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上歷史教案5篇_第1頁
人教版高一上歷史教案5篇_第2頁
人教版高一上歷史教案5篇_第3頁
人教版高一上歷史教案5篇_第4頁
人教版高一上歷史教案5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人教版高一上歷史教案5篇編寫教案的繁簡,一般是有經驗的教師寫得簡略些,而新教師寫得詳細些。原定教案,在上課進程中可根據具體情況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課后隨時記錄教學效果,進行簡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感謝您的閱讀,以下是小編帶來的人教版高一上歷史教案內容,希望能幫助到您!

人教版高一上歷史教案1

歷史悠久的亞洲傳統音樂

一、教學目標:1.欣賞《四歲的紅鬃馬》、《歡迎》、《巴雅提木卡姆》和《星星索》等幾首有代表性的亞洲傳統音樂,引導學生感受、體驗亞洲傳統音樂的風格特征。

2.學生自學亞洲音樂的概況,了解亞洲各地區音樂文化與地理、經濟、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關系,加深對亞洲傳統音樂風格的理解。3.學生觀看印度影片片段、分兩個聲部學唱《星星索》,認識蒙古的呼麥、印度的薩朗吉和印度尼西亞的克隆宗歌曲的音樂特點。

教學重點掌握亞洲音樂,特別是南亞——印度和東南亞——印度尼西亞音樂的風格特點

教學難點用手劃出體現印度音樂旋律特點的線條;分兩個聲部視唱《星星索》并用肢體語言感受克隆宗歌曲“一松一緊”的特點

課間大屏幕顯示課題:歷史悠久的亞洲傳統音樂。(背景音樂是《梭羅河》)一、組織教學上課!(學生起立)同學們,今天老師將以一種新的方式向你們問好,!它表示早安、晚安和你好的意思。你們可以雙手合十表示回敬,一起說:“請坐下”!

二、導入

:人類在漫長的歲月里創造了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亞洲是人類古代文明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亞洲傳統音樂具有悠久的歷史,亞洲燦爛的音樂文化是人類音樂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其他大陸音樂的發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亞洲可分為五個音樂文化區:東亞、南亞、東南亞、中亞和西亞。

(屏幕上出示亞洲區域圖,由學生上來指出五個音樂文化區的位置)

三、新課:(一)同學們,你們知道剛才老師所說的是哪個國家的語言嗎(學生都在猜測)它是印度語言,處于哪個音樂文化區呢(學生回答:南亞)這個國家雖然經濟文化相對比較落后,但文化相當繁榮,比如印度的美女(課件出示四張印度美女像),最近的幾屆世界小姐選舉都由印度小姐當選。下面,請同學們看“拓展與探究”第4題,聆聽三個音樂片段,判斷它們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背景是一張印度音樂的演奏圖)第一段:小提琴優美、含蓄第二段:二胡柔美、深沉

第三段:它的音色有點接近什么啊(學生回答:小提琴)對了,它是印度這個弦樂之國,最精巧的一種弓弦樂器——薩朗吉演奏的(出示圖片),這個印度的“小提琴”,是由硬木雕出來的,長方形,有4根弦,10—20根共鳴弦,演奏時可坐可站。在印度有一種奇特的現象,西方傳入的樂器如小提琴、吉他等都徹底地印度化了,靈魂完全屬于印度,這件樂器(出示演奏圖)音色和吉他非常接近,被稱為“西塔爾”,這些都說明印度傳統音樂強大的生命力。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印度拉賈斯坦的一首民間樂曲,由薩朗吉主奏的《歡迎》片段,請思考用怎樣的線條來表示這首曲子的音樂進行課件出示:(印度泰姬陵背景出示《歡迎》的結構和音樂情緒)

