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夢·航天夢——宣傳科普活動“中國航天日”XXX目錄01.“中國航天日”的由來03.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史02.“中國航天日”設立的意義04.神舟載人飛船介紹“中國航天日”的由來01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以此為標志設立“中國航天日”,旨在宣傳我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的一貫宗旨,大力弘揚航天精神,科學普及航天知識,激發全民族探索創新熱情,唱響“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的主旋律,凝聚實現中國夢航天夢的強大力量。“中國航天日”為什么是4月24日?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日”的由來“中國航天日”的歷史由來
2007年10月8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曾經宣布,自2007年開始,將每年的十月八日確立為“航天日”,以促進全社會更多了解和關注航天,推動中國航天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2013年4月,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期間,政協科協界委員提議設立“中國航天日”,并向大會提交了提案。2014年1月4日,國防科技工業局就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委書記梁小虹關于設立“中國航天日”的提案召開專題座談會,會上討論并提出三個備選日期:會議決定正式啟動“中國航天日”的設立程序并上報國務院。
2016年3月8日,國務院回復同意設立“中國航天日”的批復:同意自2016年起,將每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具體工作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防科工局商有關部門組織實施
。“中國航天日”的由來“中國航天日”設立的意義02中國航天日意義傳承民族精神建設航天強國激發探索精神“中國航天日”設立的意義傳承民族精神設立“中國航天日”是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激勵中華兒女熱愛祖國、崇尚科學,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迫切需要。“中國航天日”設立的意義航天“三大精神”航天傳統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無私奉獻、嚴謹務實、勇于攀登“兩彈一星”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載人航天精神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中國航天日”設立的意義建設航天強國設立“中國航天日”,使航天人及所有科技工作者能夠擁有自己的紀念日,可有效激勵航天人以及全國的科技工作者,以中國航天創業史為教材,以航天英雄為榜樣,在航天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的鼓舞激勵下,獻身航天,獻身科學,不斷攀登新的科學高峰,再創新的輝煌。同時也引導全國人民銘記航天人為中國科技發展和綜合國力增強所做出的犧牲和奉獻,關心和支持祖國航天事業的未來發展。“中國航天日”設立的意義激發探索精神設立“中國航天日”,可有效地激發全國青少年熱愛祖國,崇尚科學,崇尚科學家的熱情,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習航天人自主創新、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勇攀高峰的民族精神,積極投身科技事業,努力探索與利用外層空間,促進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造福全人類,以所學的知識報效祖國。“中國航天日”設立的意義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史031964年4月29日國防科委向中央報告,設想在一九七○年或一九七一年發射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1958年5月17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指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1960年11月5日中國仿制的蘇聯“P—2”導彈首次發射試驗獲得成功。1964年6月29日中國自行研制的中近程導彈再次發射試驗,獲得成功。1960年2月19日中國自行設計制造的試驗型液體燃料探空火箭首次發射成功。九月,探空火箭發射成功。1962年3月21日中國獨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導彈發射試驗失敗。一九六三年一月,中國科學院成立星際航行委員會,由竺可楨、裴麗生、錢學森、趙九章等領導,研究制訂星際航行長遠規劃。1966年11月“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和“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開始研制。1965年中央專門委員會批準第七機械工業部制訂的一九六五至一九七二年運載火箭發展規劃。中央專委責成中國科學院負責擬訂衛星系列發展規劃。