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一物理力學知識點歸納第一章..定義: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理解要點:(1)力具有物質性:力不能離開物體而存在。說明:①對某一物體而言,可能有一個或多個施力物體。②并非先有施力物體,后有受力物體(2)力具有相互性:一個力總是關聯著兩個物體,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說明:①相互作用的物體可以直接接觸,也可以不接觸。②力的大小用測力計測量。(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僅有大小,也有方向。(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變化。(5)力的種類:①根據力的性質命名:如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核力等。②根據效果命名:如壓力、拉力、動力、阻力、向心力、回復力等。說明:根據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稱的力,性質可以相同;同一名稱的力,性質可以不同。定義: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重力。說明:①地球附近的物體都受到重力作用。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但不能說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③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④在兩極時重力等于物體所受的萬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時不相等。(1)重力的大小:G=mg說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體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緯度越高,同一物體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體在兩極比在赤道重力大。②一個物體的重力不受運動狀態的影響,與是否還受其它力也無關系。③在處理物理問題時,一般認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變。(2)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說明:①在兩極與在赤道上的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響,與運動狀態也沒有關系。(3)重心:物體所受重力的作用點。重心的確定:①質量分布均勻。物體的重心只與物體的形狀有關。形狀規則的均勻物體,它的重心就在幾何中心上。②質量分布不均勻的物體的重心與物體的形狀、質量分布有關。③薄板形物體的重心,可用懸掛法確定。說明:①物體的重心可在物體上,也可在物體外。②重心的位置與物體所處的位置及放置狀態和運動狀態無關。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體物體時,就可以把整個物體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個力來表示,于是原來的物體就可以用一個有質量的點來代替。(1)形變:物體的形狀或體積的改變,叫做形變。說明:①任何物體都能發生形變,不過有的形變比較明顯,有的形變及其微小。②彈性形變:撤去外力后能恢復原狀的形變,叫做彈性形變,簡稱形變。(2)彈力:發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對跟它接觸的物體會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說明:①彈力產生的條件:接觸;彈性形變。②彈力是一種接觸力,必存在于接觸的物體間,作用點為接觸點。③彈力必須產生在同時形變的兩物體間。④彈力與彈性形變同時產生同時消失。(3)彈力的方向:與作用在物體上使物體發生形變的外力方向相反。幾種典型的產生彈力的理想模型:①輕繩的拉力(張力)方向沿繩收縮的方向。注意桿的不同。②點與平面接觸,彈力方向垂直于平面;點與曲面接觸,彈力方向垂直于曲面接觸點所在切面。③平面與平面接觸,彈力方向垂直于平面,且指向受力物體;球面與球面接觸,彈力方向沿兩球球心連線方向,且指向受力物體。(4)大小:彈簧在彈性限度內遵循胡克定律F=kx,k是勁度系數,表示彈簧本身的一種屬性,k僅與彈簧的材料、粗細、長度有關,而與運動狀態、所處位置無關。其他物體的彈力應根據運動情況,利用平衡條件或運動學規律計算。摩擦力(1)滑動摩擦力: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相當于另一個物體滑動的時候,要受到另一個物體阻礙它相對滑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力。說明:①摩擦力的產生是由于物體表面不光滑造成的。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ⅰ滑動摩擦力的產生條件:A.兩個物體相互接觸;B.兩物體發生形變;C.兩物體發生了相對滑動;D.接觸面不光滑。ⅱ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并跟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反。說明:①“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與運動方向相反”②滑動摩擦力可能起動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ⅲ滑動摩擦力的大小:F=μFN說明:①FN兩物體表面間的壓力,性質上屬于彈力,不是重力。應具體分析。②μ與接觸面的材料、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無單位。