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資格-347麻醉學-章節練習-相關專業知識-免疫性疾病和風濕病(共83題)_第1頁
-衛生資格-347麻醉學-章節練習-相關專業知識-免疫性疾病和風濕病(共83題)_第2頁
-衛生資格-347麻醉學-章節練習-相關專業知識-免疫性疾病和風濕病(共83題)_第3頁
-衛生資格-347麻醉學-章節練習-相關專業知識-免疫性疾病和風濕病(共83題)_第4頁
-衛生資格-347麻醉學-章節練習-相關專業知識-免疫性疾病和風濕病(共83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衛生資格-347麻醉學-章節練習-相關專業知識-免疫性疾病和風濕病(共83題)

1.下列有關重癥肌無力的敘述,哪項不正確解析:重癥肌無力(myastheniagravis,MG)是一種表現為神經-肌肉接頭傳遞障礙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臨床特征為受累骨骼肌極易疲勞,短期收縮后肌力減退明顯,休息和使用抗膽堿酯酶藥物后肌無力可暫時和部分恢復。答案:(E)A.重癥肌無力患者常合并胸腺肥大,其中有10%~20%合并胸腺腫瘤。B.手術治療重癥肌無力必須配合應用抗膽堿酯酶藥治療,待臨床癥狀穩定后方可手術C.麻醉選擇以盡可能不影響神經肌傳導及呼吸功能為原則D.用抗膽堿酯酶藥物、腎上腺皮質激素、血漿置換、胸腺切除和其他免疫抑制藥治療E.為急性,非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晨較輕,勞動后和傍晚加重

2.慢性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麻醉插管最好選擇解析:有些慢性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因骨端愈合而致頸椎后仰受限引起頸椎病,全麻時氣管插管困難,適于用纖維光導鏡清醒插管。據報告,約有26%的病例并發環披裂軟骨關節炎,表現為披裂軟骨黏膜發紅、腫脹和聲門狹窄,軟骨呈象牙樣變性和纖維化,由于插管困難,很容易損傷聲帶,所以最好避免氣管內插管,應考慮氣管造口。對血清膽堿酯酶降低的病例,琥珀膽堿和普魯卡因需慎用。答案:(A)A.纖維光導鏡清醒插管B.慢誘導氣管插管C.快誘導氣管插管D.并發環披裂軟骨關節炎者最好行氣管內插管E.慢誘導經鼻氣管插管

3.下列疾病最好避免使用椎管內麻醉的是解析:白塞病臨床上常以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和眼炎及皮膚損害為突出表現,常累及神經系統、消化道、腎、附睪等器官。病情活動時在皮膚損傷部位可引起炎癥反應,病情呈進行性發展累及中樞神經系統為最多,腦神經中以外展神經和面神經為多見。因可引起穿刺部位感染及有時與麻醉后神經障礙的癥狀混淆不清,故最好避免椎管內麻醉。答案:(B)A.慢性類風濕性關節炎B.急性白塞病C.急性闌尾炎D.輸尿管結石E.風濕性心臟病

4.在全麻下,急性溶血反應唯一體征是解析:麻醉狀態下溶血性輸血反應的典型體征和癥狀如寒戰、發熱、胸腹痛、惡心等被掩蓋,唯一的體征可能是血紅蛋白尿、出血傾向或低血壓。答案:(E)A.寒戰、發熱B.胸痛C.腰背痛D.惡心E.血紅蛋白尿,出血傾向或低血壓

5.風濕性疾病的共同特點,應除外以下哪項解析:風濕性疾病病種繁多,病因復雜,涉及多系統多臟器,多為慢性病程,治療原則重在早期診斷,早期綜合處理。答案:(D)A.病程緩慢B.反復發作C.累及多個系統D.療效無個體差異E.以內科治療為主

6.SLE最易受累的臟器是解析:SLE幾乎所有患者的腎組織均有病理變化,腎活檢腎受累幾乎為100%,其中45%~85%有腎損害的臨床表現。腎衰竭是SLE死亡的常見原因。答案:(D)A.肺B.心C.肝D.腎E.胃

