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威海市乳山實驗中學高二化學聯考試題含解析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共60分。)1.熱化學方程式中化學式前的化學計量數表示(
)
A.分子個數
B.原子個數
C.物質的質量
D.物質的量參考答案:D略2.某溫度下,在密閉容積不變的容器中發生如下反應:2M(g)+N(g)2E(g),開始充入2molE(g),達平衡時,混合氣體的壓強比起始時增大了20%;若開始時只充入2molM和1molN的混氣體,達平衡時M的轉化率為
A.20%
B.40%
C.60%
D.80%參考答案:C略3.在298K時,密閉容器中X、Y、Z三種氣體的初始濃度和平衡濃度如下表:物質XYZ初始濃度/mol·L-10.10.20平衡濃度/mol·L-10.050.050.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反應達到平衡時,X的轉化率為50%B.反應可表示為X+3Y2Z,其平衡常數為1600C.增大壓強,平衡常數增大D.改變溫度可以改變此反應的平衡常數參考答案:CC選項錯誤,增大壓強不可能使平衡常數增大。其他選項均為平衡中的基礎計算和基礎知識,關鍵是根據表中數據(0.1-0.05)∶(0.2-0.05)∶(0.1-0)=1∶3∶2推導出:X+3Y2Z。4.將轉變為的方法為:()
A.與足量的NaOH溶液共熱后,再通入CO2
B.溶液加熱,通入足量的HClC.與稀H2SO4共熱后,加入足量的Na2CO3
D.與稀H2SO4共熱后,加入足量的NaOH參考答案:A略5.下列敘述中,不能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的是A.實驗室中常用排飽和食鹽水的方法收集氯氣B.高壓比常壓有利于合成氨的反應C.開啟啤酒瓶后,瓶中馬上泛起大量泡沫D.由H2、I2(g)、HI(g)氣體組成的平衡體系加壓后顏色變深參考答案:D【Ks5u解析】在反應H2+I22HI中,該反應是一個左右氣體系數和相等的可逆反應,增大壓強,平衡不移動,體積縮小,導致氣體顏色加深,不能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選D。
6.下列物質均有漂白作用,其漂白原理相同的是(
)
①雙氧水
②次氯酸
③二氧化硫
④活性炭
⑤臭氧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②⑤
D.②③④參考答案:C略7.下列各組指定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化合物的是:A.2S22P2和2S22P4
B.3S23P4和2S22P4
C.3S2和2S22P5
D.3S1和3S23P5參考答案:D略8.下列物質按純凈物、混合物、強電解質、弱電解質和非電解質順序排列的是A.純鹽酸、水煤氣、硫酸、醋酸、干冰B.冰醋酸、玻璃、硫酸鋇、氫氟酸、乙醇C.單甘油酯、冰水混合物、苛性鈉、氫硫酸、三氧化硫D.綠礬、漂白粉、次氯酸、氯化鉀、氯氣參考答案:B略9.有4種有機物:
④CH3-CH=CH-CN,其中可用于合成結構簡式為的高分子材料的正確組合為()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參考答案:D略10.下列化學反應中水作還原劑的是A.CaO+H2OCa(OH)2
B.2Na+2H2O2NaOH+H2↑C.Cl2+2H2OHCl+HClO
D.2F2+2H2O4HF+O2參考答案:D略11.下列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①鈍化
②煤的氣化
③煤的干餾
④石油的裂化
⑤石油的分餾
A.全是
B.除②③外
C.除②⑤外
D.除⑤外參考答案:D略12.X、Y兩元素能形成多種化合物,已知化合物X2Y中,X和Y的質量比為7:5,則X和Y質量比符合7:15的化合物是
A.XY2
B.X2Y3
C.X3Y2
D.X2Y5參考答案:B略13.下列各組性質的比較中正確的是(
)A.酸性:HClO4<HBrO4<HIO4B.堿性強弱:KOH>NaOH>LiOHC.穩定性:HCl>PH3>H2SD.氧化性:I2>Br2>Cl2參考答案:B略14.下列除去雜質的方法正確的是(
)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條件下通入Cl2,氣液分離;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飽和碳酸鈉溶液洗滌,分液、干燥、蒸餾;③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后蒸餾;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餾。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參考答案:B 15.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Na2S溶液的水解:S2-+2H2OH2S+2OH-
B.NaHCO3溶液的電離:HCO3-+H2OH2CO3+OH-
C.NH4Cl溶液的水解:NH4++H2ONH3·H2O+H+
D.把金屬鐵放入稀硫酸中:2Fe+6H+
=2Fe3++3H2↑參考答案:C略二、實驗題(本題包括1個小題,共10分)16.(8分)有關催化劑的催化機理等問題可從“乙醇催化氧化實驗”得到一些認識,其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其實驗操作為預先使棉花團浸透乙醇,并照圖安裝好;在銅絲的中間部分加熱,片刻后開始有節奏(間歇性)地鼓入空氣,即可觀察到明顯的實驗現象。
請回答以下問題:(1)被加熱的銅絲處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2)從A管中可觀察到
實驗現象。從中可認識到在該實驗過程中催化劑起催化作用時參加了化學反應,還可認識到催化劑起催化作用時需要一定的
。(3)實驗一段時間后,如果撤掉酒精燈,反應還能否繼續進行?原受熱的銅絲處有什么現象?為什么有這種現象?
