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理念下化學愉悅學習觀的培養策略_第1頁
新課改理念下化學愉悅學習觀的培養策略_第2頁
新課改理念下化學愉悅學習觀的培養策略_第3頁
新課改理念下化學愉悅學習觀的培養策略_第4頁
新課改理念下化學愉悅學習觀的培養策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課改理念下化學愉悅學習觀的培養策略

論文摘要:愉悅學習觀是新課程改革理念體現的一種學習觀念。學生具有了這種學習觀,可以維持其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效率,具有熱愛科學、熱愛社會和生活的情感,科學素養得到全面地發展。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種積極因素,挖掘教材美感、利用化學實驗、聯系生產實際、選用多媒體技術和進行多樣化評價等策略來培養學生的愉悅學習觀。

讓每個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化學,積極探究化學變化的奧秘,形成持續的化學學習興趣,增強學好化學的自信心。這是化學新課改堅持的理念之一。這一理念體現了愉悅學習觀培養的重要性。

愉悅學習觀是現代學生應該確立的一種新的學習觀念。這一觀念要求學生在學習活動和社會生活中滿懷信心、充滿熱情、帶著愉悅歡快的情感基調去主動積極地從事學習活動,生動活潑地獲取知識、培養技能、發展情感,使科學素養得到全面發展。現代心理學的有關研究表明,飽含歡樂成分的學習活動,能使學習者獲得精神上的快感和享受,促使學習者的內心世界開放、延伸,在輕松愉快中積聚、釋放出更強大的學習能量,產生出超越自我的更大的學習效果,提高學習的效率。反之,消極的、抑郁的學習情緒則會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喪失信心和希望或陷入不適度的焦慮狀態有損健康。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各種有效措施和策略,營造一種愉悅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愉快的情緒狀態中學習。為此,我們結合中學化學教學實際提出了如下培養策略。

1借助多種積極因素,促使學生獲取愉悅之情懷

教師在化學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諸如豐富的表情、生動的語言、引人入勝的授課技巧等各種積極因素,設法使學生進入愉悅的情境狀態以獲得愉悅情感體驗。

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

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關鍵在于教師。贊可夫的心理實驗表明,教師的良好情緒會使學生精神振奮,教師的不良情緒會抑制學生的智力活動。課堂教學過程不僅是在特定情境下使學生獲得知識、形成能力的過程,也是一個師生進行情感交流、認知因素相互作用的過程。教師的情感狀態可以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產生情緒上的共鳴。教師上課和顏悅色,學生感到可親可敬,心理相融,情感共鳴,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習積極性提高。為此,化學教師應以飽滿真摯的情感授課,情緒高昂,全身心投入,注意使用激勵性的語言提問、評價等手段營造一種積極愉快的學習氛圍。

運用語言藝術

有情感的教學語言可以渲染教學的情感氛圍,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如動情而又擬人化的描述:稍縱即逝的現象——“說時遲,那時快”;劇烈的燃燒——“轟轟烈烈”的氧化。情真意切、生動形象、質樸自然、聲情并茂的語言可把教學內容化作一股清泉,浸潤學生心田,猶如一座洪鐘,叩開學生情感之門。例如,在學習CaCO3和Ca(HCO3)2相互轉化的關系時,教師可列舉祖國著名的溶洞,引用富含情感色彩的語句:你參觀過溶洞嗎?溶洞那爭奇斗艷的石筍、石竹,洞頂那垂直倒掛的鐘乳石柱,洞內那千姿百態的石猴、石獅,你知道它們的形成過程嗎?目睹壯麗的天然景觀,你了解其中的鬼斧神工的化學原理嗎?等等。這些充滿激情的語言,可以感染學生,觸動學生的思緒,激發起學生探索大千世界奧秘的欲望。學生聽了這些富有情感色彩的語言自然就會融入愉悅學習之中。

2挖掘教材美感,促使學生感受化學之美感

美的愉悅功能是人人皆知的,化學中的美也不例外。化學教師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美的因素,并有機地融入教學中,讓學生在心理上產生美的感受,情感上產生美的共鳴,學習上接受美的熏陶,使學生在審美愉悅中掌握化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充分展示化學中的美是愉悅學習觀產生的一大源泉:美觀的教具能激發學習的情緒,成功的實驗能創造愉悅的享受,嚴謹的推理能形成思維的共振,豐富的聯想能引起心靈的共鳴等等,這些都在不經意中會帶來學生學習的愉悅。焰色反應的繽紛、指示劑的色變、可燃物的燃燒、金剛石的晶瑩、金屬的色澤、溶液的澄清,可以愉悅學生的視覺;酯的果香、酒的醇香、油脂的脂香,可以愉悅學生的嗅覺;石墨的潤滑、甘油的滋潤、陶瓷的光潔、玻璃的光滑,可以愉悅學生的觸覺。這些美的愉悅可以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化學是一種美的享受,學習是一種快樂的事情。

3運用化學實驗,促使學生體驗化學之趣味

運用實驗培養學生學習的愉悅情感,是化學學科得天獨厚的優勢。化學實驗現象五彩繽紛,能極大地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引導他們去觀察、分析實驗現象,進而揭示事物的本質,達到對學習對象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隨著這種情緒體驗的不斷深化,學生就能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需要。教師可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化學實驗,激發學生這種強烈的學習欲望,使之體驗化學之趣味。

