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樓閣》教案_第1頁
《我的空中樓閣》教案_第2頁
《我的空中樓閣》教案_第3頁
《我的空中樓閣》教案_第4頁
《我的空中樓閣》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初高學習

《我的空中樓閣》教案

如何讓學生通過學習《我的空中樓閣》感受作者熱愛大

自然的情懷,體味課文流露出的對自由生活、獨立人格向往

的思想感情呢?以下是小編收集的《我的空中樓閣教案》,僅

供大家閱讀參考!

我的空中樓閣教案一:一:教學目標本文托物言志,

抒發了作者追求超脫塵世,追求寧靜自由獨立的志向。

二:重點和難點:1、景物描寫和志向的抒發

2、清麗脫俗的文筆,優美動人的語言

三:課時:1

四:教程

1、導入: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這是浸透劉禹錫德馨的陋室;“三五之夜,明月

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這是融入歸有光悲喜的閣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李樂薇的《我的空中樓閣》,欣賞她的空

中樓閣的美麗,品析作者融入其中的志趣。

2、李樂薇,祖籍江蘇南京,臺灣散文作家。她以獨特

的感受,詩一般的語言,把山上一幢普普通通的小屋幻化成

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品。現在我先將課文朗讀一遍,請同學

們找出小屋與周圍環境的關系,用“小屋和——”的短語,

小初高學習

小初高學習

給作者描繪的每一幅小屋的畫面擬一個小標題。

3、朗讀提問

4、作家好象一個畫家,揮動彩色的畫筆,以小屋為中

心,通過輻射式的筆法,從各個不同的角度,盡情地描繪著

自己心愛的小屋及其周圍的自然環境。首先我們一起分析第

一幅畫面小屋與山。

A、作者是從哪個視角描繪小屋與山的?(遠觀,全景)

B、小屋與山有何特點?蘊涵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小屋點

綴了山,使山富有生氣和情調)

5、小屋與樹,作者的描寫視角是什么?景物有何特點,

蘊涵了作者的什么情感?(47,近視、局部;8,仰望、遠觀。

樹點綴了小屋,使小屋有綠的背景,有活力、精神,使小屋

含蓄而有風度;又使小屋若隱若現,凌空而起,輕靈而自由)

6、小屋點綴了小山,樹點綴了小屋,小屋與周圍的自

然景物構成和諧的統一。作者反復描寫山、樹與小屋,表達

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對自由的熱愛)

7、作者對自然充滿了無限的熱愛,接下來,作者側重

描繪了人對自然景物的感受,作者站在小屋,欣賞自己的領

土和領空,她看到了什么?(領土有限,領空無限;花園袖珍,

院子開放,有形的圍墻圍住的是一些花,無形的圍墻展示著

大自然,顯示了小屋的開放性)

8、小屋是開放的,小屋的空氣清新、光線明亮,充滿

小初高學習

小初高學習

了柔靜與寧謐,呼吸的是香,光線富有科學的時間性和浪漫

的文學性。小屋是如此美麗,寧靜,自然,那么小屋與外界

的交通方便嗎?為什么作者對這座小屋情有獨鐘呢,找出直

接抒情的語句?(山路與山坡,便于我行走,這是我幸福的階

梯,我的空中走廊)

9、作者通過直抒胸臆,抒發了她快樂和幸福的情感,

但作者仍意猶未盡,用詩一般的語言,用畫家的彩筆,為我

們展示了一幅小屋夜景圖,接著描寫小屋白天清晰,夜晚朦

朧,迷于霧失樓臺之中,成為作者的空中樓閣,它沒有室內

的裝飾,卻有室外的鳥語,門外的巨畫,小屋與周圍的塵世

比較起來,有超脫塵世、寧靜、自由的美麗,使作者有回歸

自然的快樂。通過對全文的學習,你知道“我的空中樓閣”

的寓意是什么嗎?(自然的山上小屋,又指幻景中空中樓閣,

理想中獨立、安靜、超脫塵世的生活環境,追求獨立的人格)

你對作者的這種志趣有何評價?

10、李樂薇的散文文筆清麗脫俗,語言優美動人。現在

一起朗讀第15段。這一段文字既像一支優美的小夜曲,又

如一幅形象生動的油畫,充滿詩情畫意,請同學們討論2分

鐘,談一談作者怎樣使它具有音樂美、詩意美、圖畫美?你

能在全文中再找一些這樣的例子,這些語句或語段讓你產生

怎樣的聯想?

