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神經重癥病人的監護與治療演示文稿當前1頁,總共30頁。(優選)神經重癥病人的監護與治療當前2頁,總共30頁。神經外科重癥患者全身及??乒δ茉u估(一)全身及基本生命體征的維護要對神經外科重癥患者進行系統全身查體,對患者的循環系統、呼吸系統、血液系統、骨骼系統、內分泌等進行初步評估,掌握患者的整體狀況。同時利用心電圖、無創血壓、有創連續動脈壓、中心靜脈壓(CVP)、肝腎功能、血尿滲透壓、凝血功能、體溫以及外周氧飽和度等的監測結果,及時調整系統性治療目標及方案,使實施的治療措施能夠有效維持重癥患者的基本生命體征。當前3頁,總共30頁。神經外科重癥患者全身及??乒δ茉u估(二)神經系統??撇轶w及神經功能監測1、神經系統查體及評分重癥患者進入ICU后,要對神經系統的意識反應、瞳孔狀況、腦神經反應、運動感覺、生理反射以及病理反射等進行系統查體評估GCS評分,掌握患者的基本狀況。2、顱內壓(ICP)及腦灌注壓(CPP)監測顱內壓是指顱腔內容物對顱腔壁所產生的壓力,參考范圍:成人為70-200mmH2O(0.7-2.0Kpa),兒童為50-100mmH2O(0.5-1.0Kpa),顱內壓的監測比較常用的是顱內壓監測儀,以腦室導管法最常用,其次為硬膜外或硬膜下置管法。另外,可根據骨窗張力及腰椎穿刺測壓來判斷,必須注意的是,存在或懷疑腦疝的情況下,禁忌腰穿。進行顱內壓監測同時應該關注腦灌注壓(CPP),CPP=MAP-ICP.CPP宜控制在70-80mmHg,并避免低于50mmHg.當前4頁,總共30頁。神經外科重癥患者全身及??乒δ茉u估3、腦血流(CBF)監測腦血流量(CBF)=(MAP-ICP)/CVR)=CPP/腦血管阻力(CVR)。正常情況下腦血流為45~65ml/100g×min,腦血流下降會導致蛋白合成障礙以及無氧酵解的增加。腦血流與腦灌注壓呈正比關系,與腦血管阻力呈反比。低血壓或者腦血管阻力增加直接導致腦血流下降后的腦缺血或者腦梗死,腦血流的監測手段主要有經顱多普勒(TCD)技術、近紅外波譜分析技術以及激光多普勒技術4、神經電生理監測腦電圖等5、神經影像監測定期復查頭顱CT或MRI當前5頁,總共30頁。當前6頁,總共30頁。神經外科重癥患者顱內壓增高的控制策略正常顱內壓為5~15mmHg,目前認為病理情況下5~20mmHg是顱內壓合理范圍,個體顱內壓的最佳水平因人而異。合理控制顱內壓對減少高顱壓和低顱壓導致的繼發性腦損害十分關鍵。
1.體位:頭位抬高30度,保持頸部和軀干軸線,通過增加靜脈回流來降低顱內壓。
2.避免低血壓和低有效血容量:通過動脈血壓監測及CVP等監測血流動力學,避免腦低灌注引起的腦缺血以及后續顱內壓增高。
3.控制高血壓:對于原發高血壓的患者,在保證腦灌注壓的情況下,合理地控制血壓,避免腦血流過度灌注,增加顱內壓,增加再出血和血腫擴大的風險。4.管理好重癥患者氣道:嚴密監測血氣分析,避免低氧血癥,維持PCO2在30~35mmHg為佳,避免過度通氣后的腦血管痙攣和二氧化碳蓄積后的腦血管過度擴展及腦血流過度灌注而增加顱內壓;保障PO2>80mmHg,SPO2>95%。當前7頁,總共30頁。神經外科重癥患者顱內壓增高的控制策略
5.控制體溫于正常水平或輕度低體溫以降低腦代謝率,必要時進行亞低溫治療。6.必要的鎮靜措施,保持患者處于Ramsay鎮靜評分處于3~4分或Riker躁動鎮靜評分3~4分為佳。7.行腦室外引流及探頭監測ICP者,可以根據顱內壓水平適當通過腦室外引流來輔助控制顱內壓,需注意腦脊液引流量和速度的合理控制。