7.系統性紅斑狼瘡對麻醉的影響不包括解析: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以抗細胞核抗體為特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的臨床表現:①皮膚:鼻子與兩頰部位出現蝶形紅斑疹、脫發斑禿以及雷諾現象;②腎:出現蛋白尿、高血壓和腎功能不全的腎小球性腎炎;③血液系統:貧血、白細胞降低以及血小板減少;④中樞神經系統:癲癇、神經病變、癱瘓以及卒中;⑤咽喉部:喉黏膜潰瘍、環杓關節炎以及復發性喉神經麻痹;⑥肺部:胸膜滲出、肺炎以及肺出血;⑦心臟:心包炎、心肌病、心內膜炎一二尖瓣關閉不全以及瓣膜損傷。因此在麻醉過程中,應注意患者的全身情況評估,給予激素替代療法;患者免疫力低下,術后感染風險較大。而患者無椎管內禁忌,可實施椎管內麻醉。答案:(D)A.注意器官功能不全的程度和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藥物B.需要評估咽、喉、心臟、肺和腎功能不全的程度C.皮質激素補充療法D.不宜采用椎管內麻醉E.注意患者術后感染和肺部并發癥的風險增加

8.對狼瘡性腎炎具有診斷性價值的形態特征是解析:受損器官的特征性改變是:蘇木素小體細胞核受作用變性為嗜酸性團塊。答案:(E)A.免疫球蛋白沉積B.補體沉積C.系膜細胞增生D.電子致密物沉寂E.蘇木素小體

9.強直性脊柱炎區別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是解析:強直性脊柱炎早期癥狀常為腰骶不適,晨僵。約半數患者以下肢大關節炎癥為首發癥狀,常為非對稱性反復發作與緩解,較少表現持續性和破壞性,為區別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特點。答案:(C)A.多見于青少年B.晨僵C.非對稱性反復發作與緩解D.持續性和破壞性E.滑膜炎

10.顱內壓增高的典型表現是解析:頭痛、嘔吐、視乳頭水腫為顱內壓增高的典型表現,稱為顱內壓增高“三主征”。答案:(A)A.頭痛、嘔吐、視神經乳頭水腫B.昏迷、昏睡C.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D.頭暈、猝倒E.頭皮靜脈怒張

11.急性顱內壓增高,有腦疝征象時應立即使用下列哪種藥物最佳解析:20%甘露醇為急性顱內壓增高中脫水降顱壓的首選藥物,甘露醇為滲透性利尿劑,起效迅速,一般在30分鐘內起效,但作用時間較短。其他藥物作用較慢,適用于顱內壓增高程度較輕的病例。答案:(B)A.25%山梨醇B.20%甘露醇C.50%葡萄糖D.50%甘油E.激素

12.下列關于重癥肌無力的說法,錯誤的是解析:重癥肌無力是一種由于自身免疫導致神經一肌肉接頭傳遞障礙的慢性疾病。由于體內存在乙酰膽堿受體抗體導致突觸后膜有效乙酰膽堿受體數量減少。多起病隱匿,眼外肌最長受累,具有活動后加劇、休息后減輕、晨輕幕重的特點。答案:(D)A.起病隱匿B.晨輕暮重C.活動后加重,休息時減輕D.突觸后膜乙酰膽堿受體數量增加E.屬自身免疫性疾病

13.患者女,21歲。發熱,四肢關節痛,面部皮疹,診斷系統性紅斑狼瘡,其病因可能與下列哪項有關解析: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介導的炎癥性結締組織病,可能與遺傳、環境、性激素、感染、免疫異常等有關。答案:(E)A.遺傳因素B.環境因素(紫外線)、食物等C.性激素D.免疫學異常E.以上均是

14.診斷系統性紅斑狼瘡,陽性率可能最高的抗體是解析:無答案:(B)A.抗ds-DNA抗體B.抗核抗體C.抗Sm抗體D.抗RNP抗體E.抗SS-A或SS-B抗體

15.診斷系統性紅斑狼瘡,特異性最高的抗體是解析:無答案:(C)A.抗ds-DNA抗體B.抗核抗體C.抗Sm抗體D.抗RNP抗體E.抗SS-A或SS-B抗體

16.類風濕關節炎的基本病理改變是解析:無答案:(A)A.滑膜炎B.血管炎C.類風濕血管炎D.類風濕結節E.壞死性小動脈炎

17.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標準中,不包括解析: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分類標準共7項,晨僵持續1h,病程至少6周;有3個或3個以上的關節腫,至少6周;腕、掌指、近端指間關節腫,至少6周;對稱性關節腫,至少6周;有皮下結節;手X線改變(至少有骨質疏松和關節間隙的狹窄);血類風濕因子含量升高。與HLA-B27無關。HLA-B27陽性與強直性脊柱炎相關。答案:(E)A.晨僵持續1小時,病程至少6周B.有3個或3個以上的關節腫,至少6周C.腕、掌指、近端指間關節腫,至少6周D.對稱性關節腫,至少6周E.HLA-B27陽性