11、結束語:人人都有自己的夢,人人都有自己的志趣

小初高學習

小初高學習

追求。李樂薇借山上的小屋,寄托了她超塵脫俗、熱愛自然、

追求自由、追求獨立人格的志趣。那么你們呢?但愿你們獨

守自己的心靈,實現自己的夢想。

12、板書設計

我的空中樓閣教案二:教學目標

1.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懷,體味課文流露出的對自

由生活、獨立人格向往的思想感情。

2.掌握誦讀的要領,學習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領會

托物言志的藝術手法。

3.品味文章清新、優美、生動的語言。

?教學重點

1.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語言,學習誦讀的技巧。

2.學習本文學習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和托物言志的

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

領會“空中樓閣”的優美意境,理解作者寄予小屋的生

活理想。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誰都可能會有這樣的時刻,當我們凝視著月光下的樹

小初高學習

小初高學習

影,諦聽著山林間的鳥鳴,我們的精神隨之一振,抖掉了塵

世的俗念,得到了心靈的升騰。那時,我們可能都會感到自

己的富有。但是這道精神的門能為我們開啟多久?如果我們

心靈的河流里老是流淌著攙雜銅臭味的雜事與垃圾,我們又

怎能守住這一份心靈的寧靜?阿爾卑斯山下那句名言“慢慢

走啊,欣賞”,告誡著我們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要靜下心來,

放慢腳步,與自然對話,與自然擁抱。你能夠感受這樣的快

樂和幸福嗎?讓我們隨著優美的朗讀一起走進李樂薇的空中

樓閣吧。

二、感知課文

創設美好情境,進行配樂朗讀。

適當進行誦讀的技巧指導。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掌

握誦讀和速讀的基本要領,學會在朗讀中適當運用停頓、重

音、語速、句調的技巧,準確地表現作品的內在含義和感情。

具體的指導可參考“教學資料”附錄的“朗讀的基本要求”

一文。

三、分析寫小屋的觀察角度,理清文章脈絡,學習文章

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

(一)為了寫小屋的美,作者選取了小屋周圍的哪些景物

呢?

討論明確:依次寫了山、樹、花園(含花)、云霞、空氣、

光線、山路、小屋的夜景。

小初高學習

小初高學習

(二)作者在描寫這些景物時,觀察立足點先后發生了怎

樣的變化?

討論明確:一、立足于屋外看小屋(第1—8自然段)。

二、立足于屋內看世界(第9—18自然段)。

(三)全文一共幾個部分?

討論明確:兩個部分:(1)立足于小屋之外,看小屋和

周圍環境的關系;(2)立足于小屋,看周圍環境和小屋的關

系。

(四)試畫出本文兩個部分的結構圖。

提示:把不同立足點所寫景物列出即可,對學生要求不

宜太高。

(五)歸納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

定景換點和定點換景

(六)請學生運用這個方法口頭練習:多角度描述校園。

全文結構圖參考下圖

四、結合“空中樓閣”的含義,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

體會文章的主旨。

(一)題中“我的空中樓閣”指什么?

討論明確:指山上的小屋

(二)成語中“空中樓閣”什么意思?

討論明確:空中樓閣:多比喻幻想或脫離實際的理論、

計劃等。

小初高學習

小初高學習

(三)那么美麗的空中樓閣是“現實的”還是“虛擬的”?

1.小屋及周圍環境與塵世有什么不同?

討論明確:獨立、寧靜、優美,讓人心情舒暢,感到自

由、幸福。

2.寫小屋在山上有什么意圖?

討論明確:小屋脫離塵世,獨立、自由,表現作者對自

由生活的熱愛和對獨立人格的向往。

3.作者與小屋外在環境之間關系怎樣?作者為什么能把

景物寫得那么美麗動人?

討論明確:作者與小屋外在環境之間是融為一體的,寫

外在景物,實際上寫內心愿望。綠樹、鮮花等都帶上了作者

情趣和志向的色彩。正因為作者對這些美景深愛情篤,才寫

得如此動人,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4.文中對小屋作了怎樣的描寫,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懷?

哪些地方暗示了作者對他所生活的環境的態度?