8.滲透性治療滲透性治療可選用甘露醇、甘油果糖、白蛋白、人工膠體、高滲鹽水、或者輔助以利尿劑。滲透性治療需綜合考慮顱內壓水平、腦水腫嚴重程度、心功能貯備、腎功能、液體管理要求以及顱內壓程度等,具體選擇最佳方案,監測血漿滲透壓可使其更合理化。9.采取上述措施后,如顱內壓持續增高,應及時復查頭顱CT以排除顱內血腫,必要時手術干預當前8頁,總共30頁。神經外科重癥患者的鎮痛鎮靜(一).目的與意義神經外科重癥及術后患者疼痛、躁動和興奮可引起血壓增高、心率增快和焦慮,這些都會增加再出血、顱內壓增高、導管脫落和誤傷等風險,因此必須進行處理
(1)消除或減輕患者的疼痛及軀體不適感,減少不良刺激及交感神經系統的過度興奮;(2)幫助和改善患者睡眠,減少或消除患者疾病治療期間對病痛的記憶;(3)減輕或消除患者焦慮、躁動甚至譫妄,防止患者的無意識行為干擾治療,保護患者的生命安全;(4)誘導并較長時間維持一種低代謝的“休眠”狀態,減少各種應激和炎性損傷,減輕器官損害,降低代謝,減少氧耗氧需;(5)短效鎮靜有助于患者配合治療和護理。當前9頁,總共30頁。神經外科重癥患者的鎮痛鎮靜(二)鎮痛與鎮靜實施1、鎮痛:可選擇非甾體類抗炎藥物(對藥物變態反應、急性出血事件或者合并消化道潰瘍時禁用)、非阿片類止痛藥、阿片類止痛藥物。2、鎮靜治療:神經外科重癥患者涉及判斷和觀察意識問題,鎮靜治療要慎重,鎮靜治療前要綜合評估患者鎮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般建議應用短效且不良反應可控的鎮靜藥物,如丙泊酚、咪達唑侖和右美托咪定。特別應該強調的是,上述鎮靜藥物使用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以及導致患者血壓下降,腦的低灌注是神經重癥患者的禁忌,尤其是鎮痛和鎮靜劑聯合使用的情況下風險增加。所以,要適當控制藥物劑量,實時監測患者的呼吸、血壓狀況,充分準備并及時糾正可能發生的呼吸及循環變化。3、對于重型顱腦外傷患者,使用鎮靜藥可防止顱內壓的升高;應用深度鎮靜可以降低頑固性顱內高壓。對于插管、顱內壓監測和中心導管監測的患者,尤其需要維持鎮靜;必要時應持續鎮靜治療。當前10頁,總共30頁。
一、顱內壓增高
參考范圍:成人為70-200mmH2O(0.7-2.0Kpa)兒童為50-100mmH2O(0.5-1.0Kpa)
當前11頁,總共30頁。神經外科重癥患者的營養治療(一)營養治療1.營養評估:使用傳統的評估指標(如體重、白蛋白、前白蛋白等)不能有效全面的評估神經外科重癥患者營養狀況。應結合臨床進行全面評估,包括體重減輕、疾病嚴重程度、既往營養攝入、并發疾病、胃腸功能等營養途徑:腸內營養與腸外營養是可選擇的營養治療途徑。經胃腸道的營養補充符合生理需求,是優選的途徑。如果腸內營養不能達到能量需求目標,可腸內營養與腸外營養聯合提供。重癥患者合并嚴重胃腸應激性潰瘍、出血及不耐受腸內營養患者選擇腸外營養。3.開始營養治療的時間:建議早期開始營養治療。應在發病后24~48h內開始腸內營養,爭取在48~72h后到達能量需求目標。重型腦外傷患者72h內給予足夠的營養支持可以改善預后。對那些不能靠飲食滿足營養需求的腦卒中患者,需要考慮在入院后7d內進行腸內營養支持。開始腸外營養支持時要考慮患者既往營養狀況及胃腸功能。如果入院時存在營養不良,患者不能進行腸內營養,應及早開始腸外營養。此外,如果在5~7d腸內營養支持還不能達標,應聯合腸外營養支持。當前12頁,總共30頁。神經外科重癥患者的營養治療能量供給目標:重癥患者應激期可采用20~25kcal/kg.d作為能量供應目標.