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PAGE48 焦作市防汛抗旱應急體系建設方案 焦作市防汛抗旱應急體系建設方案近年來,為做好水旱災害突發事件防范與處置工作,使水旱災害處于可控狀態,保證抗洪搶險、抗旱救災工作高效有序進行,最大程度的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焦作市水利局一直致力于防汛抗旱應急體系建設工作中,并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做到防汛抗旱并舉,努力實現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轉變,由單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轉變,不斷提高防汛抗旱的現代化水平。現根據《焦作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十一五”期間焦作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編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焦政文[2008]12號)要求,就我市防汛抗旱應急體系建設情況進行了歸納編制。(一)防汛抗旱應急體系現狀1.現有應急體系基礎1.1現有防汛抗旱應急預案編制情況為建立自上而下的防汛抗旱應急預案體系,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每年就預案的修訂、完善向各縣市區及市直有關部門提出具體要求,各縣市區及市直有關部門將每年修訂后的應急預案及時上報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備案。根據我市實際情況,已制定并印發的市級應急預案有3個,包括:《焦作市2007年防汛工作方案》(焦政文[2007]55號),《焦作市中型河道2007年防洪預案》(焦防指[2007]4號),《焦作市抗旱預案》(焦防指[2006]14號)。1.2防汛抗旱應急指揮和管理機構建設情況防汛抗旱是一項綜合性工作,需要動員和調動各部門各方面的力量,分工合作、同心協力共同完成。根據《防洪法》規定,防汛抗洪工作實行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統一指揮,分級、分部門負責。我市人民政府設立了由有關部門、當地駐軍等負責人組成的防汛防旱指揮部,在上級防汛指揮機構和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指揮本行政區域的防汛抗旱工作,其常設辦事機構設在同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具體負責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的日常工作。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各成員單位,按照分工,各司其職,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市防汛防旱指揮部指揮長由市長擔任,主管副市長、焦作軍分區參謀長、71426部隊部隊長、副秘書長和市發改委、市水利局、焦作黃河河務局主要領導任副指揮長,成員單位有市水利局、焦作黃河河務局、市財政局、市企業發展服務局、市氣象局、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市衛生局、市國土資源局、市教育局、市旅游局、市民政局、市建委、市林業局、市農業局、共青團市委、市供銷社、武警焦作支隊、焦作日報社、市廣播電視局、市無線電管理處、市物資集團公司、焦作供電公司、河南網通焦作分公司、河南移動焦作分公司共25家單位。市防汛抗旱指揮部下設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和市黃河防汛辦公室,分別處理日常工作。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市水利局,市黃河防汛辦公室設在焦作河務局。1.3防汛抗旱應急隊伍建設情況1.3.1防汛搶險隊伍:我市從防大汛、搶大險的要求出發,加強軍民聯防,進一步完善地方、河務部門以及部隊“三位一體”的軍民聯防體系。(1)地方防汛搶險隊伍地方防汛搶險隊主要承擔所轄區域內的抗洪搶險任務,其人員組成和調度方案由地方自行制定。地方防汛搶險隊實行屬地管理,由本級防汛指揮部門組織調度。我市組建防汛搶險隊、巡邏隊、遷安隊、排查隊、后備隊、醫務隊、突擊隊等各級各類防汛隊伍4742個,防汛隊伍人數達29.9萬余人。(2)專業防汛搶險隊伍我市轄區內共有治黃專業隊伍1111人(其中專業機動搶險隊150人),擔負著黃沁河防洪工程的建設和日常管理,抗洪搶險的方案制定、技術指導及一般險情搶護等工作。(3)部隊部隊是抗洪搶險的主力軍,當發生流域性或超標準大洪水,人民生命財產和重要城市、重點目標受到洪水威脅時,縣級以上防汛指揮部門可根據需要向市防汛指揮部提出申請,請求部隊支持抗洪搶險。原則上以各轄區自我防守搶護為主,按“軍事化”管理模式,就近成建制上防,對重點河段、重點工程險點、險段及搶大險時,可加強防守搶護力量或組成強大預備隊跨地區支持。由市防汛指揮部辦公室負責協調。黃河專業機動搶險隊由省防指在全省黃河范圍內統一調動,按照程序請求部隊支持,由縣級防指逐級上報至省防指,該調用程序由各級黃河防辦具體辦理。防汛出現緊急情況,地市防汛指揮部門也可直接請求當地駐軍支持。有關市縣政府應當為參加抗洪搶險的部隊提供必要的抗洪搶險用具和后勤保障。黃河防汛,主要擔負重點堤段和防洪工程的搶護、分洪爆破、灘區和滯洪區群眾的遷安救護等任務。其它內河、水庫防汛,主要擔負大壩和重點堤段的搶護、分洪爆破、搶救受災群眾等任務。部隊防汛布防如下:①黃沁河防汛搶險任務由54軍炮兵旅及孟州、溫縣、武陟、沁陽、博愛人武部的民兵承擔。②駐焦部隊、武警部隊就近擔負駐地附近水庫、河道的防汛任務。③各人武部負責組織民兵、協調駐軍擔負轄區內河道、水庫的防汛搶險任務。市參加抗洪搶險的部隊有焦作軍分區、71426部隊、武警焦作支隊,搶險現場調度由部隊自己負責。1.3.2抗旱服務隊伍:我市原有防汛抗旱服務隊6支,分部在各縣市內,由各縣市水利局指揮調度,但近年,由于抗旱資金的緊缺,用于抗旱服務隊建設上的資金越來越少,截止目前只有沁陽、修武、溫縣3個縣市還有少量抗旱設備和抗旱服務人員。1.4“十五”以來防汛抗旱應急資金投入情況防汛抗旱應急資金主要來源于特大防汛抗旱補助費和水利建設基金經費兩項。其中省每年補助特大防汛費用200萬-400萬元,市級財政自2004年開始,每年撥款300萬用于度汛工程建設。1.5防汛抗旱監測預警與應急指揮平臺建設情況和運行情況1.5.1計算機網絡系統為了提高我局辦公自動化建設水平,從2002年開始建設水利局網絡系統,至2003年初,已完成水利局計算機局域網建設,建設了聯接省水利廳與我市水利局之間的計算機網絡,實現了兩地的網絡辦公、信息傳輸等工作;為了優化網絡傳輸速度,2007年在省水利廳的統一部署,將原先租用的2兆光纖電路改為10兆光纖電路,大大提高了辦公效率。1.5.2異地防汛會商系統 2003年,在計算機網絡的基礎上,在省水利廳的支持下,我市建設完成了異地防汛會商視頻會議系統,該系統以點對點的形式,實現了視頻、聲音和數據的網絡傳輸,配合省廳指揮中心的調度,可以實現我市與省廳及其它地市水利局的防汛會商、行政會議、遠程培訓等,時實對上級的指示做出處理。1.5.3防汛信息采集系統(1)水雨情信息系統:目前我市共布設各類報汛站15處,包括我市5座中型水庫、各縣的氣象站、修武水文站和玄壇廟、西村雨量站。這些站點通過計算機網絡和語音報汛系統上報實時的雨水情信息。