引子AB西塔爾、薩朗吉西塔爾、薩朗吉、鼓、鈴西塔爾、薩朗吉、笛子、鼓、鈴緩慢、自由抒情、柔美抒情、柔美

欣賞的時候給予提示:特別是演奏樂器和音樂情緒。有的同學已經會用手臂和手指大膽地劃出旋律的音樂進行,有:波浪線、曲線、螺旋線等,然后鼓勵大家一起跟著音樂感受。印度音樂根深葉茂,除了剛才欣賞的民間音樂以外呢,還有五類,分別是:古典音樂、輕古典音樂、部落音樂、泰戈爾音樂和電影音樂,幾乎每一部印度影片中都有歌舞表演,這與他們傳統的藝術保護政策有關,印度政府、工商企業乃至于全社會都對傳統音樂和舞蹈進行保護。接下來,我們就來觀看一段印度影片《兄弟情誼》片段中的歌舞表演,注意其節奏和舞蹈動作,他們善于運用身體的哪些部位來表現情感可以用手和腳等跟隨一起舞動。學生回答:節奏感很強烈,善于用頭、肩頸、跨和手夸張地舞動。總結印度傳統音樂的特點:(出示課件,學生完成拓展與探究第3題)波浪式、曲線式、螺旋式的音樂進行,如怨如訴、綿延不斷的旋律;蜿蜒曲折的西塔爾、令人腸斷的笛聲、濃郁帶鼻音的歌聲;各式各樣的滑音、裝飾音,強烈多變的鼓聲和節奏;變化多端的即興演唱、演奏……這些構成了一幅幅絢麗多彩的印度音樂畫面,使人為之驚嘆、迷惑、傾倒和陶醉。許多現代音樂家,都熱衷于從印度音樂中尋找靈感。

(二)對于南亞音樂,同學們是否了解了呢那么,你們知道這是哪個文化區域的音樂呢鋼琴上彈段旋律(《櫻花》),提問是什么音樂學生回答。師介紹這首歌曲屬于日本的都節調式:師哼唱正在熱播的《大長今》主題歌《希望》,提問這是哪個國家的音樂,學生回答是韓國。對了,它的創作素材來自于朝鮮古老民歌《拮梗謠》。這首曲子和《櫻花》,都是吸收了中國傳統音樂而被民族化了,它們都屬于亞洲哪個文化區域呢回答:東亞。書本上向我們介紹了東亞另外一個國家——蒙古國,還記得在《獨特的民族風》中介紹過我國蒙古族的代表性樂器——馬頭琴嗎蒙古國卻把馬頭琴的演奏和人聲的演唱進行了結合。欣賞蒙古民歌《四歲的紅鬃馬》,回憶并思考(課件):1、這首歌曲表現了蒙古人的一種什么情感給你怎樣的心境2、樂曲開頭屬于蒙古民歌中的長調還是短調3、歌曲中的人聲有什么特點學生回答后總結:1、表達了蒙古人對自己親密伴侶——馬的熱愛。體現了人和大自然的和諧和交融。各聲使人的心靈得以純化和升華,

令人進入一種新的境界。2、樂曲開頭屬于長調,舒緩。3、這是一種叫“呼麥”的歌唱藝術,是蒙古國人民和我國蒙古族人民中特有的一種民間唱法,由一個人同時唱兩個聲部,這種方法只有經過特殊的練習才能掌握,一般傳男不傳女,但最近已有女性進入這個領域,也引起了我國音樂界的重視,現在內蒙古歌舞團的音樂家們已開始學習“呼麥”。

(三)這首采用“人聲器樂化”的演唱形式具有東亞音樂的特點,但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和特有的民族音樂表現形式。那么,屬于伊斯蘭文化的中亞音樂又有怎樣的風韻呢這首《巴雅提木卡姆》將給你們帶來別樣的風情。它的主奏樂器是流行于阿拉伯和伊朗等國的民間樂器——卡曼賈。課件出示圖片:卡曼賈:弓弦樂器,用半個椰子殼做成,4根弦,流行于我國西藏地區的卡曼賈稱為“根卡”。(圖片)欣賞阿塞拜疆《巴雅提木卡姆》的片段,學生結合書本,感受中亞的音樂風格(調式、節奏和音樂情緒)總結:獨特的旋律小調——木卡姆調式,節奏變化多樣,風格柔和持重,抒情含蓄。我國新疆也有木卡姆,課件出示“十二木卡姆”

