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體系架構導論三大理論支柱
新自由主義的相互依存論新現實主義的霸權穩定論新馬克思主義的依附論七大全球化問題
國際貿易體系、國際金融體系、區域經濟合作、跨國公司、南北關系第一講導論定義與探討對象探討方法目的意義本講介紹國際政治經濟學的定義、探討對象、探討方法和探討的目的和意義,以及中國的國際政治經濟學探討的歷史與現狀。中國的國際政治經濟學探討一、國際政治經濟學的學科發展1970年,金德爾伯格(CharlesP.Kindleberger)出版了《權力與金錢:國際政治的經濟學和國際經濟的政治學》(PowerandMoney:theEconomicsofInternationalPoliticsandthePoliticsofInternationalEconomics),首先在經濟學中出現了把國際經濟與國際政治聯系起來考察,以更加全面地分析國際經濟問題的傾向,這是西方國際政治經濟學理論探討的起點。金德爾伯格還是霸權穩定論的始作俑者。這是國際政治經濟學的第一部力作。1977年,哥倫比亞高校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瓊·斯佩羅(JoanE.Spero)發表了《國際經濟關系的政治學》,宣告“國際政治經濟學”的誕生。1975年,羅伯特·吉爾平(RobertGilpin)出版《美國力氣與多國公司:對外投資的政治經濟學》(U.S.PowerandTheMultinationalCorporation:ThePoliticalEconomyofForeignDirectionInvestment),這是國際政治學家從政治經濟學角度探討國際問題的第一部力作。明確提出了國際政治經濟學的三大“意識形態”問題,即理論范式。1981和1987年,國際政治經濟學的主要代表人物羅伯特吉爾平(RobertGilpin),先后發表了《世界政治中的斗爭與變革》(WarandChangeinWorldPolitics,1981)和《國際關系政治經濟學》(ThePoliticalEconomyofInternationalRelations),《世界政治中的斗爭的變革》提出了霸權穩定論,是現實主義國際政治經濟學的扛鼎之作。《國際關系政治經濟學》分析了國際政治經濟學的三大理論范式,提出國際關系探討應當將國家政治與市場經濟兩個范疇結合起來。該書標記著國際政治經濟學的形成。1983年,美國著名國際政治經濟學家理查德·烏爾曼(RichardUllman)在頗有影響的《國際平安》季刊上發表了《重新定義平安》一文,明確提出國家平安以及國際平安概念應予擴大,使之包涵全球性問題。1984年,瑞士學者弗雷出版《國際政治經濟學》,首次運用了“InternationalPoliticalEconomics”的寫法。1991年,由克瑞恩(GeorgeT.Crane)、阿瑪維主編的《演進中的國際政治經濟學理論》一書,分析了國際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淵源和發展過程,并將國際制度論視為國際政治經濟學的最新理論成果。1991年北京高校主辦的“跨世紀的挑戰——中國國際關系學科的發展”學術研討會,標記著中國學者起先探討國際政治經濟學。1998年,《國際組織》雜志出版了一期專輯,回顧了近20多年來國際政治經濟學的發展成果。吉爾平(RobertGilpin)的綜合說
國際政治經濟學是一門關于國際政治和國際經濟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學問。二、國際政治經濟學的定義斯特蘭奇(SusanStrange)的分析框架說這門學科是探討影響到全球生產、交換和安排體系,以及這些體系所反映出來的價值觀念組合的社會、政治和經濟支配。在荒島的故事中,由船員組成的馬丁團隊是現實主義的,首先考慮平安和秩序,是一個有組織的封閉社會;由青年學生組成的杰里團隊是志向主義的,首先考慮公正和同等,形成了一個公社;由老人、母親、兒童組成的杰克團隊是自由主義的,首先考慮財寶和生產效率,是一個市場社會。國際政治經濟學作為一個分析框架,主要任務是從結構上去分析國家(任何政治權力機構)對市場的影響,或者反過來市場力氣對國家的影響。