在省廳、新鄉水文中心的協助下,2007年又在我市的5座中型水庫安裝了自動水位遙測系統,監測管理站點可以方便、快捷、自動、實時接收到和傳輸出所管轄水庫的水位,市水利局防汛抗旱指揮部也可通過安裝的遙測信息查詢系統實時查詢出各個水庫的水位。(2)工情信息系統:根據國家防總的要求,在省水利廳的支持下,安裝了工情信息采集系統,并將我市防洪工程數據的基本情況(包括全市水庫、河道、水閘等一系列水利工程)進行信息代碼編制和數據整編,上傳至工程信息數據庫,截至目前已入庫數據110多條。對已入庫的防洪工程數據可通過防洪工程數據查詢網頁查詢。另外,我市防辦組建了工情采集小組,配備了相關設備和上報軟件,用于平時的防洪工程基本情況和突發險情的信息采集上報,使工情信息采集更及時直觀準確;重要工程情況,如堤防潰決、管涌、河岸坍塌等險情能夠以多媒體方式實時傳遞到指揮中心。1.5.4防汛抗旱信息處理系統(1)防汛信息查詢系統:根據防汛業務的信息查詢需求,省防辦建立了河南省防汛信息查詢系統(http://hnsl.slt.fx/qixiang/index.asp),具有水文信息查詢、汛情監視、氣象衛星云圖、防汛調度方案和組織等內容,能夠對全省各水文測站實時汛情進行監視,實現了基于向量圖的水文實時數據和歷史數據的查詢功能及實時數據自動監視功能。我市防辦在省防辦的指導下,建立了焦作市防汛信息查詢系統(http://hnsl.jz.fx/index.asp),可有針對性地查詢我市本地和臨近地區的實時雨水情、水庫動態情況,也可上傳防汛簡報和水利信息。(2)河南省水利電子地圖與標繪系統:該系統是河南省水利廳制作的不同比例尺(包括1/400萬、1/150萬、1/100萬、1/25萬)的全省防汛數字地圖,“河南省水利電子地圖查詢與標繪系統”將地理信息系統(GIS)的空間分析、地圖顯示功能融于防汛信息查詢系統中,不僅能為我們提供地圖化的綜合信息查詢,而且增加了地圖示繪、制作專題圖以及GPS導航等功能,為我們及時了解地理信息,防汛工程位置,提供更直觀的科學手段。(3)洪澇災情統計上報系統為了確保災情數據規范統一和統計數據真實、準確、及時、全面地反映受災情況,2004年,根據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省統計局的要求,下發了水旱災害統計報表,統計報表分為洪澇災害統計報表和旱災統計報表兩類,共11表。這些報表的下發,改變了以往報表格式、統計單位、統計項目不統一等現象。在2005年4月,省廳又協助我市安裝了洪澇災害報表系統,該系統可通過網絡對統計數據進行時實上報,并有自動提示輸入數據錯誤的功能。極大節省了上報時間和錯報發生情況。1.6現有防汛抗旱應急物資保障情況1.6.1市級防汛物資儲備情況我市的市級防汛物資儲備是根據《焦作市市級防汛物資管理辦法》(焦財農[2006]12號)確定的。我市市級防汛物資儲備價值總額為目標200萬元,截止2007年底市級防汛物資儲備價值總額約85萬元,儲備防汛物資包括:編織袋、土工布、搶險照明設備等搶險物料;救生衣、救生圈等救生器材。隨著新材料、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儲備品種可結合搶險救生需要進行調整。按照分年度增加、逐步到位的原則,今年我市又增加投資15萬元,購置了橡皮舟、帳篷、鉛絲等物資,進一步充實了市級防汛物資儲備。黃沁河防汛專儲物資,河務部門定期組織對國家定額儲備的防汛物資、抗洪搶險照明器材進行翻曬、清查、核實,做到保質保量,帳、卡、物三相符,目前,國家共儲備石料25萬方,麻料129噸,鉛絲115噸,袋類27萬條,以保障黃沁河工程應急搶險使用。各縣(市)區采取政府儲備、群眾儲備、社會團體儲備相結合的辦法,對各項防汛物資進行了認真核查、落實和補充。目前,全市儲存的主要防汛物資有袋類290萬條、編織布4.79萬平方米、土工布4.6萬平方米、鉛絲222.1噸、木樁18萬根、救生衣10311件、救生圈190個、救生船25艘、發電機組37臺、1392kw,便攜式工作燈1653只,投光燈73只,電纜21180米。防汛物資儲備倉庫單位防汛物資儲備倉庫倉庫電話沁陽市市供銷社5611529市糧食局5691233商業總公司5611539七00四公司5680227太華公司5989664孟州市華興公司金山化工公司物管部糧食局直屬庫面粉廠國庫商業集團百貨公司巨龍公司中內配總廠物資公司溫縣糧食局6192329民政局6192024電力綜合公司6168021石油公司6194853物資公司6533719武陟縣武陟縣水利局7292522博愛縣井隊8691919源泰公司8613639松林集團8691857修武縣縣糧庫7192382抗旱服務隊7190161中站區機關事務管理局2946501解放區區防汛物資倉庫2921613高新區區防汛儲備倉庫3560017市水利局水利物資供應站2311114市供銷社青年路日雜批發部2922388市物資集團民爆公司炸藥庫3210967物資城3681160恩村鋼材市場3598289廣利達公司3598959堅固水泥廠3935951—8800
88291.6.2應急物資的生產情況目前,我市水利和防汛部門沒有生產防汛物資的廠家。但依據近幾年政府采購和我辦掌握的生產編織袋廠家情況,我們編制了生產能力情況表。但物資的生產情況存在以下幾種問題:1.種類不全,如橡皮船、救生衣、救生圈等救生器材我市沒有生產能力;2.生產力有限,搶險物料沒有規模性的生產企業,發生區域性洪水時需求的生產能力不足。1.6.3應急防汛物資保障體系情況(1)部門應急物資管理體制機制情況。焦作市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為焦作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事機構為焦作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主要職能是負責全市防汛抗旱工作,對市級防汛物資具有購置、儲備、管理、調用、處置等權屬。(2)部門應急物資采購、征用、余缺調劑與調運機制情況。防汛物資由政府采購辦統一組織采購,緊急情況下,可由市防汛抗旱指揮部領導批準自行采購和征用,用后補辦有關手續,由市財政統一結算。余缺調劑方面,如重要的搶險物資和救生器材市內出現短缺現象,按照防汛物資管理辦法,我們可向省防辦提出申請,經省防辦批準,在各地市防汛物資儲備中進行調劑。調運機制,按照焦作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印發的“焦作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成員單位職責”,當發生區域性大洪水時,交通部門負責組織防汛搶險、救災及重點度汛工程的物資運輸及撤離人員的運送。局部洪水由市級防汛物資倉庫組織運輸,正常情況下,運抵一線時間一般不超過4小時。1.7“十五”以來防汛抗旱應急體系在應對突發水旱災害取得的主要成效“十五”以來,我市水旱災情頻繁。因氣候的多樣性,降雨多集中在汛期5月至10月,加上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降雨時空分布不均,我市易出現春秋旱情況。1.7.1防汛方面:2001年,武陟縣部分地區降大暴雨,由于降雨歷時短、雨量大,造成武陟東部地區嚴重受災。2002年,我市北部山區突降特大暴雨,造成修武縣北部山區暴發山洪。2003年,我市出現了近50年來少有的華西秋雨,由于自8月下旬開始持續降雨,進入10月上中旬后的秋雨不斷加強,使得黃河來水量明顯增加,沁河在我市出現了兩次洪水過程。2004年,因受山西陽城強降雨影響,白墻水庫入庫流量最大達267m3/s,來水量驟增,庫水位超汛限水位。2005年,因全市普降大暴雨和局部特大暴雨,全市各小型河道普遍出現1982年以來的最大洪水,其中蔣溝、幸福河等內澇河道河水漲滿,局部出現險情。面對暴雨洪水,我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充分發揮防洪減災工程和應急體系的作用,精心組織,科學指揮,合理調度,蓄泄兼籌,成功抗御了歷次洪水災害,最大限度地減輕了災害損失。