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大道與星光大道延伸段節點改造工程供電照明系統施工設計說明_第1頁
金州大道與星光大道延伸段節點改造工程供電照明系統施工設計說明_第2頁
金州大道與星光大道延伸段節點改造工程供電照明系統施工設計說明_第3頁
金州大道與星光大道延伸段節點改造工程供電照明系統施工設計說明_第4頁
金州大道與星光大道延伸段節點改造工程供電照明系統施工設計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8頁金州大道與星光大道延伸段節點改造工程供電照明系統施工設計說明1.項目概況本項目名稱為:金州大道與星光大道延伸段節點改造工程。項目位于重慶市兩江新區大竹林片區,東臨重光立交,立交間距約1.3km,西側為大云立交,立交間距約1.4km;距南側照母山立交約2.5km;距北側龍塘立交約3.0km。節點現狀為T型平交口,北側為現狀G區A路。目前星光大道照母山隧道即將完工,同時渝蓉高速連接道也已開展方案研究工作,為了加快星光大道南北向道路交通的連通,緩解周邊路網交通壓力,并為遠期渝蓉高速連接道的實施預留條件,故開展本節點的改造設計。本項目共包含星光大道延伸段主線道路建設及星光大道延伸段與金州大道節點立交改造設計,其中立交為全互通立交,改造共包含9條匝道。金州大道為城市主干路,改造范圍內為雙向六車道,設計速度50km/h,標準路幅寬54m,改造起點樁號為K18+922.600,終點樁號為K20+259.694,改造段長1337.094m;星光大道延伸段為城市主干路,范圍內以左右線車行地通道形式分離星光大道延伸段主線過境交通,下穿金州大道后與現狀G區A路順接,地通道為雙向六車道,設計速度50km/h,其中,右線地通道長856m,左線地通道長約1296m;地面設置輔道服務周邊地塊,其中輔A、輔B為三車道輔道,輔C、輔D為雙車道輔道,設計速度40km/h,輔E和輔F為雙車道輔道,設計速度30km/h。匝道總長4162.842m,其中B、C、F、G、H、L匝道為雙車道匝道,設計速度30km/h;J、K、M匝道為單車道匝道,設計速度30km/h。其中A匝道、D匝道和E匝道為遠期建設內容,不包含于本次設計范圍。主要結構物包括8座車行地通道、1座上跨橋、5座人行天橋和40段擋墻。項目總占地約353.4畝,現狀道路用地182.1畝,臨時占地25.7畝,新征用地145.6畝。新征用地中占地塊用地18.8畝。項目建設工期約34個月。本項目為金星節點隧道段,包括主線隧道,H,J,K,L,M匝線隧道。本項目地通道設置情況見下表:地通道設置一覽表序號名稱位置起迄樁號長度(m)備注1金星節點工程地下道路左線ZK1+417~ZK2+7131296時速50km/h右線YK1+871~YK2+727856H匝道HK0+221~HK0+608387時速30km/hJ匝道JK0+135~JK0+206.61471.614K匝道KK0+112.452~KK0+19178.548L匝道LK0+200.028~LK0+886685.972M匝道MK0+087.011~MK0+310.464233.453主線地通道標準斷面路面寬度、建筑限界高度如下:

①三車道路面寬度:0.75m(檢修道)+11.5m(車行道)+0.5m(檢修道)=12.75m②地通道建筑限界:凈寬B=12.75m(檢修道0.75m+路緣帶0.5m+車行道3.5+車行道3.5+車行道3.5+路緣帶0.5m+檢修道0.5m),限界凈高:5.00m。

左線地通道全長1296m,右線地通道全長856m,左線縱坡分別為-6.00%、-2.80%、-2.53、2.00%和-0.50%,并且可通行危險化學品等機動車,為二類城市地通道。右線縱坡分別為-6%、-2.5%、2.7%和-0.7%,并且可通行危險化學品等機動車,為二類城市地通道。

匝道地通道標準斷面路面寬度、建筑限界高度如下:

①M匝道路面寬度:0.75m(檢修道)+6.5m(車行道)+0.5m(檢修道)=7.75m②J、K匝道路面寬度:0.75m(檢修道)+7m(車行道)+0.5m(檢修道)=8.25m③H、L匝道道路面寬度:0.75m(檢修道)+8m(車行道)+0.5m(檢修道)=9.25m④M匝道建筑限界:凈寬B=7.75m(檢修道0.75m+路緣帶0.5m+車行道3.5+緊急停車道2.5m+檢修道0.5m),限界凈高:5.00m。④J、K匝道建筑限界:凈寬B=8.25m(檢修道0.75m+路緣帶1.0m+車行道3.5+緊急停車道2.5m+檢修道0.5m),限界凈高:5.00m。

④H、L匝道建筑限界:凈寬B=9.25m(檢修道0.75m+路緣帶0.5m+車行道3.5+車行道3.5+路緣帶0.5m+檢修道0.5m),限界凈高:5.00m。

