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端午節教案錦集6篇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端午節教案篇1活動目標:1、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劃龍舟。2、在教師的幫助下嘗試飽粽子,了解粽子的各種口味。活動準備:1、插艾草、劃龍舟的圖片。2、活動前請家長向幼兒介紹端午節的來歷和包粽子的方法。3、幼兒用書活動過程:教師出示圖片:小朋友,你們知道圖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嗎?什么節日人們會舉行劃龍舟比賽呢?(引導幼兒知道是端午節。)二、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3、教師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了解端午節的由來。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教師小結:原來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們國家古代的一位偉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愛國主義詩人,一心為國家大事擔憂,眼看著國家就要面臨災難卻無法挽救,于是整天憂心忡忡,不久,這位懷才不遇的詩人就跳江自殺了!但是他的尸體一直都沒有找到!他自殺的時候剛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們就把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在端午節要賽龍舟、吃粽子。賽龍舟是為了趕跑河里的魚蝦,怕他們吃掉屈原的尸體,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飽魚蝦,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體!由此可見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與愛戴的人啊四、請幼兒說說自己過端午節的經歷。教師:馬上就是端午節了,我們家里都已將開始包粽子了,你們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1、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準備呢?教師小結:每年的端午節我們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葉和糯米,根據個人的口味,人們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豬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紅棗,做成甜粽子!活動結束!端午節教案篇2一、活動背景: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都適合中班的幼兒來開展,既能鍛煉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又有著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為此,我結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二、活動目標:1、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同時鍛煉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絡、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學習端午節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三、活動地點:教室四、活動時間:20xx年6月五、活動前準備:上網查閱資料、收集故事、多媒體課件等20xx年幼兒園端午節主題班會教案20xx年幼兒園端午節主題班會教案。六、活動過程:【活動導入】1、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2、那么端午節的由來、習俗你們知道嗎?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端午節去了解一下。3、引出主題:“端午文化”主題班會現在開始!【活動一】端午說由來(一)端午節別稱1、端午節有哪些別稱?2、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很多,誰能告訴大家?(學生交流)(二)端午講故事1、端午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關于端午節故事傳說很多,你們知道哪些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嗎?2、學生講述端午節故事:《嫦娥奔月》、《屈原投江》。3、主持人小結。【活動二】端午話習俗(一)賽龍舟1、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于我國地廣人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各地有著不同的習俗。你們知道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嗎?(學生自由交流)2、你知道端午節最熱鬧的習俗是什么嗎?(多媒體課件:賽龍舟)3、端午節為什么要進行賽龍舟比賽?(學生交流)(二)話粽子1、除了賽龍舟,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就是品嘗粽子。(學生介紹粽子的由來。)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琳瑯滿目。(多媒體課件:粽子)3、我國各地方的粽子還各有特色,請幾個學生介紹他們家鄉的粽子。4、主持人小結【活動三】談感受,激發情感1、今年端午節與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過的?