在水庫和河道出現險情時,按水庫、河道汛期調度方案,及時組織人員對水庫進行適時泄洪,在河道薄弱易出險的地段加派看守巡邏人員數量,提前通知沿河有關鄉鎮及相關單位,做好撤離河內生產人員和沿河居民準備。由于各項措施準備充分,調度及時,在發生暴雨,山洪,河道洪水災害時,未造成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初步估算“十五”期間,防洪減災效益達3.1億元。1.7.2抗旱方面:“十五”以來,針對我市每年出現的春旱和秋作物農田旱情,及時從水源工程建設、補水工程建設、抗旱水源調度、灌溉制度完善等方面抓好抗旱工作。同時組成抗旱工作組,深入各縣(市)區檢查、指導抗旱工作。市、縣各級領導,水利、農業等部門領導、技術人員也不斷深入各灌區,到田間地頭,檢查指導灌溉和農業生產工作,有力的促進了全市抗旱工作的開展。截止目前,投入抗旱用油15602噸、用電20713萬度,累計解決因旱臨時性飲水困難人數達24.86萬人、大牲畜8.47萬頭,共挽回糧食損失達99.32萬噸。2.現有防汛抗旱應急體系的薄弱環節和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從整體上看,我市防汛抗旱應急體系在應急隊伍建設,物資儲備,信息資源采集、信息網絡建設和資源共享等方面還存在相當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2.1信息網絡建設方面:(1)建立與各縣市區的網絡連接建設。我市已建成與省廳的內網連接,但未能實現與各縣市區的網絡連接,一些內部信息無法實現共享,由其是汛期一些時實的河道水情信息,縣市區無法在第一時間查看,仍需打電話到市防辦查詢,給工作造成極大的不便。(2)建立與氣象局的網絡連接建設。為提高防災、抗災、減災能力,對洪澇災情進行動態監測和快速評估,實現雨量信息和水文信息的共享,我局需要和市氣象局協作建立網絡聯接,利用市氣象局的多普勒天氣雷達,數字雷達和氣象衛星遙感信息,來接收全市多個鄉鎮雨量站遙測信息和氣象預報信息。2.2應急隊伍建設方面:我市除黃、沁河上設有專業的搶險隊伍外,其它內河均無設立專業的防汛搶險應急隊伍,汛期組建的一些地方隊伍,均由當地群眾組建而成,存在很多弊端:(1)人員數量不確定性。因近年來外出務工人員數量的增多,汛期留守家園的人數存在不確定性。所以,汛期很難保證統計數量的人員如數參加。(2)搶險技術無保障性。組建起來的人員大都是當地村民,沒有接受過正規的防汛業務知識和基礎搶險技術的培訓和指導,如果面對突發災情,應對能力無保障性。另針對有關縣市易出現山洪災害的情況,應相應組建一支由消防、地震救災、市政、衛生等部門組成的專業山洪災害搶險、搶救隊伍。鄉、村也要相應組織以基干民兵共青團員為骨干的群眾搶險救災隊伍,保證搶險救災的及時性和有效性。2.3水庫的監測建設方面:現有小一型水庫信息采集的基礎設施薄弱,依然依靠人工觀測,和水文自動化的要求相差甚遠。信息采集主要使用傳統的儀器設備,其信息量、實用性、可靠性都不能很好滿足水文資料收集、洪水預報、防洪指揮決策等工作的需要。并且大部分采集設備超期服役、嚴重老化。2.4土壤墑情監測站建設方面:我市抗旱基礎工作總體仍很薄弱,雨情墑情測站少,現有的63個自動雨量站只在4-9月正常開通,全市還沒有流動墑情、自動墑情測報站,在充分運用好氣象部門現有雨情、墑情測站基礎上,努力建設水利部門自己的雨情、墑情測站,要特別重視依托灌區、抗旱服務組織建設雨情、墑情測站。2.5防汛抗旱信息采集系統硬件建設:在防汛抗旱信息采集系統建設中,我們已在省廳的支持下建立了防汛信息查詢網站,水雨情信息系統、工情信息系統,但因為各縣市的硬件設施配備不完善,大多數工情信息在錄入時沒有相應的影像及照片等作為數據,以至于現在工情信息系統數據庫中大多數數據都沒有現場圖片及歷史圖片,給后期的查看和考證工作帶來一定難度。2.6旱情信息化建設:旱情信息傳輸手段落后,大多靠電話、傳真甚至郵寄的方式上報。各級旱情管理機構主要靠人工方式處理旱情信息,工作量大,速度慢,處理效率低,差錯率高。2.7防汛抗旱應急通訊保障:應急機動通信保障能力差,由于水旱災害發生在時空分布上的隨機性,僅靠有限的有線通信難以滿足,亟須增加覆蓋范圍,加強移動通信設施建設。3.“十一五”期間防汛抗旱應急工作所面臨的形勢3.1認清形勢,抓住機遇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的歷史階段,防汛抗旱事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并存,防汛抗旱面臨形勢依然嚴峻。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事件增多,洪澇、干旱等自然災害將更為頻繁,強度將明顯上升,應對更加困難。旱災的擴展和加重,影響到生活、生產和生態等各個領域。而另一方面我市河道防洪標準偏低、抗旱基礎設施薄弱的狀況還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河道險工險段多,中小水庫防洪能力弱,蓄滯洪區建設與管理滯后,抗旱水源及工程長期緊缺,防汛抗旱法規體系和應急管理體系還不完善,水旱災害防御水平仍不能滿足經濟社會又好有快發展的需求。同時,隨著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對水旱災害的敏感程度越來越高,社會各界對水旱災害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客觀上要求防汛抗旱保障能力也越來越高。在任何一次重大水旱災害面前,如果我們應對失誤,勢必會造成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巨大損失,進而會影響改革發展的進程,影響穩定的大局。另一方面,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又有難得的歷史機遇,主要表現在:有黨和國家堅強領導和對防汛抗旱工作的高度重視,有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正確指導,有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積累的巨大物質財富,有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有偉大抗洪精神武裝起來防汛抗旱隊伍等等。在機遇與挑戰面前,我們只要緊緊抓住機遇,堅定信心,科學應對,扎實工作,就一定能趨利避害、化害為利,奪取防汛抗旱的新勝利。3.2“十一五”期間重大隱患源分析3.2.1防洪工程問題。①沁北、沁南自然溢滯洪區安全建設問題突出。沁河沁陽市北岸堤防上有龍泉、陽華兩個自然缺口,當沁河五龍口站發生2500m3/s洪水時,開始漫溢分洪。1982年大水時,削峰效果顯著。沁河武陟沁南滯洪區,系黃河、沁河匯流夾角地,北東兩面為沁河堤防,南為黃河大堤,地勢低洼,為確保丹河口以下沁河北堤安全,該區承擔沁河分洪任務。但這兩個滯洪區均未列入國家正式滯洪區,建議將兩滯洪區按國家正式滯洪區對待。②沁河洪水無工程控制,洪水預見期短,來猛去速,防守十分困難。歷史上多次發生黃沁河并溢,危害華北平原及衛河下游廣大地區。③中小型水庫病險問題比較突出。全市現有5座中型水庫,病險庫有3座(白墻水庫、馬鞍石水庫、順澗水庫);小型水庫21座,全部為病險水庫。小型水庫,也大多存在病險問題。對此,我市將加大工作力度,積極做好病險水庫治理的前期準備工作,抓住國家加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力度的機遇,爭盡早安排這些病險水庫的除險加。④大沙河節制閘大部分老化失修,博愛縣聶村段淤積嚴重,寧郭路口以上堤防標準嚴重偏低,新城區段防洪問題比較突出。⑤在河道治理上,重點抓好山門河待王段河道治理工程,大沙河鐵匠莊至朱莊段、幸福橋至新焦鐵路北橋段加固堤防工程,丹河陳莊防汛橋歲修工程,丹河左堤殘缺不全,有7.2公里堤防沒有達到20年一遇防洪標準。