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茂名市高州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廣東省茂名市高州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廣東省茂名市高州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廣東省茂名市高州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廣東省茂名市高州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州市2022~2023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中一年級教學質量監測歷史一、選擇題1.有學者引用商鞅變法“內行刀鋸,外用甲兵”“輕視教化”“輕罪重罰”“監禁庶民”等措施,來證明其個人悲劇不可避免。該學者意在說明商鞅變法()A.重農抑商,違背經濟規律 B.廢除井田,破壞傳統體制C.峻法少恩,激化社會矛盾 D.嚴令分家,加重民眾負擔【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材料,有學者認為商鞅在秦國主持變法期間,對內推行嚴刑峻法,壓迫人民,對外進行擴張和兼并戰爭,造成一些消極影響,成為他后來被殺的重要原因,可見商鞅變法峻法少恩,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社會矛盾,C項正確;材料不涉及重農抑商,排除A項;材料不涉及廢除井田,排除B項;材料不涉及嚴令分家,排除D項。故選C項。2.蹴鞠運動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在宋代開展最為廣泛的則是“寒食蹴鞠”民俗活動。宋代文人張敦禮的畫作《閑庭蹴鞠圖》還原了這一民俗活動,該圖體現了()A.商品經濟繁榮的時代風貌 B.宋代民眾生活的多姿多彩C.民間體育與藝術審美結合 D.文人畫創作承載史料價值【答案】C【解析】【詳解】通過觀察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閑庭蹴鞠圖》還原民俗活動,體現了當時繪畫藝術的審美和宋朝時期民間體育運動,C項正確;材料并未體現商品經濟的繁榮,排除A項;材料僅有蹴鞠運動,不能說明宋代民眾生活多姿多彩,排除B項;該繪畫作品屬于風俗畫而非文人畫,排除D項。故選C項。3.長沙海關稅務英國人司偉克非在武昌起義的近半年前寫給總稅務司安格聯的信中說:“毫無疑問,大多數老百姓是希望換個政府的,不能說他們是革命黨,但是他們對于推翻清朝的嘗試是衷心贊成的?!边@段話可以用來說明()A.武昌起義的社會基礎 B.西方列強對華政策的轉變C.英國在華的間諜活動 D.辛亥革命爆發具有偶然性【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武昌起義前夕,大多數老百姓贊成推翻清政府,說明武昌起義具有一定的社會基礎,A項正確;材料只提到老百姓對清政府的態度,與西方列強無關,排除B項;材料不屬于英國在華的間諜活動,排除C項;辛亥革命爆發的偶然性強調其10月10日的零星槍響有事出偶然的方面,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4.1931年末,東北抗日英雄馬占山的事跡喚起了無數國人的愛國之心,中國福昌煙草公司迅速將馬占山像放在香煙廣告上,并隆重推出“馬占山將軍”香煙。這反映了()A.國產香煙的質量大幅度提高 B.廣告成為煙草促銷主要方式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形成 D.商品銷售與愛國主義相結合【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范圍為1931年的中國。材料中對“馬占山將軍”香煙推出背景的介紹及廣告語的注解,體現了中國福昌煙草公司將商品銷售與愛國主義相結合,進一步激發人們的愛國意識,D項正確;國產香煙的質量是否大幅度提高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A項;材料并沒有介紹煙草促銷的其他方式,所以不能說明廣告成為煙草促銷的主要方式,排除B項;此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并未形成,排除C項。故選D項。5.20世紀60年代以來,中國積極拓展對亞洲、非洲和拉美國家的文化、科學、經濟、宗教、教育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這一舉措說明()A.嚴峻國際形勢促使外交調整 B.打破了新中國外交孤立局面C.中國經濟實力得到明顯提升 D.第三世界崛起引起中國重視【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范圍為20世紀60年代的中國。20世紀60年代隨著中蘇關系進一步惡化,中國面臨著兩大強國陣營的共同包圍,國際形勢嚴峻,為了打破這一困局,中國開始“兩個拳頭出擊”并且逐步向“一條線,一大片”外交政策發展,說明這時期我國面臨嚴峻的國際形勢,從而調整對外政策,A項正確;1949年中蘇建交打破了新中國外交孤立局面,排除B項;20世紀60年代時期的中國經濟實力尚未得到明顯提升,排除C項;材料中的“亞洲、非洲和拉美國家”中的亞洲不一定是第三世界國家,如日本,排除D項。故選A項。6.1991年7月1日,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七十周年大會上指出:“必須建立適應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發展、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在國家法律法規和計劃的指導下發揮市場調節的積極作用?!