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習題復習資源與國家安全講義_第1頁
地理高考習題復習資源與國家安全講義_第2頁
地理高考習題復習資源與國家安全講義_第3頁
地理高考習題復習資源與國家安全講義_第4頁
地理高考習題復習資源與國家安全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十六資源與國家安全

基礎篇固本夯基

知識點一自然資源與人類活動

(2020安徽淮南二模,1—3)從高空俯瞰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塔拉灘的光伏園區,

一排排太陽能光伏板依次排開。羊群穿梭在光伏板之間,奔跑在塔拉灘上,場面十分震

撼。這一景象已成為當地特色,這些羊也因此有了新的稱呼一一“光伏羊”(如下圖)。

據此完成下面三題。

1.促使塔拉灘成為全球最大光伏園區的有利條件之一是()

A.熱量最為豐富

B.經濟技術發達

C.高原荒野遼闊

D.交通方便快捷

答案C

2.成批量鋪設光伏板,可使園區()

A.土壤蒸發量加大

B.最大風速減小

C.草地含水量驟減

D.空氣濕度降低

答案B

3.光伏園里專門飼養“光伏羊”,其主要目的是()

A.抑制雜草長高

B.合理利用土地

C.增加土壤肥力

D.防止森林火災

答案A

(2018浙江4月選考,H—12,4分)下圖為2016年我國農戶生活用能結構圖,其中電力

構成中火電占78%。完成下面兩題。

EB新柴

陽書線液

化石油氣

ES煤炭

口電力

口太陽能、沼氣

20

0東部中部西部東北

地區地區地區地區

4.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最高的是()

A.東部地區B.中部地區C.西部地區D.東北地區

答案D

5.根據我國農戶生活用能狀況,判斷正確的是()

①東部地區薪柴使用比例最低,利于保護植被

②中部地區煤炭使用比例最低,煤炭資源缺乏

③西部地區電力使用比例最高,工業化水平高

④東北地區新能源使用比例低,常規能源豐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B

(2018浙江11月選考,6-7,4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們利用

煤炭的方式逐步改變。下圖為煤炭氣化利用示意圖。完成下面兩題。

]

[W)(二氧>硫等)CWICM

da)[化工產品)(提取看色金屬)國打

6.煤炭屬于(

A.后天性資源B.化石能源

C.可再生資源D.清潔能源

答案B

7.與傳統燃煤相比,圖示利用方式的優點主要是()

①減輕對環境的污染

②增強對煤炭的依賴

③拓展資源的利用深度

④實現資源的永續利用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①④

答案A

知識點二石油與國家安全

(2021浙江6月選考,15—16,4分)下圖為我國2007-2017年石油消耗總量和對外依存

度(石油凈進口量/石油消耗總量X100給統計圖。完成下面兩題。

石油消耗總量(10*1)對外依存度(%)

200720092011201320152017(年)

圖例T-對外依存度I石油消耗總量

1.圖示時段我國石油()

A.凈進口量逐年攀升B.生產量大幅提升

C.凈進口量逐年下降D.生產量大幅減少

答案A

2.為降低我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①加強石油綜合利用

②改善能源消費結構

③積極尋求新的進口通道

④加大國內石油開發力度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C

(2020河北衡水中學期中,19-21)“北溪2號”管道是一條與“北溪1號”管道平行

的、跨越波羅的海、從俄羅斯直接通往德國的天然氣管道系統,總長約1200千米。首

批管道鋪設工作已于2018年7月底在德國境內開始,投產后俄羅斯將向德國每年輸氣

550億立方米,滿足歐洲10%的天然氣需求。目前,歐洲超過40馳勺天然氣消費來自俄羅

斯,其中約8096經由烏克蘭輸送,但這些年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爆發的多次危機已經損害

了歐洲的能源安全。“北溪1號”管道于2011年建成,近年來處于超負荷運轉狀態。

讀圖完成下面三題。

3.“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得以建設的主要原因是()

A.“北溪1號”處于超負荷運轉狀態

B.天然氣清潔無污染、燃燒效率高

C.俄歐之間的天然氣供需現狀

D.管道輸送損耗小,成本低

答案C

4.“北溪2號”與“北溪1號”管道均選擇由波羅的海中部通過的主要目的是()

A.縮短管道長度

B.降低施工難度

C.減少周邊國家制約

D.增加天然氣輸送量

答案C

5.“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建設對歐洲的主要意義是()