⑥蟒河溫縣段新堤未經大水考驗,老橋阻水,穿堤路口多。3.2.2防御山洪災害,加強預警監測。我市無較大的攔蓄工程的山洪溝道共7條,分別是云陽河、龍門河、白馬門河、普濟河、群英河、翁澗河、山門河。這些河道干流比降大,流程短,一次洪水過程往往只有幾個小時,給防御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我市應建立和完善山洪災害預防組織領導指揮機構及防災減災體系。建立山丘區山洪預警監測,預報系統,完善水情、雨情、災情測報監測預警系統,通信系統以及突發性特大災害的救災系統。各相關縣市要制訂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的山洪災害防治規劃。在開展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還草和水土保持等生態治理工程的同時,加大小流域綜合治理、水庫除險加固及下游河道疏挖等工程建設力度,增加植被,減少水土流失,增強山丘區地表徑流攔蓄能力,減少山洪的頻次及量級,從而達到最大限度減少山洪災害的目的。3.2.3水資源緊缺和大力開展節水灌溉問題。由于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年際變化大,全市水資源總量8.1億立方米,人均占有量253立方米,畝均占有量312立方米,分別是全國平均值的1/8和1/5。全市耕地面積255萬畝,旱澇保收田面積達214萬畝,有效灌溉面積達236.8萬畝,分別占總耕地面積的84%和93%;節水灌溉面積156.5萬畝,占有效灌溉面積的66%;水土流失治理面積達到625平方公里,占應治理面積的69%。水污染造成的飲水安全問題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矛盾,致使我市目前仍有不少群眾存在飲水安全問題。水資源短缺已經成為加快城鎮化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針對存在問題,一是大力開展節水灌溉,發揮有限水源的最大作用;二是在條件允許的引沁、廣利等灌區,利用非灌溉期積極開展補水(引水補充地下水和庫、塘、池水)工作;三是抓好小型抗旱井、站、閘、池等水源工程建設;四是加強抗旱動態統計分析,針對出現的新情況,隨時采取應對措施。3.2.4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水資源過度開發造成水環境惡化,地表水過量利用使一些河道干涸,濕地消失,我市一是嚴格控制在市城區范圍內開鑿新的自備井,凡在城市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內的工業和生活取用地下水項目一律不予審批,現已完成對30家自備井企業基本情況的調研及情況匯總,目前已封閉12家單位自備井;二是配合省廳做好沁河、丹河水量調度工作,對直接從沁河、丹河取水的取水工程進行了全面調查,對各個取水工程逐月上報上月用水情況和下月用水計劃建議。我市繼續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加強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針,以小流域為單元,堅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相結合,實施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實現由分散治理向集中治理和規模治理的轉變。重點抓好孟州市桐河溝、沁陽市仙神河、博愛縣柏山溝、修武縣鐵匠莊等四個小流域治理水保工程,重點抓好公路和工礦建設的水保監督與管理,遏制新的水土流失。(二)防汛抗旱應急體系建設指導思想、建設原則和建設目標1.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防汛抗旱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堅持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原則,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搶大險、救大災,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努力保證河流和中、小型水庫安全度汛,最大程度減輕水旱災害損失。2.建設原則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認真謀劃、統籌新時期的防汛抗旱工作,堅持防汛抗旱兩手抓、兩手硬,有效利用洪水資源。1、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著力解決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水利問題,以飲水安全為重點,從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要求出發,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飲水安全、防洪安全、經濟發展用水和生態環境用水的需求;2、持續加強防汛抗旱工程建設,夯實防汛抗旱基礎,統籌工程與非工程措施,在加強工程建設的同時,更加注重非工程措施建設,提高工程防御能力;3、嚴格防汛抗旱責任制,統籌體制與機制建設,形成管理規范、協調有序、權責明確、步調一致的聯動機制,不斷完善法規體系和應急管理體系,以先進理念、科學舉措和信息化推動防汛抗旱現代化;4、統籌防災與抗災工作,強化災前防御,提高防災抗災總體成效。3.建設目標通過這幾年對應急方案的完善,對監測系統的建立運用,對工程和非工程項目的建設,在未來幾年,形成統一指揮、結構合理、反應靈敏、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自然災害應急救助體系,應急救助能力明顯提高,應急救助行為進一步規范,確保應急救助工作迅速、有序、高效地實施,最大程度地減少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損失,維護災區社會穩定。4.防汛抗旱應急體系建設所要達到的分類目標我市的大型河道有黃河、沁河2條,中型河道有大沙河、丹河、蟒河3條,小型河道有濟河、運糧河、蔣溝等14條。4.1大型河道:因焦作黃河河段位于小浪底與花園口控制站之間,其間有伊洛河、沁河洪水匯入,受諸多因素影響,防洪流量和水位推演、洪水傳遞時間、河流動態變化情況均較復雜,為與全省黃河防洪標準保持一致,下泄洪水以預估花園口站流量為準,按4000m3/s以下,4000-6000m3/s,6000-10000m3/s,10000-15000m3/s,15000-22000m3/s,22000m3/s以上及小流量、長歷時洪水計七種情況。4.1.1預報花園口站發生4000立方米每秒以下洪水(小浪底站3500立方米每秒以下洪水)
(1)汛情預估:洪水沿主槽下泄,轄段內河道水位均在警戒水位以下,控導工程大部分壩岸偎水,出險機遇增多。(2)防守措施:加強水情、工情、河勢觀測;適時關閉涵閘,停止引水;發現險情及時報告,較大以上險情要組織群眾搶險隊、亦工亦農搶險隊進行搶護;黃河河務部門做好搶險技術指導及常備料物的供應工作,群眾備料伺機調用;加強根石探測,加固基礎薄弱的險工壩岸根石。
