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除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
“除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計算教學是學校數學教學的重點,除法是計算的重要組成部分,表內除法是學習除法的基礎,而“除法的初步認識”又是同學學習除法的開始,是學習除法概念的第一課。同學在原有的知識結構中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同學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及對除法的愛好將徑直影響到后面的學習,所以這節課顯得尤為重要。
教材在編排時從分東西引入,通過分東西使同學初步領悟除法的實際意義。例1通過讓同學動手分一些實物,借助同樣多,明確“平均分”的含義。例2使同學清晰的看到平均分的過程,直觀的理解“平均分”的含義。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讀、寫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義。為了使同學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練習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實際操作題,讓同學親自動手擺一擺、分一分、連一連,再寫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說說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讓同學通過親自動手分實物,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并且從“平均分”的過程清晰、直觀地了解除法的含義;
2、同學認識除號,會讀、會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義;
3、際操作,培育同學的動手實踐技能和初步語言表達技能;
4、培育同學探究知識的技能和對除法的深厚愛好;
5、教育同學熱忱待人。
重點:通過實際分東西,使同學知道除法的含義。
難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三、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
1、從生活實際出發,表達知識的形成過程,符合同學大認知規律;
2、課堂上著重同學多方面的進展,實現三為目標;
3、立足培育同學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的技能;
4、教學過程中,留意創設情境和氛圍。
〔二〕、教學設計的幾個層次
1、由同樣多引出平均分
在此安排了兩次實踐操作,一是把8張數字卡片隨意分成2份;二是把8張數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樣多。通過第一次動手操作由同學的匯報引出“同樣多”,通過第二次動手操作和老師的提問引出“平均分”。
2、用“平均分”指導操作
在老師講完故事后,讓同學把6個桃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幾個,就用剛學的“平均分”來指導同學動手操作。
3、解決如何“平均分”
上一實踐只是讓同學嘗試著平均分,并沒有告知同學如何才是平均分,在同學操作之后,觀看老馬分的過程,在仿照老馬的分法進行分,最末請一個同學上臺展示,援助同學解決了平均分。
4、把“平均分這一生活常識抽象成除法算式
解決了“平均分”之后,老師指出把6個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個,可以用除法來表示,于是抽象出除法算式。
5、結合除法算式教學除法算式的讀法和意義。
“除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2
一、說教材
⒈教學內容。義務教育六年制學校課本第三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的《除法的初步認識》。
⒉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除法的初步認識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它是在同學學習了表內乘法〔一〕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教學的“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是同學學習除法的開始,為同學今后學好除法的其他知識打下基礎。
⒊教學目標。依據大綱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及同學的實際狀況,我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⑴讓同學初步了解除法的含義,明確“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計算。
⑵認識除號,能正確地讀、寫除法算式。
⑶通過操作活動,培育同學的觀測技能和思維技能,同時培育同學的實踐意識。
⒋教學重難點及關鍵。由于同學缺乏生活閱歷,對今后初學除法應用題會感到有些困難。為此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了解除法的含義,知道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計算;教學難點是理解“平均分”的含義;也是教學的關鍵之所在。
