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的生長繁殖與變異演示文稿_第1頁
細菌的生長繁殖與變異演示文稿_第2頁
細菌的生長繁殖與變異演示文稿_第3頁
細菌的生長繁殖與變異演示文稿_第4頁
細菌的生長繁殖與變異演示文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細菌的生長繁殖與變異演示文稿當前1頁,總共35頁。(優選)第二節細菌的生長繁殖與變異當前2頁,總共35頁。學習目標1、掌握熱原質的概念;2、掌握細菌生長繁殖的條件;3、掌握細菌的繁殖方式:二分裂方式;4、掌握細菌合成代謝產物及意義;5、熟悉細菌的人工培養.當前3頁,總共35頁。一、細菌的生長繁殖(一)細菌生長繁殖的條件1、充足的營養:

水、碳源、氮源、無機鹽、必要的生長因子。當前4頁,總共35頁。⑴水生物所必需的,占細菌總量的80-90%

,細菌的吸收和代謝均需有水才能進行。⑵碳源合成菌體成分,作為獲得能量的主要來源。當前5頁,總共35頁。⑶氮源有機氮化物如氨基酸、蛋白胨等;菌體的原料。⑷無機鹽構成菌體的成分;作為酶的組成部分,維持酶的活性;調節菌體內外的滲透壓。⑸生長因子細菌生長需要但自身不能合成的有機化合物。如:維生素B、嘌呤、嘧啶、氨基酸等。當前6頁,總共35頁。2、適宜的溫度:

寄生菌以人體溫度(37℃)適宜,個別嗜冷(鼠疫桿菌28~

30℃

)或嗜熱(嗜熱菌50~

60℃

3、合適的酸堿度:

大多數是中性(PH7.2~7.6),個別強堿性(霍亂桿菌PH8.4~9.2)或弱酸性(結核桿菌PH5.6~6.8)。當前7頁,總共35頁。4、必要的氣體環境:

氧氣和二氧化碳(1)專性需氧菌:結核分枝桿菌(2)專性厭氧菌:破傷風芽胞梭菌(3)兼性厭氧菌:葡萄球菌(大多數)(4)微需氧菌:幽門螺桿菌、空腸彎曲菌

當前8頁,總共35頁。(二)細菌的生長繁殖方式和速度1、繁殖方式:

以二分裂方式進行無性繁殖。2、繁殖速度(代時):

20~30分鐘分裂一次;但結核桿菌18~20小時才分裂一次。

當前9頁,總共35頁。

當前10頁,總共35頁。(三)細菌的人工培養一、培養基

人工配制的適合細菌生長繁殖的營養物質。1.按物理性狀分:

⑴液體培養基:

不加凝固劑,主要用于增菌培養和鑒定細菌。⑵半固體培養基:

液體培養基中加入0.2%-0.5%的瓊脂,用于觀察細菌動力、鑒定菌種和保存菌種。⑶固體培養基:

液體培養基中加入2%-5%的瓊脂,用于微生物分離、鑒定及保存菌種等。當前11頁,總共35頁。液體培養基+2-5%瓊脂固體培養基:細菌的分離培養0.2-0.5%瓊脂半固體培養基:用于大量繁殖細菌+動力檢查當前12頁,總共35頁。2.按用途分:⑴基礎培養基:如肉湯培養基和普通瓊脂培養基。

⑵營養培養基:加入營養物質,如血平板

⑶選擇培養基:加入某些化學物質,抑制雜菌生長,如SS瓊脂培養基。⑷鑒別培養基:用于培養和鑒別細菌。如糖發酵管等。

⑸厭氧培養基:用于厭氧菌的分離、培養和鑒別,如皰肉培養基。當前13頁,總共35頁。二、細菌在培養基中的生長現象P91、液體培養基:

混濁生長、沉淀生長、菌膜生長

當前14頁,總共35頁。在液體培養基中的生長情況

多數呈均勻混濁狀態少數鏈狀菌呈沉淀生長專性需氧菌則在表面生長,常形成菌膜菌膜當前15頁,總共35頁。2、半固體培養基:檢查細菌動力有鞭毛的細菌:可擴散,呈放射狀或云霧狀無鞭毛的細菌:沿穿刺線生長當前16頁,總共35頁。在半固體培養基中的生長情況:常用于觀察細菌動力

有鞭毛的細菌可沿穿刺線呈羽毛狀或云霧狀混濁生長無鞭毛細菌則只能沿穿刺線呈明顯的線狀生長當前17頁,總共35頁。3、固體培養基:

形成菌落。菌落:單個細菌分裂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見的細菌集團。菌苔:多個菌落融合成片。純培養:挑取一個菌落轉種到另一個培養基中。當前18頁,總共35頁。在固體培養基中的生長情況:

劃線接種18-24小時培養后,可見菌落當前19頁,總共35頁。當前20頁,總共35頁。細菌在各種培養基上的生長現象當前21頁,總共35頁。三、人工培養細菌的意義1.細菌的鑒別與研究2.細菌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3.生物制品的制備4.細菌毒力分析及細菌學指標的檢測當前22頁,總共35頁。二、細菌的代謝產物及意義P10(一)★細菌合成的代謝產物:毒素和侵襲性的酶熱原質(引起發熱反應)致病抗生素維生素治療色素細菌素鑒別當前23頁,總共35頁。

1、

熱原質:又稱致熱原。

概念:是細菌合成的一種注入人體或動物體內能引起發熱的物質。熱源質體溫上升當前24頁,總共35頁。

特點:耐高溫。消除方法:250℃高溫干烤;用吸附劑和特殊石棉濾板吸附液體中的熱原質;蒸餾法除之。蒸餾最好!無菌操作!當前25頁,總共35頁。

2、毒素:包括內毒素和外毒素,是細菌重要的致病物質。內毒素:G-菌細胞壁的脂多糖,菌體死亡崩解后游離出來;外毒素:多數G+菌和少數G-菌在生長繁殖過程中釋放到菌體外的蛋白質,毒性強于內毒素。當前26頁,總共35頁。侵襲性酶:

亦為細菌重要的致病物質,能損傷機體組織,促使細菌的侵襲和擴散。當前27頁,總共35頁。3、色素

一般在營養豐富、氧氣充足、溫度適宜的條件下產生,功能尚不清楚,有助于鑒別細菌。有兩類:水溶性色素和脂溶性色素金黃色紅色當前28頁,總共35頁。白色檸檬色當前29頁,總共35頁。

二、細菌的代謝產物及意義(二)細菌的分解代謝產物1.糖分解代謝產物糖被細菌利用后可產生丙酮酸,丙酮酸進一步分解后產生各類酸、酮、醇及氣體,不同的細菌產生的產物不同可用于鑒別細菌。如糖發酵試驗。2.蛋白質的代謝產物細菌分解蛋白質和氨基酸的能力不同,產物不同,基于這特點來鑒別細菌。如靛基質試驗;硫化氫試驗。

當前30頁,總共35頁。三、細菌的遺傳與變異1.細菌的遺傳

概念:細菌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親代將其生物學性狀傳給子代,而且代代相傳,稱為遺傳。意義:保持種屬的相對穩定。2.細菌的變異

概念:子代與親代或子代與子代之間出現差異,稱為變異。意義:不斷形成新的變種或新種。

當前31頁,總共35頁。(一)細菌變異的現象P11

1.形態結構的變異2.毒力變異3.耐藥性變異4.菌落免疫當前32頁,總共35頁。特殊結構的變異

42℃~43℃

炭疽桿菌失去形成芽胞能力,毒性降低

10~20天

基本結構的變異

青霉素、溶菌酶

正常形態細菌

L型變異

(失去細胞壁)當前33頁,總共35頁。形態變異

3%~6%食鹽

鼠疫耶爾森菌多形性

當前34頁,總共35頁。毒力變異增強

β棒狀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