討論明確:文中流露出作者向往“獨立的”、“安靜的”

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懷。作者強調“小屋”的“獨立”、“安

靜”,強調“這座空中樓閣……可以省去許多室內設計和其

他裝飾”、不必養鳥、無須掛畫等,表現了他對自然的熱愛,

也暗示了他對自己所生活的社會里畸形發展的物質文明,及

喧囂渾濁的社會環境是有所不滿的。

5、學生在剛才討論的基礎上,歸納出“空中樓閣”的

小初高學習

小初高學習

含義。

討論明確:有關“空中樓閣”的含義是雙重的:①指山

上的空中小屋;②喻指作者美好生活理想的心靈追求:自由、

安靜、獨立的生活。

(四)借小屋寫情懷,本文運用的是什么手法?

討論明確:托物言志的手法。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手

法,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明月麗日、白云彩霞、瑞雪蒼松

等等往往承載著作者的無限情思和理想,鑒賞時不能拘泥于

景物本身,而要通過景物的特點,領悟作者寄托的深意,由

表象到思想,由有限到無窮,由具體到空靈,由物態到人情,

這樣才能真正品散文之美。

(五)小結

在全文對小屋的描寫中,字里行間我們不難感受到作者

的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因為小屋處在大自然的美好環境

中,在這樣的環境中,人是自由的、幸福的。熱愛小屋,就

是熱愛自由獨立的、美好的生活。作者對這種遠離喧囂的、

恬靜安寧的生活的向往,實際上隱含了對現代文明的批判。

對自由生活、獨立人格的向往,是本文寫作的根本意旨。但

作者沒有明寫,而是貫穿于全文對小屋與環境的描寫、贊美

中。作者寫外在景物,實際上是寫自身精神,山、樹、屋、

花、山坡等景物無不帶上了作者志向、情趣的主觀色彩,雖

不明言情志,卻處處寫情志。這就是本文“托物言志”的表

小初高學習

小初高學習

現手法。

(六)師生共同回顧:運用托物言志手法所寫的詩文還有

哪些?

(七)請學生自己選擇某事物,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說一

段話。

五、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一)詩化的語言

(學生找出并體會其表達的效果)

1.對稱的句式,輕快的節奏

本文在寫景時多用對稱句式,讀來節奏感很強,富有韻

律美。如“花好比人的面龐,樹好比人的姿態。”“樹的動,

顯出小屋的靜;樹的高大,顯出小屋的小巧。”等等。

2.奇妙的修辭

比喻新奇,有朝氣與活力。

如:a.“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非常獨

特、自然,而且富有美的韻致,不僅點染了小屋的醒目、清

新、玲瓏,而且兩處配合自然、融合,渾然天成,令人浮想

聯翩,美味無窮。

b.“小屋在山的懷抱中,猶如在花蕊中一般……”新奇、

傳神,細膩地描繪了靜態之物的動態感,從而產生極好的藝

術效果。

c.排比、比喻結合

小初高學習

小初高學習

如“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無際的水面飄過一片風帆,

遼闊無邊的天空掠過一只飛雁,是單純的底色上一點靈動的

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點生氣,一點情調。”以動寫靜,

美景連動,令人浮想聯翩,使景物有了活力,有了靈氣。

(二)畫的筆法

1.工筆細描

如關于小屋從傍晚到早晨光線的變化,像一幅幅美妙的

圖畫,讓人感受真切而留戀不已。

2.寫意渲染

如遠觀小屋,全是寫意畫法,求神似。

(三)動靜的糅合

動靜景物的組合藝術往往會產生奇妙的表現效果,互相

映襯、相得益彰是糅合的藝術要求,文章正是把盎然生機糅

進靜態景物之中的。如“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樹,那些

樹把小屋遮掩了,……我的小屋在樹與樹之間若隱若現,凌

空而起,姿態翩然。本質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卻像

鳥一樣,蝶一樣,憩于枝頭,輕靈而自由!”這一節,動靜

糅合,產生了意料不到的美感。

六、拓展討論

1.作者所持的生活態度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適宜嗎?

2.現代人,尤其是現代職業人該怎樣在喧囂浮躁的環境

中尋求心靈的寧靜平和?

