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0mw低熱值資源綜合利用電廠330kv送電線路工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_第1頁
2×300mw低熱值資源綜合利用電廠330kv送電線路工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_第2頁
2×300mw低熱值資源綜合利用電廠330kv送電線路工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_第3頁
2×300mw低熱值資源綜合利用電廠330kv送電線路工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_第4頁
2×300mw低熱值資源綜合利用電廠330kv送電線路工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30kV聶劉變增容擴建工程環境影響報告PAGEII 陜中圣環評報告評價證書類別:甲級SZSHPS-2013-052評價證書編號:3607黃陵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300MW低熱值資源綜合利用電廠330kV線路送出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報批稿)陜西中圣環境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二零一三年十二月?西安黃陵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300MW低熱值資源綜合利用電廠330kV線路送出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編制單位:陜西中圣環境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趙建奇項目負責人:審核:審定:環評報告主要編制人員及職責:姓名從事專業環評證書編號編制章節簽名馬敏杰環境工程A36070441200第4章、第6章、第10章第14章高明強環境工程A36070076第1章、第2章、第3章、第7章宋海燕環境工程A36070077第8章、第9章黃煒環境工程A36070087第11章、第12章程鋼環境工程A36070112第5章、第13章PAGE172目錄TOC\o"1-2"\h\z\u前言 11總則 31.1編制依據 31.2評價等級 51.3評價范圍 61.4評價標準 91.5環境保護目標 102.工程概況 122.1項目規模及組成 122.2330kV輸電線路工程 132.3黃陵330kV變電站擴建工程 172.4工程投資 203工程分析 213.1環境影響識別 213.2工藝流程及產污環節分析 213.3工程特點 233.4主要的環保問題 234區域環境概況 274.1自然環境概況 274.2社會環境概況 285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305.1電磁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305.2聲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365.3生態環境現狀 376施工期環境影響分析 416.1施工期工程簡況及環境影響因素分析 416.2環境空氣影響分析 426.3水環境影響分析 426.4聲環境影響分析 436.5固體廢物環境影響分析 436.6生態環境影響分析 446.7對環境敏感點的影響分析 446.8施工期環境影響分析結論 477營運期環境影響分析 487.1營運期電磁環境影響分析 487.2營運期聲環境影響分析 1117.3水環境影響分析 1127.4固體廢物環境影響分析 1178.環境保護措施 1188.1電磁環境保護措施 1188.2聲環境保護措施 1198.3環境空氣污染防護措施 1208.4水環境保護措施 1208.5固體廢物環境保護措施 1208.6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1218.7需采取的其他環保措施 1248.8環保拆遷 1249項目可行性分析 1269.1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1269.2與產業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1269.3與電網規劃的符合性分析 1269.4選址選線可行性分析 1279.5與當地規劃的可行性分析 12710水土保持 12910.1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現狀 12910.2工程建設對水土流失的影響因素分析 13010.3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及防治分區 13110.4水土流失預測成果 13210.5水土流失危害分析與評價 13310.6防治目標及防治措施 13410.7水土保持投資估算與效益分析 13811環境管理與監測計劃 14211.1施工期的環境管理和監督 14211.2運行期的環境管理和監督 14211.3環境監理 14211.4環境監測計劃 14311.5環保設施竣工驗收內容及要求 14312環境經濟損益分析 14612.1環保投資估算 14612.2環境經濟損益分析 14613公眾參與 14813.1公眾參與方式 14813.2公開環境信息 14813.3公眾意見調查 15213.4公眾參與結論 15814評價結論與建議 16014.1建設項目可行性分析結論 16014.2工程分析 16014.3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16014.4施工期環境影響分析 16114.5營運期環境影響分析 16114.6環境保護措施 16414.7公眾參與 16514.8要求與建議 16514.9綜合結論 166附件:附件1-《關于<黃陵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300MW低熱值資源綜合利用電廠330kV線路送出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委托書》,黃陵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附件2-《延安市環境保護局關于2×300MW低熱值資源綜合利用電廠330kV線路送出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標準的復函》延安市環境保護局;附件3-《關于黃陵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330kV輸電線路路徑項目的規劃意見》黃陵縣住房和城鄉建設規劃局;附件4-《使用林地審核同意書》陜西省林業廳;附件5-《關于黃陵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330kV輸電線路建設臨時占用橋北林業局國有林地的批復》陜西省林業廳;附件6-《關于黃陵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330kV輸電線路建設臨時占用林地的批復》延安市橋山林業局;附件7-關于對《黃陵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300MW低熱值資源