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遠離違法犯罪教案_第1頁
第三課遠離違法犯罪教案_第2頁
第三課遠離違法犯罪教案_第3頁
第三課遠離違法犯罪教案_第4頁
第三課遠離違法犯罪教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共享百校千師教育資源助推教育信息化潮流聯系地址:鄭州市經五路66號河南電子音像出版社郵編450002電話0371—65715278第1頁共5頁第三課遠離違法犯罪第一課時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教學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意識。養成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態度,做一個對自己行為負責的人。★能力培養明辨是非和嚴于律己的能力。培養明辨是非、分清善惡的能力,增強自律、自省能力。★知識知道行為和結果具有一致性。懂得個人的行為不應危害他人、集體、國家和社會。懂得怎樣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教學重點】認識到個人行為不能有害于自己、他人、集體、國家和社會。明確如何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教學過程】★故事導入:《善良的農夫》教師:同學們,每個人的行為都會導致一定的結果。農夫的好行為帶來了好的結果,那么我們應怎樣來認識自己的行為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今天的新課。板書課題: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一、行為和結果的一致性分析情景,得出結論:(一)良好的行為產生良好的結果;(二)不良的行為導致不良的后果;(三)行為和后果具有一致性。教師:其實,任何一種行為都能夠導致多種不同的后果,都會對自己、他人、社會產生多種影響,請同學們結合教材25頁本目的第二個

的內容,列舉一種行為,并設想這種行為可能導致的多種后果。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一目第一個◎第一個◆下雷鋒的事跡。(四)對個人行為的要求(板書)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二個◆的“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時可以著到這樣的鏡頭”的內容,分析每一個鏡頭行為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危害。(可以讓學生充分討論,自由發言)教師總結:由此可見.在一個道德和法治的社會,一個人的行為不能隨心所欲,應考慮到行為的后果。個人的行為不應該有害于自己,不應該妨礙他人的自由和權利,不應該損害公共利益。這就是對我們行為的要求。★課堂小結:(由學生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懂得了:良好的行為產生良好的結果,不良的行為導致不良的后果,行為與后果具有一致性。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三思而后行,應該充分考慮行為的后果,不能隨心所欲,我們的行為不應該有害于自己,不應該妨礙他人的自由和權利,不應該損害公共利益。)★過渡:我們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種角色往往都意味著一種責任。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貴,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共建和諧社會,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那我們應該怎樣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需要探討的問題。★二、做一個對自己行為負責的人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一目第二個◎第一個◆下的材料。我們該怎樣去評價小軍和小亮的言行呢?(學生回答:略)1、對自己行為負責,要善于分辨事情的是非善惡(板書)教師:教材本目的第二個

中的李某則在行為的過程中不僅考慮到自身行為可能導致的后果,還充分考慮到受傷者因此而可能受到的損失,正是由于他在行為的過程中能夠做到自省自律,既為他人著想,也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同時對行為可能產生的后果做出了正確的判斷,所以才把事情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2、對自己行為負貴,要在行為過程中自省自律,并對行為可能產生的后果作出正確的到斷。(板書)教師:對自己行為負責是一種習慣,是一種人生態度;既然如此,我們還應該加強訓練,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就養成對自己行為負責的習慣,從小就端正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態度。(學生觀察教材第一目第二個◎第三個◆下的圖片。)教師:從上面四張圖片中,我們看到了什么樣的行為習慣?教師:有一句格言說得好:“播種行為將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將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將收獲命運。“所以我們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就應該加強自我訓練,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養成對自己行為負責的習慣和態度。3、對自己行為負貴,要加強自我訓練,從現在、從小事做起,養成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態度。(板書)課堂小結:學生總結:略。教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明白了: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就要善于分辨事情的是非善惡,要在行為過程中自省自律,并對行為可能產生的后果作出正確的判斷.要加強自我訓練,從現在、小事做起,養成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態度。這既是我們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方法指導,又是對我們行為的具體要求。