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幼兒園教案設計簡短_第1頁
科學幼兒園教案設計簡短_第2頁
科學幼兒園教案設計簡短_第3頁
科學幼兒園教案設計簡短_第4頁
科學幼兒園教案設計簡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科學幼兒園教案設計簡短

(一一出示,并請幼兒說說物體的名稱)

師:我想請小朋友們去找找這些東西在陽光下會不會有顏色,你們愿意嗎?(愿意)

2、幼兒互相合作,自由探索。

①師:好,接下來,我就請你們自己找幾個好朋友一起拿著盒子里的東西到陽光下找找他們身上的色彩,然后與好朋友說說你的發現,還可以與老師說說好嗎,比一比,哪個小組發現得多。

②幼兒自由結伴探索,教師隨時引導幼兒探索,讓他們產生探索物體的興趣。

③討論自己的發現。

師:剛才,我們與好朋友一起找到了許多的秘密,接下來,誰愿意把你們小組的發現告訴大家呢?

幼:我們發現CD盤上有彩虹。

師:你是怎么發現的,還有沒有不同的看法?

(引導功兒調整角度可以發現許多“彩虹”的圖像)

幼:我發現水晶石上有色彩。

師:你是怎么發現的,請幼兒上前演示。

3、小結(設置懸念)

師:這些東西在太陽光下會有顏色,你們猜沒有太陽光的時候,它們還會有顏色嗎?(沒有)。

師:其實,物體本身并沒有顏色,而是由于太陽光的反射造成的,這里有許多的奧秘要等我們長大后,慢慢地去發現。

師:今天我們看到了CD,石頭上有彩虹,其實只要平時留心觀察,就會發現還有許多東西上也會有彩虹的:“像把鏡子放入水中……”如果有興趣,你們回家可以在去找找,再來告訴我們。好嗎?

師:今天有的東西上你沒有找到彩虹,是真的沒有還是有的呢,有興趣的話我們回去慢慢找吧!

科學幼兒園教案設計簡短篇7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設計:尋找淀粉

活動目標:

1、知道碘伏遇淀粉會變色

2、能大膽參與實驗并嘗試記錄

3、體驗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淀粉畫一幅、裝有碘伏的噴壺一個

土豆、饅頭、青菜、胡蘿卜人手一份

記錄單人手一份、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引發幼兒探究欲望

1、認識碘伏

師:誰能猜一猜我的噴壺里裝的什么?

(引導幼兒從氣味、顏色方面觀察)

師:噴壺里裝的是碘伏,小朋友腿或者胳膊摔傷時,用它來消毒;打針前醫生也會用碘伏消毒

2、出示淀粉畫

師:誰愿意把自己看到的說一說?(什么都沒有)

師:真的什么都沒有嗎?確定嗎?

3、噴畫

師:用裝有碘伏的噴壺噴灑淀粉畫,碘伏遇上淀粉變色,立刻呈現美麗的風景畫

4、認識淀粉

師:原來我的這幅漂亮的風景畫,不是用水彩筆或者油畫棒畫的,而是用它畫出來的(出示淀粉,引導孩子摸一摸、聞一聞、觀察顏色等感知淀粉)

師:淀粉是白顏色的,所以畫畫看不出來,而噴壺里裝有碘伏,淀粉遇到碘伏后,就會變色,所以我們就能看到畫的內容了

二、動手實驗,尋找淀粉

1、出示饅頭、土豆、青菜、胡蘿卜,尋找淀粉

師:小朋友們可不能小瞧淀粉,在我們生活中許多東西都含有淀粉,小朋友猜一猜這些東西里面會有淀粉嗎?為什么?有什么好方法嗎?(幼兒自主發表意見)

小結:用碘伏來幫忙,當和碘伏碰在一起變色的就有淀粉

2、講解記錄單

3、幼兒實驗記錄

三、分享記錄單

延伸活動:出示PPT,請小朋友幫我看看這些東西里都含有淀粉嗎?每人選2種自己最喜歡的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做實驗

科學幼兒園教案設計簡短篇8

一、活動題目

大班科學教案:小小聽診器

二、活動目標

通過活動使幼兒感知聽診器能把聲音放大的科學現象;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與合作意識;激發幼兒對聲音的探究欲望。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卡紙、書、25~35厘米長的橡皮管或塑料管、漏斗、手表、手機等。

五、活動過程

說一說周圍有哪些聲音?人的身體內部有什么聲音?

聽一聽,把耳朵貼在同伴的胸口上,有什么聲音?與平常聽到的聲音有什么區別?身體里還有哪些聲音也是很微小的?