边@意味著()A國家對企業經營活動進行宏觀調控 B.計劃經濟已徹底被市場經濟所取代C.新中國的經濟結構進行了重大調整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并運轉【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91年(中國)。根據材料“在國家法律法規和計劃的指導下發揮市場調節的積極作用”可知,建立適應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發展的、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反映出政府不再對企業的經營進行直接管理,而是進行宏觀調控,A項正確;計劃經濟已徹底被市場經濟所取代,“徹底”一詞表述絕對,排除B項;根據所學知識,這一時期的中國經濟結構,沒有發生大的變化,排除C項;根據所學知識,1992年,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排除D項。故選A項。7.下列史實與結論對應正確的是()史實結論A10—11世紀起,西歐各地興起了眾多城市,一些城市贏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權有利于城市經濟的發展B14—15世紀,津巴布韋進入鼎盛時期,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區都被納入它的統治之下瑪雅文明由此走向衰落C15—16世紀奧斯曼帝國經濟繁榮,控制了連接亞歐的商路,對過往商品征收重稅加速了東西方貿易往來D14—16世紀,阿茲特克人國家興起于今墨西哥地區,控制了整個墨西哥谷地及其周邊部落形成了基督教文明國家A.A B.B C.C D.D【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可知,10—11世紀起,西歐各地興起了眾多城市,一些城市贏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權,有利于城市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的壯大,A項正確;瑪雅文明內部部落沖突不斷,導致文明走向衰落,排除B項;15—16世紀奧斯曼帝國經濟繁榮,控制了連接亞歐的商路,對過往商品征收重稅,阻礙了東西貿易的發展,排除C項;14—16世紀,阿茲特克人國家興起于今墨西哥地區,控制了整個墨西哥谷地及其周邊部落,沒有信仰基督教,排除D項。故選A項。8.歐洲人認為是哥倫布把野蠻的美洲納入到了文明的大家庭;一些拉美國家認為,隨著哥倫布的到來,殖民主義隨之到來,美洲面臨滅頂之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則認為是“兩個大陸相遇”。據此可知,對哥倫布“發現”美洲的認識()A.隨著時代發展而逐漸趨于全面 B.促進不同文明的交融成為主流C.各種觀點都需要新的史料佐證 D.受主觀立場影響不夠全面理性【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據材料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歐洲人站在歐洲的立場,拉美國家站在拉美的立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站在文明相遇的角度分別來評價新航路的開辟,這些評價都不夠全面理性,D項正確;材料無法體現對哥倫布發現美洲的認識“隨著時代發展”而逐漸趨于全面,排除A項;材料共三種認識,B項片面解讀材料,排除B項;制約觀點不全面的不是缺乏史料,而是學者的立場等因素,排除C項。故選D項。9.15、16世紀的意大利多達40個假日,且不包括星期日,而大多節日是宗教節日。在節慶日子里,人們扮演各種宗教神話中的角色,沉浸在如癡如醉的境界之中。這表明當時意大利()A.擺脫神學影響 B.城市生活節奏緊張C.人性得以復蘇 D.居于貿易中心地位【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材料“15、16世紀的意大利多達40個假日,且不包括星期日”“在節慶日子里,人們扮演各種宗教神話中的角色,沉浸在如癡如醉的境界之中”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歐洲正處于文藝復興運動時期,此運動提倡“人文主義”,要重視人的價值和對理想現實生活的追求,材料反映的就是這種思潮下人性得以復蘇的表現,C項正確;根據材料“大多節日是宗教節日”“各種宗教神話中的角色”,可知沒有擺脫神學影響,排除A項;材料無法表明城市生活節奏是否緊張,排除B項;此時意大利已經喪失了貿易中心地位,排除D項。故選C項。10.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在1816年說:"在我的新納克的工廠里,大約由2000個年輕人和成年人管理的機械動力和操作……現在完成的工作量,在60年前需要由蘇格蘭的全部工業人口來完成。"他意在闡明()A.技術進步的威力 B.社會主義運動的必要性C.社會平等的重要 D.工人階級強大的改造力【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在我的新納克的工廠里,大約由2000個年輕人和成年人管理的機械動力和操作……現在完成的工作量,在60年前需要由蘇格蘭的全部工業人口來完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工業革命提升了生產效率,完成的工作量遠超之前,A項正確;社會主義運動興起于1848年之后,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社會平等,排除C項;D項材料無從體現,排除D項。故選A項。