二、說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能喚起同學劇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們保持較久的學習熱忱,為了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采納了以下的教法:
⒈啟發引導法:老師步步啟發,層層設問,激發同學愛好和求知欲,促使同學在積極的思維中獵取知識,通過老師的適當引導,讓同學積極主動地探求新知。
⒉嘗試法:通過嘗試,讓同學自己探究,發覺知識規律,有利于發揮同學的主體作用,同時使同學在探究知識規律的過程中進展思維技能。
⒊演示操作法:直觀演示能給同學提供鮮亮的感性材料,通過多種感官協同作用,利用同學在操作中建立表象,使抽象思維轉化為形象思維。
⒋談話法:運用師生之間的談話組織教學,既可使同學的思維方向明確,又便于老師了解同學理解和掌控知識的程度。
⒌練習法:通過各種練習,加深同學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控,形成嫻熟的解題技能,進一步進展同學的思維。
⒍爭論法:運用爭論法,可以降低教學難度,促進同學積極參加到接受新知識的過程中來,同時培育了同學積極參加、親密合作的技能。
三、說學法
古人云:“教之以魚,只供一餐,授之以漁,受用終生”,老師既管教,又要管學,把教落在學上,重點是把學習方法教給同學,使同學樂學、會學,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讓同學學習并初步掌控的學習方法有:
⒈歸納法:通過例題的教學,經過理解、分析、歸納推導出除法的意義。
⒉觀測法:指導同學認真觀測,學會找知識的生長點和解題的關鍵所在。
⒊在練習中,學會融會貫穿、舉一反三地掌控知識,解決問題。
⒋通過提問與練習,讓同學漸漸培育自己的口頭表達技能和解題技能。
⒌指導同學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逐步擴展到用語言表達思維的方法。
⒍在觀測、比較中分析,初步滲透抽象概括數學知識的思維方法。
四、說教學程序
合理安排教學程序是教學勝利的關鍵之一,依據教材內容和同學掌控知識的一般規律,我安排了以下的教學程序:
〔一〕認識“平均分”。心理學家的討論說明,兒童的認知規律是感知——表象——概念。鑒于這個特點,此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⒈貼出圖片:8個梨,4個盤子。提問:
⑴老師這兒有8個梨,平均分在4個盤子里,每盤分幾個?“平均分”是怎樣分呢?小伙伴,請你們認真看老師分。〔演示:每個盤子里放一個〕
⑵每個盤子里放了幾個?分完了沒有?為什么?那么再繼續分。〔演示:每個盤子里再放一個〕
⑶分完了沒有?現在你們看,每個盤子里梨的個數是幾個,它們的個數怎么樣?在此,通過老師演示,讓同學初步感知“平均分”,為同學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打下基礎。
⒉說明:這樣一個一個地分,每份的數量同樣多,叫做“平均分”。通過老師說明,使同學明確“平均分”的含義。
⒊指名生說一說:“平均分”要留意什么?通過說一說,不僅讓同學進一步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同時有利于培育同學的數學溝通技能。
⒋判斷。投影出示一組圖形。
⑴指出圖中哪些是“平均分”?
⑵為什么第二圖和第四圖不是“平均分”?能不能變成“平均分”?同學回答后,老師抽動投影片成下列圖。
⑶指名生說出各圖是把多少平均分成幾份?此題的練習,讓同學實時鞏固對“平均分”含義的理解。
⒌提問: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幾根?怎樣分?可讓同學利用學具邊分邊說。通過實際操作和口頭表述,不僅能提高同學的動手操作技能和口頭表達技能,而且還能使同學初步了解平均分和除法的含義。此環節的教學,通過老師示范演示、同學觀測、辨析比較、動手操作等教學過程,讓同學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解決了除法初步認識中的一個關鍵問題。
〔二〕揭示課題
像這樣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幾,要用除法計算,今日我們就來學習除法。直截了當將詳細清楚的學習目標呈現給同學,較好地發揮了目標的導向和激勵功能,使同學明確學習任務,產生積極的學習心向,從而主動地參加學習過程。
〔三〕認識除號
⒈我們知道加法、減法、乘法每一種運算都有運算符號,除法也一樣,它的運算符號叫做除號。
⒉先讓同學試著說除號是怎樣寫的,再老師講解除號是這樣寫的,中間寫一橫,上面一個小圓點,下面一個小圓點。留意上下兩點要對齊。
⒊老師示范,小伙伴在練習本上寫兩個除號,肯定要留意上下兩個點要對齊。
此環節把“除號”的認識作為一個單獨的教學環節進行講解,通過老師示范,同學練習書寫,讓同學對除號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列式計算及講解意義。此環節教學是本節課的重點,為了使同學更好地掌控知識,我采納了邊講邊練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步驟:
⒈老師引導:剛才,我們把8個梨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求每盤有幾個,要用除法計算,怎么列式呢?
⑴我們把幾個梨平均分?“8”是被分的`數寫在除號前面。
⑵平均分成了幾份?“4”寫在除號后面。
⑶每盤分得幾個?就等于2。
⑷這個算式怎么讀呢?讓同學試著讀。
⑸“8÷4=2”表示什么?
