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心理問題及安全風向標_第1頁
80后的心理問題及安全風向標_第2頁
80后的心理問題及安全風向標_第3頁
80后的心理問題及安全風向標_第4頁
80后的心理問題及安全風向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80后的心理問題及平安風向標習慣性麻木、審美疲勞、新穎感過度……這些詞都可以用來形容80后,我們是被刺激著長大的,所以習慣變化,也習慣適應變化。假設說抑郁是現代病,生于現代的80后,怎么跑得了?戀愛、學業、求職、人際……都可以郁悶一下,開場有新穎感,漸漸就覺得無趣了,無趣就是抑郁的開場,不快樂也會擊垮一個人。平安風向標:抑郁情緒人人都有,關鍵是給抑郁的自己一個空間,像防賊一樣防著抑郁,反而讓它見縫就鉆。80后都離不開抑郁,它讓我們在現代社會里活得更自我,只要記住,你的抑郁往往指抑郁情緒,別老給自己扣抑郁癥的帽子。80后中的一部分人,已經踏進社會,家庭的庇護,和“我是老大”的優越感一下子全沒了。很多人都發現人際交往的問題:“我怎樣才能讓同事都喜歡我?”,“我無意中就讓上司不爽了”,“在公司沒歸屬感”……內向的人覺得自己不合群,不會和別人說話;外向的人覺得自己的張揚讓人嫉妒,有人會暗中加害——猜不透別人的心,好似都是自己的錯。平安風向標:社交問題,并不是80后才開場面臨的難題,我們的祖輩都遇到過。內向外向并不阻礙你四海通吃,關鍵是你如何給自己一個職場定位,社交都是有目的的職場活動,找好自己的位置,該說什么就說什么,無須看人下菜,只需做好自己,才是正道。80后的跳槽問題,一直令長輩們頭疼。似乎我們可以很輕易的說出“我不干了”……沒有耐性,意志力不堅決,似乎確實是我們的問題。但導致擇業的,并不是意志力的問題,而是我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80后面對的世界,只要看看xx年發生的大事就知道——快速、多變、信息龐雜,壓力宏大……大事越多,我們就越覺得自己渺小,渺小的人就算有需要可能也是白搭。何況80后生來就不愁吃喝,不愛看新聞聯播,只喜歡貓起來跟自己玩兒——根本需求都滿足了,所以大多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對80后來說,似乎更清楚自己不想要什么:“我受不了朝九晚五”,“上司看不到我的與眾不同”,“我憋屈,不能一展拳腳”,“我換了9份工作了,又想辭職了”……人生、職業開展都在“不想要”里反襯“需要”,沒有主動的規劃,走一步看一步,當然沒有耐心和毅力。平安風向標:找到自己最想要的,是非常難的事。首先要從理解自己開場。先理解過去的自己,再問問將來的自己,,要從人生規劃開場。我們需要想想2080年還活著的自己,他想擁有些什么呢?愛而不得固然難過,但根本沒有動情,才真讓人郁悶。80后因為獨生獨處,產生了一批“無愛癥候群”,到了適婚年齡,卻仍然對別人動不了情。不懂愛亦不會愛。“相親族”、“閃戀族”、“等愛族”……都是無愛癥的表現。無愛,往往是由于被愛泡大而導致的,從未失去過,自然不懂得如何爭取。80后中的大多數人,作為獨生子女,從來不用和兄弟姐妹去分享父母的愛,很多需要還沒產生就被滿足了,所以根本就不會換位去考慮別人的需要,因此也就不會愛。平安風向標:失戀往往比自戀要好,至少可以教會我們如何去愛戀。先學習如何去滿足別人的要求,發現這些需求,是治療“無愛癥”的第一步。在求助信中,60%都是關于戀愛情感的問題,其中以“戀愛受挫”最為高發。80后的年紀,到xx年,最大的28歲,最小的18歲。根據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階段學說,18-30歲,正值“練習愛”的人生階段,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親密”與“孤獨”的矛盾。