營養配方選擇:腸內營養支持時應根據患者胃腸功能(胃腸功能正常、消化吸收障礙及胃腸動力紊亂等)、并發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癥、低蛋白血癥等)與營養師協商選擇營養配方。可選用整蛋白均衡配方、短肽型或氨基酸型配方、糖尿病適用型配方以及高蛋白配方等。營養支持的監測及調整:為達到營養支持的目的,提高營養支持效率,避免并發癥及不良反應,在營養支持治療的同時應加強監測,如營養供給速度、營養支持是否滿足患者需求、患者是否出現不良反應(如嘔吐、腹瀉、感染)等,決定是否需要調整營養支持方案。當前13頁,總共30頁。神經外科重癥患者的營養治療(二)營養治療的護理要點1.體位及管道的留置:為了減少吸入性肺炎的發生,床頭抬高至少30°,注意采取措施減少軀體下滑帶來的剪切力影響,避免壓瘡的發生。留置胃管時應在測量的基礎上多插入7~10cm。2.保證營養液的溫度:建議采取加溫措施或者使用具有加溫裝置的營養泵3.管道的維護:在留置管道時和每次喂養前都應該檢查管道位置,并定時檢查是否移位,以消除營養液誤入肺內的風險。為防止管道堵塞,建議每4小時用30ml溫水沖洗管道1次,每次中斷輸注或給藥前后用30ml溫水沖洗管道。護理操作中應注意無菌原則,防止護理操作中的污染,喂養器具應24h更換1次。當前14頁,總共30頁。神經外科重癥患者的并發癥處理(一).中樞神經系統感染1.嚴格實施預防感染的基本原則和策略。嚴格遵守洗手制度、貫徹執行國家衛生部關于院內感染控制標準及有關定,建立完善的病房感染控制制度以及院內感染病例的發現、登記、報告、分析、反饋系統。嚴格抗菌藥物使用的適應證,切實減少乃至消除泛耐藥細菌在患者之間的傳播2.控制感染的策略:患者出現感染征象應積極留取腦脊液、痰液、尿液、傷口分泌物、深靜脈導管血、血液等標本進行病原學檢驗和藥物敏感試驗。對于患者突然出現的意識變化或者神經體征的變化,同時伴有高熱,應該進行腰椎穿刺(除非有腰穿禁忌證)。3.診斷方法和診斷標準:①體溫:超過38℃或低于36℃;②臨床癥狀:有明確的腦膜刺激征、相關的顱內壓增高癥狀或臨床影像學證據。③
血液:白細胞>10×109/L或中性粒細胞比例>80%。④
腦脊液分析:對懷疑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患者,必須進行腦脊液的常規、生化分析(除非有禁忌證)及病原學檢查,化膿性感染腦脊液典型性改變:白細胞總數>500×106/L甚至1000×106/L,多核細胞>80%,糖<2.8~4.5mmol/L(或者<2/3血糖水平),蛋白>0.45g/L,細菌涂片陽性發現,腦脊液細菌學培養陽性。同時酌情增加真菌、腫瘤、結核及病毒檢查,以利于鑒別診斷。當前15頁,總共30頁。神經外科重癥患者的并發癥處理4.抗菌藥物的選擇及使用原則①.臨床診斷為感染時,應根據流行病學特點以及當地抗菌藥物的敏感情況,盡可能在留取檢驗及培養標本后,開始經驗性抗菌藥物治療。②抗菌藥物的選擇為易透過血腦屏障的產品。治療盡可能采用靜脈途徑,因患者多有顱內壓增高,一般不推薦腰椎穿刺鞘內注射的給藥模式。③根據藥物血腦屏障通透性以及患者的個體情況,一般建議中樞神經系統的感染使用患者能夠耐受的藥物說明中最大藥物劑量以及長程治療。當前16頁,總共30頁。圍手術期癲癇癲癇在神經外科重癥患者中比較常見,誘發癲癇的高危因素包括:癲癇史、術前有癲癇史的患者、顱腦外傷、腦腫瘤、腦血管病(包括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內血腫、腦動脈畸形)、顱內感染(如腦膿腫、寄生蟲)等;手術持續時間>4h者更易誘發癲癇;腦水腫或顱內壓增高;術后出血或感染??