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大團聚體類型及測定方法_第1頁
土壤大團聚體類型及測定方法_第2頁
土壤大團聚體類型及測定方法_第3頁
土壤大團聚體類型及測定方法_第4頁
土壤大團聚體類型及測定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土壤大團聚體類型及測定方法第1頁,講稿共2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土壤大團聚體的類型12土壤大團聚體的測定方法第2頁,講稿共2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土壤有機膠體是土粒中最細小的成分,可使土粒團聚起來形成結構即土壤團聚體。土壤團聚體是土壤結構的基本單位,由土壤膠結成粒狀或小團塊狀,大體成球形。這種結構在表土中出現,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是肥沃土壤的結構形態,其具有水穩性、力穩性和多孔性。其直徑一般在10~0.25mm之間,<0.25mm的團粒成為微團聚體。第3頁,講稿共2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土壤團聚體土壤團聚體是指土壤中大小、形狀不一、具有不同孔隙度和機械穩定性、水穩定性的結構單位,通常將粒徑>0.25mm的結構單位稱為大團聚體。大團聚體分為非水穩定性和水穩定性兩種,第4頁,講稿共2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土壤大團聚體的測定方法

非水穩定性大團聚體組成用干篩法測定,水穩定性大團聚體組成用濕篩法測定。篩分法根據土壤大團聚體在水中的崩解情況識別其水穩定性程度,測定分干篩和濕篩兩個程序進行,最后篩分出各級水穩定性大團聚體,分別稱其質量,再換算為占土樣的質量百分數。第5頁,講稿共2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土壤大團聚體的測定方法注:1)濕篩法不適用于一般有機質含量少的、結構性差的土壤,因這些土壤在水中振蕩后,除了篩內留下一些已被水沖洗干凈的石塊、礫石和砂粒外,其他部分幾乎全部通過篩孔進入水中。2)粘重的土壤風干后會結成緊實的硬塊,即使用干篩法將其分成不同直徑的粒級,也不能代表它們是非水穩定性大團聚體。第6頁,講稿共2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一、儀器:1.沉降筒(1000毫升);水桶(直徑33厘米,高43厘米)。2.土壤篩一套(直徑20厘米,高5厘米),并附有裝待子的鐵夾子。3.天平(感量0.0l克),鋁盒、烘箱,電熱板,干燥器等。4.團聚體分析儀,手搖或電動,含4套篩子,每套有6個篩子,孔徑分別為5mm、3mm、2mm、1mm、0.5mm、0.25mm,電動團聚體分析儀在水中上下振蕩速度為每分鐘30次。第7頁,講稿共2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樣品的采集和處理

田間采樣要注意土壤不宜過干或過濕,最好在土不沾鍬,經接觸而不易變形時采取,采樣要有代表性,采樣深度看需要而定,一般耕作層分兩層采取,要注意不使土塊受擠壓,以盡量保持原來結構狀態,最好采取一整塊土壤,削去土塊表面直接與土鍬接觸而已變形的部分,均勻地取內部未變形的土樣(約2公斤),置于封閉的木盤或白鐵盒內,帶回室內。第8頁,講稿共2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樣品的采集和處理在室內,將土塊沿自然結構輕輕地剝成直徑約10-12毫米的小樣塊,棄去粗根和小石塊,剝樣時應避免土壤受機械壓力而變形,然后將樣品放置風干2-3天,至樣品變干為止。第9頁,講稿共2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操作步驟

(一)干篩:將剝樣風干后的小樣塊,通過孔徑順次為10、7、5、3、2、l、0.5、0.25毫米的篩組進行干篩,篩完后,將各級篩子上的樣品分別稱重(精確列0.Ol克),計算各級干篩團聚體的百分含量和<O.25毫米的團聚體的百分含量,記載于分析結構表內。然后按其百分比,配成2份質量為50g(精確至0.01g)的土樣,作濕篩分析使用。第10頁,講稿共2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操作步驟(二)濕篩:

1.根據干篩法求得的各級團聚體的百分含量,把干篩分取的風干樣品按比例配成50克,(不把<0.25毫米的團聚體倒入濕篩樣品內,以防在濕篩時堵塞篩孔,但在計算中都需計算這一數值)。