小初高學習

小初高學習

七、作業

1.運用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和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

描寫一段景物。

2.熟讀全文,背誦自己喜愛的段落。

我的空中樓閣教案三:

一.知識與技能:

1.理清文章脈絡,了解多角度寫景狀物技巧和意境塑

造。。

2.理解多種多樣的修辭手法的獨特運用和托物言志手

法的運用。

3.欣賞生動優美的語言。

二.過程與方法

整體感知———具體分析“點”的突破———“面”

的認知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親近自然的情感2.藝術化的生活情趣

1、重點:本文理解修辭手法的運用和欣賞生動的語言。

2、難點:本文所表現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情趣。

兩個課時

第一課時

小初高學習

小初高學習

1.理解多種多樣的修辭手法的獨特運用。

2.欣賞生動優美的語言。

一、導入:同學們,假如有一天你有足夠的錢,你要設

計自己的房子,你希望是建在哪里呢?

總結:剛才同學們的發言都很精彩,我想,每個人心目

中都會有向往已久的溫馨小屋。這小屋也許像海子的房子那

樣,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也許是陶淵明的世外桃源,或者

干脆就是劉禹錫的一間陋室。這小屋是我們心靈的港灣,是

我們精神的家園。

今天,有一位臺灣作家李樂薇也有一所房子,她也要給

我們展示一下她所喜愛的房子,她房子是不是也跟我們同學

們的一樣呢?下面就想給我讓我們跟著導游李樂薇,一起走

進課文——《我的空中樓閣》

二、作者簡介

李樂薇,臺灣作家,早年肄業于上海大夏大學,后來一

直從事文化教育工作。以散文見長,文筆清麗脫俗,語言優

美動人,風格柔和溫婉而富于感情。

三.整體感知

1.美讀。

《我的空中樓閣》是一篇非常優美的散文,下面的時間,

小初高學習

小初高學習

我們就靜靜地跟隨者錄音朗讀,品味這篇美文。老師再這里

提一個小小的要求,聽錄音的時候,大家什么都不用思考,

就把你最喜歡的句子或段落做個標志就可以了。

好,大家覺得這篇文章美嗎?你覺得文章美在哪?有哪位

同學愿意和我們分享一下你剛才標記出來的你覺得很美的

句子?

2、采用問題討論式,教師適當點拔。

1.修辭美——生動的比喻、擬人、夸張手法

第1自然段:“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

山水變成了有感情之物,江水一眼波,山巒一眉峰,想

象豐富。李樂薇先生巧妙化用王觀的詞,并有所創新,形狀

如眉,色澤如黛,眉眼是人最有神采之處,是精神風貌的外

在體現,作者特別選取“眉黛”來形容山,賦予山有女性的

陰柔之美。——“恰”字準確地說明“山”與“小屋”之間

的契合達到渾然天成的境界。前一句先把“山”比作“眉黛”,

后一句緊接著把“小屋”比作“眉梢的痣一點”,后一個比

喻完全是由前面比喻生發、引申而來的,因此兩者的關系顯

得特別緊密,全句的語勢也顯得相當曉暢。——前后相承,

相映成趣(比喻的妙處)

第3自然段:“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無際的水面飄

過一片風帆,遼闊無邊的天空掠過一只飛雁,是單純的底色

上一點點靈動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點生氣,一點情

小初高學習

小初高學習

調。”

奇特的想象鋪開了遼闊、空曠的背景,呈現出點綴物的

小巧玲瓏。四個比喻角度各異,渲染出小屋靈巧的風姿、迷

人的氣勢。寂靜的山上增添如此靈秀的點綴,使山景美不勝

收。一氣連用了三個比喻,接連將“山”喻作“一望無際的

水面”、“遼闊無邊的天空”、“單純的底色”,將“小屋”喻

作“一片風帆”、“一只飛雁”、“一點靈動的色彩”,這就使

“山”和“小屋”都益發顯得有了動感,有了靈氣。用幾個

喻體來比喻同一本體,各個喻體互相并列,聯手合作,將本

體寫得更為形神逼肖,神完意足。這樣的接連設喻,通常叫

做博喻,也可叫做連喻或復喻。?

第5自然段:“花好比人的面龐,樹好比人的姿態。樹

的美在于姿勢的清健或挺拔,苗條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

精神!”

這自然段運用比喻、擬人手法,賦予樹以精神和活力,

陽剛和陰柔之氣共存。

第7自然段:“這棵樹使小屋給予人另一種印象,使小

屋顯得含蓄而有風度。”

“含蓄”“風度”把小屋寫得像人一樣有生命,有氣質,

從中寄托了作者對小屋由衷的贊美和熱愛,也暗含著作者人

格中的尊嚴。運用比喻和擬人手法,賦予小屋以人的生命、

人的氣質,作者假外物以言自身,表達了自己的人格追求和

小初高學習

小初高學習

情操。

第8自然段:“本質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卻像鳥

一樣,蝶一樣,憩于枝頭,輕靈而自由!”

