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連接態移動性管理移動性管理是指UE(UserEquipment)向網絡側報告它的位置、提供UE標識以及保持物理信道的過程。在E-UTRAN(Evolved演進的UTRAN)的系統中,根據RRC(RadioResourceControl)的連接狀態,移動性管理分為連接態和空閑態兩大類。本文檔描述了E-UTRAN的連接態移動性管理的相關內容。連接態移動性管理是當UE在連接態下移動時,移動網絡通過切換為UE提供暢通的物理信道,保證連續的用戶體驗。切換是當UE處于連接態時改變服務小區的過程,包括同頻切換、異頻切換與異系統切換。本文檔所述的切換,如果無特殊說明,通為廣義范圍上的切換,即包括切換流程、SRVCC、CCO/CCOwithNACC流程和重定向流程。當UE處于開機狀態,但沒有建立RRC連接時,稱為UE處于空閑態。空閑態下移動性管理是UE向網絡側報告它的位置,eNodeB(EvolvedNodeB)通過系統廣播消息下發相關配置信息,UE據此選擇一個合適小區駐留并接受服務。具體請參見《空閑態管理特性參數描述》。連接態移動性管理概述根據RRC的連接狀態,移動性管理主要分為連接態移動性管理和空閑態移動性管理兩大類。當UE建立了RRC連接時,稱為UE處于連接態。連接態移動性管理是eNodeB通過控制消息下發相關配置信息,UE據此完成切換測量,并在eNodeB控制下完成切換的過程,保證連續的用戶體驗。根據切換的觸發原因,有基于覆蓋、基于負載、基于頻率優先級、基于業務、基于上行鏈路質量、基于SPID切換回HPLMN以及基于距離這幾種切換。在無線的移動環境中,由于UE位置的不斷變化以及每個小區覆蓋范圍的有限性,所以引入基于覆蓋的切換來保證UE業務的連續性。當UE移動到小區覆蓋邊緣時,則觸發基于覆蓋的切換。基于覆蓋的切換是為了保證UE在移動過程中連接到當前信號質量最好的小區。通過基于覆蓋的切換能有效防止由于小區的信號質量變差而造成的掉話,保證通信業務的連續性。每個UE發起的業務是隨機且多樣的,這樣可能會造成一個小區負載很重,甚至擁塞,而它的鄰區卻負載很輕,所以引入基于負載的切換來保證系統資源利用率的最大化。當小區負載較重時,eNodeB將觸發基于負載的切換。當低頻段如900MHz有5MHz帶寬,而高頻段如2600MHz有20MHz帶寬的時候,且希望盡量由高頻段2600MHz承載業務,而低頻段900MHz空閑以保證連續覆蓋。在900MHz/2600MHz同站同覆蓋情況下,低頻段小區可以開啟基于頻率優先級的切換來實現這一目的。為保證LTE系統更好的為高速率數據業務服務,可以根據需求使用業務分層功能。例如,可以將語音業務的UE切換到低帶寬的異頻/異系統中接受服務。在這種情況下,基于業務的切換將識別語音業務的UE,使該UE切換到異頻/異系統中。當上行信號質量較差時,若不能及時觸發切換,則容易產生掉話。在這種情況下,基于上行鏈路質量的切換可以使UE切換到異頻/異系統中。如果運營商B進行全網LTE覆蓋,運營商A部分區域進行了LTE覆蓋,運營商A的UE在移出其LTE網絡時漫游到運營商B的LTE網絡中。當運營商A的UE移動回到運營商A的自身覆蓋區域時,則可以通過基于SPID切換HPLMN功能將UE切換回自己的歸屬網絡中。漫游切換在網絡越區覆蓋嚴重的場景下,啟動異頻/異系統測量時間較晚,可能鄰區配置時并未配置這么遠的鄰區,導致UE切換時因為沒有合適的鄰區而不能切換,最終掉話。在這種情況下,可利用基于距離的異頻/異系統切換,盡早地啟動異頻/異系統測量,避免出現鄰區配置缺失導致的切換失敗。在目標eNodeB共載頻共享接入網的情況下,當收到切換請求時,目標eNodeB將根據UE的PLMN(PublicLandMobileNetwork)信息,選擇相同運營商。HUAWEIeNodeB支持跨PLMN切換,包括LTE系統內跨PLMN切換和異系統跨PLMN切換。當跨PLMN切換開關打開時,eNodeB將根據跨PLMN配置篩選UE的目標小區。跨PLMN切換開關由參數HoAlgoSwitch中的子開關控制。根據切換間小區頻點的不同與所屬系統的不同,LTE切換可分為同頻切換,異頻切換與異系統切換。頻點相關內容詳細請參見3GPPTS36.104。同頻切換同頻切換實現LTE系統中相同頻點的小區間切換過程。在同一個網絡,不同的區域可能使用相同的頻點,因此eNodeB需要在系統內支持同頻切換。當服務小區存在同頻鄰區時:基于覆蓋的同頻切換由eNodeB根據UE的同頻測量報告觸發。UE離開服務小區的覆蓋范圍,到達同頻鄰區的覆蓋范圍時,UE測量到鄰區信號質量與服務小區信號質量之差滿足一定門限時將上報測量報告,eNodeB根據測量報告觸發基于覆蓋的同頻切換。基于負載的同頻切換由eNodeB觸發。當服務小區負載達到同頻負載平衡門限時,MLB(MobilityLoadBalancing)算法會同步修改服務小區和鄰區的CIO,使邊緣UE更容易切換到負荷低的同頻鄰區,從而達到降低小區負載的目的。異頻切換異頻切換實現LTE系統中不同頻點的小區間切換過程。在同一個網絡,不同的區域可能使用不同的頻點,因此eNodeB需要在系統內支持不同頻點間的切換。當服務小區存在異頻鄰區時:基于覆蓋的異頻切換由eNodeB根據UE的異頻測量報告觸發。UE離開服務小區的覆蓋范圍,到達異頻鄰區的覆蓋范圍時,UE測量到鄰區信號質量高于一定門限則上報測量報告,eNodeB根據測量報告觸發UE切換到異頻鄰區。基于負載的異頻切換由eNodeB觸發。當服務小區負載達到異頻負載平衡觸發門限時,eNodeB將根據UE的頻點支持能力、ARP(Allocation分配andRetention保留Priority優先)以及資源占用情況選擇一定數量的UE,然后根據鄰區負載情況選擇目標小區,觸發基于MLB的異頻切換。ARP的相關內容詳細請參見3GPPTS23.401。基于頻率優先級的異頻切換只在高低頻段共站同覆蓋或同心圓覆蓋場景下在低頻段小區開啟,當低頻段小區的UE測量到服務小區信號質量大于一定門限時便觸發基于頻率優先級的異頻測量。基于距離的異頻切換由eNodeB根據UE上報的TA跟蹤區值,來估計UE相對于eNodeB的距離。當發現UE上報的TA值超過門限時,則認為UE已經移動到很遠的距離,將觸發基于距離的異頻測量。基于業務的異頻測量由eNodeB觸發。eNodeB識別擁有某種業務(如語音業務)的UE,根據業務配置的異頻頻點,啟動基于業務的異頻測量。基于上行鏈路質量的異頻測量由eNodeB觸發。eNodeB發現UE上行鏈路質量受限時,啟動基于上行鏈路質量的異頻測量。基于SPID切換回HPLMN的異頻測量由eNodeB觸發。當用戶接入小區時(包括新接入、切換入以及重建入的用戶),eNodeB根據核心網下發的SPID信息查找最高優先級頻點下的小區的PLMN是否與服務小區PLMN相同,則啟動測量,讓UE測量比服務小區頻點優先級高的異頻頻點。在異頻測量過程中,UE發現鄰區信號質量大于相應的切換門限時,將觸發相應的測量報告,然后eNodeB根據測量報告觸發異頻切換。當前LTEFDD和TD-LTE之間的切換屬于異頻切換,處理流程與一般的異頻切換流程相同。異系統切換異系統切換實現LTE到GSM(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TD-SCDMA(TimeDivision-Synchronous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的小區間切換過程。不同區域可能使用不同的系統,LTE支持切換到不同系統,保證通信業務的連續性。當服務小區存在異系統鄰區時:基于覆蓋的異系統測量由eNodeB根據UE的測量報告觸發。UE離開LTE系統的覆蓋范圍,進入其他系統的覆蓋范圍時,UE測量到服務小區信號質量小于一定門限將上報測量報告,eNodeB根據該測量報告觸發基于覆蓋的異系統測量,然后根據異系統測量報告觸發異系統切換。