這種精神深深激勵著張陸。在圓形的模擬失重水槽中,航天員穿著數(shù)百公斤的水下服懸浮在藍色的深水中,潛水員們在一旁輔助。這是航天員訓練時間最長、體力消耗最大的一項訓練。水下訓練服相當于一個“人”形飛船,張陸在水里一待就是五六個小時,整個人的四肢被固定在水下服里,癢了痛了都只能咬牙堅持。每次水下訓練都是挑戰(zhàn)體能極限。備戰(zhàn)空間站任務這些年,張陸所在乘組地面訓練課時最長、覆蓋面最廣,彼此也進行了充分的磨合。面對要執(zhí)行的任務,張陸充滿信心,“無論是心理、身體和能力,我們都已經(jīng)做好足夠的準備。”張陸猶記20多年前,面對考官提問:“為什么要放棄歌手的夢想,選擇當一名飛行員?”他回答說:“如果我選擇當一個歌手,我永遠不可能有機會去駕駛飛機翱翔祖國的藍天,如果我選擇當一名飛行員,我會在藍天驕傲地歌唱。”那會兒,他也沒想到,有一天,能在地球400公里之上的太空歌唱。【適用話題】1.英勇無畏無私奉獻2.自強不息堅持不棄3.強國復興開拓創(chuàng)新4.青春夢想時代初心5.中國高度中國奇跡6.和平發(fā)展家國情懷【航天精神】1、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2、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chuàng)新精神。3、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4、集智攻關、團結協(xié)作的協(xié)同精神。5、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育人精神。◆相關時評:01.航天追夢者永遠青春余建斌中國載人航天一如既往的穩(wěn)當。2022年11月29日23時08分,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從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載人航天發(fā)射場啟程前往太空。停泊于T字基本構型的中國空間站后,11月30日7時33分,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順利打開“家門”,兩個航天員乘組“勝利會師”。神十五任務是今年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六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建造階段最后一次飛行任務。此次發(fā)射成功標志著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階段規(guī)劃的12次發(fā)射任務全部圓滿完成。這是一次承前啟后的任務。神十五任務既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間站應用與發(fā)展階段的第一棒。從神十五航天員這一次太空駐留開始,完成基本構型建造的空間站將進入為期10年以上的應用與發(fā)展階段。在中國空間站即將完成建造之際,神十五航天員飛出了自己的圓夢之旅。神十五乘組是空間站任務以來平均年齡最大的一個乘組,他們有著各自的飛天夢想。費俊龍在完成神六任務的17年后再度飛天,張陸是等待12年后首次出征太空,而對我國首批航天員鄧清明來說,更是“振翅”20多年,與任務曾經(jīng)一次次擦肩而過,此次終于如愿進入太空。神十五“圓夢”乘組的飛天軌跡,勾勒的是為夢想而堅持的奮斗足跡。鄧清明堅守飛天初心,把永不停歇訓練當作常態(tài),也固化為姿態(tài),對他來說,可以用一生去默默準備,但不允許當任務來臨的時候卻沒有準備好。費俊龍豪邁自信,他說,雖然年齡最大,但我們的飛行本領一直保持在青春狀態(tài)。空間站即將建成,這是一個民族飛天夢想的不斷抵近。神十五的發(fā)射成功,為環(huán)環(huán)相扣、高密度高難度高風險的12次空間站建造發(fā)射,畫上一個圓滿句號。特別是自2021年4月底天和核心艙發(fā)射以來,僅用不到20個月時間,先后成功發(fā)射3個空間站艙段、4艘載人飛船和4艘貨運飛船,在探索浩瀚宇宙的新征程上跑出了中國航天的“加速度”。今年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起步30年,也即將完成“三步走”的夢想藍圖。在這波瀾壯闊的征程中,正是一代又一代的追夢者,匯聚起每個人的涓滴夢想,以可上九天攬月的豪情壯志和無窮智慧,用30年跨越發(fā)達國家半個世紀的發(fā)展歷程,把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送上蒼穹,成為“太空中最閃亮的星”,標注夢想可以抵達的高度。在探索浩瀚星空的道路上,追夢人永遠青春洋溢。中國載人航天探索的腳步不會只停留在近地軌道,一定會飛得更穩(wěn)、更遠。新時代的航天人,以老一代航天人為榜樣,敢于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必將不斷譜寫航天事業(yè)壯麗篇章,早日實現(xiàn)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02.“太空會師”彰顯筑夢太空新高度向秋11月29日23時08分,搭載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點火發(fā)射,約10分鐘后,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航天員乘組狀態(tài)良好,發(fā)射取得圓滿成功。