18.應用非甾體類抗炎藥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其作用機制是解析:非甾體類抗炎藥通過抑制環氧化酶以減少花生四烯酸代謝為前列腺素,達到控制關節腫痛的目的。答案:(D)A.抑制B細胞B.抑制T細胞C.抑制NK細胞D.抑制前列腺素合成E.抑制細胞免疫反應

19.患者男,22歲。腰背部疼痛5個月余,右側髂關節腫痛2個月,化驗ESR70mm/h,血尿常規均正常,HLA-B27(+)。該患者最可能的診斷是解析:無答案:(D)A.系統性紅斑狼瘡B.類風濕關節炎C.風濕性關節炎D.強直性脊柱炎E.骨質疏松癥

20.患者男,22歲。腰背部疼痛5個月余,右側髂關節腫痛2個月,化驗ESR70mm/h,血尿常規均正常,HLA-B27(+)。X線檢查見骶髂關節炎Ⅱ度,該患者的特征性病理改變是解析:無答案:(E)A.滑膜炎B.蘇木精小體C.類風濕結節D.洋蔥皮樣改變E.肌腱和韌帶附著點炎癥

21.骨質疏松癥最常見的癥狀是解析:無答案:(A)A.腰背疼痛B.身材變矮C.骨折D.發熱E.乏力

22.使用二磷酸鹽治療骨質疏松癥時,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解析:為避免損害骨礦化,一般主張低劑量間歇給藥。答案:(B)A.本題藥物的作用機制未明,使用有可能損害骨礦化B.為取得可靠療效,宜大劑量長療程使用C.有血栓栓塞性疾病者禁用D.腎功能不全者禁用E.應隨訪療效,并舉例血鈣、血磷和骨吸收標志物

23.有關骨質疏松癥的防治,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解析:無答案:(B)A.適量運動B.每日攝入鈣量應超過500mgC.每日攝入維生素D200U即可滿足生理需要D.戒除煙酒、少飲咖啡E.對繼發性骨質疏松癥必須去除病因

24.正常成人顱內壓為解析:正常成人顱內壓為0.7~2.0kPa(70~200mmHO),兒童較低為0.5~1.0kPa(50~100mmHO),當顱內壓持續超過2.0kPa(200mmHO)時即為顱內壓增高。答案:(A)A.70~200mmH2OB.70~150mmH2OC.80~150mmH2OD.80~200mmH2OE.50~100mmH2O

25.關于顱內壓急劇增高時的庫欣反應,不正確的是解析:當顱內壓急劇增高時,患者出現血壓升高、心率減慢、脈壓增大、呼吸節律紊亂及體溫升高等生命體征改變,即稱為庫欣反應。答案:(E)A.血壓升高B.心率減慢C.體溫升高D.呼吸節律紊亂E.心率增快

26.下列不屬于枕骨大孔疝常見癥狀的是解析:枕骨大孔疝臨床表現為劇烈頭痛、頻繁嘔吐、頸項強直、強迫頭位。生命體征紊亂出現較早而且明顯,出現呼吸、脈搏減慢,血壓升高。呼吸障礙出現較早,意識障礙出現較晚。由于腦干缺氧,瞳孔可忽大忽小,可突然出現雙側瞳孔散大。四肢肌力減退,肌張力降低。早期出現一側瞳孔散大則是小腦幕切跡疝的表現。答案:(C)A.劇烈頭痛、嘔吐B.頸項強直C.早期出現一側瞳孔散大D.意識障礙E.呼吸驟停發生早

27.譫妄的主要特征為解析:譫妄狀態是特殊的意識障礙,患者的覺醒水平、注意力、定向力、知覺、智能及情感等發生極大紊亂,伴焦慮、恐怖、視幻覺和片段妄想等。答案:(B)A.意識障礙,且晝輕夜重B.幻覺C.記憶減退D.錯覺E.注意力渙散

28.小腦幕切跡疝最有意義的臨床定位體征是解析:小腦幕切跡疝最初由于患側動眼神經受刺激導致患側瞳孔變小,對光反射遲鈍,隨病情進展患側動眼神經麻痹,患側瞳孔逐漸散大,直接和間接對光反射消失,并有患側上瞼下垂、眼球外斜。如果腦疝進行性惡化,影響腦干血供時,由于腦干內動眼神經核功能喪失可致雙側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此時患者多已處于瀕死狀態。答案:(C)A.患側肢體活動減少或消失B.對側腹壁反射消失C.患側瞳孔散大D.對側肢體腱反射亢進E.患側下肢病理反射