11.1918年大流感是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流行病之一。當時,“大流感”被冠以許多名稱:“法國流感病”“那不勒斯士兵病”“戰爭瘟疫”“佛蘭德斯感冒”“德國瘟疫”“布爾什維克病”。這一現象說明()A.意識形態對峙影響疫情防控 B.敵對情緒造成疫情的污名化宣傳C.戰爭局面導致傳染病的流行 D.國際社會對流感缺乏應對的措施【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18年(歐洲)。根據材料“1918年大流感是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流行病之一”可知,一戰時期的流感是流行病之一,但是在戰時被冠以敵對方的名稱,這說明敵對情緒影響了人們對流行病的認識與稱呼,造成疫情的污名化宣傳,B項正確;這一時期的歐洲尚未形成典型的意識形態對峙,而且題干中的法國和德國在意識形態上是一致的,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流行病的污名化,而非戰爭加速流行病的傳播,排除C項;根據材料無法得出是否采取措施,材料內容只是體現了大戰時期對流感的命名,排除D項。故選B項。12.從1922到1924年,經過貨幣改革,蘇聯切爾文(幣)對英鎊、美元的匯率基本穩定。1924年,外國記者驚訝地發現莫斯科“幾乎沒有追求美元的現象,美元的供給似乎比需求更大,現在美元也不得不屈服于本土的切爾文”。這反映了當時()A.蘇維埃政權贏得人民信任 B.世界性經濟危機導致美元貶值C.蘇聯工業化取得成效 D.蘇聯面臨的國際環境日趨緊張【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20年代(蘇聯)。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據材料可知,1922年至1924年,蘇聯貨幣對英鎊和美元基本穩定,同時在莫斯科出現“現在美元也不得不屈服于本土的切爾文”的情況,體現了人們群眾對蘇維埃政權的認同,穩定了蘇聯的金融貨幣體系,A項正確;據材料信息可知,蘇聯貨幣與美元的匯率基本穩定,不能得知美元貶值,且1929年世界性經濟危機爆發,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B項;材料反映了人民對蘇維埃政權的認同,推動了蘇聯貨幣體系穩定,沒有涉及蘇聯工業化成效,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涉及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的敵視和封鎖,不能反映蘇聯面臨的國際環境日趨緊張,排除D項。故選A項。13.1927年7月,桑地諾在發表的宣言中寫道:“查莫羅及其繼承人迪亞斯想在美國侵略者刺刀的幫助下統治這個災難深重的國家,不!決不可能!……我將發動并參加這場戰斗,以戰斗呼聲來回答陰險的侵略者和出賣祖國的罪犯們。”桑地諾發動的“這場戰斗”()A.采取了非暴力手段 B.動搖了世界殖民體系C.實現了最初的目標 D.以反帝反獨裁為任務【答案】D【解析】【詳解】“想在美國侵略者刺刀的幫助下統治這個災難深重的國家,不!決不可能”“以戰斗呼聲來回答陰險的侵略者和出賣祖國的罪犯們”等,反映出桑地諾起義以反帝反獨裁為任務,D項正確;采取了非暴力手段與桑地諾發動起義、開展武裝斗爭等不符,排除A項;桑地諾領導的尼加拉瓜反美斗爭未能動搖整個世界殖民體系,排除B項;桑地諾的斗爭并沒有取得勝利,排除C項。故選D項。14.兩次世界大戰之間亞非拉的現代化改革運動帶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征,即這些區域的現代化進程即使在同一時代條件下,因長期的歷史、民族、文化、宗教、心理、習俗的不同,在改革的目標、內容、形式、方法等方面仍表現出自己的特色。上述觀點()A.認為現代工業文明并不能模式化 B.反映西方殖民文化善于顛倒黑白C.是非常典型的“西方文明中心論” D.從唯物史觀的視角審視民族主義【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信息“兩次世界大戰之間亞非拉的現代化改革運動帶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征”可知現代化改革運動帶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征,說明現代工業文明并不能模式化,A項正確;材料說明現代化模式發展問題,不能說明西方殖民文化善于顛倒黑白,排除B項;材料沒有強調“西方文明中心論”,排除C項;唯物史觀強調的是經濟基礎的作用,材料屬于現代化史觀,排除D項。故選A項。15.吳于廑先生評論道:“蘇聯同納粹德國劃分了勢力范圍,宰割弱小國家,這玷污了社會主義國家對外政策,是尤其錯誤和可恥的。也正是這種出于大國沙文主義的對于國家利益的無止盡追求,最終也讓蘇聯在戰爭中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該材料反映的事件()A.鼓舞人們團結一心抗擊法西斯侵略 B.促使世界大戰規模進一步擴大C.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標志 D.導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二戰時期(蘇聯)。根據材料“蘇聯同納粹德國劃分了勢力范圍,宰割弱小國家”結合所學可知,該評論是針對《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這一條約的簽訂,使德國避免了兩線作戰,從而為德國全面發動二戰創造了條件,B項正確;《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是對德國法西斯的縱容,排除A項;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標志,排除C項;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在1942年,排除D項。