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課件1_第1頁
第13課《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課件1_第2頁
第13課《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課件1_第3頁
第13課《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課件1_第4頁
第13課《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課件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3課《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對世界文明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的印刷術、火藥、指南針是怎樣發明與傳播的?當時的中外交流情況又如何呢?1指南針、火藥的應用活字印刷術的發明2發達的中外交通3了解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和發展,掌握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時間、發明者、特點、發展、傳播及作用。掌握指南針的發明過程、應用、傳播及對世界產生的重大影響。掌握火藥的發明、應用、傳播及對歐洲社會的影響。知道宋元時期陸路和海路交通發達的表現及影響。通過對中國四大發明的學習,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歷史發展的

巨大作用,形成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初步

認識。一、活字印刷術的發明1.雕版印刷術:

時期發明,遼、宋、西夏、金時期進一步發展。2.活字印刷術:(1)發明:北宋

發明,用

刻字;此后,能工巧匠們發明木活字。(2)發展:元代王禎在《農書》中對木活字技術作了系統的總結并有所創新,發明

排字法;元代中期,出現銅活字印刷。(3)影響: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4)傳播:13世紀傳入

,之后傳到日本及東南亞地區,又經絲綢之路傳到波斯,后經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徑傳入

。畢昇隋唐時期轉輪膠泥歐洲朝鮮二、指南針(1)出現:戰國時人們利用天然磁鐵做成指南工具,稱為“

”。(2)發展:宋代開始用人造磁鐵制成指南的工具。后來人們把有磁性的鋼針安置在刻有度數的盤中,制成

。(3)應用:

末年,中國的海船上開始使用指南針。(4)傳播:阿拉伯商人將指南針傳到阿拉伯國家,后來又傳到

。(5)影響:大大促進了

技術的發展。司南北宋羅盤歐洲世界遠洋航海三、火藥的應用(1)發展:

時中國人發明了火藥;

火藥開始運用到軍事領域。

火藥武器廣泛用于戰爭。

(2)傳播:13世紀傳入

地區,14世紀初傳到歐洲。(3)影響:對歐洲的

制造和作戰方式產生臣大影響,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變革。阿拉伯唐朝宋元時期火器唐朝末年造紙術13世紀阿拉伯印刷術13世紀造紙術造紙術7世紀火藥13、14世紀指南針12、13世紀歐洲印刷術

四大發明的傳播路線圖四、發達的中外交通1.海上交通:(1)概況:宋代南方

頻繁,海路交通發達;元朝交通范圍進一步擴大,開創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2)發展。①宋元時期使用指南針,初步掌握

、信風、氣象的規律。②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條航線;

朝時海上絲綢之路進入鼎盛時期。2.陸上交通:古代著名的陸上絲綢之路,在宋元時期成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宋元時期的

比較發達。3.影響:使中外經濟、文化和科技的交流進一步發展起來。

海上貿易潮汛元驛站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人物:時期:成就:畢昇北宋發明活字印刷術膠泥刻字——木活字——轉輪排字法——銅活字印刷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活字印刷術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13世紀時,活字印刷術傳入朝鮮,之后傳到日本及東南亞地區,又經絲綢之路傳到波斯,后來經過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徑傳入歐洲。

學習與探究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有何影響?指南針、火藥的應用

學習與探究你了解指南針的發明與傳播嗎?1.戰國時的“司南”是最早的定向工具(指南儀器)指南針:利用磁鐵在地球磁場中的南北指極性而制成的一種指向儀器。司南2.宋朝時制成指南針,北宋后期用于海上交通,南宋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北宋羅盤針現在的指南針

朱彧[yù]在1119年寫成《萍州可談》一書,書中寫道:“舟師(船上的技術人員)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則觀指南針。”這是世界航海史上使用指南針的最早記錄。想一想,指南針用于航海有什么好處?材料研讀水羅盤(模型)答:指南針應用于航海,大大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為鄭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發現提供了重要條件,促進了世界貿易的發展。

學習與探究火藥的發明與使用過程?指南針、火藥的應用①唐朝已有火藥配方的記載②唐末火藥在軍事上開始使用宋元時期廣泛應用于戰爭③13、14世紀,火藥和火藥武器傳入阿拉伯和歐洲宋代火器模型元代火銃

學習與探究宋元時期科技得到高度發展的原因有哪些?(1)宋元時期政治的發展,國家相對統一,社會相對穩定;(2)宋元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3)各民族、各地區間經濟文化的交流;(4)繼承隋唐時期文化和吸收外來文化;(5)各族人民的聰明才智和辛勤勞動等。發達的中外交通與前代相比,宋元時期的交通有了很大的發展,宋朝由于航海技術的進步,南方的海上貿易頻繁,海路交通發達;元朝建立后,陸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圍進一步擴大,開創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發達的中外交通

意思:海外貿易利潤最豐厚,如果經營得當,可以獲得上百萬的收入。說明宋朝政府重視和鼓勵海外貿易。

學習與探究這段話是什么意思?說明了政府的什么態度?材料:“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動以百萬計。”——宋高宗陸路交通雞鳴驛古代著名的陸上絲綢之路,在宋元時期成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宋朝驛站比較發達,元朝統治區域遼闊,為加強同各地的聯系,修建了覆蓋全國的陸路交通網,建立了四通八達的驛站。元代的陸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羅斯等歐洲國家,使東西方的使臣、商人往來非常方便。雞鳴驛城,位于河北省懷來縣雞鳴驛鄉雞鳴驛村,是一處建于明代(1368年-1644年)的驛站遺存。驛城占地220000平方米,平面近方形,城墻周長1891.8米。城墻表層是磚砌的,里層是夯土。墻體底寬8-11米,上寬3-5米,高11米,城墻四周均勻分布著4個角臺。海路交通1.宋代的海路形成了許多條航線,可通往日本、高麗、東南亞、印度、阿拉伯等國家和地區,遠至波斯灣及東非海岸。2.元朝時,海上交通范圍有更大的拓展,海上絲綢之路進入鼎盛時期。3.宋元時,中國與阿拉伯、波斯以及東非之間有大量的商船定期往返。宋代時與中國有貿易關系的國家和地區有五六十個,元代時達到140多個。

學習與探究結合下圖及所學知識,說說南宋海外貿易及海上絲綢之路的盛況。1.宋朝時期,廣州、泉州是文明世界的大商港;2.在主要港口設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貿易;3.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條航線,可通往日本、高麗、東南亞、印度、阿拉伯等國家和地區,遠至波斯及東非海岸。

學習與探究宋朝海外貿易及海上絲綢之路發達的原因是什么?1.宋朝農業和手工業發達,為海外貿易發展奠定物質基礎。2.宋朝與西方陸路交通受到阻礙,促使通過海路與外國發展貿易關系。3.宋朝有發達的造船業航海技術,除使用指南針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風、氣象的規律,能夠進行遠洋航行。4.宋朝政府實行鼓勵海外貿易的政策,調動了中外商人的積極性。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科技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火藥中外交通海上:貿易頻繁陸上:驛站發達1.右圖中的人物是我國古代杰出的發明家,他的重大發明是()A.指南針B.雕版印刷術C.活字印刷術D.火藥武器2.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中對文化傳播起重大作用的是()①造紙術②火藥③印刷術④指南針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