29.極度昏迷是指患者處于瀕死狀態,無自主呼吸,各種反射消失,腦電圖呈病理性電靜息,腦功能喪失持續在多少小時以上解析:極度昏迷又稱腦死亡,患者處于指患者處于瀕死狀態,無自主呼吸,各種反射消失,腦電圖呈病理性電靜息,腦功能喪失持續在24小時以上,排除了藥物因素的影響。答案:(B)A.12B.24C.36D.48E.96

30.有關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的臨床特點,不應有的是解析:根據經典的定義,TIA發作后不遺留神經系統癥狀和體征。答案:(C)A.起病突然B.反復發作,每次發作癥狀大致相似C.每歷經一次發作均遺留相應局灶癥狀D.大多無意識障礙及顱內高壓癥狀E.癥狀持續時間不超過24h

31.關于前庭中樞性眩暈,正確的是解析:病理性眩暈分為前庭周圍性及前庭中樞性,中樞性眩暈常見于聽神經瘤,旋轉感較輕,自主神經癥狀少,持續時間長,可有持續進行性一側耳鳴及聽力下降,查體可見水平性、旋轉性或垂直性眼震,傾倒方向不一致;其余選項均為前庭周圍性眩暈的特點,眼震、傾倒和偏斜的方向一致。答案:(D)A.多為內耳迷路和神經前庭支受損B.自主神經癥狀較多見C.閉目難立征陽性D.傾倒方向不一致E.自覺周圍物體旋轉較重

32.腦血栓形成最常發生于解析:因為頸內動脈系統動脈粥樣硬化程度較重。答案:(C)A.大腦前動脈B.椎動脈C.頸內動脈D.基底動脈E.后交通動脈

33.大腦中動脈皮層支閉塞后引起對側偏癱,其特點為解析:皮層閉塞主要表現為單肢癱或上下肢不均等性肢體癱瘓,一般上肢重,下肢輕。答案:(D)A.不伴感覺障礙B.病變同側顱神經可有下運動神經元麻痹C.不伴有失語D.不均等性癱瘓E.可伴有同向性偏盲

34.閉鎖綜合征見于解析:雙側腦橋基底部梗死會導致除動眼神經以外的顱神經癱瘓、四肢癱瘓。又稱為去輸出狀態。答案:(D)A.大腦前動脈閉塞B.大腦中動脈閉塞C.小腦梗死D.雙側腦橋基底部梗死E.脊髓前動脈閉塞

35.腦出血最常見的病因是解析:長期高血壓、動脈硬化形成的微小動脈瘤破裂是腦出血的主要病因。答案:(C)A.顱腦外傷B.血液病C.高血壓和腦動脈硬化D.血液凝固性增高E.抗凝或溶栓治療

36.腦出血的治療最重要的是解析:腦出血會引致腦水腫、顱內壓升高是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答案:(A)A.控制腦水腫B.給予止血劑C.使血壓迅速降至正常D.外科手術清除血腫E.防治并發癥

37.腦出血急性期血壓升高,正確的說法是解析:急性期腦出血患者血壓升高是顱內壓增高情況下保持正常腦血流量的腦血管自動調節機制,收縮壓不大于180mmHg或舒張壓不大于105mmHg可暫不降壓,恢復期要常規用藥控制血壓。答案:(E)A.首選利血平肌注B.快速將血壓降至正常血壓數值C.常規使用口服降壓藥D.有高血壓病史者不需處理E.收縮壓不大于180mmHg或舒張壓不大于105mmHg不用降壓

38.蛛網膜下腔出血和腦出血主要鑒別是解析:無答案:(E)A.腦脊液有無血液B.有無神志不清C.有無腦膜刺激征D.有無高血壓病史E.有無神經系統定位體征

39.病毒性腦炎的確診主要依據解析:病毒性腦炎主要是臨床診斷,確診需要進行病毒分離或抗體檢測。答案:(E)A.詳細病史詢問B.腦脊液檢查C.腦電圖檢查D.頭顱CT或MRIE.腦組織或腦脊液病毒分離

40.帕金森病患者常見步態為解析:由于軀干和肢體的肌張力增高和震顫,患者在行走時表現的前沖步態稱為慌張步態。答案:(D)A.偏癱步態B.剪刀步態C.共濟失調步態D.慌張步態E.搖擺步態

41.下列不屬于缺血性腦血管病病因的是解析:缺血性腦血管病最常見的病因為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為背景的動脈粥樣硬化,也可見于先天性腦血管畸形、腦動脈炎、結締組織病,此外,血液的高凝狀態、各型血栓或栓子脫落造成動脈栓塞亦為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病因,吸煙、飲酒、高齡為其危險因素。答案:(B)A.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B.吸煙、飲酒C.先天性腦血管畸形D.血液高凝狀態E.各型血栓或栓子脫落造成動脈栓塞