基于負載的異系統測量由eNodeB觸發。當服務小區負載達到異系統負載平衡觸發門限時,eNodeB將根據UE能力、當前所進行的業務以及ARP選擇一定數量的UE,并根據異系統切換成功率選擇候選目標小區,啟動基于負載的異系統測量。基于業務的異系統測量由eNodeB觸發。eNodeB識別擁有某種業務(如語音業務)的UE,啟動基于業務的異系統測量。基于上行鏈路質量的異系統測量由eNodeB觸發。eNodeB發現UE上行鏈路質量受限時,啟動基于上行鏈路質量的異系統測量。基于SPID切換回HPLMN的異頻測量由eNodeB觸發。當用戶接入小區時(包括新接入、切換入以及重建入的用戶),eNodeB根據核心網下發的SPID信息查找最高優先級頻點下的小區的PLMN是否與服務小區PLMN相同,若不相同則啟動測量,讓UE測量比服務小區頻點優先級高的異系統頻點。基于距離的異系統切換首先由eNodeB根據UE上報的TA值,來估計UE相對于eNodeB的距離。當發現UE上報的TA值超過門限時,則認為UE已經移動到很遠的距離,將觸發基于距離的異系統測量。在異系統測量過程中,UE發現鄰區信號質量大于相應門限時,將觸發上報異系統測量報告,eNodeB根據測量報告觸發相應的異系統切換。技術概述與相關概念本章節對切換流程進行概述,并對3GPP中所定義的切換相關基礎概念進行介紹。對于這些概念詳細內容請參見3GPPTS36.300。圖3-1中,陰影部分的重定向指非切換原因觸發的重定向,此部分與小區重選優先級不在本文檔描述,相關內容請參見《空閑態管理特性參數描述》、《移動性負載平衡特性參數描述》和《S1-Flex特性參數描述》。如圖3-1所示,切換包括切換測量、切換判決與切換執行三個階段。測量階段,不同的切換測量有不同的觸發原因,如表3-1所示。判決階段,eNodeB根據UE上報的測量結果進行判決,決定是否觸發切換。執行階段,eNodeB根據決策結果,控制UE切換到目標小區,完成切換。切換相關參數可通過MRO移動魯棒性優化(MobilityRobustnessOptimization)算法自動優化。鄰區管理信息與GAP模式控制都是通過測量配置信息下發。鄰區管理信息可通過ANR(AutomaticNeighborRelation自動鄰區關系)功能自動管理。GAP模式用于異頻/異系統的切換測量中。切換類型測量觸發基于覆蓋同頻切換在UE建立無線承載時,eNodeB通過信令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默認下發同頻鄰區測量配置信息。異頻切換異系統切換基于覆蓋的異頻/異系統切換測量配置在服務小區信號質量小于一定門限時下發。基于負載同頻切換異頻切換異系統切換基于負載的同頻/異頻/異系統切換測量均由MLB(MobilityLoadBalancing)算法觸發。基于頻率優先級異頻切換高低頻段同站同覆蓋時,基于頻率優先級的異頻切換測量配置在服務小區信號質量大于一定門限時下發。基于業務異頻切換異系統切換基于業務的異頻/異系統切換測量在eNodeB處理InitialContextsetuprequest消息或承載建立,修改,刪除消息之后,判別UE的業務狀態而觸發。基于上行鏈路質量異頻切換異系統切換當eNodeB發現UE上行鏈路質量受限時,則觸發基于上行鏈路質量的異頻/異系統切換測量。基于SPID切換回HPLMN異頻切換異系統切換當UE新接入、切換入以及重建入小區時,eNodeB根據核心網下發的SPID信息查找最高優先級頻點下的小區的PLMN是否與服務小區PLMN相同,若不則啟動比服務小區頻點優先級高的異頻異系統頻點的測量。基于距離異頻切換異系統切換當eNodeB發現UE上報的TA值超過某一個門限,則觸發基于距離的異頻/異系統測量。以下章節將對切換流程中涉及的相關概念與一些重要參數進行介紹。切換測量在UE建立無線承載后,eNodeB根據連接態移動性特性開啟情況,通過信令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下發測量配置信息。當需要對服務小區進行測量時,eNodeB下發服務小區的測量配置信息。當同頻切換開啟后,eNodeB下發同頻鄰區的測量配置信息。當異頻/異系統切換觸發后,eNodeB下發異頻/異系統鄰區測量配置信息,激活GAP模式,進行異頻/異系統測量。異頻與異系統測量可以共用GAP模式,但eNodeB可以區分它們各自的GAP測量配置。測量配置信息主要由測量對象、報告配置以及其他參數構成。以下章節將詳細介紹測量配置信息的相關內容。測量對象測量對象就是UE執行測量的對象。測量對象主要包括目標系統和測量頻點。測量目標系統的選擇對于服務小區的測量和同頻鄰區的測量,測量目標系統為E-UTRAN。對于異頻切換觸發的異頻鄰區測量,則需要根據UE的測量能力進行判斷。如果UE支持連接態下的異頻測量,則目標系統為E-UTRAN。如果UE不支持連接態下的異頻測量,則由UE進行盲切換。對于異系統切換觸發的異系統鄰區測量,則需要根據UE的測量能力進行判斷。?
如果UE支持UTRAN的測量,則目標系統包括UTRAN。?
如果UE支持GERAN的測量,則目標系統包括GERAN。測量頻點的選擇eNodeB根據選擇的測量目標系統,從相應的鄰區列表中獲取測量頻點。在獲取的鄰區列表中會按下面規則進行過濾。若為緊急呼叫,則不對鄰區列表信息進行過濾。過濾掉在黑名單中的鄰區。跨PLMN切換開關關閉時,過濾掉鄰區列表中PLMN與服務小區PLMN不同的鄰區。跨PLMN切換機制詳細請參見“跨PLMN切換機制”。過濾掉鄰區列表中帶有禁止切換標識的鄰區。根據MME發送的INITIALCONTEXTSETUPREQUEST消息中的信元HandoverRestrictionList進行鄰區過濾。Restriction限制在ANR開啟情況下,測量頻點選擇不根據上述原則過濾鄰區,直接下發配置的所有頻點,相關內容請參見參考文檔《ANR管理特性參數描述》。目前eNodeB支持對UTRAN頻點控制測量優先級,即下發的測量對象僅為UTRAN高優先級的頻點。測量優先級功能由參數FreqLayerSwtich中的子開關UtranFreqLayerMeasSwitch控制。詳細內容參見“異系統測量優先級”。對于E-UTRAN來說,測量對象還包括頻率偏置和測量帶寬。頻率偏置是針對頻點配置,也包含在測量對象中下發。測量帶寬規定了UE需要測量的小區帶寬,可以通過參數MeasBandWidth配置,也可以不配置。如果不配置測量帶寬,則eNodeB默認下發服務小區的下行帶寬給UE。頻率偏置針對頻點設置,用于調節UE優先切換至特定頻點,調節對不同頻點的小區切換難易程度。例如,當兩個不同頻點A和B的小區都可以切換,通過增大頻點A的頻率偏置,則可使UE更容易切換至頻點A的小區。頻率偏置可以為正,也可為負。若為正,將降低切換的觸發條件,提前切換;若為負,將提高切換的觸發條件,延緩切換。報告配置事件觸發上報是3GPP36.331協議中為切換測量與判決定義的一個概念。報告配置包含相應事件的相關參數。目前eNodeB應用以下事件觸發相應動作:事件A1表示服務小區質量高于一定門限,當滿足事件觸發條件時UE便上報測量報告,eNodeB停止異頻/異系統測量。但在基于頻率優先級的切換中,事件A1用于啟動異頻測量。事件A2表示服務小區質量低于一定門限,當滿足事件觸發條件時UE便上報測量報告,eNodeB啟動異頻/異系統測量。但在基于頻率優先級的切換中,事件A2用于停止異頻測量。事件A3表示同頻/異頻鄰區質量相比服務小區質量高出一定門限,當滿足事件觸發條件的小區信息被上報時,源eNodeB啟動同頻/異頻切換請求。事件A4表示異頻鄰區質量高于一定門限,滿足事件觸發條件的小區信息被上報時,源eNodeB啟動異頻切換請求。事件A5表示服務小區質量低于一定門限,同時異頻鄰區質量高于一定門限,滿足事件觸發條件的小區信息被上報時,源eNodeB啟動異頻切換請求。