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學抗原專家講座_第1頁
微生物學抗原專家講座_第2頁
微生物學抗原專家講座_第3頁
微生物學抗原專家講座_第4頁
微生物學抗原專家講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免疫(immune)概念1.免疫(immune):起源于拉丁字immunis,本意是“免去稅收”,在醫學上含有“免去役患”意思。2.傳統“免疫”概念:機體對病原微生物再感染抵抗力;3.當代“免疫”概念:機體免疫系統能夠識別“自己(self)”和“非己(nonself)”,并發生特異性免疫應答排除抗原性異物;或被誘導而處于對這種抗原物質呈不活化狀態(免疫耐受),借此維持機體內環境穩定。

微生物學抗原專家講座第1頁

免疫基本功效:微生物學抗原專家講座第2頁免疫學-研究機體免疫系統組織結構和生理功效科學。免疫學分科1.基礎免疫學(basicimmunology):研究機體免疫系統結構、組成、功效,及其反抗原產生排異效應一門科學。——免疫生物學、分子免疫學、免疫遺傳學、免疫病理學。2.臨床免疫學(clinicalimmunology):利用基礎免疫學理論與技術研究臨床疾病發生發展規律,進而探討疾病預防、診療和治療一門學科。——腫瘤免疫學、移植免疫學、免疫性疾病、生殖免疫學、免疫藥理學及衰老免疫等各種分支學科和交叉學科。微生物學抗原專家講座第3頁3.免疫學檢測(immunologicaltest):借助免疫學原理建立起來檢測技術。因為分子生物學等相關學科進展及其技術不停引入,免疫學檢測也已經深入到分子水平水平,為免疫學檢測技術開拓了全新應用前景。微生物學抗原專家講座第4頁免疫分為非特異性或天然免疫(Non-specificorinnateimmunity

)特異性或取得性免疫(Specificoradaptiveimmunity)天然免疫(InnateImmunity)取得性免疫(AdaptiveImmunity)抗原非依賴性(antigen-independent)馬上(immediate)到達最大反應無抗原特異性抗原依賴性(antigen-dependent)無免疫記憶產生免疫記憶抗原特異性到達最大反應時間滯后(lagtime)識別特有模式分子(pattern)識別生物分子(Macromolecules)Thedifferencesbetweenthetwotypesofimmunity天生含有后天取得微生物學抗原專家講座第5頁單核吞噬細胞、中性粒細胞、NK細胞等

屏障作用非特異性免疫細胞宿主免疫防御機制天然免疫皮膚與粘膜血腦屏障胎盤屏障體液原因補體系統溶菌酶乙型溶素微生物學抗原專家講座第6頁抗原(Antigen,Ag)定義:

抗原是一類能刺激機體免疫系統發生特異性免疫應答;并能在體內或體外與免疫應答產物(抗體或效應T細胞)發生特異性結合物質。Anti-,against;gen-,togeneration第一章抗原B細胞抗體效應T細胞AgT細胞微生物學抗原專家講座第7頁抗原基本特征決定抗原免疫原性條件抗原特異性抗原分類其它免疫刺激劑醫學上主要抗原微生物學抗原專家講座第8頁抗原基本特征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刺激機體產生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能力。免疫反應性(immunoreactivity):與對應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特異性結合。完全抗原或免疫原(immunogen):含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應性抗原。不完全抗原或半抗原(hapten):只有免疫反應性而無免疫原性抗原。hapten+carrier=Completeantigen微生物學抗原專家講座第9頁與抗原相關其它概念:

免疫原(immunogen):免疫原性耐受原(tolerogen):免疫耐受

變應原、過敏原(allergen):超敏反應凝集原(agglutinogen):凝集反應沉淀原(precipitonogen):沉淀反應微生物學抗原專家講座第10頁第一節決定抗原免疫原性條件一、異物性(Foreignness)異物性指是抗原與所刺激機體本身物質差異。但本質不一定僅僅是“體外”物質。“異物性”包含3個層次意思:1.異種抗原(xenoantigen):生物間親緣關系越遠,大分子結構差異越大,抗原性越強;如:病原微生物、異種蛋白;2.同種異體抗原(alloantigen):如人類HLA、ABO血型等;3.本身抗原(autoantigen):本身隱蔽成份和突變成份等。如:精子、眼晶體蛋白、腦組織等。微生物學抗原專家講座第11頁二、抗原理化性質1.分子大小和結構抗原分子量普通較大,Mw>10000kd以上,小于4000kd往往不具備免疫原性,不過若結構有足夠復雜度,液能夠有免疫原性。