故選B項。16.關于科索沃戰爭,美國官方報告稱:“我們的空中打擊在戰爭史上是最有效和最人道的?!杯h境史家認為“高科技戰爭加劇了人與自然的對立和世界秩序的不公?!币灿袑W者認為“科索沃戰爭就將成為美國和北約以人權為理由干預別的主權國家的先例?!标P于科索沃戰爭的認識說明了()A.高科技戰爭減少傷亡而更人道 B.戰爭改變了冷戰后的國際格局C.研究者的角度決定了戰爭性質 D.隨著研究視角拓展而趨于全面【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世界)。根據題干中“美國官方”“環境史家”“學者”可知,他們從不同的角度解釋了科索沃戰爭,拓展了研究視角,D項正確;A項與材料主旨無關,材料主要講述了從不同的角度理解科索沃戰爭,排除A項;戰爭沒有改變冷戰后的國際格局,科索沃戰爭爆發之時,仍然是一超多強的局面,多極化趨勢強,排除B項;研究的角度不會改變戰爭的性質,發動戰爭的目的決定了戰爭的性質,排除C項。故選D項。二、非選擇題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五四運動前,傳入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零星的,絕大部分是轉譯自日本學者研究社會主義的著作。五四運動后,馬克思原著的引進和翻譯出版受到重視,各種期刊大量、系統地介紹馬克思主義。李大釗等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陳獨秀等在上海發起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毛澤東等在長沙成立了“新民學會”。同時,-批先進知識分子深入工人,用通俗語言向工人傳播馬克思主義?!幾允偃?、鞠俊俊《五四運動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材料二目錄第一編中國共產黨的創立(1921年7月-1923年6月)第二編黨在大革命時期(1923年6月-1927年7月)第4章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建立……第7章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敗第三編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第8章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斗爭第9章井岡山的斗爭和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提出第12章遵義會議和紅軍長征的勝利——摘自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1921-1949)》(1)根據材料一,概括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傳播的表現,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影響。(2)根據材料二,概括指出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提出的背景。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說明中國共產黨走向成熟的過程?!敬鸢浮浚?)表現:引進和翻譯出版原著;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成立研究會和學會;深入到工人群眾中。影響: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的結合;推動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在各地的建立;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2)背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斗爭(城市起義的教訓),井岡山斗爭的經驗。過程: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綱領,第一次從國情出發制定綱領;中共三大,通過關于國共合作的決議,推動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國民革命失敗后,用武裝起義來反抗國民黨統治;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開辟中國革命新道路);遵義會議召開,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窘馕觥俊拘?詳解】表現,根據材料“馬克思原著的引進和翻譯出版受到重視”可得出引進和翻譯出版原著;根據材料“各種期刊大量、系統地介紹馬克思主義”可得出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根據材料“李大釗等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毛澤東等在長沙成立了‘新民學會’”可得出成立研究會和學會;根據材料“一批先進知識分子深入工人,用通俗語言向工人傳播馬克思主義”可得出深入到工人群眾中。