通過實物圖的演示及老師的講解,讓同學明確除法算式的寫法,同時也能讓同學明確除法算式各部分所表示的意義,為下節課教學打下基礎;通過讓同學試著讀,培育同學的探究精神,同時能正確地讀出除法算式;通過說意義,不僅讓同學明確除法的含義,同時培育同學的口頭表達技能。
⒉練習。
⑴填空:
24÷4=6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12÷6=2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⑵先說出圖意,再列式。
⑶依據題意,說出算式。
①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幾?
②把16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幾?
⑷看算式說出意義。
6÷2=312÷2=612÷4=320÷4=5
以上練習題的設計,圍圍著此環節的重點和難點進行著,由形象詳細逐步抽象化,是符合同學的認知規律,有利于同學完善數學認知結構,建立良好的數學知識體系。
⒊小結。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計算?通過小結,讓同學明確本節課所學的內容。
⒋質疑。學校數學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啟發同學動腦筋想問題,要鼓舞同學質疑問難,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在這個環節中,我首先提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還有哪些弄不明白的問題”,接著老師實時解答或請同學援助解答。
〔五〕鞏固練習。眾所周知,練習是使同學掌控知識、形成技能、進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本節
課我安排了以下幾個層次的練習。
⒈讀出下面的算式,用擺一擺,再填得數。
8÷2=10÷5=12÷3=
此題的練習,面對全體同學,通過動手操作鞏固新知的理解和掌控。
⒉在下面算式的方框里填上適當的數。
⑴把15個,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幾個?15÷=
⑵把15個,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幾個?÷=
此題的練習,以進一步加深對新知的理解和掌控。
⒊依據題目說出算式。
⑴把18棵樹,平均捆成3捆,每捆有幾棵?
⑵小冬把6只兔子,平均關在3個籠子里,每個籠子關幾只?
⑶媽媽買來8個蘋果,平均分給爺爺和奶奶,每人分幾個?
爭論:為什么列式是“8÷2”,“2”是從哪里來的。
⑷把10個蘋果平均分給5個人吃,每人吃幾個?
⑸把5個蘋果平均分給10個人吃,每人吃幾個?
爭論:上面兩題為什么一個列式是“10÷5”,一個列式是“5÷10”?
以上的5小題所反映的事實都來自于同學的生活實際,表達了應用的數學和
問題解決的數學,⑷⑸兩題的列式以及算式的比較,有利于同學對除法意義的理解,雖然同學還不會計算“5÷10”,但讓同學先試一試,可以了解同學的思維水平,拓展同學思維的空間。通過爭論,培育同學的互助、合作的精神。
⒋游戲。
老師出示12朵花,請同學把12朵花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數,再列出算式,看誰的分法多。
此題的練習,是從同學感愛好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測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同時,一題多解的練習,有利于培育同學思維的有序性和發散性,從而培育同學的制造思維。
以上練習題是圍繞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設計的,層層遞進,由“再現性”進入到“內化性”深入到“制造性”,提高了同學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技能,符合當前素養教育的要求,培育同學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技能。
〔六〕課堂總結
同學們都學得很好,我們對除法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下節課我們還要繼續學習除法的有關知識。
評價同學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況,并預報下一節課學習的內容,做到了承先啟后。