綜合利用電廠330kV輸電線路壓覆礦產資源的請示》的復函,黃陵縣國土資源局;附件8-關于2×300MW低熱值資源綜合利用電廠330kV輸電線路項目選址的批復,黃陵縣旅游文物局;附件9-關于2×300MW低熱值資源綜合利用電廠330kV變電站擴建間隔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的函,黃陵縣國土資源局;附件10-國家電網公司關于陜西黃陵2×30萬千瓦低熱值資源綜合利用電廠接入電網意見的函,國家電網公司;附件11-關于330千伏彬縣變等輸變電工程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意見的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附件12-關于陜西省電力公司330千伏黃陵變擴建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陜西省環境保護廳;附件13-關于黃陵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300MW低熱值資源綜合利用電廠330kV線路送出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技術評估報告的函,陜西省環境工程評估中心;附件14-關于黃陵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300MW低熱值資源綜合利用電廠330kV線路送出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初審意見,延安市環境保護局;前言黃陵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現有兩個礦井,總產能13.0Mt/a,兩礦井地面分別配套建設同規模選煤廠一座,目前已達到設計產能?,F有兩座礦井選煤廠生產過程中將產生大量煤矸石、煤泥和中煤。另外,兩對礦井采煤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礦井水,除礦井地面生產部分回用礦井水外,目前仍有大量處理后礦井水外排入地表水體,既對地表水環境帶來壓力,又浪費水資源。為合理利用公司礦井選煤廠低熱值煤矸石、煤泥、中煤資源,減少煤矸石外排占地,以及合理利用水資源,提高礦井水資源綜合利用率,減輕礦井水外排對環境的壓力,黃陵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擬建設2×300MW低熱值資源綜合利用電廠工程對選煤廠煤矸石、煤泥、中煤和礦井水生產產生的礦井水進行綜合利用,同時,電廠燃用煤矸石、煤泥和中煤,有利于提高煤炭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具有節能環保意義,可以大大減少煤矸石帶來的環境污染,變廢為寶,促進資源的綜合利用,將地方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符合國家環境保護政策和西部大開發戰略。(該電廠的環境影響報告書已經編制完成并報環保部審批)為配合電廠電能的及時送出,同時緩解延安地區缺電的局面,為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能源保證,黃陵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擬建設2×300MW低熱值資源綜合利用電廠330kV線路送出工程(以下簡稱:黃陵電廠送出330kV輸變電工程),計劃于2015年運行。本次建設內容包括330kV輸電線路工程和330kV黃陵變擴建工程。本工程符合國務院發布實施的《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2005年12月2日國務院國發[2005]40號)中提出的“加強能源、交通、水利和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的原則。在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1年第9號令)以及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修改《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有關條款的決定中被列為鼓勵類項目。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等有關規定,本工程應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黃陵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于2013年1月完成了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明確了工程的規模和方案,2013年五月二十七日委托我公司承擔本工程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立即組織環評技術人員開展了全面的現場調查和資料收集工作,并依據建設單位提供的有關技術資料,按照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技術導則的要求,編制完成了本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在報告書編制過程中,我們得到了陜西省環保廳、延安市環保局、黃陵縣環保局、陜西省電力設計院和相關部門以及建設單位的大力支持和協助,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謝!1總則1.1編制依據1.1.1項目簡介黃陵電廠送出330kV輸變電工程包括:330kV黃陵變擴建工程、330kV輸電線路工程、光纖通信工程;不包括電廠的升壓站工程(電廠升壓站工程環評包含在《黃陵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300MW低熱值資源綜合利用電廠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中)。建設地點位于陜西省延安市黃陵縣境內。項目簡介見表1.1-1。表1.1-1黃陵電廠送出330kV輸變電工程簡介序號名稱內容簡介1330kV黃陵變擴建工程本期擴建330kV出線間隔2回,新增330kVSF6罐式斷路器3臺(HGIS)2330kV輸電線路工程新建330kV雙回電架空路約2×28.5km,單回架空線路32km1.1.2法律法規、部門規章⑴《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年12月26日;⑵《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2002年10月28日;⑶《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⑷《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⑸《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2007年12月29日;⑹《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1996年4月1日;⑺《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⑻《