作者把山間小屋喻為“鳥”,喻為“蝶”,確屬前人未言

之語,兩個新穎獨特的喻體的運用,從不同角度、不同感覺

上,寫出了小屋在樹與樹之間那輕靈自由、翩然若舞的姿態。

倘只說小屋“像鳥一樣,憩于枝頭,輕靈而自由”,似也未

嘗不可,然作者覺得還不過癮,還不夠味,因此他在作了“像

鳥一樣”的比喻之后接著又作了一個“蝶一樣”的比喻,這

就更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小屋在深樹掩映之下的動態美。

第10自然段:天地相連的那一道弧線,是另一重無形

的圍墻,也圍住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狀,有片狀,有紅,有

白,有絢爛,也有飄落,也許那是上帝玩賞的牡丹或芍藥,

我們叫它云或霞。

馳騁豐富的想象,將“天地相連的那一道弧線”喻作“另

一重無形的圍墻,將天邊的“云或霞”喻作“花”,喻作“上

帝玩賞的牡丹或芍藥”。這樣設喻,不僅與上文“有形的圍

墻圍住一些花”的描寫形成一種映襯之美,而且寫來也獨特

新穎,出人意表,使人加倍受到藝術的熏陶和形象的感染。

第12自然段:小屋在山的懷抱中,猶如在花蕊中一般,

慢慢地花蕊綻開了一些,好像山后退了一些。

先說“小屋在山的懷抱中,猶如在花蕊中一般”,這比

小初高學習

小初高學習

喻已屬巧思奇想,別出心裁。慢慢地花蕊綻開了一些,好像

層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動的,那是光線加強了,是早晨來

到了山中。當花瓣微微收攏,那就是夜晚來臨了。日出花

開,日落花收,形象地寫出了光線在山中出沒的規律。光線

的來去,給小山增強了動感,給小屋、小山蒙上了一層浪漫

的色調。而小屋在花蕊的懷抱中,更顯出小屋的美好以及作

者對小屋深情。化靜為動的比喻,就異常傳神地寫出了靜態

景物因光線的變化給人造成的動態感覺,將“小屋”和“山”

都給寫活了。

b、音韻和諧

多用兩相對稱的句式,讀起來瑯瑯上口,如在旋律輕快

的音樂中漫步,準確地表達了作者賞景時的感覺,體現了文

學語言的趣味。

如:“花好比人的面龐,樹好比人的姿態。”“樹的動,

顯出小屋的靜;樹的高大,顯出小屋的小巧。”“我出外,小

屋是我快樂的起點;我歸來,小屋是我幸福的終點。”

教師總結:這些詩的語言表現在流暢而富有節秦感上,

句子配置協調,十分講究語言的音樂美。文中許多段落都可

以擊節而詠,讀起來抑揚頓挫,為抒情言志創造了一種畫一

般的氛圍。

c、化用古詩詞

“山如眉黛”——“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王觀

小初高學習

小初高學習

《卜算子》)