42.患者出現意識喪失、偏癱、顱內壓增高表現,應首選的檢查是解析:無答案:(B)A.腦電圖B.顱腦CTC.顱腦MRID.顱腦CTAE.頭顱X線攝片

43.患者輕度意識障礙,煩躁、輕度腦癥狀屬于Hunt分級第幾級解析:Hunt五類分級法為:一級:無癥狀或輕微頭痛及頸項強直;二級:頭痛較重、頸項強直,有動眼神經麻痹,但無其他癥狀;三級:輕度意識障礙,煩躁、輕度腦癥狀;四級:半昏迷、偏癱,早期去腦強直和自主神經障礙;五級:深昏迷、去腦強直,瀕危死亡。答案:(C)A.一B.二C.三D.四E.五

44.脊髓病變手術治療的目的不包括解析:脊髓病變手術的目的為清除病灶、減壓、修復、固定,保守治療包括臥床休息、營養支持、抗感染、減輕炎癥反應、抗腫瘤治療等。答案:(E)A.清除病灶B.減壓C.修復D.固定E.制動

45.重癥肌無力多隱匿起病,最常受累的肌肉是解析:重癥肌無力多隱匿起病,眼外肌最常受累,表現為眼瞼下垂、斜視和復視,可出現表情動作無力、吞咽困難、飲水嗆咳、肢體乏力。答案:(A)A.眼外肌B.眼內肌C.上肢肌肉D.下肢肌肉E.呼吸肌

46.某患者急性起病,口角歪向左側,右側鼻唇溝淺,右側不能皺額和閉眼,右乳突皮膚紅腫,壓痛明顯,右側外耳道可見皰疹。以下哪項正確解析:Hunt綜合征的病變部位在膝狀神經節,主要表現是患側周圍性面癱及外耳道皰疹。答案:(B)A.右側Homner綜合征B.右側Hunt綜合征C.右側內囊病變D.左側腦干病變E.左側大腦半球病變

47.對重癥肌無力診斷沒有幫助的檢查項目是解析:疲勞試驗、神經重復頻率刺激檢查、抗膽堿酯酶藥物試驗(騰喜龍試驗、新斯的明試驗)可協助診斷重癥肌無力,腦脊液檢查無意義。答案:(E)A.疲勞試驗B.騰喜龍(依酚氯銨)試驗C.新斯的明試驗D.神經重復頻率刺激檢查E.腦脊液檢查

48.下列關于Glasgow評分,錯誤的是解析:Glasgow是主要依據對睜眼、言語刺激的回答及命令動作的情況對意識障礙的程度進行評估的方法。總分15分,最低3分,按得分多少,評定其意識障礙的程度,輕度意識障礙為13~14分,中度意識障礙為9~l2分,重度意識障礙為3~8分。答案:(B)A.主要依據為對睜眼、言語刺激的回答及命令動作的情況B.最低0分,總分15分C.輕度意識障礙為13~14分D.中度意識障礙為9~12分E.重度意識障礙為3~8分

49.患者男,28歲。因胸背部疼痛,雙下肢麻木無力伴大小便障礙2天就診。訴10天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宜先做下列哪項輔助檢查解析:該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有雙下肢的運動感覺以及膀胱功能障礙,定位在脊髓,應首先考慮急性脊髓炎的可能,故腦脊液檢查為首選。答案:(D)A.胸椎CTB.胸椎MRIC.血白細胞計數D.腦脊液檢查E.心電圖

50.患者女,32歲。雙下肢無力伴尿潴留3天,雙上肢無力2天。1周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體查:雙上肢肌力3級,雙下肢肌力1級,肌張力減低,腱反射減弱;病理反射未引出,頸3平面以下所有感覺喪失。診斷應考慮解析:患者表現為對稱性運動、感覺和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加之有感覺平面和病前的上呼吸道感染史,首先考慮急性脊髓炎。答案:(B)A.急性吉蘭-巴雷綜合征B.急性脊髓炎C.脊髓壓迫癥D.脊髓前動脈綜合征E.周期性癱瘓

51.患者男,60歲。漸起左胸疼痛4個月,伴左下肢無力,逐漸加重,近3個月出現右下肢無力,伴有大小便障礙。查體:雙上肢肌力、肌張力正常,左下肢肌力2級,右下肢肌力3級,雙下肢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雙側巴氏征陽性,胸以下感覺減退。該患者最可能的診斷是解析:慢性漸進性脊髓不全性橫貫性損傷伴根痛表現,首先考慮脊髓壓迫癥。答案:(C)A.急性脊髓炎B.吉蘭-巴雷綜合征C.脊髓壓迫癥D.急性脊髓灰質炎E.肌萎縮性側索硬化