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⑼《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⑽《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第9號令,2011年3月27日,以及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修改《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有關條款的決定;⑾《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令第2號,2008年10月1日;⑿《基本農田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57號,1999年1月1日;⒀《電力設施保護條例》及實施細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39號,1998年7月1日;⒁《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53號,1998年11月29日;⒂《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國家環境保護局第18號令,1997年3月25日;⒃《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2006年2月14日,環發2006[28號];⒄《國務院關于環境保護若干問題的決定》,國務院國發[1996]第31號文;⒅《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號,1988年6月10日;⒆《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令第1號,2008年8月1日。1.1.3技術規范、導則及評價標準⑴《500kV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HJ/T24-1998);⑵《110kV~750kV架空輸電線路設計規范》(GB50545-2010);⑶《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總綱》(HJ2.1-2011);⑷《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面水環境》(HJ/T2.3-1993);⑸《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2.4-2009);⑹《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HJ19-2011);⑺《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電磁輻射監測儀器和方法》(HJ/T10.2-1996);⑻《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方法與標準》(HJ/T10.3-1996);⑼《高壓交流架空送電線無線電干擾限值》(GB15707-1995);⑽《高壓交流架空送電線路、變電站工頻電場和磁場測量方法》(DL/T988-2005);⑾《高壓架空送電線、變電站無線電干擾測量方法》(GB/T7349-2002);⑿《高壓架空送電線路無線電干擾計算方法》(DL/T691-1999);⒀《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⒁《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⒂《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⒃《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⒄《輸電線路對電信線路危險和干擾影響防護設計規程》(DL/T5033-2006)。⒅《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發[2006]28號)。1.1.4與項目有關的文件⑴《關于對黃陵電廠送出330kV輸變電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標準的復函》,延安市環境保護局,[2013]號⑵《黃陵電廠送出330kV輸變電工程監測報告》,陜輻環監字【2013】036號1.1.5工程資料及環評委托書⑴《黃陵電廠送出330kV輸變電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陜西省電力設計院;⑵《關于委托編制黃陵電廠送出330kV輸變電工程環評報告的函》,黃陵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1.2評價等級1.2.1電磁環境本項目電壓等級為330kV,根據《500kV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HJ/T24-1998),按照該規范規定的電磁環境影響初步評價的內容開展評價。1.2.2聲環境本項目所處聲環境功能區類別屬于《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規定的2類。依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2.4-2009)中評價等級的劃分原則,本次聲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劃分見表1.2-1。表1.2-1聲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劃分劃分依據所處功能區項目評價工作等級建設項目所處的聲環境功能區為GB3096規定的1類、2類地區,或建設項目建設前后評價范圍內敏感目標噪聲級增高量達3dB(A)~5dB(A)(含5dB(A)),或受噪聲影響人口數量增加較多2類區二級評價由表1.2-1可知,本次聲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按二級評價進行。1.2.3地面水環境本項目為輸變電工程,施工期時會產生少量的施工廢水和生活污水,污水水質簡單。運行期時項目中輸電線路部分不產生污水,僅變電站產生少量的站區生活污水,且水質簡單。依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面水環境》(HJ/T2.3-1993)中地面水環境影響評價的分級判據,評價等級低于三級,因此本項目對水環境影響僅進行簡要分析。1.2.4生態環境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HJ19-2011)總則中評價工作分級,依據影響區域的生態敏感性和評價項目的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圍,包括永久占地和臨時占地,將生態影響評價工作等級劃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如表1.2-2所示。表1.2-2生態影響評價工作等級劃分表影響區域生態敏感性工程占地(水域)范圍面積≥20km2或長度≥100km面積2km2~20km2或長度50km~100km面積≤2km2或長度≤50km特殊生態敏感區一級一級一級重要生態敏感區一級二級三級一般區域二級三級三級本工程項目建設區占地包括永久占地和臨時占地,永久占地包括線路塔基占地,臨時占地包括施工料場,牽張場等。