1966年6月30日周恩來總理視察酒泉運載火箭發射基地,觀看中近程火箭發射試驗,祝賀發射成功。1966年10月27日導彈核武器發射試驗成功。彈頭精確命中目標,實現核爆炸。1964年7月19日成功地發射了第一枚生物火箭。1965年10月中國科學院受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的委托,召開第一顆人造衛星方案論證會。1971年3月3日中國發射了科學實驗衛星“實踐一號”。衛星在預定軌道上工作了八年。1967年“和平二號”固體燃料氣象火箭試射成功。1970年1月30日中遠程導彈飛行試驗首次成功。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發射成功。這是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毛澤東主席等領導人于“五一”節在天安門城樓接見了衛星和運載火箭研制人員代表。1966年12月26日中國研制的中程導彈首次飛行試驗基本成功。1968年2月20日空間技術研究院成立。1981年9月20日中國用一枚風暴一號運載火箭發射了三顆科學實驗衛星。1971年9月10日東風五號洲際導彈首次飛行試驗基本成功。1979年1月7日遠程導彈試驗一種新的發射方式,獲得成功。1982年10月12日潛艇水下發射導彈獲得成功,回收艙準確地濺落在預定海域。中共中央軍委發電致賀。1975年11月26日中國發射了一顆返回式人造衛星。衛星按預定計劃于二十九日返回地面。1980年5月18日中國向太平洋預定海域成功地發射了遠程運載火箭。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發電致賀。1990年4月7日中國自行研制的“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把美國制造的亞洲1號通信衛星送入預定的軌道,首次取得了為國外用戶發射衛星的圓滿成功。1984年4月8日中國第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試驗通信衛星發射成功。十六日,衛星成功地定點于東經一百二十五度赤道上空。1988年9月7日中國發射一顆試驗性氣象衛星“風云一號”。這是中國自行研制和發射的第一顆極地軌道氣象衛星。1990年7月16日中國新研制的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征二號捆綁式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將模擬衛星送入了預定軌道。1986年2月1日中國發射一顆實用通信廣播衛星。二十日,衛星定點成功。這標志著中國已全面掌握運載火箭技術,衛星通信由試驗階段進入實用階段。1988年12月25日中國科學院海南探空火箭發射場成功地發射了一枚“織女一號”火箭,至此,中國低緯度區第一次火箭探空試驗圓滿結束。神州載人飛船介紹04神舟載人飛船4神舟二號2001年01月09日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飛行試驗的主要目的是對工程各系統從發射到運行、返回、留軌的全過程進行考核1998年5月2日中國自行研制生產的“長二丙”改進型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這標志著中國具有參與國際中低軌道商業發射市場競爭力。神舟一號1999年11月20日第一次測試飛行,成功實現天地往返。1991年1月22日中國第一枚一百二十公里高空低緯度探空火箭——“織女三號”在中國科學院海南探空發射場發射試驗成功。神舟五號2003年10月15日首次載人飛行,承載的宇航員是楊利偉,成功圍繞地球十四圈。神舟三號2002年03月25日飛行試驗的主要目的是考核火箭逃逸功能、控制系統冗余、飛船應急救生、自主應急返回、人工控制等功能,這次任務載有模擬宇航員。神舟六號2005年10月12日首次進行多人多天的航天飛行,承載的宇航員是費俊龍和聶海勝。神舟四號2002年12月29日無人狀態下全面考核的一次飛行試驗,主要目的是確保宇航員絕對安全,進一步完善和考核火箭、飛船、測控系統的可靠性。神舟九號2012年6月16日下午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3名航天員進入太空,景海鵬、劉旺和劉洋(中國首位女航天員)。6月18日下午,神舟九號成功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實現自動交會對接。6月24日,航天員劉旺操作飛船順利完成于天宮一號的手控交會對接。標志著中國完全掌握了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神舟七號2008年09月25日首次承載三名宇航員進入太空,承載的宇航員是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成功進行出艙活動(又稱太空行走)。神舟十號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搭載三位航天員飛向太空,將在軌飛行15天,并首次開展我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神舟八號2011年11月01日由改進型“長征二號”F遙八火箭順利發射升空。2011年11月3日凌晨,與組合天宮一號成功實施首次交會對接任務,成為中國空間實驗室的一部分。中國夢·航天夢——感謝您的欣賞~“中國航天日”XXX20XX探索宇宙奧秘7.20人類月球日—探索宇宙奧秘人類月球日
月球起源的五個假說
關于月球的冷知識月球對地球的重要性人類對月球及太空的探索1234目錄月球起源的五個假說第一章月球,天體名稱,人類肉眼所見稱為月亮,古時又稱太陰、玄兔、嬋娟、玉盤,是地球的衛星,并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星。月球直徑大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質量大約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月球是地球已知的質量最大的衛星,月球表面布滿了由小天體撞擊形成的撞擊坑。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38.44萬千米大約是地球直徑的30