2.將上述按比例配好的50克樣品傾入1000毫升沉降筒中,沿筒璧徐徐加水,使水由下部逐漸濕潤至表層,直至全部土樣達到水分飽和狀態,讓樣品在水中共浸泡l0分鐘。這樣,逐漸排除土壤中團聚體內部以及團聚體間的全部空氣,以免封閉空氣破壞團聚體。第11頁,講稿共2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操作步驟3.樣品達到水分飽和后,用水沿沉降筒壁灌滿,并用橡皮塞塞住筒口,數秒鐘內把沉降筒簸倒過來.直至筒中樣品完全沉下去,然后再把沉降筒倒轉過來,至樣品全部沉到筒底,這樣重復倒轉10次。4.將一套孔徑為5、3、2、l、0.5、0.25毫米的篩子,用白鐵(或其它金屬)薄板夾住,放入盛有水的木桶中,桶內的水層應該比上面篩子的邊緣高出8-l0厘米。第12頁,講稿共2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操作步驟5.將塞好的沉降筒倒置于水桶內的一套篩子上,拔去塞子,并將沉降筒在篩上(不接觸篩底)的水中緩緩移動,使團粒均勻分散落在篩子上,當大于0.25毫米的團聚體全部沉到篩子上后,即經過50-60秒鐘后塞上塞子,取出沉降筒。6.將篩組在水中慢慢提起(提起時勿使樣品露出水面)然后迅速下降,距離為3—4厘米,靜候2-3分鐘,直至上升的團聚體沉到篩底為止,如此上下重復l0次,然后,取出上面兩個篩子,再將下面的篩子如前上下重復5次,以冼凈其中各篩的水穩性團聚體,最后,從水中取出篩子。第13頁,講稿共2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操作步驟7.將篩組分開,留在各級篩子上的樣品,用水洗入鋁盒中,傾去上部清液,烘干稱重(精確到0.01克),即為各級水穩性團聚體重量,然后計算各級團聚體含量百分數。登記于分析結果表。第14頁,講稿共2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結果計算

1.各級團聚體含量%=2.各級團聚體%的總和為總團聚體%。3.各級團聚體占總團聚體的%=4.總團聚體占土樣的%=5.必須進行2-3次平等試驗,平行絕對誤差應不超過3-4%注:土壤中>0.25毫米的顆粒(粗砂、石礫等)影響團聚體分析結果,應從各粒級重量中減去。第15頁,講稿共2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有時為了方便,快速的測定水穩性和非水穩性團粒的數量也可用下法:取九個直徑為l50毫米的培養皿(內墊同樣大小的濾紙)順序排列,貼上標簽,分別將已過干篩的各級團聚體,各任選50粒,放于皿中的濾紙上,用皮頭滴管加水(加水時要特別性意適量),直到濾紙上出現亮水膜為止。開始記下時間,20分鐘后,計算破碎的土粒占所放土粒的百分數,此數即為非水穩住團聚體的含量。將其乘以原來干篩后計算出的該粒級含量,則得實際非水穩性團聚體含量。將各級團聚體的總含量減去各級實際非水穩性團聚體含量即為各該級水穩性團聚體含量。第16頁,講稿共2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土壤微團聚體測定與土壤顆粒分析吸管法基本相同,利用不同直徑微團聚體的沉降時間不同,將懸液分級。土壤微團聚體測定第17頁,講稿共2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操作步驟(1)制樣第18頁,講稿共2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操作步驟(2)稱樣

稱取50g通過1mm篩孔的風干土樣于500mL燒杯中。第19頁,講稿共2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3)樣品分散

根據土壤pH值不同選擇不同的分散劑,石灰性土壤樣加0.5mol/L多聚偏磷酸鈉60ml;中性土壤加0.25mol/L草酸納50ml;酸性土壤樣品0.5mol/LNaOH約50ml,再加蒸餾水使燒杯內土液體積達250ml,搖勻后加熱,用玻璃棒攪拌,防止土粒沉積結塊火燒焦,保持沸騰半小時。操作步驟第20頁,講稿共2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操作步驟(4)分離2~0.25mm粒級及制備懸液(5)測定懸液比重攪拌后靜置,記下時間,按照溶液

的溫度,查表2-1可知到<0.01毫米土粒沉降所需時間,在到達所需時間的前20秒(如溫度約20℃時所需時間為26分鐘,則在25分40秒)將比重計徐徐放入,至所達時間立即讀數(R)。攪動懸液1min,上下各30次,攪拌結束即開始計時,在選定的時間前30s,將土壤比重計輕輕放入懸液中央,盡量使比重計保持平穩,盡量讓土壤比重計與彎液面相平的標度讀數。第21頁,講稿共2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溫度/℃<0.05mm<0.01mm<0.005mm<0.001mm

時分秒時分秒時分秒時分秒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第22頁,講稿共2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結果計算第23頁,講稿共2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參考文獻[1]

孫鴻烈,劉光崧.

土壤理化分析與剖面描述.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6,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