弗雷德里克·皮爾遜的定義(《國際政治經濟學:全球體系中的沖突與合作》,北大出版社2006年)國際政治經濟學主要探討在世界市場內,國際貿易、金融、生產及電子通訊的全球化如何使具有“地方性”的國內政治經濟日益融入其中;而后者反過來又將影響全球化的進程。即(1)國際貿易、金融、生產及電子通訊的發展如何促進國內政治經濟的全球化;(2)國內經濟政治對國際政治經濟的影響。這個定義已經相當接近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的相關論述。本書定義。國際政治經濟學是主要探討國際關系中政治與經濟互動規律的新興學科。國際關系中政治與經濟的互動瓊·斯佩羅(JoanE.Spero)界定了政治經濟互動的三種形式1、政治框架制度確定利益安排。2、國際政策確定過程中的政治意圖和經濟利益相互影響。
3、國際經濟關系本身就是國際政治關系。金德爾伯格(CharlesP.Kindleberger)提出了國際關系中政治與經濟的三組關系。1、國內經濟和國際政治2、國內政治和國際經濟3、國際政治與國際經濟國內國際政治經濟國際關系中政治與經濟的三組關系金德爾伯格認為國際政治經濟學對國際范圍中政治與經濟互動關系的形式與途徑的探討主要集中在七大問題。吉爾平提出國際政治與國際經濟互動的范圍與內在機制的三個方面的問題。三、探討對象國際政治經濟學主要探討的七個問題1、對國際范圍內政治與經濟互動的基本原理的探索;2、對當代資本主義現狀和發展趨勢的探討;3、對當代國際秩序的探討;4、對不發達問題緣由及其出路的探討;5、對國際組織和國際政治經濟合作的探討;6、對國際貨幣體系、貿易和投資、經濟救濟和技術轉讓等重要國際經濟問題的探討;7、對各國外交政策中經濟因素的探討。國際政治經濟互動的機制吉爾平(RobertGilpin)1、市場經濟增長的政治根源及作用相互依存的條件及其對民族國家的作用、霸權國與相互依存。2、經濟變更與政治變更的關系國際政治關系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世界經濟因素對國際政治的影響。3、國際市場對國內經濟的意義世界市場的限制者、市場如何影響和限制國際間財寶和權力的安排、世界經濟作用下財寶和權力是走向集中還是分散。傳統探討方法(規范探討方法)基本特點:重原則、標準和價值觀分析;強調主觀性;個人推斷是探討結論的主要依據;強調國際關系的定性分析;堅持以歷史、哲學、法律和倫理對國際關系做出綜合分析。四、探討方法實證探討方法(科學行為主義)
1、資料的數量化、概念的可衡量化,強調數理統計和定量分析。2、實證的兩種方式:以統計方法對國際關系各種變量進行分析預料;二是運用計量方法對國際關系進行概念分析、關聯分析和模擬分析。3、實證探討的步驟:視察——假設——收集資料——統計分析——證明、發覺4、實證探討方法的特點留意實際閱歷分析,以公式圖表數據和模型從事實中取證;強調客觀性;綜合運用統計學、心理學、數學對國際關系進行綜合探討,充分運用電腦等現代探討工具。卡爾·多伊奇國際關系的定量分析卡爾·多伊奇是定量化探討的特殊推崇者。定量化實證探討是一個發展趨勢。國際政治交涉、軍事沖突、經濟談判和科學文化溝通包含著數量關系,為國際關系的定量探討供應了素材。卡爾·多伊奇的定量分析主要國家力氣潛能的假設性依次
卡爾·多伊奇:《國際關系分析》,世界學問出版社,35頁。2006年世界各國GDP(US$)排名01
美國
132216.85億
4399502
日本
49113.62億
3853303
德國
28582.34億
3467904
中國大陸26847.05億
204205
英國
23413.71億
3863606
法國
21537.46億
3537707
意大利
17839.59億
3068908
加拿大
10889.37億
3289809
西班牙
10812.29億
2676310
印度
8000.00億
7232006年世界各國GDP(US$)排名11
韓國
7684.58億
1573112
墨西哥
7415.20億
690113
俄羅斯
7328.92億
512914
澳大利亞
6453.06億
3185115
巴西
6207.41億
3300經濟學方法之一:公共選擇理論一、公共選擇理論的兩根支柱
1、通過投票實現多數決策;
2、公共產品的有效供應。無政府狀態的國際關系中的公共選擇
1、用公共選擇理論探討國際關系中經濟與政治互動;
2、國際集體選擇和國際公共產品的有效供應。二、代表人物與著作