事件B1表示異系統鄰區質量高于一定門限,滿足事件觸發條件的小區信息被上報時,源eNodeB啟動異系統切換請求。事件B2表示服務小區質量低于一定門限,同時異系統鄰區質量高于一定門限,滿足事件觸發條件的小區信息被上報時,源eNodeB啟動異系統切換請求。對于同一個事件,可以根據不同的QCI(QoSClassIdentifier)配置不同的門限與事件的其他參數。UE是通過在下面介紹的事件轉周期上報的方式上報測量結果。事件轉周期上報事件被觸發并上報之后將轉為周期上報滿足該事件的測量信息,此方式稱為事件轉周期上報。UE的測量結果通過事件轉周期的方式上報給eNodeB。周期上報將在事件取消條件滿足或達到最大上報次數或UE收到切換命令后后取消。事件轉周期上報方式有如下作用:可有效防止因測量報告的遺失或內部處理流程的失敗對切換造成影響。對于準入拒絕,可以起到重試的作用。測量報告中,鄰區可能一次報不完。并且隨著UE的移動,會上報不同的鄰區,通過事件轉周期可以得到比較完整的測量結果。遲滯與延遲觸發時間遲滯與延遲觸發時間,是UE評估事件是否上報的重要參數,直接影響系統切換性能。這兩類參數在測量配置消息中可以針對相應事件進行配置。遲滯是針對各個事件設置的信號質量遲滯,可減少由于無線信號波動而導致的事件頻繁上報,用于事件觸發和取消條件的判決。通過調整該參數可改變觸發事件的難易程度。如果增大遲滯,將增加事件觸發的難度,延緩切換,影響用戶感受。減小遲滯,將使得事件更容易被觸發,但容易導致誤判和乒乓切換。當滿足事件觸發條件時,為了防止不必要切換的發生,UE并非立即上報滿足事件的小區信息,需在延遲觸發時間內持續滿足相應的事件觸發條件,才將滿足該事件的小區測量信息向eNodeB上報。延遲觸發時間針對各個事件設置,可有效減少平均切換次數和誤切換次數。觸發量與上報量評價LTE小區質量的有RSRP(ReferenceSignalReceivedPower)與RSRQ(ReferenceSignalReceivedQuality)兩種,RSRP和RSRQ值分別對應于參考信號接收功率與參考信號接收質量,RSRQ在RSRP的基礎上還考慮了干擾因素。各個事件的觸發量與上報量可以通過對應參數分別配置,可以是RSRP與RSRQ的兩者其一或兩者一起。UE根據eNodeB下發的觸發量信息,當對應的小區信號質量滿足事件上報條件時,則UE將上報滿足條件的小區信息。其他參數測量濾波在上報測量報告之前,UE將對測量結果進行L1濾波與L3濾波。L1濾波由UE物理層執行,不需要用戶配置,主要用于消除快衰落對測量結果的影響。L3濾波主要對陰影衰落和少量快衰落毛刺進行平滑濾波,為事件判決提供更優的測量數據。L3濾波系數根據觸發量的不同,有RSRP和RSRQ兩個L3濾波系數。UE按照如圖3-2所示的模型實現物理層測量、L3濾波以及測量報告的評估。圖3-2所示的測量點描述如下:A為物理層的直接測量結果。B是經過L1濾波的物理層的測量結果,即向高層提供的測量結果。C是經過L3濾波后的測量值。C'是UE的其他測量值,如SINR與CQI。這些測量值與C以同樣的方式測量,但不需要通過L3濾波。D點為UE發給eNodeB的測量報告消息。Parameters(a)包含L3濾波系數,Parameters(b)包含測量的報告配置。依照3GPPTS36.331協議規定,UE在測量事件判決和測量報告發送之前,使用如下公式對測量值進行L3濾波:Fn=(1-a)·Fn-1+a·Mn其中,Mn:從物理層接收到的第n個測量值。物理層接收周期與UE實現相關,此處不做詳細說明。Fn-1:第n-1個濾波后的測量值。Fn:第n個濾波后的測量值。a=1/2(k/4),是當前測量量的一個權重系數。K就是對應的L3濾波系數。當K為0,即a=1時,則不進行L3濾波。不同的網絡與上報量k對應不同的參數,具體參數如下:E-UTRAN的L3濾波系數由參數EutranFilterCoeffRSRP和EutranFilterCoeffRSRQ決定。UTRAN的L3濾波系數由參數UtranFilterCoeffRSCP和UtranFilterCoeffECN0決定。GERAN的L3濾波系數由參數GeranFilterCoeff決定。濾波系數的值越大,對信號平滑作用越強,抗衰落能力越強,但對信號變化的跟蹤能力將變弱。RSCP(ReceivedSignalCodePower)接收信號碼功率。在DPCH、PRACH或PUSCH等物理信道上收到的某一個信號碼功率。測量GAP測量GAP就是讓UE離開當前頻點到其他頻點測量的時間段,測量GAP用于異頻測量和異系統測量。在異頻與異系統測量中,UE只在測量GAP內進行測量。通常情況下UE只有一個接收機,在同一時刻只可能在一個頻點上接收信號。測量GAP的內容,詳細請參見3GPPTS36.300。當需要進行異頻或異系統測量時,eNodeB將下發測量GAP相關配置,UE將按照eNodeB的配置指示啟動測量GAP。如圖3-3所示,測量GAP以周期Tperiod循環。UE只在GAPwidth也就是TGAP內進行測量。當各種切換原因的測量GAP同時存在時,eNodeB會根據不同的觸發原因,記錄這些不同的測量,這些不同的測量稱為測量GAP的成員。測量GAP的成員可共用測量GAP配置。只有當測量GAP的成員全部停止時,UE才會停止測量GAP。測量GAP有模式1和模式2。模式1中TGAP為6ms,周期Tperiod為40ms;模式2中TGAP為6ms,周期Tperiod為80ms。采用哪種模式進行測量由參數GapPatternType決定。小區特定偏置小區特定偏置CIO(CellIndividualOffset),每個服務小區和目標小區可分別獨立配置(以下文檔中的Ocs與Ocn分別是服務小區和目標小區的CIO)。當信號波動較大,需要對某個特定小區調節切出或切入的容易程度,可通過調整該參數實現,由此可減少掉話風險。CIO可通過MRO功能自動調整。Individual獨特的根據3GPPTS36.331規定,CIO通過測量控制消息中的Neighbourcelllist中下發。CIO在切換中起到移動小區邊界的作用。服務小區的CIO越小,切出越容易;目標小區的CIO越大,切入越容易。針對業務QCI的參數配置LTE提供全PS承載的業務,提供靈活豐富的QoS配置,從而提供不同的優先級和用戶感受。針對不同測量類型的不同業務的QCI,可分別配置各個事件相關參數。這樣可以在優先滿足移動性、覆蓋連續性以及掉話指標的前提下,可同時考慮切換的及時性,切換前的UE數據傳輸性能提高、UE測量耗電的減少、切換次數減少以及進一步降低乒乓切換概率等因素。QCI相關的詳細內容請參見3GPPTS23.203。QCI(QoSClassIdentifier)Qos類別標識在基于覆蓋的切換中,對于多業務組合的情況,根據業務QCI的優先級別最高級執行。例如當前UE有3種業務,只要目標小區能夠讓其中QCI優先級別最高的業務準入,即進行切換;其他業務如果不能準入,則釋放。在基于負載與基于頻率優先級的切換中,對于多業務組合的情況,目標小區需要滿足當前UE所有業務QCI的要求,才能進行切換。切換判決切換判決是由eNodeB控制并執行,對UE上報結果進行評估決策的過程。當eNodeB接收到UE發送的測量報告后,獲取滿足事件條件的小區,按照測量信號強度生成切換目標小區列表。針對生成切換目標小區列表進行小區過濾,對目標小區列表中Intra-eNodeB和Inter-eNodeB小區測量結果相同情況下進行Intra-eNodeB小區的優先排序處理,優先實現Intra-eNodeB小區的切換,以減少Inter-eNodeB切換時帶來的信令交互以及數據轉發。eNodeB會按照切換目標小區列表順序,向目標小區發送切換請求。當切換請求失敗時,eNodeB會向下一個目標小區發送切換請求。如果測量報告中的所有小區都已經嘗試過,則等待UE發送下一次測量報告。切換執行在切換過程中,UE與eNodeB之間按照3GPP協議36.331規定的空口信令進行交互。