A.提高能源利用率

B.保障能源安全

C.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

D.增加就業機會

答案B

知識點三耕地與國家安全

(2022屆重慶10月質檢,14—15)中國人口眾多,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

大事。目前,針對長期實施的“藏糧于倉、以豐補歉”戰略帶來的問題,中央提出“藏

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糧食安全戰略。下圖示意我國四個省份的耕地面積和水資源總

量。據此完成下面兩題。

1.推測甲、乙、丙、丁分別對應的省份是()

A.廣東、四川、黑龍江、河南

B.河南、黑龍江、廣東、四川

C.四川、河南、廣東、黑龍江

D.黑龍江、河南、四川、廣東

答案D

2.為響應中央提出“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糧食安全戰略,各省應該()

A.甲省接受南水北調水源,緩解水土不協調

B.乙省依托有利的交通位置,加強糧食儲備

C.丙省促進耕地流轉,減少土地的摺荒現象

D.丁省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加大商品糧生產

答案C

(2022屆江蘇百校聯考,20—21)東北黑土正面臨板結、退化、可耕性變差等問題。梨樹

縣位于松遼平原腹地。近年來,該縣積極推進耕作制度改革,創建了以“少(免)耕播

種、秸稈還田、寬窄行種植”為核心內容的保護性耕作技術,在提高玉米產量的同時,

也促進了黑土地資源的永續利用,被稱為“梨樹模式”。據此完成下面兩題。

步躲1:窄行種植,6月

中下旬玉米拔節前進行

寬行松土

窄行寬行窄行步驟2:秋季寬行整地*

碎葉覆蓋寬行,窄行收割后留茬,并將

—ll7css7011秸稈切碎覆蓋寬行

窄行留茬寬行窄行留茬

步驟3:來年春季在原

寬行播種,形成新窄行

苗帶,冬季留茬攪碎還

田,形成新寬行

留茬還田新窄行留茬還用

3.可能導致東北黑土退化、可耕作性變差的原因有()

①季風氣候降水集中,耕作區流水侵蝕作用較強

②夏季高溫,土壤有機質分解快

③種植強度大,種植結構不合理

④大量使用化肥,致使土壤板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4.“梨樹模式”對保護黑土的最關鍵作用是()

A.減少徑流對土壤的侵蝕

B.維持黑土的土壤結構

C.增加土壤的透氣性

D.給黑土補充有機養分

答案B

(2021北京房山一模,3—4)建設國家高標準農田是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下表為我國部

分省級行政區2021年高標準農田建成任務清單。讀表,回答下面兩題。

省區黑龍江湖北河北寧夏西藏

高標準農

9004103909575

田(萬畝)

高效節水灌

4919120111

溉面積(萬畝)

5.與西藏相比,黑龍江高標準農田的面積大,突出的優勢條件有()

①人口密度大②土地面積大

③水熱條件好④土壤肥沃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D

6.為確保我國糧食安全,下列敘述正確的有()

①湖北建設水利工程,預防洪澇災害

②河北推廣耐旱作物,發展節水農業

③寧夏要大力引黃灌溉,擴大灌區面積

④西藏需大規模開發后備土地,擴大耕地面積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A

(2020山東,3-4,6分)家住北方某縣的小王夫婦,效仿村里一些年輕人的做法,在自家

5畝耕地上栽植了楊樹后就外出打工了。八年后,小王夫婦將已成材的楊樹出售,獲利

24000元。與原來種植糧食作物、蔬菜等相比,這些收入雖不豐厚,但他們還算滿意。

據調查,該縣耕地上栽植楊樹的面積約占耕地總面積的10%,這種“農地楊樹化”現象引

起了有關專家的高度關注。據此完成下面兩題。

7.當地“農地楊樹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態效益高B.木材銷路好

C.勞動投入少D.種樹有補貼

答案C

8.針對“農地楊樹化”引起的問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加大開荒力度B.增加木材進口

C.增加糧食進口D.鼓勵農地流轉

答案D

(2020江蘇單科,17—18,4分)我國糧食產量自2004年以來連續16年增長,有效保障了

國家糧食安全。下圖為“我國不同區域三個年份糧食產量占比圖”。讀圖回答下面兩

題。

9.下列區域中,對我國糧食安全貢獻不斷增大的是()