變教師演示實驗為學生實驗

化學新課改理念中提倡: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在知識的形成、聯系、應用過程中養成科學的態度,獲得科學的方法,在“做科學”的探究實踐中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傳統的演示實驗基本都是老師做,學生看,教師當演員,學生為觀眾,這樣做,學生得不到親身體驗,也就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化學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在實驗中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通過親自操作,嘗試和體驗實驗中的樂趣。教師可以對部分簡單易行的演示實驗進行改進,變為學生動手的“表演”實驗或隨堂實驗,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高一學習配置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時,由于該實驗的現象不明顯,若由教師單獨在講臺上演示,難以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如果改由教師講,讓實驗能力較強的學生代替老師上臺演示,讓學生參與其中,學生的興趣就會被充分地調動起來。

增加趣味性實驗

我國新世紀義務教育化學課程在實驗設計上加強了實驗的趣味性,除了家庭小實驗以外,在課堂實驗中也引入一些有趣的實驗,如“燃燒條件的探索”、“粉塵爆炸”、“金屬熔化溫度的比較”和“氫氧化鈉的腐蝕”等,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趣味性實驗的功能,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使他們有效地進行愉悅學習。比如,在化學緒言課中,在不改變教材內容的前提下,借用后面復分解反應的幾個實驗,將稀氫氧化鈉溶液依次倒入內壁上蘸有酚酞、濃鹽酸、硝酸銀溶液的3個無色透明而“潔凈”的“空”燒杯中,3個依次傾倒,發現它們分別顯色成了“紅葡萄酒”、“白蘭地”和“牛奶”。這個實驗操作簡單,現象明顯,對學生產生強烈的激勵作用,對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十分有益。再如,對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某些化學概念,可結合授課內容制作一些能夠幫助學生加深概念理解的小實驗或小魔術。例如在學習“酸堿指示劑”

的內容時,可以用濾紙(事先用無色酚酞試液濕過并晾干)和針(用堿液潤濕)為道具,做“一針見血”的小魔術,等等。這些小實驗運用到教學中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愉悅情緒,使他們體驗到學習化學之興味。

4聯系生產實際,促使學生體會化學的廣泛用途

新課改理念中特別強調教學要聯系學生的社會生活實際,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社會生產和人的需要是產生興趣的源泉。在授課時要有意識地聯系所學內容,有的放矢地介紹日常生活和社會建設中所用到的化學知識,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解決生活中與化學有關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用。這樣既可以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又可以通過生動的實例激發學生的愉悅心情,觸發學生的強烈情感和求知欲,使他們迅速進入學習最佳狀態。例如,在化學教學中讓學生認識到能源危機、環境危機和資源危機等一系列危機都與化學密切相關;讓學生通過參加“海水制鹽”、“衣服干洗”和“農作物生長必需的化學元素”等課題來體驗化學對人類的價值。在講解CO2與Ca(OH)2反應的性質時,聯系建筑工程中用石灰沙漿砌磚、抹墻,就是利用空氣中的CO2與石灰沙漿成分中的Ca(OH)2反應這一化學性質。

5選用多媒體技術,使學生融入學習樂趣之中

多媒體教學以其鮮明的圖像、生動的形象和靈活多變的特點,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情緒。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可以使教學內容富有感染力,甚至可以把知識的學習融入新穎別致的娛樂形式中,發揮寓教于樂的學習優勢,使枯燥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如在講授“離子晶體、分子晶體”一節時,晶體的立體結構若只在書本上畫出,既單調又乏味,如果利用多媒體把各種晶體制作出來,學生可以看到生動逼真的立體結構晶體,再配上立體結構的旋轉、透視等,使學生在優美的音樂和簡練的講解中,不知不覺地就接受了知識的熏陶Ⅲ。學生自然學得愉快、學得有趣。

6進行多樣化評價,促使學生享受成功之樂趣

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愿望,培養學生渴求新知識的動機。評價的要求應是充分調動學生繼續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并迅速轉化為動力。因此,新課改理念中提出了“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評價方式”;“關注學生個性的發展,激勵每一個學生走向成功”。

對學生實施積極和鼓勵性評價

化學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僅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學習情緒體驗,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自信心。這種積極評價要體現以學生為本,積極鼓勵并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渴望和情感需求,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論是一路坦途還是遭遇挫折,都能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并能體會到教師對自己學習的關心和愛護,從而促使他們更加投入地學好化學。激勵!再激勵!在評價時通過激勵給學生信心和力量,幫助他們搭建平臺,張揚自我,品嘗成功;激勵學生“異想天開”、“標新立異”;對學習過程出現差錯的學生,以寬容、諒解、和藹的態度對待,允許再“想一想”,即使是重復別人的答案,也給予一定程度的肯定,使學生從中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

對學生進行分層和對等性評價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具體、對等、有針對性。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在平時要細心觀察學生的一言一行,發現其閃光點,然后及時地以適合的方式告訴他所具有的特點和優點,結合學生自身實際,進行具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