(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20xx年幼兒園端午節主題班會教案作文。)2、你想對地震災區的小朋友說些什么?(學生交流)3、總結:兩千多年的歲月,這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盡管大江東去,暮往朝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讓我們世世傳遞端午節,代代都記住他,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屈原。【教師總結】看了你們自己策劃的主題班會,不僅是同學們,包括老師自己都對端午節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離騷》中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段話來結束今天的主題班會,也希望同學們用這段話來勉勵自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端午節教案篇3活動目標1、初步了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過節日中的習俗。2、培養幼兒對民族文化感興趣。3、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兒嘗試包粽子。4、通過參加端午節環境創設,感受參與端午節慶祝活動的樂趣。教學重點、難點了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過節日中的習俗。活動準備1、包粽子、做香囊所需的材料。2、活動前請幼兒收集有關端午節的資料。3、請部分爺爺奶奶參與活動。活動過程(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活動的主要環節很清楚地再現,即開始環節、基本環節、結束環節、延伸環節。注:重點表述基本環節)到爺爺奶奶家過節。1、請爺爺給小朋友講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節的來歷。2、小朋友自由和爺爺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端午節的資料。進一步了解端午節時人們進行的一些活動:如賽龍舟、吃粽子、掛艾枝、灑黃酒、掛香囊等。3、幼兒和爺爺奶奶們一起進行過端午活動。(1)、我給奶奶學包粽子。請奶奶向小朋友介紹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兒嘗試包粽子。(2)、做龍舟、劃龍舟。和爺爺一起用布和竹棍做成龍舟進行龍舟大賽,請幼兒四五人一組,套上龍舟,進行劃龍舟比賽活動,先取到紅綢一組為勝。旁邊請幾位幼兒為他們搖旗吶喊。(3)、做香囊活動。請奶奶示范香囊的做法,把碎布縫成校口袋,放進香料和少許艾草,合上袋子,幼兒學做香囊。(4)吃粽子,感受節日的氣氛。(5)和爺爺奶奶再見。端午節教案篇4一、活動目標1.知道火災發生時如何撤離、躲避、求救等多種自救方法。2.能正確撥打火警電話119,面對火災不慌張,積極動腦想辦法,增強自我保護能力。3.感恩消防員的辛苦,體驗人與人之間的關愛之情。二、活動準備1.知識準備:活動前請幼兒制作"發生火災怎么辦"安全宣傳畫。2.物質準備:視頻(亮亮家失火報道、消防員救火、火災求生法)、課件"遇到火災怎么辦"、快樂成長宣傳片、濕毛巾與幼兒人數相等、安全出口標志若干。三、活動過程1.通過講述"亮亮家火災"事件,引導幼兒感受火災給生活帶來的危害。(1)播放亮亮家失火的視頻。提問:亮亮家發生了什么事情?你有什么感覺?(2)通過實地演練,鞏固幼兒逃生撤離的已有經驗。①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引導幼兒從安全通道撤離。②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方法迅速撤離。(3)創設情境,引導幼兒了解無法撤離時,如何正確躲避。①提問:當火勢很大無法撤離時,應該怎么辦?可以用哪些方法躲避?②演示課件,引導幼兒判斷分析躲避在哪里是正確的。(4)講述故事,引導幼兒懂得發生火災要沉著冷靜,積極動腦想辦法。①教師講述"婷婷火場自救"小故事。②提問:面對險情時婷婷是怎樣自救的?還可以用哪些方法自救?③運用兒歌,全面總結火災中的自救方法。4.觀看公益片"我們快樂成長",體驗人與人之間的關愛。請幼兒觀看公益片,談一談:如果你是受災的小朋友,你現在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引導幼兒感受火災無情、人有情的美好情感。端午節教案篇5一、活動背景: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傳統節日正是培育優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養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徑,因此圍繞“走進端午”這個話題,設計了“端午說由來、端午話習俗、端午講故事、端午賽詩會、學生談感受”等板塊,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端午節的來歷、習俗等,感受端午節的文化內涵,親身體驗我國傳統佳節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二、活動目標:1、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同時鍛煉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絡、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學習端午節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3、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動手能力。三.活動時間:20xx年6月16日四.活動地點:初三(8)教室五.活動準備:收集與端午節有關的資料、準備材料。六.活動過程。1、開場白班主任:又到一年粽飄香,你們是否對華夏傳統節日——端午節有所期待呢?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等,今天,老師和大家在這里共度佳節。2、了解民族文化班主任:(1)你知道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嗎?