.(4)驗證乙醇氧化產物的化學方法是
。參考答案:(1)2CH3CH20H+022CH3CHO+2H2O(2)受熱部分的銅絲隨間歇性地鼓人空氣而交替出現變黑變亮
溫度
(3)反應仍可繼續進行;仍可看到原受熱部分的銅絲交替出現變黑一變亮的現象;因為醇的催化氧化反應是放熱反應。(4)實驗結束后,卸下裝置B中盛有少量蒸餾水的小試管,從中取出少許溶液做銀鏡反應的實驗[也可使之與新制的Cu(OH)2反應],以證明乙醇經銅的催化作用確實發生了反應,生成了乙醛。三、綜合題(本題包括3個小題,共30分)17.農村有句諺語:“雷雨發莊稼”。請你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參考答案:N2+O22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
略18.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及其強弱比較與周期數(n)和主族數(A)有如下經驗公式:K=A/n(K為A與n的比值)。請選編號回答下列問題:
A.兩性
B.金屬
C.非金屬
D.稀有氣體
(1)當n一定時,K值越大,則元素的_____________性越強。
(2)當A一定時,K值越小,則元素的________性越強。
(3)當K=0,則該元素系_________元素,當K=l時,則該元素系_________元素,
當K<1時,則該元素系_________元素。參考答案:(1)C
(2)B
(3)D
A
B
19.(1)在粗制CuSO4·5H2O晶體中常含有雜質Fe2+。在提純時為了除去Fe2+,常加入合適氧化劑,使Fe2+氧化為Fe3+,下列物質可采用的是________A.KMnO4
B.H2O2
C.Cl2水
D.HNO3
然后再加入適當物質調整至溶液pH=4,使Fe3+轉化為Fe(OH)3,可以達到除去Fe3+而不損失CuSO4的目的,調整溶液pH可選用下列中的________A.NaOH
B.NH3·H2O
C.CuO
D.Cu(OH)2(2)甲同學懷疑調整至溶液pH=4是否能達到除去Fe3+而不損失Cu2+的目的,乙同學認為可以通過計算確定,他查閱有關資料得到如下數據,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焊工安全生產責任
- 節后復工復產安全生產會議紀要
- 基于uni-app的共享寄存柜系統設計與實現
- 基于SSM的項目進度管理系統
- 直播帶貨公司質檢細則
- 5.3 直線運動-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教學設計
- 2025年互聯網金融平臺用戶信任建立與維護的金融科技與風險控制協同報告
- 西安高新區管委會招聘考試真題2024
- 深圳市眼科醫院選聘筆試真題2024
- Naphthyridinomycin-生命科學試劑-MCE
- 苗木種植專項方案(3篇)
- 監督檢查酒店管理制度
- 河南省鄭州市鞏義市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下學期科學6月期末試卷(含答案)
- 2024年山西特崗教師招聘筆試真題
- 【英語 北京版】202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選擇性考試含答案
-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九中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月考化學試題(含答案)
- 2025-2030年中國低溫超導材料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 二手車跨境交易平臺創新創業項目商業計劃書
- 2023-2024學年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四年級(下)期末數學試卷
- 2025年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高考生物真題試卷(解析版)
- 阿米巴模式的合同協議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