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講改革開放至今-高考歷史二輪復習專題課件_第1頁
第六講改革開放至今-高考歷史二輪復習專題課件_第2頁
第六講改革開放至今-高考歷史二輪復習專題課件_第3頁
第六講改革開放至今-高考歷史二輪復習專題課件_第4頁
第六講改革開放至今-高考歷史二輪復習專題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歷史二輪復習專題六:改革開放至今時空坐標★知識結構改革開放至今最新考綱★考點分布考綱2018201720162015政治

1、改革開放以來民主與法制的建設2、“一國兩制”的理論與實踐3、十一屆三中全會關于改革開放的決策4、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國有企業改革5、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6、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7、新時期中國外交成就村民自治意義(1)農村改革的影響(3)科技對生產的作用(1)經濟經濟體制改革中經濟模式轉變(1)思想總特征政治上: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建立和完善民主政治,依法治國。提出“一國兩制”構想,祖國統一大業大步邁進。經濟上:特色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對內經濟體制改革,接軌世界:單一公有制經濟變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份并存,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思想文化上:現代化的科技文教事業取得跨越式的發展,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明方向;科教興國戰略的逐步實施,教科文成就突出。外交上:推進全面開放,接軌世界,進行廣泛的交流和合作。具體知識結合大冊子深化歷史理解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積極參與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何謂多邊外交?提示:多邊外交主要是相對于“雙邊外交”而言的。一般是指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國際關系行為主體(包括國家行為體和非國家行為體)通過建立國際組織、締結國際條約、舉行國際會議等所開展的各個領域的國際對話、協調與合作。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953年朝鮮停戰后,國際緊張局勢趨于緩和。為爭取國際局勢的進一步好轉和為國內即將展開的大規模經濟建設創造和平的國際環境,中國政府以主動的姿態,積極謀求建立新的國際關系。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標志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超越了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差異,以其包容性和開放性逐漸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今天依然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是中國人民為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出的重大貢獻。深化歷史理解(2016年全國新課標1卷文綜歷史31)1965年,中國大陸與西方國家的貿易額在進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這種變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國實現了與西方國家的正常化B.調整了與蘇聯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D.打破了歐美對華經濟制裁深化歷史理解3、新中國成立后中美關系發展的階段特征及原因(1)第一階段(建國后到20世紀60年代末);對抗。①中美在意識形態和國家利益上的矛盾和沖突。②二戰后,美國推行“扶蔣反共”;新中國成立后,又推行孤立政策。(2)第二階段(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走向緩和,最終正常化。①從美國方面看:美國孤立中國政策失敗;在美蘇爭霸中美國處于守勢;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②從中國方面看:中國國際地位提高;面臨來自蘇聯的威脅;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需要。(3)第三階段(20世紀90年代以來):時而緊張、時而緩和。①中美之間存在利益沖突,矛盾在所難免。②中美之間也存在著共同的政治經濟利益,雙方可作出妥協,中美都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世界和平與發展都負有重大責任。深化歷史理解4、經濟體制改革可歸納為“一、二、三、四”一個目標: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兩個重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國有企業改革。三個關鍵點:小崗村突破、“南方談話”、中共十四大。四個轉變:單一公有制到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并存;計劃經濟體制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平均分配到按勞分配;優先發展重工業到國民經濟平衡協調發展。深化歷史理解(2017?新課標全國Ⅰ卷高考?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報告說,理論上的凱恩斯主義和實踐中的羅斯福新政,實際上是把計劃用作國家干預的一種手段,從那時候起,計劃與市場相結合成為世界經濟體制優化的普遍趨勢。據此可知,該報告的主旨是(

)A.肯定國家干預經濟的發展模式B.闡明融入經濟全球化的必要C.主張擺脫傳統經濟模式的束縛D.剖析西方經濟體制的實質深化歷史理解(2017.4?浙江高考?15)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市場經濟體制緊密結合在一起,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是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實現這一“重大突破“的會議是(

)A.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深化歷史理解(2017?海南高考?13)1992年,我國公有制經濟以外的其他經濟成分增長較快,國家直接管理的農業、工業、外貿等出口產品計劃指標減少1/3,其中指令性計劃指標減少近一半。這表明我國A.市場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增強B.總體上已經達到小康水平C.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D.實現與世界經濟的全面接軌深化歷史理解5、對外開放可歸納為“一、二、三、四”一個特征:“漸進性”。兩個趨勢:從封閉到開放,從“引進來”到“走出去”。三個特點(開放格局):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四個步驟:“打開窗口”(建立經濟特區)→“連點成線”(開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外向型開發區)→“全面開放”(開放內地城市)→“融入世界”(加入WTO)。深化歷史理解6、新中國經濟體制的幾次轉變(1)從新民主主義經濟到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新中國成立初到1956年,從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經濟體制,向高度集中、統一管理的計劃經濟體制轉變。(2)多種所有制并存(1978~1992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從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轉變為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從計劃經濟轉變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