1、卡爾·多伊奇:《國際關系分析》,1988。2、查爾斯·金德爾伯格:《權力與金錢:國際政治的經濟學和國際經濟的政治學》,1968。3、吉爾平:《世界政治中的斗爭與變革》、《國際關系政治經濟學》經濟學方法之二:博弈論膽小鬼模式
本講簡要回顧國際關系理論的發展軌跡,闡述國際政治經濟學興起的歷史背景和發展軌跡。國際社會的形成和國際關系學的誕生兩次大戰間的志向主義冷戰時期的現實主義其次講國際關系理論發展中的國際政治經濟學國際政治經濟學時代的到來國際政治經濟學的發展軌跡一、國際關系理論發展的三個時期
斯坦利?霍夫曼(StanleyHoffman)國際關系理論的發展經驗了三個時期:1、關于外交史的探討(40年頭末-50年頭初)
主題是斗爭與和平問題
2、核時代下的和平問題探討(50年頭中-60年頭末)主題是均勢、威懾和決策
3、國際經濟關系(70年頭初起先)主題是國際政治與世界經濟的互動二、國際社會的形成和國際關系學的誕生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會是國際社會形成的標記國際關系學的誕生
1919年巴黎和會,在各國建立國際關系探討機構;
1919年,英國威爾士高校設立國際關系課程。國際關系學的特點
1、國家間關系的內涵變更
2、政治學理論的運用
莫頓?卡普蘭對政治學與國際關系學關系的闡述
3、猛烈的歷史屬性
4、西方國際關系理論的中心在美國威斯特伐利亞和會泰爾博赫繪于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簽署文本巴黎和會巴黎和會會場威爾士高校威爾士高校是一家聯盟制高校,由10家威爾士高校學院組成。“UniversityofWales”負責頒發這十家學院的學位和其他資格,并支援它們的教學活動。威爾士高校由多家高校學院組成英國威爾士斯旺西高校卡地夫威爾士高校英國威爾士高校紐波特分校國家間關系內涵的變更傳統意義上的國際關系和國際關系理論
國際關系是指國際間政治關系
國際關系理論是關于分析國際間政治關系的理論和方法20世紀70年頭以來的國際關系和國際關系理論
國際關系應當包括國際政治和國際經濟,甚至包括國際間文化溝通
國際關系理論是探討包括上述領域的理論和方法
政治學與國際關系學的比較MortonK.Kaplan,“Macropolitics:SelectedEssaysonthePhilosophyandScienceofPolitics”Chicago,Alcline,1969,P.68莫頓?卡普蘭(MortonK.Kaplan)志向主義的主要觀點和核心代表人物
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Wilson)“十四點”支配理論淵源
康德(Kant):民主和平論
盧梭(Rousseau):民主和社會進化論三、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志向主義主要觀點
1、以性善論來說明斗爭與和平
2、立足公理與正義來視察國際關系
3、強調公正、和平,期望以國家規范和國際法準則來建立鞏固穩定的國際社會,從而確保和平,反對斗爭理論核心
1、人性論
2、公理論志向主義的主要觀點與理論核心伍德羅·威爾遜的“十四點支配”1918年1月8日,威爾遜在國會演說提出主要內容:主要內容:(1)公開外交。以公開的方式締結條約,嗣后國際間不得有任何類型的隱私默契,外交必需始終在眾目睽睽之下坦誠進行。(2)航海自由。各國領海以外的海洋上應有確定的航行自由,在和平常及戰時均然,只有為執行國際公約而實行國際行動時才可以封鎖海洋的一部分或全部。(3)貿易同等。應盡最大可能,消退全部同意接受和平及協同維持和平國家之間的經濟障礙,并建立同等的貿易條件。伍德羅·威爾遜的“十四點支配”(4)裁軍非戰。應實行充分保證措施,使各國軍備減至符合國內保安所需的最低限度。(5)民族自決。關于各國對殖民地的權益的要求,應進行自由、開明和公正的協調,并基于對下述原則的嚴格遵守:在確定關于主權的一切問題時,當地居民的利益,應與管治權待決的政府的正值要求,獲得同等的重視。(6)從俄撤軍。撤退在俄羅斯領土內的全部軍隊,解決全部關于俄國的問題,該解決方案應取得世界其它國家最良好和最自由的合作,俾使俄國獲得不受牽制和干擾的機會,獨立地確定她本身的政治發展和國策,并保證她在自己選擇的制度下,獲得自由國家社會的真誠歡迎;除歡迎之外,并賜予她可能須要和希望獲得的各種幫助。俄國的姊妹國家在將來數月期間的看法,將考驗出她們是否有善意;是否對于俄國的須要有所了解,并把這種須要與她們本身的利害區分開來;是否有明智而無私的憐憫心。