(3)指揮調度:各責任段責任人及時上崗到位;組織群防隊伍加強對重點工程的查險防守;市防指按照《河南省黃河防汛督察辦法》組織督察組適時赴一線檢查督促防汛搶險部署情況;縣防指應對河道工程搶險負總責,組織料物供應和勞力調配;縣黃河防辦接到險情報告后迅速提出搶護方案,一般險情由各責任段負責人負責組織實施,重大以上險情指揮長簽發實施并隨時上報上級黃河防汛辦公室;焦作黃、沁河機動搶險隊做好搶險準備。4.1.2預報花園口站發生4000~6000立方米每秒洪水(小浪底站3500~5000立方米每秒)(1)汛情預估:洪水沿主槽下泄,易坐灣塌灘,導致橫河、斜河的發生,防護堤和新漭河以南部分低灘漫水,沁河口河段大部分灘區漫水,北圍堤幸福閘以下壩岸偎水;部分壩岸著大溜或大溜頂沖,出險機遇增多,根石走失坦石下蟄等險情時有發生,且有發生較、重大險情的可能。(2)防守措施:加強水情、工情、河勢觀測;組織人員由國家干部帶隊巡堤查險防守;關閉所有涵閘,停止引水;發現險情及時報告,同時組織群眾搶險隊、亦工亦農搶險隊進行搶護;黃河河務部門做好搶險技術指導及常備料物的供應工作,群眾備料伺機調用;控導工程可根據水位表現,及時報告上級退守;灘區居民做好防守自救工作;加強根石探測,加固基礎薄弱的險工壩岸根石。
(3)指揮調度:黃河防辦接到水情后迅速進行分析,做出本河段洪水水情、工情、災情預估,報告市防汛指揮部,并提出防守部署意見;各責任段責任人要及時上崗到位;市防指副指揮長坐鎮黃河防辦,部署決策,發布指令;孟州、溫縣、武陟縣防指組織群防隊伍對重點工程、薄弱堤段險工、險閘、偎水堤段查險防守;灘區有關鄉、村接到指令后迅速做好灘區群眾撤離工作;市防指按照《河南省黃河防汛督察辦法》組織督察組適時赴一線檢查督促防汛搶險部署情況。縣防指應對河道工程搶險負總責,組織料物供應和勞力調配;縣黃河防辦接報險后迅速提出搶護方案,一般險情由各責任段負責人負責組織實施,重大險情指揮長簽發實施并隨時上報上級黃河防辦;焦作黃、沁河機動搶險隊做好搶險準備。
4.1.3預報花園口站發生6000~10000立方米每秒洪水(小浪底站5000~9700立方米每秒)
(1)汛情預估:隨著洪水逐漸上漲,洪水主流沿現行主槽下泄,受河心灘影響,河流分汊、座灣、塌灘、橫河、斜河現象加劇,各控導工程多數壩岸可能洪水漫頂。(2)防守措施:以巡堤查險辦法為依據,視偎堤水深不同安排巡堤查險并由責任心強的國家干部帶隊巡查和防守。加強水情、工情、河勢觀測;密切注視偎水堤段的河勢變化;關閉所有涵閘,趙莊閘、共產主義險閘圍堵防守;及時組織群眾搶險隊、亦工亦農搶險隊進行搶險護堤;黃河河務部門做好搶險技術指導及常備料物的供應工作;控導工程經上級批準后退守;沿黃各縣(市)防指組織做好灘區群眾遷移、防守、安置工作;加強堤防險工根石探測,加固基礎薄弱的險工壩岸根石,發現險情及時搶護。特別是要加強溫孟灘防護堤的防守部署和搶險工作。
(3)指揮調度:黃河防辦接水情后迅速進行分析,向市防指報告;市防指副指揮長坐鎮黃河防辦,研究部署本地區的防汛抗洪工作,發布抗洪指令;各防指成員上崗到位,按照責任分工開展工作;各責任段責任人上崗到位,發現險情立即組織搶護,當險情較大時縣防指主要領導應親臨一線部署防守與搶險工作。確保工程安全。對可能出大險的險工、險點、險閘、薄弱堤段備足料物,進一步加強防守,焦作黃、沁河機動搶險隊做好隨時搶險準備。縣政府要按照灘區遷安方案對進水灘區組織群眾進行避洪和遷安,各級黨政領導黃河防汛督察組赴一線檢查督促。縣黃河防辦接報險報告后迅速提出搶護方案,一般險情由各責任段負責人負責組織實施,較大險情和重大險情由縣防指指揮長簽發實施并及時上報上級黃河防汛辦公室。超過防守標準的控導工程,根據具體情況提出防守和撤防意見,經省黃河防辦批準后實施。
4.1.4預報花園口站發生10000~15000立方米每秒洪水(小浪底水庫控制下泄流量在9700-100000立方米每秒之間)
(1)汛情預估:伊洛河口以下與82年洪水情況相似,大河走中弘。伊洛河口以上河段洪水主流沿現行主槽下泄,受河心灘影響,河流分汊、座灣、塌灘、橫河、斜河現象加劇;各控導工程洪水漫頂。各堤段、險工壩岸、引水閘前洪水流勢不一,受大溜頂沖、洄流淘刷、邊溜、大邊溜沖刷等,各種險情均有可能發生。(2)防守措施:以巡堤查險辦法為依據,視偎堤水深不同安排群眾防汛隊伍上人巡堤查險,并由一定數量責任心強的國家干部帶隊巡查和防守;武陟縣做好灘區群眾遷安救護工作。
(3)指揮調度:黃河防辦接水情后迅速進行分析,向市防指報告;市防指副指揮長坐鎮黃河防汛辦公室,研究部署本地區的防汛抗洪工作,發布抗洪指令;市防汛指揮部可適時宣布進入“緊急防汛期”。各防指成員上崗到位,24小時值班,按照責任分工開展工作;縣政府領導赴一線指揮抗洪搶險和遷安救護工作。電臺、電視臺發布灘區遷安警報,做好灘區群眾遷安工作;對急、重、險、難的抗洪任務(重大搶險、緊急救護等)按調用部隊程序請求人民解放軍支持。各級督察組按責任區段分赴一線巡回檢查;各級黃河防辦隨時了解、傳遞汛情,及時發布迎戰洪水的公報和通知,適時向市防指和上級主管部門匯報險工水位、河勢變化等情況。各級防指成立包括工程、水文、財務、物資等部門參加的抗洪搶險辦公室聯合辦公,及時解決抗洪搶險中出現的問題。超過防守標準的控導工程,根據具體情況提出防守和撤防意見,經省黃河防辦批準后實施。4.1.5預報花園口站發生15000~22000立方米每秒洪水(小浪底水庫控制下泄流量在100000立方米每秒之間)(1)汛情預估:伊洛河口以下河段與82年洪水情況相似,大河走中弘,伊洛河口以上洪水沿現行主槽下泄,受河心灘區影響,河流分汊、座灣、塌灘、橫河、斜河現象加劇。(2)防守措施:以巡堤查險辦法為依據,視偎堤水深安排群眾防汛隊伍上人巡堤查險,并由一定數量責任心強的國家干部帶隊巡查和防守;加強坡堤險工險點險段的查險防守;加強順堤行洪河段堤防防守(增加巡堤查險次數和防守力量);市防指聽從指令適時關閉鐵路口閘。做好灘區群眾遷安救護工作。
(3)指揮調度1、黃沁河防辦隨時掌握和分析水情、雨情、河勢工情變化,為防指領導指揮決策提供切實可行的搶險技術方案并指導實施;市黨政主要領導坐鎮黃河防汛指揮中心,發動主要成員單位領導集中辦公,各責任段責任人赴一線組織各類搶險隊伍進行抗洪搶險。市防汛指揮部宣布全市進入“緊急防汛期”。全黨全民齊動員,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斗爭;發布抗洪指令:a.組織防汛隊伍到工程(堤段)防守。b.利用電臺、電視臺等媒體向灘區發布撤離警報。c.灘區鄉村組織群眾遷安。d.二線防汛隊伍做好待命準備。e.各有關部門按防汛職責做好工作。f.各鄉、各部門分別按防汛職責做好料物供應準備。重要堤段、工程防守和搶險任務,請求駐焦部隊支持;防守隊伍上堤后認真組織巡堤查險,探測工程根石;黃河防辦接報告后迅速提出搶護方案,一般險情和較大險情由各責任段負責人負責組織實施,重大險情指揮長簽發實施。
4.1.6花園口站22000立方米每秒洪水以上(小浪底水庫控制下泄流量100000立方米每秒)(1)汛情預估:與82年洪水情況相似,大河走中弘,洪水主流沿現行主槽下泄,受河心灘影響,河流分汊、座灣、塌灘、橫河、斜河現象加劇,溫孟灘防護堤全線偎水,東防護堤以下黃河堤防全部偎水,沁河老龍灣以下為黃河洄水區堤防全部偎水,各控導工程洪水漫頂或抄后路,洛陽橋至逯村上首河段漫灘水可能進入防護堤后灘區抄防護堤后路。溫孟灘防護堤和溫縣、武陟臨黃堤超過設計防洪標準,溫孟灘防護堤和溫縣、武陟臨黃堤及洄水區堤線全部偎水,防洪工程全面吃緊,險象叢生,沁河、董宋澇河口倒灌。防汛抗洪進入“非常時期”。所有黃河灘區可能全部淹沒。
(2)防守措施:以巡堤查險辦法為依據,加強巡堤查險力度,妥善安排群眾防汛隊伍巡堤查險,并由一定數量責任心強的國家干部帶隊巡查和防守,增加查險次數,加強防守力量。焦作黃、沁河機動搶險隊集中待命。黨政軍民全力以赴,盡最大努力減少災害損失,確保丹河口以下沁河左堤和沁河口以下黃河左堤安全。
(3)指揮調度:各級黨政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宣布進入黃河防汛“非常時期”采取指令性緊急措施,動員社會各行各業、黨政軍民無條件投入抗洪搶險斗爭。各級防指及有關單位要把黃河抗洪搶險作為中心工作,服從命令聽指揮,盡最大努力完成防指安排的抗洪搶險任務。黃沁河防辦隨時掌握和分析水情、雨情、河勢工情變化,為防指領導指揮決策提供切實可行的搶險技術方案并指導實施;各新聞媒體廣泛進行抗洪宣傳動員;所有防汛隊伍全部上崗到位;市防指統籌安排各級各部門,動用一切可使用的防汛物資,全部籌集裝車,隨時準備運往需要地點;各級灘區遷移安置組做好遷安群眾的安置工作,組織救護受災、受傷人員,并做好衛生防疫等工作。4.1.7預報發生小流量、長歷時洪水或黃河調水調沙時處置方案