演奏圖片,欣賞新疆“十二木卡姆”

片段并與阿塞拜疆《巴雅提木卡姆》比較:前者是熱烈奔放的風格。(結合拓展與探究第5題)信息提供:中國申報的“中國維吾爾族木卡姆藝術”和中國、蒙古聯合申報的蒙古族長調民歌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榮列第三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納入公約保護范疇,不僅是偉大民族的精神記憶,更能啟迪和激發今人創造輝煌燦爛的未來。(四)同學們,你們知道“千島之國”是哪個國家嗎學生回答:印度尼西亞(出示課件)印度尼西亞,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17508個大小島嶼組成,青山綠水,四季皆夏,故被稱為

“赤道上的翡翠”。印度尼西亞音樂的最普遍和最的形式是gamelan(甘美蘭),包括鼓鑼和釘

與竹、長笛一起被定調的打擊樂器合奏。克隆宗是印度尼西亞音樂與16世紀傳入的葡萄牙音樂相結合的產物。多用四句為一段,首尾押韻的“班頓”詩體,樂句節奏多前緊后松。

《星星索》是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中部巴達克人的一首情歌,他們以農業為主,生活在拖巴湖地區,經常駕船在湖上航行,在劃船時用“SingSing

So”的哼聲為劃船時船槳起落做節奏伴襯,歌曲由此得名。欣賞《星星索》并思考:(出示課件)1、全曲的結構如何(師提示不同的伴奏音型)2、曲調和歌聲分別有什么特點3、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情感

學生回答后總結:1、結構為帶再現的單三部曲式:A+B+A1,首尾是用“星星索”伴唱,中間是“嗚”聲。

2、曲調緩慢悠揚,有搖晃感,柔和松弛;歌聲委婉抒情,略帶哀傷色彩3、表達了對心愛姑娘的深切思念之情提示學生可以一邊用手臂模仿劃船時船槳起落,一邊用“星星索”伴唱,老師唱主旋律……(通過這樣的練習可以讓學生加深對克隆宗歌曲前緊后松節奏特點的認識)

《星星索》和《哎喲,媽媽》(師哼唱主旋律)、《梭羅河》(課前播放)等被列為印尼民歌的代表曲目,也被其他國家和地區改編為各種藝術形式,請大家來欣賞我國的“女子國樂坊”用民樂演奏和演唱相結合的方式表演的《星星索》。

師:這是本堂課介紹的亞洲哪個音樂文化區域的歌曲呢生:東南亞。師:很好!下面有哪位同學能夠按照這張“亞洲行政區域圖”總結一下本堂課欣賞的各個音樂文化區的代表樂曲和歌曲呢生:東南亞

《星星索》克隆宗歌曲前緊后松的節奏中亞《巴雅提木卡姆》柔和持重,抒情含蓄東亞《四歲的紅鬃馬》《希望》《櫻花》“呼麥”南亞

《歡迎》薩朗吉、印度音樂的豐富多彩(同時出示課件)

四、總結世界各民族傳統音樂是各國人民幾千年文化的積淀個藝術創造才能的集中反映。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的民族音樂藝術,不僅在本國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且在國外同樣生根開花,說明:越是民族風格的藝術越具有國際性。你還知道哪些與我國毗鄰的亞洲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民族民間音樂請課后搜集欣賞,并填寫在“拓展與探究第6題”的表格內。

人教版高一上歷史教案2

教學目標

1.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有:洋務派和頑固派的出現及爭論;洋務運動興起的時間、目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動;洋務運動失敗原因;評價洋務運動

2.⑴通過學習洋務派發動洋務運動的目的、洋務派的活動,使學生認識到洋務運動是地主階級在外國資本主義侵華加劇的情況下進行的一場自救運動,雖以失敗而告終,但它引進了近代生產方式,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⑵通過分析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使學生認識到不徹底變革封建制度中國是無法走上獨立富強之路的;列強不愿見一個強大的中國,對中國的自救運動只會起消極作用。