③滑動摩擦力大小,與相對運動的速度大小無關。ⅳ效果:總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但并不總是阻礙物體的運動。ⅴ滾動摩擦: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上滾動時產生的摩擦,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要小得多。(2)靜摩擦力:兩相對靜止的相接觸的物體間,由于存在相對運動的趨勢而產生的摩擦力。說明:靜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ⅰ靜摩擦力的產生條件:A.兩物體相接觸;B.相接觸面不光滑;C.兩物體有形變;D.兩物體有相對運動趨ⅱ靜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并總跟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相反。說明:①運動的物體可以受到靜摩擦力的作用。②靜摩擦力的方向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同,可以相反,還可以成任一夾角θ。③靜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動力。ⅲ靜摩擦力的大小:兩物體間的靜摩擦力的取值范圍0說明:①靜摩擦力是被動力,其作用是與使物體產生運動趨勢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圍內是根據物體的“需要”取值,所以與正壓力無關。②最大靜摩擦力大小決定于正壓力與最大靜摩擦因數(選學)Fm=μsFN。ⅳ效果:總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的趨勢。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是解決力學問題的基礎,是研究力學的重要方法,受力分析的程序是:根據題意選取適當的研究對象,選取研究對象的原則是要使對物體的研究處理盡量簡便,研究對象可以是單個物體,也可以是幾個物體組成的系統。把研究對象從周圍的環境中隔離出來,按照先場力,再接觸力的順序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并畫出物體的受力示意圖,這種方法常稱為隔離法。3.對物體受力分析時,應注意一下幾點:(1)不要把研究對象所受的力與它對其它物體的作用力相混淆。(2)對于作用在物體上的每一個力都必須明確它的來源,不能無中生有。(3)分析的是物體受哪些“性質力”,不要把“效果力”與“性質力”重復分析。力的合成求幾個共點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1)力是矢量,其合成與分解都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2)一條直線上兩力合成,在規定正方向后,可利用代數運算。(3)互成角度共點力互成的分析①兩個力合力的取值范圍是|F1-F2|≤F≤F1+F2②共點的三個力,如果任意兩個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個力,那么這三個共點力的合力可能等于零。③同時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共點力才能合成(同時性和同體性)。④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個分力。力的分解求一個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1)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同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2)已知兩分力求合力有唯一解,而求一個力的兩個分力,如不限制條件有無數組解。要得到唯一確定的解應附加一些條件:①已知合力和兩分力的方向,可求得兩分力的大小。②已知合力和一個分力的大小、方向,可求得另一分力的大小和方向。③已知合力、一個分力F1的大小與另一分力F2的方向,求F1的方向和F2的大小:若F1=Fsinθ或F1≥F有一組解若F>F1>Fsinθ有兩組解若F(3)在實際問題中,一般根據力的作用效果或處理問題的方便需要進行分解。(4)力分解的解題思路力分解問題的關鍵是根據力的作用效果畫出力的平行四邊形,接著就轉化為一個根據已知邊角關系求解的幾何問題。因此其解題思路可表示為:必須注意:把一個力分解成兩個力,僅是一種等效替代關系,不能認為在這兩個分力方向上有兩個施力物體。矢量與標量既要由大小,又要由方向來確定的物理量叫矢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的物理量叫標量矢量由平行四邊形定則運算;標量用代數方法運算。一條直線上的矢量在規定了正方向后,可用正負號表示其方向。思維升華——規律·方法·思路一、物體受力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物體的受力情況不同,物體可處于不同的運動狀態,要研究物體的運動,必須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正確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是研究力學問題的關鍵,是必須掌握的基本功。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主要是根據力的概念,從物體的運動狀態及其與周圍物體的接觸情況來考慮。具體的方法是:1.確定研究對象,找出所有施力物體確定所研究的物體,找出周圍對它施力的物體,得出研究對象的受力情況。(1)如果所研究的物體為A,與A接觸的物體有B、C、D……就應該找出“B對A”、“C對A”、“D對A”、的作用力等,不能把“A對B”、“A對C”等的作用力也作為A的受力;(2)不能把作用在其它物體上的力,錯誤的認為可通過“力的傳遞”而作用在研究的對象上;(3)物體受到的每個力的作用,都要找到施力物體;(4)分析出物體的受力情況后,要檢查能否使研究對象處于題目所給出的運動狀態(靜止或加速等),否則會發生多力或漏力現象。