eNodeB之間采用S1接口與X2接口自適應的方式進行信令與數據交互。由于LTE系統采用的是硬切換(同一時間只有一條無線鏈路與UE相連)。為了防止eNodeB數據丟失,采用數據轉發保證eNodeB數據完整。X2接口和S1接口切換的自適應同頻和異頻切換都同時支持如圖3-4所示網絡結構下的切換:同eNodeB切換,同MME的異eNodeB切換,跨MME的異eNodeB切換。X2接口詳細功能請參見3GPPTS36.423。S1接口的詳細功能請參見3GPPTS36.413。對于同MME異eNodeB切換(如圖3-4中eNodeB1與eNodeB2之間),源eNodeB通過判斷是否與目標小區所屬的eNodeB建立了X2鏈路,自動選擇切換發起的路徑:當建立了X2鏈路,將通過X2接口發起切換請求,且通過X2接口進行數據轉發;否則,通過S1接口發起切換請求,并通過S1接口進行數據轉發。對于跨MME的異eNodeB切換(如圖3-4中eNodeB1與eNodeB3之間),通過S1接口發起切換(發起切換請求),源eNodeB通過判斷是否與目標小區所屬的eNodeB建立了X2鏈路,自動選擇數據轉發路徑:當建立了X2鏈路,通過X2接口進行數據轉發;否則,通過S1接口進行數據轉發。對于目標系統為UTRAN或GERAN的異系統切換,eNodeB通過S1接口發起切換請求,并且通過S1接口進行數據轉發。數據轉發當源eNodeB發送切換命令給UE后,UE脫離源eNodeB,源eNodeB將接收的亂序的上行數據以及未發送成功的下行數據轉發至目標eNodeB,這就是數據轉發的過程。數據轉發可有效防止切換過程中數據丟失造成的用戶傳輸數據率下降與傳輸時延增加。同eNodeB小區的切換無需數據轉發;對于異eNodeB小區,數據轉發通過X2接口與S1接口切換自適應來選擇數據轉發路徑。對于目標系統為UTRAN和GERAN,eNodeB把數據發往S-GW。數據轉發的詳細內容請參見3GPPTS36.300。切換失敗后的RRC連接重建當切換失敗后,UE將自動進行RRC連接重建:UE先進行小區選擇,再對所選小區發起RRC連接重建過程。eNodeB通過判斷是否有該手機UE的報文context,對發起RRC連接重建請求的UE進行重建判決。若UE獲得eNodeB側準許消息,UE將接入所選擇小區,有效減少由于切換失敗而帶來的掉話。按照3GPP協議36.331,只有preparedcell才可能有該UE的上下文context,preparedcell所屬的eNodeB通過判斷該UE上下文內容,準許UE的RRC連接重建請求,其他小區對其RRC連接重建請求進行拒絕。配備prepared、事先準備好的preparedcell包括源小區,準備好切換的小區,以及與它們同一eNodeB的小區。鄰區管理鄰區關系在切換時使用,表示服務小區與目標小區之間的關系。鄰區關系包含以下三個方面:是否允許ANR功能自動刪除該鄰區關系,是否允許UE向目標小區進行切換以及是否允許通過X2鏈路進行切換。目前eNodeB還未在鄰區關系中定義是否允許通過X2鏈路進行切換標識。鄰區管理的詳細介紹可以參見參考文檔《ANR管理特性參數描述》。鄰區關系在網絡設計期間規劃好,后期可以通過ANR功能自動調整,通過ANR功能可減少鄰區遺漏,解決小區物理ID沖突以及由于地形原因引起的非正常鄰區關系等問題,減少掉話,提高切換成功率。詳細請參見3GPPTS32.511。E-UTRAN的鄰區類型有以下三種:同頻鄰區鄰區的下行頻點與服務小區的下行頻點相同,則稱為同頻鄰區。E-UTRAN小區最多可配置64個同頻鄰區。異頻鄰區鄰區的下行頻點與服務小區的下行頻點不同,則稱為異頻鄰區。E-UTRAN小區最多可配置64個異頻鄰區,異頻鄰區所屬相鄰頻點個數不能超過8個。FDD與TDD可以互相配置為異頻鄰區,HUAWEIeNodeB支持LTEFDD與TD-LTE互操作。異系統鄰區異系統鄰區包括UTRAN鄰區和GERAN鄰區。E-UTRAN小區最多可配置64個UTRAN鄰區,相鄰頻點個數不能超過16個。E-UTRAN小區最多可配置64個GERAN鄰區,相鄰頻點組數目不能超過16個。為減少時延,eNodeB在沒有測量信息的情況下,直接選擇目標小區發起的切換稱為盲切換。這些目標小區是具有盲切換優先級的鄰區,盲切換優先級由參數EutranInterFreqNCell.BlindHoPriority決定。異頻鄰區配置中參數EutranInterFreqNCell.BlindHoPriority還用于區分基于頻率優先級的異頻切換鄰區和其他原因觸發的異頻切換鄰區。即基于頻率優先級的異頻切換鄰區,必須配置17~32的盲切換優先級,否則不會觸發基于頻率優先級的異頻切換。剩余盲切換優先級0~16用于其他原因觸發的異頻切換。如果沒有配置鄰區,將不能觸發(廣義范圍上的)切換,包括切換流程、CCO流程和重定向流程。UE能力配置連接態移動性管理對UE的能力要求如下:可以接入LTE系統,支持系統的協議版本與頻帶以及接收發射能力(如單/雙工,雙接收機)。如果UE不能支持測量上報,則eNodeB只能發起重定向與CCO(CellChangeOrder)流程,不能發起切換的相關流程,包括盲切換。UE能力可以由MME告知eNodeB,當MME沒有將UE能力信息告知eNodeB時,eNodeB會在空口發起UE能力查詢,UE通過UE-EUTRA-Capability消息,將自己的能力告知eNodeB。詳細請參見3GPPTS36.331。重定向方式重定向是一種實現UE轉移的策略,也是切換過程的一種替代實現方式。當需要執行切換過程時,由于設備原因導致無法實現切換過程,eNodeB通過給UE下發RRCConnectionRelease消息,同時攜帶異頻或異系統鄰區的頻點,讓UE到異頻或異系統鄰區發起隨機接入并重新進行業務,達到UE在小區間轉移的目的。重定向方式省略了向鄰區發出切換請求的過程,與真正切換方式相比,在于處理UE轉移的方式不同。重定向方式分為兩種:非切換原因觸發的重定向和切換原因觸發的重定向。非切換原因觸發的重定向非切換原因觸發的重定向包括基于負載控制(eNodeB過載)的重定向、基于MME過載的重定向和基于S1故障的重定向。非切換原因觸發的重定向通常是處于緊急情況,希望將UE盡快轉移,所以重定向之前并未啟動測量,直接采用盲重定向方式,即非切換原因觸發的重定向都是盲重定向。eNodeB過載觸發的重定向,由負載控制模塊觸發,負載控制模塊會指定要重定向的UE。S1故障重定向時,如果當前S1接口不可用,則eNodeB需判斷當前運營商下是否還有其他可用的S1口,當前運營商下所有S1口都不可用時,才觸發重定向。eNodeB過載重定向和S1故障重定向按如下原則選擇重定向的目標頻點:如果eNodeB獲取到UE的SPID信息,則根據SPID中配置的頻點優先級選擇頻點。
如果當前最高優先級的頻點不是服務小區頻點,則直接選擇最高優先級的頻點作為重定向目標頻點,并把SPID優先級放在idleModeMobilityControlInfo信元作為專用優先級下發。
如果當前服務小區所在頻點即為最高優先級頻點,則選擇次高優先級的頻點作為重定向目標頻點,并把SPID優先級列表中最高優先級頻點和次高優先級頻點交換形成新的優先級列表,以此作為專用優先級下發。SPID原理、配置,請參見《靈活用戶策略特性參數描述》。如果eNodeB未獲取到核心網下發的SPID信息或者基于SPID的頻點優先級未配置,則判斷是否配置了小區重選頻點專用優先級。
如果配置了該小區重選頻點專用優先級,則根據該優先級選擇頻點。
如果當前最高優先級的頻點不是服務小區頻點,則直接把最高優先級的頻點作為重定向目標頻點,并把小區重選頻點專用優先級作為專用優先級放在重定向消息中下發。
如果當前服務小區所在頻點即為最高優先級頻點,則選擇次高優先級的頻點作為重定向目標頻點,并將最高優先級頻點即服務小區頻點與次高優先級頻點交換順序,然后以此作為專用優先級下發。