“除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3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學校數學教材二班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除法的初步認識》。計算教學是學校數學教學的重點,除法是計算的重要組成部分,表內除法是學習除法的基礎,而“除法的初步認識”又是同學學習除法的開始,是學習除法概念的第一課。同學在原有的知識結構中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同學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及對除法的愛好將徑直影響到后面的學習,所以這節課顯得尤為重要。
二、說教學目標
依據《課標》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及同學的實踐狀況,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1、讓同學初步了解除法的含義,明確“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2、認識除號,能正確地讀、寫除法算式。
3、通過操作活動,培育同學的觀測技能和思維技能,同時培育同學的實踐意識。
三、說教學重難點及關鍵
重點:通過實際分東西,使同學知道除法的含義。
難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四、說教學過程
依據教材內容和同學掌控知識,安排以下教學過程
〔一〕嘗試“平均分”
第一環節:分一分
1、請同學們閉上眼睛,用手隨意把18根小棒分成兩份,數數看你的左手和右手里分別有多少根小棒?〔這個環節的設計一是為了提高課的吸引力,二是為了讓同學感覺到隨意分,分成的兩分不相等,當然也不摒除有的同學分得兩份相等。〕
2、現在請同學們睜大眼睛認真分,留意聽清晰老師的要求:
分成2份,每份的根數同樣多
分成3份,每份的根數同樣多
分成6份,每份的根數同樣多
分成9份,每份的根數同樣多
〔在這一環節中我有意的選中了18根小棒,由于18的因數比較多,從把18根小棒分成2份到分成9分,難度依次增加。為的是讓同學充分的操作體驗活動,同學不管用那種方法只要分開就行,不會分的同學可以尋求同學和老師的援助,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是讓同學感受每份的根數同樣多這一現象,也就是什么樣的狀況叫平均分。讓同學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同時援助同學逐步回憶起上學期學過的相同的加數相加的狀況。〕最末師生共同歸納:假如我們把小棒每份分得的根數同樣多,這種方法就叫平均分,平均分也就是每份分的同樣多。
第二環節,說一說
出示課件〔葡萄,西瓜,蘋果〕,小組爭論判斷哪組是平均分。
〔設計意圖:這一層次安排了觀測、爭論、溝通等教學活動,援助同學在感性閱歷的支撐下建立起平均分的直觀模型,把同學實際生活中聽說過的見到的平均分現象展示給同學看,把生活和數學聯系起來,在同學感受“同樣多”的基礎上概括出什么叫平均分,符合兒童的思維特點,是同學在溝通中相互借鑒、相互補充、調動了同學的學習主動性,提高了同學獨立獲得知識的技能〕
第三環節,演一演
1小伙伴,我們來分一分下面的里,把下面的梨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每個盤子放幾個?
〔設計意圖:同學對平均分有了初步的了解,這一環節,我們通過練習來讓同學對平均分進一步的理解,將同學對平均分的理論理解進行了實踐,讓同學在自主探究、合作溝通中構建自己的認識體系,同時,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2同學們把12根火柴每4個為一份,可以分幾份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對演一演的第一環節進行了鞏固,讓同學充分學習平均分,讓同學在練習中掌控平均分的知識,通過份數改變,觀測分的結果,深刻體會“平均分”,為認識除法積累豐富的知識〕
小結:這兩種分法都是平均分的。象這種把6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子或把12根火柴每4個為一份,求每份是多少或分成多少份,像這些問題,在數學里我們要用到一種新的方法——除法來計算.今日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除法的初步認識》,老師指板書,齊讀課題《除法的初步認識》并教授除法知識
第四環節,想一想
1出剛才我們看過的圖片,寫出算式
〔設計意圖:本環節對所學的知識即刻進行了鞏固,讓同學在平均分的基礎上掌控除法,通過同學親身操作與老師示范演示相結合,使同學清晰地看到平均分的過程,形象直觀地理解除法含義。這樣有利于同學由動作思維——建立表象——抽象思維,使同學在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技能得到培育,同學的主體性得到發揮。〕
2練一練
〔1〕球平均放在2個盒子里,每個盒子放幾個,并填上真確的答案
〔2〕的算式。用小棒擺一擺,再填的得數
〔3〕把12根火柴平均分成幾堆,有幾種不同分法?〔先分一分,再寫出算式〕
〔4〕比一比,看誰寫得最多,你能寫出幾個算式?