本工程永久占地2hm2,臨時占地2.96hm2,總占地面積4.96hm2,即工程占地0.496km2≤2km2。占地類型有農田、林地,影響區域生態敏感性為一般區域。綜上,確定本次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為三級。1.3評價范圍由工程分析章節分析可知:根據項目特點,該工程對電磁環境、聲環境以及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為變電站部分的影響。1.3.1變電站工程評價范圍(1)電磁環境評價范圍根據《500kV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HJ/T2.4-1998):以變電站地址為中心的半徑為500m范圍內區域為本變電站工頻電場、工頻磁場的評價范圍;以變電站圍墻外2000m或距最近帶電構架投影2000m內區域為無線電干擾評價范圍。(2)聲環境評價范圍依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2.4-2009),對于以固定聲源為主的建設項目(如工廠、港口、施工工地、鐵路站場等),一般以項目邊界向外200m為評價范圍,可滿足一級評價的要求;二級、三級評價范圍可根據項目所在區域的聲環境功能區類別、相鄰區域的聲環境功能區類別及噪聲敏感目標等實際情況適當縮小。本工程將聲環境影響評價范圍定為變電站圍墻外200m范圍內。(3)生態環境評價范圍依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HJ19-2011)中對評價工作范圍的要求,本工程變電站站址圍墻外300m范圍區域。1.3.2送電線路工程評價范圍(1)電磁環境評價范圍以送電線路走廊兩側30m帶狀區域為工頻電場、工頻磁場的評價范圍;以送電線路走廊兩側2000m帶狀區域為無線電干擾評價范圍。根據國務院第239號《電力設施保護條例》第十條,架空電力線路保護區為導線邊相向外側延伸所形成的兩平行線內的區域,在一般地區330kV線路為15m。由此本項目送電線路電力設施規劃控制區為距邊相導線15m范圍內,稱為線路走廊。本項目為330kV線路工程分為單回架空線路和同塔雙回架空線路,單回架空線路兩邊導線相距為18.0m同塔雙回線路最遠的兩個邊相距離為19.0m,所以走廊寬度單回為48.0m,雙回為49.0m。工頻電場、工頻磁場評價范圍見示意圖1.3-1,1.3-2。(2)聲環境評價范圍送電線路聲環境評價范圍為高壓走廊外30m以內的區域。(3)生態環境評價范圍依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HJ19-2011)中對評價工作范圍的要求,本工程線路部分永久占地為塔基占地,臨時占地為牽張場,將輸電線路部分評價范圍定為線路走廊外200m范圍內。雙回線路評價范圍19m30m15m30m19m30m15m30m15m高壓走廊(47.8m)高壓走廊(47.8m)評價范圍(評價范圍(109m)圖2.3-1本項目330kV同塔雙回送電線路評價范圍示意圖單回線路評價范圍18.0m30m15m30m18.0m30m15m30m15m高壓走廊(48.0m)高壓走廊(48.0m)評價范圍(評價范圍(108m)圖2.3-2本項目330kV單回送電線路評價范圍示意圖1.4評價標準根據本工程所處區域的環境功能區劃,經西安市環保局確認,本次環境影響評價執行以下標準,包括環境質量標準和污染物排放標準。1.4.1環境質量標準電磁環境⑴工頻電場工頻電場執行《500kV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HJ/T24-1998)中規定的標準,以4kV/m作為居民區工頻電場評價標準。⑵工頻磁場工頻磁場執行HJ/T24-1998中推薦的,應用國際輻射保護協會關于對公眾全天輻射時的工頻磁場限值0.1mT(100μT)作為磁感應強度的評價標準。聲環境執行《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具體見表1.4-1。表1.4-1聲環境質量標準單位:dB(A)類別晝夜夜間備注2類60501.4.2污染物排放標準電磁環境⑴工頻電場工頻電場執行HJ/T24-1998中規定的標準,本次評價以4kV/m作為居民區工頻電場評價標準。⑵工頻磁場工頻磁場執行HJ/T24-1998中推薦的,應用國際輻射保護協會關于對公眾全天輻射時的工頻磁場限值0.1mT(100μT)作為磁感應強度的評價標準。⑶無線電干擾變電站無線電干擾參照執行《高壓交流架空送電線無線電干擾限值》(GB15707-1995)中的規定,330kV變電站在距變電站圍墻外20m處(非出線方向),測試頻率為0.5MHz,晴天條件下不大于53dB(μV/m)。聲環境⑴施工期噪聲施工期噪聲執行《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中的規定:①建筑施工過程中場界環境噪聲不得超過表1.4-2規定的排放限值。表1.4-2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限值單位:dB(A)晝間夜間7055②夜間噪聲最大聲級超過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A)。③當場界距噪聲敏感建筑物較近,其室外不滿足測量條件時,可在噪聲敏感建筑物內測量,并將表2.4-2中相應的限值減10dB(A)作為評價依據。⑵運行期噪聲變電站廠界噪聲執行《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的2類標準,即晝間60dB(A),夜間50dB(A);輸電線路邊導線外20m處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即晝間60dB(A),夜間50dB(A)。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不外排。1.5環境保護目標新建黃陵電廠送出330kV輸變電工程位于延安市黃陵縣境內。工程運行期的主要環境保護目標有石頭坡村、龍石商砼有限公司。環境保護目標具體見表1.5-1,環保目標與本工程位置關系見圖1.5-1、圖1.5-2。表1.5-1環境保護目標情況一覽表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及噪聲影響類序號環境保護目標名稱環境保護目標具體情況相對位置備注行政隸屬功能規模方位最近距離1石頭坡村江其連家延安市黃陵縣店頭鎮居住5人N15m(水平),45m(垂直)見圖1.5-1、圖1.5-22龍石商砼工作30~40人跨越75m(垂直)注:①表中“相對位置”是指環境保護目標相對于送出線路的描述,“方位”是指以線路中線為中心,“距離”為環保目標與線路邊導線的距離;②保護級別:《500kV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HJ/T24-1998)所規定的標準;《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圖1.5-1環保目標與線路位置關系示意圖圖1.5-2環保目標與線路位置關系示意圖黃陵電廠送出330kV輸變電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2.工程概況2.1項目建設必要性2.1.1本工程的建設是礦區資源綜合利用的需要黃陵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現有兩個礦井,分別為黃陵一號礦井和黃陵二號礦井。