A.華北平原B.東北區

C.西南區D.東南沿海區

答案B

10.制約蒙新區糧食生產地位進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資源B.水資源

C.經營規模D.機械化水平

答案B

知識點四海洋空間資源與國家安全

(2013福建文綜,40A,15分)下圖示意我國南方某濱海城市局部海岸的變遷。讀圖回答

問題。

1986年1996年2007年

(1)指出圖中海岸變遷的特點,并分析其主要原因。(9分)

(2)簡述該區域合理利用海洋空間可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答案(1)海岸不斷向海洋推進,推進速度變快,海岸線變平直。

城市建設用地的需要(或填海造陸);港口工程建設;河流泥沙淤積。

(2)因地制宜利用海洋空間;避免無序開發和過度利用;防止海洋環境污染,保護海洋生

態環境。

綜合篇知能轉換

(2022屆武漢部分重點中學8月聯考,1—3)我國華北平原某地耕地零碎、分散,歸屬同

一農戶的多塊耕地間隔較遠,耕地細碎化嚴重。近年來,在政府的鼓勵支持下,當地農戶

對土地進行就近合并、流轉承包給合作社經營。下圖為該地耕地細碎化整治模式圖。

據此完成下面三題。

[自然細碎化卜(耕地細碎化:T產權細碎化

1土地綜合整治1*----------------1{土地權屬調闿

[土地平整工程[地地互換)

[農田水利工程](地地合并)

(交通道路工程]土地流轉)

1.該地耕地細碎化嚴重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勢起伏較小②土地質量差異大

③路網密度較小④人均耕地較少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D

2.耕地細碎化程度高會導致該地()

A.單位面積產量高

B.農產品品種單一

C.農業生產效率低

D.農業生產成本低

答案C

3.土地流轉后,當地()

A.農民收入降低

B.土地面積減少

C.勞動力投入增加

D.城鎮化進程加快

答案D

(2022屆安徽六安一中、阜陽一中、合肥八中等校10月聯考,23—24)伴隨著工業化、

城鎮化進程的加速,非農業用水量快速增長,中國水資源利用需求結構發生顯著變化。

農業用水占總用水量比例呈下降趨勢,非農業用水(包括工業用水、生活用水、生態用

水等)占比則不斷提高,促進農業用水在結構和方向上發生轉移,即水資源“農轉非”現

象。同時受區域水資源總量、工業化、城市化及市場化進程等多種因素影響,中國水資

源“農轉非”在空間上呈現極其不平衡分布狀態,下圖為2003~2015年我國水資源“農

轉非"重心移動軌跡變化示意圖[注:我國水資源地理重心(33.50。N,111.49。E)]。據

此完成下面兩題。

4.2003^2006年,水資源“農轉非”進程最快的省份是()

A.黑龍江B.新疆

C.云南D.臺灣

答案C

5.從2007~2015年重心移動軌跡可推出水資源“農轉非”程度()

A.西部地區高于東部地區

B.東西差異小于南北差異

C.東北地區增加,西南地區減小

D.不存在明顯區域差異

答案B

(2021湖北華大新高考聯盟聯考,6—8)糧食生產格局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改革開放

以來,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城鄉居民的膳食結構亦發生

了顯著變化。在此背景下,我國糧食生產格局也發生了較大變化。下表示意我國不同區

域兩個年份糧食產量的占比情況。據此完成下面三題。

東部季風三大經濟全國13個

年份區閭地帶閭糧食主產區

南方北方東部中部西部省份巡)

1980年604038362669.27

2015年445627462776.18

6.我國糧食變化特點為()

①東部季風區糧食生產“南移”特征明顯

②東、中、西部糧食生產呈現“東縮中擴”特征

③全國范圍內糧食生產空間集中度增大

④東部季風氣候區糧食總產量增加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B

7.東部經濟地帶糧食生產在國內地位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基本農田面積減少

B.自然災害加劇

C.膳食結構變化

D.農業生產技術改進

答案C

8.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筑牢國家糧食安全防線,為此我國當前可采取的

最有效措施是()

A.保護耕地,科技興農

B.退耕還林,改善生態

C.發展經濟,進口糧食

D.宣傳教育,節約糧食

答案A

(2021全國甲,4-6,12分)2011年日本福島核泄漏事件之后,德國宣布逐步放棄核電而

重點發展光伏發電。下圖示意2014年某日德國電力總需求和電力凈需求的變化(電力

凈需求量」電力總需求量-光伏發電量).據此完成下面三題。

—電力總需求量

電力需求量/GW

80—電力凈需求量

光伏發電量增加

60——200%時電力凈需

求量預測

40

20

0

15182124

-20格林尼治時間/時

-40

9.上圖所示這一天所在的月份是()