〔設計意圖:學習不僅要用自己的腦子思索,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聽,用自己的嘴說話,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自體驗,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因此,我在本環節設計了各種形式的練習,調動同學的各種感官進行參加,發揮同學在學習中的主動性,留給同學充分的時間與空間,以加強同學對前后的體驗與認識,進展同學的創新意識與實踐技能,并從中感受生活中到處有除法〕
“除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4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學校數學教材二班級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除法的初步認識》。
2、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除法的初步認識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它是在同學學習了表內乘法〔一〕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教學的“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說少”是同學學習除法的開始,為同學今后學好除法的其他知識打下基礎。
3、教學目標
依據大綱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及同學的實踐狀況,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1〕讓同學初步了解除法的含義,明確“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2〕認識除號,能正確地讀、寫除法算式。
〔3〕通過操作活動,培育同學的觀測技能和思維技能,同時培育同學的實踐意識。
4、教學重難點及關鍵
重點是了解除法的含義,知道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計算。
教學難點是理解“平均分”的含義,也是教學關鍵之所在。
二、說教法
適當的教學方法能喚起同學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們保持較久的學習.熱忱,
為了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1、啟發引導法:老師步步啟發、層層設問,激發同學愛好和求知欲,促使同學在積極思維中獵取知識,通過老師的適當引導,讓同學積極主動的探求新知。
2、嘗試法:通過嘗試,讓同學自己探究和難知識規律,同時使同學在探究知識規律中的過程中進展思維。
3、演示操作法:直觀演示給同學提供鮮亮的感性材料
4、談話法:運用師生之間的談話組織教學,即可使同學的思維方向明確,又便于老師了解同學理解和掌控知識的程度
5、練習法:通過多種練習加深同學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控,形成嫻熟的解題技能,進一步進展同學的思維
6、爭論法:運用爭論法,可以降低教學難度,促使同學積極參加到接受新知識的過程中來,同時培育了同學積極參加,親密合作的技能
三、說學法
讓同學學習并初步掌控的學習方法有:
1、歸納法:通過例題的教學,經過理解、分析、歸納推導出除法的意義
2、觀測法:指導同學認真觀測,學會找知識的生長點和解題的關鍵所在
3、在練習中:學會融會貫穿,舉一反三地掌控知識、解決問題
4、通過提問與練習:讓同學漸漸培育自己的口頭表達技能和解題技能
5、指導同學用語言表達自己操作過程
6、在觀測、比較中分析,初步滲透抽象、概括數學知識思維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依據教材內容和同學掌控知識,安排以下教學過程
〔一〕認識平均分
這個環節是這樣設計的:貼出圖片,8個梨、4個盤子,提問:老師這有8個梨,平均分在4個盤子里,每盤幾個?“平均分”是怎樣分呢?看老師分,通過老師分,讓同學知道“平均分”的概念,說明一個一個地分,每份數量同樣多,叫平均分
〔二〕揭示課題
像上邊那樣,把梨平均分成幾份,像這樣的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幾,要用遲發計算,今日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除法
〔三〕認識除號
同學們都知道加法,減法乘法每一種運算都有他們的運算符號,同學知不知道他們的原算符號呀,那么除法也一樣,它的運算符號叫除號,這樣一來通過老師講示范教會同學讀、寫
〔四〕列式計算及講解意義
此環節教學是本節課的重點,為了使同學更好的掌控知識,采納邊講邊練得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除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5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二班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內容。計算教學是學校數學教學的重點,除法是計算的重要組成部分,表內除法是學習除法的基礎,而“除法的初步認識”又是同學學習除法的開始,是學習除法概念的第一課。同學在原有的知識結構中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同學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及對除法的愛好將徑直影響到后面的學習,所以這節課顯得尤為重要。