52.患者男,45歲。漸起左手指活動不靈8個月,逐漸出現左上肢乏力,手部肌肉萎縮,并發展至右上肢,近3個月來出現雙下肢無力。查體:剪刀步態,雙上肢肌力3級,肌張力減退,腱反射減弱,雙下肢肌力4級,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雙側巴氏征陽性,全身深淺感覺正常。最可能的診斷是解析: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病變部位在脊髓的前角(出現下運動神經元癱)和側索(出現上運動神經元癱),不波及感覺神經。答案:(A)A.肌萎縮性側索硬化B.多發性腦梗死C.頸髓橫貫性損傷D.重癥肌無力E.慢性吉蘭-巴雷綜合征

53.患者男,65歲。某天看電視時,突感眼前一片漆黑,檢查發現雙眼失明,無光感,但瞳孔不散大,對光反射存在,血壓160/90mmHg,未經任何治療,半小時后視力完全恢復。初步考慮以哪個可能性大解析:患者雖有失明,但瞳孔無散大,對光反應存在,可排除涉及對光反射徑路部位的病變,大腦后動脈病主要供應視皮層,而雙側視皮層損害可導致視力障礙,但對光反射不受影響。答案:(D)A.雙側大腦中動脈起始端的TIAB.基底動脈主干的完全性血栓形成C.一側小腦后下動脈的血栓形成或TIAD.雙側大腦后動脈的TIAE.一側大腦前動脈及前交通支的血栓形成

54.患者女,39歲。既往有風心病病史10余年。突起口角歪斜,口齒不清,左上肢無力2天。最可能的診斷是解析:風心痛是腦栓塞的重要危險因素,心源性栓塞占腦栓塞的60%~75%。答案:(D)A.腦出血B.腦血栓形成C.蛛網膜下腔出血D.腦栓塞E.TIA

55.患者女,26歲。雙下肢麻木、乏力伴言語不清1周就診。1年前曾患視神經炎,在當地就診,經服用潑尼松后好轉。最可能的診斷是解析:此次患者表現為脊髓損害,結合既往的視神經炎,考慮視神經脊髓炎,屬于多發性硬化。答案:(C)A.進行性延髓麻痹B.急性脊髓炎C.多發性硬化D.腦梗死E.脊髓壓迫癥

56.患者男,21歲。右側肢體抽搐2年,突然昏迷1小時。查體:神志淺昏迷,左側肢體偏癱。CT顯示右額葉腦內血腫,臨床診斷最可能是解析:年輕人有抽搐病史,突然發病,CT診斷為顱內出血,其最常見的病因為腦血管畸形破裂。腦動脈瘤和高血壓腦出血最常見于老年人,腦瘤常見于中、老年人,一般無抽搐病史,常表現為蛛網膜下腔出血。答案:(D)A.原發性癲癇B.腦動脈硬化C.腦動脈瘤D.腦血管畸形E.高血壓腦出血

57.患者男,58歲。突然頭痛嘔吐,伴意識喪失30分鐘。查體神志清楚,頸部抵抗,克氏征陽性。右側眼瞼下垂,右側瞳孔4mm,光反射消失。此時最好的診斷措施是解析:根據患者男,58歲,突然起病,頭痛嘔吐,一過性意識喪失,動眼神經麻痹的表現(右側眼瞼下垂和瞳孔散大,瞳孔對光反射消失),腦膜刺激征陽性,考慮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首選的檢查為頭顱CT,腰椎穿刺對于顱內壓增高患者應慎重。答案:(D)A.腰椎穿刺B.腦電圖C.視力檢查D.頭顱CTE.視神經成像

58.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最常累及的關節是解析:痛風性急性關節炎,最常累及趾及第一跖趾關節,其余依次是踝、膝、腕、指、肘等關節。常午夜起病,夜間疼醒,受累關節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可伴有發熱,常呈自限性;伴高尿酸血癥。答案:(D)A.雙手近端指間關節B.雙手遠端指間關節C.腕、肘關節D.趾及第一跖趾關節E.踝、膝關節

59.痛風是下列哪種物質代謝異常所致解析:無答案:(A)A.嘌呤B.鈣、磷C.脂質D.糖E.維生素

60.下列治療痛風的藥物中,屬于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特效藥物的是解析:苯溴馬隆屬排尿酸藥,別嘌呤屬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均用于痛風發作間歇期和慢性期。糖皮質激素、秋水仙堿和非甾體抗炎藥均可用于急性痛風關節炎的治療,但只有秋水仙堿是治療急性痛風關節炎的特效藥。答案:(B)A.糖皮質激素B.秋水仙堿C.非甾體抗炎藥D.別嘌醇E.苯溴馬隆