這首詞語言新麗,毫不落俗,詞人王觀寫的是妻子在想

念遠人時的眉眼,山水變成了有感情之物,江水一眼波,山

巒一眉峰,想象豐富。李樂薇先生巧妙化用王觀的詞,并有

所創新,形狀如眉,色澤如黛,眉眼是人最有神采之處,是

精神風貌的外在體現,作者特別選取“眉黛”來形容山,賦

予山有女性的陰柔之美。

“一望無際的水面飄過一片風帆”——“孤帆一片日邊

來”(李白《望天門山》)作者在這里巧用李白的這句詩并妙

用修辭手法,寫出了小屋飄渺輕靈,如同飄在空中。

“霧失樓臺”——“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

尋處”(秦觀《踏莎行》)秦觀的這一句詞,寫了一個意想中

的夜霧籠罩一切的霧朦朧的月夜;作者寫出夜晚山上疏落的

燈光,把黑暗照得淡如煙霧,一派迷離恍惚,寫出了小屋在

煙霧迷朦中,猶如聳入天際的樓閣。因情造景,景為情設,

情景交融,頗有人間仙境之意。

這些詩意濃郁的詩句堪稱點睛之筆,使景物神韻畢肖,

讀起來使人如入仙境。

好了,這篇文章寫得很美的句子實在太多了,剛才同學

們也說了許多自己對這些句子的獨特理解,非常好,這一個

個的句子就像一顆顆美麗的珍珠,加上同學們賦予它的獨特

理解后變得更加的晶瑩奪目。在下一節課里,我們將會跟隨

小初高學習

小初高學習

者作者的情感,講這一顆顆的珍珠串成一條美麗的項鏈,看

看這時候的空中樓閣又是什么樣子的。請同學們回去以后再

把課文從頭到尾讀兩遍。下課。

第二個課時

1、了解文章中的寫景狀物的寫作技巧

2、掌握物言志手法的運用。

3、理解本文所表現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情趣。

一、導入

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一起品味了李樂薇非常精致美麗

的散文語言,我們說那是一顆顆美麗的珍珠,

串聯起了一條璀璨的珍珠,如果讓你來寫,你會怎么寫?

這篇文章到底好在哪?

學生討論:

二、教學過程

1定景移步,定步移景,層次豐富

(1)作者寫小屋,還寫了小屋周圍的哪些景物?

明確:山、樹、花園、園中小路、山中云霞、空氣、光

線、山路、小屋的夜景。

(2)作者在描寫這些景物時,觀察角度、立足點先后發

生了怎樣的變化?

小初高學習

小初高學習

明確:一、立足于小屋之外。二、立足于小屋。

(3)當她立足于“小屋之外”時,觀察角度是怎樣變化

的?

明確:由遠及近再到遠,也就是由“山下——山上——

山下”,就好比一個攝影師,隨著劇情的變化,一會兒用一

個長鏡頭,一會兒用一個短鏡頭,一會兒再來個面部特寫

(4)站在“山下”時,作者是怎樣描繪小屋的?請學生朗

讀。

明確:——“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

分析:用了一個巧妙的比喻,突出了小屋的小巧玲瓏的

特點,也寫出了小屋在山上的位置,體現了作者對小屋的喜

愛之情。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無際的水面飄過一片風

帆,遼闊無邊的天空掠過一只大雁,是單調的底色上一點靈

動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點生氣,一點情調。”

(5)站在“山上”時,作者又是怎樣描繪小屋的呢?

明確:——“樹的動,顯出小屋的靜;樹的高大,顯出

小屋的小巧;而小屋的別致出色,乃是由于滿山皆樹,為小

屋布置了一個美妙的綠的背景。”

——“一片藍,那是墻;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

樹與樹之間若隱若現,凌空而起,姿態翩然。本質上,它是

一幢房屋;形式上,卻像鳥一樣,蝶一樣,憩于枝頭,輕靈

小初高學習

小初高學習

而自由!”

多角度多景物的描寫使小屋及周圍的景物描寫很生動

豐富。在寫景狀物時要盡量豐富內容,比如這里寫小屋,但

是不僅僅是寫小屋,還描寫了小屋周圍的很多景物,而且觀

察的角度不單一。

2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

上節課已講,簡要總結

3感情流露于字里行間

這不是一篇簡單的寫景散文,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按捺

不住的情感。那作者描寫這間小屋時的心情從課文的哪些段

落可以看得出來?

第9自然段:

作者感到無比高興,無比歡快愉悅。“足以舉目千里,

足以俯仰天地,左顧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綠野阡陌。適于心

靈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所說的游目騁懷。這個無限

大的‘領空’,是我開放性的院子。”寫出了作者自由而開放

的心態。“那些花有朵狀,有片狀,有白,有紅,有絢爛,

也有飄落。”連用了六個“有”字,顯得輕快無比,反映出

作者快樂的心情。這兩句話抒發了作者對小屋,對大自然的

熱愛,表達了作者對自由生活和獨立人格的追求。

第11、12自然段:

空氣是清新的、香的;光線是明亮的、富于變化的;環境

小初高學習

小初高學習

是獨立的、安靜的,可享受人間清福、享受充足的睡眠和美

夢。

第14自然段:

作者把“山坡”“山路”稱為什么?作者的感受如何?

幸福的階梯,空中走廊

4作者寫作的目的——托物言志

這篇文章的標題是“我的空中樓閣”但是作者沒有寫到

屋子的室內裝修怎么樣,單看這個小屋也沒有什么特別之

處,那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

明確:寄托了作者“熱愛自然,追求寧靜自由生活和保

持獨立人格”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