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第三輪各類各級崗位任職條件及崗位職責_第1頁
大學第三輪各類各級崗位任職條件及崗位職責_第2頁
大學第三輪各類各級崗位任職條件及崗位職責_第3頁
大學第三輪各類各級崗位任職條件及崗位職責_第4頁
大學第三輪各類各級崗位任職條件及崗位職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

高教系列崗位任職條件及崗位職責...............................2

高教系列藝術體育類崗位任職條件及崗位職責....................26

高教系列思想政治教育類教師崗位任職條件及崗位職責(輔導員)..52

實驗系列崗位任職條件及崗位職責(一)........................61

實驗系列崗位任職條件及崗位職責(二)........................91

實驗系列崗位任職條件及崗位職責(三).......................104

新聞系列崗位任職條件及崗位職責(編輯出版).................115

新聞系列崗位任職條件及崗位職責(新聞出版).................122

檔案系列崗位任職條件及崗位職責.............................129

圖書資料系列崗位任職條件及崗位職責.........................146

衛生系列崗位任職條件及崗位職責.............................170

管理崗位任職條件及崗位職責.................................194

工勤技能崗位任職條件及崗位職責.............................198

小學及幼兒園教師崗位任職條件及崗位職責.....................202

1

高教系列崗位任職條件及崗位職責

根據《關于印發〈貴州省高級專業技術崗位基本任職

條件指導意見〉的通知》(黔人通(2007)194號)和《關

于印發〈貴州省事業單位中、初級專業技術崗位基本任職

條件指導意見〉的通知》(黔人通(2008)165號)文件精

神,結合我校實際,制定高教系列崗位任職條件及崗位

職責。

第一章崗位任職條件

一、基本任職條件

(一)遵守國家憲法、法律和法規,熱愛祖國,擁

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人民的教育事業,貫徹國家

的教育方針;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教書育

人,敬業愛崗,為人師表。

(二)系統地掌握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具備崗位所

需的教育教學能力、科學研究能力和適應崗位要求的身

體條件。

(三)具備高校教師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和高等

學校教師資格(新教師按學校安排參加培訓,在規定時

間內取得高等學校教師資格)。

(四)任現職以來年度考核均達到"合格〃以上等次,

并符合《關于開展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證書審核工作的通

知》(黔人通(2002〕50號)的規定,三年一度聘期任職

資格審核合格的。

(五)具備大學以上學歷。

2

(六)教授、副教授除應當具備以上基本任職條件

外,還應當對本學科具有系統而堅實的基礎理論和比較

豐富的教學、科學研究經驗,教學成績顯著,論文或者

著作達到較高水平或者有突出的教學、科學研究成果。

二、專業技術條件

(一)教授崗位

1.教授一級崗位的任職條件,按國家有關文件執行。

2.競聘教授二級崗位者,需具備高教系列專業技術二

級崗位的任職資格。

3.競聘教授三級崗位者,需具備高教系列專業技術三

級崗位的任職資格。

4.競聘教授四級崗位者,需具備教授專業技術職務任

職資格。

(二)副教授崗位

競聘副教授一到三級崗位者,除具備高教系列副教

授專業技術職務資格外,還需滿足以下條件:

1.競聘副教授一級崗位應在副教授二級崗位上任職

五年(對少數業績特別突出的,首次競聘時可在七級崗

位上任職十年)以上,任現職以來,主持地、廳級科研

項目或省級教改項目或橫向項目1項,并具備下列條件

之一:

(1)任現職以來,獲地廳級科技進步一等獎或哲學

社會科學一等獎(或同等獎項)第1,2名或獲省科技進

步獎二等獎(或同等獎項)以上獎項;

3

(2)任現職以來,主持完成省級重點科研項目、課

題以及重大工程項目的。

2.競聘副教授二級崗位應在副教授三級崗位(首次競

聘時為專業技術七級崗位)上任職五年以上,任現職以

來,主持科研項目或教改項目或橫向項目1項,并具備

下列條件之一:

(1)任現職以來,獲地廳級科技進步二等獎或哲學

社會科學二等獎(或同等獎項)第1,2名或獲省科技進

步獎三等獎(或同等獎項)以上獎項;

(2)任現職以來,業績較為突出,參與完成(排名

第1、2)省級重點科研項目、課題以及重大工程項目的;