倍
這是最早解釋月球起源的一種假設早在1898年,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的兒子喬治·達爾文就在《太陽系中的潮汐和類似效應》一文中指出,月球本來是地球的一部分,后來由于地球轉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質拋了出去,這些物質脫離地球后形成了月球,而遺留在地球上的大坑,就是太平洋。要理解這種理論,我們可以想象一個孩子被失控了的旋轉木馬甩了出去,這需要很高的旋轉速度。但當科學家計算了所需要的旋轉速度時,這個假說就說不通了,因為那時地球的自轉速度可能達不到那么快。解釋月球起源的一種假設一解釋月球起源的一種假設二俘獲說認為,月球也可能是在靠近地球時被地球的引力所俘獲的。但相比火星的兩顆衛星,月球實在太大了,可能并不適合這種情況。如果月球闖入太陽系,更有可能被太陽或者木星俘獲,而不是地球。俘獲說也無法解釋現在月球的近圓形軌道形狀。因為根據引力的規律,它應該沿一條扁形或橢圓形軌道運行,而不應該沿一條近圓形的軌道運行。在太陽系中,大多數衛星都在土星和木星等氣態巨行星的周圍存在,與地球類似的只有火星,它擁有兩顆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對于這兩顆衛星,目前主流的觀點是,它們可能曾經是小行星,后被火星的重力所俘獲,變成其衛星。01020320世紀70年代中期,行星科學家提出了“大碰撞”的假說。這種假說認為,月球是地球和另一個天體發生碰撞后誕生的。在距今45億年前的早期太陽系,一個被稱為“原行星”的火星大小的巖石物體撞向了年輕的地球,拋射出來的物質被送入地球軌道,逐漸聚集形成了月球。到了2000年,天文學家用一位古希臘女神的名字把那顆原行星稱為“忒伊亞”。0102如果“忒伊亞”真的促成了月球的誕生,那么月球應該是類似地球和“忒伊亞”的混合體。然而,2001年科學家在對阿波羅登月任務中收集到的巖石進行研究后發現,氧的同位素在地球和月球的巖石中幾乎是完全一樣的;對鈦和鋯的研究同樣顯示地球和月球起源于同一種物質。2016年,科學家使用最新技術對氧的同位素進行精確測量,仍然無法找到在地球和月球之間的差別。2017年,以以色列學者拉盧卡·努夫為代表的行星科學家提出一個關于月球起源的新假說,即地球經歷了一系列撞擊,它們產生了一些“迷你衛星”,這些衛星的物質主要來自地球。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迷你衛星”合并成了一個很大的衛星——月亮。01020304關于月球的冷知識第二章月球不是圓的月球是個蛋型,其中比較大的一頭對著地球。我們永遠看不到月球的背面,月球的自轉周期和它的平均公轉周期相同,所以在地球上,我們永遠看不到月球的背面。月球上有月震在1969年和1977年之間,地震儀在月球上每年可以捕捉到3000起月震。大多數月震是由撞向月球的巨大隕石造成的。而這些隕石是由太陽和地球的起潮力引起的。月球的一天特別漫長月球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相當于地球的1個月,地球上的一天是24小時,而月球上的一天大概是708小時。月球上的“一上午”,即從太陽升起到正午,需要180小時。月球正在離我們而去月球每年都在軌道上向外偏離3.8cm。據數據顯示,月亮誕生之初,與地球的間距僅為2萬公里,而現在兩者的間距已經擴大到了38萬公里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兩者之間的間距會越來越遠。12上百歲的腳印第二個“月亮”月球一個腳印能夠幾百年不變。由于因為月球表面大氣層稀薄,幾乎沒有空氣對流所以如果你在月球踩上一個腳印,可能幾百年都保持穩定不變。一顆叫做克魯特尼的小行星,受地球引力吸引而進入地球軌道。它直徑約3千米,繞地球一周要花770年的時間。科學家們認為大約5000年后,它會因地球引力的作用被吸入軌道形成所謂的“地衛二”。月球對地球的重要性第三章地球海洋的潮汐現象就是由于月球的存在造成的如果月球消失了,地球的潮汐現象將會消失,我們看到的景象是大海沒有了潮起潮落,而且海水的流動也會變慢,比如洋流等也可能會發生改變,這無疑會對海洋生物乃至魚類都產生不利的影響。“氣潮”月球對地球的潮汐作用不僅反映在海洋上,更多的反應在大氣層中地球的大氣層也是會隨著月球的運行而產生潮汐現象的這同時也加速了地球大氣的流動,特別是高層大氣的流動形成所謂的“氣潮”,“氣潮”可以影響氣壓,從而對天氣產生影響010203月球的存在能使地球自轉軸的傾斜角保持穩定從而使地球的氣候相對穩定,現在地球自轉軸的傾斜角變化在5度以內。但是如果沒有月球,地球自轉軸的傾斜角會以數百萬年為一周期由0—50度變化.地球氣候因而也會大幅度變化,這不利于地球形成穩定的生態環境。010203對于地球上的生物而言,如果沒有了月球也不能很好的生活因為很多夜行動物適合在微光下生活,如果月球不存在了,它們的生活狀態也必須發生轉變。植物在月光照耀下也是生長的速度快、長得好,特別是對于幾厘米高、發芽不久的植物最有利。甚至有人認為月亮對人體有一定的影響,因為人體約有80%是液體,月球引力也能像引起海洋潮汐般對人體中的液體發生作用,造成人體的“生物高潮”和“生物低潮”。如滿月的時候,生物潮處于高峰,月亮對人的行為影響比較強烈,弦月的時候則反之。地球的時間會變短,對人們的生活乃至動植物的生長有影響對地球而言,如果失去了月亮,那么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都會加快,這樣,地球的每一天和每一年的時間都會變短,這對人們的生活乃至動植物的生長還是有很多的影響的。地球的時間會變短,對人們的生活乃至動植物的生長有影響月球早期比現在更靠近地球,兩者的引力導致地球內部溫度劇增,地心的巖漿在高溫及高牽引力的作用下出現滾動而產生了磁場,這對地球形成了一個“保護盾”,減少了來自太空的宇宙射線的侵襲,如果沒有這個保護盾,來自太陽和其他星體的射線對生命的形成和演變都是很不利的。