關于端午節有哪些傳說?生:愛國詩人屈原因為擔憂國家興衰,憤而抱石頭投汨羅江自盡,而感動天下百姓,百姓為怕魚兒吃掉屈原尸體。于是用竹葉包成肉粽投入江中,這就是端午吃粽子的由來。生: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居民為了不讓跳下汨羅江的屈原尸體被魚蝦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競相劃船(賽龍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體。(2)在我們這兒過端午節有哪些有趣的風俗習慣呢?生:賽龍舟、吃粽子、佩香囊、撮五彩線、喝雄黃酒、懸艾葉菖蒲等(3)你打算怎樣度過今年的端午節呢?生:我打算和家人一起吃粽子來過今年的端午節。??3、游戲開始(一)吃粽子比賽班主任:我們先來猜個謎語:三角四楞長,珍珠肚里藏,要吃珍珠肉,解帶扒衣裳。(謎底:粽子)班主任:下面我們就來個吃粽子比賽,怎么樣?(班主任講規則)參賽者以四人為一組,蒙好雙眼,待主持人宣布“開始”后,各參賽選手在原地轉五圈,然后找到自己的粽子,以最快的速度解開包裝吃完粽子,當完全咽下后舉手示意,由小組長檢查無誤后示意主持人宣布比賽結束。為完成游戲時間最短的獲勝選手鼓掌。班主任:從大家剛才的表現,可以看到同學們已感受到了過節的快樂。(二)縫香包先由班主任講解縫香包的要領和針法,然后同桌兩人一組,班主任宣布“開始”后,再動手,同桌可以互相幫助。時間為15分鐘。比賽結束后,由班干部推選出5個制作的精美的香包,制作人各自配戴自己的作品一塊合影留念。(三)撮五彩線還是同桌兩人合作,各自把自己準備好的五彩線拿出來,待班主任喊“開始”,自己動手開始撮,限時3分鐘。完了之后,把自己的成果戴到手上,舉手示意成功。(四)為了紀念我們的'傳統佳節——端午節,我班的同學們都辦了手抄報,請各小組展示自己的手抄報,并評選出優秀的手抄報。(分小組展示手抄報)七、反思與拓展這次活動,通過師生討論交流、游戲活動、展示作品,使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與價值,了解了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動手能力。看了你們自己策劃的主題班會,不僅是同學們,包括老師自己都對端午節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離騷》中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段話來結束今天的主題班會,也希望同學們用這段話來勉勵自己,希望你們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不斷勉勵自己,不斷進步!端午節教案篇6活動目標:1、了解端午節的名稱、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目之一。2、體驗中國民間節目的韻味。3、鍛煉平衡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4、樂于參與體育游戲,體驗游戲的樂趣。活動準備:1、幼兒已經初步了解中國農歷記年的方法。2、幼兒用書:《快樂端午節》。活動過程:1、幼兒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節。★教師:今天是什么日子?★幼兒和同伴交流。★請個別幼兒在全班面前表述,重點引導幼兒表述端午節的時間。★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端午節是中國農歷的五月五日。2、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的來歷。★教師:端午節是怎么來的,有沒有小朋友知道它的傳說故事?★幼兒相互交流。★教師請兩名幼兒講述,大家分享端午節的傳說。★教師小結:古代楚國的詩人屈原非常熱愛自己的國家,在秦國攻破楚國京都時,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農歷五月五日,在寫下了詩歌《懷沙》之后,抱石投汩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老百姓非常悲痛,紛紛涌到汩羅江邊去憑吊屈原。3、引導幼兒進一步了解端午節的風俗習慣。★教師:在端午節這天,人們都有哪些活動,為什么進行這樣的活動?★幼兒分組交流。★每組選1名幼兒在集體面前發言。★教師小結:端午節人們會進行許多活動,如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配香囊等。4、引導幼兒看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教育熱點問題課件
- 教育政策宣講課件
- 【廣安】2025年四川廣安市考試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235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剖析附帶答案詳解
- 語音音標教學課件
- 題型4 函數圖像型計算-備戰2020年中考化學計算題型特訓(原卷版)
- 早教親子活動策劃方案
- 教育活動與教學活動方案
- 明星合影活動方案
- 日常搞笑活動方案
- 春節云活動策劃方案
- 菌毒種及其樣本的管理
- 【MOOC】探秘移動通信-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五年級】語文上冊課課練
- 2020年棗莊市滕州市事業單位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基礎知識》真題庫及答案解析
- 心源性暈厥課件
- DB41 2556-2023 生活垃圾焚燒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 地黃種植培訓課件
- DB11∕T 2000-2022 建筑工程消防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 《精細化工反應安全風險評估規范》知識培訓
- 形勢與政策(一)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
- 2024-2030年中國工業軟管總成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分析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