(1)汛情預估:洪水沿主槽下泄,轄段內河道水位均在警戒水位以下,無漫灘現象。由于歷時長,河勢會出現較大變化,容易形成橫河、斜河不利河勢。控導工程大部分壩岸偎水,某些壩岸長時間著大溜或大溜頂沖,出險機遇增多,易發生較、重大險情(如大玉蘭、老田庵控導工程)。
(2)防守措施:加強水情、工情、河勢觀測;適時關閉涵閘,停止引水;重點防守控導工程縣級黃河防辦派2名科級干部和1名技術員進駐工地,加強工程防守與觀測,發現險情及時報告,較大以上險情要組織群眾搶險隊、亦工亦農搶險隊進行搶護;黃河河務部門做好搶險技術指導及常備料物的供應工作,群眾備料伺機調用;重點防守控導工程各部署一部裝載機于洪水到來前1個小時進駐工地待命,以備搶險急需;加強根石探測,加固基礎薄弱的險工壩岸根石。
(3)指揮調度:各級黃河防辦實行全員崗位責任制,加強防汛值班,注視水文水情預報,及時通報水情,做好河道和工程水位觀測,做出本河段洪水水情、工情、災情預估,報告市防指,并提出防守部署意見;市防指一名副指揮長坐鎮黃河防辦,各責任段責任人及時上崗到位。按照《黃河防汛管理工作規定》和《焦作市巡堤查險辦法》孟州、溫縣、武陟縣防指組織群防隊伍加強對重點防守工程的查險防守;市防指按照《河南省黃河防汛督察辦法》組織督察組適時赴一線檢查督促防汛搶險部署情況。縣防指應對河道工程搶險負總責,組織料物供應和勞力調配。縣黃河防辦接到險情報告后迅速提出搶護方案,一般險情由各責任段負責人負責組織實施,重大以上險情指揮長簽發實施并隨時上報上級黃河防汛辦公室。焦作黃、沁河機動搶險隊做好搶險準備。復查河道清障情況,確保洪水通暢。實施黃河調水調沙時按照相關方案部署工作。4.2中型河道:大沙河的防洪預案以修武水文站流量為控制,分100-300,300-935,935立方米每秒以上超標準洪水三個流量級別制訂。4.2.1修武水文站100—300立方米每秒(1)汛情預估:洪水主流線沿主槽下泄。全河段洪水出主槽,行洪區大部分漫水。各險工、險段有可能發生險情,北生產堤險情較多,情況嚴重。(2)防守措施:該級別洪水生險復雜,要根據不同險情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搶護。所有穿堤涵閘全部關閉,并派專人嚴密防守。對北岸生產堤可能發生的各類險情,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搶護,力爭搶早搶小。(3)指揮調度:密切注視偎水堤段河勢變化,及時上報工情險情,北岸生產堤由沿線群眾防守。市縣區防指責任段負責人親臨一線部署和指揮防守與搶險工作。市縣區防辦嚴格防汛值班紀律,及時通報水情、汛情、險工、水位、河勢變化等情況,做好黨政領導參謀。緊急搶險用料,由沿河群眾定點準備,大量的鉛絲、油料及運輸工具等由商業物資、交通等部門備置。一旦需要,由各級防指及時組織調運。采取一切措施,保證有線、無線防汛電話暢通,必要時移動通信支持。加強通信聯絡,各級部門密切協作,確保防汛信息準確迅速傳遞。4.2.2修武水文站300—935立方米每秒(1)汛情預估:洪峰流量已接近或達到設計標準、洪水位接近或可能超過設計洪水位。涵閘及薄弱堤段等受大洪水威脅,易出現大險,防洪斗爭進入“緊急時期”。(2)防守措施:密切注視偎水堤段河勢變化,及時上報工情險情。機動搶險隊上堤待命,隨時做好投入抗洪搶險準備。(3)指揮調度:宣布大沙河防汛進入緊急防汛期。市防指及主要成員單位集中辦公,各責任段負責人赴一線組織各類搶險隊伍進行抗洪搶險。沿河各行各業緊急動員,黨政軍民全力以赴服從命令,義不容辭地投入抗洪搶險斗爭中。市防辦、修武防辦、博愛防辦、中站區防辦和高新區防辦隨時掌握和分析水情、雨情、河勢工情變化,為防指領導提供搶險技術方案并指導實施。緊急搶險用料,由沿河群眾定點準備,大量的鉛絲、油料及運輸工具等由商業物資、交通等部門備置。一旦需要,由各級防指及時組織調運。采取一切措施,保證有線、無線防汛電話暢通,必要時移動通信支持。加強通信聯絡,各級部門密切協作,確保防汛信息準確迅速傳遞。4.2.3修武水文站300—935立方米每秒(1)汛情預估:洪水已達到或超過大沙河工程設計標準。南堤全線偎水2—3米以上,防洪工程全面吃緊,險情到處可見,堤身滑坡、坍塌、管涌、漏洞等。穿堤建筑物漏水,甚至堤防漫決等大險。抗洪斗爭進入“非常時期”。(2)防守措施:黨政軍民緊急行動,以大局為重,無條件服從調動,全力以赴參加抗洪搶險斗爭。盡最大努力保證大沙河堤防安全,把災害損失減小到最低限度。(3)指揮調度:宣布大沙河防汛進入非常時期,采取指令性措施,動員全社會各行各業、黨政軍民無條件投入抗洪搶險斗爭。各級防指成員單位及有關單位、部門要把大沙河抗洪搶險作為中心工作,服從命令、聽眾指揮,盡最大努力完成防指安排的抗洪搶險任務。千方百計、萬眾一心、全力以赴防守大沙河堤防。緊急搶險用料,由沿河群眾定點準備,大量的鉛絲、油料及運輸工具等由商業物資、交通等部門備置。一旦需要,由各級防指及時組織調運。采取一切措施,保證有線、無線防汛電話暢通,必要時移動通信支持。加強通信聯絡,各級部門密切協作,確保防汛信息準確迅速傳遞。丹河防洪預案以山路平站流量為控制,分600-1000、1000-1800、1800立方米每秒以上超標準洪水三個流量級別制訂。4.2.4山路平站600—1000立方米每秒(1)汛情預估:洪水主流線沿主河槽下泄,二仙廟以上河段水不出槽,以下河段大部分低灘漫水,各險工、險段均有發生各類險情的可能。(2)防守措施:密切注視偎水堤段的河勢變化,及時上報工情險情。險工險段每公里上30—50人巡堤查水,晝夜巡防。沁陽市、博愛縣機動搶險隊集中待命,隨時準備投入抗洪搶險。該級別洪水生險復雜,針對實際情況,發現險情及時搶護,力求搶早搶小。關閉所有穿堤涵閘,并派專人守護。(3)指揮調度:沁陽市、博愛縣防辦加強防汛值班,及時通報汛情及河勢工情變化。市縣防指責任段負責人親臨一線部署和指揮防守搶險工作。博愛縣對機房、二仙廟、陳莊段堤防重點守護,發現問題,及時搶護。接到水情立即向各級發布通報。沁陽市、博愛縣防指應做好丹河兩岸沿線群眾遷安救護準備工作。緊急搶險用料,由沿河群眾定點準備,大量的鉛絲、油料及運輸工具等由商業物資、交通等部門備置。一旦需要,由各級防指及時組織調運。采取一切措施,保證有線、無線防汛電話暢通,必要時移動通信支持。加強通信聯絡,各級部門密切協作,確保防汛信息準確迅速傳遞。4.2.5山路平站1000--1800立方米每秒(1)汛情預估:洪水形勢與54年1880秒立米相似,洪水位達到或超過54年洪水位。丹河堤防、穿堤涵閘全部受大洪水威脅,易出現大險,堤防全線偎水深1—2米,若遇沁河并漲、洪水頂托,情況更為嚴重。防洪斗爭進入“緊急時期”。(2)防守措施:密切注視丹河偎水堤段的河勢變化,及時上報工情險情。平工堤段每公里上50—100人,險工險段每公里上80—150人進行巡堤查水、守護堤防。沁陽市、博愛縣機動搶險隊上堤待命,做好抗洪搶險準備。沁陽市、博愛縣防指組織沿河一線群眾上堤守護,二線群眾待命。(3)指揮調度:宣布丹河防汛進入緊急防汛期。市防指及主要成員單位集中辦公,各責任段負責人赴一線組織各類搶險隊伍進行抗洪搶險。沿河各行各業緊急動員,黨政軍民全力以赴服從命令,義不容辭地投入抗洪搶險斗爭中。市縣防辦隨時掌握和分析水情、雨情、河勢工情變化,為防指領導提供切實可行的搶險技術方案并指導實施。緊急搶險用料,由沿河群眾定點準備,大量的鉛絲、油料及運輸工具等由商業物資、交通等部門備置。一旦需要,由各級防指及時組織調運。采取一切措施,保證有線、無線防汛電話暢通,必要時移動通信支持。加強通信聯絡,各級部門密切協作,確保防汛信息準確迅速傳遞。4.2.6山路平站1800秒立米以上洪水(1)汛情預估:洪水已達到或超過丹河工程設計防洪標準。堤防全線偎水1.5—3.0米,防洪工程全面吃緊,險象環生,堤身滑坡、塌岸、管涌、漏洞、串水、甚至堤防漫決等大險、重險時有發生。防洪斗爭進入“非常時期”。(2)防守措施:黨政軍民緊急行動,以大局為重,無條件服從調動,全力以赴參加抗洪搶險斗爭。