H匝道地通道全長387m,J匝道地通道全長71.614m,K匝道地通道全長78.548m,L匝道地通道全長685.972m,M匝道地通道全長233.453m。H匝道地通道縱坡分別為-5.5%、0.5%和6.3%,并且可通行危險化學品等機動車,為二類城市地通道。J匝道地通道縱坡分別為-6.0%和-0.9%,并且可通行危險化學品等機動車,為二類城市地通道。K匝道地通道縱坡分別為0.6%和5.4%,并且可通行危險化學品等機動車,為二類城市地通道。L匝道地通道縱坡分別為2.81%、-5.0%、2.3%和4.8%,并且可通行危險化學品等機動車,為二類城市地通道。M匝道地通道縱坡分別為-6.0%和-0.9%,并且可通行危險化學品等機動車,為二類城市地通道。高峰期交通量預測:2041年,右線地通道交通量2480pcu/h,左地通道交通量2456pcu/h。2.設計內容及設計界面(1)設計內容本設計為金州大道與星光大道延伸段節點改造工程供電及照明系統施工圖設計。供電系統主要包含10/0.4kV變配電系統、應急電源裝置、供配電線路、動力配電防雷接地等設計內容;照明系統主要包含隧道基本照明、加強照明、應急照明、橫通道照明、人/車行橫洞標志、疏散指示標志及照明配線設計。(2)供電系統與其他專業設計界面1)與隧道土建專業隧道變電所至隧道強弱電纜溝間的電纜排管(含電纜井),由隧道土建專業負責完成,供電系統專業提出設計要求。接地:特長隧道內接地極及連接由隧道土建負責完成,隧道供電專業提出接地要求。電纜溝:隧道內強電電纜溝及溝內電纜支架由隧道供電專業提出要求,隧道土建專業負責完成。防火門:隧道內的防火門、洞設計由隧道土建專業負責,供電專業負責電動防火門的供電線纜設計。2)與通信監控專業供電系統與通信監控專業的分界點在隧道UPS配電柜,UPS配電箱及以下由監控專業負責。3)與隧道照明專業供電專業負責低壓配電柜至加強照明控制柜的電氣設計以及基本、應急照明主干電纜的設計,其余由隧道照明專業負責完成。4)與隧道通風專業供電專業與通風專業的分界點在風機控制箱,風機控制箱及其電源電纜、控制電纜由供電系統負責,風機自控控制由監控系統負責,其余由通風專業負責。(3)照明系統與其他專業設計界面1)機電系統預留預埋設備安裝及線纜敷設所需預留洞室、預埋管道、孔井等由隧道土建承包人負責完成,機電專業負責對預留預埋進行檢查、確認。2)接地隧道內接地極及連接由隧道土建承包人負責完成,隧道土建承包人提供接地極,接地極與電纜支架等之間的接地圓鋼連接由機電專業完成。3)與道路照明的設計界面隧道外道照明道路照明專業負責。4)與供配電專業供配電專業負責低壓配電柜至隧道照明配電箱的電氣設計,其余由照明專業負責完成。5)與隧道通信監控專業隧道照明專業提出隧道內照明配電箱位置及控制要求,監控專業負責PLC到照明配電柜的控制電纜,并在監控室設置通風照明工作站。3.設計依據及標準《公路隧道設計規范(第二冊交通工程與附屬工程)》(JTGD70/2-2014)《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B50052-2009)《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50054-2011)《20KV及以下配電房設計規范》(GB50053-2013)《電力工程電纜設計規范》(GB50217-2007)《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2010)《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16-2008)《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J50169-2016)《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2013)《公路隧道照明設計細則》(JTG/TD70/2-01-2014)《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CJJ45-2015)《城市道路交通設施設計規范》(GB50688-2011)《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設計規范》(CJJ221-2015)《電能質量供電電壓允許偏差》(GB12325-2008)《電力裝置的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設計規范》(GB50062-2008)《3~110kV高壓配電裝置設計規范》(GB50060-2008)其他有關國家規范、標準與業主簽訂的設計合同;重慶市規劃局建設工程設計方案審查意見函渝規兩江新區方案函[市政](2017)0139號4.負荷情況(1)負荷等級隧道用電負荷分級如下表所示:序號電力負荷名稱負荷等級1應急照明、電光標志、交通監控設施、通風及照明控制設施、緊急呼叫設施、火災自動報警、控制設施、中央控制設施、電動防火門等一級負荷中特別重要負荷2排煙風機,變電所用電一級負荷3隧道內非應急照明設施,通風風機等二級負荷4其它負荷三級負荷(2)用電負荷統計本工程(隧道部分)用電設備總設備容量為1010kW,其中一級負荷為640kW,二級負荷為60kW,三級負荷為310kW。1號變電所1號變壓器補償后Pjs=512.05kW,Qjs=166.93kvar,負載率η=70%,變壓器容量選為800kVA。1B箱式變壓器補償后Pjs=135.85kW,Qjs=38.4kvar,負載率η=74%,變壓器容量選為200kVA。5.供電電源本工程外部供電電源由當地供電公司變電站采用10kV專線高壓供電。(1)電壓等級:10kV。(2)電源要求:本工程為城市特長公路隧道,為確保其安全正常的運行,需要可靠的供電電源。由當地供電公司變電站引入1路獨立的10KV電源進入1號變電所高壓室,在一號變電所設置柴油發電機C550D5一組,常載功率為400kW。