3.⑴通過對洋務派和頑固派爭論的分析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洋務派和頑固派觀念上的異同與時代變革的關系,從而對學生進行發展地看待事物的教育。

⑵通過對洋務運動的評價,使學生科學地認識洋務運動在中國近代的積極與消極作用,從而對學生進行辨證地看待歷史事物的教育。

教學建議

教材地位分析

19世紀60-90年代的洋務運動,是地主階級洋務派以“自強”、“求富”為旗號進行的一場自救運動。它引進了西方國家的近代生產方式,培養了一批技術人員,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也對外國經濟勢力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是,由于洋務運動并沒有從根本是變革封建制度,而且存在著各種消極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洋人的控制,最終以失敗而告終。雖然這次自救運動失敗了,但是因它而產生的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無產階級和受過近代西方教育的人才為接下來的中國革命奠定了基礎。

重點分析

洋務運動的興起和發展是本課重點。洋務運動是晚清統治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而進行的一場自救運動,對近代中國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要正確地評價洋務運動和分析其失敗的原因,必須較全面地了解洋務運動的概況,因而洋務運動的興起和發展是本課重點。

重點突破方案

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閱讀課文中有關“洋務運動的興起和發展”的內容,經小組討論制作洋務運動活動一覽表和洋務運動分期示意圖。之后,各組學生派代表展示本組所做的表與圖,大家共同討論,制定最為合理的表與圖。

難點分析

對洋務運動的評價是本課的難點。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洋務運動也不例外。雖然洋務運動的興起是封建統治階級為了維護其統治而進行的,具有消極影響,但是,它對中國近代歷史所起得積極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歷史的觀點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還不是很強,因此,在評價洋務運動時會有一定的困難。

難點突破方案

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洋務派和頑固派的異同,慈禧支持洋務派的原因,“師夷長技以自強”的含義,洋務派興辦民用工業的根本目的,洋務運動中的成就和存在的困難、問題,新式學校的興建會產生的影響等問題,使學生能正確的評價洋務運動以及分析出導致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

課內探究活動

⑴讓學生仔細觀看“江南制造總局”和“開平煤礦”兩張圖片,通過比較兩者建筑物外觀的特點的異同,分析洋務派的思維方式,以及這種思維方式會導致的后果。

⑵詳見“重點突破”。

教學設計方案

第二節洋務運動

重點:洋務運動的興起和發展

難點:對洋務運動的評價

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師講解、學生分析為主的綜合法;教學用具;相關圖片和視頻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讓學生回憶“19世紀60年代的清政府面臨什樣的局面面對這樣的局面,清朝政局出現了怎樣的變化”由此導入新課。

二、洋務派與頑固派

讓學生閱讀“洋務派與頑固派”一目,回答:面對如何解決內憂外患的問題,清政府內部出現了怎樣的變化各派的代表人物是誰他們的主張是什么統治者慈禧在這件事上采取了什么樣的態度,為什么會采取這種態度

引導學生分析洋務派和頑固派的主張,討論他們主張的異同,并根據當時的社會狀況比較兩者哪一個較進步。并思考為什么會在19世紀60年代興起洋務運動,即洋務派掀起洋務運動的前提條件。

三、洋務運動的興起和發展

組織學生分組學習討論“洋務運動的興起和發展”一目,制作洋務運動活動一覽表和洋務運動分期示意圖,并記錄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

由學生概括“洋務”和“洋務運動”的概念,教師進行總結。

各組展示本組所做的洋務運動活動一覽表和洋務運動分期示意圖,集各組所長,總結出的洋務運動活動一覽表和洋務運動分期示意圖。

各組提出本組的問題,教師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或由學生自己回答,或由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答案,或由教師講解。

引導學生分析“師夷長技以自強”的含義,強調“長技”主要指西方的先進技術,“自強”體現強兵、創辦軍事工業。對比“師夷長技以制夷”與“師夷長技以自強”的異同,并分析出現這種不同的原因,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清政府對待列強侵略的態度由堅決抵抗轉變為妥協求和,認清清政府逐漸被洋人控制的時代特征。并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洋務派以創辦近代軍事工業為洋務運動的開始