盡最大努力保證大沙河堤防安全,把災害損失減小到最低限度。(3)指揮調度:宣布丹河防汛進入非常防汛期,采取指令性緊急措施,動員各行各業,黨政軍民無條件投入抗洪搶險斗爭。各級防指成員單位及有關單位、部門要把丹河抗洪搶險作為中心工作,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盡最大努力完成防指安排的抗洪搶險任務。千方百計、全力以赴防守丹河左堤堤防。非常時期,在陳莊至際西破堤分洪。緊急搶險用料,由沿河群眾定點準備,大量的鉛絲、油料及運輸工具等由商業物資、交通等部門備置。一旦需要,由各級防指及時組織調運。采取一切措施,保證有線、無線防汛電話暢通,必要時移動通信支持。加強通信聯絡,各級部門密切協作,確保防汛信息準確迅速傳遞。蟒河防洪預案以白墻水庫下泄流量為控制,分150-250立方米每秒,250-400立方米每秒,400立方米每秒以上超標準洪水三個流量級別制訂。4.2.7白墻水庫下泄150—250立方米每秒(1)汛情預估:水主流線沿主槽下泄,全河段洪水出槽,灘地漫水,堤防偎水深0.5—1.0米。各險工險段有可能發生險情。(2)防守措施:加強河勢勘察,晝夜24小時值班,密切注視偎水堤段的河勢變化,及時上報工情險情。孟州市、溫縣兩岸堤防平工堤段每公里上20—30人,險工堤段每公里上30—50人、溫縣北堤與駕部連接段,每公里上50—100人,巡堤查水,晝夜巡防。機動搶險隊集中待命,隨時準備投入抗洪搶險。(3)指揮調度:孟州市、溫縣防辦加強防汛值班,及時通報汛情及河勢工情變化。市縣防指責任段負責人親臨一線部署指揮防守與搶險工作。該級別洪水生險復雜,針對實際情況,發現險情及時搶護,辦求搶早搶小。沿河穿堤涵洞關閉守護,對四河匯流處要嚴密防守。緊急搶險用料,由沿河群眾定點準備,大量的鉛絲、油料及運輸工具等由商業物資、交通等部門備置。一旦需要,由各級防指及時組織調運。采取一切措施,保證有線、無線防汛電話暢通,必要時移動通信支持。加強通信聯絡,各級部門密切協作,確保防汛信息準確迅速傳遞。4.2.8白墻水庫下泄250—400立方米每秒(1)汛情預估:洪峰流量已接近或達到設計標準,洪水位接近或超過設計洪水位。蟒河全段堤防受大洪水威脅,易出大險,堤防偎水1—2.5米,部分堤段有滲水、滑坡、管涌等大險,若遇黃河4000秒立米以上洪水,溫縣段南堤情況更為嚴重。防洪斗爭進行“緊急時期”。(2)防守措施:加強河勢勘察,晝夜24小時值班,密切注視偎水堤段的河勢變化,及時上報工情險情。堤防平工堤段每公里上50—80人,險工堤段每公里上80—120人,溫縣北堤與駕部工程連接段每公里上120—150人。巡堤查水,晝夜巡防。機動搶險隊上堤待命,做好防洪準備。孟州、溫縣防指組織沿河一線群防隊伍上堤守護,二線群防隊伍待命。(3)指揮調度:宣布蟒河防汛進入緊急時期。市防指及主要成員單位集中辦公,各責任段負責人堅守崗位,組織各類搶險隊伍進行搶險。沿河群眾,各行各業緊急動員,黨政軍民全力以赴服從命令,義不容辭地投入抗洪搶險斗爭中。市縣防辦隨時掌握和分析水情、雨情、河勢工情變化,為防指領導提供切實可行的搶險技術方案并指導實施。加強河道堤防各險點、險段的守護,確保工程安全。對可能發生的各類險情,應采取及時有效的搶護措施,力爭搶早搶小,不得延誤。緊急搶險用料,由沿河群眾定點準備,大量的鉛絲、油料及運輸工具等由商業物資、交通等部門備置。一旦需要,由各級防指及時組織調運。采取一切措施,保證有線、無線防汛電話暢通,必要時移動通信支持。加強通信聯絡,各級部門密切協作,確保防汛信息準確迅速傳遞。4.2.9白墻水庫下泄400立方米每秒以上洪水(1)汛情預估:洪水已達到或超過河道工程設計標準。防洪工程全面吃緊,堤防偎水2.5米以上,堤身滑坡、坍塌、管涌、漏洞等險情到處可見。若遇黃河6000秒立米以上洪水、溫縣段南堤可能漫溢,出現黃蟒匯流。抗洪斗爭進入“非常時期”。(2)防守措施:黨政軍民緊急行動,以大局為重,無條件服從調動,全力以赴參加抗洪斗爭。盡最大努力保證孟州市蟒改河右堤及溫縣新蟒河堤防安全,把災害損失減小到最低限度。(3)指揮調度:宣布蟒河全線防汛進入非常時期,采取指令性措施,動員全社會各行各業、黨政軍民無條件投入抗洪搶險斗爭。各級防指成員單位及有關單位、部門要把蟒河抗洪搶險作為中心工作,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盡最大努力完成防指安排的各項抗洪搶險任務。千方百計、萬眾一心、全力以赴防守孟州蟒改河右堤和溫縣新蟒河堤防。緊急搶險用料,由沿河群眾定點準備,大量的鉛絲、油料及運輸工具等由商業物資、交通等部門備置。一旦需要,由各級防指及時組織調運。采取一切措施,保證有線、無線防汛電話暢通,必要時移動通信支持。加強通信聯絡,各級部門密切協作,確保防汛信息準確迅速傳遞。根據干旱缺水的嚴重程度,將農業旱情劃分為四個等級:輕度干旱;中度干旱;重度干旱;特大干旱。4.3輕度干旱當綜合旱情指數在0.51到1.5時,表示我市發生了輕旱。由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向縣、市、區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發布藍色預警。采取的工程措施:(1)受旱地區水利部門根據水源情況,組織群眾進行灌溉。并對水源變化情況進行實時監控。(2)大中型水利工程在嚴格執行防洪調度規程的同時,注意利用雨季適量攔蓄雨洪,回灌補充地下水。(3)保證城市居民和一般企事業單位的正常供水,不實行嚴格限量。4.4中度干旱當綜合旱情指數在1.51到2.5時,表示我市發生了中度干旱。由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向縣、市、區防汛抗旱指揮部及市直水管單位發布黃色預警。采取的工程措施:(1)各河、庫灌區根據蓄水量科學安排,全力投入抗旱灌溉,努力將受益范圍內的農田普灌一次。(2)井灌區要充分發動群眾,抽水灌溉,努力擴大灌溉面積。抗旱服務隊全部出動搶灌,為群眾搞好服務。(3)非工程措施:在旱情較重的地方實行人工增雨作業。推廣應用抗旱化學試劑,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4.5重度干旱當綜合旱情指數在2.51到3.5時,表示我市發生了重度干旱。由市防汛抗旱辦公室向縣、市、區防汛抗旱指揮部、市防指有關成員單位及市直水管單位發布橙色預警。采取的工程措施:(1)各灌區根據蓄水量,放棄部分農田的灌溉,確保對城市和農村安全供水。各引黃工程要加大引黃力度,盡可能的多引黃河水,并適當進行補源。(2)井灌區要充分發動群眾,抽水灌溉,努力擴大灌溉面積。抗旱服務隊全部出動搶灌,為群眾搞好服務。(3)城市適度超采地下水以保證居民基本生活用水和重要工業部門的生產。(4)由市統一協調,向周邊市緊急調水,開辟新的水源。(5)城市動用后備水源,維持居民基本生活用水和重要工業企業生產,啟動應急供水預案。(6)非工程措施:由市民政局牽頭深入旱區,核實災情,提出救災方案。糧食部門作好開倉借糧的各項準備工作。農業部門提出補種的指導方案。財政及時下撥抗旱經費,用于臨時水源工程建設和調水費用的補助。缺水嚴重的城區限量供水。除重要機關、企業如發電、供水、供暖、天然氣等保證充分供水外,暫停和壓縮部分工礦企業生產,關閉70%的高耗水服務業。農村出現嚴重臨時性飲水困難的地方,組織有關單位和社會上的力量以及各級抗旱服務隊,定時、定量為群眾拉水,確保農村飲水安全。抓住每次可利用的氣象時機,實行人工增雨作業,緩解全市旱情。4.6特大干旱當綜合旱情指數在3.51到4時,表示我市發生了特大干旱。由市政府通過媒體向社會發布紅色預警。采取的工程措施:(1)各灌區根據蓄水量,放棄大部分農田的灌溉,適量動用水庫的死庫容,確保對城市和農村安全供水。引黃工程要加大力度,盡可能的多引黃河水。(2)井灌區要充分發動群眾,適當超采地下水,保證口糧田的灌溉。(3)城市適度超采地下水以保證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和重要工業部門的生產。(4)由市統一協調,向周邊市緊急調水,開辟新的水源。