同學們,讓我們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在承擔責任中健康成長,這有助子我們獲得幸福的生活和有意義的人生,有利于塑造我們健全的人格和實現遠大的人生理想。教后小記:第二課時抵制不良誘惑遠離違法犯罪【教學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增強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樹立正確、健康的生活態度。樹立拒絕不良誘惑的決心,自覺抵制“黃、賭、毒”和“法輪功”邪教等的不良誘惑。★能力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獨立思考、自我控制的能力,避免違法犯罪。培養學生拒絕、抵制不良誘感的能力。★知識知道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認識違法犯罪的危害性,了解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之間的關系。認識“黃、賭、毒”和“法輪功”邪教等不良誘惑的危害性。【教學重難點】一般違法和犯罪之間的關系。“黃、賭、毒”和“法輪功”邪教的危害性。引導學生自覺地抵制不良誘惑。【教學過程】★導入:學生展示課前準備的資料(課前準備:讓同學們收集有關青少年犯罪方面的資料)。學生甲:近年來,我國青少年犯罪人數呈明顯上升趨勢,據統計全國刑事作案人員中,14-25歲的青少年占總人數的60%以上.而其中14-17歲的未成年人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總比例的89%,學生乙:目前,全國未成年人在管教服刑的少年犯達1萬余人,在勞教所的則更多。學生丙:如今的青少年犯罪主要以侵犯財產罪為主,涉嫌搶奪罪,搶劫罪,盜竊罪分別占37%.32%,22%,文化程度偏低,初中文化程度占44%,小學文化程度占22%,獨生子女未成年犯罪占80%。教師:同學們,以上這一組組驚心動魄的數據在向我們傳遞一個什么樣的信息?學生:它向我們展示了青少年犯罪的現狀,說明了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已是刻不容緩。教師:是的,同學們,我們必須明白避免違法犯罪是行為的底線,也就是說我們的任何行為都要嚴格地規制在法律的范圍之內.當我們的行為觸犯了法律之時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那么什么是違法行為呢?(學生閱讀p28第一個◎第一個◆材料)教師:請同學們認真閱讀一下這則材料,找一找社會青年劉某搭乘公交車時有哪些行為你認為是不妥的?學生:上公交車后不買票,并且拒不補票,進而辱罵售票員,最后因不滿眾人的譴責而動手打人。教師:很好,同學們,你們剛剛所敘述的這些正是劉某受罰款和行政拘留的違法事實,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違法行為”。一、違法行為:1、定義:“違法行為”是指不履行法律所規定的義務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板書)教師:下面請同學們思考并討論一下:在我們的社會中還有哪些行為是屬于違法行為呢?學生列舉,教師作適當的板書,然后進行分類。2、分類:⑴根據所觸犯的法律不同分為:①違反憲法的行為;②違反刑法的行為;③違反民法的行為;④違反行政法的行為。⑵根據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不同分為:①一般違法行為;②嚴重違法行為(即犯罪)。過渡:閱讀教材p29第一個◎第二個◆的案例。請問案件中張某的行為應該如何定性呢?這屬于一般違法還是犯罪?為什么?二、犯罪:1、犯罪的基本特征: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刑罰當罰性。教師:張某之所以被認定為犯罪,是因為他的行為符合了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即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刑罰當罰性,這三大特征是緊密相連的,缺一不可的,只有三個特征都具備了才能確定為犯罪.2、犯罪的含義:略教師過渡:通過剛剛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什么是違法行為、什么是犯罪行為,那么二者之間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呢?三、違法與犯罪的關系:(p29第一個◎第三個◆。)在這則材料中記載了學生徐某從進網吧到搶劫傷人的過程,下面我們用聯環漫畫的形式把劉某逐步走向犯罪深淵的歷程展示出來。第一、二幅畫與第三幅畫有什么本質上的區別?1、一般違法和犯罪之間的區別:二者在所違反的法律、對社會的危害、應受到的懲罰等方面,有著嚴格的界限。2、相同點:二者都屬于違法行為、都會給社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危害、都會受到法律的懲處。3、聯系:它們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一般違法可能演化成犯罪。下面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劉某一步步走向犯罪的過程,給了我們什么樣的教訓(或啟示)?學生:在生活中我們要堅決杜絕不良嗜好的滋生,遠離誘惑,遠離違法犯罪。教師板書:一般違法與犯罪是有區別的,但二者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課堂小結教師: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違法是指不履行法律所規定的義務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根據違法行為所觸犯的不同法律,我們可以把它分成:違反憲法的行為、違反刑法的行為、違反民法的行為、違反行政法的行為。如果我們把違法行為按照其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來分類就可將其分為一般違法行為和嚴重違法行為,嚴重違法行為即為犯罪,一般違法和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一般違法可能演化為犯罪。在生活中我們要自覺地杜絕不良嗜好的形成,遠離違法犯罪,做一個健康快樂的中學生。四、自覺抵制不良誘惑自覺抵制不良誘惑,是我們避免違法犯罪的重要條件。不良誘惑主要有哪些?有什么危害?(學生閱讀p30—31有關內容后回答。)1、“黃、賭、毒”的嚴重危害性:首先它嚴重地影響了人們身心的健康,腐蝕了人們的思想,同時也并發很多社會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危害了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