出示“江南制造總局”和“開平煤礦”兩幅歷史照片,讓學生分析兩張照片中的建筑物外觀的特點的不同之處,由此深入分析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在其活動中的體現。簡單介紹洋務運動的基礎理論-“中體西用”論。

由學生回答:洋務派興辦近代民用工業的根本目的。并向學生介紹,此時李鴻章等人已經認識到:西方列強利用中國廉價的原料生產商品,并以高價出售給中國。因此,洋務派此時興辦近代民用工業也有抵制外國商品傾銷的意圖。

引導學生分析歸納洋務派創建近代工業過程中取得了哪些成就、遇到哪些困難、存在哪些問題并使學生認識到,洋務派在興辦近代工業和建立近代海軍時,是地方的幾名大員干吏各自為政并無領導核心。通過讓學生分析興建近代海軍的目的,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抵御列強入侵也是洋務派掀起洋務運動的一個重要原因。

四、洋務運動的破產

在分析列強對待洋務運動的態度時,教師要強調列強一方面希望中國創辦近代工業,這樣有利于其商品在中國的傾銷(中國的自給自足自然經濟使其商品在最初一段時間很難在中國打開市場),另一方面,他們不希望中國富強,因而,只向中國提供已經落后的技術和淘汰的產品。其他導致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和正確評價洋務運動,學生可以根據對前面兩目的分析得出。

教學設計思想

通過學生閱讀課文、制作洋務運動活動一覽表和洋務運動分期示意圖等,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洋務派和頑固派的異同、洋務運動失敗原因、評價洋務運動,實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板書設計

第二節洋務運動

一、洋務派與頑固派

二、洋務運動的興起和發展

1.洋務派創辦的軍事工業(19世紀60年代-90年代)

2.洋務派創辦的民用工業(19世紀70年代-90年代)

3.洋務派創建的海軍(北洋、南洋、福建水師)

4.新式學堂的出現

三、洋務運動的破產及其影響

人教版高一上歷史教案3

教學目標

1.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條件;產生的年代和發布;中國早期的資本主義企業;民族資產階級的特點;中國無產階級誕生的年代、發布和來源;中國無產階級的特點和早期斗爭

2.⑴通過學習中國資本主義工業的興起,使學生理解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認識到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中國產生。

⑵通過學習中國無產階級的誕生,使學生認識到中國的無產階級不僅具有國際無產階級的共同優點,而且還有自己的特點,這些決定了中國的無產階級必將學成為近代中國最先進最革命的階級

3.⑴通過學習中國無產階級的誕生和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使學生認識到:在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過程中,中國社會內部產生了不依本國封建統治者和外國侵略者意志為轉移的、代表中國新生產力和新生產關系的社會力量--他們統治的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從而進行馬克思主義所揭示的的社會發展原理及其規律的教育。

⑵通過學習中國無產階級的特點和早期斗爭,使學生認識到:中國的無產階級受壓迫最深,從誕生之日起就具有強烈的斗爭精神,使學生受到革命傳統教育。

教學建議

教材地位分析

鴉片戰爭以后,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使封建經濟日益解體。同時,外國在華設立的企業和洋務派創辦的近代工業,在客觀上誘導和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資本主義工業的興起,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中國產生,使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結構增強了新的因素,出現了新的階級力量,為中國社會變革提供了經濟基礎和階級基礎。民族資本主義的艱難發展是中國近代史的一條主要線索,本章分別在第三節、第七節中講述了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和初步發展的內容,以后還有這方面的內容。

重點分析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和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中國無產階級的特點是本課重點。

近代中國是資本主義民主革命時期,1840-1919年是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這一時期革命的是資產階級,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標志著中國資產階級的產生,這就意味這中國革命的領導階級產生了。但是,由于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決定了它在領導革命時會動搖妥協,無法完成革命任務,最終革命領導權會轉移到無產階級手中。所以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和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是本課重點之一。