(7)從比撤軍。全世界應同意,在比利時的占據軍必需撤退,其領土必需復原,不得企圖限制她應與其它自由國家同樣享有的主權。(8)法國全部領土應獲自由,被侵占的法國地區應歸還,同時,一八七一年普魯士在阿爾薩斯一洛林問題上對法國的錯誤行徑,已使世界和平受到幾乎五十年的干擾,自應予以訂正,俾能為了全體利益而再度確保和平。(9)意大利的疆界,必需依照明晰可辨的民族界線予以重新調整。(10)對于奧匈帝國統治下各民族,我們愿見他們的國際地位獲得保證和確定,并對其發展自治賜予最大程度的自由機會。伍德羅·威爾遜的“十四點支配”伍德羅·威爾遜的“十四點支配”(11)羅馬尼亞、塞爾維亞以及門的內哥羅的占據軍應撤退;被占據的土地應歸還;應賜予塞爾維亞自由平安的出海通道;而巴爾干若干國家的相互關系,應依據歷史上已經確立了的有關政治歸屬和民族界限的原則,通過友好協商加以確定;同時,對于若干巴爾干國家的政治及經濟獨立和領土完整,亦應賜予國際保障。(12)對于當前奧斯曼帝國的土耳其本土,應保證其有穩固的主權,但對現在土耳其人統治下的其它民族,則應保證他們有的確平安的生活,和確定不受干擾的發展自治的機會;同時,達達尼爾海峽應在國際保證之下恒久開放,成為世界列國船只和商務的自由通路。(13)應建立一個獨立的波蘭國,它的領域包括全部無可置疑的波蘭人所居住的領土,并應保證她獲得自由平安的出海通道,而她的政治及經濟獨立和領土完整,則應由國際公約予以保證。(14)必需依據特地公約成立一個普遍性的國際聯合組織,目的在于使大小各國同樣獲得政治獨立和領土完整的相互保證。康德的“民主和平論”人類社會殲滅斗爭實現社會和平的三大法則
人類向善法則
自然演進法則
政治與道德合一法則民主和平論
人的本性是避惡向善的,利益和權力的沖突必定使人和人的群體最終建立符合進步的政治經濟支配。
在本質上政治與道德是一樣的,人類永久和平的實現只能建立在政治與道德的統一之上。盧梭的民主和社會進化論主要觀點
1、一切斗爭都是丑惡的
2、現代文明是私有社會的精神和強權戰勝了原始公有的單純和無防備
3、文明的發展是以人的純樸和善本性的丟失為代價的
4、通過國際間均勢即強國間的相互牽制來實現永久和平四、冷戰時期的現實主義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愛德華·卡爾(EdwardH.Carr》,《二十年危機》
漢斯·摩根索(HansJ.Morgenthau),《國家間政治》
尼古拉斯·斯皮克曼(NicholasSpykman),《美日在世界政治中的策略——美國與均勢》;1942,斯坦利·霍夫曼(StanleyHoffmann),《當代國際關系理論》;1960,肯尼思·沃爾茲(KennethWaltz),《人、國家與斗爭》、《國際政治理論》現實主義的理論淵源霍布斯(ThomasHobbes)、馬基雅弗利(Nicollo‘Machiavelli)等的性惡論與國際社會的無政府狀態。愛德華·卡爾《二十年危機》主要思想權力是政治活動中的主要因素;道德、民主和正義是相對的,是權力的產物;政治不能脫離權力,政治活動是權力和道德的結合。愛德華·卡爾《二十年危機》漢斯·摩根索《國家間政治》《國家間政治》漢斯·摩根索漢斯·摩根索《國家間政治》主要思想現實主義六原則政治是由根植于人性的客觀法則所支配的;權力規定國家利益,應把人的動機和意識等因素解除在外交戰略之外;政治的本質是以利益為基礎的權力斗爭;不能把普遍的道德原則和具體的政治現實混同;不能把特定國家的道德愿望與支配世界的道德法則視為一體;政治權力是獨立的,要敬重和相識政治領域的自律性。現實主義和志向主義的四個不同點斗爭的根源人的自私和權欲是斗爭的根本緣由,只有變更人類的這一惡性才能避開斗爭;國家體制不善,以至轉嫁危機,導致沖突,防止斗爭只能從改善國家體制入手;國際無政府狀態的存在,缺乏一個能制止斗爭的超權威組織,在成立世界政府之前,應維持國際政治的均勢。霍布斯馬基雅弗利人的自私本性與國際政治的自然狀態人的自私本質和生存意識確定了國際政治是權力意識;國際社會的無政府狀態允許各國實行一切手段去追求各自的國家利益,一切道德說教均無濟于事;國家關系應面對現狀,找尋國際權力斗爭規律和利益安排規律。五、國際政治經濟學時代的到來20世紀70年頭,IPE興起,緣由在于:
1、傳統國際關系理論與國際政治現實脫節緩和、越戰等對現實主義理論中的權力、國家利益、均勢等核心概念提出質疑。2、石油危機、經濟問題政治化的浪花潮變更了“高級政治”與“低級政治”之間的人為區分。
2、科學行為主義挑戰傳統主義。
3、對古典政治經濟學的重新評價。
國際關系理論譜系一戰結束,國際關系學誕生權力政治學志向主義主導現實主義主導二戰爆發60年頭國際經濟政治化趨勢和科學行為主義與傳統主義論戰國際政治經濟學新現實主義︹霸權穩定論︺新自由主義︹相互依存論︺新馬克思主義︹依附論︺六、國際政治經濟學的發展軌跡國際政治經濟學的興起
草創時期,20世紀60年頭末70年頭初國際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構建
理論構建時期,20世紀80年頭國際政治經濟學的發展方向國際政治經濟學發展史上重要著作七、國際政治經濟學探討的目的、意義從IPE視角分析冷戰后的新問題1、冷戰結束后的時代特征是什么?如何理解鄧小平關于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兩大主題?2、冷戰后國際格局的發展趨勢:多極化還是單極世界?3、冷戰后全球經濟相互依存和一體化對不同國家的影響和機遇,在以經濟科技為主體的綜合國際競賽中發展的戰略和戰術是什么?4、冷戰后應如何爭取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推動國際關系的發展?從IPE視角分析我國對外戰略1、中國的和平崛起對國際社會將產生什么影響?2、在綜合國力競爭的時代,中國應實行什么戰略方針?3、在相互依存不斷深化,經濟、能源、環境等因素在國際斗爭中愈來愈突出的狀況下,如何為以領土和主權不行侵擾為核心內容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注入新的內容?4、中國如何參與和推動爭取建立新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的斗爭,為改善南北關系而努力?5、如何估計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中國如何發揮應有的作用?八、中國的國際政治經濟學探討原著翻譯[美]羅伯特?吉爾平:《世界政治中的斗爭與變革》,中國人民高校出版社,1994年。[美]羅伯特·吉爾平:《國際關系政治經濟學》,經濟科學出版社,1989年。[美]羅伯特?吉爾平:《全球政治經濟學:解讀國際經濟秩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美]羅伯特?吉爾平:《全球資本主義的挑戰:21世紀的世界經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英]蘇珊·斯特蘭奇:《國際政治經濟學導論:國家與市場》,經濟科學出版社,1990年。[瑞]弗雷:《國際政治經濟學》,重慶出版社,1987年。[美]羅伯特?基歐漢:《霸權之后:世界政治經濟中的合作與紛爭》,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景區野炊活動策劃方案
- 林州加油站活動方案
- 晚宴晚會活動方案
- 景區月老活動策劃方案
- 機組大修黨員活動方案
- 暑假農莊活動方案
- 暑期柔道活動方案
- 村鎮義診活動方案
- 機關讀書小組活動方案
- 最美天使活動方案
- 油氣藏類型、典型的相圖特征和識別實例
- COMSOL 4.4 模擬螺線管線圈產生的磁場分布
- 氣相催化加氫法生產1.5萬噸年苯胺車間工藝設計
- 三位數顯示計時器定時器數電課程設計報告書
- 凹凸棒石(千土之王、萬用之土)
- 大氣污染控制工程課程設計_某工廠布袋除塵器的設計
- 三基-學校兒童少年衛生學(200題)練習
- 張家界船舶工業項目建議書【模板范本】
- 國家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管理系統操作指南
- 石油化工管道施工方案
- 四川SG-008技術、經濟簽證核定單(共2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