也就是說,在這個年齡段上,我們必然遇到愛,經受它的考驗和磨練,從一個人的小小世界里探出頭來,學會用愛把自己和別人黏起來——為愛受挫和犯錯,都是這個年齡必然會面臨的問題。“我愛的人不愛我”、“愛為什么那么快就消失不見”、“愛難道就是互相傷害”、“愛情真是脆弱的東西”、“我失戀后不再相信愛情”……這些因受挫而帶來的傷心,雖然令人心碎,卻也讓我們變成大人。我們都是在學會喪失后,才變成大人的。等到我們說“分手”時,不再畏懼失戀,我們的愛恐怕就練成了。平安風向標:80后習慣說分手,反正不愛了,就分吧。但很多人卻不懂得失戀也是需要學習的,處理悲傷,總結經歷,沒有戀愛受挫的人,并不懂得愛戀。既然這個問題人人都要闖,就請你闖得大膽一些吧。80后對性問題,已經可以侃侃而談。但在自己的生活里,做得就不能像說得那么輕松了。心島主要接到這樣的一些求助:自己或男友有處女情結,有怪怪的性夢想,對婚前性行為猶豫不決,未婚先孕身心受傷……從大家的問題可以看出一個規律:假設對性的態度極端開放或傳統,都不太會有心理困擾。但假設困在“開放”還是“傳統”的矛盾中,就容易引發心理問題。我們從小承受的教育,就是半開半不開的,但因自詡為新新人類,所以總覺得自己該大膽地做點讓父母瞠目結舌的事,加上青春對性的正常好奇,往往一沖動就做了,做完了就爆發心理沖突。平安風向標:你是開放,還是傳統,給自己唯一標準。假設是傳統,就堅持做你的“處女”、“處男”吧;假設開放,情到深處,就自然而然吧。切忌別把自己放在中間,兩頭都想拽著。矛盾在性這件事上,有害無益。大家都干脆一些吧。80后至少有一半不敢結婚。首先是因為如今的結婚條件變高了,買房、買車、懂理財、心理安康……但結婚的意義變小了——一張紙而已。所以80后寧愿同居,也不愿完畢愛情長跑。在心理上,婚姻讓80后感覺自己變老了,突然變成一個死板的大人。更重要的是,大多80后和父母組成的三口之家相當穩定,心理上不愿意脫離自己的原生家庭,分開爸媽的家,創立自己的家,這是很難習慣的。所以婚姻的焦慮,往往是從這種脫離感開場的。平安風向標:戴上戒指的那一刻,相信的并不是對方,而是自己。恐婚,最根本的原因,是害怕自己不能承擔婚姻的責任。所以,面對恐婚最治本的方法就是先搞定自己。請問問自己,你準備好創造一個完全屬于自己的家并為它承擔責任了嗎?中性美越來越成為主流。而80后也越來越多的接觸“同性戀”這個詞。有一些人,就是被這個詞誘發了對同性的情感。“雙性戀”、“同性戀”……心島收到的信中,“疑心自己是不是”遠遠多過于“我是同志我該怎么辦”,也就是說,大部分80后,在性別問題上,被“潮流”弄暈了。同性之愛本來人人都有,并不是多看同性一眼就是同性戀;真正的同性戀必需要有生理喚起,心理上的好感與依賴是正常的同性情感。對于心理咨詢來說,真正的同性、雙性戀的社會適應問題,才是棘手的心理問題。平安風向標:同性戀、雙性戀有一個重要指標,就是有沒有對同性有“生理喚起”,先衡量好自己的生理需要,再看自己的心理狀態。不想長大,在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兒童自我當權”,也就是說,在一個成人的外殼下,有一個兒童的靈魂,于是所做的事,都像是3歲小孩的行為。80后早當家的孩子概率很少,所以大多數都很習慣當孩子,偶然帶點孩子氣是得意的,但假設任何事都讓3歲的自己處理,就會產生適應問題。例如:有情緒就哭鬧,得不到就一直耍賴,自我中心……對一個人成人來說,放棄做成人的權利,等于放棄了心理成長,心理開展程度,也就會一直停留在3歲。平安風向標:每天多放“成人自我”出來一分鐘,你的心理就有時機長大。08年的地震,讓很多人都受了傷。80后向來是最具聯想力的一群人,馬上就有很多朋友參加了“怕震怕死”的隊伍。80后總被別人形容為心理脆弱的代表。其實生在和平世界,天災人禍根本沒經歷過,確實是幸中的不幸。生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