當一路市電10KV發生故障,從低壓進線配電柜進線開關前端取柴油發電機的延時啟動信號至柴油發電機房,信號延時0~30s(可調)自動啟動柴油發電機組,柴油發電機組15s內達到額定轉速、電壓、頻率后,投入額定負載運行。6.供配電系統(1)系統構成及運行方式根據主體工程和設備布置情況,本工程共設置1座變電所,1座箱式變壓器,右線出洞口處YK2+727處設置1號變電所。在左線1#車行橫通道外ZK1+905.071處設置1B箱式變壓器。(詳見供電系統方案示意圖)。正常情況時:1號變電所10KV高壓室采用單母線不分段接線方式,由一路10kV電源負責隧道內所有用電負荷;事故情況時:1號變電所10kV市政進線電源因故停電時,該路電源進線斷路器跳閘,由柴油發電機組負責全所一二級負荷的供電;1B箱變處隧道加強照明,基本照明和應急照明以及監控設備由EPS和UPS供電。變電所0.4kV側的運行方式:變電所0.4kV側采用單母線不分段接線方式,當10/0.4kV變壓器因故退出運行時,雙電源自動轉換開關動作,由柴油發電機組負責向全所供電范圍內的重要一二級負荷供電。電氣設備電力變壓器采用SC(B)11系列10/0.4kV型銅芯低損耗干式電力變壓器,帶溫度控制器及相應的通信接口。在變壓器繞組線圈溫度上升到規定值時,溫度控制器發出跳閘信號給低壓主開關的脫扣線圈,使低壓主開關跳閘甩掉低壓負荷保護變壓器。1號變電所高壓室高壓開關柜選用KYN28A-12(G)型鎧裝移開式金屬封閉開關柜,采用真空斷路器,內設微機綜合保護裝置以取代傳統的電流繼電器、電壓繼電器以及功率表、有功電度表等,減少10kV開關柜繁雜的二次回路。采用就地操作方式,其操作電源為直流220V,電源由高壓室直流屏供給,操作機構為電磁操作機構。1B箱變高壓開關柜選用環網柜,采用SF6氣體絕緣負荷開關,操作電源為交流220V,電源由該變電所UPS提供,操作機構為彈簧操作機構。低壓開關柜中受電柜、母聯柜、無功功率補償柜、射流風機電源雙切柜及UPS和EPS出線柜采用GGD2固定式結構,其余饋出柜采用GCS固定分隔式結構。開關柜的各照明、通風回路應預留遠程控制接口端子,供隧道監控系統作通風、照明控制之用。(3)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10kV側繼電保護:進線采用過流、速斷及低電壓;母聯采用過流、速斷;出線采用過流、速斷、零序保護;采用微機綜合自動化保護系統。10/0.4kV變電所內的變壓器保護:采用斷路器加微機保護裝置,設有速斷、過流、過負荷保護,變壓器設高溫報警,超溫跳閘。10kV側自動裝置:母聯設自動投入裝置。0.4kV側繼電保護:進線采用長延時電流保護,短延時電流保護,瞬時保護,接地保護,低電壓保護;母聯采用長延時電流保護,短延時電流保護,瞬時保護;出線采用長延時電流保護,短延時電流保護,瞬時保護,接地保護;電容:采用短時限電流速斷保護,過電流保護,過負荷保護,過電壓保護,低電壓保護。0.4kV側自動裝置:母聯設自動投入裝置。(4)計量在1號變電所高壓室采用10kV側高壓集中計量,在10kV電源進線處設置計量裝置。低壓柜進線柜及出線回路均選用多功能電力儀表,作為參考計量。(5)功率因數補償隧道照明燈具選用高效LED燈,功率因素0.9以上。在變電所低壓側各段母線上分別設置并聯電容器自動補償柜,將系統的功率因數提高至0.95以上。7.應急電源系統在每個變電所內均設一套UPS交流不間斷供電電源裝置和一套EPS應急電源裝置。(1)UPS供電范圍包括:交通監控設施、通風及照明控制設施、緊急呼叫設施、火災檢測報警及控制設施及電力監控系統等。1號變電所UPS容量為60kVA,供電持續時間為180min;2號變電所UPS容量為20kVA,供電持續時間為180min。(2)EPS供電包括:應急照明、車行橫通道門、疏散指示、電光標志、情報板等,1號變電所EPS容量為均37kW,供電持續時間為180min,2號變電所EPS容量為37kW,供電持續時間為180min。8.動力配電設計(1)根據動力設備的布置情況和負荷的重要程度,采用低壓電纜放射式結合樹干式的配電方式:射流風機采用放射式配電,基本照明配電箱及照明燈具采用樹干式配電,對消防用電設備及應急電源均采用雙電源線路供電,在設備末端自動切換。30kW及以上風機采用軟啟動方式,其余電機機采用直接啟動方式。(2)射流風機采用就地、變電所和中控室三種控制方式。在風機安裝處設控制按鈕箱,對風機進行起停操作。(3)沿隧道行車方向左側每隔100m設置檢修一個插座箱,容量15kW,每回路僅考慮一處插座箱使用。9.供配電線路敷設隧道10kV電力電纜沿隧道強電電纜溝內敷設,敷設時10kV電纜單獨放置在最下層支架,其它低壓電纜不得混和敷設,且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耐火隔板與電纜溝內其它電纜支架分隔開。10.主要設備材料選擇(1)所有供配電設備均應采用國內工藝先進、技術成熟、節能的標準化設備及元件。(2)隧道內10kV電力電纜采用WDZBN-YJY22-12kV鎧裝無鹵低煙阻燃(B級)耐火電纜。除消防用電設備配電線路外,普通用電的所有電力電纜采用WDZB-YJY-0.6/1KV交聯聚乙烯絕緣聚烯烴護套低煙無鹵阻燃(B級)電力電纜,電線均采用WDZB-BYJ-450/750銅芯交聯聚乙烯絕緣低煙無鹵阻燃(B級)電線;消防風機,消防泵采用放射式供電,電力電纜采用NG-A-1KV級耐火型隔離電纜。