胰島素(insulin):分子量僅5734,但因其結構復雜,仍含有免疫原性。

淀粉、明膠:分子量很大(105),但不具免疫原性。2.化學組成抗原必須有一定化學組成,普通而言:免疫原性大小:蛋白質>復雜多糖>核酸和脂類微生物學抗原專家講座第12頁立體構象(conformation):抗原分子特殊化學基團三維結構,它決定抗原分子可否與淋巴細胞表面抗原受體相吻合,從而開啟免疫應答。易靠近性(accessibility):暴露于抗原表面特殊化學基團與淋巴細胞表面對應抗原受體(TCR、BCR)接觸難異程度。3.易靠近性和立體構象4.其它原因物理狀態(PhysicalForm)、劑量(Dose)、免疫路徑(Route)、佐劑(Adjuvant)微生物學抗原專家講座第13頁三、宿主原因遺傳背景(Genetics)——種群(Species)差異——個體(Individual)差異年紀(Age)微生物學抗原專家講座第14頁第二節抗原特異性特異性(specificity):抗原刺激機體只引發與之相對應免疫細胞發生免疫應答;抗原只與對應抗體、致敏淋巴細胞發生反應。

抗原特異性是由抗原分子表面抗原決定基(簇)決定。抗原決定基(antigendeterminant,AD)又稱抗原表位(epitope),往往由5~7個氨基酸、單糖、核苷酸組成。一個抗原分子能夠有一個或各種抗原決定簇,其特異性由抗原決定簇性質、數目、空間構象決定。抗原所攜抗原決定簇數目稱為抗原結合價,普通抗原是多價。一、決定抗原特異性分子結構基礎微生物學抗原專家講座第15頁抗原決定基化學組成、空間排列、立體構型均可影響抗原特異性。意義:抗原決定基多樣性、復雜性決定了抗原分子所激發免疫應答多樣性、復雜性,決定了抗原分子刺激機體所產生抗體多樣性和復雜性.微生物學抗原專家講座第16頁免疫抗BSA抗體+BSA結合反應

牛血清白蛋白(BSA)兔

BSA反應性T細胞+BSAT

細胞增殖反應

免疫抗BSA抗體(一)

加熱BSA

變性BSA兔

BSA反應性T細胞+BSAT

細胞增殖反應

變性BSA+抗BSA抗體:不發生結合反應微生物學抗原專家講座第17頁天然抗原:抗原各種T細胞表位和各種B細胞表位復合體抗原決定簇類型—線性表位和構象性表位微生物學抗原專家講座第18頁T細胞表位與B細胞表位主要特點T細胞表位B細胞表位受體TCRBCRMHC遞呈必需不需表位構型線性表位構象決定簇、線性表位表位位置抗原分子任意部位多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表位性質多為加工變形后短肽天然多肽、多糖、脂多糖等微生物學抗原專家講座第19頁微生物學抗原專家講座第20頁微生物學抗原專家講座第21頁二、共同抗原和交叉反應交叉反應——抗原除與其誘導產生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發生特異性反應外,也可與其它抗原誘生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發生反應。

交叉反應是因為兩種不一樣抗原分子中含有相同抗原決定簇引發,這種決定簇稱為共同決定基(commonepitope)或共同抗原(commonantigen)。微生物學抗原專家講座第22頁Ag-AAg-BBacteria-ABacteria-BAnti–BserumAnti–AserumWeakreactionWeakreactionstrongreactionstrongreactionTheepitopeAissocalledcommonepitope.