中國的無產階級自產生之日起就深受外國資本主義、本國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壓迫,所受壓迫最深,因而革命性,再加之其他的自身優點,這就決定了它必將成為近代中國最先進最革命的階級,最終會取代中國資產階級成為中國革命的領導階級,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將中國革命進行到底。所以,中國無產階級的特點也是本課重點。

難點分析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是本課難點。學生對民族資產階級的革命性和妥協性并不生疏,但是,對產生這種兩面性的原因卻知之甚少。而且,學生缺乏有關經濟地位決定政治立場、態度即階級性的理論基礎,在分析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的形成時,較難將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經濟地位與他們的政治態度聯系起來,所以,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既是本課重點也是本課難點。

重點突破方案

(1)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外國資本主義入侵對中國社會造成的影響,使學生認識到外國資本主義入侵在客觀上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某些客觀條件和可能。外商企業和洋務派創辦的近代工業誘導和刺激了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

(2)通過讓學生閱讀課文中有關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發展情況的補充材料,使學生了解:在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背景下,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與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必然會形成既矛盾又依賴的關系。理清其革命性和妥協性的形成過程。從中國民族工業的最初投資者的身份入手,來分析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同外國勢力尤其是同中國封建勢力的千絲萬縷的聯系。

(3)通過引導學生分析中國無產階級的來源、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布以及課文中有關中國無產階級的地位、待遇,使學生認識到中國無產階級的特點。

課內探究活動

通過學生閱讀課文制定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出現一覽表。

在教學中溜出一定時間,讓學生就本課內容提出尚未理解的問題,通過師生互動方式解決。

教學設計方案

第三節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

重點: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和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中國無產階級的特點

難點: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

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的綜合方法;教學用具:相關的歷史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引導學生回憶、思考鴉片戰爭給中國社會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只要學生能回答出國外資本主義開始在通商口岸建立企業向中國傾銷商品、使中國的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開始瓦解、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洋務派掀起了自救運動-洋務運動即可。)由此導入新課。

二、中國資本主義工業的興起

讓學生回憶中國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的時間。告訴學生,雖然清朝的封建統治使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沒有向西方國家那樣發展成資本主義經濟,但是,在少數地區、少數部門仍然存在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如果沒有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中國也將緩慢的走向資本主義社會。但是,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摧殘了中國資本主義萌芽,打斷了中國獨立發展資本主義的進程。

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外國資本主義分揀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即由于西方商品的大量涌入,造成中國大批手工業者失業和農民破產(中國農民的經濟來源一為農耕、一為紡織,當洋紗洋布涌入后,農民通過紡織而得的收入大量減少甚至消失,導致其入不敷出,最終破產。),這就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同時也擴大了商品生產,這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和可能。強調受外商獲利的刺激和洋務運動的誘導,中國資本主義工業發展起來。

讓學生閱讀課文中關于中國資本主義發展情況的文字,由學生制作民族工業出現表。要包括中國近代工業興起的時間、主要分布地區、早期的民族資本主義企業、中國早期民族資產階級的身分。關于中國近代工業分布地區,要讓學生認識到中國近代工業的分布與外國經濟的入侵有著密切聯系。

通過讓學生閱讀課文中有關早期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發展情況的補充材料和引文,分析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的規模、資本情況、與外國企業的關系(就此點教師可以適當介紹制造繅絲和加工面粉的機器設備和技術是自歐美引進的,繅絲業更是與出口密切相關。)、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民族資產階級與封建勢力的關系等問題。從中使學生認識到: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勢單力薄,在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面前只有招架之功無還手之力。而且,其發展必須依賴外國企業。中國最初投資近代工業的人是官僚、地主和商人,這就決定了他們必然與封建勢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而,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對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既有革命的一面又有妥協的一面。也就是說,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是中國社會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產物。

三、中國無產階級的產生

教師要強調中國的無產階級的產生早于中國資產階級。

通過分析中國無產階級的來源,使學生認識到他們與農民階級有著天然的聯系,便于結盟;通過閱讀課文中有關中國無產階級境遇的補充材料,使學生認識到他們受到的壓迫最深,所以革命性;通過回憶中國境內的近代企業的分布,使學生認識到中國無產階級高度集中,便于宣傳和組織。