30kW隧道射流風機采用直接啟動方式,30kW機上風機采用軟啟動方式,消防水泵采用星三角啟動方式,其余電機采用直接啟動方式。隧道照明、隧道監控及防火卷簾采用樹干式配電,普通照明配電干線采用WDZB-YJY-0.6/1KV交聯聚乙烯絕緣聚烯烴護套低煙無鹵阻燃(B級)電力電纜,支線電線均采用WDZB-BYJ-450/750銅芯交聯聚乙烯絕緣低煙無鹵阻燃(B級)電線;應急照明、監控供電、火災報警設備及防火卷簾采用WDZBN-YJY-0.6/1KV交聯聚乙烯絕緣聚烯烴護套低煙無鹵阻燃耐火(B級)電力電纜。隧道內供電線路較長,電纜截面在滿足載流量要求的前提下還應滿足電壓損失,隧道風機配電電壓損失不大于5%,照明線路電壓損失不大于10%。隧道內照明、監控供電主電纜由隧道電纜溝敷設至各配電箱。照明供電分電纜經配電箱引至側墻上的金屬線槽內分配給各燈具,接燈線由防水型可撓金屬管從金屬線槽上引至各燈具。電纜穿越防火分區,或者經室外電纜溝引至室內時應用穿防水套管同時敷設完成后用防火材料進行防火封堵。消防負荷的配電其配電斷路器的熱脫扣應作用于報警或信號,而不直接切斷供電電源(包括柴油發電機主開關)。(3)消防配電線路敷設應符合以下規定:1)明敷時(包括敷設在吊頂內),應穿金屬導管或采用封閉式金屬槽盒保護,金屬導管或封閉式金屬槽盒應采取防火保護措施;當采用阻燃或耐火電纜并敷設在電纜井、溝內時,可不穿金屬導管或采用封閉式金屬槽盒保護;當采用礦物絕緣類不燃性電纜時,可直接明敷。2)暗敷時,應穿管并應敷設在不燃性結構內且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30mm。(4)報警線路暗敷設時,應采用金屬管、可撓(金屬)電氣導管或B1級以上的剛性塑料管保護,并應敷設在不燃燒體的結構層內,且保護層厚度不宜小于30mm;線路明敷設時,應采用金屬管、可撓(金屬)電氣導管或金屬封閉線槽保護。礦物絕緣類不燃性電纜可直接明敷。不同電壓等級的線纜不應穿入同一根保護管內,當合用同一線槽時,線槽內應有隔板分隔。11.電力監控系統變電所電力監控系統采用集中管理、分散布置的模式,分層、分布式系統結構,由所內管理層、網絡通信層和間隔設備層組成;電力監控系統以供電設備為對象,通過網絡將所內的10kV/0.4kV交流保護測控單元以及逆變電源(或UPS)進行監控。變電所綜合自動化子系統設備由控制信號盤(包括上位監控單元、液晶顯示器)、下位單元(綜合保護測控單元,其他供貨商提供)及所內通信網絡等部分組成。系統采用集中管理、分散布置的模式,各下位監控單元安裝于各開關柜內,上位監控單元通過所內通信網絡對其進行監視控制。網絡通信層包括:網絡設備、所內/遠程通信網絡、通信管理機及智能通信接口轉換設備(光纖以太網接口轉換設備)等設備。間隔設備層包括:分散安裝于供電設備就地的微機測控、保護單元、信息采集單元等需接入變電所變電所綜合自動化子系統的智能電子裝置。間隔層設備由其它供貨商提供,綜合監控子系統供貨商負責完成與其接口。變電所綜合監控子系統間隔層設備包括:10kV微機綜合保護測控單元和0.4kV低壓柜智能信息采集單元。主要設備硬件要求:采用可靠性高,處理能力強,實時響應速度快的工業級產品。12.防雷接地電器裝置的工作接地和保護接地共用一個接地系統,低壓配電系統接地方式采用TN-S系統。在高壓引入點設閥式避雷器,在變電所10kV進出線柜內均設有10kV避雷器,以防雷電侵入波侵蝕。在0.4kV總進線端、無功功率補償柜、EPS及UPS進、出線端均設有浪涌保護器,以防雷、防過壓。變電所和隧道內正常情況下不允許帶電的設備金屬外殼和金屬框架,都應與接地網做可靠連接,構成等電位接地系統。變壓器中性點應可靠接地。在變電所附近設置接地網,接地電阻≤1Ω;接地體采用長2500mm的接地角鋼,垂直埋設,間距5m,埋深≥0.8m,接地體埋設地點距建筑物5m;接地連接線采用50×5熱鍍鋅扁鋼;所有接地點均采用焊接并作防腐處理。從變電所的接地裝置,引出接地扁鋼,引至左、右線隧道口,與敷設在電纜溝內的接地扁鋼可靠連接。采用50×5熱鍍鋅扁鋼作為保護接地干線沿隧道強弱電電纜溝全線敷設,每隔50米與角鋼接地極(等邊角鋼∠50×5,2.5米)或隧道二襯鋼筋焊接一次,在隧道洞口處重復接地,重復接地電阻不大于10歐姆,并與隧道內配電橫洞變電所及隧道洞口變電所接地系統做可靠連接。隧道內的金屬線槽和電纜溝支架應與隧道內電纜溝底的接地網可靠焊接,焊接處應做防腐處理。同時,隧道內所有不帶電的金屬外殼、金屬構件均需可靠接地,接地點應做防腐處理。⑤若接地系統接地電阻值達不到上述要求,應采取相應的降阻措施。13.電氣節能設計(1)采用D,yn11接線組別的低損耗、低噪聲節能型SCB13干式變壓器應滿足《三相配電變壓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20052-2013中規定的2級能效規定。(2)變電所低壓側采用集中電容補償,所有氣體放電燈均選用自帶電容器型,分散補償與集中補償相結合,以降低線路中的無功損耗。LED隧道燈具的功率因素不小于0.9。(4)諧波治理:供電變壓器采用D,yn11接線形式,減小三次及3n次諧波;變壓器低壓側采用自帶電抗器組(P=7%)的電容無功功率自動補償裝置,同時安裝APF有源濾波裝置可濾除系統中諧波電流。