黃陵一號礦井設計能力年產煤為6.0Mt/a,黃陵二號礦井設計能力年產煤為7Mt/a,兩對礦井地面分別配套建設同規模選煤廠一座,目前已達到設計產能。現有兩座礦井選煤廠生產過程中將產生大量煤矸石、煤泥和中煤。另外,兩對礦井采煤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礦井水,除礦井地面生產部分回用礦井水外,目前仍有大量處理后礦井水(二號礦井301.71m3/h,一號礦井366.78m3/h)外排入地表水體,既對地表水環境帶來壓力,又浪費水資源。為合理利用礦井選煤廠低熱值煤矸石、煤泥、中煤資源,減少煤矸石外排占地,以及合理利用水資源,提高礦井水資源綜合利用率,減輕礦井水外排對環境的壓力,黃陵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擬建設2×300MW低熱值資源綜合利用電廠工程對選煤廠煤矸石、煤泥、中煤和礦井水生產產生的礦井水進行綜合利用,電廠燃用煤矸石、煤泥和中煤,有利于提高煤炭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具有節能環保意義,可以大大減少煤矸石帶來的環境污染,變廢為寶,促進資源的綜合利用,將地方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符合國家環境保護政策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為配合綜合利用電廠投產發電后電能的送出,建設本項目是十分必要的。2.1.2延安電網支撐和電力供應的需要從電力市場分析,綜合利用電廠所發的電送至330kV黃陵變后可專供延安地區供電,可以進一步緩解延安地區缺電的局面,為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能源保證。從電力保障角度建設本工程也是十分必要的。2.2項目規模及組成新建黃陵電廠送出330kV輸變電工程包括:建設內容包括330kV輸電線路工程和330kV黃陵變擴建工程,其中330kV線路工程98%的鐵塔已組立完成。項目基本組成見表2.2-1。表2.2-1項目組成項目名稱黃陵電廠送出330kV輸變電工程建設單位黃陵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建成投產日期2015年總投資額16450萬元環保投資約127.23萬元(占總投資的0.7%)330kV輸電線路工程線路規模新建330kV雙回架空線路約2×28.5km,煤礦采空區段分為二個單回路架設,長約32km(15.8km+16.2km);將原有330kV黃陵變π接線交叉線路改接為互不交叉,改接長度約0.8km,為單回架空線路。線路起點黃陵礦業電廠公司2×300MW電廠330kV門型構架線路終點黃陵變330kV門型構架行政區線路全線位于陜西省延安市黃陵縣境內導線選型采用2×JL/GIA-300/40鋼芯鋁絞線,分裂間距為400mm導線排列雙回路導線逆相序排列塔型及數量選用18種自立式鐵塔,共124基占地面積永久占地20000m2(2hm2),為輸電線路新增塔基占地途經地形一般山地53.2%,高山大嶺46.8%樹木征采情況修剪、擾動、砍伐樹木約11900棵工程拆遷無環保拆遷無黃陵330kV變電站擴建工程變電站位置陜西省延安市黃陵縣龍首鄉瞿莊村南側變電站現狀概況黃陵變主變容量為2×150MVA,擴建第三臺主變工程可研設計已經完成,擴建后,黃陵變主變容量為3×150MVA,本次是在擴建工程基礎上設計的。本期建設規模擴建2回330kV進出線間隔至黃陵煤矸石電廠,新增3臺斷路器。占地面積在變電站原有圍墻內南側預留場地進行,不需新征用地。2.3330kV輸電線路工程2.3.1線路規模本次線路工程包括330kV電黃雙回送電線路工程及330kV黃陵π接線工程。新建330kV雙回架空線路約2×28.5km,在煤礦采空區段分為二個單回路架設,長約32km(15.8km+16.2km)。由于黃陵變進出線間隔名稱排序原因,導致設計330kV黃陵π接線時線路自身相互交叉,本工程是將原有330kV黃陵變π接線交叉線路改接為互不交叉,改接長度約0.8km,為單回架空線路。2.3.2線路路徑電廠~店頭鎮(聯莊)段路徑線路自電廠330kV門型構架雙回路共塔向東出線,跨越廠區東部直接上山到黑牛溝山梁,向東至田家溝,左轉向東北,跨越鐵路、沮河、公路、35kV、110kV等線路到石頭坡,該段線路長4.8km,采用雙回路共塔架設。從石頭坡開始,線路進入煤礦采空區范圍,為提高線路安全可靠性,保證電廠送出,線路分為兩個單回路走線。330kV電黃Ⅱ回線(北側線路)靠近集賢煤礦,一直向東,避開李章河煤礦炸藥庫影響范圍,經阮家溝北、西溝到葫蘆溝,線路右轉向東北,避開10t炸藥庫,沿樸子溝煤礦、倉村煤礦邊緣,平行110kV電黃線(雙回路共塔),經塬畔至聯莊北,與330kV電黃Ⅰ回線合并為雙回路共塔走線,此段線路長約16.2km。330kV電黃Ⅰ回線(南側線路)平行電黃Ⅱ回線,一直向東,避開南側炸藥庫影響范圍,經胡家塔、西溝南,右轉向東北,走110kV電黃雙回線、330kV電黃Ⅱ回線之間,經塬畔至聯莊北,與330kV電黃Ⅱ回線合并為雙回路共塔走線。該段線路單回長約15.8km。具體走徑見附圖。店頭鎮(聯莊)~黃陵變段路徑從聯莊開始,采用雙回路共塔架設,線路平行110kV電黃線(雙回路共塔),經秦家塬,跨越110kV黃店線,下王村跨越110kV店黃雙回線至馬家塬,先后跨越330kV桃黃線、110kV黃魯線、110kV電黃線到狄家川,右轉向南,跨越黃延高速公路、鐵路、210國道、沮河到孟家塬,轉向東北,經宋崖窯,從南側進入330kV黃陵變西側擴建的間隔,該段線路長23.7km,沿西北高原臺地上邊坡走線。線路沿線見表2.3-1,具體走徑見附圖。表2.3-1線路沿線概況330kV黃陵電廠出線處擬建線路路徑擬建線路路徑龍石商砼擬建線路路徑330kV黃陵變進線處2.3.3導線選型本工程線路導線采用JL/GIA-300/40鋼芯鋁絞線,每相導線采用水平雙分裂形式,分裂間距400mm。2.3.4塔型選擇本工程選用18種自立式鐵塔,其中雙回路鐵塔有:直線塔5中(其中直線跨越塔1種),轉角塔3種,終端塔1種;單回路塔有:直線塔5中(其中直線跨越塔1種),轉角塔3種,終端塔1種,鐵塔總數124基,具體見表2.3-2~表2.3-4。表2.3-2雙回路鐵塔使用情況一覽表塔型呼稱高(m)水平檔距(m)垂直檔距(m)轉角度數(°)基數3D2-SZC118~424006000123D2-SZC218~425508000163D2-SZC318~427501150043D2-SZC418~4211001800023D2-SZCK45~54550800033D3-SJC118~306009000~20123D3-SJC218~3060090020~4053D3-SJC318~3060090040~6043D3-SDJC18~302505000~906合計64表2.3-3單回路鐵塔使用情況一覽表塔型呼稱高(m)水平檔距(m)垂直檔距(m)轉角度數(°)基數3A1-ZMC118~424006000103A1-ZMC218~425508000183A1-ZMC318~4275011500123A1-ZMC418~4211001800033A1-ZMCK45~54550800033A1-JC115~306009000~20143A1-JC215~3060090020~4033A1-J35~3060090040~6023A1-DJC15~303006000~902合計67表2.3-4330kV黃陵變π接線改線鐵塔使用情況一覽表塔型呼稱高(m)水平檔距(m)垂直檔距(m)轉角度數(°)基數3A1-ZMC127400600013A1-JC1186009000~2013A1-JC21860090020~402合計42.3.5交叉跨越線路沿線交叉跨越表2.3-5線路交叉跨越跨越物名稱次數單回路雙回路備注鐵路22高速公路11國道11公路862電力線(kV)3301111066其中雙回共塔線2次351275其中雙回共塔線2次10452520低壓電力線1055架空弱電線402218河流3導線對地和交叉跨越距離本工程確定導線與地面、建筑物、樹木、公路、河流,索道及各種架空線路的距離時,導線弧垂及風偏等氣象條件的選取原則,按《110kV~750kV架空輸電線路設計規范》規定執行。