共同抗原存在,作血清學診療時應予注意,以免誤診。微生物學抗原專家講座第23頁胸腺依賴抗原(thymusdependentantigen,TD—Ag)胸腺非依賴抗原(thymusindependentantigen,

TI—Ag)

在T細胞幫助下才能刺激B細胞產生抗體,抗體主要是IgG,可引發細胞免疫,并有免疫記憶。如人血清蛋白、卵白蛋白、羊紅細胞、白喉類毒素等。刺激機體產生抗體無需T細胞幫助,產生IgM類抗體,不引發細胞免疫,也無免疫記憶。

eg.細菌脂多糖、莢膜多糖、鞭毛等。第三節抗原分類一、依據抗原誘生抗體對T細胞依賴性微生物學抗原專家講座第24頁二、依據抗原與機體親緣關系1.異種抗原(xenogenicantigen):生物間親緣關系越遠,大分子結構差異越大,抗原性越強。如各種病原微生物2.同種異體抗原(allogenicantigen):如人類HLA、ABO血型等;3.本身抗原(autoantigen):本身隱蔽成份和突變成份等,如修飾本身抗原、隱蔽本身抗原釋放。4.異嗜性抗原(Heterophilantigen):異嗜性抗原是一類與血緣無關,存在于人、動物、植物、微生物之間,抗原性相近抗原。Hetero-other,different;phil-love微生物學抗原專家講座第25頁如溶血型鏈球菌多糖抗原和蛋白質抗原與人體心肌、心瓣膜或腎小球基底膜之間可有異嗜性抗原存在,當機體感染溶血型鏈球菌并產生抗體后,可與上述組織結合,臨床表現為風濕病或腎小球腎炎等。Mproteinantibodymammalianmyosin異嗜性抗原微生物學抗原專家講座第26頁三、依據抗原起源分類1.人工抗原(artificialantigen):是用化學或基因工程方法制備。2.天然抗原(natureantigen):起源于自然界。微生物學抗原專家講座第27頁四、依據抗原激活T細胞能力分類1.普通抗原(Conventionalantigen):2.超抗原(Superantigen,SAg):只需極低濃度即可激活大量T細胞克隆,產生極強免疫應答效應,這類抗原稱為超抗原。對T細胞有極強激活作用,是普通抗原-50000倍,故被White等人稱為超級抗原。微生物學抗原專家講座第28頁ConventionalantigenSuperantigenPolyclonalTcellresponse1:4-1:10Monoclonal/OligoclonalTcellresponse1:104-1:105微生物學抗原專家講座第29頁第四節其它免疫刺激劑免疫佐劑(immunoadjuvant)是一類與抗原一起或預先注入機體,能非特異性地增強機體反抗原免疫應答或改變免疫應答類型物質,簡稱佐劑(adjuvant)。

佐劑免疫生物學作用:①增強抗原免疫原性使無免疫原性或免疫原性很弱物質成為良好免疫原。②增強機體反抗原刺激反應能力,提升機體首次應答和再次應答抗體滴度。③改變抗體類型,使由產生IgM轉變為產生IgG。④產生或增強遲發型超敏反應。微生物學抗原專家講座第30頁1.生物性佐劑是細菌或其產物,其本身含有免疫原性,如分枝桿菌(結核桿菌,卡介苗)、短小棒狀桿菌、百日咳桿菌、革蘭陰性桿菌內毒素(脂多糖)等。當前還發覺了細胞因子如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細胞介素1、2(IL-1、IL-2)、干擾素γ(IFN-γ)等佐劑活性。2.無機化合物如氫氧化鋁、明礬。3.人工合成雙鏈多聚核苷酸如雙鏈多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I:C),雙鏈多聚腺苷酸:尿苷酸(PolyA:U)4.油劑

花生油乳化佐劑(佐劑55)、礦物油、植物油、羊毛脂等。5.弗氏(Freund)佐劑又分弗氏不完全佐劑(FIA,內含石蠟油與羊毛脂)和完全弗氏佐劑(FCA,不完全弗氏佐劑添加死卡介苗),是當前動物試驗中最常見佐劑,但易在注射局部形成肉芽腫和持久性潰瘍,所以不適合用于人體使用。近年來,人工合成胞壁酰二肽(muramyldi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