(5)減少配電線路中的電能損耗,同一電壓等級配電至負荷終端的級數不超過3級,各線路經盡量做到最短。(6)三相照明配電干線的各相負荷分配基本平衡,其最大相負荷不超過三相平均負荷值的115%,其最小相負荷不小于三相平均負荷值的85%。(7)隧道燈具采用高光效,長壽命的逆光型高壓鈉燈及LED燈,其中LED燈初始光效應不小于110lm/W,隧道照明采用多種運營控制方案,根據室外亮度及交通量情況進行分級調光控制。14.電氣火災監控1)為有效探測供電線路及供電設備故障,在發生電氣故障產生一定電氣火災隱患時發出報警,設置電氣火災監控主機。2)電氣火災監控系統由電氣火災監控主機、網絡監控通信機,剩余電流式監控探測器和溫度探測器組成。主機設在管理用房監控中心(兼消防控制室內),1#變電所及戶外箱變內設置通信管理機,通過光纖與主機連接。3)變電所內的低壓出線回路位置等處設置漏電火災探測器和溫度探測器。4)電氣火災監控器的報警信息和故障信息應在消防控制室火災報警控制器上顯示。5)保護功能:具有剩余電流,溫度等保護功能,可以通過系統設置保護輸出功能為關閉,報警,脫扣功能。6)隧道內強電電纜溝每層支架上均敷設感溫光纖探測器,監控室內設置感溫光纖主機,實時監控電纜電纜的溫度。15.照明系統設計(1)照明設計標準本項目為城市隧道,交通流量較大,根據《公路隧道設計規范》第二冊交通工程與附屬設施(JTG/TD70/2-2014),《公路隧道照明設計細則》(JTG/TD70/2-01-2014),金星節點隧道設計時速為50km/h主線左右線入口洞門型式均為端墻式的隧道洞外環境亮度取2500cd/m2,折減系數K取0.022;其它匝線隧道入口洞門型式為端墻式,設計時速30km/h,隧道洞外環境亮度取暗環境2000cd/m2,折減系數K取0.012,路面亮度總均勻度(Lmin/Lav)(最小亮度/平均亮度)不低于0.4;車道路面縱向均勻度(Lmin/Lmax)(與車道中軸線平行的線上最小亮度/最大亮度)不低于0.6;眩光限制TI<15%;照明設計目標年份為2041年,設計交通量(混合車(輛)/小時)根據各路段預測交通量經平均和折算求得,2041年,右線地通道交通量2480pcu/h,左地通道交通量2456pcu/h。依據《城市道路交通設施設計規范》GB50688-2011表11.1.12中隧道照明中間段標準值,隧道主線行車速度50km/h,交通量按雙車道單向交通N小于2400輛/h大于700輛/h,中間段照明平均亮度Lav取2.0cd/m2,連接匝道行車速度30km/h,中間段照明平均亮度Lav取2.0cd/m2與洞外道路照明一直,燈具維護系數取0.7,亮度系數瀝青路面取15,LED燈利用系數0.7。經計算,本路段隧道照明需要亮度值如下:主線隧道:入口段1:設計亮度55cd/m2,長度20m;入口段2:設計亮度27.5cd/m2,長度20m;過渡段1:設計亮度8.25cd/m2,長度40m;過渡段2:設計亮度2.75cd/m2,長度60m;中間段:設計亮度2.0cd/m2,主線全路段;出口段1:設計亮度6.0cd/m2,長度30m;出口段2:設計亮度10.0cd/m2,長度30m。隧道應急照明亮度不低于0.2cd/m2,橫通道亮度不低于1.0cd/m2。在隧道內分合流處,基本照明亮度不低于標準段的2倍,即不低于4.0cd/m2。H、J、K、L、M連接匝道內各區段照明設計亮度如下:入口段1:設計亮度24cd/m2,長度10.5m;入口段2:設計亮度12cd/m2,長度12m;過渡段1:設計亮度3.6cd/m2,長度24m;過渡段2:由于過度段2的亮度計算值小于中間段亮度,故不再單獨設置過渡段2加強照明;中間段:設計亮度2.0cd/m2,匝道全路段;出口段1:設計亮度6.0cd/m2,長度30m;出口段2:設計亮度10.0cd/m2,長度30m。隧道應急照明亮度不低于0.2cd/m2,橫通道亮度不低于1.0cd/m2。(2)照明設計方案負荷分類隧道照明負荷分為兩個等級,應急照明及橫洞照明屬于特別重要的一級負荷,需要由兩路電源供電并設置應急電源裝置(EPS);加強照明及基本照明負荷屬于二級負荷,由兩路電源供電。光源選擇:照明以高效節能為原則進行設計。LED照明燈具更加適用于公路隧道,更加適合公路隧道運營管理的需求。故本項目選用LED隧道燈。燈具布設方案本工程隧道照明主要分為基本照明、加強照明、應急照明三個部分,洞外引道照明由道路照明實施?;菊彰魅€布置,加強段照明主要包括入口段、過渡段、出口段加強照明,隧道中間段常規照明僅設置基本照明。照明燈具均采用高光效的LED燈具,加強照明采用雙側對稱布置,基本照明主線隧道在隧道標準段采用雙側對稱布置,H、J、K、L、M連接匝道采用雙側交錯布置。車行橫洞選用40WLED燈布置于隧道橫洞拱頂上,人行橫洞選用30WLED燈布置于隧道橫洞拱頂上。應急照明由疏散指示燈和疏散照明組成,主線隧道標準段取基本照明中1/4燈具作為行車道疏散照明,H、J、K、L、M連接匝道取基本照明中1/2燈具作為行車道疏散照明,其始終保持常開,人行及車行橫洞照明均為應急照明;人員疏散指示標志采用發光型疏散照明燈具在隧道側壁設置間距50m。應急照明燈具均采用EPS緊急電源系統獨立供電,疏散照明平時作為基本照明,應急狀態下,應急照明保持持續電量時間應不少于180min。