61.痛風性關節炎反復發作者,X線檢查典型改變為解析:無答案:(C)A.關節梭形腫脹B.關節梭形腫脹及骨質疏松C.受累骨骼穿鑿樣、鑿孔樣、蟲蝕樣缺損D.骶髂關節硬化與纖維性強直E.指(趾)遠端呈鉛筆尖或帽狀改變

62.對于營養不良的營養治療,開始時提供的熱量是解析:對于營養不良的營養治療,應提供足夠的營養,但應緩慢進行。總熱量按體重計算,開始時30kcal/(kg·d),病情穩定后總熱量可逐步增至40~50kcal/(kg·d)。答案:(B)A.20kcal/(kg·d)B.30kcal/(kg·d)C.35kcal/(kg·d)D.40kcal/(kg·d)E.50kcal/(kg·d)

63.對于營養不良的營養治療,開始時提供的蛋白質是解析:對于營養不良的營養治療,應提供足夠的營養,但應緩慢進行。蛋白質按體重計算,開始時給予0.8g/(kg·d),病情穩定后總熱量可逐步增至1.5~2.0g/(kg·d)。答案:(B)A.0.5g/(kg·d)B.0.8g/(kg·d)C.1.0g/(kg·d)D.1.5g/(kg·d)E.2.0g/(kg·d)

64.對于營養不良的營養治療,應首先糾正的是解析:無答案:(E)A.低蛋白血癥B.血清膽固醇濃度降低C.血糖降低D.低體溫E.水、電解質紊亂

65.患者,女,26歲,反復發熱,伴右腕、左膝、左踝關節腫痛3個月。雙頰部見盤狀紅斑。血WBC2.8×10!/L,Hb92g/L,ANA(+),RF(-),抗Sm抗體(+),抗ds-DNA抗體(+),尿蛋白1.2g/L。經抗生素治療無效。正確的診斷是解析:無答案:(D)A.類風濕關節炎B.結核感染引起的關節炎C.銀屑病性關節炎D.系統性紅斑狼瘡E.亞急性皮膚型紅斑狼瘡

66.患者女,32歲。不規則發熱伴大小關節疼痛月余。體格檢查:一般情況尚好。血壓130/90mmHg(17.3/12kPa)。面部未見紅斑,口腔、鼻腔有潰瘍,右膝及右踝關節輕度紅腫,有壓痛無畸形。實驗室檢查:尿蛋白(+),顆粒管型(+),外周血白細胞計數3.5×10!/L,網織紅細胞2.1%,抗核抗體(+),LE細胞(-)。問:患者最可能的診斷是解析: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臨床表現有頰部蝶形紅斑、口腔潰瘍、雷諾現象、關節痛、腎功能障礙、貧血、白細胞減少和持續性蛋白尿,抗核抗體(+)等特征。答案:(A)A.SLEB.類風濕性關節炎C.腎小球腎炎D.上呼吸道感染E.風濕性關節炎

67.患者女,32歲。不規則發熱伴大小關節疼痛月余。體格檢查:一般情況尚好。血壓130/90mmHg(17.3/12kPa)。面部未見紅斑,口腔、鼻腔有潰瘍,右膝及右踝關節輕度紅腫,有壓痛無畸形。實驗室檢查:尿蛋白(+),顆粒管型(+),外周血白細胞計數3.5×10!/L,網織紅細胞2.1%,抗核抗體(+),LE細胞(-)。問:下列疾病中,不必與該病相鑒別的是解析:與該病相鑒別的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癲癇病、原發性腎小球腎炎、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答案:(E)A.類風濕性關節炎B.腎炎C.癲癇病D.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E.急性白血病

68.患者女,32歲。不規則發熱伴大小關節疼痛月余。體格檢查:一般情況尚好。血壓130/90mmHg(17.3/12kPa)。面部未見紅斑,口腔、鼻腔有潰瘍,右膝及右踝關節輕度紅腫,有壓痛無畸形。實驗室檢查:尿蛋白(+),顆粒管型(+),外周血白細胞計數3.5×10!/L,網織紅細胞2.1%,抗核抗體(+),LE細胞(-)。問:為進一步確診,還可能出現以下結果,但不包括解析:系統性紅斑狼瘡是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抗血小板抗體及抗紅細胞抗體導致血小板和紅細胞破壞,臨床出現血小板減少和溶血性貧血。答案:(B)A.血小板減少B.紅細胞增多C.抗Sm抗體D.抗雙鏈DAN抗體E.補體C!降低