影響,根據材料“一批先進知識分子深入工人,用通俗語言向工人傳播馬克思主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并逐漸與中國實際和工人相結合,促進了工人運動的發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并與我國工人相結合,促進我國工人運動的蓬勃發展,這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同時為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在各地建立奠定基礎。【小問2詳解】背景,根據材料“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敗”可得出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根據材料“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斗爭”“井岡山的斗爭和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提出”等信息可得出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斗爭,井岡山斗爭的經驗。過程,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1年中國共產黨建立,中共一大上提出要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該內容不符合中國國情,1922年召開中共二大,該會議上提出適合中國國情的民主革命綱領,說明中共黨對我國國情的認識加深,體現了其逐漸成熟;面對強大的敵人,中國共產黨的努力下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促進了我國國民革命的發展;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后,中共黨總結經驗教訓,逐漸探索出適合中國實際的革命道路,即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逐漸成熟;由于黨內犯了“左”傾錯誤,不得不進行戰略轉移,在長征過程中,于1935年召開遵義會議,中共黨獨立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黨內存在的分歧和錯誤,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點睛】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是1977—2010年中國經濟增長率。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選取一個時間段或就整個時期,指出中國經濟發展趨勢,并予以闡述。(要求:趨勢明確,闡述清晰,史論結合)【答案】【示例1】時間段、趨勢:改革開放時期,中國經濟高速增長。闡述:隨著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時期。至2010年,中國經濟增長雖有起伏,但就1978—2010年整體看,仍實現接近10%的高速增長。這種高速增長的實現,與改革開放的逐漸展開、深化有著密切關系。十一屆三中全會將工作中心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做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重新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新時期經濟發展提供了基本前提。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面展開、浦東的開發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漸建立和我國成功入世等,改革開放事業不斷推進,為經濟發展持續提供強大的推動力,促進了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高速增長??傊母镩_放以來,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快速發展?!臼纠?】時間段、趨勢:21世紀初,中國經濟增長率顯著提高。闡述: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經濟持續發展,對外貿易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2001年12月,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使中國更深層次地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這不僅使中國更為便利地引進世界先進技術、擴大利用外資等提供了便利,也為中國商品拓寬國際市場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從而推動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增長率顯著提高。即便在遭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情況下,依然有接近10%的高速增長。總之,堅持和擴大對外開放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推動力。【解析】【詳解】本題為探究結論論證題。時空范圍為1977年到2010年的中國。時間段、趨勢:根據經濟增長率以及設問要求,選擇改革開放時期,通過趨勢圖可以看出這一時期中國經濟高速增長。闡述:首先描述經濟增長情況,然后從改革開放后經濟快速增長原因角度分析。隨著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時期。