A3月B.6月C.9月D.12月

答案B

10.隨著光伏發電量的增加,電力凈需求量()

A.全天性減少B.時段性增加C.時段性減少D.不發生變化

答案C

1L降低夜間的電力凈需求量,關鍵是發展()

A.火力發電技術B.光伏發電技術

C.特高壓輸電技術D.電能儲存技術

答案D

(2021山東二模,10—12)我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其中自然岸線是指海岸自

然結構和生態功能未受到人類活動與人工構筑物明顯影響的海岸線。下圖為“4種自然

岸線長度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三題。

12.4種自然岸線()

A.快速縮減的起步時間大體一致

B.基巖岸線長度一直短于砂礫質岸線

C.生物岸線一直受到人類的大力保護

D.1990年以來4種岸線長度都減小

答案D

13.導致自然岸線長度變化幅度最大的人類活動是()

A.修建港口B.過度捕撈

C.圍墾開發D.毀壞紅樹林

答案C

14.21世紀初,江蘇提出了“海上蘇東”和“百萬灘涂”開發戰略,開始了高強度的開

發。但是蘇東的大段自然淤泥質海岸依然被保留下來。導致此現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淤積作用強烈B.人們注重保護

C.開發強度較小D.海岸不易被破壞

答案A

(2020北京豐臺期末,3—4)萬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糧。實施“藏糧于地”戰略是保障我

國糧食安全的重要戰略舉措之一。下圖表示1949—2016年我國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和糧

食產量變化。讀圖,回答下面兩題。

6E

f

oor5o

u4y

K3還

2原

1奉

1949196019701980199020002016年份

e總產一單產+播種面積

15.1949—2016年間,我國糧食()

A.播種面積持續減少

B.單位面積產量加速上升

C.進口數量不斷下降

D.總產量總體呈增加趨勢

答案D

16.我國“藏糧于地”的有效途徑有()

①擴大耕地面積

②建設高標準農田

③治理農田環境污染

④增加勞動力投入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C

(2019課標III,3-5,12分)稻谷是重要的糧食種類,糧食的充分供給和區域平衡是保障

糧食安全的重要任務。下圖反映2014年我國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關系。據此完成下面

三題。

17.已不再成為我國主要稻谷余糧區的是()

A.黃河下游區B.長江中游區

C.珠江下游區D.淮河下游區

答案C

18.與安徽省相比,黑龍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條件是()

A.人均耕地多B.農業勞動力多

C.復種指數高D.淡水資源豐富

答案A

19.我國水稻種植重心北移會導致稻谷()

A.出口數量擴大B.運輸成本上升

C.流通效率提高D.儲存難度增加

答案B

20.(2021遼寧名校3月聯考,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我國發電能源的地理分布,也存在一條“電能胡煥庸線”一一生產電力的能源集中

在西部,而電力需求主要集中在東部。近幾年海上風電搶占沿海新“C”位,風電的發展

逐漸由陸地轉向海上。有學者研究,我國沿海地區風電建設,可能對鳥類的生存帶來影

響。下面圖甲為我國年平均風功率密度分布圖,圖乙為我國陸地與海上風速剖面比較

圖。

年平均風功率密度分布圖(瓦/平方米)

2OOW/m2以I:

15O-2OOW/m2

100-l50W/m2

50~100W/m2

5OW/m2以下

圖甲

圖乙

(1)簡析我國沿海地區豐富風能資源的來源。(6分)

(2)簡述我國沿海地區風電建設,可能對鳥類生存帶來的影響。(6分)

(3)海上風電的發展能否破解“電能胡煥庸線”的尷尬。請表明你的態度并說明理由。

(6分)

答案(1)我國處于最大的大洋和最大的大陸之間,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冬夏季風明