(3)任現職以來,主持完成省(部)級科研課題1

項。

3.副教授三級崗位需具備副教授專業技術職務任職

資格。

(三)講師崗位

競聘講師一到三級崗位者,除具備講師專業技術職

務資格外,還需滿足以下條件:

1.競聘講師一級崗位應在講師二級崗位上任職三年

(首次競聘時可在專業技術崗位十級上任職六年)以上,

任現職以來,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參加省級以上科研項目2項或主持地、廳級科

研項目1項;

(2)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含同等獎項);或

4

地、廳級科技成果獎前2名;

(3)獲省級教學成果獎。

2.競聘講師二級崗位應在講師三級崗位上任職三年

(首次競聘時可在專業技術崗位十級上任職三年)以上,

任現職以來,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參加地、廳級科研課題2項;

(2)獲校級優秀科研成果、優秀教學成果獎第1、2

名;

(3)獲地廳級科技進步三等獎(含同等獎項)。

3.講師三級崗位需具備講師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四)助教崗位

1.競聘助教一級崗位應在助教二級崗位上任職三年

(首次競聘時可在專業技術崗位十二級上任職三年)以

上,有較強的業務技能,能勝任和履行崗位職責。

2.助教二級崗位需具備助教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五)藝術體育類教師的任職條件見附件五。

(六)思想政治教育類類教師的任職條件見附件六。

三、直接聘用條件

符合基本任職條件的教師達到以下條件可以直聘:

(一)教授崗位的直聘條件按國家和省有關文件執

行。

(二)副教授崗位

直聘副教授一、二級崗位者,除具備高教系列副教

授專業技術職務資格外,還需符合以下條件:

5

1.符合黔人社廳通(2014)777號文件中第三條或第

四條者,或符合黔人社廳通(2007)194號文件中第11

款(1)至(5)項之一,或任副教授十五年以上并在年

度考核中獲得3次優秀以上等次的,兢兢業業從事本職

工作的,在本專業領域有一定知名度,同行公認,可以

直接聘入副教授一級崗位。

2.符合副教授一級崗位的學術和業績任職條件的,不

受任職年限的限制,可以直接聘入副教授二級崗位。

(三)講師崗位

直聘講師一、二級崗位者,除具備高教系列講師專

業技術職務資格外,還需符合以下條件:

1.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不受任職年限限制,由講師

三級或講師二級崗位直接聘入講師一級崗位:

(1)市州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

(2)市州級優秀青年科技人才;

(3)市州級人民政府授予的先進工作者;

(4)獲得副高任職資格,因缺崗未被聘任到副高專

業技術崗位的;

2.在講師二級崗位,連續三年年度考核被評為〃優秀〃

等次的,直接聘入講師一級崗位。

3.在講師三級崗位任職十二年以上,兢兢業業從事本

職工作的,直接聘入講師一級崗位。

4.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不受任職年限限制,由講師

三級直接聘入講師二級:

6

(1)縣(區、市)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業技術人

才;

(2)縣(區、市)級優秀青年科技人才;

(3)縣(區、市)級人民政府授予的先進工作者。

(4)符合講師一級崗位任職條件的第1、2項之一

者;

(5)其他經市州級以上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并經同級

政府人事部門認可的條件。

5.在講師三級崗位,連續三年年度考核被評為〃優秀〃

等次的,直接聘入講師二級崗位。

6.在講師三級崗位任職八年以上,兢兢業業從事本職

工作的,直接聘入講師二級崗位。

(四)助教崗位

符合講師三級崗位以上的學術和業績條件的,不受

任職年限的限制,直接聘入助教一級崗位。

7

第二章崗位職責

一、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是對高教系列教師的共性要求,是高教系

列教師聘期考核時必須達到的基本條件,不滿足基本要

求即視為聘期考核不合格。

1.師德師風和教學基本要求

高教系列教師聘崗工作嚴格實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

制〃,凡出現師德師風問題者,將嚴格按《貴州大學關于

建立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的實施意見(試行)》(貴

大發(2016)49號)文件執行。

高教系列教師每年必須承擔本科生課程教學任務。

教學環節要按學校的有關文件規范進行,教案、講義等

要符合要求,教學效果良好(由學校制定教學效果評價

指標與具體實施方案)。出現二級以上教學事故降一級崗

位聘用,并變更聘用合同。

2.聘期基礎工作量要求

(1)教學基礎工作量要求:教授崗位每年為本科生

主講課程不低于2個學分或36學時,年均主講課程總量

不少于5個學分或90學時;副教授和講師崗位每年為本

科生主講課程不低于4個學分或72學時,年均主講課程

總量不少于8個學分或144學時。

(2)科研基礎工作量要求:

二級教授:自然科學類教師聘期內以第一作者或通

訊作者在SCI源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不少于4篇或日源

8

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不少于8篇;人文社科類教師聘期

內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SSQ(或SCI一區,或SCI二

區)源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不少于2篇或在CSSQ(或SQ

三區,或SCI四區,或A&HCI)源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不

少于4篇或以第一作者撰寫的被省部級以上領導(部門)

采納或批示的咨詢報告不少于4篇。

三級教授:自然科學類教師聘期內以第一作者或通

訊作者在SCI源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不少于3篇或日源

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不少于6篇;人文社科類教師聘期

內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SSQ(或SCI一區,或SQ二

區)源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不少于1篇或在CSSQ(或SCI

三區,或SCI四區,或A&HQ)源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不

少于3篇或以第一作者撰寫的被省部級以上領導(部門)

采納或批示的咨詢報告不少于3篇。

四級教授:自然科學類教師聘期內以第一作者或通

訊作者在SCI源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不少于2篇或日源

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不少于4篇;人文社科類教師聘期

內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CSSCI(或SCI三區,或SCI

四區,或A&HQ)源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不少于2篇或以

第一作者撰寫的被省部級以上領導(部門)采納或批示

的咨詢報告不少于2篇。

副教授或教學工作為主型教授(崗位職責第二條中

聘期考核合格要求工作量積分,其中教學積分占比達80%

以上者):自然科學類教師聘期內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

9

在SCI源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不少于1篇或EI源期刊上

發表學術論文不少于2篇;人文社科類教師聘期內以第

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CSSCI(或SCI三區,或SCI四區,

或A&HCI)源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不少于1篇或以第一作

者撰寫的被省部級以上領導(部門)采納或批示的咨詢

報告不少于1篇。

講師:自然科學類教師聘期內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

者在核心以上期刊發表學術論文不少于1篇;人文社科

類教師聘期內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核心以上期刊發

表學術論文不少于1篇。

二、合格要求

在滿足基本要求的基礎上,高教系列教師聘期考核

需達到合格要求方視為考核合格。合格要求主要考核教

師整個聘期3年的工作量積分:

工作量積分;教學積分+科研積分+教學科研服務積

各類工作量積分以相應類別積分計算方法與標準為

依據進行計算。

二級教授合格要求:工作量積分達900分。

三級教授合格要求:工作量積分達860分。

四級教授合格要求:工作量積分達820分。

副教授一級合格要求:工作量積分達770分。

副教授二級合格要求:工作量積分達730分。

副教授三級合格要求:工作量積分達690分。

10

講師一級合格要求:工作量積分達640分。

講師二級合格要求:工作量積分達620分。

講師三級合格要求:工作量積分達600分。

助教一級合格要求:工作量積分達100分。

助教二級合格要求:工作量積分達90分。

第三章附則

一、本文件中凡冠以“以上〃者,均含本級。

二、具有高等學校教師資格證的研究系列人員的任

職資格及崗位職責參照高教系列執行。

三、雙肩挑的高教系列教師在聘期考核時,高教系

列崗位職責中的聘期考核合格要求工作量積分按50%執

行。

四、聘期內發表的學術論文指在SCI、SSCLA&HCI、

CSSCLEl源期刊或核心期刊上發表且見刊的學術論文,

不含在增刊或會議論文集上發表的學術論文。核心期刊

是指論文發表當年由北京大學圖書館出版《中文核心期

刊目錄》所列期刊。

五、聘期內發表的學術論文數,自然科學類可按照1

篇SCI源期刊論文折算2篇EI源期刊論文或4篇核心期

刊源期刊論文的標準進行折算;人文社科類可按照1篇

SSCI(或SQ—區,或SCI二區)源期刊論文折算2篇CSSCI

(或SQ三區,或SCI四區,或A&HCI)源期刊論文或2

篇被省部級以上領導(部門)采納(或批示)的咨詢報

告的標準進行折算,同時按照1篇CSSCI(或SCI三區,

11

或SCI四區,或A&HCI)源期刊論文折算2篇日源期刊論

文或4篇核心期刊源期刊論文的標準進行折算。在《貴

州大學學報》上正式發表的1篇學術論文(不含增刊)