拱d癇藥物(AED)治療應針對患者癲癇發作的類型或患者可能存在癲癇發作風險進行恰當的選擇。當前17頁,總共30頁。靜脈血栓栓塞性疾病靜脈血栓栓塞癥(VTE)是神經外科危重病患者常見且為后果嚴重的并發癥,包括深靜脈血栓(DVT)和肺栓塞兩種類型。對于經歷較大神經外科手術的患者,常規使用IPC預防血栓形成。應鼓勵所有急性腦卒中患者早期活動和攝入足夠的水分,以防止DVT和肺栓塞發生。對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應該采取預防深靜脈血栓的措施.當前18頁,總共30頁。電解質紊亂神經外科患者容易發生水電解質失衡,以血鈉失衡和血鉀失衡最為常見。幾種特殊的水鹽失衡:
中樞神經源性尿崩癥(CNDI)抗利尿激素分泌異常綜合征(SIADH)腦耗鹽綜合征(CSWS)當前19頁,總共30頁。呼吸監測及呼吸道處理1、保持呼吸道通暢2、維持足夠的PaO23、翻身拍背,促進痰液引流4、昏迷,沒有自主排痰能力患者,盡早氣管切開當前20頁,總共30頁。消化系統管理1、應激性潰瘍的預防2、胃腸道運動功能的調節3、應激性潰瘍出血治療當前21頁,總共30頁。引流管的處理當前22頁,總共30頁。各種引流管的處理放置目的:
1.術后引出滲血及血性腦脊液
2.引出腦脊液,控制顱內壓3.引流炎性腦脊液4.引流血腫當前23頁,總共30頁。引流管類型硬膜外引流管硬膜下引流管腦實質內引流管(瘤腔、血腫腔)腦室內引流管腰大池引流管當前24頁,總共30頁。一、腦室引流管
經顱骨鉆孔穿刺側腦室前角,放置引流管將腦脊液引流至體外。目的①監測顱內壓②降低顱內壓:腦脊液循環通路阻塞③腦室術后引流腦脊液,減少腦膜刺激及蛛網膜粘連④引流血腫及炎性腦脊液當前25頁,總共30頁。當前26頁,總共30頁。(1)引流袋高度
平臥位:引流管高點高出外耳道水平10~1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軟件測試基礎知識試題及答案
- 2025屆欽州市重點中學數學七下期末復習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2025屆北京東城二中學八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質量檢測試題含解析
- C++高級編程技巧試題及答案
- 網絡安全攻防演練中的策略與技巧試題及答案
- 如何開展精益管理實踐計劃
- 醫院內部培訓體系建設計劃
- 重慶市彭水一中學2025屆七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軟件開發常見問題解析試題及答案
- 城市交通與城市規劃方法創新研究重點基礎知識點
- 煙草專賣合同協議書
- 國有融資擔保公司筆試真題解析
- 24秋國家開放大學《社會教育及管理》形考任務1-3參考答案
- 2024年江西省高考化學試卷(真題+答案)
- 大美勞動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江西財經大學
- MOOC 光纖光學-華中科技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建筑史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 《蘇幕遮燎沉香》教學設計
- 個人征信報告模板2020年word版可編輯帶水印
- 保險建議書范本
- SF-36簡明健康狀況量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