表1主線隧道照明方案系統設置項目長度(m)燈具型號布置方式設計亮度(cd/m2)布置間距(m)加強照明入口1段Lth120150WLED燈雙側對稱552.0入口2段Lth220150WLED燈雙側對稱27.54.0過渡段1Ltr14080WLED燈雙側對稱8.256.0出口段1Lex13050WLED燈雙側對稱6.06.0出口段2Lex23080WLED燈雙側對稱10.06.0基本照明Lin全線50WLED燈雙側對稱2.010.0人行橫通道30WLED燈中央布置1.05.0車行橫通道40WLED燈中央布置1.05.0車道應急照明50WLED燈取1/4基本照明燈具0.2表2H、J、K、L、M連接匝道照明方案系統設置項目長度(m)燈具型號布置方式設計亮度(cd/m2)布置間距(m)加強照明入口1段Lth11080WLED燈雙側對稱243.5入口2段Lth21080WLED燈雙側對稱126.0過渡段1Ltr12450WLED燈雙側對稱3.66.0出口段1Lex13050WLED燈雙側對稱6.08.0出口段2Lex23050WLED燈雙側對稱10.05.0基本照明Lin全線50WLED燈雙側交錯2.020人行橫通道30WLED燈中央布置1.05.0車行橫通道40WLED燈中央布置1.05.0車道應急照明50WLED燈取1/2基本照明燈具0.2照明燈具表3光源參數燈具功率(W)燈具光源燈具光通(lm)使用場所備注150LED燈16500主線入口段1,2功率因素不低于0.9080LED燈8800主線過渡段1,出口段2,匝線入口段,功率因素不低于0.950LED燈5500其余段功率因素不低于0.940LED燈4400車行橫通道照明功率因素不低于0.930LED燈3300人行橫通道照明功率因素不低于0.9燈具技術參數:燈具設計采用寬配光LED隧道燈具,防護等級不低于IP65,燈具正常工作3000h光通量維持率不低于96%,正常工作6000h光通量維持率不低于92%,顯色指數Ra≥65,色溫4000K,燈具壽命不小于50000小時,并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每個隧道主洞LED燈具內集成智能單燈控制器。 照明控制隧道內的照明控制是根據隧道照明設計中所確定的照明區段、不同時段氣候條件下的照明要求,控制各個照明回路,從而達到既滿足隧道的照明亮度要求,保證行車安全,又節省能源的目的。照明控制采用智能無極調光系統,可以手動控制和自動控制方式兩種相結合。手動控制可以通過切斷現場控制照明配電箱、隧道變電所配電柜各個回路的開關關閉部分照明供電回路達到調光目的,也可以通過智能集中控制器的調光功能對指定燈具進行手動調整LED燈具輸出功率;自動控制方式根據不同季節不同時間段和不同交通量控制各個照明燈具的輸出功率改變燈具的光通量,利用預先編制好的控制程序,由計算機系統自動控制各個照明LED燈具的光通量,使洞內的照明亮度與外界自然光的亮度相適應。本工程隧道主線照明采用晴天、云天、陰天、重陰天、夜間和深夜六級控制模式:1晴天照明(洞外亮度為L20=2500cd/m2):隧道內全部燈具全開,所有燈具輸出100%功率。2云天照明(洞外亮度為0.5L20):隧道內全部燈具全開,入口加強照明燈具輸出50%功率。3陰天照明(洞外亮度為0.25L20):隧道內全部燈具全開,入口加強照明燈具輸出25%功率。4重陰天照明(洞外亮度為0.13L20):隧道內全部燈具全開,入口加強照明燈具輸出13%功率。5前半夜照明:關閉所有加強照明燈具,基本照明燈具全開。6后半夜照明:關閉所有加強照明燈具,基本照明燈具開一半。7照明的自動控制與隧道監控系統聯動控制,由隧道監控系統統一考慮。無極調光系統還可以全自動明根據交通量進行調節中間段照明,當交通量N>=1200veh(h.ln)時,基本照明和應急照明全開;當交通量350veh(h.ln)<N<1200veh(h.ln)時,基本照明和應急照明全開,燈具輸出75%功率,當交通量N<350veh(h.ln)時,關閉行車方向右側基本照明燈具,只開左側基本照明和應急照明。應急照明設計主線隧道標準段取基本照明中1/4燈具作為行車道疏散照明,連接匝道取基本照明中1/2燈具作為行車道疏散照明,人行及車行橫洞所有燈具均為應急照明。隧道車行道應急照明亮度不低于中間段亮度10%,設計取>=0.2cd/m2,人行和車行橫洞亮度取>1.0cd/m2,照度不低于5lx,緊急停車帶亮度取>1.0cd/m2。應急照明為隧道一級負荷中特別重要負荷,由應急電源裝置EPS供電,EPS由低壓柜兩段不同母線供電,雙電源自動切換,EPS供電時間不小于3小時。應急照明燈具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消防安全標志》GB13495和《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GB17945的規定。橫向人行通道、樓梯間、地面最低平均照度不應小于5lx;