通過閱讀課文中有關中國無產階級早期斗爭的補充材料,使學生了解早期工人的斗爭方式及影響。

教學設計思想

通過讓學生閱讀課文制作民族工業出現一覽表、分析中國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特點,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實現教師的主導地位。

板書設計

第三節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

一、中國資本主義工業的興起

1.興起的社會條件

2.民族工業的出現

3.民族資產階級的特點

二、中國無產階級的產生

1.先于中國資產階級而誕生

2.來源和分布

三、中國無產階級的特點和早期斗爭

1.特點

2.早期斗爭

人教版高一上歷史教案4

第八節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重點:“扶清滅洋”口號的提出,《辛丑條約》的內容和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難點:清政府對義和團政策的變化

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的綜合法;教學用具:歷史圖片、視頻資料、動畫等。

教學過程:

一、義和團運動的興起

重點是講原因和”扶清滅洋”的口號。原因可從以下二個方面講。

(1)歷史根源:義和團前身是義和拳,起源于明末清初,是進行反清活動的民間秘密結社組織,活躍在山東、直隸一帶,后來形成以農民為主的受壓迫民眾抗暴自衛的民間秘密組織。鴉片戰爭后,義和拳即自發地投入反洋教斗爭。自甲午中日戰爭開始,在帝國主義加緊侵華過程中,山東民眾深受其害,散布在山東各地的義和拳,便自然地成為廣大民眾反帝斗爭的組織者和領導核心。

(2)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中外矛盾激化。外國教會依仗不平等條約所賦予的侵略特權,或勾結地方官員,或脅迫地方官府,橫行不法,欺壓鄉里。清朝地方官員又袒護教會。這在山東又表現得尤為突出。山東除有英、日、德三國在這里激烈爭奪外,洋教勢力也遍布山東,有教堂1000多處,恣意橫行,民怨沸騰。這里首先發生大規模的斗爭運動勢在必行。

關于“扶清滅洋”口號問題。面對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滅洋”成為中國人民的共同要求。這一口號的提出反映了當時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已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因此這個口號具有愛國性質和進步意義。“扶清”的含義還需從義和團的文告中加以分析、認認。《義和團告白》中說:“保護中原,驅逐洋寇”、《馬蘭村坎字團告示》中說:“扶清滅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國家而安于社稷,佑民于農夫而護村訪”可見,“扶清”的主要含義是扶保中國。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扶清”成為“滅洋”的斗爭策略。這在客觀上確實減少了義和團運動發展的阻力,易于為人們所接受。但是也同時應看到“扶清”無論在主觀上還是在客觀上又會使人們喪失對清朝封建統治集團的警覺,尤其是隨著義和團運動的大發展,人員成分復雜,清政府對義和團的政策由“剿滅”改為“招扶”時,義和團逐漸落入被利用、被控制的圈套,以至于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這也正是“扶清”的必然結局。作為政治性口號,既要有號召力,更要有正確的導向。“滅洋”在當時民族矛盾十分尖銳的形勢下,起到了廣泛動員民眾參加的作用。但由于“滅洋”是基于感性認識的口號,而不是基于理性認識的經過科學論證的口號,因而帶有籠統的排外性質。

二、義和團運動的發展

通過義和團運動發展的過程來講清義和團運動發展的原因。從主觀上說,義和團雖提出“扶清滅洋”,但在受到鎮壓時,英勇反抗,沒有受“扶清”的束縛。山東、直隸的義和團連克州縣,勢力席卷京津地區。這是義和團能夠發展的主觀原因。從客觀上說,清政府順從帝國主義列強的意志,鎮壓山東興起的義和團運動。這迫使山東義和團向外發展。隨著山東、直隸的義和團匯合,義和團不僅擴大了活動范圍,更重要的是擴大了聲勢和影響。當然比這更重要的是由于義和團的發展,使得清政府不得不改變對義和團的策略,即由“剿殺”改為“把撫”,這就成了義和團運動能夠發展壯大,達到高峰的客觀原因之一。