如果未配置小區重選頻點專用優先級,則根據公共的小區重選優先級(即系統消息中廣播的小區重選優先級)選擇重定向目標頻點。
如果當前最高優先級的頻點不是服務小區頻點,則直接把最高優先級的頻點作為重定向目標頻點。在這種情況下系統消息中會廣播該小區重選優先級,不需要使用IMMCI下發專用優先級。
如果最高優先級頻點為服務小區頻點,則選擇次高優先級頻點作為重定向目標頻點,并把最高優先級頻點與次高優先級頻點交換順序,然后以此作為頻點專用優先級列表下發。MME過載重定向的對象僅為新接入用戶,不對在線用戶進行處理。當新用戶接入時,如果發現MME處于不能接入的過載狀態時,則觸發該用戶重定向。MME過載時的重定向不同于其他兩種非切換原因觸發的重定向,MME過載重定向進行的是異系統優先的重定向(優先選擇最高優先級的異系統及該系統下最高優先級的頻點),因為如果是系統內重定向,異頻eNodeB所連的MME可能是同一個MME。切換原因觸發的重定向切換原因觸發的重定向應用于異頻/異系統切換流程。異頻/異系統切換中觸發重定向的原因在于設備支持能力不足,設備包括網絡側和UE。如果網絡側和UE都支持異頻/異系統切換能力時,可采用切換的方式實現異頻/異系統間的切換,而不采用重定向方式來實現。因此切換觸發的重定向方式是一個系統設備逐漸成熟的過渡解決方案。在異系統切換中的對端網絡設備,如UTRAN或GERAN等,通常是部署成熟的網絡,可能不支持E-UTRAN向其進行切換,就不能采用切換方式實現異系統切換,只能采用重定向方式來完成UE在系統間的轉移。因此需提前收集網絡側能力信息,選擇配置使用切換方式還是重定向方式,并在參數HoModeSwitch開啟相應的切換策略。當切換方式和重定向方式都開啟時,eNodeB會優先選用切換方式。當異系統間執行切換時,通過UE能力查詢,eNodeB判斷出UE不支持異系統測量或切換能力,則對UE下發RRCConnectionRelease信令,并攜帶目標小區的頻點信息,采用重定向方式,使UE重定向到目標頻點。eNodeB對于UE測量和切換能力的判定是自適應的,不需要進行配置。UE能力查詢的相關流程如圖3-5,具體內容請參見3GPPTS36.331。在UE上報的UECapabilityInformation消息中攜帶的FGI指示(featureGroupIndicators),表明UE對于異頻/異系統的測量能力和切換能力。FGI指示中的標識位介紹請參見3GPPTS36.331。Capability能力enquiry查詢feature特點Mobility移動性SPID用戶或配置了空閑態頻點專用優先級時,切換原因觸發的重定向命令中會攜帶專有優先級(idleModeMobilityControlInfo)。如果eNodeB獲取到了UE的SPID信息,則按照SPID配置攜帶專用優先級。如果核心網沒有下發SPID信息或者對應的SPID頻點優先級未配置,則根據頻點專用優先級配置攜帶專用優先級。否則重定向命令中不攜帶專用優先級。SPID原理和配置,請參見《靈活用戶策略特性參數描述》。空閑態頻點專用優先級配置信息,請參見《空閑態管理特性參數描述》。在異頻/異系統切換過程中,若UE不支持異頻/異系統測量能力,eNodeB可以通過盲切換流程或盲重定向流程使UE轉移到鄰區。盲切換和盲重定向流程請參見“盲切換”。目前eNodeB支持向UTRAN和GERAN系統快速重定向功能,此功能通過參數RedirectSwitch開啟。當相應的子開關開啟后,eNodeB會在重定向命令中攜帶對應系統目標小區的系統消息,免去讀取小區系統消息的時間,使UE更快的接入目標網絡。只有支持R9版本協議以上的終端才支持快速重定向功能。eNodeB取目標小區系統消息的過程使用了RIM流程,RIM流程需要網絡設備,包括核心網和對端接入網設備支持RIM操作流程。RIM相關流程描述請參見《CSFallBack特性參數描述》。Redirect改變方向;重新寄送盲切換此處所說的盲切換流程為廣義的盲切換,即包括沒有測量的PS切換流程,COO流程和重定向流程(切換原因觸發的重定向)。后文如果沒有明確指出,均指廣義的盲切換流程。盲切換流程可以省略UE測量鄰區信號質量的過程,減少空口信令交互,可更快地發起切換,節省切換時間。盲切換應用在異頻或異系統切換過程中,發生在啟動GAP測量前。eNodeB不下發GAP測量和相關的測量控制信息,直接下發切換命令(或CCO指示,或重定向指示)。異頻或異系統切換時,若采用盲切換需配置鄰區的盲切換優先級。盲切換沒有對于鄰區的測量過程,鄰區信號強度不可知時,增大了UE在鄰區接入失敗的風險,因此一般情況下不推薦采用盲切換。如下情況可采用盲切換:盲切換的目標鄰區與服務小區為同覆蓋場景,確保盲切換流程不會失敗。UE不支持異頻/異系統鄰區的測量,只能采用盲切換方式。運營商對于某些特性時延要求很高,如CSFB特性,可以強制節約GAP測量的時間。參數HoModeSwitch中盲切換開關子開關打開后,異頻/異系統負載平衡和CSFB特性,不會下發鄰區信號測量過程,eNodeB強制執行盲切換流程。盲切換流程由于沒有鄰區測量過程,所以目標小區/目標頻點的選擇根據eNodeB的優先級配置確定。切換原因觸發的盲切換按如下原則選擇盲切換目標小區:優先選擇未下發過測量的RAT;如果可以同時選擇向異頻和異系統進行盲切換,則優先選取異頻鄰區,否則按照參數InterRatHighestPri,InterRatSecondPri,InterRatLowestPri的優先級配置順序,確定進行盲切換的目標系統;最后,根據鄰區配置中的盲切換優先級BlindHoPriority確定需要進行盲切換的目標小區。如果沒有配置盲切換優先級,則不執行盲切換流程。Blind盲目的目前,當觸發到UTRAN系統的盲切換時,eNodeB支持按業務類型選擇不同的目標頻點,即支持按CS/PS業務進行頻點分層的功能。該盲切換時的頻點分層功能由參數FreqLayerSwtich中的子開關UtranFreqLayerBlindSwitch控制,并針對每個UTRAN頻點配置其業務優先級,用PsPriority配置其承載PS業務的優先級,使用CsPriority配置其承載CS業務的優先級。業務優先級分High和Low兩個等級。當UTRAN盲切換頻點分層功能開關UtranFreqLayerBlindSwitch為開,觸發基于覆蓋的異系統盲切換時,UE業務類型為PS業務,則優先將UE盲切換到PS業務優先級為高的頻點上,如果不存在PS業務優先級為高的頻點,才選擇PS業務優先級為低的頻點;在基于CSFB的盲切換時,UE業務類型為CS業務,則優先將UE盲切換到CS業務優先級為高的頻點上,如果不存在CS業務優先級為高的頻點,才選擇CS業務優先級為低的頻點。CS/PS業務分層為可選特性:TDLOFD-001078E-UTRANtoUTRANCS/PSSteering基于SPID的切換回HPLMN如果運營商B進行全網LTE覆蓋,運營商A部分區域進行了LTE覆蓋,運營商A的UE在移出其LTE網絡時能漫游到運營商B的LTE網絡中。當這個運營商A的UE回到運營商A的自身覆蓋區域時,LTE提供將這個運營商A用戶切回HPLMN(運營商A網絡)功能。此特性歸屬于靈活用戶策略特性,SPID原理、配置以及觸發切換回HPLMN原因,請參見《靈活用戶策略特性參數描述》。需注意的是,SPID切換回HPLMN的前提條件是,此SPID配置有比服務小區頻點優先級高的頻點,同時這些高優先級的頻點對應的鄰區PLMN與當前服務小區的PLMN不一致。SPID切換回HPLMN只支持切換回LTE系統或UTRAN系統。SPID切換回HPLMN切換流程觸發異頻或異系統測量后,后續的測量配置、切換決策和切換執行,與異頻/異系統切換流程相同。基于SPID的切換回HPLMN必然需要跨PLMN切換,跨PLMN切換機制和配置請參照“跨PLMN切換機制”。跨PLMN切換機制通常情況下,目標小區所屬的PLMN應該要與UE的服務PLMN相同,否則UE將非法進入其他運營商的網絡。