試一試。幼兒將卡紙卷成紙筒,將紙筒一端貼在同伴的胸口,將自己的耳朵貼在紙筒的另一端,聽一下心跳的聲音,與耳朵貼在心口聽到的心跳進行比較。

做一個小小“聽診器”。把橡皮管一端套在漏斗上,若有空隙用彩泥固定。

游戲:“聽診器”好用嗎?

(1)把橡皮管的一端放在耳朵上,用漏斗聽同伴的心跳聲,再用耳朵直接聽,比一比用哪種方法更方便、聽得更清楚。

(2)請同伴原地做運動,再用自制“聽診器”聽他的心跳聲,比較一下你聽到的聲音有什么變化?

(3)利用“聽診器”聽同伴呼吸、腸蠕動等內臟發出的聲音。

應用“聽診器”去聽周圍的環境及身體內部發出的細小的聲音,如手表、手機、喝水、咽唾液、呼吸等聲音。

六、注意事項

1.應選擇適合幼兒操作的小漏斗。橡皮管的長短應選擇在25~35厘米之間。

2.橡皮管和漏斗銜接不密封,可以用橡皮泥或膠帶密封。

科學幼兒園教案設計簡短篇9

設計意圖:

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在《幼兒園指導綱要》中反復強調課程內容的選擇應從幼兒生活中去發現、去探究,從幼兒感興趣的和所在家庭、園所、社區文化中去提煉。正當《綱要》的新精神滲透到我的教育觀念時,我班幼兒的一件小事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天,小朋友們象平常一樣到衛生間洗手準備吃點心。突然,有幾個孩子慌慌張張的跑出來,嘴里還大喊著:“不得了了,衛生間有毒蜘蛛,會把我們咬死的!”孩子們嚇得都不敢進去洗手了,后來還是保育老師把蜘蛛趕跑了,孩子們才戰戰兢兢的進了衛生間。孩子們對蜘蛛害怕的情緒看在我的眼里,也記在了我的心里:怎樣才能讓孩子們用一種科學的態度來看待蜘蛛呢?于是,我決定開展一次科學活動,讓幼兒對蜘蛛有正確的認識。首先,我充分利用家長資源,請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自主探索有關蜘蛛的知識;其次,請幼兒把收集到的資料帶到幼兒園和同伴分享。在這個自主探索和準備的過程中,個別孩子居然發現科學書中的錯誤:“老師,書上說蜘蛛是昆蟲,但是我上網查到蜘蛛根本不是蟲,是節肢動物!”孩子們探索的熱情讓我非常感動,所以在活動中我采取了小組學習、小組合作的形式,讓每個幼兒都能參與探索科學的快樂。

活動目標:

1、認識蜘蛛,知道蜘蛛是節肢動物,有吐絲結網的特性。

2、能用科學的態度對待蜘蛛,對蜘蛛不再有害怕和厭惡的情緒。

3、在游戲中培養幼兒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各種蜘蛛的幻燈片、蜘蛛結網的動畫。

2、彩條、橡皮筋、毛線、幼兒電腦、水彩筆、白紙。

3、在活動室貼上幼兒活動前自己收集的各種蜘蛛的圖片。

活動過程:

1、師帶幼兒進入活動室,請幼兒觀察:今天活動室有什么特別的地方?(讓幼兒自由觀察貼在墻上的各種蜘蛛的圖片)。

2、師告訴幼兒:這些圖片都是小朋友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的,真能干!今天老師也收集了許多各種各樣的蜘蛛圖片,請小朋友們來看看。然后展示各種蜘蛛的幻燈片讓幼兒觀看。

3、師請幼兒討論:

(1)你看到蜘蛛心里有什么感覺?

(2)蜘蛛是我們的朋友嗎?你喜歡它嗎?

4、將幼兒分成兩派:喜歡蜘蛛的坐到一邊,討厭蜘蛛的坐到一邊。

5、請幼兒分組商量:為什么喜歡(討厭)蜘蛛?并給自己的小組取名字。

6、請幼兒分組起來論述自己喜歡(討厭)蜘蛛的理由,并鼓勵幼兒用表演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7、師小結:兩組的小朋友都說得很有道理,那蜘蛛到底是不是我們的朋友呢?我們到底該用什么態度對待它呢?現在就讓我們來看一段關于蜘蛛的小知識吧!

8、展示課件:蜘蛛織網和捕食蚊子的過程。看完后請幼兒討論:

(1)蜘蛛有什么特殊的本領?蜘蛛織網有什么作用?蜘蛛吃掉的蚊子是害蟲還是益蟲?