(5)城市動用后備水源,維持居民基本生活用水和重要工業企業生產,啟動應急供水預案。(6)非工程措施:由民政局牽頭深入旱區,核實災情,提出救災方案。糧食部門作好開倉借糧的各項準備工作。農業部門提出補種、改種指導方案,并指導各地進行抗旱補種和改種。市財政及時下撥抗旱經費并動用市長預備金,用于臨時水源工程建設和調水費用的補助。缺水嚴重的城區限量供水。除重要機關、企業如發電、供水、供暖、天然氣等保證充分供水外,暫停和壓縮部分工礦企業生產,關閉90%的高耗水服務業。并實行臨時性浮動水價,對超過低限生活和生產用水定額以上部分實行雙倍累進浮動水價。農村出現嚴重臨時性飲水困難的地方,組織有關單位和社會上的力量以及各級抗旱服務隊,定時、定量為群眾拉水,確保農村飲水安全。抓住每次可利用的氣象時機,實行人工增雨作業,緩解全市旱情。經市人大研究批準,由市政府宣布全市進入干旱缺水緊急狀態,實施旨在保持社會穩定和城市正常運轉所必需的臨時性法規和行政命令,對全市可利用水資源實行統一管制和配給。(三)主要建設任務包括:監測預警系統建設、決策與指揮系統建設、應急隊伍建設與培訓演練、信息化系統建設和通信保障能力建設(詳見附表:焦作市防汛抗旱應急體系主要建設任務表)。項目的總投資為958萬元。資金來源為:市政府撥款支持。1.監測預警系統建設1.1中型水庫實時無線視頻監控系統:我市已于2007年在5座中型水庫安裝了實時的水庫水情自動遙測系統,已具備實時了解水庫水位水情能力,但現場的實時情況很難了解,尤其是在水庫遇到險情時,為了更方便快捷的查看水庫的水位情況和遇大的降雨或上游來大水等情況時各個水庫的現場情況,將被監控點實時采集的視頻檔及時地傳輸給監控中心,實時動態地報告被監測點的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處理。我市計劃在5座中型水庫安裝設置視頻監控系統。在水庫的重要部位安裝攝像頭,利用CDMA無線傳輸,通過計算機等設備監控該部位的情況,方便對現場情況的判斷和指揮。系統由高倍變焦可遙控攝像機(220倍變焦、水平355度、垂直90度范圍移動)、高亮度探射燈、云臺/射燈控制譯碼器、視頻傳輸服務器構成,可實時監測水庫大壩、溢洪道、閘門等重點防洪部位。攝像點分為室外和室內,可抗御惡劣天氣,適應于24小時全天候工作、無論白天和晚上都可以監視水庫現場圖像,能夠對現場幾十米至壹千幾百米范圍的視頻圖像信息進行采集和傳輸,高亮度的探射燈能保證在夜間看清現場實況包括水尺樁的標記讀。此項系統預計投資100萬元。1.2小一型水庫水雨情自動監測系統為了保障汛期水庫水位和水庫雨量的實時傳輸,在已建的5座中型水庫水雨情自動遙測系統基礎上,預計擴展對我市的9座小一型水庫實現水雨情自動遙測系統建設。達到監控范圍更廣泛,數據采集更及時的目的。水文自動遙測系統是當某一水文參數值發生增減變化(如雨量增加1mm,水位變化1cm)時或達到設定的時間間隔時,即采集、存貯和自動發送數據。雨量發送累計值,水位發送實時值。很方便及時地查看水庫的雨情和水情值。水雨情監測系統需要配置如傳感器,通信設備,遙測終端機。在此基礎上,應加強完善小一型水庫的“五有”建設(五有包括:有管理組織和專管人員,有管理設施,有管理運行制度,有必要的交通、通訊設施,有管理人員報酬和工程維修經費來源),這在規劃設計時就要統籌考慮,必要的管理設施不可少,不建無人管理的工程。工程建設不僅要做到建一處,成一處,發揮效益一處,而且要可持續發揮效益。所以,要明晰產權,在小一型水庫的監測設備建設完成后,應落實工程管理責任制,配備必要的交通、通訊設施,和相應管理人員的報酬。其項投資建設需投入資金80萬元,包括水庫所需配置的監測設備50萬和水庫的建設維護管理費30萬。1.3土壤墑情自動監測系統 我市水利局現無旱情監測站點,旱情發生時,多數靠氣象部門提供相應土壤墑情信息,又因我市旱情分布不均,輕重不同,建立固定測墑站點存在數據不準確等弊端,所以我局和氣象局聯合,預計在原有測墑站點的基礎上,增建7個土壤墑情自動監測站。能夠實現準確及時地測量土壤含水量,完成土壤水分貯存量信息的采集、處理、存儲及傳輸,可以遠程監控。建設自動墑情監測站需要購置相關設備和儀器,如土壤墑情監測儀、通信設備、遙測終端機等,在確保硬件購置完善的基礎上,軟件方面需要建設新一代墑情自動監測網,實現代表性布點,實時掌握轄區內土壤墑情,共需投入資金40萬元。2.決策與指揮系統建設2.1市、縣網絡互聯系統:網絡的快速便捷給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目前我市僅完成由省廳到我市的內部網絡建設,與各縣的網絡聯接暫未實現。計劃在今后一段時期內,建立起由市級到6個縣市的網絡聯接和防汛視頻會商系統。網絡的建立,使得由省到市再到縣之間形成一個大的信息網絡平臺,縣里可以通過網絡,及時查看省、市發布的防汛、抗旱等重要信息,方便快捷的接收下載相關檔,汛期可以通過相關水利內部網,實時查看有關水庫和河道的水情,和相關雨量站點的雨情。通過網絡省、市也可及時了解到各縣市的水利動態,極大的方便了信息的傳輸,實現了數據的共享,并大大縮短了信息交換速度。到汛期,更可通過視頻系統與省廳和市局進行實時的會商,信息交流更加方便準確。網絡聯接建設需購買如服務器,交換機,防火墻等網絡設備和設施,視頻會商系統建設需購置如視頻終端、視頻卡、高性能攝像頭、投影儀等設備,這些設備的購置需要資金投入300萬元。2.2氣象網絡聯接和視頻會商系統 作為防汛抗旱指揮部成員單位,氣象局在汛期和缺水期會給我局提供氣象信息和土壤墑情等信息,為我局掌握天氣變化提供了依據,但這些信息的傳輸多靠傳真和電子郵件的傳送,達不到實時查看的目的,一些重要的衛星云圖和實時天氣通報信息不能查看。需要和氣象局建立網絡聯接及視頻會商系統才能解決這一問題。氣象局、水利局均接入互聯網,建立兩者之間的VPN信道,可以提高網絡訪問的速度與質量。在兩單位的局域網出口處各安置一個VPN網關,在VPN網關之間建立隧道連接,來實現兩局域網之間相互通訊。網絡聯接后,可以實現:①實時墑情監測,通過建成的墑情自動監測網,實現代表性布點,實時掌握轄區內土壤墑情;②遙感產品,可以查看根據衛星遙感數據制作的各種服務產品,包括墑情,苗情、林區覆蓋等信息;③人影簡報,人影辦發布的每期的人影簡報,方便了解旱情緩解情況;④焦作實時雨量,實時顯示本轄區63個自動雨量站7個自動氣象站及市轄縣(市)觀測站雨量信息,方便了解最新雨情及旱情緩解情況;⑤預報產品,包括長、中、短期天氣預報,滾動更新,氣候評價,農氣服務產品,可以通過建立的視頻會議系統,實時收看各種會商情況,及時了解最新動態;⑥沁河流域雨量顯示系統,在網絡暢通的條件下,可以及時了解到我市上游山西晉城、長治150個分布合理的自動雨量站、自動氣象站站點信息,對我市的防汛有著巨大的作用;⑦在網絡暢通的情況下,可以及時查看最近的雷達、衛星數據,掌握災情出現與否。該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郴州應急搶險管理辦法
- 簽證索賠管理辦法心得
- 贛州戶外燒烤管理辦法
- 鄂州員工寢室管理辦法
- 孕婦學校培訓課件
- 格塞爾培訓課件
- 學習項目小組培訓課件
- 肝癌手術護理課件
- 肝癌中醫課件
- 高新一小學數學試卷
- 醫院中層干部培訓課件
- ERP車間管理模塊操作培訓手冊
- 企業消防安全培訓課件
- 機械制造項目檢測試驗計劃
- 2025-2030年中國產業園區物業管理行業開拓第二增長曲線戰略制定與實施研究報告
- 2025年山東省濟南市屬事業單位招考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西門塔爾牛飼養技術規程
- 文獻語言學論集-札記
- 城市建設史與規劃史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江漢大學
- 開曼群島公司法2024版中文譯本(含2024年修訂主要內容)
- 項目6 6.2 植物生產的溫度調控(2)(課件)-《植物生產與環境》(高教版第4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