清政府改變策略的原因還有:清政府內部的頑固派與帝國主義有矛盾,而在“盲目排外”這一點上與義和團有一致性,這是他們暫時聯合的基礎,但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存在根本利害沖突,所以這種聯合必不久。

三、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及其罪行

首先要講清楚八國聯軍侵華的軍事行動和義和團以及部分清軍抗擊八國聯軍侵略的戰斗。從空間上說是三點一線,即北京——天津——大沽口,戰斗往往在這三點一線上同時進行,所以學習時要指導學生予以注意。可利用電腦動畫講解。

中外反動勢力相互勾結共同鎮壓義和團運動。慈禧太后出逃途中就發布上諭:“此案初起,義和團實為肇禍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鏟除不可。嚴行查辦,務盡根誅”。即下令剿滅義和團。除中外反動勢力相互勾結共同鎮壓義和團運動這一主要原因外,聲勢浩大的義和團運動,為什么會如此迅速地失敗呢要引導學生回憶一下“扶清滅洋”的口號中的“扶清”,正是這一點使義和團喪失了對清政府應有的警惕性,這是造成義和團迅速失敗的主觀原因。二是八聯軍占領北京后,分區占領。侵略軍在北京犯下駭人聽聞的罪行。三是補充史料,使學生明確義和團運動的歷史作用,識記對義和團的評價。以下史料可供參考使用。

西摩爾率八國聯軍第一次進攻北京失敗,逃回天津后,曾不得不承認“義和團所用武器設為西式槍炮,則所率聯軍必全軍覆沒。”同時,一個美國傳教士說:“西摩爾聯軍的失敗,永遠消除了慣常被人提出來的那個論點,即一隊外國軍隊,只要組織得好而且武器齊全,就可以在整個中國從這一端到那一端長驅直入,不會遇到有效的抵抗。”

八國聯軍占領北京期間,美國人赫德發表文章,說“瓜分對于如此眾多的人口,永遠也不能期望那是最后的解決辦法。騷動、不幸和不穩定會貫穿于以后的世世代代。”“反對各個外國統治者,”“表現出民族情緒的存在和力量。”美國公使在其著作中寫道:“世界上所有國家中,中國是最不適宜瓜分的。沒有一個民族像中國人那樣更齊一、更被古老的帶子和魅力拴在一起的了。”“歐洲列強瓜分中國意味著用武力壓服各部分……將帶來經常不斷的反抗。”八國聯軍的統帥瓦德西在寫給德皇威廉二世的報告中承認:“中國群眾……尚含有無限蓬勃生氣。”

以上史料充分說明了義和團運動歷史功績。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妄想;也沉重打擊了清政府的反動統治,充分暴露了它的腐朽和虛弱,加速了它的滅亡。

四、《辛丑條約》的簽訂及其影響

主要是按教材中的內容對條約的內容及危害進行分析,不必補充材料。最后總括其主旨,就是列強從經濟、政治、軍事上牢牢控制清政府,使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鎮壓中國人民反抗的工具,以達到永遠壓迫奴役中國人民的目的。

板書設計

第八課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一、義和團運動的興起

1.義和團運動在山東興起的原因

2.冠縣起義和“扶清滅洋”口號的提出

二、義和團運動的發展

1.義和團運動向京津地區發展

2.清政府對義和團政策的變化

三、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及其暴行

1.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爆發

2.義和團與清軍抗擊八國聯軍

3.八國聯軍侵略暴行

四、《辛丑條約》的簽訂及其影響

1.《辛丑條約》的簽訂和主要內容

2.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人教版高一上歷史教案5

清朝統治危機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發

重點:①保路運動;②武昌起義和湖北軍政府的成立。

難點:清政府“預備立憲”的實質。

教學手段:①教學方法:講解法;②電教手段應用:電影資料剪輯《武昌起義》。

教學過程:

首先提問學生:“《辛丑條約》簽訂給中國帶來了什么影響清政府面對如此困難局面,將會有何打算”,引入本課主題。

一、“預備立憲”和立憲派

關于“預備立憲的背景”,教師介紹《辛丑條約》簽訂后,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