eNodeB在下發切換命令前,也會判定PLMN的一致性。如果PLMN不一致,eNodeB將不會下發切換命令。但是目前出現有運營商擁有多個PLMN,并且將多個PLMN用于不同系統的網絡。eNodeB可以兼容這種一個運營商擁有多PLMN的情況,實現跨PLMN切換。要實現跨PLMN切換,需要在參數HoAlgoSwitch中開啟相應的子開關,并且配置跨PLMN切換表。在跨PLMN切換表中,可以為當前基站的運營商索引CnOperatorId(比如索引為PLMN1)添加的跨PLMN切換中的目標移動國家碼TarMcc和目標移動網絡碼TarMnc,目標移動國家碼和目標移動網絡碼組成目標小區的PLMN,比如PLMN2。這樣當切換條件滿足,eNodeB可以將擁有PLMN1的UE切換到這些PLMN2鄰區中。同頻切換同頻切換可大致分為以下三個步驟:切換測量根據eNodeB下發測量控制消息,UE進行測量,當同頻鄰區質量滿足所配置的A3事件的觸發條件,UE將向eNodeB發送測量結果。切換決策eNodeB生成切換目標小區列表,并對測量結果進行評估判決。切換執行執行服務小區向目標小區的切換。同頻切換觸發原因:基于覆蓋與基于負載的同頻切換。除了觸發原因有所不同外,其他流程都是相同的。基于覆蓋當UE建立無線承載時,eNodeB將向UE發送MeasurementConfiguration消息,此消息包含同頻測量的相關配置,UE據此執行相關測量。當UE離開服務小區到達鄰區時,測量到同頻鄰區質量高于服務小區質量,將觸發基于覆蓋的同頻切換。基于覆蓋的同頻切換功能由參數HoAlgoSwitch中的子開關控制。基于覆蓋的同頻切換為基本特性:TDLBFD-00201801CoverageBasedIntra-frequencyHandover基于負載當服務小區負載達到同頻負載平衡門限時,MLB算法將修改CIO,觸發基于負載的同頻切換。修改CIO過程如下:服務小區向目標小區發送CIO修改請求,如果目標小區響應成功,則服務小區與目標小區同時修改CIO。對于新建立E-RAB(E-UTRANRadioAccessBearer)的UE,eNodeB下發新的CIO測量配置信息;對于已建立E-RAB的UE,下發新的CIO測量配置信息給邊緣UE。邊緣UE由小區間干擾協調算法決定。因為基于負載的同頻切換是由修改CIO觸發的,所以進行基于負載的同頻切換的是小區邊緣的UE。詳細的CIO修改流程請參見《移動性負載平衡特性參數描述》,邊緣UE的判定詳細請參見《干擾協調特性參數描述》。同頻切換測量基于覆蓋與基于負載的同頻切換,雖然觸發原因不同,但除CIO外,其他的測量配置信息是相同的。
同頻測量結果是eNodeB判決是否進行同頻切換的依據。UE建立無線承載時,eNodeB通過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下發測量配置(MeasurementConfiguration)。在UE處于連接態或者完成切換后,eNodeB判斷對UE已有的測量配置是否進行更新,若需要則通過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下發更新或部分更新的MeasurementConfiguration;否則不下發,沿用原測量配置信息。UE依照提供的測量配置信息開始對相應頻點上的所有能夠在UE測量范圍的小區進行測量,若測量結果滿足事件A3觸發條件,并在延遲觸發時間內都滿足該觸發條件,UE將測量結果進行上報;否則,當測量結果滿足事件A3觸發條件后,由于信號質量下降滿足事件取消條件,并在延遲觸發時間內都滿足該取消條件,UE將取消測量結果的上報。同頻測量配置用于同頻切換測量配置的MeasurementConfiguration消息主要包含以下基本測量配置信息,其中對于每個頻點信息配置測量對象,對每個測量對象可配置一套或多套報告配置:同頻測量對象包含測量的頻點信息和測量帶寬MeasBandWidth,以及針對頻點配置的頻率偏置QoffsetFreq。報告配置針對每個測量對象,配置同頻切換事件A3的相關參數,包括:?
同頻鄰區偏置值IntraFreqHoA3Offset?
遲滯IntraFreqHoA3Hyst?
延遲觸發IntraFreqHoA3TimeToTrig?
觸發量IntraFreqHoA3TrigQuan?
上報小區個數IntraRATHoMaxRprtCell?
事件轉周期間隔IntraFreqHoRprtInterval?
切換事件轉周期報告次數IntraRATHoRprtAmount?
上報量IntraFreqHoA3RprtQuan在建立承載時,測量控制消息中的IntraFreqHoA3Offset選擇所有QCI中最小的值下發,IntraFreqHoA3Hyst和IntraFreqHoA3TimeToTrig選擇該QCI對應的值下發。再建立其他新的承載時,如果該QCI所對應的IntraFreqHoA3Offset不小于已下發的測量控制消息中的該參數值時,測量控制不刷新。測量量配置包含層三濾波系數EutranFilterCoeffRSRP和EutranFilterCoeffRSRQ。事件A3觸發同頻切換同頻切換通過事件A3觸發,且事件上報方式采用事件轉周期的上報方式。事件A3的觸發,即鄰區質量高于服務小區一定偏置值。參照3GPP協議36.331規定事件A3的判決公式。觸發條件:Mn+Ofn+Ocn-Hys>Ms+Ofs+Ocs+Off取消條件:Mn+Ofn+Ocn+Hys<Ms+Ofs+Ocs+Off公式中的變量有如下定義:Mn是鄰區測量結果。Ofn是鄰區頻率的特定頻率偏置,由參數QoffsetFreq決定,此參數在測量控制消息的測量對象中下發。Ocn是鄰區的特定小區偏置,由參數CellIndividualOffset決定。當該值不為零,此參數在測量控制消息中下發;否則當該值為零時不下發,公式計算時默認取值為0。eNodeB將根據小區負載情況臨時修改鄰區與服務小區的CIO,觸發基于負載的同頻切換。Ms是服務小區的測量結果。Ofs是服務小區的特定頻率偏置,由參數QoffsetFreq決定,此參數在測量控制消息的測量對象中下發。Ocs是服務小區的特定小區偏置,由參數CellSpecificOffset決定。此參數在測量控制消息中下發。Hys是事件A3遲滯參數,由參數IntraFreqHoA3Hyst決定,在測量控制消息中下發。Off是事件A3偏置參數,由參數IntraFreqHoA3Offset決定。該參數針對事件A3設置,用于調節切換的難易程度,該值與測量值相加用于事件觸發和取消的評估。此參數在測量控制消息的測量對象中下發,可取正值或負值,當取正值時,此時增加事件觸發的難度,延緩切換;當取負值時,此時降低事件觸發的難度,提前進行切換。用于事件A3評估判決的Mn和Ms測量量類型,由參數IntraFreqHoA3TrigQuan決定,該值由3GPP協議36.331規定在測量控制中的報告配置中給出,可選類型為RSRP或RSRQ。例如:配置事件A3遲滯Hys為2dB,事件A3偏置Off為2dB,通過檢測發現當UE在源小區和目標小區間切換時,總是出現源小區信號快速下降,目標小區信號很快上升的情況。eNodeB希望加快切出速率:對服務小區配置了偏置Ocs為-1dB,對目標小區配置了偏置Ocn為1dB,加快目標小區觸發條件,使加快目標小區切入速率。同頻切換無需頻率偏置即Ofs與Ofn取值0dB,代入上述A3事件觸發判決公式為:Mn+0+1-2>Ms+0-1+2。計算后,目標小區僅比服務小區高上2dB,即可滿足A3的觸發條件。事件A3觸發機制原理如圖4-1所示,當事件A3在延遲觸發時間IntraFreqHoA3TimeToTrig內都滿足觸發條件,則UE對事件A3進行事件轉周期的上報;若事件A3在延遲觸發時間IntraFreqHoA3TimeToTrig內滿足取消條件,則取消對事件A3的事件轉周期上報。