當選定導線對地面、公路等間距時尚應考慮靜電感應影響,限制地面電場強度,使當人體接觸線下物體時不致產生難以忍受的暫態刺痛電擊或危及生命的持續電感應電流。2.4黃陵330kV變電站擴建工程2.4.1黃陵變基本概況黃陵330kV變電站位于陜西省延安市黃陵縣龍首鄉瞿莊村南側,北臨沮河及西包公路。黃陵變于2000年4月25日建成投運,2007年9月完成擴建2號主變,目前該變電站站區總占地3.8654公頃(57.98畝)。全站目前配備有2兩臺150MVA變壓器,布置在站區中部,預留了第三臺主變位置;330kV出線共4回,配電區布置在站區南部;110kV出線共13回,配電區布置在站區北部。黃陵變目前裝設2×150MVA主變,均為無載調壓變壓器。330kV出線4回,兩回至洛川750kV變,一回至金鎖變,一回至桃曲變;110kV采用雙母線接線,共13回出線。2.4.2環評及竣工環保驗收回顧2007年3月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西北電力設計院對“陜西330kV黃陵變擴建輸變電工程”(2號變擴建工程)進行了環境影響評價并取得了國家環??偩郑ìF環境保護部)的批復,批復文號環審[2007]241號,2007年7月該站完成2號主變擴建工程。2009年國家環境保護部對全站進行了竣工環保驗收,驗收文號為環驗[2009]104號(詳見附件)。2012年陜西省電力公司委托陜西電力科學研究院對330kV黃陵變擴建輸變電工程”(3號變擴建工程)進行了環境影響評價并取得了陜西省環境保護廳的批復,批復文號陜環批復[2012]111號(詳見附件)。截止2013年10月330kV黃陵變擴建工程(3號變擴建工程)沒有實施,還保持擴建前兩臺主變的規模。驗收批復表明:輸電線路沿線及變電站周邊敏感點的工頻電磁場強度監測值符合《500kV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HJ/T24-1998)要求,0.5MHz頻率下無線電干擾值符合《高壓交流架空送電線無線電干擾限值》(GB15707-1995)要求;變電站廠界晝、夜噪聲監測值均符合《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敏感點晝、夜噪聲監測值均符合《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3號主變擴建工程環評批復中有關變電站的要求為:嚴格落實防治工頻電場、工頻磁場、無線電干擾等環境保護措施,以確保工頻電場、工頻磁場、無線電干擾值均符合國家相關規范和標準要求。采取降噪、隔聲、減震等措施,確保變電站廠界噪聲符合《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區標準要求。變電站內生活污水必須經處理后用于站內綠化或道路噴灑不得外排。2.4.3環保設施運行情況站區生活污水、雨水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統,已在原有工程中一次建成。變電站現有人員為19人,一天三班,本期擴建不新增運行管理人員,日排生活污水量不變,全站生活污水經化糞池、污泥厭氧處理、初沉池、二沉池、清水池后用泵抽出用于站區綠化不外排。主變壓器事故情況下的油污水,經事故油池集中后,由專業單位回收處理;黃陵變電站前期工程站區已建有事故油池。其有效儲油體積67m3滿足《火力發電廠與變電站設計防火規范》(GB50229-2006)要求。固體廢物主要來為變電站內值班人員的生活垃圾,站內產生的生活垃圾均堆放在指定地點,由當地環衛車集中收集外運處理。變電站四周工頻電磁場強度監測值符合《500kV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HJ/T24-1998)要求。變電站廠界晝、夜噪聲監測值均符合《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區標準要求。污水處理間事故油池污水處理間事故油池主變下事故油坑站內綠化圖2.3-1站內環保設施情況2.4.4存在的環保問題該站110kV出線側外為下翟莊居民聚集區,多條110kV線路跨越民房,易成為居民關注的問題,但本工程不新增110kV出線間隔,不新建110kV線路,因此本項目的建設居民區的影響很有限。330kV黃陵變平面圖及四鄰關系見圖2.4-1。2.4.5本次擴建工程概況本工程中330kV黃陵變擴建2回330kV進出線間隔至黃陵煤矸石電廠,新增3臺斷路器。黃陵變已按最終規模一次征地,圍墻內占地面積4.2631hm2。本期擴建工程占地面積0.7748hm2,在變電站原有圍墻內南側預留場地進行,不需新征用地。圖2.4-1330kV黃陵變平面布置圖及四鄰關系圖2.5工程投資本工程靜態投資16450萬元,其中環保投資約127.23萬元,占總投資的0.7%。黃陵電廠送出330kV輸變電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3工程分析3.1環境影響識別3.1.1環境影響因子識別根據項目所在地區的環境特征、保護目標敏感程度和本項目的特點,本項目的環境影響識別見表3.1-1。表3.1-1環境影響因子識別表項目組成環境要素污染因子施工期運營期線路工程電磁環境工頻電場強度、磁感應強度、無線電干擾場強—★聲環境Leq—☆生態環境水土流失☆—水環境COD、BOD5、SS☆—固體廢物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注:☆為輕微影響因子,★為重點影響因子3.1.2評價因子根據環境影響識別可知,本項目評價因子見表3.1-2.表3.1-2環境影響評價因子表類別環境要素評價因子營運期電磁環境工頻電場強度、磁感應強度、無線電干擾場強聲環境Leq施工期聲環境Leq水環境COD、BOD5、SS生態環境植被破壞、土地占用、水土流失固體廢物建筑垃圾、生活垃圾3.2工藝流程及產污環節分析3.2.1工藝流程輸變電工程對環境的影響主要包括施工期和運行期的環境影響兩個階段。輸電線路工藝流程及產物環節見圖3.2-1。圖3.2-1輸電線路工藝流程示意圖3.2.2施工期產污環節分析施工期對環境產生影響的因子有:施工揚塵、施工噪聲、施工廢水和固體廢物及生態環境影響等。施工揚塵鐵塔基礎施工,由于開挖土方使地表土地裸露,土方的堆放、大片地表土地裸露、建筑材料的裝卸以及運輸車輛的行駛過程中等施工作業都會產生粉塵,這些粉塵隨風擴散和飄動造成施工揚塵。施工噪聲主要噪聲源是運載物料車輛的交通噪聲以及施工機械噪聲,均會對線路沿線周圍的聲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對周圍的村莊造成干擾。施工廢水來源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施工機械油污水,二是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污水,但產生量較少。固體廢物主要為施工期開挖土方產生的棄土、施工垃圾,以及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等。生態影響輸電線路施工過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為臨時占地和永久占地,塔基占地為永久占地,會改變土地利用類型,引起土地原有使用功能的喪失和地表植被的破壞;臨時占地包括施工便道、施工場地以及牽張場等,除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壞,同時會使土壤裸露加劇水土流失;同時建設期間產生的棄土、棄渣和局部地表開挖、填筑形成的裸露邊坡,在大風及降雨天氣條件下也會產生水土流失。