配電室、消防水泵房、防排煙機房以及在發生火災時仍需工作的房間,其應急照明照度應與正常照明照度值一致。疏散指示標志洞內行車道兩側側壁每50米設置疏散指示標志,安裝凈空高度不應大于1.3m;車行橫洞和人行橫洞分別設置相應的雙面顯示的車行橫洞標志和人行橫洞標志。隧道疏散指示標志由變電所的EPS配電柜引來,EPS供電時間不小于3小時。疏散指示標志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消防安全標志》GB13495和《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GB17945的規定。人員安全疏散出口應設置安全出口標志燈,其安裝高度距地面不應低于2.0m;人行橫洞及車行橫洞處應分別設置人行橫洞指示標志及車行橫洞指示標志,并應雙面顯示。照明配線及線纜選擇(1)隧道照明加強、基本照明回路電源由變電所低壓開關柜引來,干線電纜采用WDZB-YJY阻燃銅芯電纜,支線采用WDZB-BYJ阻燃銅芯電線;應急照明回路電源引自變電所EPS應急電源,干線電纜采用WDZBN-YJY耐火銅芯電纜,支線采用WDZBN-BYJ耐火銅芯電線;(2)干線電纜敷設于隧道強電電纜溝內的電纜托架之上,支線電纜通過預埋在隧道襯體內的可繞金屬管引至隧道側壁的電纜線槽上;(3)照明燈具分回路接線時應按A、B、C的相序循環接線,以保證三相負荷基本平衡,線路末端電壓損失按照不大于10%設計;(4)隧道內所有設施正常情況下不允許帶電的金屬外殼、框架等均應與接地干線作可靠連接,在隧道內敷設的接地材料,應有防銹防腐措施。照明節能措施(1)照明系統三相配電干線的各項負荷分配平衡,最大相負荷不宜超過三相負荷平均值的115%,最小不宜小于85%。(2)選用高光效的LED隧道燈具作為照明光源,光效達到110lm/w及以上,功率因素不低于0.90,燈具效率不低于80%,顯色指數Ra≥65、色溫介于3500~6000K。(3)隧道燈具布置采用兩側對稱布置,隧道燈具配光形式為寬光帶對稱型燈具。(4)采用無極調光系統,按季節和天氣情況進行加強段調光控制,隧道夜間照明根據車流量進行調光控制。16.主要設備性能要求(1)干式變壓器1)運行條件位置:戶內防護等級:IP30海拔高度:1000米以下環境溫度:-25℃—+40℃2)技術參數干式變壓器應滿足《電力變壓器》(GB1094)以及《干式變壓器技術參數和要求》(GBT10228-2015)等相關規范的要求,變壓器的空載損耗及負載損耗應不高于《三相配電變壓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20052-2013表2中2級的規定。3)技術要求變壓器為10/0.4kV630/500kVA,采用SCB13型,整體應具有損耗低、體積小、局部放電量小、噪音低、抗短路能力強、散熱條件好、免維護的特點。4)變壓器附件標準封閉母線端子:提供標準低壓封閉母線端子以方便與外部低壓封閉母線的聯接。溫度控制系統:控溫、測溫功能一體化設計,超溫報警抗干擾性能滿足JB/T7631-94要求并配監控數據接口。(2)10kV開關柜1)運行條件:位置:戶內海拔高度:1000米以下環境溫度:-25℃—+40℃2)技術參數:10kV和5.5kV開關柜應滿足《3~110kV高壓配電裝置設計規范》(GB50060-2008)、《3~40.5kV交流金屬封閉開關設備》(GB3906-2006)、《高壓交流斷路器》(GB1984-2003)、《額定電壓1kV以上52kV以下的交流金屬封閉開關設備和控制設備》(IEC60298)、《電力裝置的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設計規范》(GB50062-2008)以及《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技術規范》(GB/T14285-2006)等相關規范的要求。開關柜微機測控保護裝置應使用工業級及以上的芯片、電容器和其它元器件。軟件版本的升級不應變更硬件。微機測控保護裝置所帶有的開關量輸入、輸出接點數量應滿足對應開關柜的控制、保護、信號量的需要。(3)0.4kV低壓開關柜1)運行條件位置:戶內海拔高度:1000米以下環境溫度:-25℃—+40℃2)技術參數0.4kV開關柜應滿足《低壓成套開關設備和控制設備》(GB7251.1)、《低壓成套開關設備和控制設備》(IEC60439-1)以。開關柜的基本技術參數項目額定電壓額定絕緣電壓水平母線額定電流垂直母線額定電流額定工頻耐受電壓3kV,50Hz,1min額定沖擊耐受電壓8kV電氣間隙10mm爬電距離12mm隔離距離應符合JB4012-85《低壓空氣式隔離器開關、隔離開關及熔斷器組合電源》的有關要求,同時考慮到制造公差和由于磨損而造成的尺寸變化。輔助回路的耐壓2.5kV50HZ1分鐘溫升按IEC947-1的有關規定二次設備成套√外殼防護等級IP30開關柜的結構低壓開關柜選用固定分隔式,主要元件采用插拔式結構。低壓開關柜的面板上設置測量表計,其余二次元件應根據系統方案配置,滿足系統功能需求。開關柜內相同規格的功能單元應具有互換性,即使在出線端短路事故發生后,其互換性也不應破壞。開關柜內的每個柜體分隔為三室,即水平母線隔室,功能單元隔室及電纜室,室與室之間用鋼板或高強度阻燃環保塑料功能板相互隔開。開關柜的進線采用封閉母線槽,出線采用電纜。3)低壓交流塑殼式斷路器電氣技術性能及參數項目額定持續電流(A)63~1250A額定工作電壓(V)690額定絕緣電壓(V)1000極數3極額定運行短路分斷能力(kA)50使用壽命(次)10000可配附件分勵脫扣器√輔助觸點√(2開、2閉)報警觸頭√電動操動機構√智能單元√安裝型式固定分隔式塑殼式斷路器應滿足系統電壓、電流、頻率以及分斷能力的性能水平要求。斷路器應為模塊化結構設計、安裝方便,并可在不拆卸塑殼斷路器外殼的情況下加裝各種附件(如分勵脫扣器、輔助觸頭、報警觸頭)而無需改變斷路器結構和低壓開關柜結構。