至2010年,中國經濟增長雖有起伏,但就1978—2010年整體看,仍實現接近10%的高速增長。在原因方面,可以從政策因素角度分析,其中也可以羅列一些具體的成就。如浦東開發開放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種高速增長的實現,與改革開放的逐漸展開、深化有著密切關系。十一屆三中全會將工作中心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做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重新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新時期經濟發展提供了基本前提。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面展開、浦東的開發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漸建立和我國成功入世等,改革開放事業不斷推進,為經濟發展持續提供強大的推動力,促進了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高速增長。最后進行總結,總之,改革開放以來,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快速發展。19.文明的傳承與互鑒材料一作為第一個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波斯為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交通的便利,幣制的統一等都是促進交流的有利條件。更重要的是,波斯統治者……盡量不以殘暴的方式控制被征服人民,而是采取寬容大度的姿態,這種政策有效地保護了古代文明的許多優秀成就,使得許多古老文明在失去其所依賴的國家和政體之后,還能將其精神遺產融入新生的文明之中……材料二當阿拉伯文化昌盛之時,西歐正處于文化低落的“黑暗時代”,古典文明這時已大半不為人所知,只有教會還保留著一些有關亞里士多德的知識。阿拉伯人讀了大量的古典哲學、文學作品,并在學習過程中把它們翻譯成為阿拉伯文,特別是翻譯了許多中世紀西歐幾乎無人通曉的希臘文著作,另外阿拉伯人也創造出了自己的文化,這些在后來都陸續傳回西歐,使西歐的基督教文明從落后中逐漸蘇醒過來?!陨暇幾择R克垚主編《世界文明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簡析波斯帝國推動不同地區民族之間經濟文化交流的有利條件和積極影響。(2)根據材料二,概述阿拉伯帝國在文明傳承中所發揮的作用;結合所學知識,舉兩例說明阿拉伯帝國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敬鸢浮浚?)條件:地跨亞非歐三大洲;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比較完善的官僚體系(行省制等政治制度的實行);良好的道路系統提供便利的交通;幣制的統一;相對開明的政策。

影響:有效地保護了古代文明的許多優秀成就,促進了地區之間文化的融合。

(2)作用:阿拉伯人廣泛翻譯西歐古典文獻,從而保存了歐洲古典文化,并融合東西方文化,形成阿拉伯文化,后來傳回西歐,推動了歐洲文化的復興。

例子: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如中國的造紙術、印度的數字等先后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促進了西歐文化的發展?!窘馕觥俊拘?詳解】條件:根據材料一“作為第一個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波斯為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得出地跨亞非歐三大洲;根據材料一“交通的便利,幣制的統一等都是促進交流的有利條件”得出良好的道路系統提供便利的交通;幣制的統一;根據材料一“波斯統治者……盡量不以殘暴的方式控制被征服人民,而是采取寬容大度的姿態,這種政策有效地保護了古代文明的許多優秀成就”得出相對開明的政策;結合所學知識還可從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比較完善的官僚體系方面回答。影響:根據材料一“使得許多古老文明在失去其所依賴的國家和政體之后,還能將其精神遺產融入新生的文明之中”和所學知識得出,有效地保護了古代文明的許多優秀成就,促進了地區之間文化的融合?!拘?詳解】作用:根據材料二“古典文明這時已大半不為人所知,只有教會還保留著一些有關亞里士多德的知識”“阿拉伯人讀了大量的古典哲學、文學作品,并在學習過程中把它們翻譯成為阿拉伯文,特別是翻譯了許多中世紀西歐幾乎無人通曉的希臘文著作”“阿拉伯人也創造出了自己的文化,這些在后來都陸續傳回西歐,使西歐的基督教文明從落后中逐漸蘇醒過來?!钡贸霭⒗藦V泛翻譯西歐古典文獻,從而保存了歐洲古典文化,并融合東西方文化,形成阿拉伯文化,后來傳回西歐,推動了歐洲文化的復興。例子:關于兩例說明阿拉伯帝國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結合所學知識可從阿拉伯數字、將中國四大發明傳入歐洲等方面回答。20.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赫魯曉夫上臺時蘇聯的農業問題十分尖銳,他首先改革農業計劃制度。赫魯曉夫指出,絕不需要中央給集體農莊布置播種面積,規定牲畜的頭數。為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赫魯曉夫還在農產品采購制度方面進行了調整?!?953年的九月全會上,赫魯曉夫提出要種植玉米。——摘編自陸南泉等《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