顯;沿海地帶,海陸風明顯;夏秋季節的熱帶氣旋形成大風。

(2)鳥類可能被風電機組設備碰撞致死;鳥類的棲息地喪失;風電機組產生的噪聲和電磁

場,也會對鳥類遷徙路線產生一定影響。

(3)能破解。海上風電的發展,首先解決了電力生產和電力需求的“錯位配置”;大大緩

解了西部能源往東部輸送的難題;由于海上風力資源更優,風電場的發電量比陸地發電

場高。

不能破解。目前能源生產主要集中在西部;常規能源、風能、太陽能西部地區比東部豐

富;目前能源投資主要在西部地區;西部能源運輸到東部成本比較高。

應用篇知行合一

(2021湖北,7-9,9分I生活實踐情境)我國高耗能產業碳排放量大,降低高耗能產業碳

排放強度是我國實現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抓手。下圖示意2015

年我國高耗能產業碳排放強度的空間分布。據此完成下面三題。

1.2015年,我國高耗能產業碳排放強度的空間差異表現為()

A.東西差異大于南北差異

B.東高西低

C.南北變化大于東西變化

D.北高南低

答案D

2.影響我國高耗能產業碳排放強度空間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①能源消費結構

②國內生產總值

③能源利用技術

④地區人口總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B

3.為實現我國碳減排目標,下列區域差異化減排措施合理的是()

①東部地區推進自主創新,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②西部地區加強環境監管,合理推進產業布局

③北方地區優化能源消費結構,逐步降低高消耗、高排放產業比例

④南方地區大力開發太陽能,提高清潔能源在能源消費結構中比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A

(2021遼寧大連期末,5—6I生活實踐情境)由最初在車上安裝木柴爐產生煤氣作為發

動機燃料到如今90%公交車使用電力驅動,北京市公交車所使用的能源經歷了多次變化

(如圖)。據此完成下面兩題。

煤炭轉煤氣煤氣電力驅動

木炭轉煤氣汽油汽油

II「II

194919501955196019642021(年)

4.1950-1964年,北京公交車所用能源不斷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環境保護的要求

B.技術水平的發展

C.市場需求的變化

D.油氣供需的波動

答案D

5.相對于燃油公交車,電力公交車可有效()

①改善大氣質量②緩解交通擁堵

③保障能源安全④減少煤炭使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

(2021遼寧新高考聯合調研,9—10|學習探索情境)煤炭地下氣化是將處于地下的煤炭

進行有控制地燃燒,通過對煤的熱作用及化學作用產生可燃氣體的過程,其實質是只提

取煤中含能成分,不需要采掘煤炭,也不需要工作人員進入地下。我國對這一技術的研

究始于1958年,并在1980年以后先后在徐州、唐山等地進行了試驗,初步實現了煤炭

地下氣化技術從試驗到應用的突破。2019年11月,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四代煤

炭地下氣化技術成功應用。據此完成下面兩題。

6.我國選擇在徐州、唐山等地進行煤炭地下氣化試驗,主要是因為這些地區()

A.煤炭資源豐富,人才集聚

B.鄰近經濟發達地區

C.人口稠密,市場需求量大

D.便于借鑒國外經驗

答案A

7.與傳統采煤方式相比,煤炭地下氣化更適于()

①安全性較差的薄煤層

②出露地表的高品位厚煤層

③分布于深海地下的煤層

④經濟性較差的深煤層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D

(2021湖北師大附中聯合測評,11-13|生產實踐情境)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城鎮

化進程的加快,我國耕地非農化現象日益嚴峻,這將給我國的糧食安全帶來一系列問題,

直接威脅我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下圖示意我國新疆地區2001-2015年耕地面積變

化。據此完成下面三題。

人均耕地面積(m?)耕地總面積(萬hnF)

3.5420

3.0415

2.5

2.()410

1.5405

1.()400

0.5

().0—ZE寸S9ZOC金O一、、、.7一395

oooooooo

oooooooo00000。0千

<NC-l<N04C->C-lCMCMezezez份

n人均耕地面積一耕地總面積

8.新疆2005—2007年耕地總面積增幅較大,其原因最可能是()

A.全球氣候持續變暖

B.年降水量顯著增多

C.后備耕地資源開墾

D.國家土地政策調整

答案D

9.新疆2011—2015年可能出現的情況有()

A.工業發展較慢

B.城市數量劇增

C.農業條件惡化

D.人口數量增多

答案D

10.為改善新疆耕地非農化現象,可采取()

A.加大墾荒力度

B.發展集約工業

C.嚴控土地流轉

D.積極植樹造林

答案B

(2020福建師大附中期中,23—25I學習探索情境)海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