鐵塔組立、組裝過程中,塔材運輸會對施工簡易道路及人工搬運道路原地貌造成擾動,地面組裝同樣也會對場地周邊原地貌有所擾動;同時線路施工放線等會對沿線的樹木造成擾動等。3.2.3營運期產污環節分析運行期對環境產生影響的要素有:電磁環境影響、噪聲等。工頻電場、工頻磁感應強度、無線電干擾輸變電工程建成運行后,在電能輸送或電壓轉換過程中,高壓線、主變壓器和高壓配電設備與周圍環境存在電位差,形成工頻(50Hz)電場;高壓輸電線路導線內通過強電流,在其附近形成工頻磁感應場。運行噪聲由于線路輸送的電壓較高,會使導線周圍的空氣擊穿,產生電暈放電的可聽噪聲,尤其是在陰雨天氣。研究表明,交流送電線路噪聲主要與導線表面電位梯度、導線直徑、導線表面粗糙程度和天氣情況有關。定性地說,送電線路導線表面電位梯度越大、導線表面越粗糙,噪聲越大;分裂導線總截面一定,次導線直徑越大,噪聲越大;陰雨天等惡劣天氣較晴好天氣噪聲值要大。輸電線路下的可聽噪聲除了與天氣條件有關外,還與導線的幾何結構有關,隨著導線截面的增大,噪聲值量降低。本工程采用2分裂導線,導線等效半徑大,噪聲值較低。生態影響塔基占用地的功能發生改變,原有植被遭到永久性破壞。線路沿線無風景名勝區等,對自然生態及景觀的影響較小。輸電線路的建設將不可避免地對周圍景觀產生一些影響。本工程線路沿線全部位于山地丘陵區,無風景名勝區等,對自然生態及景觀的影響較小。3.3工程特點本工程屬330kV高壓輸變電工程,運行期的主要污染因子為工頻電場、磁感應強度、無線電干擾和噪聲。運行期無空氣污染物、工業廢水、工業固體廢棄物產生。3.4主要的環保問題⑴運行期的電場、磁場和噪聲對輸電線路沿線評價范圍內居民的影響;⑵輸電線路施工過程中對生態環境和水土流失的影響。3.5工程的符合性分析3.5.1本工程與產業政策的符合性本工程屬于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1年第9號令《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以及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修改《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有關條款的決定中鼓勵類第四項電力第10條電網改造及建設,符合國家有關的產業政策。3.5.2工程和電網規劃的符合性分析科學和先進的電網規劃指導是具體的輸變電工程節能降耗的基礎,是保證電網長期安全、經濟運行的前提。陜西電網的“十二五”規劃工作思想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滿足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電力需求為目標,加快統一堅強智能電網建設,全面提升電網的資源配置能力、安全穩定水平和經濟運行效率,積極推進特高壓和聯網工程,促進陜北、彬長大型能源基地集約化開發和電力大規模外送;完善電網結構,滿足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高效利用,加快構建750kV主網架、完善330kV以下電網,強化關中電網與陜南、陜北電網的交換能力,滿足各類用戶需求,實現電網發展方式轉變,為建設西部強省提供安全、可靠、清潔、優質的電力保障。延安地區位于黃河中游,陜北高原南部,多丘陵溝壑,北鄰榆林,南接銅川市,西與甘肅慶陽、西峰接壤,東與山西省毗鄰。全區平均海拔高度800-1400m,南北長239km,東西寬257km,總面積37028km2。延安地區礦產資源豐富,尤其是煤炭、石油、天然氣資源儲量較大,工業生產基本形成了以石油、煤炭、卷煙、毛紡四大產業為主的格局。農業以煙、果、羊、畜為基礎帶動農副產品加工業發展。延安地區“十二五”期間,提出做優做強以能源化工為支撐的新型工業。按照“穩油、擴煤、增氣、興鹽”方針,大力加強油、煤、氣、鹽產能基地建設,支持、推動延長集團實施技術增油工程。力爭到2015年,原油產量達到2000萬噸、加工能力達到1500萬噸,煤炭產量達到5500萬噸,天然氣產量達到100億立方米;進一步推進能源深度加工轉化,積極實施乙烯、甲醇、熱電聯產、煤鹽氣綜合利用等能源化工項目?!笆濉蹦?,油、煤、氣就地轉化率分別達到70%、60%和50%,基本建成陜北能源化工基地。此外,還將繼續推進以蘋果為主的有機農業和紅色旅游為特色的文化旅游產業;調整優化產業結構,進一步提升第三產業的比重。南部地區擁有部分煤炭資源分布,未來除煤炭開發及石油化工外,經濟增長點還有黃陵本地的旅游業。截至2012年底,延安電網有330kV變電站3座共計6臺主變,容量1260MVA;延安電網現有330kV輸電線路共計9條,合計725.254km;延安電網內共有小火、水電廠共14座,燃氣電廠1座,總裝機容量185.12MW,其中火電廠2座,裝機154MW,燃氣電廠1座,裝機24MW,水電廠12座,裝機7.12MW,以上電源點均采用110kV及以下線路接入就近電網。黃陵電廠送出330kV輸變電工程在“十二五”期間主要是作為延安南部地區主要的電源接入線路,保證延安地區用電量增長的需求。該項目的建設方案能緊密結合遠期電網規劃,電網結構簡潔清晰,在滿足近遠期電網運行靈活安全可靠性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新建線路,節約了線路走廊和投資。故本工程的建設是在陜西省電網規劃的指導下進行的,符合國家電網發展規劃。黃陵電廠送出330kV輸變電工程是陜西省電力系統330kV主網近期規劃的主要內容之一,其建設符合陜西省電網規劃。陜西省330kV主網近期(2013年)規劃見圖3.5-1。3.5.3工程和當地規劃的符合性分析本工程送電線路路徑選擇均反復與當地政府、城建、規劃、國土、林業、文物等相關職能部門協商,各有關部門及單位對黃陵礦業集團有限公司發函,原則同意工程所設計路徑,并對工程建設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工程建設中將嚴格執行。本工程的送電線路路徑均征求了當地規劃部門、城建、林業等相關部門的意見,330kV架空線路路徑經過地避開了城市規劃區、風景區(黃帝陵)等,線路路徑也取得了黃陵縣城鄉建設規劃局的同意協議。綜上分析本工程的建設符合當地總體規劃。本工程送電線路路徑協議情況如下。表3.2-1工程站址及線路路徑協議統計表序號單位名稱及文件名稱簡要內容設計回應及調整1《關于黃陵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330kV輸電線路路徑項目的規劃意見》黃陵縣住房和城鄉建設規劃局;原則同意已落實2《使用林地審核同意書》陜西省林業廳同意臨時占用林地已落實3《關于黃陵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330kV輸電線路建設臨時占用橋北林業局國有林地的批復》陜西省林業廳同意占用橋山、店頭林場林地已落實4《關于黃陵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330kV輸電線路建設臨時占用林地的批復》延安市橋山林業局;同意臨時占用林地已落實5關于對《黃陵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300MW低熱值資源綜合利用電廠330kV輸電線路壓覆礦產資源的請示》的復函,黃陵縣國土資源局;有壓覆礦問題需報省國土廳審批已落實6關于2×300MW低熱值資源綜合利用電廠330kV輸電線路項目選址的批復,黃陵縣旅游文物局;原則同意已落實7關于2×300MW低熱值資源綜合利用電廠330kV變電站擴建間隔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的函,黃陵縣國土資源局;同意已落實4區域環境概況4.1自然環境概況4.1.1地理位置本項目位于陜西省延安市黃陵縣。