教材在編排時從分東西引入,通過分東西使同學初步領悟除法的實際意義。教材13頁的例4通過講故事援助故事中的小熊貓分竹筍,引出平均分的題目可以用除法來計算,并學習除法算式的寫法、讀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義。為了使同學更好的理解用除法來解決“平均分”的問題,在“做一做”和練習三中多安排了一些實際操作題,讓同學親自動手擺一擺、分一分、連一連,再寫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說說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2、教學目標
依據《課標》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及同學的實際狀況,我制定了3個目標:
〔1〕依據幫熊貓分竹筍的活動,使同學在動手分、動口說的過程中體會除法的意義。
〔2〕認識除號,能正確地讀、寫除法算式。
〔3〕通過操作活動,培育同學的觀測技能和思維技能,同時培育同學的實踐意識。
3、教學重難點及關鍵
由于同學缺乏生活閱歷,對初學關于除法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會感到有些困難。為此,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了解除法算式的含義,知道關于平均分的題目可以用除法來計算。教學難點是理解除法算式的含義,知道如何列除法算式。這也是教學的關鍵之所在。
二、說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能喚起同學劇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們保持較久的學習熱忱,為了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采納了以下的教法:
1、啟發引導法:老師步步啟發,層層設問,激發同學愛好和求知欲,促使同學在積極的思維中獵取知識,通過老師的適當引導,讓同學積極主動地探求新知。
2、嘗試法:通過嘗試,讓同學自己探究,發覺知識,有利于發揮同學的主體作用,同時使同學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進展思維技能。
3、演示操作法:直觀演示能給同學提供鮮亮的感性材料,通過多種感官協同作用,利用同學在操作中建立表象,使抽象思維轉化為形象思維。
4、談話法:運用師生之間的談話組織教學,既可使同學的思維方向明確,又便于老師了解同學理解和掌控知識的程度。
5、練習法:通過各種練習,加深同學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控,形成嫻熟的解題技能,進一步進展同學的思維。
6、爭論法:運用爭論法,可以降低教學難度,促進同學積極參加到接受新知識的過程中來,同時培育了同學積極參加、親密合作的技能。
三、說學法
古人云:“教之以魚,只供一餐,授之以漁,受用終生”,老師既管教,又要管學,把教落在學上,重點是把學習方法教給同學,使同學樂學、會學,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讓同學學習并初步掌控的學習方法有:
⒈歸納法:通過例題的教學,經過理解、分析、歸納推導出除法的意義。
⒉觀測法:指導同學認真觀測,學會找知識的生長點和解題的關鍵所在。
⒊比較法:在練習中,學會融會貫穿、舉一反三地掌控知識,解決問題。
⒋練習法:通過提問與練習,讓同學漸漸培育自己的口頭表達技能和解題技能。
⒌表達法:指導同學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逐步擴展到用語言表達思維的方法。
⒍分析法:在觀測、比較中分析,初步滲透抽象概括數學知識的思維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合理安排教學過程是教學勝利的關鍵之一,依據教材內容和同學掌控知識的一般規律,在討論教材時,我發覺此課時要完成的學習內容是一道例題和3道練習題,所以我就設計了一系列課堂情節來開展教學,環環緊扣,充分抓住了低班級兒童的認知心理。
1、情景導入
熊貓遇到了一個難題,是關于分東西的,我們現在一起來幫幫他吧。通過動手分一分,可以活躍課堂的氣氛,而且從中用到了平均分和乘法在玩的過程中使同學們復習了以前學過的知識,為新課做了鋪墊。
2、探究新授
從熊貓分竹筍的活動中抽象出:把12個竹筍平均分在四個盤中,每盤放幾個?然后引導出:象這樣關于平均分的題目能不能用一種方法來計算?展示并提問:
〔1〕熊貓想請幾個伙伴到家來做客,它預備了12個竹筍款待大家,想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幾個?眼看著伙伴們就要來了,可熊貓還沒有分好,咱們幫幫分他吧!
〔通過設置故事情景導入,充斥調動起同學學習新知的欲望,同時又培育了同學助人為樂的情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學生預防沉溺網絡課件
- 61 選擇性必修3 第九單元 第52講 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和基本操作程序
- 34 必修2 素養加強課6 生物變異類型的實驗探究
- 日語入門教學課件
- 建筑項目測量員長期服務合同樣本
- 房地產市場調研與分析服務協議
- 車輛質押貸款及保養服務協議
- 廠房股份收購與員工培訓合同
- 旅游景區生態停車場租賃管理公約
- 草莓出口貿易代理服務合同范本
- 國開 電大《政治學原理》形考測試一答案
- 高中化學乙醇教學反思
- 如皋市直屬機關遴選筆試真題
- 2022-2023學年山東省濟南市高一下學期期末數學試題(解析版)
- 2022-2023學年安徽省阜陽市高一下學期期末教學質量統測數學試卷(解析版)
- 華東師大版數學七年級上冊教案全冊
- 數字資產監管框架優化
- 醫患之間暴力行為預防與處理管理制度
- 2022年版初中物理課程標準解讀-課件
- MOOC 大學物理實驗-鄭州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眼科臨床路徑培訓記錄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