涉及上報的相關參數有:同頻切換事件A3的上報量IntraFreqHoA3RprtQuan,即事件A3觸發滿足上報條件后的小區測量量上報類型。同頻切換事件轉周期報告間隔IntraFreqHoRprtInterval,即A3事件觸發滿足上報條件后的報告周期。該參數用于控制UE上報測量結果的頻率,減少空中信令流量。系統內切換滿足事件條件的最大上報小區個數IntraRATHoMaxRprtCell,即LTE系統內同頻切換滿足事件A3條件的最大上報小區個數,其上報小區按照事件A3觸發量的質量大小進行排序。系統內切換事件轉周期報告次數由參數IntraRATHoRprtAmount決定。切換事件轉周期報告次數用于限制報告次數,減少無謂的重試切換次數。同頻切換決策同頻切換決策是由eNodeB控制并執行,主要對UE上報結果進行評估決策的過程。當eNodeB接收到UE發送的測量報告后,獲取滿足事件A3條件的小區,生成切換目標小區列表。針對生成切換目標小區列表進行小區過濾,對目標小區列表中Intra-eNodeB和Inter-eNodeB小區測量結果相同情況下,進行Intra-eNodeB小區的優先排序處理,優先實現Intra-eNodeB小區的切換,以減少Inter-eNodeB切換時帶來的信令交互以及數據轉發。若是多個Intra-eNodeB小區測量結果相同,則隨機挑選小區切換。Inter-eNodeB小區類似情況,一樣的處理。同頻切換執行同頻切換執行是由eNodeB控制,UE和eNodeB共同完成路徑轉換的過程。執行策略當執行完同頻切換決策,eNodeB將對切換目標小區列表中質量最好的小區發起切換。根據判斷本eNodeB與目標小區所屬eNodeB的是否建立X2鏈路以及是否同屬于同一MME,選擇從X2接口發起切換或S1接口發起切換,如果向目標小區發起切換成功,目標eNodeB(通過X2發起切換)或MME(通過S1發起切換)完成DLDataForwarding下行數據轉發,且返回ReleaseResource消息,源eNodeB釋放相關資源。如果向目標小區發起切換失敗,UE進行小區選擇,再對所選小區發起RRC連接重建過程,重新接入所選小區。重試和懲罰切換失敗分為資源準入失敗、流程失敗、空口失敗。對于資源準入失敗的小區不進行懲罰,也不限制重試次數。在切換執行階段,如果到目標小區的切換準入失敗,則源側eNodeB重新嘗試選擇目標小區列表中下一個信號質量最好的小區進行切換。若當前測量報告列表中的目標小區都嘗試完,則等待下一個測量報告,進行下一輪的切換重試。也不應該掉話對非資源準入失敗(即流程失敗)的小區會進行懲罰,懲罰次數為10次,在懲罰次數內不再向該目標小區發起切換請求。當達到10次懲罰次數之后,源小區若再次收到含有該目標小區的測量報告,源小區可以重新向該目標小區發起切換請求,即為重試。如果該目標小區再次出現非資源準入失敗情況,eNodeB不再向該目標小區發起切換請求進行重試,以避免由于異常原因而導致掉話率上升。嘗試2次,也不應該掉話在空口失敗的情況下,當UE重建回源小區并上報新的測量報告時,源eNodeB繼續向測量報告中的目標小區發起切換請求。即使測量報告中仍然為之前空口失敗的目標小區,源eNodeB也會對該目標小區進行切換嘗試。如果該UE在同一個目標小區連續切換重試10次,都出現空口失敗而引起切換流程失敗,則對于此UE,eNodeB將不再向該目標小區發起切換請求。異頻切換和異系統切換的重試和懲罰機制與同頻切換相同。目標小區的資源準入失敗指當源小區向目標小區發起切換請求后,進行目標小區的資源準入,當目標小區返回準入失敗消息稱之為資源準入失敗。非資源準入失敗或流程失敗,是指在一定時間內TargeteNodeB或MME沒有返回任何消息,一般為消息的傳輸失敗。空口失敗指當源eNodeB下發切換命令后,由于各切換消息的空口交互失敗而造成的切換流程失敗。典型場景下同頻切換的信令流程圖切換正常流程同頻切換同時支持同eNodeB切換,同MME的異eNodeB切換,跨MME的異eNodeB切換場景。對于后兩種場景依據eNodeB間是否建立X2接口,切換信令流程略有不同。同MME異eNodeB間的同頻切換信令流程如圖4-2所示:1.
在無線承載建立時,源eNodeB下發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至UE,其中包含sourceeNodeB配置的MeasurementConfiguration消息,用于控制UE連接態的測量過程。2.
UE根據測量結果上報MeasurementReport。3.
源eNodeB根據測量報告進行切換決策。4.
當源eNodeB決定切換后,源eNodeB發出HandoverRequest消息給目標eNodeB,通知目標eNodeB準備切換。5.
目標eNodeB進行準入判斷,若判斷為資源準入,再由目標eNodeB依據EPS的QoS信息執行準入控制。6.
目標eNodeB在L1/L2準備切換并對源eNodeB發送HANDOVERREQUESTACKNOWLEDGE消息。當源eNodeB接到HANDOVERREQUESTACKNOWLEDGE消息時,或當下行鏈路中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包含了mobilitycontrolInformation時,數據轉發就開始了。7.
源eNodeB下發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包含mobilitycontrolInformation至UE,指示切換開始。8.
UE進行目標eNodeB的隨機接入過程,完成UE與目標eNodeB之間的上行同步。9.
當UE成功接入目標小區時,UE發送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Complete給目標eNodeB,指示切換流程已經結束,目標eNodeB可以發送數據給UE了。10.執行下行數據路徑轉換過程。11.目標eNodeB通過發送UECONTEXTRELEASE消息通知源eNodeB切換成功,并觸發源eNodeB的資源釋放。12.收到UECONTEXTRELEASE消息,源eNodeB將釋放UE上下文相關的無線資源與控制面資源。對于無X2接口的同MME的異eNodeB切換,圖4-2中兩eNodeB間的交互信令以及緩存的轉發數據通過間接通道S1接口進行傳輸。對于有X2接口的跨MME的異eNodeB切換,圖4-2中兩eNodeB間的交互信令將由S1接口和核心網間接傳輸,數據轉發由X2接口進行。對于無X2接口的跨MME的異eNodeB切換,圖4-2中兩eNodeB間的交互信令以及轉發數據將通過S1接口以及核心網間接進行傳輸。切換失敗RRC重建按照36.331規定,當切換失敗后,UE進行小區選擇,再發起RRC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過程,重新接入所選擇小區。所選小區為preparedcell,重建才可能成功。重建流程按照結果分為重建成功與重建失敗。重建成功的具體流程如圖4-3所示。1.
UE向preparedcell所屬eNodeB發送RRC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Request消息,請求RRC連接重建。Reestablishment重建;重構2.
eNodeB向UE返回RRC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消息,同意RRC連接重建。3.
UE完成重建后,返回完成指令RRC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Complete。若重建失敗,則UE進入空閑態。重建失敗的具體流程如圖4-4所示。1.