關于這一點,我們只要看一看,月球上大大小小一個套一個的環形山就知道了,如果沒有月球的阻擋,這些隕石很可能將會降落到地球上,而比較大的小行星是會對地球生命帶來很不利的影響的,就像6500萬年前的恐龍滅絕,就是由于小行星的撞擊造成的,而也正是由于月球的存在,阻擋了大量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生命才能穩健有序的演變發展,才形成了我們人類這樣高級的生物。科學家還認為,地球磁場的形成和月球有關系月球可以替地球阻擋很多小行星的撞擊人類對月球及太空的探索第四章斯普特尼克一號是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由前蘇聯火箭專家科羅廖夫利用導彈改制而成,為鋁制球體,直徑58厘米,重83.6千克,球體,有4根鞭狀天線,內裝有科學儀器。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在拜科努爾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升空后發射了3個星期信號,在軌道中度過3個多月,圍繞地球轉了1400多圈,最后墜入大氣層消失。斯普特尼克一號是航天啟蒙時代的產物,是冷戰時期太空競爭的標志。1957年10月4日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一號是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由前蘇聯火箭專家科羅廖夫利用導彈改制而成,為鋁制球體,直徑58厘米,重83.6千克,球體,有4根鞭狀天線,內裝有科學儀器。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在拜科努爾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升空后發射了3個星期信號,在軌道中度過3個多月,圍繞地球轉了1400多圈,最后墜入大氣層消失。斯普特尼克一號是航天啟蒙時代的產物,是冷戰時期太空競爭的標志。1961年4月12日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載人飛船東方1號蘇聯成功地發射了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東方號”,尤里·加加林成功地完成了劃時代的宇宙飛行任務,從而實現了人類遨游太空的夢想,開創了世界載人航天的新紀元,揭開了人類進入太空的序幕1961年4月12日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載人飛船東方1號阿波羅11號(Apollo11?)是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羅計劃中的第五次載人任務,是人類第一次登月任務。1969年7月20日,尼爾·阿姆斯特朗與巴茲·奧爾德林成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類。1969年7月20日航天員阿姆斯特朗鉆出登月艙,下到月球表面1971年4月19日發射了世界上第一座空間站“禮炮”1號1981年4月12日第一架航天飛機哥倫比亞號發射成功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座空間站“禮炮1號”,從此載人太空飛行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禮炮1號”空間站由軌道艙、服務艙和對接艙組成,呈不規則的圓柱形,總長度約為125米,最大直徑為4米,總重量約為185噸。“禮炮1號”在約200多千米高的軌道上運行,站上裝有各種試驗設備、照相攝影設備和科學實驗設備。1981年4月12日首次發射,是第一架正式服役航天飛機,哥倫比亞號機艙長18米,能裝運36噸重的貨物,外形象一架大型三角翼飛機,整個組合裝置重約2000噸,在滑行中它還能向兩側方向作2000公里的機動飛行,以選擇合適的著陸場地。2003年2月1日美國東部時間上午9時,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在得克薩斯州北部上空解體墜毀,7名宇航員全部遇難。2007年9月14日日本探月衛星“月亮女神”號發射升空,主要任務是觀測月球表面地形、研究元素分布等2011年8月5日“朱諾”號木星探測器由一枚宇宙神”-V551型火箭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踏上遠征木星之旅2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上海市合同法新規企業有權對員工罰款
- 2025合同變更與合同終止的區別
- 2025策略:深入剖析合同中排除不必要裝修項目的方法
- 2025電工設備購銷合同范本
- 2025年南昌住房出租合同
- 2025現代風格房屋租賃合同
- 2025【上海市勞動合同參考模板】上海市勞動合同條款
- 2025簡易合同保管協議
- 2025個體投資者股權投資合同范本
- 2025標準家庭裝修合同模板
- 低空經濟在環境保護領域的應用分析
- 三年級下第五單元課件
- 富血小板血漿(PRP)臨床實踐與病例分享課件
- 光伏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2024秋期國家開放大學《鋼結構(本)》一平臺在線形考(階段性學習測驗1至4)試題及答案
- 2024-2025學年全國中學生天文知識競賽考試題庫(含答案)
- 激光雕刻切割軟件LaserSoft操作說明書(多文檔版)
- 農產品包裝設計合同
- 建筑幕墻安裝工程安全施工施工工藝技術
- CJT 306-2009 建設事業非接觸式CPU卡芯片技術要求
- 臨床檢驗儀器與技術復習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