69.患者女,32歲。不規則發熱伴大小關節疼痛月余。體格檢查:一般情況尚好。血壓130/90mmHg(17.3/12kPa)。面部未見紅斑,口腔、鼻腔有潰瘍,右膝及右踝關節輕度紅腫,有壓痛無畸形。實驗室檢查:尿蛋白(+),顆粒管型(+),外周血白細胞計數3.5×10!/L,網織紅細胞2.1%,抗核抗體(+),LE細胞(-)。問:下列治療措施中,不適合該患者的是解析:系統性紅斑狼瘡急性期應臥床休息,慢性患者注意勿過勞,避免強陽光暴曬。答案:(A)A.加強鍛煉,多曬太陽B.非甾體類抗炎藥C.抗瘧藥D.糖皮質激素類藥E.免疫抑制藥

70.正常血清中主要的免疫球蛋白解析:IgG是正常血清中主要的免疫球蛋白,占免疫球蛋白總量的70%~75%。IgA是黏膜分泌物中的主要的免疫球蛋白。IgM是初次免疫應答的主要抗體。答案:(A)A.IgGB.IgAC.IgMD.IgDE.IgE

71.黏膜分泌物中的主要的免疫球蛋白解析:IgG是正常血清中主要的免疫球蛋白,占免疫球蛋白總量的70%~75%。IgA是黏膜分泌物中的主要的免疫球蛋白。IgM是初次免疫應答的主要抗體。答案:(B)A.IgGB.IgAC.IgMD.IgDE.IgE

72.體液免疫應答中,初次免疫應答的主要抗體是解析:IgG是正常血清中主要的免疫球蛋白,占免疫球蛋白總量的70%~75%。IgA是黏膜分泌物中的主要的免疫球蛋白。IgM是初次免疫應答的主要抗體。答案:(C)A.IgGB.IgAC.IgMD.IgDE.IgE

73.參與的免疫應答針對血液中抗原性復雜的微生物解析:IgM參與的免疫應答針對血液中抗原性復雜的微生物。IgG是二次免疫應答的重要免疫球蛋白。在人類,所有IgG亞類的分子都能穿過胎盤。答案:(C)A.IgGB.IgAC.IgMD.IgDE.IgE

74.二次免疫應答的重要免疫球蛋白解析:IgM參與的免疫應答針對血液中抗原性復雜的微生物。IgG是二次免疫應答的重要免疫球蛋白。在人類,所有IgG亞類的分子都能穿過胎盤。答案:(A)A.IgGB.IgAC.IgMD.IgDE.IgE

75.唯一能通過胎盤和免疫球蛋白的是解析:IgM參與的免疫應答針對血液中抗原性復雜的微生物。IgG是二次免疫應答的重要免疫球蛋白。在人類,所有IgG亞類的分子都能穿過胎盤。答案:(A)A.IgGB.IgAC.IgMD.IgDE.IgE

76.Ⅰ型變態反應解析:①類過敏反應是藥物直接刺激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釋放組胺。②Ⅰ型變態反應主要以IgE介導,引起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脫顆粒。③Ⅱ型變態反應IgG和IgM與靶細胞上的抗原相結合,由補體介導的細胞裂解。④Ⅲ型變態反應IgM由可溶性免疫復合物沉積,激活補體吸引中性粒細胞至局部吞噬,釋放溶酶體酶,引起血管炎性反應。⑤Ⅳ型變態反應由T細胞介導,與抗體無關。答案:(A)A.主要以IgE介導,引起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脫顆粒B.IgG和IgM與靶細胞上的抗原相結合,由補體參與引起細胞溶解C.IgM由可溶性免疫復合物沉積,激活補體吸引中性粒細胞至局部吞噬,釋放溶酶體酶,引起血管炎性反應D.由T細胞介導,與抗體無關E.藥物直接刺激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釋放組胺

77.Ⅱ型變態反應解析:①類過敏反應是藥物直接刺激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釋放組胺。②Ⅰ型變態反應主要以IgE介導,引起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脫顆粒。③Ⅱ型變態反應IgG和IgM與靶細胞上的抗原相結合,由補體介導的細胞裂解。④Ⅲ型變態反應IgM由可溶性免疫復合物沉積,激活補體吸引中性粒細胞至局部吞噬,釋放溶酶體酶,引起血管炎性反應。⑤Ⅳ型變態反應由T細胞介導,與抗體無關。答案:(B)A.主要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