可折算成1篇核心期刊,且每人每個聘期最多可折算1

篇。

六、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包括教學服務、科研服務和

其他社會服務,各級崗位的聘期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積分

上限不得超過該崗位聘期合格工作量積分的20%o

12

附件一:

教學積分的計算方法與標準

一、教學工作量記分方法

(一)本科生課程工作量記分方法:

理論課程教師教學工作量積分W1:

Wi=Z(Fxl8)x[l+(R/50-l)x0.3]

其中:F-理論課程學分數;R-課程教學班上課人數(人數

小于等于50時,R=50)o

實驗實踐課程教師教學工作量積分W2:

W2=2XZ(SX18)X[1+(R/50-1)X0.3]

其中:S-實驗實踐課程學分數;R-課程教學班上課人數(人

數小于等于50時,R=50)o

參加“大班教學,小班討論〃教學模式改革的課程按照實

驗實踐類課程計算,其它本科生實驗實踐課程(含理論課實

驗實踐環節)的認定以學校印發的2016版本科專業培養方

案為依據。參加“大班教學,小班討論〃教學模式改革的課程

以教務處提供的項目清單為準。本科生畢業論文教學時數計

算按校教發(2016)41號文件執行,積分數按指導本科畢

業論文(設計)的總教學時數計。

(二)研究生課程工作量記分方法:

研究生課程教師教學工作量積分按照教學班人數分類計

算:

(1)教學班人數大于等于30人時:

13

W3=2(FX18)X[1+(R/50-1)X0.3]

其中:F-課程學分數;R-課程教學班上課人數(人數小于

等于50且大于等于30時,R=50)o

(2)教學班人數小于30人且大于等于20人時:

W4=0.9XZ(FX18)(其中:F-課程學分數。)

(3)教學班人數小于20人且大于等于10人時:

W5=0.8XZ(FX18)(其中:F-課程學分數。)

(4)教學班人數小于10人時:

W6=0.7XZ(FX18)(其中:F-課程學分數。)

(三)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助教崗位教師輔助具有高級職稱的主講教師完成教學

任務的,或由多名教師共同承擔課程教學任務的,由助教與

主講教師或共同承擔教學任務的教師分享該門課程的總教

學工作量。助教或合班上課教師的教學任務必須在每年教學

任務落實時明確,以教學任務書為依據,不得進行事后確認。

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學工作量計算均以教學任務書為依

據,授課對象僅限貴州大學研究生、一本學生、軟件學院學

生、民族預科班學生和獨立編班的留學生。

二、教改項目記分表

聯合

獨立

項目來源項目類別余下排

主持主持人第二第三第四

名均分

教育部國家級教改項目120702015105

省教育廳省級教改項目503010532

校級項目校級教改項目25156211

說明:

14

1.聘期內應結題而未按要求結題的項目不記分。

2.項目組成員出現空缺時,余下分值由主持人和項目組成員按原記分比例進行

分配。

三、教改論文及教材記分表

類別級別獨著第一作者通訊作者余下作者均分

SCI源期刊100404020

日源期刊50202010

論文

中文核心期刊3012126

普通期刊10442

國家一級出版社每萬字4分(上限100分)

自編教材國家二級出版社每萬字3分(上限75分)

其他出版社每萬字2分(上限50分)

翻譯教材每萬字2分(上限50分)

說明:

1.如果作者中有學生,相應積分歸屬到通訊作者或教材主編。其余作者出現空缺時,

余下分值由通訊作者或教材主編與其余作者(編者)按原記分比例進行分配。

2.合著教材的積分分配由主編與參編人員根據貢獻大小商議確定。

四、教學成果獎記分表

排名

主管部門項目類別總分余下排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

名均分

國家級教學成果

250150403012108

一等獎

教育部

國家級教學成果

200120302012108

二等獎

省級教學成果獎

15080251512108

特等獎

省級教學成果獎

省教育廳110602010866

一等獎

省級教學成果獎

8050108750

二等獎

校級教學成果獎

6040106400

特等獎

校級教學成果獎

5030106400

一等獎

貴州大學

校級教學成果獎

302064000

二等獎

校級教學成果獎

201064000

三等獎

15

五、指導學生類記分表

學生獲獎團隊指導

項目類別獨立指導

級別第一指導第二指導第三指導第四指導

國家金獎200140302010

國家銀/p>

國家銅獎1007015105

省賽金獎

"互聯網+"大學生1007015105

創新創業大賽

省賽銀獎805015105

省賽銅獎603015105

校賽出線502515100

校賽參賽66000

國家金獎150100251510

國家銀獎1158515114

國家銅獎75521184

“挑戰杯”全國大省賽金獎75521184

學生課外學術科技

作品競賽省賽銀獎60371184

省賽銅獎45221184

校賽出線40211180

校賽參賽55000

推薦參加國

40301000

家創新年會

大學生創新創業訓

國家級立項30201000

練計劃項目

省級立項1510500

校級立項66000

SRT計劃項目校級立項66000

經學校批準立項的國家一等獎1007015105

16

學科競賽國家二等獎805015105

國家三等獎50301082

省賽一等獎50301082

省賽二等獎30151050

省賽三等獎2010820

校賽一等獎108200

校賽二等獎66000

校賽三等獎33000

省級優秀畢

300000

業論文

畢業論文

校級優秀畢

200000

業論文

指導1篇學生畢業博士生600000

論文碩士生300000

其他教學工作監考3(每場次)

說明:

1.指導學生學科競賽,指導的同一參賽隊伍在同一賽事中參加逐級競賽獲獎按

最高檔獲獎記分,不重復記分。

2.”經學校批準立項的學科競賽”是指經教務處、研究生院統一組織并批準立項

的學科競賽。教育部司局或下屬教學指導委員會、國家一級學會和國家級行

業協會主辦的學科競賽,教育部或省教育廳下文明確要求參加的學科競賽納

入記分體系,其余賽事不納入記分體系,記分分值參照"經學校批準立項的學

科競賽"。微軟"創新杯"全球學生大賽參照"經學校批準立項的學科競賽”執行。

3.團隊指導成員出現空缺時,余下分值由其他成員按原記分比例分配。

4.指導教師的確認原則上以獲獎證書為準。主辦單位確實沒有頒發獲獎證書的,

以主辦方正式發文為準。

5.監考僅限于由教務處統一組織的面向學生的期末考試、外語分級考試、四六

級(專四、專八)英語考試和日語水平考試,研究生院統一組織的期末考試

和研究生招生入學考試,招生就業處統一組織的招生考試和面向本校學生服

務的教師資格證考試。監考人員名單須以考試實際運行時印發的考務手冊為

準,不得進行事后確認。

17

附件二:

科研積分的計算方法與標準

一、人文社科類科研積分的計算方法與標準

(-)承擔科研項目類記分表

聯合

項目來源項目類別獨立余下排

主持人第二第三第四

名均分

重大項目150105201555

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2080181255

一般項目1007015843

重大項目12080181255

教育部項目

一般項目805612822

重大項目1007015843

其他部委項目

一般項目805612822

省軟科學、省社科招標(或重點)項目604010433

規劃辦、省社科聯

其他項目50357521

項目

重點項目、基地項目40286321

省教育廳項目

其他項目30205221

廳級項目不分類30205221

說明:

1.記分經費額以實際到校的科研經費(扣除轉撥給協作單位的經費),橫向項目

經費扣除合同規定的成套設備費(按實際發生額)計算。

2.我校參加的合作項目以實際到校經費計算。

3.專項(立項不給經費)項目,若企業提供經費的按橫向項目計算。

4.不按規定時間完成項目研究任務,又沒有正當理由的,最后一年不記分。

5.科研項目參照項目級別、經費等按聘期在研項目記分。

6.課題組成員第三名以后出現空缺時,余下分值由主持人以外的其他成員按比例

分配。

(二)科研獲獎類記分表

聯名

項目級別獨立余下人

主持第二第三注

員均分

獲獎(同國家社科成果文庫、教育部社科一等獎200140301515

年同1教育部社科二等獎、其他部委社科一等獎150105201312

項成果教育部社科三等獎、其他部委社科二等獎、

100702055

按所獲省社科一等獎、

最高獎其他部委社科三等獎、省社科二等獎80561266

18

次記分)|省社科三等獎|30|20|5|3|2

說明:

1.胡繩青年學術獎、錢端升法學獎、孫冶方經濟學獎、安子介國際貿易獎、中國

農村發展研究獎、王力語言學獎、吳玉章語言文學獎等著名獎勵視同教育部社科

獎勵。獎勵有等級的(只納入前三個等級),按照等級計分,沒有等級的視為二

等獎。

2.課題組成員第三名以后出現空缺時,余下分值由主持人以外的其他成員按比例

分配。

(三)正式發表論文、出版著作記分表

聯名

級別獨著余下排

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

名均分

SSCI源期刊、SCI一區源期刊、《中國社會科學》120454530

SCI二區源期刊、《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

100404020

摘》、《高校社科學術文摘》

SCI三區源期刊、A&HCI英文源期刊70303010

SCI四區源期刊、A&HCI中文源期刊、CSSCI源期

6026268

中文核心期刊源期刊3012126

國家二級以上出版社每萬字4分(上限100分)

專著

其他出版社每萬字3分(上限75分)

編著、譯著每萬字2分(上限50分)

說明:

L如果作者中有學生,相應積分歸屬到通訊作者。

2.非第一作者或非通訊作者發表論文,累計積分上限為相應崗位的合格積分。

3.期刊和論文集論文不得低于3000字。

4.報紙論文不得低于2000字。

(四)新增科研平臺、科研團隊記分表

級別首席專家方向負責人表列參與人

國家級(教育部、科技部等)科研平臺(基

1508020

地)、團隊

省級(教育廳、科技廳等)科研平臺(基地)、

805010

團隊

19

二、自然科學類科研積分的計算方法與標準

(一)科研項目類記分表

項目記排名記分標準

項目類別

分標準1234余下排名均分

國家重大專項、國家重大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

2

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973”項目、國家科技支撐20015015105

0

計劃、國家“863"項目(主持)

國家重大專項子課題、國家重大研發計劃課題、

1

國家“973”課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國家1501201050

5

“863”課題(主持)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0751000

5

2

國家科技部各類項目100601055

0

2

國家產業化項目100601055

0

1

國家有關部委項目80451055

5

2

省級重大(重點)項目90501055

0

1

省攻關項目70401050

5

1

其他省級項目5030500

5

廳級項目30205500

橫向項目每萬元1分

說明:

1.記分經費額以實際到校科研經費計。

2.學校參加的合作項目以實際到校經費計算。

3.橫向項目經費扣除合同規定的“非學校所有成套設備費”(實際發生額扣除)

計算。

4.無經費的專項項目不記分,若企業提供經費的按橫向項目計算。

5.無正當理由,未按規定時間完成項目的,最后一年不記分。

6.科研項目參照項目級別、經費等按聘期在研項目記分。

7.課題組成員第三名以后出現空缺時,余下分值由主持人以外的其他成員按比例

分配。

(二)專利、成果、獲獎類記分表

總第第第第第第七

項目級別第六

分四五以后

20

國際發明專利80601550000

發明專利60451050000

實用新型專利2012530000

外觀設計專利1512300000

軟件著作權2012530000

省級以上鑒定成果40251050000

成果評價國家動植物審定品種40251050000

省級動植物審定品種30151050000

國家科學技術獎一等獎30017050302015105

國家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0120302012864

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

16090301510753

成果獎一等獎

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

1207020108642

獲獎(同1項成成果獎二等獎

果按所獲最高獎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

6060000000

次記分)成果獎青年科學獎

省級和其他部級科學技

15085251510753

術一等獎

省級和其他部級科學技

1106515108642

術二等獎

省級科學技術三等獎80601053200

說明:專利發明人、軟件著作權登記中有學生的,J亳積分不計學生主&名后按自然

升降排序計分。

(三)正式發表論文、出版著作記分表

類別級別獨著第一作者通訊作者余下作者均分

《Science》、《Nature》30012012060

SCI一區100404020

SCI二區80323216

SCI三區70282814

SCI四區60252510

El源期刊3012126

ISTP,El會議論文2088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