2.按步驟分析物體受力為了防止出現多力或漏力現象,分析物體受力情況通常按如下步驟進行:(1)先分析物體受重力。(2)其研究對象與周圍物體有接觸,則分析彈力或摩擦力,依次對每個接觸面(點)分析,若有擠壓則有彈力,若還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則有摩擦力。(3)其它外力,如是否有牽引力、電場力、磁場力等。3.畫出物體力的示意圖(1)在作物體受力示意圖時,物體所受的某個力和這個力的分力,不能重復的列為物體的受力,力的合成與分解過程是合力與分力的等效替代過程,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時認為是物體所受的力。(2)作物體是力的示意圖時,要用字母代號標出物體所受的每一個力。二、力的正交分解法在處理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復雜問題上的一種簡便的方法:正交分解法。正交分解法:是把力沿著兩個選定的互相垂直的方向分解,其目的是便于運用普通代數運算公式來解決矢量的運算。力的正交分解法步驟如下:(1)正確選定直角坐標系。通常選共點力的作用點為坐標原點,坐標軸方向的選擇則應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原則是使坐標軸與盡可能多的力重合,即是使需要向兩坐標軸分解的力盡可能少。(2)分別將各個力投影到坐標軸上。分別求x軸和y軸上各力的投影合力Fx和Fy,其中:Fx=F1x+F2x+F3x+……;Fy=F1y+F2y+F3y+……注意:如果F合=0,可推出Fx=0,Fy=0,這是處理多個作用下物體平衡物體的好辦法,以后會常常用到。第2章的...高中物理‘加速度’,一般都是指‘勻加速度’,即,加速度是一個常量1、加速度a與速度V的關系符合下式:V==at,t為時間變量,我們有a==V/t表明,加速度a,就是速度V在單位時間內的平均變化率。2、V==at是一個直線方程,它相當于數學上的y=kx(V相當于y,t相當于x,a相當于k)數學知識指出,k是特定直線y=kx的斜率,直線斜率有如下性質:(1)不同直線(彼此不平行)的斜率,數值不等(2)同一直線上斜率的數值,處處相等(與y和x的數值無關)(3)直線斜率的數值,可以通過y和x的數值來求算:k==y/x(4)雖然k==y/x,但是,y==0,x==0,k不為零。仿此,(1)不同運動的加速度,數值不等(2)同一運動的加速度數值,處處相等(與V和t的數值無關)(3)運動的加速度數值,可以通過V和t的數值來求算:==V/t(4)雖然a==V/t,但是V==0(由靜止開始云動),t==0,但a不為零。.變加速運動中的物體加速度在減小而速度卻在增大,以及加速度不為零的物體速度大小卻可能不變.(這兩句怎么理解啊??舉幾個例子?變加速運動中加速度減小速度當然是增大了,只有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一致那么速度就是增加的,與加速度大小沒有關系,例如從一個半圓形軌道上滑下的一個木塊,它沿水平方向的加速度是減小的,但速度是增加的。加速度在與速度方向在同一條直線上時才改變速度的大小,有加速度那么速度就得改變,如果想讓速度大小不變,那么就得讓它的方向改變,如勻速圓周運動,加速度的大小不變且不為0,速度方向不斷改變但大小不變。剎車方面應用題:汽車以15米每秒的速度行駛,司機發現前方有危險,在0.8s之后才能作出反應,馬上制動,這個時間稱為反應時間.若汽車剎車時能產生最大加速度為5米每二次方秒,從汽車司機發現前方有危險馬上制動剎車到汽車完全停下來,汽車所通過的距離叫剎車距離.問該汽車的剎車距離為多少?(最好附些過程,謝謝)15米/秒加速度是5米/二次方秒那么停止需要3秒鐘3秒通過的路程是s=15*3-1/2*5*3^2=22.5反應時間是0.8秒s=0.8*15=12總的距離就是22.5+12=34.5原先“直線運動”是放在“力”之后的,在力這一章先講矢量及其算法,然后是利用矢量運算法則學習力的計算。現在倒過來了。建議你還是先學一下這這章內容。要理解“加速度”,首先要理解“位移”和“速度”概念,位移就是物體運動前后位置的變化,即由開始位置指向結束位置的矢量。速度就是物體位移(物體位置的變化量)與物體運動所用時間的比值,如果物體不是勻速運動(叫變速運動),速度就又有瞬時速度和平均速度之分,平均速度就是作變速運動的物體在某段時間內(或某段位移上),位移與時間的比值;瞬時速度就是物體在某一點或某一時刻的速度。加速度就是物體速度的變化量與物體速度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如果物體不是勻加速運動(叫變加速運動),加速度就又有瞬時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之分,平均加速度就是作變速運動的物體在某段時間內(或某段位移上),速度變化量與時間的比值;瞬時加速度就是物體在某一點或某一時刻的加速度。最高效的兩個物理學習方法第一,“定時作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銷售稅務常識培訓課件
- 健康飲食產業園項目質量管理方案(參考)
- 2025年雙門轎跑車合作協議書
- 2025年汽車尾氣自動測定儀合作協議書
- 鄉城流動中的中國男性婚姻擠壓緒論
- 2025年臨床前CRO項目發展計劃
- 物業服務委托合同 (二)
- 2025年無機電子材料合作協議書
- 2025年黑龍江省中考生物試卷(含答案)
- 2025年閑置物品調劑回收項目合作計劃書
- 血透患者敘事護理故事
- 電力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導則
- 醫院消防安全培訓課件(完美版)
- 雅馬哈RX-V365使用說明書
- 照相館管理制度
- IECQ QC 080000:2017 第四版標準(中文版)
- 國外激勵研究現狀分析報告
- GB/T 4074.4-2024繞組線試驗方法第4部分:化學性能
- MH-T 6107-2014民用機場飛行區集水口頂蓋和地井頂蓋
- 漢密爾頓抑郁和焦慮量表
- CJJT226-2014 城鎮供水管網搶修技術規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