UE向preparedcell所屬eNodeB發送RRC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Request消息,請求RRC連接重建。2.
eNodeB向UE返回RRC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Reject消息,拒絕RRC連接重建。異頻切換異頻切換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個步驟:異頻測量觸發/停止階段異頻切換中,不同的切換原因,其測量的觸發與停止階段不同。異頻測量階段eNodeB下發異頻測量控制,UE進行異頻測量。當鄰區質量滿足所配置的A3或A4事件的觸發條件,UE將上報測量結果。異頻切換決策階段eNodeB對測量報告內容進行評估判決,生成切換目標小區列表。異頻切換執行階段執行服務小區向目標小區的切換。異頻測量的觸發/停止基于覆蓋在UE處于連接態時,服務小區的質量低于一定門限時,將觸發eNodeB下發異頻測量配置,UE開始進行異頻測量。當服務小區的質量高于一定門限時,UE將停止異頻測量。HUAWEIeNodeB將3GPP36.331中定義的事件A2與事件A1作為觸發與停止基于覆蓋的異頻切換測量的兩個事件。基于覆蓋的異頻切換功能由參數HoAlgoSwitch中的子開關控制。基于覆蓋的異頻切換為基本特性:TDLBFD-00201802CoverageBasedInter-frequencyHandover事件A2觸發異頻測量在基于覆蓋的異頻切換中,事件A2用于異頻測量的觸發,表示服務小區的質量已經低于一定門限值。當事件A2滿足上報條件并上報eNodeB后,將觸發異頻測量配置的下發。3GPPTS36.331中,事件A2的判決公式如下。觸發條件:Ms+Hys<Thresh取消條件:Ms-Hys>Thresh公式中的變量由如下定義:Ms是服務小區的測量結果。Hys是事件A2遲滯參數,由參數InterFreqHoA1A2Hyst決定。Thresh事件A2的門限參數,根據事件A1A2測量觸發類型InterFreqHoA1A2TrigQuan的選擇,可分別采用測量量RSRP和RSRQ作為事件A2的評估判決,當測量觸發類型為RSRP時,門限由參數InterFreqHoA2ThdRSRP決定;當測量觸發類型為RSRQ時,門限由參數InterFreqHoA2ThdRSRQ決定。事件A2觸發機制原理如圖5-1所示。對于用于異頻測量的事件A2針對RSRP和RSRQ下發兩套事件A2參數。當觸發量InterFreqHoA1A2TrigQuan設置為Both時,服務小區質量在TimetoTrigger(InterFreqHoA1A2TimeToTrig)的時間內一直低于任一門限值InterFreqHoA2ThdRSRP或InterFreqHoA2ThdRSRQ時,并滿足事件的上報條件,將上報事件A2,觸發eNodeB下發異頻測量配置。當觸發量InterFreqHoA1A2TrigQuan設置為RSRP或RSRQ時,服務小區質量在TimetoTrigger(InterFreqHoA1A2TimeToTrig)的時間內一直低于相應門限值,并滿足事件的上報條件,將上報事件A2。當eNodeB收到異頻事件A2上報后,會下發異頻測量事件A3,A4或者A5,詳細內容請參見“異頻切換觸發”。事件A1停止異頻測量在基于覆蓋的異頻切換中,事件A1用于停止異頻測量,表示服務小區的質量已經高于一定門限值。當事件A1滿足上報條件并上報eNodeB后,將觸發異頻測量的停止。3GPP協議36.331中事件A1的判決公式如下。觸發條件:Ms-Hys>Thresh取消條件:Ms+Hys<Thresh公式中的變量有如下定義:Ms是服務小區的測量結果。Hys是事件A1遲滯參數,由參數InterFreqHoA1A2Hyst決定。Thresh事件A1的門限參數,根據事件A1A2測量觸發類型InterFreqHoA1A2TrigQuan,可采用測量量RSRP和RSRQ作為事件A1的測量觸發類型,當測量觸發類型為RSRP時,門限由參數InterFreqHoA1ThdRSRP決定;當測量觸發類型為RSRQ時,門限由參數InterFreqHoA1ThdRSRQ決定。事件A1觸發機制原理如圖5-2所示。當觸發量InterFreqHoA1A2TrigQuan設置為Both時,服務小區質量在TimetoTrigger(InterFreqHoA1A2TimeToTrig)的時間內一直高于任一門限值InterFreqHoA1ThdRSRP或InterFreqHoA1ThdRSRQ,并滿足事件的上報條件,都將上報事件A1。當觸發量InterFreqHoA1A2TrigQuan設置為RSRP或RSRQ時,服務小區質量在TimetoTrigger(InterFreqHoA1A2TimeToTrig)的時間內一直高于相應門限值,并滿足事件的上報條件,將上報事件A1。若RSRP和RSRQ都曾經滿足事件A2的條件,并上報給eNodeB,則需要小區的RSRP和RSRQ同時大于各自門限值,才能停止異頻測量。詳細請參見3GPPTS36.331。在停止基于覆蓋的異頻測量時,并不會停止其他的測量GAP,只有當所有測量GAP都停止時,才會停止測量GAP的配置。基于負載觸發與停止基于負載的異頻測量是由MLB算法決定的。當服務小區負載達到異頻負載平衡門限時,MLB算法將根據UE的頻點支持能力、ARP以及占用資源情況選擇一定數量的UE進行基于負載的異頻測量,激活測量GAP。目標小區也是由MLB算法提供。源eNodeB根據MLB算法提供的UE與目標小區信息下發測量配置消息。詳細的目標小區選擇與UE選擇過程請參見《移動性負載平衡特性參數描述》。在觸發基于負載的異頻測量時,若發現測量GAP已被激活且包含了其他的測量GAP,則對MLB算法提供的信息不做任何處理,否則激活測量GAP。當基于負載的測量GAP進行了較長時間,卻沒有觸發切換時,eNodeB將停止基于負載的異頻測量:在停止基于負載的異頻測量時,并不會停止其他的測量GAP,只有當所有測量GAP都停止時,才會停止測量GAP的配置。當盲切換開關打開時,且目標小區為盲切換鄰區時,將直接進行盲切換。盲切換開關由HoModeSwitch中的子開關控制。基于頻率優先級基于頻率優先級的異頻切換用于低頻段(比如900MHz)頻點向高頻段(比如2600MHz)頻點的切換。當低頻段900MHz有5M帶寬,而高頻段2600MHz有20M帶寬,且希望盡量由高頻段2600MHz承載業務,而頻段900MHz空閑以保證連續覆蓋。如圖5-3所示。在900MHz/2600MHz同站同覆蓋情況下,可以利用基于頻率優先級的切換來實現這一目的。基于頻率優先級的異頻切換由參數FreqPriorityHoSwitch中的子開關控制。基于頻率優先級的異頻鄰區配置中參數EutranInterFreqNCell.BlindHoPriority必須選取17~32,剩余優先級0~16用于其他原因觸發的異頻切換。在基于頻率優先級的異頻切換測量的觸發由事件A1決定。當FreqPriorityHoSwitch中的子開關打開時,則eNodeB下發事件A1的相關參數。基于頻率優先級切換的事件A1的觸發量類型由參數FreqPriInterFreqHoA1TrigQuan決定,可采用測量量RSRP或RSRQ作為事件A1的測量觸發類型,當測量觸發類型為RSRP時,門限由參數FreqPriInterFreqHoA1ThdRsrp決定;當測量觸發類型為RSRQ時,門限由參數FreqPriInterFreqHoA1ThdR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西省渾源縣第五中學校2025年化學高一下期末達標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公務往返簽證管理辦法
- 北京收容管理辦法修訂
- 創新重點稅源管理辦法
- 公益訴訟損害管理辦法
- 回收芯片高頻管理辦法
- 團隊目標考核管理辦法
- 醫療廢物出境管理辦法
- 作業工具管理辦法臺賬
- 林業園林建設管理辦法
- 2024年露營帳篷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公務員錄用體檢操作手冊(試行)》
- 2024粵東西粵北地區教師全員輪訓培訓心得總結
- 2024-2025學年華東師大版數學七年級上冊計算題專項訓練
- 福建省機關工作人員年度考核登記表
- JBT 7808-2010 無損檢測儀器 工業X射線探傷機主參數系列
- DB44-T 2474-2024 自然教育標識設置指引
- 研學基地合作協議
- 駕駛員行為規范管理制度
- (高清版)JTG D81-2017 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規范
- 《鍋爐水介質檢驗導則標準-征求意見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