黃陵縣位于陜西省中部,延安市西南部,沮河流域,具體的地理位置見附圖一。4.1.2地形地貌黃陵縣地勢西高東低,一般海拔900~1400m.西部為子午嶺土石山區,東部為破碎塬區,地形支離破碎。線路沿線走徑區域根據地貌特征及成因類型可分為黃土塬、梁、溝壑地貌、山地地貌及河流階地等黃土塬、梁、溝壑地貌單元地形破碎,溝谷縱橫。黃土塬、梁頂面相對平緩,海拔高度為903~1123m。黃土塬、梁間溝壑發育,相對深度為100~250m,沖溝邊坡自然坡度為35°~45°。該地貌單元主要分布與聯莊西側至黃陵變,長度約25.4km。山地地貌單元山勢陡峻,溝谷縱橫,植被發育,相對高差為100~300m,坡度為30°~50°,高程為1043~1254m。該地貌單元主要分布于黃陵礦業集團煤矸石電廠至聯莊西側,長度約28.9km。河流階地地貌單元主要分布于沮河河流階地地段,該地貌單元地形平緩開闊,一搬主要由河流階地及河漫灘組成,河流階地階面平坦,呈臺階狀背向河床抬升,河漫灘微向河床傾斜,與河床成斜坡接觸,海拔高度為795~1008m。該地貌單元分布于線路的進出線段,即黃陵變進線段及擬建黃陵礦業集團煤矸石電廠出線段,長度約0.9km。4.1.3水文地質結合水文地質資料,線路沿線地下水類型主要為空隙潛水及基巖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氣降水、地表水和側向徑流的補給,主要向地勢較低的梁峁間溝谷或線路沿線的河流及其支流排泄??紫稘撍饕植加谲?、梁、溝壑區及河流階地地貌段,河流階地段地下水埋深約2~6m,水位年變幅約1m;黃土塬、梁、溝壑區地下水埋深一般大于10m,基巖裂隙水主要分布與中山山地段,水位埋深大于20m。4.1.4河流洛河、葫蘆河和沮河是主要河流。沮河及其支流由西向東橫穿縣境,屬北\o"洛河水系"洛河水系的兩大支流。沮河由西向東橫貫全境,年均流量2.3億m3。4.1.5氣候氣象黃陵縣位于東亞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向內陸干旱氣候的過渡帶上,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冷暖干濕分明,光照充足,降水不均,旱澇易現。冬季長而不寒,夏季短無酷熱。春季多風,有寒潮、霜凍出現。夏季雨量多且集中,有局部地區性暴雨。秋季容易出現連陰雨天氣。冬季降水少,寒冷干燥。本線路工程采用沿線具有代表性的黃陵氣象站。黃陵氣象站位于黃陵縣候莊鄉黃渠,距線路位置在30km內,觀測資料年限從1970年至今,超過30年,能夠控制相應地區的氣候特征,可滿足本階段要求。由黃陵氣象站觀測資料可知,近30多年黃陵縣年平均氣壓894.8hPa,極端最高氣溫36.5℃,極端最低氣溫-21.4℃,年平均氣溫9.4℃,年平均相對濕度64%,最大凍土深度69cm,年平均水氣壓9.0mb,最大一日降水量135.8mm,年平均風速3.3m/s,全年主導風向SSE,最大風速22m/s。4.1.6植被本工程地處陜北黃土高原,線路沿線植被豐富,電廠~蘆峪溝段為高山地形,以松樹、柏樹、橡樹為主,間隔夾雜雜木、灌木、蔬菜、核桃園、蘋果園、梨園等經濟作物。一般山地段以蘋果園、梨園等經濟林為主4.1.7礦產資源黃陵縣礦產資源豐富,有\o"煤"煤、\o"鍺"鍺、鎵、\o"鈾"鈾、\o"水晶石"水晶石、\o"石灰石"石灰石、\o"砂巖"砂巖、\o"泥巖"泥巖、\o"紅沙"紅沙等地下礦藏。已探明的煤炭資源面積1000km2,地質儲量27.3億t,屬“\o"渭北黑腰帶"渭北黑腰帶”煤田,是陜西四大煤田之一。黃陵礦區已被國家列入重點開發項目,是陜西主要的煤炭生產基地。線路走徑內分布的礦產資源主要為煤炭資源。4.2社會環境概況4.2.1行政區劃及社會經濟黃陵地處\o"陜西省"陜西省中部,具有得天獨厚的綜合發展優勢。全縣總面積2279km2,人口13萬。轄七鎮五鄉,191個行政村。黃陵屬世界蘋果最佳優生區,是全國綠色蘋果示范基地,蘋果面積20萬畝,2011年產量26萬t。黃陵自然資源豐富,是陜西省煤炭能源化工基地,現已探明儲量27億t,2011年原煤產量2500萬t。黃陵區位優勢明顯,水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基礎設施完善,人居環境優越,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事業協調發展。2011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83.6億元,增長11.6%;財政總收入15.94億元,增長32%,地方財政收入8.27億元,增長3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3.3億元,增長3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04元,增長18.9%;農民人均純收入7723元,增長26%。從2008年起,連續3年在延安市目標責任考核中被評為優秀等次,連續三年位列“陜西省十強縣”,2009年起,連續兩年進入西部百強縣行列。先后成功創建為省級衛生縣城、省級旅游強縣、省級平安縣城、省級園林城市、省級雙擁模范縣、省級新農村電氣化示范縣、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全國科技進步合格縣。4.2.2交通縣境內交通發達、\o"公路"公路、\o"鐵路"鐵路運輸暢通,網絡密布。以西包210國道為主的9條主干公路連接成網,縣境內通車里程561.7km,全縣192個行政村通油路,與主干公路聯網。西(安)銅(川)一級公路的延伸工程黃銅一級公路及黃(陵)延(安)一級公路已建成通車。西(安)延(安)鐵路橫貫縣境南北,秦(家川)店(頭)運煤專用鐵路直達\o"黃陵礦"黃陵礦區,年運輸量可達600萬t。縣境內黃渠專用機場為空運提供了方便,鐵路、公路、航空運輸已逐步形成立體網絡。黃陵電廠送出330kV輸變電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5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5.1電磁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5.1.1電磁環境現狀調查電磁環境現狀調查采用現狀監測的方法,對本項目所在區域以及電磁環境敏感目標的電磁環境現狀水平進行監測,通過對監測結果的分析定量評價項目所在地電磁環境現狀。監測項目和儀器表5.1-1測量項目、儀器工頻電場、工頻磁場監測儀器儀器名稱工頻電磁場測量儀儀器型號PMM8053B(主機),EHP50D(探頭)出廠編號262WL00824,352WN00902生產廠家德國NARDA公司測量范圍電場:0.01V/m~100kV/m,磁感應強度:1nT~10mT測量頻率5Hz~100kHz校準日期2013年5月9日~2014年5月8日校準證書XDdj2013-1293無線電干擾監測儀器儀器名稱EMI型測試接收機儀器型號KH3933生產廠家北京科環世紀電磁兼容技術有限公司出廠編號0833012測量范圍(0~120)dB(V/m)測量頻率150kHz~30MHz校準日期2013年5月14日~2014年5月13日校準證書XDdj2013-1398校準機構均為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監測方法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及無線電干擾的測量方法遵循《500kV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