采用固定分隔式安裝,其二次回路亦應具有插拔式連接裝置。塑殼斷路器應為抗濕熱型產品。4)低壓無功補償控制器控制器輸出接點容量不應小于被控對象的要求,且帶通訊接口便于遠方監控??刂破魍鈿凶銐虻臋C械強度,外殼防護等級不應小于IP40。當控制器采用金屬外殼時,應提供接地端子,并應設有明顯的接地標志。控制器電源及電壓模擬量輸入端應設有短路保護器件。在發生內部故障時,該保護應可靠動作??刂破鲬哂型度爰扒谐T限設定值、延時設定值的設置功能,對可按設定程序投切的控制器應具有投切程序控制功能,面板功能鍵操作應具有容錯功能,面板設置應具有硬件或軟件閉鎖功能。控制器應具有工作電源顯示,超前、滯后顯示,輸出回路工作狀態顯示,過電壓保護動作顯示。控制器輸出回路動作應具有延時及過電壓加速動作功能??刂破鲬哂凶詣友h投切或按設定程序投切功能,實現功率因數設定范圍在0.8~0.9之間的分級調整(手動或遠動)??刂破鲬茏詸z和復歸,在每次接通電源時進行自檢復歸輸出回路。控制器閉鎖報警功能:在系統電壓大于107%標稱值時閉鎖控制器投入回路;控制器內部發生故障時,閉鎖輸出回路并報警;執行回路異常時,閉鎖輸出回路報警。5)低壓并聯電容器項目額定電壓(kV)0.23額定頻率(Hz)50工作溫度范圍-40~+65℃標稱容量允許偏差±5%損耗角正切值≤0.1%(50Hz,額定電壓,溫度20℃)最高允許電壓1.1Un最高允許電流1.3In試驗電壓引出線間:1.75Un,60S;引出線與外殼間:3000VAC60S放電裝置斷開電流后3分鐘內降至50V以下其它有自愈性能,內藏防爆裝置及放電電阻。6)測量儀表及繼電保護裝置柜面設置必要的測量表計、控制按鈕和燈光信號。其測量表計精度為:電流、電壓表0.5級;有功電度表0.5級;無功電度表1.0級。(4)UPS電源UPS電源設備應滿足《不間斷電源設備(UPS)》(GB/T7260)、《信息技術設備用不間斷電源通用技術條件》(GB/T14715-1993)、《通信用不間斷電源--UPS》(YD/T1095-2008)以及《通信用閥控式密封鉛酸蓄電池》(YD/T799-2002)等相關規范的要求。主要技術參數及性能要求如下:項目主要技術參數及性能容量(kVA)20/30/50kVA工作電源輸入電壓(V)AC380±15%旁路電源輸入電壓(V)AC380±15%輸入頻率(HZ)50±5%額定輸出電壓(V)AC380V三相輸出電壓精度(%)靜態不大于±1%動態動態過程中,負荷以0%--100%變化,其偏差值不大于±2%?;謴蜁r間(ms):〈25過載能力200%額定值≥20ms150%額定值≥1min125%額定值≥10min110%額定值≥1h輸出頻率(HZ)50頻率精度(%)靜態不大于±1%動態不大于±1%輸出波形正弦波波形失真度≤2%(滿載時)相移1200±1%(平衡負載)1200±2%(100%不平衡負載)負載功率因數范圍0.9(超前),-0.7(滯后)UPS裝置輸出總效率不小于90%蓄電池型式全密封免維護鉛酸電池額定儲能時間(蓄電池的額定放電時間)在蓄電池組代替整流器供電時,可以維持UPS正常輸出的最長時間應不低于90min智能化電池管理自動定期檢測電池組,保證系統的可靠性;自動檢測電池組的溫度來調整充電電流,延長電池壽命。整流器穩壓精度負荷電流5%-100%變化時,不大于±1%通信功能具有雙工通信功能,通過標準接口與其他自動化設備連接起來,實現監控功能。噪聲1m處小于60分貝其它UPS應帶逆變輸出隔離變壓器。UPS含自動旁路和維修旁路系統。尺寸(寬×深×高)應滿足設計要求(5)EPS電源EPS電源設備應滿足《通信用不間斷電源--EPS》(2062-2009)、《通信用閥控式密封鉛酸蓄電池》(YD/T799-2002)等相關規范的要求。主要技術參數及性能要求如下:項目主要技術參數及性能容量(kW)25/30/40kW工作電源輸入電壓(V)AC380±15%輸入頻率(HZ)50±5%額定輸出電壓(V)AC380V三相四線電壓穩定度±5%(電池逆變時)輸出波形正弦波頻率50Hz±5%過載能力負載120%時正常工作,過載125%時1min后旁路切換時間小于0.1s電池全密封免維護鉛酸電池備用時間90min保護短路、過流、缺相、電池低電壓、輸出高低壓顯示LED觸摸屏中文顯示效率應急供電90%噪音1m處小于60分貝尺寸(寬×深×高)應滿足設計要求(6)低壓母線槽主要技術參數項目主要技術參數額定工作電壓(V)380額定絕緣電壓(V)1000頻率(Hz)50母線額定電流(A)2500母線額定短時(1s)耐受電流(kA)有效值25母線額定峰值耐受電流(kA)40防護等級IP40(7)電纜電纜應滿足《額定電壓1kV(U,=1.2kV)到35kV(U.=40.5kV)擠包絕緣電力電纜及附》(GB/T12706-2008)等相關規范的要求。阻燃電纜和耐火電纜的阻燃性能和耐火性能必須符合GB/T18380-2001(IEC60332-1993)和國家公共安全行業標準GA306-2007所規定的要求。(8)電力監控系統電力監控系統由控制信號屏、開關柜內的微機綜合保護測控單元和所內通信網絡構成。系統采用集中管理、分散布置的模式,各微機綜合保護測控單元安裝于各開關柜內,控制信號屏通過所內通信網絡對其進行監視控制。1)變電所電力監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