11月30日5時42分,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成功對接于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11月30日7時33分,神舟十五號3名航天員順利進駐中國空間站,兩個航天員乘組首次實現(xiàn)“太空會師”。新高度,新起點。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后一棒,標志著空間站迎來全面建造完成的重要時刻。此次任務也是空間站應用與發(fā)展階段的第一棒,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神舟十四號、神舟十五號兩個航天員乘組首次在中國人自己的“太空家園”相會,彰顯中國人筑夢太空達到一個新高度。筑夢太空的底座更加堅實。火箭是人類開展航天活動必不可少的運輸工具,運載火箭技術是一個國家航天技術的重要基礎。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是我國目前唯一一型載人火箭,執(zhí)行了從神舟一號至今的所有載人飛船和目標飛行器發(fā)射任務,成功率100%,素有“神箭”美譽。作為航天員的專屬座駕,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從研制之初,就把高可靠、高安全、高適應性作為首要目標,設計指標遠高于國際標準。為提高火箭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抗風險能力,新批次的長征二號F遙十五運載火箭進行了全面升級優(yōu)化,其中改進技術狀態(tài)45項,使入軌精度做到最高,實現(xiàn)了零窗口發(fā)射;采用了“發(fā)射1發(fā)、備份1發(fā)”的模式,兩發(fā)火箭輪流“站崗”,保障航天員的生命安全。中國在運載火箭技術上不斷創(chuàng)新攻關,造就了筑夢太空的堅實底座和底氣。“太空會師”展現(xiàn)輪換新模式。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是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組裝完成后迎接的首艘載人飛船。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完成交會對接后,中國空間站首次形成三艙三船組合體,即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三艙”,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三船”。這是中國空間站目前的最大構型,總質量近百噸,向全世界展現(xiàn)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卓越能力。神舟十五號乘組進入空間站后,我國首次實現(xiàn)6名航天員“太空會師”及在軌駐留。新乘組先上去,老乘組再下來——這種模式能夠保證空間站始終處于有人值守的狀態(tài),對于空間站的延續(xù)性運行和開展長期科學實驗都有重要意義。經(jīng)過此次在軌飛行驗證,后續(xù)這種輪換模式將成為空間站應用與發(fā)展階段的常態(tài)化模式。開啟空間科學研究新時代。中國自主建造空間站,并非只為本國使用,而是為全人類所用。作為我國航天史上規(guī)模最大、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平臺,建成后的中國空間站將成為國家級太空實驗室。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將完成設備安裝調試、科學實驗等多項任務,其中,此次任務將全面啟用三艙科學實驗機柜,航天員將完成15個科學實驗機柜解鎖、安裝與測試,開展涵蓋空間科學研究與應用、航天醫(yī)學、航天技術等領域的40余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這個一流的太空實驗平臺,將支撐中國科學家和人類科學探索獲得更多世界級的科研成果,取得更重大的前沿突破。航天夢、中國夢,追夢的腳步永不停歇,向著夢想不斷遠航。中國航天員乘組實現(xiàn)“太空會師”,是中國人筑夢太空一個壯麗的節(jié)點。中國載人航天事業(yè)將繼續(xù)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向著航天強國的目標、向著更加遼闊深邃的宇宙邁進。03.清寒枯苦飛天路,明凈堅貞報國心戈壁瀚海,寒冷刺骨,滴水成冰;神舟飛天,風雷激蕩,氣勢如虹。神舟十四十五佳期有約,會師安家一相逢,便勝卻古今無數(shù)。回溯歷史,漫天星辰寄寓著國人千年來的向往和追求。細數(shù)現(xiàn)代,浩瀚蒼穹書寫著中國航天人艱苦奮斗忠貞報國的璀璨華章。“清寒枯苦飛天路”,這是中國航天人的飛天之路,也是中國航天夢的強國之路。飛天路漫漫,征途多險阻,唯有克堅攻難,奮勇向前,才能向星空更深處漫溯,才能讓“自由驕傲每分每秒”。神舟十五出征太空前,指令長費俊龍說,“年齡雖然最大,但是我們的飛行本領依然保持在青春狀態(tài)。”這句話背后,有超乎尋常的艱辛與付出。費俊龍,2005年執(zhí)行“神六”任務后,17年間體重沒變過,始終保持備戰(zhàn)狀態(tài);鄧清明,唯一沒有執(zhí)行過飛天任務,又仍在現(xiàn)役的首批航天員,堅持訓練25年、時刻接受祖國挑選;張陸,逐夢蒼穹12年,只為飛得更高……其實,清寒枯苦的又豈止是航天人,中國航天之路更是困難重重。上世紀60年代初,蘇聯(lián)和美國相繼實現(xiàn)宇航員太空飛行。當時毛澤東曾感嘆說:“我們怎么能算是強國呢?我們甚至無法把一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