(2)你對蜘蛛有什么新的看法?有改變嗎?(幼兒可以重新選擇到哪組)

9、師小結:蜘蛛有織網的本領,蜘蛛的身體內有毒,但是它的毒是為了捕捉獵物,如果我們人類不去打擾它,它也不會攻擊我們。而且蜘蛛捕食的昆蟲大多數都是害蟲,所以蜘蛛對我們是有益的。

10、師請幼兒分成正方和反方進行辯論:蜘蛛捕食的大多都是昆蟲,那它自己是不是昆蟲?為什么

11、開辯論會:

(1)幼兒分組討論、商量。

(2)幼兒分組發言,講出蜘蛛是昆蟲(不是昆蟲)的理由。

12、展示蜘蛛和蚊子的放大圖,師請幼兒觀察它們有什么不同之處,并請幼兒想一想:蜘蛛是不是和蚊子一樣屬于昆蟲這個大家庭呢?要是昆蟲應該有什么特征?蜘蛛它有嗎?要是它沒有,它又是什么動物呢?

13、師小結:昆蟲應該具有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三對足的特征,但是蜘蛛的身體、卻只有頭、腹兩部分,而且有四對足,所以蜘蛛不是昆蟲,是節肢動物。

14、請嘉賓給兩組幼兒發小禮物。

15、請幼兒扮成好忙好忙的蜘蛛,自由組合結蜘蛛網:

(1)把彩條擺放在地板上,用線條建構一個想象中的蜘蛛網。

(2)用橡皮筋構成蜘蛛網

(3)在電腦上畫蜘蛛網。

(4)用毛線粘貼蜘蛛網。

12、請幼兒互相參觀同伴的作品,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1、請幼兒繼續收集和蜘蛛同類的節肢動物。

2、在美工區投放各種材料讓幼兒建構蜘蛛網。

3、在表演區擺放蜘蛛和各種小昆蟲的頭飾讓幼兒玩表演游戲。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盡量為幼兒創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現的樂趣。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幼兒“無心”的好奇轉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動力,促使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欲望。

科學幼兒園教案設計簡短篇10

活動目標

1、了解圖形與顏色之間的關系。

2、按要求給不同形狀或物體涂上相應的顏色,按顏色選擇相應的圖形與物體,鍛煉辨別能力與對應能力。

活動準備

情境圖(圖上有小豬、小羊、小老鼠等正在勞動的小動物,一座黃色半圓形與紅色正方形組成的蘑菇房子),水彩筆,小豬的房子不涂色(屋頂是梯形、墻是長方形),小羊的房子不涂色(屋頂是三角形、墻是正方形),涂有顏色的色卡(紅、黃、藍、綠等),(小綠人、上衣、褲子)卡片,對勾卡片,每幼兒一個紅色小布袋里面裝有(自制小人、衣服等),伴奏音樂:開火車、風的聲音。

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師:我是從數學王國來的,今天要邀請小朋友到數學王國做客,怎么去呢?(開火車去)幼兒隨音樂開火車到數學王國。

2、引導幼兒觀察,了解圖形與顏色的關系

出示情境圖:引導幼兒觀察,上面有什么?跟它們有禮貌的打招呼,它們在做什么?有座房子好漂亮呀,屋頂是什么顏色、形狀的?(黃色半圓形的)墻是什么顏色、形狀的?(紅色正方形的)3、請幼兒按要求給不同形狀的物體對應涂色

(1)這座房子是誰的家?(小豬說:不是我家。我家要裝修,請你們幫幫忙吧,我的房頂是紅色的,墻是藍色的)。幼兒用水彩筆給房子涂色。

(2)小羊說:也不是我家,我家房子的屋頂是三角形藍色的,墻是正方形黃色的,請你們幫我刷刷房子吧)。幼兒按要求用水彩筆,幫小羊給房子涂色。

老鼠說:我是路過的不是我家,到底是誰的家呢?4、請幼兒按顏色選擇相應的形狀與物體。

(1)敲門:咚咚咚,誰在家呀?(開門的是小綠人)同時出示“小綠人”

問:小綠人你的衣服哪去了?(被大風刮跑了)小朋友我們該怎么辦呢?(幫小綠人穿上衣服)幼兒幫小綠人穿好上衣與褲子。

(2)小綠人的衣櫥太亂了,請小朋友幫他一下衣服吧,出示上衣、褲子、色卡,請幼兒分別把不同顏色的(紅、黃、藍)色的上衣、褲子放在(紅、黃、藍)色卡指定位置的衣櫥里。

(3)游戲:“變魔術“

a)師:小朋友幫了那么大的忙,請大家閉上眼睛看我來變魔術:“大風把衣服刮亂了”(同時播放風的聲音)把(紅、黃、藍)上衣、褲子、色卡的位置變換,讓幼兒重新幫忙衣服。

b)出示好朋友“對勾”對勾在那里,衣服就穿什么樣的?請幼兒按對勾的位置給小綠人穿衣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